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和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和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和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和控制

为了能够在检测工作中持续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地控制措施。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工作中所涉及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

3. 职责

3.1 各岗位人员负责识别在检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以及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3.2 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识别出风险的分析;

3.3 质量主管负责风险的评估和采取何种预防和控制措施

3.4 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3.5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控制措施的跟踪验证。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的识别

检测前:

a) 合同评审的风险,例如:检测方法不适用与检测样品

b) 样品风险,例如:检测样品信息与检测委托单不符的风险。

c) 信息保密风险,例如: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

d) 沟通风险,例如:未能将客户的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风险。检

测中:

a) 人员风险,例如:检测人员资质不足;

b) 仪器设备风险,例如:仪器设备未定期校准或核查; c ) 试剂耗材风险,例如:使用无证标准物质;

d) 检测方法风险,例如: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

e) 安全风险,例如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辐射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检测后:

a) 样品存储和处理的风险,例如:样品丢失;

b) 数据结果风险,例如:人为更改或伪造检测结果;

c) 报告风险,例如:检测报告未审核签字;

d) 信息安全和保密风险,例如:客户信息、报告和数据信息泄露。

4.1.2 各岗位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和识别整个体系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告知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

4.2 风险的分析

4.2.1 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在接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后,立刻汇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分析。

1) 检测数据错误

2) 检测报告不准确、不规范

3) 危害到检测人员的身心健康

4) 影响环境等可能发生的频次。

4.3 风险评估

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 确定风险评估小组成员;

2) 本次风险评估的目的;

3)本次风险评估的范围;4)评估原则;

5)风险评估的识别和分析过程

6)具体分析风险发生结果严重性;

7)根据风险发生后果的可能性采取的预防措施;

8)如发生不可控的情况所采取的补救和控制措施。

4.4 风险防范措施的批准和实施

4.4.1 最高管理者批准风险评估报告,并由档案管理员进行编号后受控发放给相关人员。

对风险产生后补救和控制措施进行演练。

4.5 风险控制的验证

各部门负责人对预防措施、补救措施和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实施监控和验证。

6. 相关文件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最新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

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Job Hazard Analysis) 作业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适用于涉及手工操作的各种作业。 (1)何谓作业危害分析 作业危害分析将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步骤,对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辩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是有助于将认可的职业安全健康原则在特定作业中贯彻实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点是职业安全健康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 所谓的“作业”(有时称“任务”)是指特定的工作安排,如“操作研磨机”、“使用高压水灭火器”等。“作业”的概念不宜过于原则如“大修机器”,也不宜过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作用及主要分析步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许多有经验的人员参加危害分析,其结果是可以确定更为理想的操作程序。开展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辩识原来未知的危害,增加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促进操作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得到更为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它还能用来对新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为不经常进行的作业提供指导。作业危害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职业安全健康检查的标准,并协助进行事故调查。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下文是关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 你有一定的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摘要:由于市场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竞争逐渐提高,使得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 及风险持续加强,甚至会出现危机。内部控制属于强化风险 管理,是用于规范管理行为的主要保护措施。事业单位因其 性质较为特殊,使得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强化风险管理更加具 有意义。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防范以及控制财 务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以此更好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进行编排。由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筹资渠道逐渐丰富,出现了内部控制的需求,可是其内部依旧具有资产管理紊乱、 预算管理随意、对外投资盲从、财务监管不当等内部不完善 的现象,使得需要面对较大的财务风险。在这样的状况下, 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在XX年1月1日开始实施,如何可以让事业单位能够有意识的 进行实施,成为了事业单位急需处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和特点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目 标,将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当做主线,透过制定并进行科学合

