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_李丽仪

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_李丽仪

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_李丽仪
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_李丽仪

作者单位:529100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李丽仪:女,大专,主管护师

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

李丽仪 胡玉转

摘 要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 )能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孕34~36周,出生后3d,体重1700~2400g 早产儿100例,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静脉穿刺时30s 、穿刺后30s 采用早产儿PI PP 评分量表来评估患儿疼痛状况。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疼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实验组操作简单,成本低,在临床工作中能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静脉穿刺;疼痛 do:i 10.3969/j .issn .1672-9676.2011.01.055Study on the effect of non -nutritiona l suckling on trduce veni pancture pa i n of ne wborn.LI L i -y,i HU Y u -zhuan (X i nhu iM aternal and Ch il d H ealth H os p it a,l J i angm en 521900)

A bs tract Ob j ecti ve :To exp l ore the effect ofnu triti on al s u c k li ng on reduce ven i pun cture pai n of newborn .M ethods :To select100n e wborn of34-36w eek,after t h ree days ,and 1700-2400g t he bab ies w ere p ree m ies ,w ill be rando m l y d i vi d ed i n t o experi m ented group and ccontrol group,50cas es each group.To asses s the pai n of n e wborn w hen ven ipanct u re 30s and after venipun ctre 30s by PIPP .R es u lts :The score of pai n i n experi m en t al group w ere lo w er t han contro l group ,t here w as s i gn ifacant(P <0.01).Concl us i on:The experi m ent group have a s i m ple operati on and lo w price ,i n t he w ork can all ay t he vei n s p i erci ng pai n .

K ey words N on-nutriti onal s uck ling ;V enipun cture ;Pain

经发现早产儿在住院期间每天均要接受10次以上操作,其中80%属于疼痛性操作。但很少使用止痛剂和干预措施,原因之一是对早产儿疼痛认识不足。Anand 和Sca lzo 研究指出[1],反复的疼痛刺激可损害早产儿神经细胞的发育,因此,亟待找到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降低早产儿疼痛。非营养性吸吮也就是在早产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本研究皆在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操作疼痛时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2月我科共收治早产儿272例,符合入选条件:孕34~36周,出生后3d ,体重1700~2400g 的早产儿100例,其中男37例,女63例。将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剔除标准:(1)微量血糖<2.2mm ol/L 。(2)先天性畸形。(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4)母亲产前、产时用药(硫酸镁、镇静剂、止痛剂)。两组患儿在性别、体重、日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专人负责,选取左侧大隐静脉,一次穿刺成功,采用菲利普多参数监护仪进行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护。实验组在静脉穿刺前2m i n 将实心安慰奶嘴放到早产儿口内,用胶布固定,直到操作结束;对照组不予吸吮安慰奶嘴。两组早产儿均按早产儿疼痛评分(P IPP )分别在穿刺时30s 、穿刺后30s 评估早产儿疼痛状况。

1.3 评价方法

根据Caro le K enner JudyW ri ght L ott 0主编5新生儿监护手册6早产儿P IPP 疼痛评分量表[2],它是一项多维评分工具,近期的研究证实其测量可信度高,能够为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客观的早产儿疼痛评分,由3个面部表情、2个生理指标、2个相关指标共7个指标组成,7项评分相加之和,即为P I PP 得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21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显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A =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静脉穿刺时疼痛评分比较(x ?s ,分)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

例数静脉穿刺时30s 静脉穿刺后30s 507.23?3.2610.78?3.5650

3.82?1.43

5.33?2.43

8.20213.450.002

0.003

表1可见,实验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疼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 讨 论

3.1 要增强疼痛意识

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每个住院N IC U 患儿必经的24h 恒速输液之路。急性短暂性疼痛刺激如静脉穿刺技术使患儿产生明显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颅内压波动以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还会造成高代谢状态,国际上将疼痛作为

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

张丽龚放华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方法。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按照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用健侧前臂头静脉按照留置针操作规程进行穿刺,对照组按照常规将3M透明敷料直接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在使用3M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3M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期间用护腕固定。每天输液完毕,均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处理。观察两组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脱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脱出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输液贴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可避免留置针的脱出,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关键词留置针;留置方法;输液贴;敷料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1.01.056

留置针因其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普通静脉输液针长而被临床广泛使用。但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可发生套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套管脱出等并发症[1],而影响留置时间。为了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渗液、渗血、静脉炎的发生,我院采取加用输液贴后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作者单位:410016湖南省马王堆医院二病室

张丽: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09年6月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52~85岁,平均68.5岁。输液量在1500m l以下者53例,输液量在1500m l以上者47例。将100例患者按照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32例。

1.2方法

1.2.1材料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 Inti m a-ò型22GA一次性留置针和美国产6c m@7c m一次性3M透明敷料,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贴。

/第五生命体征0[3]。护理人员应该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样,去评估患儿的疼痛并记录,同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支持并纳入整体护理计划之中。因此,对疼痛的评估和干预被认为是早产儿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治疗和护理中,医护人员有责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来减轻患儿疼痛,提高患儿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3.2有效护理干预

