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变革的系统诊断模型及其应用

组织变革的系统诊断模型及其应用

组织变革的系统诊断模型及其应用
组织变革的系统诊断模型及其应用

组织变革的系统诊断模型及其应用

组织变革一直是近些年来企业发展最强劲的呼声之一,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中的管理专家都提出了许多更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但是,在运用这些理论或模式于具体实践中时,并非每个企业都获得了预期的成功。

事实上有不少企业在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于组织变革后,却非常尴尬地发现一切如故,甚至今不如昔。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没有将变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他们往往抓往影响绩效的某一、两个因素进行改革,却没有触动其他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因素,结果无力解决强大的内部阻抗和冲突,终致改革于流产。

组织变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形成协调一致的思路和行动步骤,才能取得成功。本文在总结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诊断的系统模型,并结合国内外组织变革的成功案例,着重阐述了模型应用于企业自我改造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一、模型的提出

企业变革始于组织战略的重新审视和制定。组织重新审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往往是迫于市场、技术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压力,或是为了抓住未来新的市场机遇。因此新的战略往往从根本上不同于原有的战略。为了实现新的战略,组织需要确定一系列相应的目标及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又需要相应的工作分工和流程。这一变化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与之相匹配。除了这些组织硬件外,新的战略思想要求组织造就新的文化以促进其目标的有效实现。事实上在整个组织系统中,每一个因素都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妨碍或是促进其他因素功能的发挥,从而最终影响着组织战略的实现。

二、因素适应性

将这一思路转换成模型如下:在今天这样一个变化飞速的时代,企业很难准确预测未来 5 年以后的市场状况,所以很难制定一个能与未来很好吻合的详细的战略规划。但面对变化的市场和技术,重新确定企业的基本使命,宗旨,远景以及产品、顾客与服务等却是十分重要的。

如下分析方法成立的前提是:企业首先建立了正确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否则,该系统模型是毫无意义的。

1、工作流程

战略目标确定以后,总任务也随之而定。但完成总任务需要在可操作的层次上对总任务进行分解,形成不同的分任务,并将其赋予一定的工作群体。工作流程就是联接各细分任务及相应群体和职能的方式。工作流程应该与战略任务相一致,各环节的联接方式主要视任复杂性而定。分任务之间有密切联系者需要复杂的联系,分任务之间相对独立者可采用简单的联接方式。

1990 年 4 月,公司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把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从 2 - 3 年缩短为 1 年,并拿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令零售商满意的促售方案,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通过以上措施,大幅度提高公司的业绩。

产品开发的流程是哈马克公司的改造项目之一。过去,一种新贺卡从形成构思到投放市场需 2 - 3 年,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计划的制定、构思的形成以及贺卡的创作上。应该说,哈马克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数目的创造性人才,它所拥有的 700 位画家和文字工作者每能提出 23000 多种新的产品设计。

然而,从评估市场需求到新产品出台期间,有大量的会议,多次文字和美术上的修改以及无数次的审批和反复。据一个研究报告表明,从创作人员得到产品构思到准备付印刷,中间竟有 25 次转手!于是,他们在 1991 年夏天推出一种全新的贺卡开发方式,把不同专业和部门、办公室处于不同楼层和大厦的人们集中起来一决进行开发,以减少排队时间、激发创作灵感,并消除扯皮现象。

结果,这种方式取得了在的成功有一半产品在 9 月份以前就进入商店销售,提前整整 8 个月,另一半产品于春天试销。新贺卡开发时间的大大缩短,使人们感受到新流程的威力,随后,公司决定将占公司业务 40 %的季节性贺卡的开发时间降为一年以下。

2、组织结构

每一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缺点。好的组织结构就是与公司战略任务、目标以及工作流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韦尔奇任通用电器公司总裁后制定了“ GE 所经营的每种产业,都必须在其相应的世界市场上数一数二; GE 应将其全部资源集中于它认为至关重要的产业和业务方面”的战略目标。为此,他将 350 个工厂和经营单位裁减合并为 13 个主要业务部门,拆掉重叠的管理机构,压缩管理层级。过去,公司大多数企业负责人要向一个群部负责人汇报工作,群部负责人又向高一级部门负责人汇报,直至公司最高负

责人。而且每一级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负责财务、推销计划以及检查每一个企业的情况。韦尔奇解散了这些“群”和“部”,消除了组织上的障碍。现在,企业负责人与业务电高负责人办公室之间没有任何阻隔,可以直接沟通。韦尔奇正在实现他提出的“无边界”计划。

目前,许多企业为了增加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进一步贴近顾客、减少管理成本以及增强纵向及横向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多采用扁平式结构、网络结构和蜂窝结构等更有效的组织结构。如格雷索药业公司将原有的八人管理层减少到四个,而且撤消了副职、助理、领班等职位。一些公司在组织结构的划分上抛弃传统的市场、生产和营销职能分工,从而使组织更反映不同的市场需求。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意味着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指挥、控制、协调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这一点体现在企业基本运作方式、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上。这有这些方面相互的一致性才能保证组织结构的有效运行。

我国实达集团于本年初全面引进反映九十年代国际最新管理思想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对原有企业管理体制进行全面变革,将原有的以权力分层、以职能分部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改为按业务流程划分部门的水平式组织结构,从而使企业的整个运作程序、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的结构将原有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和动作程序改为以市场、客户为中心,具体表现在:

