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灵渠

灵渠

灵渠_百度百科朱文字6628 实习小编 一级|消息 | 我的百科 | 我的知道 | 百度首页 | 退出 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我的任务为我推荐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红楼梦 世博
编辑词条 灵渠 百科名片
灵渠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
目录[隐藏]
工程主体
历史背景
世界奇观
施工设计
主要工程
基本结构
重要意义
灵渠景点美龄亭
秦文化广场
四贤祠
古树吞碑
劣政碑
状元桥
南陡阁
大小天平坝
陡门
铧嘴
飞来石
水街
工程主体
历史背景
世界奇观
施工设计
主要工程
基本结构
重要意义
灵渠景点 美龄亭
秦文化广场
四贤祠
古树吞碑
劣政碑
状元桥
南陡阁
大小天平坝
陡门
铧嘴
飞来石
水街




[编辑本段]工程主体
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六王毕,
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接着,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御史史禄和3位石匠担纲。古人感佩于史禄开凿灵渠居功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兴安县也留下了为纪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将军墓”。
灵渠历3年艰辛,这条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刻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编辑本段]世界奇观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灵渠灵渠开凿于公元前214年(秦代)。横亘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势散乱,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兴安城附近分水岭为一列灵渠地处桂林兴安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

之一,它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灵渠为秦始皇帝时期所建,至今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其设计之精巧,令人赞叹。
灵渠由铧嘴、大小大平、泄水天平、陡门、南北渠、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
命史禄于公元前219年至214年兴修。历代有修建。初名秦凿渠,漓江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灵渠,因在兴安境内,又称兴安运河,唐后改今名。灵渠设计科学灵巧,工艺十分完美,与都江堰、郑国渠被誉为“秦代三个伟大水利工程”,有“世界奇观”之称。灵渠的建成,保证秦军南征粮食和物资供应,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增设了桂林、象郡、南海3郡,扩大了版图,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的融合。即使到了现在,对航运、农田灌溉,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编辑本段]施工设计
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中国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天地,拥有价值。
[编辑本段]主要工程
灵渠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

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於“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
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船闸,主要建于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後,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编辑本段]基本结构
灵渠分大、小天平、铧嘴、南北渠、泄水天平、陡门五个部分。大、小天平成人字形,是建于湘江上的拦河滚水坝。大天平长344米,小天平长130米。坝高2~2.4米,宽17~23米。汛期洪水可从坝面流入湘江故道,平时可使渠水保持1.5米左右深度。因其能平衡水位,故称
灵渠天平。铧嘴筑在分水塘中、大小天平之前,形如犁铧,使湘水“三七分派”,即七分水经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入南渠流进漓江。
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铧嘴还可起缓冲水势、保护大坝的作用。南北渠是沟通湘漓二水通道,全长36.4公里,平均宽10余米,平均深1.5米左右。泄水天平建于渠道上,南渠二处,北渠一处,可补大小天平之不足,在渠道内二次泄洪,以保渠堤和兴安县城安全。南北渠各建多

处陡门(亦称闸门),通过启闭,调节渠内水位,保证船只正常通航。1963年3月,郭沫若视察灵渠,曾称赞道:“秦始皇三十三年史禄所凿灵渠,斩山通道,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衔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编辑本段]重要意义
大坝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古老最有科技含量的大型
灵渠阻水溢洪滚水坝,关键在“水浸松木千年在”。秦人将松木纵横交错排叉式的夯实插放在坝底,其四围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形成整体。2000多年来任凭洪水冲刷,大坝巍然屹立。内中奥秘,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维修大坝时才发现。灵渠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航行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设立了陡门,把渠道划分成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只航行。灵渠最多时有陡门36座,因此又有“陡河”之称。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的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

