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伦理视野下的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伦理视野下的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伦理视野下的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伦理视野下的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治、社会学

二○○六年第一期

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伦理视野下的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3

□程小强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

摘 要:在当代政府管理模式由统治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政府管理活动的实践,基于对伦理视野下政府及其职能的本质的分析,论述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伦理化,并提出和阐释了政府职能伦理化实现的途径,即加强政府职能道德化的制度建设。关键词:伦理;政府;政府职能;政府职能伦理化;途径

Abstract : Ethic will be the necessity in the conversion of f unc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This conclusion is made con 2nected to the f ulfillment of management of Chinese government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the government and its f unction ;with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ontemporary government is conversing f rom govern style ,manager style to service style.And also the way to realize the ethic of government ’s function is to enforce moralization con 2

struction of government f unction.

K ey w ords : ethic ;government ;government f unction ;the ethic of government f unction ;way

中图分类号:D 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289(2006)012005920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下我党执政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理念和目标。由此,政府如何定位以及政府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就是一个必须首先关注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政府形象主要是通过政府职能来体现的,人们对政府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通过对政府职能执行的情况进行考察而作出的。因此,考量政府的执政伦理是政府职能能否保证政府权能不被异化,且真正为民谋利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当前政府的管理方式由统治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大背景下,在我国致力于政府机构改革使政府职能得到合理定位、科学发挥之际,伦理道德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价值也就日益凸显出来了。因此从伦理视野下审视政府职能转变是极为必要的,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和政府职能的本质及其伦理根

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从不同的视角对政府、政府职能的本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特别是在伦理视野下的分析更是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的建立是居于向善的理性呼唤。亚里士多德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他认为国家的建立是一种人类理性的自觉,是人的自然本性必然发展的结

果。他从自然起源论出发,阐述了国家是从现实城邦生活中获得的;他明确提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基本命题,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合群的性情。人类为了延续后代要结成配偶组成家庭,许多家庭结合在一起就组成村坊,若干村坊又组合成城邦即国家。人只有生活在国家中,使自己服从法律,才能创造出科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人类自然本性的发展,只有在国家中才能实现,同时国家的存在也是为了全体公民的利益。他在《政治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既然国家是一种最高而且范围最广的社会团体,那么它追求的目的就应该是一种最高最广的善业。所以国家应该是为了人的“优良生活”而存在。据此亚里士多德把是否照顾到公共利益作为区分正当政体与变态政体的根本标志。因为“只有具备了优良政体的城邦才能有优良的治理。而治理最为优良的城邦才有获得

幸福的最大希望。”[2]

后来的功利主义思想家关于政府产

生的思想也与亚氏相似,认为政府比自然状态更能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使社会总体的福利达到最大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的建立是人们为了避恶而做出的理性选择。霍布斯、洛克都认为政府是人类理性针对恶

(争夺、战争、冲突)而作出的选择,多少含有被迫的成分。

?

95?3

收稿日期:2005205224

作者简介:程小强(19782),男,江西新干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伦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

社会学

二○○六年第一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霍布斯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们由于自私自利的本性