理的控制程序以及方法,面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采 取有效识别、监督和控制的机制。 从理论角度来讲,内部控制属于一个持续发展并完善的 过程,而且处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当中,而事业 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在这样的管理活动当中创建起来 的,是通过内部管理人员一步一步总结和完善才构成的自行 调整以及自我监督的体系,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 首先,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指的是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 基础,通常包含了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人力 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等。 其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值的是组织和识别以及系统 分析经营活动里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有关的风险,积极制定 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再次,信息沟通。信息和沟通属于组织正确、及时的采纳、传递同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保障信息在组织内部以及 外部之间获得有效的沟通。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二):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 风险是指组织在未来经营中面临的、可能影响其经营目 标实现的所有不确定性。 风险又分为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管理 当局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而剩余风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2016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能够在检测工作中持续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地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工作中所涉及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 3.职责 3.1 各岗位人员负责识别在检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以及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3.2 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识别出风险的分析; 3.3 质量主管负责风险的评估和采取何种预防和控制措施 3.4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3.5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控制措施的跟踪验证。 4.工作程序 4.1风险的识别 4.1.1在整个的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4.1.1.1检测前: a)合同评审的风险,例如:检测方法不适用与检测样品 b)样品风险,例如:检测样品信息与检测委托单不符的风险。 c)信息保密风险,例如: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 d)沟通风险,例如:未能将客户的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风险。 4.1.1.2检测中: a)人员风险,例如:检测人员资质不足; b)仪器设备风险,例如:仪器设备未定期校准或核查; c)试剂耗材风险,例如:使用无证标准物质; d)检测方法风险,例如: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 e)安全风险,例如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辐射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4.1.1.3检测后: a)样品存储和处理的风险,例如:样品丢失; b)数据结果风险,例如:人为更改或伪造检测结果; c)报告风险,例如:检测报告未审核签字; d)信息安全和保密风险,例如:客户信息、报告和数据信息泄露。 4.1.2各岗位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和识别整个体系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告知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 4.2风险的分析 4.2.1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在接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后,立刻汇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分析。 4.2.2分析如果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影响情况: 1)检测数据错误 2)检测报告不准确、不规范 3)危害到检测人员的身心健康 4)影响环境等 4.2.3分析风险可能发生的频次。 4.3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评价

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评价 一、大纲 (-)内部操纵目标与要素 (二)了解与记录内部操纵 (三)内部操纵测试 (四)内部操纵评判 (五)治理建议书 二、本章重点、难点 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打算时,应当研究与评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操纵。对拟信任的内部操纵进行符合性测试,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刻和范畴的阻碍。 (-)内部操纵目标与要素 1.内部操纵定义 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爱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觉、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2.内部操纵的目标。 (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進肖白?勺投权进行;

(2)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 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 ? ? ? ? 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3)保证对资产却垃录旳援触、处理均通过适当的授 权; (4)保证飓两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3?有关内部操纵的一样考虑。 ①治理当局的责任 建立、修正和爱护公司的各项操纵,并监督操纵政策和程序得到连续有效的执行是治理当局的责任。 ②合理的保证 A公司治理当局应在综合考虑操纵的成本效益的基础 ? ? ? ? 上,建立能为公司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提供合理保证的内 ? ? 部操纵。 B操纵程序不应对工作效率或获利能力有不利阻碍。 ③固有的限制 由于②和③,会计报表审计总存在一定的操纵风险, 操纵风险始终应大于零。因此不管内控如何,都要进行实质性测试。 4?了解内部操纵与审计的关系

(1)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小,都要充分了解相关的内控; (2)依照了解,确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及符合性测 试的时刻、性质和范畴; (3)内控良好,绝不能完全取消实质性测试程序。 5.内部操纵要素 (1)操纵环境 ①指对企业内部操纵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阻碍的因素的总称。 ②其好坏直截了当决定着企业其他操纵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成效;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操纵的有效性。 ③反映了治理当局和董事会关于操纵对公司重要性的态度。 ④内容包括: A经营治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B组织结构 C董事会 D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E治理操纵方法 F内部审计