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加上在福建建立的闽中郡,使秦朝郡级建置达到40个,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灵渠景点
美龄亭
1941年8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了灵渠,后国民党兴安政府在铧嘴之上建亭一座,命名美龄亭以示纪念,亭中有清朝的"湘漓分派"和明朝的"伏波遗迹"两块石碑,这里清山秀水,绿树成荫
秦文化广场
宽阔的广场体现出浓郁的秦代文化,有高达3.9米的中国第一壶--龙耳方壶,壶身夔纹装饰,显得华贵庄重,具有皇家气势;有当时秦始皇号召天下归一的诏版,此诏版显示了灵渠的
灵渠修建促进了中国南北的统一,有细说湘漓同源的石鼓文,有天下统一后的度、量、衡、文字、货币等,无不显示出秦代的风情气势。
四贤祠
四贤祠因奉祀对开凿和完善灵渠有功的秦监御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防御使鱼孟威而得名,四贤祠元代以前就存在,叫灵济庙,清代太平军攻占兴安时,战火延至四贤祠,祠庙被火焚毁,现存四贤祠为1985年重建,祠内有四贤塑像及天下奇观--古树吞碑。
古树吞碑
此景观为天下一奇,一棵已有780多年的重杨树正在吞吃着一块乾隆十二年的古碑,而且至今重杨树还在以每三年一公分的速度在吞吃着树下方的古碑,也许几百年以后,人们就再也见不到这块乾隆年的古碑了,您不来瞧瞧吗?
劣政碑
中国歌功颂德的碑很多,留下千古骂名的碑却很少,整个中国仅有两块,一块在杭州骂恶人秦桧,还有一块便在灵渠,骂谁?请看:"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是兴安全县老百姓在民国五年时为当时的贪官县令吕德慎所立,让这位贪婪的县令遗臭万年,警示后人作人要堂堂正正,当官要清清白白。
状元桥
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桥就是状元桥,也叫青云桥,建于清代,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整座桥栏由汉白玉建造而成,桥栏上雕刻有八块精美的图案,有麒麟、狮子,寓意人间无灾无祸、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有福星、梅花鹿(福禄安康之意),有荷花(寓意人们要象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作人要堂堂正正,当官要清清白白),有鲤鱼跳龙门及双凤朝阳等等,都是一些吉祥的图案,桥面上有三块石板雕刻着非常精美的云彩,寓意人们平

步青云。此桥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书生连考三年状元都名落孙山,意志非常消沉,于是他出门云游四海,消遣散心,一天,他慕名来游览灵渠,走到青云桥边,遇上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点化他:走上青云桥,踏在云彩中,便
灵渠会平步青云,心想事成。于是他诚心诚意地踏上此桥,许了心愿,果然当年他就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来这位书生再来重游故地,寻找恩人时,把此桥由青云桥改名为状元桥。为了保护古迹,我们现在已不让人走此桥,但只要您诚心去摸摸这状元桥,也一定会平步青云,事业发达的。
郭沫若的《满江红·灵渠》
1963年郭沫若老先生游览灵渠时,亲笔为灵渠提写了《满江红•灵渠》这首诗,诗中高度地赞赏了灵渠伟大的工程及历史价值,也赞扬了秦始皇的丰功伟业,称之:"灵渠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南陡阁
1941年10月,李宗仁先生参观灵渠后,对灵渠的美景赞不绝口,流连忘返,指令兴安县政府在南陡的北岸建一座观景阁,1942年观景阁建成后,由李宗仁先生命名为南陡阁,并亲笔书写了阁名和撰联一对"南北关山展,陡流云汉横"。登亭远眺,大小天平、铧嘴等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大小天平坝
横断湘江的"人"字坝就是大小天平坝,它是灵渠的精华工程,其巧妙的设计,精当的构造,甚称当世一绝,因"称水高下,恰如其分"故称天平坝,它经受住了几千年的惊涛骇浪,却依然牢固如初,创造了人类的奇迹,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使湘水入漓,进行三七分流,其历史价值和科学含量已成为水利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陡门
陡门即船闸,灵渠的陡门先于巴拿马运河的船闸上千年,是世界船闸之祖,灵渠有--"陡门湾湾三十六,二水湘漓一派分"的说法,三十六陡下兴安便由此而来,陡门是使船在水浅急流的运河上航行的一项创造,是巧妙地规划和科学合理的工程建筑,灵渠有了陡门,几千年来才能久运不衰。
铧嘴
建在大小天平坝的前端,形似犁铧的建筑物就是铧嘴,它保护着大小天平坝的安全和分导南北渠的流水,登临铧嘴眺望,可以见到湘漓二水由此奔流,七分湘水北去,三分漓水南流,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宜人,洪水暴发时,浪涌之来,震声如雷,惊天动地,蔚为壮观。
灵渠飞来石
灵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飞来石与三将军墓的神话传说,灵渠始建时,由于妖魔猪婆精经常作恶毁渠,使秦始皇派来修渠的两位主工匠因延误时机被杀,此后第三位主工匠又被派来修渠,在神仙的帮助下,从遥远的四川峨眉