一是将原有的以各子公司相对独立运作的‘子公司制'拆散,重组为涵盖整个硬件业的硬件产业部、营销部和销售部。新机构的设立,将原有的分散在各子公司的研究开发、制造、市场营销和销售归并整合,统一规划和管理,以利于资源整合,使得原有的以各子公司联合组成的‘船队模式'转化为各要素有机结合的‘舰队模式'。

二是通过运作程序的设立和全面负责产品从研究开发到销售各环节的‘产品经理'角色的设置,使三个大部门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三是通过营销部的设立,加强营销在企业运作中的和作用,使集团产品战略、研发、制造、营销和销售各环节的运作建立在以为依据的科学判断基础上,改变原有的以经验为主作决策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

3、人力资源系统

人力资源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有:人员的能力是否有利于新的战略任务目标的实现?是否与新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相适应?需要实施何种培训提高和开发相应

的技能?建立怎样的绩效评估、奖励制度和晋升制度以激励员工实现新目标的工作动力,并保证其与新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相适应?

一个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公司应该对员工的自主性予以鼓励,而不是看成对上级的不敬和威胁;应该对员工在尝试中所产生的失误予以宽容,而不是一有错就追究个人责任。

如果希望发挥团队作用,评估和奖励就不能只针对个人,而是应加强团队绩效的权重。扁平组织或团队结构要求员工具有很高的人际沟通技能和协调能力,同时以更强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着眼于国际化发展的公司必须将全球化工作能力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如 ABB 公司在职务晋升制度中,既强调技术能力,又看重其跨地区、跨国家工作适应力。同时他们还通过跨部门业务和全球工作变换对该能力加以培养。

4、组织文化

韦尔奇认为,许多官僚主义的根源是权力之争以及狭隘观念。这种暗中的争斗和偏见会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产生某种不安全感。这往往使人们更为惧怕变化,因为不透明性容易使他们将变化看成是一种威胁而不是机会。要创立一个有活力的公司,就必须培养每个人自信心和正视邪恶的勇气。韦尔奇说:“ 90 年代,我们通用电气公司要创造这样一种公司气氛,在这种气氛下,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被认为是公司文化可以接受的:讲真话受到奖励!”公司为此定期召开“大家出主意”会议,参加者为各级各部门所选出,并且对所讨论的业务比较熟悉。公司还经常邀请客户也来参加会议。韦尔奇也经常参加这类会议。这种会议在不同层级都有,这就是韦尔奇实施的“群策群力”管理方式。在会上,参加者主要做三件事:第一、动脑筋,想办法;第二、取消各自岗位多余的环节和程序;第三、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会议上,官僚主义成为攻击的目标,诸如一项小申请需要 16 个人的签字、毫无意义的文案、多余的工作惯例以及盲目自大等。而且大部分问题当场就被废除或改革。从 1989 年到 1991 年,全公司有 4 万余名员工参加了这类会议。经过企业文化变革运动和其他配套改革措施,生产效益有明显改善,如其中一家配件制造厂库存成本减少 400 万元,库存周转次数从以前的一年 2.6 次变为一年 7 次;家用电器从 16 周生产周期减为 8 周,同时增加品种 6% ,库存成本降低 20% 。不过韦尔奇认为,要让这种新型企业文化真正巩固,还需要十年时间。到那时,公司中的等级观念将不复存在,即使在横向结构内,虽然仍有

责任分配,但其界限将变得模糊。韦尔奇心中的目标是一个无边界的组织境界,即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团结一心,各尽己能,为实现整个企业的伟大使命而共同奋斗。

三、总结

组织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功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清晰的诊断分析。企业领导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资料,对组织基本因素,战略、任务、流程、结构、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进行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其相互一致性和适应性,确定业务流程是否适合任务,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人力资源是否有助于培养开发员工所需要的新技能、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是否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的背景和氛围。研究表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不一致往往是导致绩效不佳的关键原因。管理者所做的不系统的、不彻底的诊断以及在这种判断基础上的部分性调整,往往难见其效,甚至引发新的问题。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判断,才可能为真正有效的改革方案的提出奠定基础。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及其发展