疼痛还可影响早产儿睡眠-觉醒状态、食欲、母婴交流等。疼痛引起的急性生理反应足以导致灌注再损伤,并诱发脑室内或脑室周围出血,引起神经系统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脑的发育,对早产儿影响尤其严重,并引起一系列行为改变,如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甚至紊乱等,这些结果会对早产儿以后的社会交流、行为和自我调节能力造成影响[4]。N I CU住院早产儿疼痛干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疼痛强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因疼痛引起的负面影响,提高其生存质量[5]。非营养性吸吮提供了危险性小而且简单易行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早产儿应付疼痛的能力,促进其病情恢复和早产儿的生长。

3.3对患儿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非营养性吸吮通过增加其吸吮动作,刺激口腔触觉受体5-羟色胺的释放提高疼痛阈值[6,7],同时还通过吸吮动作也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非营养性吸吮在静脉穿刺时既能起减轻疼痛作用,又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改善早产儿营养状态,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8]。从表1结果分析,实验组操作简单,成本低,镇痛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陈锦绣,叶天惠.新生儿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40(10):787-789.

[2]原著C aroleK enner,主译张巍.新生儿监护手册[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6:72-101.

[3]曹云凤,李术美,李术娟.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进展[J].国

际护理学杂志,2007,26(3):225-228.

[4]金调芬,李文洲,潘文钦.不同体位足底采血对新生儿疼痛反应

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14-115.

[5]张映旭,陈敬国,夏荣华,等.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评估及非营养性

吸吮对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6-27.

[6]黄东明,杨华姿,高建慧,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呼吸、心率和血

氧饱和度的影响[J].新生儿科杂志,2005,19(3):129-131.

[7]陈香.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

践与研究,2009,6(6):76-77.

[8]黄永健,卢汉岐,黄永军.早产儿营养性吸吮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01-402.

(收稿日期:2010-06-22)

(本文编辑王亚芹)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即新生儿个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部(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部分静脉营养)由静脉内输入供给。 适应症:患有不能经胃肠喂养的疾病,生命危急时。 全静脉营养: 1、体重1kg的极低体重儿 2、肠瘘 3、严重的慢性腹泻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慢性肠梗阻 6、大面积烧伤 部分静脉营养: 1. 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kg-1.5kg之间,热卡摄入<90kcal/Kg/d 2. 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kcal/Kg/d 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 热卡与液量: 热卡:生后1-3天为25-60kcal/Kg/d,逐渐递增至90-120kcal/Kg/d,其中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0%由脂肪提供,10%由氨基酸提供。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供给,由初始6-10g/Kg/d逐渐增至18g/Kg/d。生后3天开始使用复方氨基酸,由0.5g/Kg/d逐渐加至2.5g/Kg/d;生后第5天使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由0.5g/Kg/d开始逐渐增加至2.5-3.0g/Kg/d,血清甘油三酯≥200mg/dl时减量,胆红素>170mmol/L停用,必要时光疗。适当补充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静脉营养的同时尽早按1-2 ml/Kg/h 人乳或配方乳喂哺低体重儿。静脉营养时间为7-25天。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的为50kcal/kg.d。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热卡供给比例: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处理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处理 张周燕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主要表现为一些初到临床的护理人员,业务 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致穿刺失败。 2.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穿刺的深度要适宜,一般情况下,进 针角度应为15°~20°,如果穿刺深,角度就大,反之,穿刺浅,角度则小,但角度过大或过小都易将血管穿破。 3.进针时用力速度不当:在穿刺整个过程中,用力速度大小不同,各个组织的 进针力量和进针速度掌握得不当,直接影响穿刺的失败。 4.扎止血带时间过长:患者肢体远端功血不足,静脉回流障碍,静脉不明显导 致的穿刺失败。 5.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在穿刺过程中,由于穿刺比较表浅,贴胶布、 松止血带时不注意,固定不好,使针头左右摆动,穿刺失败导致血管破裂。 6.患者因素:①因静脉硬化,失去弹性,进针后无回血,落空感不明显,误认 为失败,试图退出再进针,而局部已青紫。②脆性静脉注射时选择不直不显的血管盲目穿刺或针头过大,加之血管壁脆性增加以致血管破裂,造成失败。 ③塌陷静脉:患者病情危重,血管弹性差,给穿刺者造成一定的难度,加上 操作者心情紧张,成功心切,以致失败。④腔小静脉引起失败的原因多因针头与血管腔直径不符,见回血后未等血管充分扩张就急于继续进针或偏出血管方向进针而穿破血管。⑤水肿患者的静脉:由于患者皮下水肿,组织积液,遮盖了血管,导致静脉穿刺的失败。 7.天气寒冷或发热寒战期的患者。四肢冰冷,末梢血管收缩致血管难找,有些 即使看上去较粗的血管,由于末梢循环不良,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很慢或无回血,操作者误认为未进血管继续进针,使针头穿透血管壁而导致穿刺失败。 8.物品因素:在选择止血带时要认真检查,对反复使用的止血带的弹性、粗细、 长短是否适当。如止血带弹性过低、过细,造成回血不畅,止血带过粗,易压迫止血带下端血管,使管腔变小,针头达不到血管腔内,易损伤血管壁,