RBT精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机构 检验检测机构应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ie,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 人员 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检验检测机构中所有可能影响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无论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均应行为公正,受到监督,胜任工作,并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履行职责。 a)对公正性做出承诺; b)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c)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d)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e)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 f)组织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g)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h)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 i)提升客户满意度 j)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质量负责人应确保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场所环境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上述场所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将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场所、环境要求制定成文件。 设备设施 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设备和设施。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设备包括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并影响结果的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参考数据、试剂、消耗品、辅助设备或相应组合装置、检验检测机构使用非本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标准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租用仪器设备开展检验检测时,应确保: a)租用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纳入本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 b)本检验检测机构可全权支配使用,即:租用的仪器设备由本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操作、维护、检定或校准,并对使用环境和贮存条件进行控制 c)在租赁合同中明确规定租用设备的使用权 d)同一台设备不允许在同一时期被不同检验检测机构共同租赁和资质认定。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以去报设备和设施的配置、使用和维护满足检验检测工作要求。 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使用、隔离或加帖停用标签、标记,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表面能正常工作为止。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对以前检验检测结果的影响。

危险源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626 危险源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通用 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危险源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目的 为加强我厂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装置、维修设备设施、维修作业现场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危险源的管理。 3 职责 3.1厂长组织建立危险源控制系统。 3.2厂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全我厂的风险评审工作。 3.3安全科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各部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和控制2018

1.目的 为了能够在检测工作中持续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地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工作中所涉及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 3.职责 3.1 各岗位人员负责识别在检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以及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3.2 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识别出风险的分析; 3.3 质量主管负责风险的评估和采取何种预防和控制措施 3.4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3.5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控制措施的跟踪验证。 4.工作程序 4.1风险的识别 4.1.1在整个的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4.1.1.1检测前: a)合同评审的风险,例如:检测方法不适用与检测样品 b)样品风险,例如:检测样品信息与检测委托单不符的风险。 c)信息保密风险,例如: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 d)沟通风险,例如:未能将客户的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风险。 4.1.1.2检测中: a)人员风险,例如:检测人员资质不足; b)仪器设备风险,例如:仪器设备未定期校准或核查; c)试剂耗材风险,例如:使用无证标准物质; d)检测方法风险,例如: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 e)安全风险,例如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辐射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4.1.1.3检测后: a)样品存储和处理的风险,例如:样品丢失; b)数据结果风险,例如:人为更改或伪造检测结果; c)报告风险,例如:检测报告未审核签字; d)信息安全和保密风险,例如:客户信息、报告和数据信息泄露。 4.1.2各岗位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和识别整个体系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告知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 4.2风险的分析 4.2.1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在接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后,立刻汇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分析。 4.2.2分析如果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影响情况: 1)检测数据错误 2)检测报告不准确、不规范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BY/CX-32-2015 A/0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第A版) 程序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 受控章: 发放编号: 总页数: 7 页(含封面)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上海XXXX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3年9月20日修改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2013年9月20日

修改记录表

1.目的 对于本公司检验检测活动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的评价与控制,以减少或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活动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 3.1.1 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3.1.2 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审批重大的风险清单;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管理流程图 可接受不可接受

4.2 风险识别 4.2.1 对于风险的识别需要本公司所有人员参与,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对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和其它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 4.2.2 检测前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a)合同评审的风险:①检测标准/方法不适用与检测样品;②检测标准/方法不能满足客户需求;③检测委托单一般内容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④检测委托单遗漏相关责任人员的签名等风险。 b)样品风险:①检测样品信息与检测委托单不符;②样品保存条件不符等风险。 c)信息保密风险:①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等风险。 d)沟通风险:①未能将客户的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等风险。 e)其它风险:①对客户或公司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4.2.3 检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a)人员风险:①检测人员资质不足;②人员不具备检测能力等风险。 b)仪器设备风险:①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性能异常;②未定期校准或核查;③没有使用和维护记录;④无状态标识管理;⑤设备档案记录不完整等风险。 c)试剂耗材风险:①使用未进行符合性验证的试剂耗材;②使用过期、失效的试剂/耗材;③使用无证标准物质;④没有标准溶液配制记录;⑤没有安全使用及管理试剂耗材等风险。 d)检测方法风险:①未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②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 ③检测过程中未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或质量控制不全等风险。 e)环境风险:①未对检测环境进行有效监控;②检测环境条件与检测要求不符等风险。f)安全风险:①未识别不同检测工作的性质、地点、检测方式导致的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比如化学品、玻璃器皿、电、火、高低温、粉尘、噪音、爆炸等方面的风险)②操作有毒有害试剂检测项目时未佩戴防护用具;③未按要求处理废弃物等风险。g)信息保密风险: ①在检测过程中对于客户资料、样品、数据结果等信息的泄露;②对公司内部文件、检测方法信息泄露等风险。