综述与评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16(9) C omputer Measurement &Control 1217 中华测控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3e17903747.html, 收稿日期:2008-06-08; 修回日期:2008-07-16。 作者简介:安茂春(1967-),山东莱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671-4598(2008)09-1217-03 中图分类号:TP182 文献标识码:A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及其发展 安茂春 (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文章对主要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类,主要关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模型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模糊推理的诊断专家系统和基于事例的诊断专家系统的技术要点、发展现状、优缺点及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预测,指出基于多种模型结合的诊断专家系统、分布式诊断专家系统、实时诊断专家系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专家系统;故障诊断;军事应用;基于规则推理;建模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推理;基于事例推理 A Survey on Fault Diagnosis Expert Systems An M ao chun (Beijing Institute o f System and Eng ineering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w e present a s urvey of fault diagnosis expert system s,and categorize them into 5different types according to know ledge organiz ation m ethod and reasoning m ech anis m,w hich are ru le-b as ed fault diagn osis expert system,model-based fault diagnosis ex pert system,n eural netw ork fault diagnosis exp ert sy stem,fuz zy fault diagn osis expert system and cas e-based fault diagn os is expert sys -tem,for each type w e describ e its techn ical pr op erties,curren t status,ad vantag es and disadvantages,and application s in military field.At the end of th is article,w e point out that hybrid model-based,distributed and real-time diagnosis expert sys tems are fu tu re direction s. Key words:ex pert sys tem;fault diagnosis ;military application;rule -b as ed reasoning;modelin g;artificial neural netw or k;fuzzy reasonin g;ease-b as ed reasoning 1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及其分类 专家系统(Ex per t Sy st em,ES)是人工智能技术(A rt if-i cial I ntelligence,A I)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智能化主要表现为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内模仿人类专家思维来求解复杂问题。专家系统必须包含领域专家的大量知识,拥有类似人类专家思维的推理能力,并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应用型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涉及多门学科,如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工程、数理统计、模糊集理论、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故障诊断的任务是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根据系统中的各种量(可测的或不可测的)或其中部分量表现出的与正常状态不同的特性,找出故障的特征描述并进行故障的检测与隔离。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是将专家系统应用到故障诊断之中,可以利用领域知识和专家经验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1]。目前专家系统在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美空军研制的用于飞机喷气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XM AN [2],N A SA 与M IT 合作开发的用于动力系统诊断的专家系统,英国某公司为英美军方开发的直升机发动机转子监控与诊断专家系统[3]等,此外在电力、机械、化工、船舶等许多领域中也大量应用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根据知识组织方式与推理机制的不同,可将目前常用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大致分为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模型 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模糊推理的诊断专家系统和基于事例的诊断专家系统。 2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对比分析 2 1 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 在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中,领域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被 表示成产生式规则,一般形式是:if<前提>then<结论>其中前提部分表示能与数据匹配的任何模型,结论部分表示满足前提时可以得出的结论。基于规则的推理是先根据推理策略从规则库中选择相应的规则,再匹配规则的前提部分,最后根据匹配结果得出结论。 基于规则的诊断知识表达方式直观、形式统一,在求解小规模问题时效率较高,并且具有易于理解与实现的优点,因而取得了一定成功。20世纪90年代,国外在军用水压系统、电力供应网络等方面进行了应用。 但是,对于复杂系统,所观测到的症状与对应的诊断之间的联系是相当复杂的,通过归纳专家经验来获取规则有着相当的难度,且诊断时只能对事先预想到的并能与规则前提匹配的事件进行推理,存在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2 2 基于模型的诊断专家系统 在基于模型的诊断专家系统中,领域专家的专业知识包含在建立的系统模型中,这种基于模型的诊断更多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等知识。相比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这种诊断方式能够处理预先没有想到的情况,并且可能检测到系统存在的潜在故障。这类系统的知识库相对容易建立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已应用于航天器动力燃烧系统故障诊断等方面。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软件测试标准) 1、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多维的概念,包括: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对实体的观点。 GB/T6583-ISO8404(1994版)《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GB/T18905-ISO14598(1999版)《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定义: 2、测度与度量 在软件质量中用于测量的一种量化的标度和方法即为“测度”,而名词的“度量”用来指测量的结果。 影响软件质量可分为:可直接测量、间接度量 3、软件质量模型 ○1、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 三个重要方面:操作特性(产品运行)、承受可改变能力(产品修订)、新环境适应能力(产品变迁)。 McCall等认为,特性是软件质量的反映,软件属性可用做评价准则,定量化地度量软件属性可知软件质量的优劣。 ②Boehm(勃姆)质量模型 提出了分层结构的质量模型,除了用户的期望和需要的概念,与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相同外,还包括McCall模型中没有的硬件特性。 Boehm(勃姆)质量模型反映了对软件质量的理解,即软件做了用户要它做的;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易于软件测试与维护。 ③ISO9126质量模型 GB/T16260-1996:六个影响质量的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各个子特性(及其定义)要求要背 GB/T16260-1996出发点是软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 国标16260中,在描述外部(内部)效率度量时,给出了若干针对计算机系统时间消耗的定义如下: ①响应时间是指从按动传送键到得到结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或响应时间包括处 理时间和传输时间 ②处理时间是指从接受一个消息到送出它的结果之间计算机的历时时间 ③ 周转时间是指从提出要求到得到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4、标准的发展 GB/T 16260-1996(ISO9126-1991)《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已被两个相关的由多部分组成的标准:GB/T 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和GB/T 16260-2003(ISO9126-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所取代。 5、GB/T 18905产品评价 (一、GB/T 18905基本组成(6个部分组成)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 概述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部分: 策划和管理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部分: 开发者用的过程

