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论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论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论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论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1世界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敢于超越和幻想的时代。21世纪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科技性人才。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时代赋予了它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就说明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些不好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大力培养专业性、技术性、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首先,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在精神面貌、个性心理方面会有所不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完全是一种知识的复制。这种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培养学生发现、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缺乏开拓性和挑战性。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独立见解的人,在教学方法上,必须采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善于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激励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有独立个性的人。

第二,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

智育任务的完成必须以相应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做保证。智育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强迫灌输、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的旧教学方法,似乎也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这种“掌握”是片面的,它只完成了认知、

理解、保持的任务,并不一定形成运用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的身体发展。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他们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常年陷入题海之中进行题海战术。这样不仅剥夺了学生娱乐和锻炼的自由,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能够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与当代的教育要求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方法,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甚至为了突出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贬低另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思想是教学方法打上了形而上学的烙印,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它完全是一种知识的复制和熟练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创新。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不会学习,不会思考,只会死记书本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脱离。这就导致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用处。当今教育要求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这就表明,改革教学方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最后,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当前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方针政策。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

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素质教育要求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方法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而且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教的方法,而忽视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该使教与学统一起来。教师不再是现成的知识的灌输者,而要发挥教学指导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咨询者。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重视,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著名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世界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足以说明,学生应该处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这就使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了教育发展的必然。

姓名:崔丽佳

班级:四平社会2班

学号:60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凤来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模式将会改变,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逐步引起重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未来教育,势必走向信息化,即所谓信息化教育或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任务驱动式;信息素养;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 1.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在社会踏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共享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是人脑的延伸。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让学生的头脑成为创造的火炉而不是装答案的容器,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苦苦追寻的目标。 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信息来不及也不需要装进大脑中,而是装进电脑里,学生只需要学会查询信息的技能。因此,传统的灌输方式,其意义越来越小,而探究性学习方式逐步引起重视。 2.学科教师亟待提高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这一比例越来越高,随着技术日益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们也需要学习全新的生活技能,以编制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任何学科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计算机教师。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 3.信息技术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如果我们基于传统模式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只能强化传统教学,使传统教学更加传统,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1。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祝智庭

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篇一: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及变化 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及变化 20XX26204051王舒泓 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8多个年头了。30多年来,从普通人的着装饮食到城市的景色面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到20XX年,三十多年间,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变化中不断发展,不断惊奇。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与先进的思想文化意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等文明进步的社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变化是全方位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同时还有文化等方面的。我们应充分地利用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过去的人们经常吃不饱,有东西让他们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逢年过节才能吃一顿肉。而现在的人们对食品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营养均衡,还要美味、新鲜、无污染、绿色安全,甚至于漂亮的外观也很受人们的青睐。食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各种深加工的熟食琳琅满目。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开始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

色,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这在那个饥饿、贫困的年代是不会发生的。 过去物资匮乏,人们的着装单一,不管是从颜色还是样式上来讲。而现在人们考虑的已经不是能否穿暖的问题,而是潮流与个性,服饰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商店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服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不过高昂的物价可能会让你只有看一看的机会,经济与物价一起发展。 现在的人们有着舒适的住房条件,宽敞明亮的房屋,冬暖夏凉,小区里一应俱全的健身设备。当然房价问题却不容乐观,相信我们伟大而又智慧的祖国和顽强、坚韧的人民一定会有办法解决这一顽疾。除了住房,现在的人们出行更是便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各个城市都有完善的、覆盖全面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廉价的出行条件。长途旅行也不成问题,我国已建设有密集的公路线和铁路线,减小了距离的阻隔,满足了人们旅游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我过的信息网络建设也不落后。过去的黑白电视机以及广播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因为它们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全方位要求,现在的人们已不局限于声音信息,图片、声音、视频更受人们的青睐。互联网已将世界联系起来,各种繁杂的信息跃然网上。手机已经成了每个人必备的物品,那个手机罕见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开始对手机的功能有更多的要求,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随科技的不断更新而加快,价格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着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计科1101王磊211101027 社会背景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有利于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也比较顺利这也是中国选择计划经济的客观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如: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过于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必要性 (一),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泛滥和家长制作风严重等.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