新生儿采血

附件1: 新生儿血片采集规范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此必须按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 一、采血机构及人员要求 (一)采血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产科或儿科的医疗保健机构。 (二)采血人员: 1、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 2、接受过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滤纸干血片采集、保存、递送的相关知识;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关信息、结果登记和档案管理。 二、采血机构和人员职责 1、采血人员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应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条件、方式、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应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 2、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登记完整。卡片内容包括:采血单位、母亲姓名、住院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日期及采血日期等。 3、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技术程序,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并递送至筛查检测机构。 4、因特殊情况未按期采血者,应及时预约或追踪采集血片。 5、对可疑阳性病例应协助追访机构,及时通知复查,以便确诊或采取干预措施。 6、做好资料登记和存档保管工作,包括掌握活产数、筛查数、新生儿采血登记信息、反馈的检测结果及确诊病例等资料,保存时间至少10年,以备查。 三、血片采集步骤 1、采血人员清洗双手并佩带手套; 2、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并用75%酒精消毒皮肤;

3、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或外侧,深度小于3毫米,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取第二滴血; 4、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至少采集三个血斑; 5、手持消毒棉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 6、将血片臵于清洁空气中,避免阳光直射,自然晾干呈深褐色,并登记造册; 7、将检查合格的滤纸干血片,臵于塑料袋内,保存在2-8℃冰箱中; 8、在规定时间内将滤纸干血片递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机构。 四、采血工作质量要求 1、采血滤纸应与试剂盒标准、质控血片用滤纸一致。 2、采血针必须一人一针。 3、采血时间为出生72小时后,7天之内,并充分哺乳;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血者,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二十天。 4、合格滤纸干血片应为: (1)每个血斑直径大于8毫米。 (2)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 (3)血斑无污染。 5、滤纸干血片应在采集后5个工作日内递送,3天内必须到达筛查检测机构。 6、有完整的采血卡片及结果登记册。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新生儿静脉营养 一、先计算新生儿的总液体需求量 足月儿:圣后第一天需要5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20ml/kg. 早产儿:圣后第一天需要6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50ml/kg. 二、新生儿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量 1、氨基酸 (1)生后第一天开始使用,生后4小时。 (2)氨基酸供给量:早产儿首次用量kg,每天增加,最大量3g/kg。 足月儿首次用量1g/kg,每天增加,最大量kg。 (3)氨基酸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4. 2、脂肪乳 (1)一般生后第三天开始使用,若新生儿黄疸较重,严重感染或重度窒息时,应延迟使用,避免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胆汁淤积。 (2)脂肪乳的用量:早产儿首次用量kg,每天增加,最大量kg。 足月儿首次用量kg,每天增加,最大量3g/kg。 (3)脂肪乳的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9. 3、脂溶性维生素:生后1周后应用,隔日应用,1ml/kg。 4、水溶性维生素:生后第1天可应用,1U/kg。

5、微量元素:生后2周应用,每周2次,每次1ml/kg。 6、10%NaCl 生理需求量:2~3ml/kg,液体张力降低至1/4张或1/5张,防止溶血。 7、10%KCl:一般生后7天内不补钾,但应根据血气分析调整,补钾浓度~%。 8、葡萄糖:葡萄糖输注速度一般早产儿葡萄糖速度从4-6mg/kg/min开始,足月儿从葡萄糖速度从6-8mg/kg/min开始,应根据末梢血糖调整,最大浓度应小于%如出现高血糖,勿用胰岛素,主要靠调整糖的速度及浓度。 9、静脉营养注意事项: (1)葡萄糖在静脉(外周血管)内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 (2)氨基酸在总液体量中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4—5%,长时间使用氨基酸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浓度不要超过2%。 (3)20%脂肪乳虽然不限制浓度,但不应超过3g/kg/d,在整个液体中糖、氨基酸的比例不应大于85%,即糖占50,氨基酸占35%,脂肪乳占15%,脂肪乳应在患儿感染得到控制后使用,使用脂肪乳应监测血常规及临床症状、体征,加强护理减少呛奶及院内感染(无菌操作)。 (4)10%氯化钠在总液体中的张力一般为1/4—1/6张,不超过1/3张,10%氯化钾的浓度不超过%,水乐维他一般为1ml/kg/d.。 三、在静脉营养时的液体用量: 日龄体重总液体量ml/kg/d.热卡kcal/kg <1000g1000~1500g1500~2500g>2500g 第1日80-10060~8050~6040~5020~40

改变进针角度,减轻静脉穿刺疼痛重点

改变进针角度减轻静脉穿刺疼痛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且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临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虽然医学教科书上写明静脉穿刺有明确的操作流程,但在临床操作时,患者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而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实际上是潜在造成组织损伤引发的情感经历。因此,减轻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一直是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为此,笔者以传统穿刺法为对照,增加穿刺角度,并快速进针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了2008年10月-1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300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男76例,女224例。患者均神志清醒、智力正常,且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和输液次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由笔者操作,选用同一厂家的7号一次性针头、一次性输液管及消毒用品和护贴等。 1.2.1对照组操作方法:选择左手背及前臂静脉为穿刺点,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即进针角度为针头与皮肤呈30°,进针速度稍慢。 1.2.2观察组操作方法:选择右手背及前臂静脉为穿刺点,扎好压脉带,并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改变进针角度,即针头与皮肤呈50°-60°,进针速度较快。再减少角度约呈30°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针头进入少许,固定好针头进行静推。 1.2.3 疼痛程度的判断标准: 无痛:即患者接受穿刺时,面部表情自然,平静,询问基本上无痛感。 微痛:即患者接受穿刺时,面部表情紧张,有皱眉等反应,询问局部有微 痛感。 较痛:即患者接受穿刺时,面部表情高度紧张,皱眉或咬牙,疼痛时间小于10秒。 剧痛:即患者接受穿刺时,面部表情高度紧张,皱眉或咬牙,甚至大声呼痛,有缩回上肢的抵抗动作,询问穿刺很痛,持续时间超过15秒。 1.2.4 统计学处理:穿刺结果进行x2 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静脉穿刺引起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较,见表l。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种穿刺角度效果比较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