山飞来一块巨石,把正在作恶的猪婆精镇压在秦堤之上,永世不得翻身,灵渠终于修建成功了,而第三位主工匠却因不愿独享功名自杀在湘江岸上,于是便有了三将军墓与飞来石的神话传说。时光流逝,沧桑变迁,数千年来,飞来石还默默地静立在秦堤之上,担当着护堤的神圣使命。
水街
水街是指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的南北两岸,全长980米。因为它依灵渠水而成街,所以人们叫它水街。
水街是灵渠历史文化景区的重要部分。整个水街主要体现古建筑文化、古桥文化、石雕文化、灵渠文化和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这里的古建筑、亭台、古桥、雕塑等载体鲜活地再现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曾经的沧桑和辉煌。这里触手可及的市井风情清晰地演绎着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因此漫步水街有如倘徉于一条历史文化长廊,这里彰显江南水乡民居的特点,又融入岭南百越民居吊脚楼的特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领阅水街的独特景致。
⒈接龙桥
离开秦文流觞区,我们眼前这座精美的的桥梁叫接龙桥。接龙桥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现在所见的接龙桥是2003年在原址上重修。这里的“接龙”在当地有三种说法:一是龙驾,二是接龙脉,三是接接龙舟。事实上每年的农历五月端午节,兴安县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比赛之前必须一系列的祭龙仪式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里就是老百姓迎接龙头的地方,历来就看得非常神圣。
⒉娘娘桥
又叫天后桥(天后也是沿海地区对妈祖的尊称)。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尊称。根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妈祖是福建莆田大户林家的第六个女儿。因为自出生至满月,不哭不闹,因此她父亲给她取名林默。她十六岁受感化,二十八岁重阳节前得道成仙。此后,乡亲们时常能看到她盘坐于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于海上,为在海上航行迷失方向的渔民指引回家的路,经常显灵救人于急难之中。于是当地的乡亲就在莆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纷纷前来朝拜。我国许多有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特别是与海上交通贸易繁荣的沿海港口,更与妈祖信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今还流传着天津港口有“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样的谚语。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兴安既不是沿海地区,也不是港口城市。自秦始皇开通灵渠,有效地连接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从灵渠出发北上可以到达长江、出东海,南下可以通过珠江、出南海;同时,灵渠的更是连通南北贸易的重要水路交通要道