浅谈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高等教育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有些教学方法改革效果显著,有些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当前的一些教学方法谈几点认识。 标签: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校教师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学方法改革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适,已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1 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怎么学习的“自由”人。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大猷说:“教育的目的,不只限于知识的传授,尤其是高等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思考。”从他们的观点可以看出,社会需要有自主意识、自我适应能力的人。獨立思考的精神是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对于事物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的判断和标准,这对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对于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更是高等教育所承担的首要任务之一。但是,现今大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缺失尤为严重。如教师满堂课的讲,生怕浪费一点时间,学生满堂课的听,生怕漏掉一点内容。种种做法,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会想起老师怎么讲的,专家怎么说的。虽然,这是教育目的之一,但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人类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就是去了成长的土壤,考试成了知识的背诵比赛。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决不能在延续这种教育模式,经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对于任何一种观点,都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 适当应用多媒体,防止学生认知疲劳 所谓多媒体,就是将文字、数据、语言、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而进行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再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事先设计好了的声音、图像、文字、图表等过多的信息,这些视听信息呈现数量较以往课本呈现信息量大幅增加。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花了许多时间来搜集声像资料,辛辛苦苦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尽可能多的运用新技术,充分表达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本身反而被弱化,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大量信息不断的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由于学生认知加工容量非常有限,就可能导致展示的知识容量超过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容量,最终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担引起学生认知疲劳。因此,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而不要一味的在任何课程都一定要使用多媒体,影响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期编选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成果,建议无论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还是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同志,都能仔细地读一读,并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实践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

改革开放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主要原因: 1.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中国开始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时期。建设育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早日完全实现中国梦,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积累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创造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许多错误,积累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经验促使中国开辟新的道路。 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6年10月6日,在叶剑英,汪东兴等人的策划下,中共中央采取行动,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由此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4.“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促使中国领导人对真理标准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又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基本形成,并确立了邓小平核心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组织保障。 6.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主题从革命和战争加速发展为和平与发展,西方国家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利用历史性机遇,实现经济起飞。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为了尽快摆脱我国当时的贫困落后状态;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有效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克服封建弊端和“左”的观念影响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等,这一切原因促使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主要意义: 1.改革开放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继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伟大革命。这场我们党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不仅造就了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辉煌巨变,也积累了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基本遵循和强大精神动力。 2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顾改革开放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历史足迹,深刻总结其经验,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精神,不断解放思想,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中国的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是不容否定的,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取向,全党、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求实创新,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会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1.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或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包含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大部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中,有很多问题是比较难以分辨清楚的,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例如:综合布线是一门引入我国只有10多年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如“选择超5类还是6类布线系统”、“采用光纤还是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系统与非屏蔽双绞线系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使学生在辫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2)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2003年首届“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开始,就进行了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由唯康通信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2001/2002/2003三届学生已分别完成5栋学生宿舍的网络布线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工程项目实训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了解认识了工程过程及管理运行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了教学的综合效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2.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外的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必修课多媒体使用率为100%。“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已开发成为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全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设立答疑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该课程已在2005年评为学校及广东省精品课程,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实物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模式。在讲解服务器结构时,将服务器拿到教室拆开来讲解;讲授网络拓扑结构时,将学生带到校园网或其它现场进行教学;讲授光纤熔接技术时,教师做示范教学。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自评等级:A 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必修课有35%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 随着航海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21 世纪将赋予航海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航海专业课程应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航海事业的需要。 为实现改革目标,我们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阐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辉煌成绩。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30年来,我国GDP约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总量由1978年 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跃至世界第四。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根据马克思原理,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先谈谈改革的必然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任何时代的生产力总是和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生产关系就要变革了,生产关系相对于社会上层建筑来说又称为经济基础,当经济基础需要变更或者已经部分变更时又与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这就需要对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所谓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理论是解释一切改革和革命,一句话是解释一切社会变革的最基本最普遍最科学的理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我国原有体制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拿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将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解决了束缚农村 从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它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不断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的时代,地球村”的事实越来越明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趋 紧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孤芳自赏和自我封闭只会导致自己的落后,只有那些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在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交往中学习提高的国家,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中国加入WTO,吸收先进市场经济经验,及最近刚刚闭幕的奥运会 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与外因是相对的,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内外因的方法论告诉我

关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目前世界上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包括:学生团队学习模式、共同学习模式、团体探究模式、结构方法模式、复杂指导模式、合作方法模式。在我国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也创造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如分层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按照职业需要转化成若干个教学项目,交给学生去完成,围绕着项目来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基础会计》、《财政与税收》教学为例,来探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分析 1、在《基础会计》课程中,通过项目设计,使学生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能掌握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填制常见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进行财产清查处理,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一整套会计核算程序。 课程模块设计:课程模块设计打破原有教材的理论结构和目录体系,以原有教材理论体系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会计核算实务的流程设计课程模块体系,进一步明确课程设计程序和各大项目所分配的课时数量。具体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表1《基础会计》课程模块设计表