基于产业技术变迁的组织变革模型组织惯例演化视角以百年柯达为案例

基于产业技术变迁的组织变革模型:组织惯例演化视角1 ——以百年柯达为案例 吴湘繁 1 马洁 2 王永伟 3 秦双全1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2 新疆财经大学MBA学院新疆830012) (3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郑州450054) 摘要:产业技术变革对行业中的原有企业而言是机遇还是危机?甚至于引发产业变革的新技术是由企业自身研发也不例外,柯达被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葬送就是典型的案例。从组织惯例演化的视角,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行业中原有企业过去成功经历形成的“正反馈”,导致了组织惯例路径依赖,对于企业及时进行组织变革起到了阻碍作用。在建立了产业技术变革路径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产业技术变革触动了组织惯例的演化是围绕着感知、选择、整合和规范四个阶段,逐步从个体、群体到达组织的水平。随后,本文结合百年柯达盛极而衰之路进行案例解析,得出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产业技术变迁;组织变革;组织惯例演化;组织学习 1 引言 十八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动力、能源和信息三次革命性的技术变迁,并因此催生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或者说,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每次技术变迁基本上代表着经济社会的一次重新洗牌[1]。特别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当今企业运营的经济环境,改变着企业间的竞争基础。 如果我们把视线聚焦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可以发现产业技术变迁极大地影响着相关产业内企业的运营环境。新的产业技术变迁会打破原有的产业平衡,其“创造性毁灭”的结果可能会提高也可能会摧毁产业内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环境的变化会同时带来了制约因素和机遇,并会扩散到与其在技术上相互依存的企业群落[2]。具体到企业个体,无论是自身领导或引发了产业技术变迁,还是为了生存主动或被动适应,产业技术变迁往往会引发企业主动或被动的组织变革。 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企业的组织变革推行后,有的成功了,而有的则以失败落幕。大量的学者从各种角度在分析其原因[3, 4],其中有学者提出,这些企业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组织成员对于变革所普遍存在的抵制情节[5]。Galpin分析指出,组织内部的规则、习惯、标准以及组织成员的认知等内在因素是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6]。自此关于组织变革的研究,开始转向以更加动态的角度来关注组织变革的内部成因。特别是组织惯例提出后,被认为是人类组织行为的核心特征,对于解释组织变革如何以及为何会发生有很好的支持作用,同时也为组织变革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关注过程的动态演化视角[7-10]。 受到Miller和 chen[5]的启发,本文在关注产业技术变迁与组织变革之间的关系时,更多立足于企业内差异化的组织行为演化过程,来解释企业在面临产业技术变迁时,组织变革是如何传导的以及如何能更好地进行组织变革。我们选择这样的研究视角,是为了追究不同企业的动态化组织行为过程,从而试图探索企业组织变革的“黑箱”。本文之后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基础及本文研究模型;第三部分介绍柯达盛极而衰的历程,以及结论与启示。 2 理论基础及研究模型 2.1.产业技术变迁与组织变革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通常我们称之为“产业动态”,其主要分为产业技术变迁和产业市场竞争。“产业动态”的变化,尤其是产业技术变迁,将使相关企业面临“能力破坏”阶段[2],结果往往会导致相关企业根本性的组织变革。同时,由于企业经营外部因素的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组织一直处于一个持续被构建和再构建的过程中[11],变革成为组织的本质属性,组织变革的诉求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常态,成为企业提升短期竞争力和长期生存所必需的战略行动。 如图1所示,产业内的新兴技术很可能会改变整体的市场竞争。产业内的新兴技术一旦经过市场竞1本文受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cxjj-2011-379)。

组织变革

浅议组织变革 【前言】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企业的生命周期越变越短,组织变革渐渐成为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发展手段之一。然而,组织变革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企业的发展可能会有质的飞跃;反之,也有可能加速一个企业的衰亡。 【关键词】组织变革变革动因变革阻力 一、组织变革的内涵 1、含义: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2、分类:组织变革的分类体系很多,如策略变革与非策略变革,渐进式变革和激进式变革等。其中,当前最流行的分类是根据Flood的组织构成理论(其将组织分为4个维度:过程、结构、文化和政治)进行的分类,其将组织变革分为过程变革、结构变革、文化变革和政治变革四类。这4个维度在方法上是彼此依赖,相互制约的,组织的变革不能仅仅关注于某一方法或在某种理论某一方面的指导下进行,而且任何一个维度的变革都将导致其他方面的变革。 3、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组织变革大都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管理层次扁平化、组织内部关系网络化、企业经营虚拟化、企业组织集群化。 二、组织变革的动因 1、外部环境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使企业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越来越难以适应其要求。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层级制所产生的组织刚性不能适应企业生产方式、经营内容、效率标准等方面的变化,已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障碍,因而必须突破传统的层级组织模式。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经济全球化导致市场竞争加剧,面对竞争对手的威胁,企业必须进行技术、产品上的创新和组织结构、观念上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为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奠定了技术基础。2、内在因素 为了应付环境的挑战,任何组织都必须考虑从社会中引进新技术。在新技术和新事业的发展中,组织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必受其影响,从而实现变革。 企业内部权力系统的变迁,如重要的人事变动、经营权转移将直接导致企业结构、制度或文化的改变。 进取的组织气候(组织气候是由组织成员的态度、思想、情感所形成的或所表现出的该机构单位所特有的,然而又是普遍而持续的行为风气、精神面貌)即组织成员的革新态度、对改革的欲望和朝向改革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成为推动组织变革的直接动力。 三、组织变革的阻力 Lawrence.P.R(1954)最早提出变革阻力这一概念,并分析了阻力产生的原因:“习惯、经济因素和安全感”;而Stephen.P.Robbins(1996)则论述了抵制变革的组织阻力主要有6个原因:“结构惯性、有限的变革点、群体习惯、对专业知识的威胁、对已有权利关系的威胁和对已有的资源分配的威胁。”但将其归纳起来可以看出,变革阻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员工个