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程序

神华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HTD SC-FX-2B02—2008 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2009-10-14发布2009-10-14实施 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发布

控制页目录 1、《制度发布审批表》 2、《制度评审表》 3、《文件控制表》 4、《制度控制表》 5、《关键内容》 6、《制度在管理体系中的位置》 分发控制表 发文范围:(共26份)所属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控制等级□绝密■机密□秘密□内部资料□公开资料发文份数发文份数发文份数总经理1总经理工作部1燃料部1党委书记1企业文化部1计划管理组1筹建处主任0人力资源部1工程部1经营副总经理0财务产权部1计划部1生产副总经理1经营管理部1物资部1基建副总经理0生产技术部1生产准备部1总工程师1安健环部1珠三角电力1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 1供应部1鑫元实业公司1工会主席 总经理助理3发电运行部1 筹建处主任助理0设备维护部1

版本编号签发 日期 下次复 核日期 编写人 一级 评审 二级 评审 三级 评审 批准人 有否 修订 A2009-102010-10乔向镇吴锦江 鲍英智 王明喜 吕泽林 曹建军 凡明峰 王宏杰 韩敏 莫剑 李坚 梅剑云 白云学 杨建兴 高春富 魏凤文 陆成骏 杨远忠 韩敦伟 林彦君 王春光 王向前 孙月无 修订内容: 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负责人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执行人职务:安健环部经理职务:安健环部风险主管 签字:高春富签字:乔向镇

关键内容 1、明确了各级人员风险辩识与评估的职责。 2、明确了风险评估的范围。 3、明确了风险辨识、评估、控制的方法。 4、明确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流程。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我局《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测》的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我局各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我局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风险评估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为顺利完成风险评估工作,经局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各科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单位层面风险 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及关键岗位人员风险、会计体系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 (1)组织架构风险: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经济决策风险: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3)关键岗位人员风险: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4)会计体系风险: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不健全、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业务处理不合规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5)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的选型不科学、日常维护不及时、输入系统数据不准确和不完整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业务层面风险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工作由财务科牵头组织,风险评估小组根据经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局长办公会审批通过的本年度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具体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2)各科室按负责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和科室内部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建议。 (3)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对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释与指导,确保各科室及时完成本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小组完成对科室风险评估结果的汇总整理并形成单位年度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 (4)风险评估小组各成员应对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认真分析研究,并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对报告草案提出正式审议意见,审议不通过的由责任部门重新修订后再次报审,审议通过的应当出具会议决议,提请内部控制建

rbt 214-21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1)

4.1机构 4.1.1检验检测机构应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ie,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 4.2人员 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检验检测机构中所有可能影响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无论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均应行为公正,受到监督,胜任工作,并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履行职责。 a)对公正性做出承诺; b)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c)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d)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e)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 f)组织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g)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h)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 i)提升客户满意度 j)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质量负责人应确保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3场所环境 4.3.1检验检测机构应有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上述场所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将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场所、环境要求制定成文件。 4.4设备设施 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设备和设施。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设备包括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并影响结果的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参考数据、试剂、消耗品、辅助设备或相应组合装置、检验检测机构使用非本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标准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租用仪器设备开展检验检测时,应确保: a)租用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纳入本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 b)本检验检测机构可全权支配使用,即:租用的仪器设备由本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操作、维护、检定或校准,并对使用环境和贮存条件进行控制c)在租赁合同中明确规定租用设备的使用权 d)同一台设备不允许在同一时期被不同检验检测机构共同租赁和资质认定。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以去报设备和设施的配置、使用和维护满足检验检测工作要求。 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使用、隔离或加帖停用标签、标记,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表面能正常工作为止。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对以前检验检测结果的影响。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标准物质应尽可能溯源到国际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评审准则内审员试题