「摘要」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但是在对小儿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经常会由于一些因素导致穿刺失败。本文对小儿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够对临床实践提供帮助。「关键词」穿刺失败小儿原因处理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技术,但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小儿血管细小,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经常会导致穿刺失败[1~3],笔者经过多年实践,现就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规律和处理总结如下。 1 常见原因 1.1小儿血管自身特点其特点有:(1)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穿刺时不好掌握血管的深浅度。(2)严重脱水及循环衰竭的患儿由于血管灌流量不足,血流缓慢,血管腔不充盈,穿刺后不易回血。(3)高热患儿由于高热可使血管收缩,脆性增加,易刺破血管。(4)长期输液的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大量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皮下瘀斑,给穿刺造成困难。(5)患儿对医院有很强的恐惧感,在穿刺时躁动不安,穿刺无法固定[4,5]。 1.2外界因素光线不足,较暗环境下操作容易导致穿刺失败;气温低,尤其是冬季,导致血管收缩变细,导致穿刺困难。 1.3护士操作因素护士操作因素有:(1)护士基本功不熟练,欠缺小儿扎针经验;(2)紧张、烦躁或者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的穿刺失败;(3)选择针头或者血管不适当;(4)进针角度不适合;(5)进针速度太快,还未见到回血但已穿破血管下壁,导致穿刺失败;(6)见回血后潜行过多,导致穿破血管下壁,穿刺失败[4,6]。 1.4家属因素患儿家属求医心切,对孩子过于担心挑剔,情绪激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影响操作正常进行。 2 处理办法 2.1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光线充足,选择合适血管、针头,剃去局部毛发,充分暴露血管,姿势要适宜,固定好穿刺部位。 2.2加强业务训练,提高心理素质苦练基本功,掌握扎实的穿刺技术,保证稳定的心理素质,做到不论什么情况的血管,都能保持冷静,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多沟通,消除患儿恐惧感。 2.3对特殊情况的处理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血管较深,可在手指探摸下进行穿刺。用拇指或示指尖顺静脉血管的凹陷方向探摸,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划一标记,消毒后顺标记线穿刺。对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穿刺针尖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当针进入血管腔内无回血时,可稍等片刻再行抽吸,若仍不见回血,但有刺入血管的落空感时,可试注入液体,如局部不肿胀,即为穿刺成功。对长期输液的患儿,要注意保护血管。对不合作的患儿在可能情况下,采取让患儿家属回避的措施,由其他护士协助固定好患儿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将患儿送给家属,避免患儿家属的情绪给穿刺护士带来心理压力。总之,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操作,经常会有穿刺失败的情况发生,但是只要了解了穿刺失败的原因,并熟练掌握了穿刺技术之后,一定会逐渐提高穿刺成功率,使患儿顺利地接受治疗。「参考文献」1麻淑君,孔祥颖,林萍。小儿静脉输液针头不同固定方法200例临床观察。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3):3. 2谭菊开。小儿静脉输液过程误区及改正技巧。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3):354-355. 3李淑明,刘志红,张双兰。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山东医药,2006,46(31):86. 4毕志芳,王景云。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几点因素。中国伤残医学,2007,15(2):76-77. 5郭红霞,师颜红。小儿静脉输液重新穿刺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9):115-117. 6王大威。小儿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护患交流小技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27.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53例早产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结果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0~15g,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婴儿早产胃肠外营养静脉母婴护理 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及肠外营养液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亦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中心静脉为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以周围静脉为主[1]。周围静脉营养是除中心静脉营养的另一种肠外营养补充形式,是通过外周静脉途径补充患儿所需的营养素的方法。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优势。我科于2008年6月~12月收治153例早产儿,均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53例中,男89例,女64例,胎龄在24+6~36周,体重在1300~2350g,诊断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其中脑损伤64例,窒息伴多器官衰竭8例,吸入性肺炎9例,单纯性早产儿72例。除采用静脉营养,酌情再辅予口饲或鼻饲相应配方奶,每天总量不超过160ml。使患儿体重增加,减少并发症,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1.2 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3M敷贴。取四肢静脉或头皮静脉为输液通道,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为一组溶液,用微量输液泵在24h内均匀输入。 2 护理 2.1 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是毛细血管,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合剂时,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渗出,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对患儿造成伤害。四肢静脉因位置表浅、显露清楚、弹性好、容易穿刺而被经常采用,但须妥善固定,防止针头移位、脱出,致使输液失败。有资料表明[2],早产儿行腋下静脉穿刺留置针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比较,在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达(112.7±2 3.27)h,经过实践,应首选腋静脉,腋下表浅静脉即为贵要静脉,因口径粗,弹性好、位置表浅、容易固定而被采用。穿刺时动作要轻、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次数,