常见的软件质量模型

常见的软件质量模型 关于软件质量模型,业界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模型定义,比较常见的质量模型有McCall 模型、Boehm 模型、FURPS 模型、Dromey 模型和 ISO9126 模型。 ?Jim McCall 软件质量模型(1977 年) ?Barry W. Boehm 软件质量模型(1978 年) ?FURPS/FURPS+ 软件质量模型 ?R. Geoff Dromey 软件质量模型 ?ISO/IEC 9126 软件质量模型(1993 年) ?ISO/IEC 25010 软件质量模型(2011 年) Jim McCall 软件质量模型(1977 年) Jim McCall 的软件质量模型,也被称为 GE 模型(General Electrics Model)。其最初起源于美国空军,主要面向的是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开发过程。McCall 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软件质量属性指标来弥补开发人员与最终用户之间的沟壑。 McCall 质量模型使用 3 中视角来定义和识别软件产品的质量: 1.Product revision (ability to change). 2.Product transition (adaptability to new environments). 3.Product operations (basic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McCall 模型通过层级的要素、标准和指标来详述这 3 个视角定义(产品修改、产品转移、产品运行)。 ?11 Factors (To specify):描述软件的外部视角,也就是客户或使用者的视角。 ?23 Criterias (To build):描述软件的内部视角,也就是开发人员的视角。 ?Metrics (To control):定义衡量指标和方法 下图中,左侧为 11 个质量要素,右侧为 23 个质量标准。

组织变革的有效途径

浅谈企业组织变革成功的有效途径 摘要:组织变革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很多企业为之陷入困境,我有义务根据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对企业管理的感悟和理解,帮助广大企业寻求组织变革成功之道,相信这些研究对于企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组织变革流程管理组织结构企业文化 组织变革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它是一个严谨的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组织只有不断变革才能成长壮大。遗憾的是,不少企业为了扭转危机盲目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组织变革中,其结果却非常惨痛。据统计,企业组织变革的成功率远远低于失败的比例,很多企业家对组织变革缺乏正确的认知,风险意识淡漠,准备不充分,变革失败,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组织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企业如何实践变革,才能在未来顺势而为,而不被消灭,这就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紧要问题。 组织变革是对组织功能和运作方式的转换或调整,它是以组织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具体来讲是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

的权利结构、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组织变革的结果会使得原系统平衡遭到破坏,从而达到另一个目标平衡点。 1.明确组织变革的目标和核心 组织变革所追求的总目标是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提高组织运营效率。我们进一步将这一总目标细划为五个小目标:第一、强化责任;第二、简化工作流程;第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四、促进信息交流;第五、培养人才。 组织变革的根本或者核心是流程变革,具体讲就是以顾客为导向,从职能式管理向流程式管理过渡。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所面临的是非常残酷的市场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力又集中体现在对顾客的争取上,企业只有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让顾客满意,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在以顾客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管理,流程管理的对象是业务流程,主要是指企业价值链中的主导业务流程。所谓流程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共同将企业输入转化为输出,并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就是要围绕这个流程来设计,通过业务重组来优化业务流程,并提高对质量管理环节的监控能力,改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组织变革的核心就是使企业的组织管理从过去的职能式管理转变为流程式管理,因为业务模式变革以后,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和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创建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企业必然要争取成长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迁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之相配套。 到了1974年在杜邦公司的董事会中,只有5个人和杜邦家族有血缘关系,而整个董事会有24名成员。家族成员也对公司将自己的财产集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13T15:40:03.3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作者:李壮优司小闯张倩张振飞 [导读] 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能需求不断增加,电能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基于这一点来看,保证供电稳定性与可靠性,成为现阶段电力行业发展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这一过程中,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能够对供电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本文从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应用层面入手,分析了电力设备故障诊断问题。 关键词:电力设备;故障诊断;应用分析、光纤电流互感器 前言: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根据电力设备实际情况,能够对故障问题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的分析和判断,锁定故障发生位置,保证故障维修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以保证供电的平稳性。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注重对互感器等信号采集设备的利用,通过在互感器中设置光纤复合绝缘子形成新型光纤电流互感器,是能够保证故障检测具有较高的效率,以满足故障维修需要的重要技术手段。换句话说,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注重对诊断技术和诊断方法进行有效利用,保证电力设备建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议删除涂黄的,增加涂红部分) 一、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分析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注重对电力设备故障进行有效检测,以最短的时间发现电力设备故障出处,保证电力设备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主要涉及到了信号采集、数据信息传输以及数据信息处理三个部分内容[1]。关于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功能,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一)信号采集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信号采集,是发挥系统功能的关键,通过信号采集,能够对电力设备故障问题进行较好地发现。一般来说,信号采集主要目的在于对电力设备状态信息进行把握,在进行信号采集时,主要方法如下:一是定时采样,定时采样主要是指设置一定的采样时间,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二是一次性采样,主要是指采集一次合适长度作为数据处理信号的样本;三是根据电力设备实际情况,设置自动化信息采集。信号采集工作是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获取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关键,也是对电力设备故障进行维修的依据。 (二)数据信息传送 数据信息传送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数据传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信息转换,实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目标。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对信息传播时,由于距离相对较远,信息传输可能出现损失或是受到信号干扰,这样一来,采取数据预处理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 (三)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是对电力设备状态信息进行解包处理。在对数据处理过程中,主要方法有人工智能、小波分析等方法。在分析数据信息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频谱转换,从而保证系统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 二、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应用分析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了故障信号采集、故障诊断分析、故障处理三个方面内容,关于其具体应用情况,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一)故障信号采集 目前从电力设备应用情况及发展情况来看,电力设备中普遍采用复合绝缘子,保证在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对其进行有效应用。除此之外,复合绝缘子在互感器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复合绝缘子的利用,提升了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在进行故障检测过程中,也需要对复合绝缘子的情况进行把握。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会根据电力设备故障反馈的特征,对重要信息进行提取,从而对电力设备故障进行诊断[3]。电力设备故障反馈出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在特征选取时,能否对关键点进行把握,直接影响到故障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供电可靠性和平稳性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这一点,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信号采集时,注重对特征参量进行把握,选择的特征参量能够对故障情况进行突出反应,从而为电力设备故障解决提供必要依据。 (二)故障诊断分析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进行故障诊断分析过程中,注重对有效诊断方法的利用,目前来看,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最大隶属度模糊理论原则,对电力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反馈,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故障进行诊断;二是利用故障特征量,对电力设备故障误差进行修复,从而对电力设备故障问题进行解决。三是对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利用,应用传感器技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对于出现异常的部位进行检测,实现对故障的诊断目标。电力设备故障诊断过程中,要注重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对故障诊断方法进行合理应用,从而有效地发现故障,实现对故障的解决。 (三)故障分析技术 在对电力故障进行解决过程中,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注重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实现故障分析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局域网”技术进行利用,能够实现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电力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从而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能够对电力设备运行信息进行较好的把握,以保障电力设备的平稳、可靠运行[4]。故障分析技术的应用,注重对故障产生的原因、性质进行把握,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故障问题进行解决。 结束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加,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基于这一点,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有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故障的有效诊断,从而对故障问题进行

