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附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研究_葛明

基于附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研究_葛明

基于附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研究_葛明
基于附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研究_葛明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贸易以产业间分工为主导模式。在该模式下,贸易对象集中于最终消费品,生产链条基本在国内完成,应用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差额基本可以反映贸易失衡状况。然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本等要素全球配置,产品的生产链条也开始在国家间延伸。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中间产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内分工模式加速发展。至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国际生产链条细分切割,产品内贸易、工序贸易

等更加细化的分工模式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全球价值链逐步形成。那么,在此背景下,继续应用以“原产地”为准则、以“总值”为统计口径的传统贸易核算方式,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一国的贸易失衡规模和结构呢?

研究②发现,此时应用海关“总值”统计方式至少会存在三个层面的弊端:一是大量中间产品频繁进出关会导致贸易的重复计算问题,而这一问题将夸大一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二是双边贸易核算往往包含自第三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价值,如

收稿日期:2015-07-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1&ZD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JY1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项目(SWU1509516、SWU1509437)

作者简介:葛明(1985-),河南商丘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全球价值链;林玲(1964-),女,四川成都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贸易利益分配。

基于附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研究

明1,林

玲2

(1.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要: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分解的视角,文章通过拓展附加值贸易统计模型,利用1995~2011年

世界投入产数据库测度了中国附加值贸易失衡的规模大小、国别来源和行业结构,并与总值统计结果①比较分析发现:

(1)中国单边贸易净额并没有发生变化,2011年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

(2)双边贸易失衡结构有所改善,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双边顺差或者逆差规模均大幅度下降,而最大顺差额仍来自美国;

(3)外贸失衡主要来自基础产业和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失衡额较

小但增长速度很快;从要素禀赋结构来看喜忧参半,劳动密集型行业顺差额大规模下降,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大幅度上升,但知识密集型行业净额又有所减少。因而,促进外汇储备合理配置、深入调整外贸国别结构、持续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等将有助于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和质量的改善。关键词:全球价值链;附加值贸易;总值贸易;贸易失衡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6)02-0020-14

第3

2卷第2期2016年2月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Vol.

32N o.2F E B .2016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者注:本文中涉及台湾的“国家”均应为“国家(地区)”,“国”均应为“国(

地区)”,“国别”均应为“国别(地区)”,“国外”均应为“境外”。

DOI:10.13687/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17120945.html,ki.gjjmts.2016.02.002

果第三国价值占比过大则会导致两国间贸易额严重失真,进而导致两国间的贸易失衡状况不可信;三是产业之间也存在价值的转移效应,即某一产业的出口额中不但包括本产业的价值,还有其它产业价值的间接出口,特别是许多服务产业,其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国际贸易,但却以中间要素参与到其它产业的生产中,从而间接出口到别的国家,识别这部分行业的间接附加值出口,有助于还原一国竞争力的产业来源。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分工的持续细化,海关统计的有偏程度也将进一步放大。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机构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以价值“增值”为统计口径的附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Added)统计体系,以更好的反映各国真实的贸易失衡规模和结构来源。

那么在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下,中国的单边和双边贸易失衡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又会是否发生改变?贸易失衡的国别结构和行业结构又有哪些新特征?中国外贸失衡的这一系列基本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析,进而为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的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国际贸易争端谈判等方面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一、文献综述

附加值贸易统计是当前研究贸易利益较为前沿的方法,回顾这种方法之前有必

要对贸易附加值(Value-Added in Trade)的演进进行简单的梳理,因为这是两个密切相关却又截然不同的概念。③贸易附加值的国内外分解首先是基于出口的视角,依据一国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测算该国出口中的国外附加值含量(Foreign Value-Added,FVA),进而提出垂直专业化指数(Vertical Specialization,VS)的概念(Hummels et al,2001),该方法开启了应用投入产出数据和模型分解贸易附加值的先河(下文简称HIY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有两条关键假设:(1)是进口中间投入品的价值全部由国外创造,(2)是进口中间品在国内消费品和出口品生产中的投入比例一致。假设(1)显然与国际生产网络中“贸易折返”现象广泛存在的现实特征相违背,而假设(2)的存在会导致中国、墨西哥等加工贸易比重较高的国家的VS值被低估。在应用竞争性国家投入产出表时,还需要增加假设(3):某行业进口中间品在全部进口品中所占的比例等于总产品中进口的占比(CCER课题组,2006),因而其测算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的贸易状况存在一定疑问。

针对HIY方法的局限,后续研究主要从两个视角予以改进:一是构建国家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将生产活动区分为国内需求生产、加工贸易生产、一般贸易生产等三个部分修正假设(2),进而重新分解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增加值来源(Lau et al,2007);也有研究将国内需求和一般贸易生产合并起来,单独考察加工贸易的影响,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构建了测度出口产品国内增加值(Domestic Value-Added,DVA)的方法(Koopman et al,2008)。另一个视角是修正假设(1),主要方法是在国际投入产出框架下构建出口价值链分解模型,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模型是将一国对

它国的出口价值分解为五个部分:被进口国直接消费的最终产品价值、被进口国用于国内生产并消费的中间品价值、被进口国用于国内生产但出口到第三国的中间品价值、被进口国用于国内生产但又出口至本国的中间品价值、出口中包含的外国价值(Koopman et al,2010);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又进一步将出口总值中的重复计算部分分解出来并界定其来源,搭建了传统总值统计与附加值统计之间的桥梁,完善了贸易附加值统计体系(Koopman et al,2012)。国内学者依据上述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王岚,2014)。国外学者则基于GTAP7.1将双边贸易数据纳入到全球投入产出矩阵衡量了主要贸易国的出口增加值率(Value Added to Gross Exports,VAX)和部分国家的双边出口贸易增加值率(Johnson et al,2012)。上述研究主要着眼于一国的出口贸易,并未对进口贸易的国内外附加值进行分解,而事实上,在世界投入产出框架下,可以同时考察进口和出口的不同国别价值贡献,进而分析一国在“增加值”口径下的外贸规模和净额(Stehrer et al,2010)。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国内学者不但从附加值视角分析了中国的贸易差额和贸易规模(李昕等,2013),还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各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其演进过程(樊茂清等,2014)。

