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归纳

关于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归纳

关于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归纳
关于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归纳

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 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① 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② 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③ 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④ 向“地球系统” 的深入扩张⑤ 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④形态空间,作

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 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 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

要素结构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 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

的“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 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 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的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I

①公理I :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

②公理U :任何人地关系都是人与地因果反馈的人地关系

③公理川: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U

①公理I :任何地域都是人地关系的地域

②公理U :任何地域都是地域系统中的地域

③公理川:任何地域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地域

优化开发区: 指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如京津冀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调控目标①空间开发②产业发展③城市发展④对外开放⑤基础设施建设⑥自主创新⑦政策体系

禁止开发区: 指依法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各种自然保护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应包括五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第三章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

学科知识体系: 演化型体系和公理型体系

演化型结构体系: 认识演化型和自然型结构体系

公理型结构体系: 实质性公理结构体系和形式化公理结构体系地理科学学: 地理科学学是地理学与科学学交叉而形成的具有软科学性质的新兴交叉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本身。

元地理学: 元地理学从元理论角度研究地理学,是关于地理学理论的理论。

自然地理学: 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空间系统的自然方面,即自然地理环境(或人类自然环境),包括未经人类作用的天然环境和经人类作用后发生了变化的环境。自然地理学分为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和专门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又称人生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它以人地关系论为基础理论,与自然地理学关系密切,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区域地理学: 是研究各地理要素在区域内的组合及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综合揭示区域特征,阐明区域人地关系的地理学分支。

部门地理学: 是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结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影响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地理学基本层次一系列分支学科的统称。部门地理学中有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大部门。环境地理学: 是研究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分支学科,主要涉

及人地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和效应,即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反馈作用。

经济地理学: 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中心任务:协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发展方向: 数量化、经济化、生态化和社会化。特征: 综合性、地域性、社会性。

第四章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

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①哲学价值②科学价值③应用价值1 既有的应用价值2 潜在的应用价值④

教育价值

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

地理科学研究开始于地理科学问题

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①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属性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属性

地理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①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原则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原则地理研究维度的根据①客观存在的发展历史②科学认识的发展历史③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①科学研究维度:科学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是/ 否”问题,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的真实情况方面的问题。

②价值研究维度:价值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有用/ 无用”和“益/ 害”问题,涉及主体和客体及构成的价值关系,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某地地理事物及其状态对某地区和某群体等的作用的好坏等方面的问题。

③伦理研究维度:伦理研究维度主要回答“应该怎样/ 不应该怎样”方面的问题。地理研究三重维度的关系科学—价值—伦理三维最系统

空间秩序的层次①分布实况②分布格局③分布规律空间秩序的语言①数学语言②地图语言③文学

语言

空间秩序的形式的种类

空间秩序的路径:①演绎的逻辑路径(从“一般和规律”到“具体和特殊”的逻辑路径)

②归纳的逻辑路径(从“具体和特殊”到“一般和规律”的逻辑路径)

③类比的逻辑路径

时间序列:指地理事物的大小数量、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变化的具体的过程和变化趋势。

时间序列的层次:①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具体过程的时间序列

②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变化趋势的时间序列

③不同时期解析尺度的变化规律的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的路径:①归纳的逻辑路径②演绎的逻辑路径③类比的逻辑路径

第六章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㈠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内容及其自组织方法

统一原则①一致性A——历史I、历史U与逻辑的统0

②一致性B——历史I与逻辑的统0

③一致性C——历史U与逻辑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致性A高于一致性B高于一致性C

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况下一致性A高于一致性C高于一致性B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①综合性②整体性③解决多因素、动态、复杂系统的有效性

④定量化⑤最优化⑥信息化⑦人一机系统处理方式⑧熵方程⑨“S”形曲线⑩整体、涨落、突变、协同、因果反馈

地理学研究的程序和模式I――传统的经验归纳模式

①确定课题研究②积累知识与搜集资料③观察、实验④抽象、概括、判断、推理⑤提

出假说理论

反馈: 是指系统把输出返送到原输入断,并对其的再输出发生影响,引起控制的作用过程。

因果键: 当两个系统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因果作用时,我们就说它们之间形成了因果键。