时代光华满分答卷 领导组织变革的五维模型之明道篇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人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指的是人的()(10 分) ?A 自然性 ?B 依赖性 ?C 社会性 ?D 精神性 正确答案:C ?2、企业文化的核心是()(10 分) ?A 愿景 ?B 使命 ?C 目标 ?D 价值观 正确答案:D ?3、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设定的发展蓝图规划,指的是()(10 分) ?A 愿景 ?B 使命 ?C 目标 ?D

价值观 正确答案:A ?4、以下对蓝色型人格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0 分) ?A 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无所谓 ?B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要求也很严格 ?C 对别人无所谓,对自己也无所谓 ?D 对别人不要求,对自己也不苛求 正确答案:B 多选题 ?1、个人行为中,95%都是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此时,大脑依赖于()(10 分) A 文化 B 人格 C 习惯 D 兴趣 正确答案:A B C ?2、人有三重属性,包括()(10 分) A 自然性 B 依赖性 C 社会性 D 精神性

正确答案:A C D ?3、人的精神属性,包含以下哪些元素()(10 分) A 利他情感 B 意志品质 C 理性思维 D 道德素养 正确答案:A B C D ?4、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10 分) A 生理需求 B 安全需求 C 社交需求 D 尊重需求 E 自我实现需求 正确答案:A B C D E ?5、红色力量型人格的特点是()(10 分) A 外向 B 内向 C 理性 D

感性 正确答案:A C 6、人的三重特性,指的是()(10分)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忘我 正确答案:A B C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企业组织的稳定与变革之间,管理者会不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状况?因为管理者如果极力维护组织的稳定就有可能导致组织的僵化,如果积极推进组织的变革,又有可能造成组织不稳定和人心涣散。管理者盲目地推行变革也同样会使组织消亡,甚至会使组织消亡得更快。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推动组织变革时要非常谨慎,必须首先确定组织的变革已经是非常必要的,才能展开变革的进程。在组织的变革中,还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趋势,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组织进行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的变革获得成功,才能使组织得到生存和发展,反之则会使组织倒退或消亡。 一、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 组织变革是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组织建立起来,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当管理目标发生变化时,组织也需要通过变革自身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的要求。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有小到大,有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有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既事物的内因。所以组织发展的概念是“组织的自我更新和开发”。它是组织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产物,将外界压力转化为组织内部的应变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以改善组织效能。在人力资源方面,它能通过参与,增加成员的激励水平,提高士气和满意度。二、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及特征 (一) 组织发展思路与方法的演变 组织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演变而来,一是对工业组织运用了实验室训练方法;二是用调查反馈方法了解并改进企业和组织成员的态度。 (1)实验室训练方法。这个方法主要从1940年代开始运用,采用群体讨论和案例研讨等方式,认识和改变各个管理层次的工作行为。例如,举办群体人际关系训练班,逐步发展成了“群体训练实验室”,从事群体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成为组织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 (2)调查反馈方法。组织发展的另一来源,是在群体人际关系训练的同时,运用态度调查和结果反馈方法,进行详细的多层次态度调查,然后对所搜集和整理的材料进行分析,并把结果反馈给参加训练的人。 从上述两个方面,逐步发展成目前的系统多样的组织发展技术,迅速而广泛地在各类企业和组织中应用。 (二)组织发展的基本特征 组织发展是提高全体员工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手段,也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途径。组织发展有几个显著的基本特征。 (1)组织发展包含深层次的变革,包含高度的价值导向。组织发展意味着需要深层次和长期性的组织变革。例如,许多企业为了获取新的竞争优势,计划在组织文化的层次实施新的组织变革,这就需要采用组织发展模型与方法。由于组织发展涉及人员、群体和组织文化,这里包含着明显的价值导向,特别是注重合作协调而不是冲突对抗,强调自我监控而不是规章控制,鼓励民主参与管理而不是集权管理。 (2)组织发展是一个诊断──改进周期。组织发展的思路是对企业进行“多层诊断”、