新生儿静脉补液基础

新生儿补液基础 —、基本概念 1、总入量(ml): 1)肠内(经口、鼻饲)+肠外(经静脉) 2)与胎龄、出生体重、日龄及相关疾病有关(肺炎、心衰、先心、HIE、NEC 3)足月出生当日40-50ml/,渐增至120-150ml/ 早产出生当日60-100ml/,渐增至150-180ml/ 2、糖速(mg/)、糖浓度(%、液速(ml/h或滴/分钟) 1)糖速:常规4-6mg/,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顽固性低血糖、低 出生体重儿可升至8-10mg/ 2)糖浓度(% : 举例:计算该组液体的糖浓度 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 10%葡萄糖120ml 50% 葡萄糖20ml

小儿复方氨基酸50ml 3、热卡(kcal ) 1g 葡萄糖--4kcal 1g 氨基酸--4kcal 1g 脂肪乳--9kcal 100ml 母乳--67kcal 100ml 配方奶--70-80kcal 4、成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Na\K\Ca\P\Mg )、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其他(肉碱、谷氨酰胺、安达美等) 5、换算: 10%葡萄糖100ml,含葡萄糖()g 50%葡萄糖1ml,含葡萄糖()g 50%葡萄糖10ml,含葡萄糖()g 10%氯化钠()ml,可提供1mmol钠

10%氯化钾()ml,可提供Immol钾 小儿复方氨基酸()ml,含氨基酸1g 20%旨肪乳()ml,含脂肪乳1g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1. 因窒息、严重感染、外科手术等原因入住NICU 的新生儿,若 无法在短期( 3 天)内恢复正常摄入奶量; 2. 原有营养不良,目前经胃肠道摄入不能达到所需总热量的70% 者; 3.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食道闭锁、肠闭锁等; 4.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 5. 获得性消化道疾患:反复呕吐无法、短肠综合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顽固性腹泻等; 6. 危重患儿:严重RDS反复呼吸暂停等。 三、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禁忌症 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此时最重要的是维持生 命体征、维持血容量、恢复酸碱平衡,肠外营养可进一步加重病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09T10:09:44.8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景二丽 [导读] 四川省人民医院静脉穿刺(VP)是临床最常用、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确保患者治疗乃至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四川省人民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静脉穿刺(VP)是临床最常用、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确保患者治疗乃至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1】痛觉神经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而皮肤痛觉神经大多分布于表皮,所以表皮对疼痛特别敏感【2】。而浅静脉血管大多在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内,减轻静脉穿刺的疼痛感与患者满意度相关,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静脉穿刺;疼痛 Abstract:the vein puncture(VP)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linical nursing technical operation,the most basic,is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and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rescues the successful key[1]pain nerve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ermis,the skin from the epidermis,dermi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skin pain perception neural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skin,so theskin on the pain particularly sensitive[2].Shallow vein mostly inthe dermi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reduce venous puncturepai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taff,become one of theissues of concern,so this paper review of recent clinical alleviatepain caused by vein puncture.Abstract:the vein puncture(VP)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linical nursing technical operation,the most basic,is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and thecritically ill patient rescues the successful key[1]pain nerve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ermis,the skin from the epidermis,dermi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skin pain perception neural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skin,so the skin on the pain particularly sensitive[2].Shallow vein mostly in the dermis and subcutaneoustissue,reduce venous puncture pai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nursing staff,become one of the issues of concern,so this paperreview of recent clinical alleviate pain caused by vein puncture. Key Words:venipuncture;pain; 资料、方法与结果 1静脉穿刺角度 1.1调查50人为实验组,另50人为对照组,血管比较粗直,弹性较好,均由一人输液 实验组:穿刺时进针角度为60度,穿刺时病员体位随意,肢体放松,选择手背血管,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后患者手自然屈曲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操作者左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置于患者掌心,拇指置于患者除拇指外的四指外侧,将患者的手向下绷紧,根据选择的穿刺点调节患者手的位置。右手持针柄,针尖斜面向上,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3个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刺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右手松开止血带及调节器,胶布固定。 对照组:进针角度为10-15度,病员体位随意,肢体放松,选择手背血管,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后患者手握紧,操作者左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置于患者掌心,拇指置于患者除拇指外的四指外侧,将患者的手向下绷紧,右手持针柄,从血管侧面缓慢进针,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右手松开止血带及调节器,胶布固定。 因此静脉穿刺进针角度要大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夹角应大于 20 b【3】一般以 45~ 60 b为宜,进针角度大,可使穿刺斜面面积缩小,减少组织损伤,从而减轻疼痛。以与皮肤成50~ 60 b角进针,取得了很好效果。周书平【4】采用增大穿刺针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至40b~ 60b,使针头迅速穿过皮肤进入血管,在皮下组织内行走的距离缩短,针头对皮肤机械损伤减轻;针头斜面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减小,相对提高了穿刺速度,从而减轻了疼痛。黄红玉等【5】以40b角从静脉正上方直刺进针法,该法进针后回血快,疼痛感显著低于从静脉侧方进针。 2.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2.1成人采用四肢浅静脉,小儿采用头皮静脉,而特殊患者需要根据病情、治疗需要及血管状况选择穿刺部位。依据胡晓岚【6】研究,手背靠近中指的血管穿刺时疼痛感觉强度评分最低,靠近小指的血管穿刺时疼痛感稍强,靠近大拇指的血管进行穿刺时疼痛强度评分最高,因此临床穿刺时可以尽量选择靠近中指的血管,穿刺前,护士应评估血管的弹性、走向、深浅度等,避免进针后由于针尖的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增加患者疼痛。 3.穿刺针头的选择 3.1穿刺针的选择【7 -8】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管粗细、弹性、活动度选择适宜的针头。一般情况下,婴幼儿选用4~ 5 号,儿童用5.5~ 6 号,成人用6~ 8 号,输血用9~ 12 号。表皮对刺激特别敏感,而静脉穿刺须经过表皮,穿刺面积越小,疼痛就越小。因此,尽量选择较小号针进行穿刺,并注意穿刺前查看针尖是否锋利,以减少非技术原因引起的疼痛。5.5 号针头可以满足老年患者一般静脉输液滴速要求,且可减轻患者对穿刺恐惧心理,进针时疼痛减轻,血管损伤小,针眼愈合快。静脉穿刺,作为一种机械性损伤,刺激皮肤,引起痛觉,针头在皮肤的表面横穿面越大,对皮肤的疼痛刺激越大。临床调查静脉穿刺史予以小号头皮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4.穿刺者心里要求:静脉穿刺是否成功,除了与护士娴熟的穿刺技术有关外,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减轻患者穿刺疼痛感和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的关键【10-12】,这就是大家所谓的“运气”,有研究【13】证实,良好的、健康的情绪可避免中枢协调偏差,提