因果网络: 一系列因果键的连锁便构成因果网络

反馈环(反馈回路): 一个封闭了的因果网络便构成反馈环

第八章地理科学的现代发展

地理科学发展的动力①环境地理②区域地理③科学技术④哲学思想⑤科学共同体和杰出地理学家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特征①信息社会的产物②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③理论化和数量化④行为化和生态化⑤科学方法论的综合化地理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①区域地理②综合景观学派③环境学派④数量学派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系统 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 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 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 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 者 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性弹性形变,其中以海洋的潮汐最为明显,又是一种将引力能转化为动能的形式。地球适度的引力能是地球进化和特殊地理过程的前提条件。 17.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包括四部分:①地质大循环②大气循环③水循环④生物-非生物循环。 18.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19.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空气在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比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20.水循环是指水的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水循环是地表外力的主要动力。

(完整版)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1章地球系统 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 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 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 链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 基者 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

地理科学导论试卷

地理科学导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地球表层 2、地域结构 3、时间序列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的自然方面。 2、()、人类需要或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科学共同体以及大地理学家的作用,是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3、()代地理学是与农牧业社会相适应的产物。 4、()院士率先提出并回答了“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5、著名的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在其“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中将地理学的研究,抽象归纳为三种分析:()、生态分析和地域综合体分析。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地域结构包括背景地域结构、相关地域结构和次级地域结构。 ( ) 2、地理要素结构是指某一地域与其它地域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 ) 3、人地关系就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 ( ) 4、地理空间秩序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语言有文学语言、地图语言和数学语言。 ( ) 5、只要发生在地球表层中的事物或问题就是地理科学的典型问题。 ( ) 四、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1、地理科学的基本研究维度包括()。 A、科学研究维度B、价值研究维度

C、伦理研究维度D、空间秩序研究维度 2、地理学的科学研究维度包括()。 A、空间秩序维度B、时间序列维度 C、动因机制维度D、伦理价值维度 3、空间秩序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层次有()。 A、具体分布B、分布格局 C、分布规律D、地图表达 4、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人地关系 C、人地关系地域系统D、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 5、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确立的根据主要有()。 A、历史的根据B、逻辑的根据 C、价值的根据D、伦理的根据 五、简答题(下列6题可任选作5题。若每题都作,只评阅前5题。每题8分,共40分)1、人类对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或地理空间)的认识包括哪些阶段? 2、地理科学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价值? 3、就你的理解,如何才能成长为地理学家? 4、地理科学有哪些主要的发展趋势? 5、地理科学应该怎样研究“区域系统或地域系统”? 6、你认为地理学的“区域公理系统”包含哪些公理? 六、论述题(每题23分,共23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你关注的某个现实问题,设计一个对该问题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案。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导语: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和挑战。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1 作为文科生,我在高中时所学的生物较为浅显,但一直以来对生物总是充满了好奇。怀揣着一颗兴趣盎然的心,这学期我选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还记得 第一节课我坐在第一排听着老师讲绪论,我对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充满了敬畏:感觉生命真的好神奇,感觉生命科学真的好博大精深,感觉自己对生命竟然一无所知,好无知!这门课让我明白: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我,一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理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此时此刻,面对着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将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积极地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面对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愈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社会问题,我们将终意识到是时候从生命科学中去寻求出路了! 因为是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我知晓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

我惊叹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我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我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我冲破了癌症的迷雾重重,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我解除了对人禽流感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我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我接触到了纳米科学,看到了并纳米在生物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我真正理解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因素及危害,体会到了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后,人类自食恶果的无奈。。。。。。简单的概括涵盖不了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我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受益匪浅;更加不能表达我对这门课的感谢之情。这门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摒弃那致命不良习惯的必要性。大学的生活基本由自己支配,自由自在的我曾经经常熬夜看电影,和同学唱歌,一玩就是一整夜,平时也是很懒的那种,根本不想着去做做运动,有时间就宅在宿舍玩电脑。 那时我总认为自己还年轻,有身体资本去疯,去过不规律的生活,去忽视不良的生活习惯,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慢性的致命危害。是这门课让我感到了自己曾经多么可怕,因为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1、基本概念 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平流层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 低位17-18 高位8--9 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这

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和能量来源 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 能量来源:一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二是天体的引力能,包括地球引力和其他天体的引力。三是太阳辐射能。 3、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特征 1、基本概念 地域分异: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和地球表面性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纬向地带性:地球表面环境要素和地理景观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 海陆梯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相互作用引起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变化的特征。垂直地带性:无论陆地和海洋在垂直海拔高度上地理环境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非地带性:造成地球表层环境差异的不仅限于地带性因素,除此而外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地带性因素以外的因素统称非地带性。 2、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3、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学有三个基本规律:一,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二,地域综合规律,包括距离衰减规律和区域系统规律;三,地域发展规律,包括地理环境周期性发展和人地关系发展阶段性.