,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娘娘桥也恰恰侧面反映南北文化的不断交融。
⒊望楼
灵渠大家请看前面这座以土木为主的各类楼阁式建筑楼,这就是2200多年前兴安秦城望楼的再现。它主要用于了望、报警等军事防御的目的。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50万大军发兵岭南,由于遭遇百越民族人民的坚强抵抗而“三年不解甲驰弩”。秦军边开凿灵渠,边在南边灵河与大溶江交汇处的三角洲上筑城屯兵,筑起了最早的秦城。此后,秦汉时期在兴安建造过若干大大小小的城,这些城一直到唐代都是屯兵的要地。至今还留下了五处大小不等的城址,习惯上称秦城遗址。1990年以来,通过对秦城遗址的发掘,发现秦城的四个角上都筑有这样的望楼,城内还发现有炼铁的痕迹呢。
望楼这种建筑风格到了汉代望楼应用比较推广与运用,初步形成建筑体系,是汉代建筑史上的最大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东汉时期,望楼逐层施柱,逐层收缩减低,逐层或者隔层造出檐或装有平座。这些手法,成为我国古代楼阁建筑长期遵循的模式,后世的木楼、木塔及仿木楼的结构基本上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⒋状元门
这里有一个圆形的拱门,当地人叫它状元门。兴安县尊师重教,学风浓厚的历史悠久。在一千多年前就创办有书院和县学,在县署的西边还立有文庙,登科涉足仕途成为学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自宋代以来,兴安共出过了进士一百二十多名,举人二百零二名。其中,北宋治平年间的龙图阁大学士、参政知事(副宰相)唐介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大家在水街可以看到诸如“郎官第”、“封桐世胄”等这样的匾额有十多块。目前状元门下面的石刻和前面的那块照壁就是从原来的文庙移到这里来保存的。无独有偶的是在我们灵渠公园内还有一座精美的状元桥。有兴趣的话,不妨去探访探访。特别是还在求学的朋友,想当状元可得要上桥走走。
⒌北街里
在我们东西向的水街上有一条南北向的古巷。这条巷的名字叫北街里。它始建于宋代,宽不过5米,长约300米,街道都是用青石铺成的,两边是明清时期桂北风格的民居建筑,是一条传承千年历史的古巷。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市井繁华,南来北往的商船大多把这里当作中转站。来到这里,你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桂北市井风情了吗?有记载说清康熙年间,兴安每天大米交易量达到了两万斤以上,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生意都是在北街里成交的。
⒍万里桥
我们眼前这座桥就是灵渠上最有名、最古老的桥就是万里桥,作为昔日往来南北必

经之道,历史上被称之为“楚越要津”。万里桥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是唐朝桂管观察使李渤于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建成的。桥最初是虹式单拱桥,只有一层斧刃石砌成,在万里桥的北边五里设有接官亭,唐代的白云驿站就在桥北一百米远的地方。据说,万里桥距离唐朝的都城长安水路有一万里的路程,所以称它为万里桥。
此外,在桥的南岸我们还可以看到明代才子吴玉写的《万里桥记》一文和“万里如归”石碑。 灵渠⒎马嘶桥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非常独特。在这里,灵渠自东向西流去,另外一条双女井溪自南向北而来,在这里形成了一段奇妙的水上立交。这座桥要横跨在两水之上,自然就与众不同了。它叫马嘶桥。周庄古镇有双桥,我们的马嘶桥乍看起来是三桥合一,人们说它三桥跨两水,确实非常形象。
马嘶桥的来历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有关。据说,东汉建武十七年(42年),因交趾(今越南)部落两首领(姐妹二人)认为岭南地区不是中原而是交趾的土地而起兵叛变,马援将军奉朝廷之命到岭南平定交趾叛乱。一天,将军在兴安的城台岭上扎下大营以后,便骑马四下里察看地形去了。灵渠自秦代开凿以来已整整250年,由于河道淤塞,粮草接济不上,队伍行进非常缓慢,将军显得非常着急。将军来到这里,当时是一座小石桥,他的战驹却突然停下了脚步。马援将军于是催马过桥,不想,这匹千里马却只是扬蹄嘶叫,不肯过桥。将军再次扬鞭,战马依然站立桥头,嘶鸣不已,就是不肯迈向石桥一步。马将军很是纳闷,这战马跟随自己多年,久经沙场了,立了无数的战功,怎么连一座小小的石桥都不敢过?于是他下得马来,仔细察看,原来小桥的桥基已经崩塌,一些石料已经断裂。贸然过桥的话,很可能就出现人仰马翻的局面。处在这么一个交通要道上,怎么能没有桥呢?后来为了筹建修造一座新桥的资金,将军不得不让马夫牵着自己心爱的战马到集市上去卖。马援将军卖马修桥饿举动感动了兴安人民。于是大家纷纷捐款,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座结实的桥梁。人们为了纪念马援僵局和他那匹非常有灵性的战马,给这座桥取名为马嘶桥。
⒏双面照壁
你现在看到的这面高达高5米,宽6.8米的双面照壁,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双面陶塑砖雕照壁,由我国三大“陶艺大师”之一庞忠华的制作,经佛山陶瓷厂烧制成功,目前我们正准备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整个照壁根据兴安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景点、典故设计制作,雕塑有古城北门、飞来石、万里桥、马嘶桥等水街著名的景点及修建灵渠的三将军形象