减轻周围静脉穿刺疼痛的护理体会

减轻周围静脉穿刺疼痛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09T14:49:04.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0期供稿作者:肖鸿[导读] 周围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肖鸿(湖南省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卫生所湖南株洲 412011) 【摘要】探讨减轻周围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保证药物治疗快速、顺利、有效地实施。【关键词】静脉穿刺疼痛方法 周围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属于创伤性操作,可使患者产生疼痛。护士进行穿刺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了患者疼痛的轻重程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减轻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并使操作更趋于完善、规范,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现将减轻周围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进展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综述如下。 1 心理支持 1.1 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穿刺疼痛既受主观因素如性格、对疼痛敏感度的影响,又受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转移以及情绪、精神状态等影响。[1]在周围静脉穿刺的同时,让患者看电视、听音乐,与患者交谈,进行健康宣教,声音温和,动作轻柔,使患者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畏惧情绪,身心放松,能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对疼痛的感受程度。 1.2 注重自身素质培养,善于调整自身情绪繁忙的护理工作、家庭琐事、穿刺对象等因素可使护士产生紧张、烦乱的情绪,影响穿刺技术,加重患者的疼痛。护士情绪波动时,穿刺成功率78.2%,稳定时其成功率为81.4%。[2]因此,要求护士衣帽整齐,仪表端正,精力集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穿刺时快、准、稳,力求一针见血,减轻患者疼痛。 2 针头的选择 根据静脉穿刺目的,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小,穿刺时对表皮的刺激减少,疼痛减轻。用5?号针头输液较7号针头输液痛觉刺激小,可以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3 减轻周围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3.1 穿刺部位的选择避免神经密集的地方,从远心端到近心端地选择血管。2岁以下小儿采用头皮正中、额浅、颞浅等静脉,2岁以上小儿及成人采用四肢远端浅表静脉,一般以手背的浅表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张萍通过解剖12例24侧成人手背标本观察手背静脉与皮神经的关系,发现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神经分布稀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在此区域内静脉穿刺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其他区域。[3] 3.2 血管准备每个人的血管条件各有不同,影响因素很多。年老消瘦的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易滑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管萎缩、弹性差,不易见回血;肥胖或水肿患者血管不易看见或触及;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长期使用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血管硬化、萎缩。血管准备的目的是使血管暴露充分,有利于穿刺操作的进行及提高穿刺成功率,因而降低由于操作失败再次穿刺引起的疼痛。对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局部涂血管扩张剂,如1%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同时辅以热敷)、2%山莨菪碱及手指静脉穿刺时局部敷硝酸甘油贴剂等,均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穿刺成功率。[4] 3.3 穿刺进针的角度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45-60度,针头斜面接触皮肤面积小,机械性刺激皮内神经末梢减少,局部疼痛反应很小甚至无痛。穿刺时针头斜面向左,可减少针头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达到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穿刺时快速从血管正上方进针,血管不易滑动,针头直接从皮肤进入血管腔内,省去了皮下潜行步骤,减少针头在皮下穿行时对皮下神经组织的损伤,致痛物质释放减少,减轻患者疼痛。 4 拔针方法 采用先慢后快拔针法,[5]即右手持针柄将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待针头拔出后再用棉签按压穿刺点,棉签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此法可以减少针头与血管和皮肤间切割力或摩擦力,减少拔针后血管穿刺点未有效按压导致皮下淤血,减轻患者疼痛。按压时间为5-10分钟,告知患者勿边按压边揉搓。 5 体会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护患沟通,态度温和,操作轻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治疗及时有效地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沈丽萍,边竞杰.护理干预减轻住院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204. [2]钟嘉琳.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5):623-633. [3]张萍.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南方护理学报;2000,7(3):7-9. [4]陈英,于小锦,沈宏等.浅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853-854. [5]邓双凤,两种不同拔针方法的临床观察.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0):943-944.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不利的原因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穿刺资料。结果60例中,一次成功率36例,输液3~10min出现问题;二次成功率21例,三次成功率3例。结论正确做好穿刺首先正确选择穿刺血管,是防止穿刺失败的前提,熟练的穿刺技术就是至关重要的。 标签:静脉穿刺;失败原因 静脉穿刺是护士的基本技能之一,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也反映了医院的护理技术水平和质量。静脉输液是救治患者的主要给药途径,尤其在门诊就诊患者中,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改进,更加严格要求医护人咒提高素质和技术水平,而患者也要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但尽管护士训练有素,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失误,不能一针见血,而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组织损伤,因此,值得护理人员的重视。下面选出60例较典型的例子作一下剖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外科临床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5~82岁。其中:胃肠疾病等38例,腹部损伤休克患者12例,伴有肾病及水肿等患者5例,肥胖血管不显露者16例,凝血机制差,易出血的患者4例,恶病质体质2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9例,其他疾病10例。 1.2 静脉穿刺部位上肢浅静脉25例,手背浅静脉18例,指间浅静脉17例。其中:二次成功率为98%,三次成功率为2%。 2 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2.1 责任心不够强 2.1.1 由于患者多,工作忙,加上有些患者因病痛心急烦燥,或有的患者为赶时间而着急打针等,促使护士也产生了急躁的情绪,而进行机械性操作,对血管选择不当,对浅表血管的解剖部位及走行不熟悉,盲目进针,造成穿刺失败。 2.1.2 对长期输液患者的血管选择无计划,对患者缺乏爱心,无血管保护意识,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2.1.3 护士因某些原因,心情不佳,而致精神分散,无意中将个人情绪带入工作中,影响了工作质量。 2.2 穿刺技术差