关于地理科学导论复习 归纳

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① 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② 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③ 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④ 向“地球系统” 的深入扩张⑤ 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 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 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 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的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Ⅰ ①公理Ⅰ: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 ②公理Ⅱ:任何人地关系都是人与地因果反馈的人地关系 ③公理Ⅲ: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理科学得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得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就是地球得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与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与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所形成得、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得、以人类发展为中心得、开放得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得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得适度扩张①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得内涵扩张②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得深入扩张③向“地球表层系统”得整体扩张④向“地球系统” 得深入扩张⑤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与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得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得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得、生态得与资源得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得,城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得基础得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与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得位置得空间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得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得痕迹得空间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空间结构:空间系统就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得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得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得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时间结构:时间结构就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得“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得进程所呈现出来得有规律有秩序得流动性、变动性结构。第二章地理科学得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得“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得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得“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得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得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就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得) 2、地域关系角度得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得“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与与其有关得其她地域——它得背景地域、相关地域与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等与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得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得含义与规定Ⅰ ①公理Ⅰ:任何人地关系都就是地域系统得人地关系 ②公理Ⅱ:任何人地关系都就是人与地因果反馈得人地关系 ③公理Ⅲ:任何人地关系都就是发展过程中得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得含义与规定Ⅱ ①公理Ⅰ:任何地域都就是人地关系得地域 ②公理Ⅱ:任何地域都就是地域系统中得地域 ③公理Ⅲ:任何地域都就是发展过程中得地域

教师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说明: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下达给选题学生,装订在设计(论文)首页

1 需求分析 1.1系统背景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所院校在各种信息管理中的一部分,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所设计的系统应该能为管理者提供教师的基本信息管理手段和一些方便的查询方式。在过去,计算机不是很普及和计算机应用性不高的年代,人们使用人工的方法管理各式各样的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多缺点:效率底,保密性差,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给查找,更新和维护信息都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日益成熟,其强大的计算功能已经被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教师信息进行管理,具有人工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容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维护十分方便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得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也是学校的科学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一点体现。 1.2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对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能充分满足各种数据的输出和输入。通过对上述系统功能的分析,针对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总结出下列需求信息: 用户分系统管理者和一般操作员用户 一个学校包含多个学院。 一个学院包括多位教师。 一位教师可以教多门课程,并且一门课可以由多名老师来教。 1.2.1系统实体信息 (1)学院表:学院编号(i_id),开课学院(i_name) (2)课程表:课程编号(c_id),课程名称(c_name),课程学分(c_credit),课程学时(c_time),学院编号(i_id) (3)教师信息表:教师编号(t_id),登录密码(t_code),教师身份(t_degree),教师姓名(t_name),性别(t_sex),身份证号(id_number),所学专业(t_specialty),

《地理科学导论》试题(B)及参考答案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 2006 ~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日期2007 年月日 科目地理科学导论(B卷) 地理教育专业本科2006 年级班姓名学号 我承诺,遵守《上海师范大学考场规则》,诚信考试。签名:________________ 一.辨析下列地理科学术语:(每题2分,2×5=10分) 1.流星和陨石; 2.生物圈与智慧圈; 3.城市“烂皮树”现象与城市“烂心树”现象 4.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 5、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二、连线(每项1分,1×12=12分) 1.将下列文化现象与主要发生地区连线 文化现象:主要发生地区: 四合院上海 石库门北京 窑洞云南西双版纳 竹楼山西 评剧华北 碉房内蒙 马头琴西藏

2.将下列观点与相关方法理连线 方法论:观点: 例外主义反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主张研究区域的多样性。 逻辑实证主义地理学应重点研究区域个性和差异性,以便因地制宜地改造环境 发展经济 结构主义地理学是空间科学,应研究共性、规律、法则,应用数学方法人本主义重视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主观方面 后现代主义认为区域结构和特征是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 三、填图: 1将中国生态文化区名称填入图中空白处(每空1分,1×10=10分) 中国生态文化区 2、读图分析(每项1分1×8=8分) 以下是某城市草图,请为下列产业选址,填到相应字母标志的地点 化工厂、小麦、菜田、茶园、林业、商业街、印刷厂、食品厂 A B C D E F G H