课程能力项目设计:在课程模块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基础会计》课程的能力项目。通过能力项目设计使教学中的任务更加明确,有利于项目教学的开展。具体的课程能力项目设计如表2: 表2 《基础会计》课程能力项目设计表.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项目活动的内容及实施目的,然后按照任务对学生合理分组,为充分发挥不同程度学生的优势,在组内分工时,要予以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组内学生的相互配合。其次,借助于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增强学生对实训操作的兴趣。再次,要准备好实训材料和工具,如各种凭证、单据、账簿、报表,小刀、胶水、棉绳、锥子等,最后要在机房安装会计实训仿真软件,以利学生上机进行仿真模拟练习。在学生分组实训操作时,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进行分别指导,每次实训要给予考评,考评不仅要看实训结果完成情况,还有看学生的分工合作情况,工作态度,对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等。 2、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能力培养为主。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案的制定与选择、结果的反馈与评价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将项目中的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来设计方案,解决该问题。 项目案例1:在授课过程中,将项目中的某玻璃钢厂造船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全部展示给学生,如附表1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每条船所用胶带纸为11.04盘。而实际工作中,每条船只有防水线须用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正确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前是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斯大林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毛泽东曾对斯大林模式所体现的传统社会主义原则进行过总结,包括:实现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消灭剥削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消灭阶级;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积极准备条件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等等。这些原则本身无可厚非,也确实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但问题出在教条式地照上述原则去做,没有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1957年之后,‘左’倾逐步发展,以致发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其结果是,虽然公有制经济部门占到90%以上,工矿企业一律按八级工资制拿工资,农村则根据出工情况拿工分,收入差距不大,但却是普遍地贫困;政治体系方面,党的一元化领导使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而党委的权力又集中于第一书记,公民权利得不到有力地保障。严重的挫折,沉痛的代价,从反面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以史为鉴,邓小平认为:“如果说我们建国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讲:“什么是共产主义?就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资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它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最终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他总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与毛泽东时期的改革,思路是不同的。毛泽东坚持用生产关系的标准,通过改革使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达到一大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观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观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成为关键。当前我国大学教学改革需要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为落脚点,以营造求真务实的大学氛围为具体行动,以此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系统改革。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系统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进步的呼唤。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因此,从系统视点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一、学习能力:教学内容与教材面临新挑战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极度膨胀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取提出了挑战。在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教材越来越厚的情况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关键。 1学习能力与知识价值 推动学习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认真思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师应该教什么”的问题。有学者将人类历史上的知识类型划分为原始知识型、古代知识型、现代知识型和后现代知识型四个大的发展时期或发展阶段。在现代知识型中,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实证性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而在后现代知识型中,具有文化性、相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知识最有价值。学习和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追求以知识的掌握、记忆、理解和应用为标志的“外在发展”,更要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判断和批判为标志的“内在发展”。 2教学内容——“僵”与“活” 受现代知识观念的影响,近年来,高等教育知识总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其实,不仅人们越来越崇尚用实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就连高校教师在知识传授中也忽视了对受教育者成长为一个“人”的关注。他们总是奉教材为经典,习惯于把教学内容窄化为教材文本中包含的静态的、规则的、客观的、确定的和可操作的知识,然后遵循教材的逻辑,“告诉”学生,没有教师自己对课程的独到见解,没有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情感的体验,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由此而被遗失。教学内容的固定、僵化、陈旧和机械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与单向,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焕发生命力,教学内容必须走出教材的束缚,通过教材的可持续改革,教师用心去发现、去挖掘、去激活知识的“知、情、义”,并让学生体验和吸收。 3教材——“辅”与“研”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目前,国内高校的现行做法基本上是每门课程指定一本教材,教师和学生均以该教材为轴来开展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科学内部出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面对这一趋势,“一本书教学”已见端倪,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发现学习”。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欧美高校在教育实践中,

探索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积极探索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某某学院工商系市营教研组教研讨论记录 组长: 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为了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我们近期拟开展对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讨论和探究。 今天我们教研组讨论的主题是:积极探索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请老师们集思广益,踊跃发言。 某某某:关于教学方法,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吧,根据我们大部分高校教学方法的了解,结论是:我国的教学方法还处于欧美国家大学教学方法19C以前的水平。总体上还是满堂灌,总体上讲还是缺少研究,总体上来讲缺少师生的相互交流,我们现在的课堂上缺少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智慧,我们现在的课堂上缺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现在总体上的判断,如果得到确认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比较落后、陈旧,这跟钱学森的判断是完全一致得到。 因此,我们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任重而道远。 欧美大学要求学生课前把学的东西看了,然后带着问题与老师交流,老师觉得这节课有可能不懂的东西,要么是关键的东西,理解起来有难度,还有新东西,每次上课,除了教材,还要带参考书、报纸、杂志,把新东西讲给学生。学生带着作业,要么在小组交流汇报,要么在班上交流汇报,像学术研讨会式的。每个人都有在正式场合都有表达的机会,训练下来,讲话有条理、很规范。学生的发展都是通过我们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方法来实现的。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综合的发展,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发展认知及其他,他的素质包括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这就是教学方法的意义。 从教育学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的意义。我们更多的理解为教师的方法,但是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做学生和教师的经历,我们的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的?在欧美,主要是学生学,教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这是教的意义,如何实现?从欧美教学来讲,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设计,本领域的东西都要学,还要组织学生的研究工作,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学。欧美会创造研究的环境和过程来让学生体会研究的经历,每次课都会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去解答,即“从做中学”。我们要做出改变,要创设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自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