然而,上述研究严格说来还都在贸易附加值的范畴之内,因为其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都是基于贸易产品生产价值链的分解。这种视角在探讨一国与世界的单边贸

易时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果将模型扩展到双边贸易则难以反映出真实情况。因为在双边层次,存在第三方国家的间接附加值出口,而这种间接附加值出口和传统贸易出口并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如果间接附加值出口额较大,则有可能出现出口附加值率大于1的情况,所以在测度双边贸易关系时有必要基于最终消费价值不同国别来源的视角,在世界投入产出框架下构建核算模型,统筹考虑转移贸易和折返贸易对一国进出口额的影响。附加值贸易视角在国际贸易统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地位,而其核算模型的提出则为理解国际贸易格局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目前在国内,还鲜有文献从最终消费品价值分解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外贸失衡状况,本文的主要特点在于:(1)通过逻辑演绎分析附加值贸易的基本思路及其优势;(2)依据世界投入产出表结构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基于三国模型构建总值和附加值贸易统计口径下的双边模型和单边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为多国模型;(3)基于1995~2011年WIOTs测度分析中国的附加值贸易净额及其国别结构和行业结构特征,并与总值统计结果比较分析,以阐释中国外贸失衡的新发现。

二、基本思路与模型设计

(一)基本思路

附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不再从生产链的角度区分各个环节的价值来源,而是通过分解最终消费品的价值构成来测度。如图1三国模型所示,世界总产出价值以最终消费品的形式在A、B、C三国分配,B国最终消费品的价值来源既有本国的价值

投入(初始投入和中间投入),也有A 国和C 国的价值投入,那么来自A 、C 两国的投入(既可能来自最终产品进口,也有可能通过中间产品贸易进口)价值就可以计入附加值贸易下B 国的总进口,而B 国为A 、C 两国最终产品消费所提供的价值则计入B 国的总出口,由此就得到了附加值贸易下B 国的单边进、出口额。同理,B 国对A 国的双边附加值进口额意味着B 国最终消费品中包含的A 国价值,出口额意味着A 国最终消费品中包含的B 国价值。下文我们将引入投入产出框架进行具体分析。

说明:作者参考樊茂清、黄薇(2014)制作图1。图中消费对象是最终产品,生产涵盖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初始投入一般指资本和劳动要素等增加值的来源。图中实线表示与B 国消费和生产相关的链条。

(二)投入产出分析框架

假设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A 、B 、C ,

每个国家都生产和消费N 种商品。如表1所

示,V=(V a ,V b ,V c )表示各国增加值行向量(维度1×3N ),X=(X a ,X b ,X c )′表示各国总产出列向量(维度3N ×1),由此测算出各国增加值率行向量为v=(v a ,v b ,v c ),其中

v i =V i /X i ′。其次,用A 表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维度3N ×3N ),则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逆矩阵表示为L =(I -A )-1=L aa L ab L ac L ba L bb L bc L ca L cb L cc c c c c c c c c c c ,其中A =A aa A ab A ac A ba A bb A bc A ca A cb A cc c c c c c

c c c

c c ,*

*

表1:世界投入产出框架(三国)

产出

投入

中间投入

增加值(初始投入)总投入

国家A

X aa X ba X ca V a X a

国家B

X ab X bb X cb V b X b

国家C

X ac X bc X cc V c X c

国家A

F aa F ba F ca

国家B

F ab F bb F cb

国家C

F ac F bc F cc

总产出

X a X b X c

国家A

国家B 国家C

中间产品(中间产出)最终消费(最终产出)注:X ij 表示j 国总产出X j 时i 国的中间投入价值,F ij 表示j 国最终消费中包含的国最终产品,V i 表示i 国的增加值,Xj 表示j 国的总产出,i ,j ∈{a ,b ,c }。

图1: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一国最终产品消费的价值来源分解图

A 国消费A 国生产A

国初始投入

C 国消费C 国生产C 国初始投入

B 国消费B 国生产B 国初始投入

A ij =X ij /X j 表示j 国总产出中i 国中间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I 为单位矩阵。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和世界投入产出框架,可以得到下列恒等式:

X a X b X c c c c c c c c c =A aa A ab A ac A ba A bb A bc A ca A cb A cc c c c c c c c c X a X b X c c c c c c c c c +F aa +F ab +F ac F ba +F bb +F bc F ca +F cb +F cc c c c c c c c c =L aa L ab L ac L ba L bb L bc L ca L cb L cc c c c c c c c c F aa +F ab +F ac F ba +F bb +F bc F ca +F cb +F cc c c c c

c c c c (1)我们令f a =(F aa ,F ba ,F ca )′、f b =(F ab ,F bb ,F cb )′、f c =(F ac ,F bc ,F cc )′分别表示A 、B 、C

三国最终消费列向量,记f =(f a ,f b ,f c )为世界最终消费矩阵。

(三)总值贸易统计模型

根据投入产出框架,在总值统计口径下,A 国对B 国的进口额等于A 国生产中投入的B 国中间品价值X ba 与A 国消费中包含的B 国最终品价值F ba 之和;同理可得到A 国对B 国的出口额;进一步推导出A 国对B 国的贸易净额,分别用以下三个公式表示:

IM G AB =X ba +F ba (2)EX G AB =X ab +F ab

(3)NET G AB =EX G AB -IM G AB =(X ab +F ab )-(X ba +F ba )

(4)

基于上述思路,可以得到A 国对世界(B 国和C 国)的单边附加值贸易进、出

口额以及贸易净额模型:

IM G AW =IM G AB +IM G AC =X ba +X ca +F ba +F ca (5)EX G AW =EX G AB +EX G AC =X ab +X ac +F ab +F ac

(6)NET G AW =EX G AW -IM G AW =(X ab +X ac +F ab +F ac )-(X ba +X ca +F ba +F ca )

(7)

(四)双边附加值贸易统计

在附加值贸易统计下,A 国对B 国的出口额表示B 国总消费中包含的A 国价值,用下式表示:

EX V AB =v *a Lf b =v a L aa F ab +v a L ab F bb +v a L ac F cb (8)其中,v *a =(v a 00)。同理,A 国对B 国的附加值贸易进口额用式(9)表示。

IM V AB =v *b Lf a =v b L ba F aa +v b L bb F ba +v b L bc F c a

(9)

其中,v *b =(0

v b 0),v b L ba F aa 表示A 国生产并消费的最终品中包含的B 国价值,

v b L bb F ba 表示A 国自B 国进口的最终消费品中包含的B 国价值,v b L bc F ca 表示A 国自C 国(第三国)进口的最终消费品中包含的B 国价值。于是,贸易净额公式为:

NET V AB =EX V AB -IM V AB

=(v a L aa F ab +v a L ab F bb +v a L ac F cb )-(v b L ba F aa +v b L bb F ba +v b L bc F ca )

(10)

为了使模型设计更符合现实,我们将三国模型扩展至M 国模型,P 和Q 是其中任意两个国家,r 表示世界上的一个代表性国家,那么P 国对Q 国的附加值贸易净额为:

NET V PQ =EX V PQ -IM V PQ

=v p m

r

ΣL pr F rq -v q m

r

ΣL qr F rp

(11)

(五)单边附加值贸易统计

依据上文思路,A 国对世界(B 国和C 国)的附加值出口额用式(12)表示为:

EX V AW =v *a L (f -f a )*=v *a L (f b +f c )

=v a L aa (F ab +F ac )+v a L ab (F bb +F bc )+v a L ac (F cb +F cc )

(12)

其中,

(f -f a )*=(f b +f c )表示除A 国以外的全部最终消费。A 国的单边附加值贸

易进口额,用式(13)表示:

IM V AW =(v -v a )*Lf a =(v b +v c )*Lf a

=(v b L ba +v c L ca )F aa +(v b L bb +v c L cb )F ba +(v b L bc +v c L cc )F ca

(13)

其中,

(v -v a )*=(v b +v c )*=(0

v b v c )意味着投入产出增加值率行向量中v a

部分全为0要素,即仅保留v b 和v c 部分。(v b L ba +v c L ca )F aa 表示A 国国内生产并消费

的最终产品中包含的B 国和C 国价值,

(v b L bb +v c L cb )F ba +(v b L bc +v c L cc )F ca 表示A 国

分别自B 国和C 国进口的最终产品中包含的B 国和C 国的价值。

结合式(12)和式(13),可以测度A 国的单边附加值贸易净额:

NET V AW =EX V AW -IM V AW =(v a 00)L f -vLf a (14)

根据投入产出框架和投入产出技术,增加值率行向量v =τ(I -A *),其中,τ为元素全为1的行向量,这里特殊为τ=(1,1,1);又因为X =Lf ,L =(I -A *)-1,上式写为:

NET V AW =(v a 00)X -τ(I -A *)(I -A *)-1f a =V a -τf a (15)

其中,V a 表示A 国总产出价值,即面向世界范围内的价值总供给,τf a 表示A 国消费的总价值,即面向世界的价值总需求,其差额代表了A 国的附加值贸易净额。另外,由投入产出结构可以得到下列恒等式:

X aa +X ba +X ca +V a =X a

(16)X aa +X ab +X ac +F aa +F ab +F ac =X a

(17)由式(15)、

(16)和(17),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下列等式:

V a -τf a =(X ab +X ac +F ab +F ac )-(X ba +X ca +F ba +F ca )

(18)结合式(7),进一步推论得到:NET V AW =NET G AW

(19)

式(19)意味着在附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两种统计方式下,A 国对世界的贸易净额是一致的,即附加值贸易统计并不改变一国的单边贸易净额。

为了使模型设计更符合现实状况,我们将国家总数由三国扩展至M 国,那么依据投入产出技术,国家1对世界其它国家的附加值贸易净额NET 1W 为:

NET V 1W =EX V 1W -IM V 1W =m

s =1

Σm

t =2

Σv 1l 1s f ts -m

s =2

Σm

t =1

Σv s l st f t 1

(20)

其中,s 和t 为世界上的两个代表性国家,EX V 1W =m

s =1

Σm

t =2

Σv 1l 1s f ts 表示国家1对世界

的附加值贸易出口额;IM V 1W

=m s =2

Σm

t =1

Σv s l st f t 1表示国家1自世界的附加值贸易进口额。

图2:1995~2011年两种统计方式下中国对外贸易额及其比较(单位: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WIOD ),经作者计算得到,下表同。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附加值出口总值出口附加值出口总值出口附加值净额总值净额

25002000150010005000

三、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应用的投入产出数据和贸易数据均来自世界投入产出表⑤(World Input-

Output Tables ,WIOTs )。截至目前,WIOTs 共涵盖了1995~2011年41个国家和地

区⑥35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各国最终产品消费矩阵(维度1435×41)经简单加总可以得到,而中间投入矩阵(维度1435×1435)、中间投入总和行向量(维度1×1435)和总产出行向量(维度1×1435)可以直接获取,进而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得到中间投入消耗系数矩阵(维度1435×1435)和增加值率行向量(维度1×1435)。由此可应用上述模型对各国附加值贸易状况进行分别测度,主要运算结果在Stata12.0软件中实现。

(二)实证分析

1.中国单边贸易失衡状况及其国际比较。

如图2所示,两种统计方式下,中国历年对外贸易净额相同⑦,具体表现为附加值净额与总值净额两条曲线完全重叠。也就是讲,从附加值贸易这个视角来解读,中国整体外贸失衡度并未发生变化,这与前文模型推导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外贸净额一直保持顺差状态,自1995年的26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160亿美元,年均增长23.8%,但之后有所下降,至2011年为2950亿美元,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状况有所缓解,朝着均衡方向发展。相对于总值贸易统计,附加值贸易进、出口额减少的绝对额度相同,这是因为部分中间商品存在着多次进、出关记录,而其价值又未被进口国消费,因而形成了“双重或多重统计”问题,从而虚大了贸易的真实额。而附加值贸易统计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在总值统计中剔出了这部分未发生价值转移的商品金额。