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中,常常需要采集血液标本以协助诊断和治疗。但由于新生儿静脉采血困难:需要的血量多,血管细,针头粗,家属期望值又高;需要采血的几率高: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1],常需采血化验肝功能。股静脉粗且固定,而且很容易抽取血液。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100例新生儿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股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较高的操作方法。 1 临床资料 100例新生儿中:男40例,女60例,日龄2-10天,病种:早产儿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高危儿10例。股静脉穿刺成功94例,失败6例,成功率94%,无一例局部出血和感染。 2 操作方法 2.1 操作前准备 (1)选择年资高,经验丰富的2名护士进行操作。 (2)向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作好解释,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取得家长的配合。 (3)将患儿保暖,置于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4)观察患儿的面色,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使用专用的采血针头和负压管。 2.2 操作方法 准备好物品到床旁,患儿采取仰卧位,操作者站于穿刺侧,将患儿双腿分开,穿刺侧大腿外展与躯干呈45°角(蛙腿姿势),垫高穿刺处,使腹股沟展平,膝关节呈90°角,助手用浴巾约束患儿的上臂,双手固定好患儿的双侧膝关节,用清洁的尿布覆盖会阴,以免患儿排尿污染穿刺部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操作者触摸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中1/3处可明显感到股动脉的搏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直径5×5cm,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并以左手的食指摸准股动脉的搏动点,右手持针,自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垂直刺入,刺入深度大约在针体的1/2~2/3处(因患儿胖瘦而异),将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负压管中,然后向上慢慢提针,见流出血液时立即停止提针,固定针头至所需血量时拔出针头,无菌棉球压迫5~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2.3 注意事项 (1)操作者应剪短指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消毒皮肤及食指,防止因操作不洁而感染。 (2)患儿哭闹时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可用棉签蘸水,放在嘴边给予安抚。 (3)穿刺部位皮肤无破损。 (4)体位准备时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同时用浴巾盖住患儿胸部,操作侧小腿及对侧下肢,防止受凉感冒。

静脉穿刺心得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疾病治疗抢救及手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静脉穿刺的技术 首先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是否牢固及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因此我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认识和自我素质,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把每一个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尽职尽责。 其次护士心理状态往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心理失衡表现在静脉穿刺时就可能造成痛苦,甚至失去抢救生命的良机。因此要减少或者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血管的损伤,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人员因具备的重要素质。 然而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我科室老年人相对较多,而老年人机体老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增加,官腔狭窄等特点,再加上经常树叶导致血管破坏,给静脉穿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通过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和穿刺技术的研究,掌握了一些静脉穿刺的技巧,老年患者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的困难。因此,穿刺前腰仔细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的生理特点,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对较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末梢血管开始的方法,以保护血管。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扎止血带