,融合观音娘娘、四大金刚、八仙、哪吒、和合二仙、招财童子、鳌鱼等民俗文化元素,以次祈盼过往的百姓平安如意、幸福吉祥。
⒐湖广会馆 请大家转过身来,眼前这座古香古色的建筑就是旧时旅居兴安的湖南、湖北同乡聚会议事、供奉先贤、唱戏娱乐的场所—湖广会馆。
起初的湖广会馆只是出门在外的湖南、湖北人士聚会议事、供奉先贤、唱戏娱乐的地方。明末清初时期,湖南一位巨商的公子,因为特别崇拜宋代大理学家濂溪先生周敦颐,便离家寻找先生的足迹。后来他在灵渠水街上买下一间店铺,安定下来。接着就倡议湖南、湖北的老乡在自己的会馆里给濂溪先生建了神龛,立起了先生的神位。这样一来,会馆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宣传互敬互爱、提高品格修养、加强教化的场所。这样,会馆就有了“濂溪祠”的名称。因此,湖广会馆也叫“濂溪祠”。
⒑五门廊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段区域有数座古宅门,这些古宅门沿灵渠北岸排列构成一道石廊,人们叫它“五门廊”。
灵渠第一座门是五门廊中最秀气的一座,它的来历已无法考证。
这第二座门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老百姓为表彰朱元璋的第十七世孙朱荣修建的。当年,灵渠南北渠沿岸农民为争水发生大规模械斗。县令朱荣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较为科学的派水方案。不仅制止了纷争,而且保证县城的长期安定。老百姓将一架天平刻在牌坊上,用以表彰朱荣为官办案的公正。
第三座门廊相传是北宋时给一品诰命夫人唐萱的贞节牌坊。唐萱是参知政事唐介的孙女。当年唐萱的父亲,即唐介之子唐淑问曾经在朝廷担任监察御史。宋元佑年间被列入元佑党人,遭贬为舒州团练副使,后来在颖昌任知府时去世。唐萱嫁给了岳飞义子岳云为妻。岳家遭到秦桧陷害时,她带着几个年幼的小叔子逃到了老家兴安镇偏僻的山村(现在的岳家村)避难,保全了岳家的后代。在这里她辛辛苦苦将几个年幼的孩子抚养成人。后来岳飞冤案得以平反。岳家后代被招回朝。唐萱也获御赐为一品诰命夫人。于是有了这座石牌坊。
第四座门廊则是原来县城关帝庙前的门廊。关帝庙位于刚才我们走过的马嘶桥旁。抗日战争时期,兴安县城遭到了日军的轰炸,关帝庙在轰炸中被夷为平地,这座门廊倒塌后被深埋于地下。60多年以后的今天,才重见天日。
这第五座门廊原是兴安大户人家曾家大院的门廊。因为曾家四兄弟之一曾关棠曾经花钱捐了一个“司马”的职位。兴安人把这座门廊叫做“司马门廊”。
曾氏家族在兴安是富甲一方的乡绅。当时