横向比较来看,以2011年为例(见表2),由于一国的单边贸易净额在两种统计方式并无差异,因而各国的贸易失衡规模在世界的地位也无变化。德国和美国分别居于顺差额和逆差额的世界第一位,中国顺差额低于德国38亿美元居第二位。但由于各国进、出口规模中剔除的重复计算价值并不一致,因而有个别国家在世界上

表2:2011年两种统计方式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额及其比较(单位:十亿美元)类型国别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韩国西班牙

出口

145315721110728537482427405449361267

进口

20101277811703551537451401325301308

净额

-55729529925-14-55-24312360-42

出口

184020851602894700690595516484612385

进口

239817901303869714746619513360552427

净额-55729529925-14-55-24312360-42

类型

国别

印度荷兰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比利时印尼土耳其台湾欧盟20国其它国家

出口

26231827825623619618512017611222330

进口

30122825526123417516219613110332615

净额

-398923-522223-764590-285

出口

33753532529334336921815633718303195

进口

37644530329834134719523229317383483

净额

-398923-522223-764590-285

附加值贸易总值贸易附加值贸易总值贸易注:印尼是指印度尼西亚,台湾是指中国台湾省,欧盟20国包括瑞典、波兰、奥地利、爱尔兰、丹麦、捷克、芬兰、匈牙利、希腊、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卢森堡、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下表同。

的贸易地位发生变化,比如俄罗斯的出口价值由第11位上升至第7位,韩国由第7位下降至第10位,而排名前六位的国家依然分别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

、英

国、法国。进口价值也有相似的情况,比如俄罗斯由第13位上升至第9位,荷兰由第10位下降至第16位,而排名前七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因而,附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下,中国的贸易失衡和进、出口地位并未发生变动,世界贸易格局也未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附加值贸易统计并非对总值贸易统计的彻底颠覆,而是剔除其中重复计算的成分对传统贸易额进行调整,调整的幅度取决于一国重复进出关商品所占的比重。通过比较1995~2010年世界各国的总值和附加值贸易状况,也可以得出上述结论,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2.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双边贸易失衡分析。

虽然附加值贸易统计并不改变中国的单边贸易失衡状况,但却大幅度地调整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双边贸易失衡额。如表3所示,以2011年为例,(1)中

国与个别国家的贸易净额方向发生了逆转,比如对德国就由顺差7亿美元变更为逆

差74亿美元;

(2)中国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大幅度减少,比如与澳大利

亚、韩国、中国台湾的逆差额分别减少了39%、62%和65%;

(3)中国与其余经济

体(除巴西小幅增加2%外)的贸易顺差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较高的是比利时(96%)、其他国家(90%)、荷兰(82%)和印尼(69%),而绝对额减少较多的是美国(413亿美元)、欧盟20国(255亿美元)、墨西哥(222亿美元)。总体而言,在附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下,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双边贸易失衡结构和幅度有所改善。通过比较2008、2002和199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失

图3:1995~2011年两种统计方式下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失衡状况(单位:十亿美元)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附加值贸易净额总值贸易净额净额变动

2502001501005000.250.200.150.100.050.00

表3:两种统计方式下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双边贸易失衡状况

类型国别美国印度土耳其英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日本

附加值

196.239.523.621.320.617.214.012.97.47.23.2

总值

237.554.526.627.025.839.418.017.110.011.23.5

20080.160.260.120.230.240.490.040.160.220.150.74

20020.160.160.230.240.300.410.441.24-0.520.00-0.11

19950.180.190.480.260.260.54140.040.110.570.200.47

类型国别印尼荷兰巴西比利时德国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其它国家欧盟

20国

附加值

2.41.31.20.1-7.4-17.4-23.7-30.6-5.811.9

总值

7.97.61.22.20.7-45.6-39.2-88.1-59.737.4

20080.400.513.030.50-16.290.820.650.72-0.440.46

2002-1.150.62-0.106.21-0.030.570.350.53-0.120.92

19950.400.530.400.110.430.470.210.51-0.290.59

2011年净额主要年份净额变动2011年净额

主要年份净额变动

注:附加值贸易净额和总值贸易净额的单位是:十亿美元;而净额变动=1-附加值贸易净额/总值贸易净额,无量纲,下图同。

衡变动情况,也可以发现,仅有个别国家的贸易净额方向发生逆转外(净额变动系数大于1),少数几个国家的贸易失衡水平有所扩大(净额变动系数小于0),而大部分国家的贸易失衡额都趋向于收敛状态(净额变动系数大于0但小于1),从而进一步佐证了上述结论。但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占比高达66.5%,下文我们就中美贸易顺差的纵向变化进行分析。

如图3所示,在附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下,中美贸易顺差额由1995年的225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1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4.5%。相对于总值贸易净额,两者的绝对差额也呈现上升趋势,1995年为51亿美元,2007年达到最大值429亿美元,而后小幅下降,至2011年为413亿美元;但相对降幅基本保持稳定,17年间平均减少幅度为17%,与2011年的降幅持平。这说明,中美贸易失衡虽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然而,外贸失衡度偏向性扩大不但容易引致贸易摩擦和纠纷⑨,也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比如金融危机后,中

表4:按要素禀赋和产品性质将35个产业部门划归为8大行类

行业名称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教育健康公共服务业

包含产业

农、林、牧、渔业;采矿业

纺织品及服装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鞋类制品;木材加工及木制品;其它制造业及资源再循环利用

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业;造纸、印刷及出版业;石油精炼及核燃料;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与塑料制品;机械制造业;电气、电子及光学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建筑业;机动车阿辆及燃料供应链;燃油零售批发(除汽车及摩托车);除机动车辆外的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其它辅助运输方式及旅游;私人雇佣的家庭服务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及供应;内陆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通信;房地产金融(间接);租赁和其它商业服务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及社会福利业;居民服务与其它服务业

注:作者根据樊茂清和黄薇(2014)制作本表。

美贸易顺差由原来的上涨势头迅速转变为大幅跳水状态,下降了近300亿美元。

3.中国八大行业贸易失衡状况分析。

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将世界投入产出表35个产业部门依据要素密集度不同划归为8大行业(樊茂清等,2014),具体见表4。如表5所示,在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下,中国贸易失衡的主要来源在于制造业,其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贡献最大,