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上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在冬季,周围温度低,静脉痉挛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也可以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或上下扎两根止血,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我也非常关注各种护理杂志及相关护理网站,我认为作为当今的护理人员我们不应满足于书本的知识,而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护理行业的研究及发展。关于静脉输液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如某研究表明将静脉穿刺角度加大至35°-40°即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弥补常规静脉穿刺术的不足,因此自己也在临床中尝试应用,通过前后两种方法对比,我发现大角度静脉穿刺有利于减轻病人疼痛。 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及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理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合理地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依赖,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不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及肠外营养液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亦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中心静脉为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以周围静脉为主[1]。早产儿由 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常出现喂养困难热量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及各种并发 症甚至死亡[2]。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周围静脉营养治疗,明显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满足生 长发育所需,缩短了病程,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是及其重要的一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09年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早产儿122例,其中男75例,女47例,胎 龄27周~36周,出生体重1150~2430g,平均体重1950 g,诊断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 其中肺炎18例,黄疸16例,喂养不耐受13例,窒息8例,硬肿症5例,单纯性早产儿62例。住院期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按不同的体重、日龄供给营养液, 开始日龄为2~4d,持续时间4~20d。 1.2 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配制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配制顺序:先将水溶性维生素及电解 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液中,再加入氨基酸,然后加入脂肪乳剂,最后加入脂溶性维生素, 边加边轻轻摇匀,促进各种药物充分混合。在配制过程中要用肉眼观察营养袋中无沉淀才可 将脂肪乳剂加入袋内。配制好的营养液暂时不输入时,储存于4±的冰箱中,时间不超过24h,并于输入前1h取出置于室温下。 1.3 静脉营养的供给途径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由头皮静脉、四肢静脉或腋静脉作为 输液通道将营养液用输液微量注射泵均匀输入 2 结果 本组患儿体重平均每日增长(16.2±7.8)g,使用静脉营养结束后,皮下脂肪皆较前丰满,皮 肤及粘膜较前湿润,均治愈出院,未发生营养不良及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3 护理 3.1科学正确配制,严格无菌操作配制前仔细核对医嘱,按照无菌技术原则,专人于无菌台 上配制,并根据不同营养素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容器中稀释,保证各种药物的相容性。静脉 营养液现配现用,输注前应仔细观察,肉眼看到的沉淀物或脂肪滴不要输入,在18~24 h内 输完。为保证其他治疗药物的应用,必要时应另开一条静脉通路,以免影响静脉营养液的输入。 3.2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静脉营养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保护血管,不要 过分依赖输液泵的报警功能,因其对输液渗出、皮下肿胀无报警功能。早产儿在暖箱内四肢 活动度大,缺乏约束,再加上血管细小,治疗疗程时间长等,易引起留置针留置失败、液体 渗出。高浓度的营养液具有腐蚀性,浸润后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害[3],应每小时巡视穿刺部 位有无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如有渗出、浸润要及时拔出导管,更换穿 刺部位。观察导管有无脱出、阻塞等。周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控制在72~96h,腋静脉留 置可适当延长至120 h,期间每日更换无菌敷贴。 3.3早期微量胃肠道营养早期微量喂养后可缩短胃管喂养到口喂养的时间,减少食物在肠道 的排泄时间,体重增长快,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微量喂养方式包括经口喂养和经鼻导管喂养。管饲时,每次喂奶前均要抽吸胃内容物,了解胃储留的程度,抽吸时要用20ml的注射器, 以免吸力过大,对早产儿的胃粘膜造成损害。补液期间宜时常给早产儿吸吮空奶头,此法利 于刺激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能使静脉营养尽快向胃肠喂养过渡。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53例早产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结果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0~15g,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婴儿早产胃肠外营养静脉母婴护理 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及肠外营养液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亦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中心静脉为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以周围静脉为主[1]。周围静脉营养是除中心静脉营养的另一种肠外营养补充形式,是通过外周静脉途径补充患儿所需的营养素的方法。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优势。我科于2008年6月~12月收治153例早产儿,均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53例中,男89例,女64例,胎龄在24+6~36周,体重在1300~2350g,诊断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其中脑损伤64例,窒息伴多器官衰竭8例,吸入性肺炎9例,单纯性早产儿72例。除采用静脉营养,酌情再辅予口饲或鼻饲相应配方奶,每天总量不超过160ml。使患儿体重增加,减少并发症,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1.2 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3M敷贴。取四肢静脉或头皮静脉为输液通道,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为一组溶液,用微量输液泵在24h内均匀输入。 2 护理 2.1 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是毛细血管,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合剂时,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渗出,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对患儿造成伤害。四肢静脉因位置表浅、显露清楚、弹性好、容易穿刺而被经常采用,但须妥善固定,防止针头移位、脱出,致使输液失败。有资料表明[2],早产儿行腋下静脉穿刺留置针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比较,在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达(112.7±2 3.27)h,经过实践,应首选腋静脉,腋下表浅静脉即为贵要静脉,因口径粗,弹性好、位置表浅、容易固定而被采用。穿刺时动作要轻、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次数,选择粗细适宜的留置针。 2.2 静脉营养液的配制采用全合一营养液,可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提高营养支持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护士操作,便于管理[3]。在配制营养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在超净台内配制,并根据不同营养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溶器中稀释,保证其各种药物的相溶性,如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或葡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