内燃机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及应用

22 4 结语 综上,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将需要更多的直流无刷电机动力总成配套,为本动力总成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为止,各大跨国公司也都是刚刚介入这个新兴起的行业,技术也不完全成熟,我国与国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差距还不大,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加大投资力度,逐步改进电机控制器技术,提高控制策略成熟度,减小故障率,增强可靠性,完全有可能涉及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进而取代进口产品,加速市场的占有率,抢占未来制高点,牢牢掌控住中国市场,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战略路线。参考文献 [1] 祝占元.电动汽车[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2] 李兴虎.电动汽车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3] 宋慧.电动汽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陈小永.直流无刷电机控制技术研发[J].中国石油大学, 2008. [5] 吴素平,罗隆福,杨艳.基于DSP 的直流无刷电动机的无 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J].机车电传动,2004,(1):31-33.[6] 陈玉荣,倪光正.直流无刷电机电流检测技术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4. 作者简介:李兴全(1975-),男,吉林农安人,锦州海伯伦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汽车电子。 (责任编辑:周加转) 随着科技的发展,内燃机应用于工农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机械设备逐渐向大型、高速、强载、自动与智能化、连续运行及高度复杂化发展,同时系统故障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一旦发生故障,就有可能使整台设备甚至整个生产过程受到影响和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更严重的会发生灾难性人员伤亡事故。 1 内燃机故障机理内容 内燃机故障诊断首先是对故障机理进行研究, 其诊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号采集 信号采集的主要方法有振动诊断、温度测试、压力测试、油液分析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电涡流传感器测试。 1.2 信号分析处理及特征提取 常用的方法有函数分析法、调和分析法、参数模型法。 1.3 状态识别 由于故障的类型多且复杂,内燃机设备的故障 内燃机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褚光超 刘洪波 (济南市长清区公路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300) 摘要: 内燃机是一种消耗热能的机器,主要应用于工农业等方面的生产。内燃机设备的故障诊断极其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主要研究内燃机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及其应用。关键词: 内燃机;故障机理;智能系统中图分类号: U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022-032012年第26期(总第233期)NO.26.2012 (CumulativetyNO.233)

组织变革的系统诊断模型及其应用

组织变革的系统诊断模型及其应用 组织变革一直是近些年来企业发展最强劲的呼声之一,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中的管理专家都提出了许多更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但是,在运用这些理论或模式于具体实践中时,并非每个企业都获得了预期的成功。 事实上有不少企业在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于组织变革后,却非常尴尬地发现一切如故,甚至今不如昔。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没有将变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他们往往抓往影响绩效的某一、两个因素进行改革,却没有触动其他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因素,结果无力解决强大的内部阻抗和冲突,终致改革于流产。 组织变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形成协调一致的思路和行动步骤,才能取得成功。本文在总结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诊断的系统模型,并结合国内外组织变革的成功案例,着重阐述了模型应用于企业自我改造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一、模型的提出 企业变革始于组织战略的重新审视和制定。组织重新审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往往是迫于市场、技术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压力,或是为了抓住未来新的市场机遇。因此新的战略往往从根本上不同于原有的战略。为了实现新的战略,组织需要确定一系列相应的目标及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又需要相应的工作分工和流程。这一变化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与之相匹配。除了这些组织硬件外,新的战略思想要求组织造就新的文化以促进其目标的有效实现。事实上在整个组织系统中,每一个因素都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妨碍或是促进其他因素功能的发挥,从而最终影响着组织战略的实现。 二、因素适应性 将这一思路转换成模型如下:在今天这样一个变化飞速的时代,企业很难准确预测未来 5 年以后的市场状况,所以很难制定一个能与未来很好吻合的详细的战略规划。但面对变化的市场和技术,重新确定企业的基本使命,宗旨,远景以及产品、顾客与服务等却是十分重要的。 如下分析方法成立的前提是:企业首先建立了正确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否则,该系统模型是毫无意义的。

组织变革文献综述

组织变革 摘要 组织成员对变革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变革的成败,而员工对于变革的态度主要受到变革认知的影响。到目前为止,鲜有实证研究检验变革情境下员工的变革认知构成维度,即使有也只限于个案式研究,对于不同变革类型、不同性质的企业缺乏普适性;同时也鲜有文献全面探讨变革背景下的员工理性认知 (即组织变革认知)和感性情绪(即变革抵制倾向)两类变量对员工态度(组织承诺)的综合影响作用。本研究试图从企业变革背景出发,探讨员工变革认知的具体内涵,检验变革认知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检验员工个体性格特 征(即变革抵制倾向)对二者关系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目的在于理清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为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组织变革、员工的变革认知、变革抵制倾向和组织承诺的相关研究进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变革认知影响组织承诺、变革抵制倾向作为调节变量的研究架构,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对研究构思进行初步检验,在杭州、温州、上海、北京、南京五个地区的变革组织中大规模发放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282份,通过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研究构思再次进行检验,最终获得了以下研究结论: (1)组织变革背景下员工的变革认知由四个维度构成,分别是对变革意义的认知、对变革操作效果的认知、对员工权益保障的认知和对变革后适应性的认知;(2)组织变革认知与组织承诺显著正相关,且组织变革认知对组织承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对员工权益保障的认知和对变革操作效果的认知影响情感承诺;对变革意义的认知、对员工权益保障的认知和对变革后适应性的认知影响规范承诺:对员工权益保障的认知、对交革后适应性的认知和对变革操作效果的认知影响持续承诺; 关键词:组织变革变革认知组织承诺变革抵制倾向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全球化使当今企业的经营环境与以往相比,变动更加频繁,变化更加剧烈,竞争也更加残酷。这就要求身处变革时代的企业,必须不断对自身进行变革以持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在不断地变革中建立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很多企业大幅裁员或出卖股份,有实力的企业趁机进行并购重组以扩大竞争优势;与其他经济体的企业相比,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层面与经济层面的双重变化使得我国企业经营环境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所承受的变革压力更加明显,变革已成为我国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常态。由于企业