2011年达到1482亿美元,占据中国总顺差的近一半。但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

增长迅速,其中,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一直保持顺差状态,17年间增长了近20倍;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在2004年之前基本是逆差状态,之后转为顺差,并且增长迅速,在2011年时就达到1122亿美元,成为中国顺差增长的最主要引擎,这表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要素禀赋结构有所改善。服务业失衡结构变化不大,顺差主要来自资本密集型服务业,2011年时为756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的20倍;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自1997年以来保持顺差状态,但增长幅度缓慢,2011年为410亿美元,相比较2002年仅增长了4

倍,以上说明

,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结构也有了显著的调整。逆差主要来自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年均84亿美元;教育健康公共服务业基本保持平衡,但近些年有逆差扩大的趋势,2011年逆差82亿美元,高出2010年近1倍。自

2008年以来,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呈现出逆差状态,且逆差额不断创出新高,至2011年已达到1344亿美元,这是因为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石

油等主要能源以及铁矿石等主要矿产资源的价格不断下降,中国出于国内建设以及战略储备的需要,大规模进口上述资源,致使贸易逆差规模迅速扩大。

相对于总值统计结果,附加值贸易失衡有以下特点:

(1)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

的逆差程度被显著高估,该行业在2007年之前一直保持顺差状态,自2008年起虽然呈现逆差,但绝对额显著低于总值统计结果,比如2011年,两种统计结果相差

表5:1995~2011年两种统计方式下中国八大行业贸易净额(单位:十亿美元)

行业年份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2011均值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

13.7(-2.4)12.3(-3.7)14.4(-4.4)14.0(-3.7)10.1(-6.5)5.2(-16.1)6.7(-13.5)8.9(-12.4)9.5(-23.9)

10.1(-52.2)11.7(-74.2)13.4(-102)14.8(-138)-24(-224)-25.1(-185)-69(-280)

-134.4(-398)-6.3(-90.6)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16.4(37.4)18.3(37.2)21.1(38.7)20.9(37.9)20.4(38.7)24.2(48.4)25.4(52.0)29.6(62.2)37.1(79.6)42.1(98.3)55.8(133)75.8(174)93.1(216)

111.4(247)101.3(219)123.8(268)148.2(323)56.8(124.1)

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4.7(3.7)5.3(4.1)8(5.4)7.3(3.0)5(-1.1)6.8(-2.2)6.7(-2.6)7.5(-4.2)9.6(-8.9)18(0.0)31.7(1.7)51.8(18.2)72(22.4)

89.2(33.2)58.9(-5.7)73.1(-5.5)

81.4(-12)31.6(2.9)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

-7.2(-21.6)-5.4(-18.9)0.1(-10.4)0.1(-10.6)-2.8(-18.1)-1.2(-21.5)-2.7(-31.7)-4.3(-39.7)-3.9(-40.8)-3.1(-27.2)23.3(32.2)51.7(86.3)89.8(181)123.5(262)73.6(182)91.6(234)112.2(283)31.5(59.9)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0.6(2.1)-0.5(2.2)9.3(17.7)9.8(18.6)7.7(18.4)8.1(22.9)7.4(24.8)9.9(30.3)9.8(36.6)10.4(43.5)

17.5(48.9)25.2(53.5)33.5(54.3)42.4(62.3)29.5(52)38.3(67.4)41(77.0)17.6(37.2)

资本密集型服务业

3.7(5.1)3.2(4.6)5.7(4.5)7(5.1)7.3(5.7)9.7(7.8)11.1(9.5)

15.7(13.1)17.5(16.3)26.5(19.7)39.1(23.8)47.4(28.5)62.7(32.9)69.8(36.1)52.1(29.3)67(36.6)75.6(40.8)30.6(18.8)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4.4(-0.8)-5.4(-1)-4.5(-1.1)-4.2(1.3)-6.8(0.3)-8.7(0.1)-11.1(-0.2)

-12.3(-0.7)-17.1(-2.1)-18.5(-1.5)-12.8(0.6)-6.4(4.6)1.6(6.5)3.0(7.6)-4.2(3.2)-10.5(3.0)-21(0.6)-8.4(1.2)

教育健康公共服务业

-0.5(2.3)0.1(3.1)0.7(4.0)0.5(3.5)0.4(3.7)0.7(5.2)1.0(6.2)1.8(8.1)0.6(6.2)-0.3(4.2)0.4(1.2)0.6(-2.8)0.8(-6.0)1.1(-8.3)-1.6(-10.2)-4.1(-13.7)

-8.2(-19.5)-0.4(-0.8)

注释:括号内为总值贸易净额,括号外为附加值贸易净额。

2640亿美元,这是因为附加值统计方式不但核算了本行业直接出口的国内价值,而

且增加了该行业作为其它行业的中间投入要素而间接出口的价值,即产业间的价值转移部分,而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又属于典型的基础投入要素,因而,其实际出口价值远高于总值统计额。

(2)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顺差额有大幅度降低,年均减少

673亿美元,在2011年时下降了1851亿美元,这表明传统统计方式高估了中国劳

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事实上,以纺织业和木制品为代表的许多制造业部门,中国仅完成了其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加工组装部分,而其它环节比如研发、设计、核心零配件、销售渠道等并非由中国控制,这部分包含在出口额中的价值理应剔除出去。与此相似的还有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以电气、电子及光学设备产品为代表,主要采用加工贸易模式,其实际出口价值与传统统计方式核算的结果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生产链特点以及“微笑曲线”的价值链特点所决定的。

(3)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顺差额年均176亿美元,不足总值结果的

一半,各个年份的结果也小于总值统计额,由于中国在人才供给、市场需求等方面有着庞大的规模,因此该行业的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可待挖掘。自1997年以来,中国资本密集型服务业顺差额一直大于总值结果,这说明传统统计方式低估了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以各类型运输产业为主,近些年来,中国大规模