四、问答:(每题3分,5×9=45分) 1有位商人从赤道空运1000公斤黄金到极地,到极地后变成1005公斤,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好象是飘了起来?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脚印可以长久留存? 3、世界第二最小岛国图瓦卢位于太平洋南部,近年因为海平面上升,全国1.1万人口全数迁至新西兰,放弃了自己的国土。为什么海平面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 A E C C E B B D H F G G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 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 厚度约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 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 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 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 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e地球陆地表层系统e地球表层系统e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①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②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③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④向“地球系统”的深入扩张⑤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1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虽: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

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最新整理生命科学导论题库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物与生命科学 四、简答题 1. 病毒是不是生命? 为什么? 2. 当今人类社会面刷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请举出至少4个。 3. 一个假设需要有其逻辑性和可验证性,在生命科学中经常通过提出假设进行研究,应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对假设进行否定,但不 一定能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因为常常不可能对假设进行完全验证,请举例说明。 4. 你将如何验证“SARS”疫苗对人体的有效性? 5. 科技论文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五、思考与讨论 1. 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由于不可能对生命进行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生命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 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2) 新陈代谢:生命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3) 繁殖:生物体有繁殖的能力。 (4) 生长:生物体具有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重量的能力。 (5) 应激性:生物体有对刺激物一一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应答的能力。 (6) 适应性:生物体可以通过其结构、功能或行为的变化来适应特定环境以生存下去。 (7) 运动:包括生物体内的运动(生命运动或新陈代谢)或生物体从一处移至别处。 (8) 进化: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2. 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生命是一个未知的谜,学好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一旦有所理解或有所启示,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学习生命科学不但要继承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更需要创新。问题的提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而答案必须能被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努力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将会使学习逐渐深入。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验使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假设成为理论的桥梁。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一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问:生命科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 请您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和回答。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要广阔。生物已经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可以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 生物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其中包括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根据调查显示,除了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外,生物以及相关专业就业机会还有以下相关产业: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生物摄影、生物统计学、消费品研究、动物营养、兽医、环境教育、水产业、基因顾问、工业卫生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医学插图、核能医药、公众健康、科学图书管理员、科普作家、科技插图画家、科技信息专家、科技代表、销售、科技写作、保险索赔、教育节目制作、职业杂志编辑等等。 随着国内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或交叉学科的人才。由于生物学正在高速发展,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只要有决心,就有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绩。 4. 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双盲设计是指被试和研究实施者(主试)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双盲的实验设计有助于预防偏见,消除观察者偏差和期望偏差,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因不确定因素引起误差)和系统误差(由方法、仪器和人为因素而引起误差)两类。 5. 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本书第六章图6-8和图6-9所介绍的实验研究实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 般步骤。 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包括: (1)归纳和演绎; (2)分析和综合; (3)抽象和具体; (4)逻辑的和历史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科学的思维,这就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辨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科学研究遵循的一般步骤: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

地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笔记地理科学导论部分?? 1. 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 3. 地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特征 4. 地球演化的特征 5.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 7. 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 8. 地域分异规律 9. 纬度地带性 10. 海陆梯度地带性 11. 垂直带性(2011 年真题) 12. 非地带性 13. 现代区位理论的视角 14. 产业区位论 15. 农业区位论 16. 工业区位论 17. 市场区位论 18. 中心地理论 19. 区域的特征 20. 区域研究的视角 21. 区域发展理论 22. 劳动地域分工 23. 产业集聚理论 24. 点轴发展理论 25.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6. 区域演化理论以及意义 27. 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 28. 区域经济集团化 29. 中国的地缘战略;(2011 年真题) 30. 人地关系理论 31. 共生理论 32. 环境容量思想 33.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3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2010 年真题) 37.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38. 可持续发展实质:据龚胜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39.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属性: 40. 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41.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42. 文化与文明