一、单选题 1.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的( B ),样品在检验检测的整个期间应保留该标识。A.编号系统 B.标识系统 C.识别系统 D.条码系统 2.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预先判据时,应采取( D)来纠正出现的 问题,并防止出现错误的结果。 A.纠正措施 B.预防措施 C.必要措施 D.有计划的措施 3.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D)的要求,参加其组织开展的能力验证或者 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以保证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 A.质量主管B技术主管C质量管理部门D资质认定部门 4.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格式应设计为适用于所进行的的(D)检验检测类型,并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A委托B许可证C监督D各种 5.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或者以其他公开方式,公布其遵守法律法规,(A),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的自我声明,并对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A独立公正从业B质量方针声明C科学公正检测D保守客户机 密 6.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D)年。 A2B3C5D6 7.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C)的人员操作 A培训B学习C授权D训练 8.对检验检测(D)有这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 A数据B计算C运算D结果 9.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校准或(B)以证实其 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的要求。 A.检定B核查C计算D检查 10.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处置、运输。(A)、使用、有计划维 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 A存放B购置C验收D报废

11.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 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C)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得到满意结果。 A性能B装置C功能D量程 12.检验检测机构需校准的(B)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标签、编号或其 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 A主要B所有C关键D部分 13.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A)、超过规定限度 的设备,均应停止使用。 A缺陷B问题C不符合D不合格 14.当需要利用(B)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A计量检定B期间核查C内部校准D外部校准 15.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发生致使检验检测(B)失效的调整。 A设备B结果C硬件D软件 1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A)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回环境条件的设备), 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 A有效性B正确性C精密性D准确性 17.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B)的溯源程序。 A仪器设备B标准物质C有证标准物质DSI测量单 1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C)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A工作量B组织机构C活动范围D人员水平 19.质量手册应包括质量方针声明、(A)描述、人员职责、支持性程序、 手册管理等。 A检验检测机构B组织机构C工作范围D人员数量 20.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手册中应阐明质量方针声明,应制定管理体系总体目标,并在(C)时予以评审. A内部审核 B方法确认 C管理评审 D期间核查 2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 包括保护(A)和传输结果的要求.

(完整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提供过程所涉及相关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及所有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进行风险分级,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及时更新,以便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负责审批公司重点危险源清单。 3.2 行政综合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识别公司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工作,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登记表》,并负责《重点危险源清单》的建立和控制。 4.工作程序 4.1 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本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活动、服务。 a) 物资采购、贮存; b)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c) 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包含商业综合体运营、保洁绿化、秩序维护、工程、客服、办公); d)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 e) 各项制度(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f) 潜在紧急情况和其它辅助活动。 4.2 识别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 公司依据活动或服务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通过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重点危险源清单》。 4.2.1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方法。 4.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时需考虑的方面 a) 所有进入物业管辖范围内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物业管辖范围场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设施;

c)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d) 企业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e) 绩效监视和测量的手段; 风险因素的考虑还应包括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 异常、紧急)和七个方面(机械性能、电能、势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 和人机工程因素)。 4.3 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3.1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3.2 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4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A、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设备设施的缺陷b)防护缺陷c)电危害d)噪音危害e)振动危害f)电磁辐射g)运动物危害h)明火i)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j)造成冻伤的底温物质k)粉尘与气溶胶l)作业环境不良m)信号缺陷n)标志缺陷o)其他 B、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b)自然性物质c)有毒物质d)腐蚀性物质e)其他 C、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a)治病微生物b)传染病媒介c)致害性动物d)致害性植物 D、心理性、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负荷超限,包括:体力、听力、视力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心理异常,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d)辨识功能缺陷:感觉延迟、辨识缺陷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生产经营范围内安全风险识别的内容和要求,对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和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制定并实施经济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包含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及厂区周边环境的排查等)。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描述 4.1.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 4.2.行政部对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策划,并组织实施。 4.3.安全管理员负责前期信息的收集与相关文本的起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风险识别。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4.5.进行风险识别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若公司没有这个资质的技术人员, 应外聘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或专家进行协助。 5.内容及要求(工作程序) 5.1.风险辨识管理 5.1.1.风险辨识的范围 5.1.1.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5.1.1.2.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生产、起重、运输、登 高、高温、维修作业、办公活动等)。 5.1.1.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外来人员)。 5.1.1.4.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器材、车辆及安全防护用品。 5.1.1.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5.1.1. 6.作业环境及周边环境因素。