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和国际运输效率和规模都有了大幅度改善,而伴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出口产品中包含的物流价值也迅速增加,因而运输产业的实质出口价值远大于总值统计,从而提升该行业的贸易顺差额。然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几乎一直呈现逆差状态,年均84亿美元,其中,金融产业部门作为现代国民经济的核心,对其它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其价值会体现在出口产品中。尽管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额巨大,但是该产业依然呈现逆差状态,凸显了中国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行业的价值贡献率偏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推进金融服务业改革将对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甚至是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主要结论

本文在世界投入产出框架下,基于最终消费品国内外价值分解的视角,依据1995~2011年WIOTs测度分析了两种统计方式下的中国贸易失衡状况,研究发现:(1)中国单边附加值贸易净额与总值贸易净额相一致,17年间一直呈现顺差状态,年均增长23.8%,在世界的贸易地位也未变化。(2)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双边贸易失衡状况变动幅度很大,在附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下,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外贸顺差大幅度减少,对德国甚至变为了逆差,对于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和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大幅度减小;但最大顺差额仍来自美国,

金融危机以来有小幅下降,但仍维持在高位。(3)就行业结构而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虽然保持顺差,但相对于总值统计额均大幅度下降,从而说明传统统计方式高估了劳动力禀赋优势对外贸失衡的贡献。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顺差额的大幅度提高说明:中国的要素禀赋优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贸易顺差低于总值统计,服务业的逆差也严重扩大,这说明知识要素禀赋优势还不明显,尤其在服务业领域。教育健康公共服务业基本保持平衡,逆差额有所减少,这意味着即便核算公共服务业的间接出口价值,其仍然处于逆差状态,考虑到货物贸易的巨大顺差额,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仍有待改进。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的逆差额则有大幅度降低,其作为供应链的前端对其它行业的支撑作用在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下获得认可。

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外贸失衡规模和结构,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中国外贸失衡状况依然严峻,外汇占款持续增加,不但扩大了国内货币投放量,干扰了国内物价均衡,而且由于大比例投资于美元债券等收益率低的金融产品,严重影响了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能力。因而,一方面,有必要释放国内消费潜力,通过降低关税等方式鼓励国民消费国外的优质产品,事实上,近期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的相继签署都将有利于国民福利的改善;另一方面,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而达到降低外汇储备和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双重目的。其次,中国外贸失衡国别结构有所改善,特别是对欧盟、美国的顺差额大幅度降低,将有助于中国在双边谈判时站稳立场,尤其是针

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关于汇率问题的过度指责;但是中国出口依然过分依赖美国市场,有必要深度调整外贸发展的国别结构,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发展同东南亚等沿线国家的外贸和投资,有助于释放出口集中度过高的风险、促进出口平衡发展。最后,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要素禀赋结构虽有所改善,但并不明显,继续鼓励产业升级换代,实践《中国制造2025》计划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对于顺差的贡献率;另外,要加速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步伐,通过促进服务行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优化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结构。

(葛明电子邮箱:geming85@whu.edu.cn)

注释:

①文中总值统计、海关统计、原产地统计等三个概念都是指传统统计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海关统计是指《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的金额,总值统计是统计口径,原产地是统计准则。而本文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全部建立在世界投入产出表基础上,为了与附加值统计口径相对应,下文应用“总值统计”指传统统计方式。

②Maurer&Degain(2010)认为当产品由“世界生产”取代“国家生产”后,海关统计值就不能真实反映贸易状况,即所谓“所见非所得”。资料来源:Maurer,A.,and C.Degain.2010.”Globalization and Trade Flows:What You See is Not What You Get!”WTO Staff Working Paper ERSD-2010-2.

③附加值出口是从消费的视角分析它国最终消费品中包含有多少本国的价值;而出口附加值则是从生产的角度

分析本国出口商品中包含有多少国内的价值。附加值贸易统计额有可能大于海关统计,而贸易附加值率始终小于1。

④文中表示国家的英文字母,如A、B、C等在文中叙述时用大写表示,而在矩阵运算时用小写字母表示,两者是一一对应关系,下文同。

⑤数据来源:http://www.wiod.org/,WIOTs。

⑥具体包括:欧盟27国、北美自由贸易区3国、金砖4国(不包含南非)、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印尼、土

耳其和世界其它地区。

⑦个别年份,比如2006和2007年两种统计方式下的贸易差额存在微小差异(一般为1),这是因为在附加值贸易测度过程中需要对中间投入产出矩阵作里昂列夫转换,此时会存在最终结果的微小差异,而四舍五入后有可能相差1个单位。

⑧两种统计方式下,欧盟20国的贸易差额不一致程度偏大,这是因为我们计算时采取了汇总方式,放大了误差程度,而单个国家的偏差仍然位于0~1之间。因此,这里的偏差仍然来自计算偏误,而非实际状况。

⑨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美货物贸易额5821.1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双边顺差额高达3380.7亿美元。2013年,美国对中国的多种商品发起“337”调查和“双反”调查。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5):3-11.

樊茂清,黄薇.2014.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世界经济(2):50-70.

李昕,徐滇庆.2013.中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的重新估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贸易[J].中国社会科学(1).

王岚.2014.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统计研究(5):17-23.

Lawrence,J.Lau,陈锡康,杨翠红,等.2007.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5):91-103.

Hummels,Ishii J.and Yi K M.2001.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54):75-96.

Johnson,R.C and Noguera,G.2012.Accounting for Intermediates: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86):224-236.

Koopman,R.,Wang,Z.and Wei,S J.2008.How Much of Chinese Exports is Really Made in China?Assessing Domestic Value-Added When Processing Trade is Pervasive[R].NBER Working Paper,No.14109.

Koopman,R.,Powers,W.,Wang,Z,et al.2010.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R].NBER Working Paper,No.16426.

Koopman,R.,Wang,Z.,and Wei,S.J.2012.Estimating Domestic Content in Exports When Processing Trade Is Pervasiv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178-189.

Stehrer,R,Foster,N,de Vries G.2010.Value added and Factors in Trade:A comprehensive approach[J].Dynamics,(67).Stehrer,R.2012.Trade in Value Added and the Value Added in Trade[R].WIIW Working Paper,No.81.