43. 文化发展与环境 44. 文化的扩散、迁移与环境 45. 文化迁移与环境(2011 年复试真题) 46. 中国生态文化区 47. 文化整合(2011 年真题) 48. 现代地理学 49. .统一大地理学思潮 50. 地理学中的生态思潮 51. 简述现代地理学信息革命所包含的内容? 52.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2010,2011 年真题) 53. 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表现 54.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景观思想(2011 年真题) 55.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空间学派(2011 年真题); 56. 简述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和演化机制 57. 论述大地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 58. 钱学森地理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59. 论述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体系及其特征 60. 地理科学的特征 61.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2011 年复试笔试真题) 62. 现代地理科学的新思维有哪些,各自有哪些表现 63.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64. 分析地理科学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意义 65. 论述现代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66. 现代地理科学一元地理观和方法论研究 67. 人类扰动下的地理过程和土地科学研究 68. 社会空间重构与区域发展研究 69. 区域发展研究 70.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 年真题) 71. .现代地理学的特征(2011 年真题) 72. 中国现代地理的走向以及发展展望 《地理科学导论》75个重点、考点 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散逸层) 宇宙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其他星体,星云以及星际物质2.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 A,太阳的地理效应:太阳能是地球表面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过程的基础。太阳地理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太阳对地表物质运动和生命过程产生影响。 地球形状和地球与太阳的运动位置关系,使得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接收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岩石受热,膨胀,风化为地表物质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形成大气循环,流水作用,为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太阳能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同时它为地球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并且它还为人类提供现阶段所使用的能源。、 其二是太阳对地球气候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影响。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报告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报告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报告 第一次接触地理信息技术是在高中的课本中,虽然当时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根据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对地理方面的兴趣以及在网上对它的了解。高考之后我毅然的选择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个专业,并有幸来到滁州学院学习这个专业。通过开学后地理信息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对这个专业、这个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又简称GIS。是一门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在北美(加拿大和美国)起源的地理信息科学。随着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也进入到飞速发展阶段,进入到九十年代后期以及二十一世纪前期,地理信息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并且在此段时间内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在工程建筑、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人口、交通、医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计算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一大批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地理信息技术出现了,比如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地理信息工具arcgis软件的诞生。正是由于它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与和它相关学科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例如测绘、地理科学、地图学、遥感等。 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同的是它也具有相当大的数据量,并且它的众多研究成果及采集到的数据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来源,而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又在理论及技术上推动测绘科学的发展。因此地理信息技术与测绘科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地理科学则是一门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区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纲要+讲解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科学知识重要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6个重要方面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危机,生态破坏。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对人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2. 试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我校的通识课程设计,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 文理见长的哈佛大学8类通识课,生命科学单独列出。工学见长的MIT 的人文社科和科学两大类,科学中单独生命科学。我校九大类中,也单独突出生命科学(自然进化与生命关怀),这些同时课程的共同设置说明生命科学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 为什么生命科学将成为物理学之后的带头学科,如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面对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生命科学必须与多学科形成交叉学科和边缘领域,才能同时提供机会与挑战。 4. 请从生物学,物理学角度对生命下一个定义 生物学: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物理学: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熵的减少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5.生命的四个最显着的特征及其对生命体的意义是什么 精细结构:适应不同环境;能量交换:维持分子结构需要;应激:生存需要;复制:维持生命在时空上的延续 6. 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每个阶段的形成物质和相应条件) 四个主要阶段和形成的主要分子。 I.大爆炸形成的->无机物,原始气体冷凝汇流成海洋。(CO2,N2,H2O,CO) II.火山爆发和闪电的能量使气体合成简单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氨基酸,嘧啶,葡萄糖,嘌啉,核苷酸) >多分子体系(团聚体)溅到岩石上氨基酸聚合肽链回到水中(多肽) >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质体,细胞的形成 7. Miller实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模拟原始大气条件,生命的基本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单元:碱基和氨基酸 8. 严整有序的生命,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分子到细胞,细胞到器官,个体到生态群落。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 1. 生命组成的四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 2. 蛋白质的组成单元: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结构不同取决于R侧链的不同 3. 维持生物大分子高级结构的力:非共价键;蛋白质的变性是由于破坏了非共价键 4. 蛋白质功能最重要的体现:生物反应的催化剂——蛋白酶。 5. 核酸的组成单元:核苷酸,其结构组成的三部分:戊糖、磷酸、碱基;DNA 和RNA结构组成的不同 6. 核酸一级结构的方向性:5’ 3’ 7.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碱基互补;给出一条DNA链的序列,会写出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