曾家拥有大量的田亩和城中半数以上的商铺。曾家大院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曾家四兄弟所建。老大曾关棠觉得家族几代以来没有一个人在朝中为官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于是他花钱在县衙里捐了一个管理钱粮入库的“司马”小吏来做,为的是光宗耀祖。人们就把曾家大院叫做“司马府第”。他的妻子王葆贞女士具有进步思想,她积极倡导妇女解放运动。为了让兴安的妇女能上学读书,她拿出自己的嫁妆,卖点了一百多担的田租,在县里办起了“葆贞女校”。女校于1920年正式开学。王葆贞女士自己担任校长,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开启了女子进学校受教育的先河。
⒒百米浮雕
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水街百米浮雕,该浮雕由中央艺术学院袁运莆教授和他的两个儿子袁佐、袁嘉设计而成。袁老和我们桂林很有缘分,在1997年香港回归是,曾在桂林七星公园设计建造了全国最长的花岗岩壁画——华夏之光广场!而次水街的再次修复有幸邀请到袁老,该浮雕壁画长一百米,主要反映灵渠修建的整个过程。
该浮雕的开篇展示秦始皇未统一中国前的一些文化成就。这里为什么说秦王当时未统一中国呢?答案就在浮雕中,在古代对帝王将相的坐骑都有严格规定,帝王为了显其九五之尊的身份,坐骑一般为五匹马拉的车;而诸侯只能乘坐四匹马拉的车;旁边我们能看到一些与秦代早期文化相关的浮雕,如一些配在腰间的的饰物;秦王统一度量行的一个代表物——秤砣;古代的乐器——编钟,编钟以战国时期才楚国的变种最为出名。在马车的右后方是秦代最宏伟的皇宫——阿房宫,该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没有建成就被项羽一把火给烧掉了,而这把火足足烧了一个月,可见工程量之大。
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全国的伟绩。于公元前214年,50万大军发兵岭南地区。一方面由于军中将士大多来自北方,水土不服;百越地区各族顽强抵抗,中原地区的粮草没有办法及时运抵到岭南地区。因此,此次发兵受阻。为了解决粮草的补给,秦始皇让史禄率10万大军修筑灵渠,沟通南北水系。岭南地区的地区山多平原少,广西地形呈现出八山一水一分田;要开凿一条
灵渠渠道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可想工程量甚大。10万大军奋战了三年,在右边我们看到的对灵渠南渠修建有功的张、刘、李三位将军,在三位将军身后是成千上万修建灵渠的民工,这里的三位将军也代表着单指三人,而是三个大姓,在修建整个灵渠总共有7万军民为之付出生命。
自灵渠修建通航后,中原地区的粮草源源不断的从水路运抵达岭南地区,不

出一年,秦军就拿下百越,统一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留下军队的管理,秦始皇设立兵符,调动军队的信物,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浮雕中的黑色像老虎形状的兵符,也称虎符。将兵符一分为二,将军手持一半,另一半在帝王手中;只有两块兵符和在一起才能调动军队。
在秦军旁边我们看到的是一些秦代的兵器,有弩、盾、箭、戈等。其中在戈上还有刻有制造兵器的地方、时间及何人制造。
在百米浮雕后,有一条腾飞的龙身,这就是三次出来作怪拱坏秦堤被飞来石镇压的妖怪猪婆龙。[1]
参考资料
1. 灵渠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6805535.html,/Portal0/InfoModule_394/5127.htm开放分类:
遗址,河流,水利工程,运河,渠道
[我来完善] “灵渠”相关词条:
更多
淮河黑龙江龙首渠郑国渠桂海碑林乐满地休闲世界猫儿山秦城遗址白渠蔡河都江堰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583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豆瓣网 分享到搜狐微博 合作编辑者
825705795 、fancy20408 、niulaoshuaiye 、bnn3237082 、半月沙川 、炬眼观辰铜面佛 更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朱文字6628
00

您的词条动态
等待您来编辑
编辑热词可获得额外经验值进入我的百科
您目前的等级是1级
您目前的经验值是30点
您还需70点经验值即可升为2级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58651次
编辑次数:23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0-07-24
创建者:桂林山水旅游网
最新动态
有模有样:

百科消息:
艺术眼光看百科
百科红楼梦专题
我的百科我的家
百科分类管理员主页
我的船长我的船--船长的航海日志

© 2010 Baidu 权利声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