The Study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mbalance:A Value-Added Approach

GE Ming,LIN LING2

(1.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2.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

China)

Abstract:Based on value-added trade statistics model and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this paper estimates China's trade imbalance in value-added,national and industry structures in perspective of final demand in1995-2011.By comparing with the gross value of trade statistics,it finds that:(1)the value-added approach does not alter China's unilateral trade balance,and China has the second largest trade balance in the world,next to Germany in2011;(2)bilateral trade imbalance is improving,and the scales of surplus and deficit both significantly decline,while the largest trade surplus is still from the US;(3)the surplus is mainly from basic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but as to service industry,it has a smaller absolute amount but grows faster;in the factor endowment view,there are sharp declines in the surplus of labor intensive industry,but a fast rise in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y,meanwhile,net amount in knowledge intensive industry is declining.Therefore, the proper alloc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adjusting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re essential to improve China's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Key words:global value chain;trade in value-added;gross value of trade;trade imbalance

(责任编校杨国川)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分析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结构的合理程度是影响该国在对外贸易交往中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现存的贸易结构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现存的不足和结构优化的调整策略和方法。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面对虚度挑战。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外贸结构已经基本适应国际经济中通行的新型外贸调控体系。从过去封闭单一的外贸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化的外贸体制,有力的促进了外贸经济的发展。然而现存的外贸结构依然具有很多不足,结构失衡、调整缓慢、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和矛盾依然比较明显,外贸结构究竟现状如何,我们又如何进一步调整外贸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快

速发展,是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外贸结构特征 对外贸易的结构可以从进出口贸易的行业及地区分布、国际贸易分工等诸多方面的对比关系来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外贸结构从整体来看,近年来主要呈现出规模逐渐扩大、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对外贸易顺差继续保持的特点。这与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加工贸易的发展主要原因又在于国外对于我国的直接投资的增长,近年来许多在华外商对企业的投资额逐年上升,其投资企业就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构成主体,特别是进料加工。这一过程表现出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特点,也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大的现状。这样的贸易结构容易造成的结果有三方面:我国的贸易顺差现状带动外汇储备的增加,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造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加工贸易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研发、营销方面相当薄弱,在以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巨额的利益被投资的外商获得;第三,我国的外贸现状推动我姑哦进入国际经济摩擦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快增长和有限的世界市场容量之间构成一定的矛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越来越多的被卷入贸易摩擦,许多国家的“中国威胁论”增加了外贸环境的不稳定性,也损害了我国制造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 A.西方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港、澳地区 D.俄罗斯、东欧国家 2. 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比较差异 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3.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4.自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轻纺产品 B.机电产品 C.石油 D.农副产品 5.当今国际贸易中对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认证最具权威性的标准是()。 A.《ISO14000系列标准》 B.《CAC标准》 C.《CEN标准》 D.《ISO9000系列标准》6.我国的现行汇率制度是()。 A.有管理的、单一固定汇率制 B.有管理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 C.有管理的、双轨浮动汇率制 D.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7.出口退税是指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与流通中所缴纳的()退还给出口企业,以增强出口竞争力。 A.企业与职工个人所得税 B.进口关税与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与消费税 D.进口关税与增值税 8.进出口商品价格是指()。 A.进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B.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 C.进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 D.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之差 9.下列不属于我国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的是()。 A.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B.符合国别地区政策 C.要体现销售意图 D.低价倾销,占领市场 10.《对外贸易法》规定的首要原则是()。 A.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B.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原则 C.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的原则 D.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11.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最终得到确立并被写入()。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 B.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 D.中共十四大报告12.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是()。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建立经济特区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陆地边境城镇1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六五”计划末 B.“七五”计划末C.“八五”计划末 D.“九五”计划末14.为了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于1999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3: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马韶辉[导读]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 (辽东学院) 摘要: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货活动由来已久,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其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推动中国外贸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望文中所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贸易;一带一路;贸易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结合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问题,外贸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上涨的趋势,但进出口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以201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中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进口10.49万亿元,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因中国市场的广阔,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使得一些贸易进口被外资企业的投资所替代,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贸易出口为目标,国内需求不足,使得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2、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遭遇的反倾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变多。一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2000多起。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加之欧美经济面临疲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密的贸易壁垒保护,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 必须将内需为主,以内需带动外需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让消费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效,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对国家当前的外贸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把握好市场机遇,让集中出口风险分散化,同时还需缓解国家集中出口某个国家的顺差压力。另外,企业还需加大内销市场的拓展。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发掘和扩展,尤其是农村市场,其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 2、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平衡贸易结构 当前,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桥的关键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将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扩张,覆盖经贸、金融以及投资等各个领域,不仅合作内容会越趋丰富化,同时,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使合作更为深入,中国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共同的构建,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于此同时,也需重视对外贸易产品的不断更新,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3、加大自身优势培育,减少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对外贸易大国逐渐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进行发展转变,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十分必要,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示退出TPP,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加坡等国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以RCEP为基础深化和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中国还需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出口市场当前已经发展为以亚洲为核心,以欧洲和美洲为两翼的模式。根据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贸易伙伴来看,如美国、日本、欧盟、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多元化格局。随着近几年多边贸易的缓慢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而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市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基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理念,健全多边贸易体系,这一系列举动将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服务贸易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将更便利的从国际市场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及先进技术。 2、对外贸易合作竞争空间逐渐扩大 从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很多国家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当今,中国的贸易对象已得到了全面的扩展,范围覆盖到全球。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扩张,不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选择贸易伙伴的自主性也到了提升,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合作方式更为多元。基于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doc5)(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