组织变革战略

组织变革战略 第一部分“新”的公司组织模型 (模块8和模块1) 一、新组织形式 1.隐喻与新组织描述 ①概述 商业刊物上到处都是对正在出现的新组织形式的描述,不过都是些隐喻。因为隐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形象描述一种新的和人们不熟悉的组织特征。但隐喻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不能帮助我们对新组织中确实发生了什么进行深入研究。 ②组织诊断与隐喻 管理者的两个重要技能是:理解作为组织运营和设计基础的隐喻;辨认其他人所使用的隐喻。管理者头脑中若存在着错误的隐喻,无论是含蓄的还是明确的,都会妨碍变量。 ③管理者的独特任务: 学习商业报刊中所描述的新组织形式;创造性地思考怎样用隐喻来描述旧的和新的组织 形式;理解隐喻的思想价值和局限;表达并分享关于新组织形式的信息;以一种既丰富又简明的方式描述我们在组织中所看到的东西。 2.用隐喻去思考组织形式 ①对旧组织的隐喻 “一部精心组合的机器”;“一个活的、具有一个细胞核和渗透性边界的有机体”;“一座金字塔”;“大染缸”…… ②对新组织的隐喻 “网络”;“虚拟组织”;“协会”、“连锁”…… ③来自不同学科的隐喻 控制论;松散组合系统;人口生态学;戏剧;建筑;生物学;……

3.对于新组织形式的新隐喻 象一个大脑的组织;神经网络;分化与整合;军蚁:集体智慧;团队:棒球队、足球队、网球双打小组;巨型科层制,超级高速公路…… 二、变化着的公司模型 1.二十一世纪的新组织模型 ①过去十年,公司结构和管理系统正经历革命性变革,并形成新的公司组织模型 ②新组织的关键特征: 精干、扁平、灵活,以团队为基础,与顾客和供应商结成紧密网络,重视质量、取向 和运作具有全球性 ③争论:三派看法 ④意义:新组织模型对公司和经理有巨大影响 2.组织的关键特征 ①马克斯·韦伯和他的组织研究 ②科层制的古典模型 a、特征; b、优势; c、劣势 3.新组织模型的分析 ①网络性 a、旧组织与新组织的对比 b、新组织的次级特点 c、组织与环境 d、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新特征 ②扁平性 a、为什么出现这一特征 b、该特征对管理人员的影响 c、新特征的生命力 ③灵活性(弹性) a、旧组织与新组织的比较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1 引言 以故障为研究对象是新一代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的重要特色,也是过程系统自动化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的重要一环。最近二十多年来,以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分离、故障辨识、故障模式识别、故障决策和容错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已成为机械设备维护、控制系统系统可靠性研究、复杂系统系统自动化、遥科学、复杂过程的异变分析、工程监控和容错信号处理等领域重点关注和广泛研究的问题。 诊断(Diagnos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含义为鉴别与判断,是指在对各种迹象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状态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项技术活动[1]。故障诊断学则是专门以考察和判断对象或系统是否存在缺陷或其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它是诊断技术与具体工程学科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学科,可划分为如下三个不同的研究层次: (1) 以设备或部件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和诊断设备的缺陷、部件的缺损或机械运转失灵,这通常属于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范畴; (2)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检测和分析系统的功能不完善、功能异常或不能够完成预期功能,这属于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的研究范畴; (3) 以系统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考察运行过程出现的异常变化或系统状态的非预期改变,这属于过程故障诊断的研究范畴。 概而言之,故障诊断研究的是对象故障或其功能异常、动作失败等问题,寻求发现故障和甄别故障的理论与方法。无论是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故障诊断还是过程故障诊断,都有着广泛的研究对象、实在的问题背景和丰富的研究内容。本文将从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内容、典型方法和应用情况等三个方面,对故障诊断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做一综述,同时简要指出本研究方向的若干前沿。 2 故障诊断与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故障诊断与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故障分析、故障建模、故障检测、故障推断、故障决策和故障处理等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2.1 故障分析 故障是对象或系统的病态或非常态。要诊断故障,首先必须对故障与带故障的设备、系统、过程都有细致分析和深入研究,明确可能产生故障的环节,故障传播途径,了解故障的典型形式、表现方式、典型特征以及故障频度或发生几率,结合对象的物理背景了解故障产生的机理、故障关联性和故障危害性。 常用的故障分析方法有对象和故障环节的机理分析法、模拟法、数值仿真或系统仿真法和借助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法等。 2.2 故障建模 模型分析是现代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复杂对象的故障诊断同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了定量或定性地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和处理故障,建立故障的模型和带故障对象的模型是十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