5.1.1.7.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1.1.8.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5.1.1.9.危险因素分类 1.按能量分七种: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 人机工程因素(心理、生理)。 2.可参考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六种类 型分类。 3.可参照GB/T6441-199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二十种类别分 类。 5.1.1.10.按层次辨识厂址、厂区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设备、装置等。 5.1.2.风险辨识方法 5.1.2.1.询问法:安全管理员与生产现场的管理、作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交 流讨论,获取风险源资料。 5.1.2.2.现场观察法:安全管理员到作业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 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风险源资料。 5.1.2.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 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 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参考 (AQ-07-7.1.1-01)) 5.1.2.4.安全检查表(SCL)法:行政部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或制度与 规程,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 获取风险源资料。 5.1.2.5.针对不同的目的和应用范围,还可以采用交谈、查阅有关记录、对工 作任务分析、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 5.1.3.风险识别的步骤 5.1.3.1.行政部负责设计《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工作危害安全检查表》 发至各部门。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建立并维持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以持续本所检验检测工作进行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地控制措施。 2.试用范围:适用于本所开展的所有检验检测活动。 3.职责: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由办公室负责,对检验检测活动所涉及到的所有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控制,技术负责人负责风险评估方案报告的校核,所长负责批准。 4.实验室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的识别实验室风险包括人员状况、设施设备、物理、化学、微生物、辐射、电器、水灾、水灾、自然灾害、特殊检验检测活动等危害。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内容 实验室物理危害评估 a.实验室高温、高压气体、电离辐射、实验室水电、火灾、自然灾害等 b.实验室意外事件:实验室玻璃器皿的破裂、溶液飞溅、离心时产生气溶胶等。 c.设施设备运行危险。 实验室化学危害评估 a.化学试剂腐蚀或损伤,如强酸、强碱、剧毒品等 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a.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案等。实验室其他危害评估 a.人员状况,如人员身体状况,知识背景、培训状况

b.水灾、火灾、自然灾害、电离辐射、从事特殊活动带来的危害等预测风险等级:根据危害程度和相关标准制定风险级别。 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5.实验室风险控制措施 规范操作程序。 各种实验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产生的废液、微生物培养基等按照《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进行。 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工作时,要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其他有危险实验时,要穿白大褂,戴口罩和手套,护目镜。 超净台内操作尽量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 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避免锐器损伤。熟练掌握玻璃器皿的使用,各种玻璃器皿使用过后要及时清洗归位。 重视手部清洁。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前、后用洗手液认真洗手。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无菌医用乳胶手套。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目的: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减少职业暴露风险,使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1、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2、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3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3.2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评估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 施管理程序(最新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最新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充分辨识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策划,为管理体系运行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内各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 2、定义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不可接受风险:指公司根据本程序辨识、评价的级别为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在体系运行中需特别关注、重点控制的风险。 三定四不推:指在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要做到定人员、

定措施、定时间;班组能够解决的不推给车间、车间能够解决的不推给分厂、分厂能够解决的不推给公司。 管理方案:对风险需投资或加强培训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而明确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方法、资源、时间表,并落实专项检查所采取的措施。管理方案应通过年度检修计划、技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专项治理整改等方式实施。 3、职责 3.1安全环保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负责制定、修改程序并组织实施和检查。 3.2各单位负责实施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并配合安全环保部对不可接受风险进行确认。 4、工作程序 4.1安全环保部每年第四季度组织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4.2各单位依据安全环保部的安排,针对本单位区域内所有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编制本单位《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单位领导批准后,受控发放,并将电子文本

医院2016年度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Xxxx 医院2016年度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报告 按照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以及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意见》(粤财会[2015]51号)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对我院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估活动,对各部门岗位风险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进行了适当的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院财务室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护理部、医务综合科抽调相关

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室、办公室、护理部、医务科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