ABSTRACT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研究国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转型,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美国次贷危机使欧美消费能力急剧萎缩,使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订单锐减,由于资金缺乏,大量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非均衡增长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比重超过了一般贸易。改变过去对外贸易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注重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促使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型和升级。我国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要实现健康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多种多样,除一般贸易外,有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等多种方式,寄售、代销、包销、独家代理、租赁、拍卖、招标、投标以及期货贸易等在具体业务中也有所采用,在技术进出口中还采取了提供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在各种新发展起来的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方式. 针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问题和出路,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卜爱华指出经济危机使许多客户把目光从欧美国家转向了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前所唯有的机遇,我国中小型企业一定要加强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政府方面要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要素投入,应以激励为主线,强化对知识、资金、人力等各类要素的鼓励。由于多种因素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中小企业凭借此次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在跨国经营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国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方面。在这次贸易方式转型的过程中,突出了我国粗放型外贸增长的一些问题,国内外的贸易摩擦逐渐显露出来。但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经学院杭言勇指出,浙江省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的生动案例充分体现了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特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也为进一步研究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总之,我国进口贸易方式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小企业要走出目前世界性的经济困境,转“危”为“机”,必须树立信心,提高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新加坡经济学家克里斯托佛·尼尔拉认为,中国受全球经济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2.2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我国海外能源保障还存在较大的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和运输安全风险。 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差距。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首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不高。其次,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总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第三,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我国企业长期满足于引进和模仿,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利润。这种粗放型增长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将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也难以为继。 贸易摩擦持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贸易摩擦。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电大作业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量 2.专门贸易体系: 二、判断 ()1、我国的对外贸易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2、对外开放的最根本内容是引进外资。 ()3、旧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和等价交换。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5、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 ()6、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价值形态上论证我国发展经贸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低于国际价值 ()8、无论是存在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必须同时进行进出口双向循环一国才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9、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对外事物形态的转换,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比例要求,实现高水平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10、按照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如果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则必是因为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高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按企业管理形式分类的外贸企业?() A、总经理负责制 B、书记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D、生产企业经理负责制 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对象国分类的国外对华贸易摩擦?() A、隐蔽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琐反应性贸易摩擦 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商业信用?() A、出口商对进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B、保险公司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C、进口商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D、经纪人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4、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的依据?() A、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管理对外贸易活动 B、依照国际惯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国际经贸协议要求,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控 C、依据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利益需要,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D、依据我国外交政策,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5、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外汇收入结汇制内容?() A、结汇范围 B、出口贸易外汇收入的结汇 C、出口收汇核销规定 D、出口分红 四、简答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2.服务贸易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最新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 101 姓名:焦兰兰 学号: 109134004 我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摘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这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渐发展强大的过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不断建设与完善正是见证 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有力依据。 【关键字】:中国度外贸易管理体系 对外贸易管理体系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对外贸易管理体系是隶属于对外贸易体制的一部分,对外贸易体制和其他经济体制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应相应地变革对外贸易体制,使其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当然对外贸易管理体系也随之相应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大约经历了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入世、入世以来的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个阶段的对外贸易管理体系都有其相应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然期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下面就依次来详细介绍。 1、建国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始于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国策是国家统制,自此开

始了新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但由于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等国际环境和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政治经济国情,确立的是高度垄断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后,中国建立起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个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实行命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外贸易必须统一对外的决定》和《关于贸易外汇体制的决定》进一步丰富了对外贸易体制的构架。在此构架下,国家对外贸易管理部门直接下设十几个附属机构即对外贸易专业公司专门从事国家安排的对外贸易活动。这确定了对外贸易政企不分的体制基础,当然也就实行一种国家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方式,外贸公司按照国家计划从事进出口的盈亏由国家财政平衡。 从对外贸易管理方式来看,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成为国家管理和控制对外贸易管理主要手段,对外贸易所有环节包括产品收购、产品出口、产品进口、产品调拨、外汇收支都被纳入指令性几乎范畴。这种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一直运行至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宏观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对全国对外贸易获得的指导、调控和监督,保证对外贸易任务的完成;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增强对外竞争力,铜外国经济压力进行有力斗争,捍卫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有利于维护国家宏观经济利益,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专利进行。但是这种对外贸易管理体系也存在着严重不足,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其弊端日益突出,主要便现在:高度垄断扼杀了竞争机制的形成;企业缺少自主经营机制;地方没有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国家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对外贸易体制和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开放至入世前的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建设 在经历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初期探索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并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口号,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外贸宏观调控体

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_

2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践看,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主要是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指导下进 行的。从资源察赋的角度看,我国的劳动力和天然资源(总量)非常丰富,资本和技术非 常缺乏。按照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观点,我国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和小家电等,而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如成套机器设备、汽车、飞机等。这一结论与我国在20世界80年代初出口的商品结构相吻合。198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40.3亿美元。在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额为102.5亿美元,占所有产品出口总额的46.6%。初级产品的出口又集中于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是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机原料类产品,这类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3.%8。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成品类产品占最大的份额,其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 40 . %1,占所有商品出口总额的21.钱。在进口方面,1981年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额为139.7 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63.溅,其中机械与运输设备类产品的进口时工业制成品进口的主体,占工业制成品总额的42.溅。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指导下,2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的成就。1%0年我国商 品出口总额为181.9亿美元,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4.3器;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4 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222760亿美元,其中:美国外贸总额29230亿美元,居世 界第一位,贸易逆差6470亿美元;德国外贸总额1949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贸易顺差1330亿美元:中国外贸总额1283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顺差210亿美元;日本外 贸总额1248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贸易顺差700亿美元。 我国对外贸易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表现在对外贸易总额方面,也表现在我国对外贸易的 商品构成上。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评价值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但其中有波动性年份,比如1995年和1996年,评价值呈下降趋势。通过对细分指标的分析,表明1995年和1996年18个指标中有8个指标的评价值都呈反向较大幅度的变化趋势,因此造成了综合值的波动。另外通过分析,证明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着“贫困化增长”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此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研究展望: ()l本文所建立的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在应 用中不仅可以用于纵向比较,还可以做横向比较分析,即与其他国家间的比较。通过评价值的对比,可以确定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在世界中的地位。但是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本文只选择了中国对外贸易作为评价对象,因此无法和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确定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中的地位。因而可以适用于对更多国家间的横向比较研究,有利于了解自身、了解对手,为增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2)本文中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方法中的权重赋值方法采用了客观的嫡值法, 从数据包含的信息本身去确定指标占的权重,一方面在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同时,同时也拒绝了专家的经验。因此,可以把嫡值法和专家经验适度结合运用,在确定权重方面把数据的客观信息和专家的经验贡献结合起来,以期得到更好更加符合现实的评价结果。 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收集和阅读资料,界定了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接着,对中国对外贸易 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对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并根据有关原则对其进行指标化。进而利用数据对这些指标量化,构建对外贸易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