驱使,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要发生利益上的冲突。“在没有

一个共同权利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于所谓的战争

状态。这种战争是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3]因此

为了抑制这种战争状态的发生,社会就要一个超乎社会之

上的巨大力量,而国家就是这种力量的化身。洛克认为人

类处于自然状态存在三个缺陷:“第一,在自然状态中缺少

一种既定的规定了的众所周知的法律,以共同的同意接受

和承认为是非的标准和裁判他们之间一切纠纷的共同尺

度。第二,在自然状态中缺少一个有权依照既定的法律来

裁判一切争执的知名的和公正的裁判者。第三,在自然状

态中往往缺少权力来支持正确的判决,使它得以应有的执

行。”[4]再加上人性的弱点使每个人都表现出自私贪婪的

倾向,个人利益和财产就会受到别人的侵犯而受到侵犯后

又缺少公正的裁决,如此便容易发生战争冲突。于是霍布

斯、洛克认为富有理性的人们为了避免战争冲突的发生,

便订立社会契约,把自己做自己裁判的权力交给公共机构

即政府去完成。

综上所述,政府是为谋求大众幸福而产生的,这也是

政府职能的本质。即便时代更替、历史演变对政府职能的

要求有所变化,但谋求善业的内核和终极价值目标始终未

曾被抛弃,为民众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的、社会的

福利永远是政府职能中不变的共同内容。可见,政府职能

的本质不仅要追求政治和经济目的,而且更应注重其道德

价值———对“善”的追求。鉴于此,转型时期的中国政府在

政府职能转变中应注重其应然的道德价值。

二、伦理化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

选择

从前文分析可知,政府的职能就是要实现和维护社会

公共利益、谋求民众的福祉,因而政府职能的伦理化也就

成为自身存在正当性的理由和活动的目的。由于历史和

现实的原由,目前我国政府职能的履行及公务人员的行政

行为并非都能自然地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或实现行政活

动的高效率,时常出现相反的情况,造成政府行为与政府

根本目的的相悖。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和政府人员的

“经济人”属性;政府及其政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的强势

存在和滥用;以及中国政府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管理

理念、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这些都使社会文明的进步

付出了巨大的道德代价。因此,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过

程中,伦理化也就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发展目

标蕴涵着厚实的伦理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打

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陈腐观念和陈旧体制,更充分地调动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的潜能发挥的最大

化;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

基础上,通过政策的调整,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社会平

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基础

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建设政

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这些目标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本质

内涵的伦理要求,因此伦理化也就成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应

然趋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又是伦理经济、

道德经济。如诚信,它是经济规则,更是道德规则。但多

年来,人们都只强调法制的作用,而忽视道德的功能,这也

是造成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须

知,道德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市

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公平的本质属性也直接表现了人类

的道德精神,也是人类重要的道德原则。因此在发展市场

经济中,我们在坚持法制原则时更应重现市场经济的伦理

道德的本质状态,重新考量市场经济的道德性。若干年

来,我们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对的,但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不等于说经济增长就代表社会发展的全部要义。许

多地方和领域把社会发展简单片面地理解为G DP的增长

率,甚至以牺牲环境、公平、诚信为代价来提高G DP指标。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

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意味着经济

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也不能是

单一的G DP指标,伦理道德建设应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

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WTO对各成

员国的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都有许多明确的规

定,如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开放原则、透

明度原则等。如果没有按照WTO的规则运行,将会遭到

其他成员国的强烈谴责甚至是采取报复性措施的惩治。

因此,为了适应WTO的基本要求,遵循WTO的运行规

则,必须尽快改变过去那种权力型、强制型的直接管理模

式,实现向责任型、服务型管理模式的提升。这种转变除

了需要有制度强制力保障完成外,还需要有伦理力量的支

撑。因为规则只有被理解了,才能有效地执行,才能真正

规范千变万化的行为。加强政府道德建设,使各级政府和

公务员能真正理解、认同WTO的这些规则,并转化为自

觉行为,这已是当前既重要又十分迫切的工作。

三、实现中国政府职能伦理化的途径

政府职能伦理化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政府职能的

道德化,而政府职能转变的道德化趋势无论在理论上还是

在实践上都必然推动政府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中国政府

的管理模式将由政治型、权力型向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

转换,打造一个服务的负责任的诚信的政府形象,实现真

正的“以德治国”、“以德行政”。而“德治”、“德政”的关键?

6

?

政治、社会学

二○○六年第一期

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又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指政府体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道德内涵;二是指行政人员的道德状况和能否做到以德行政。

(一)政府职能道德化的制度建设

政府公共职能的道德化首要的是政府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的道德化。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作了重要论述:“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

面。”[5]

近年来,政治腐败和某些政府公务人员的“道德滑

坡”现象日显突出。究其原因,除了这些公务员自身的道德修养低下、道德素质败坏之外,还在于政府忽视了公务员伦理道德建设的制度约束。政府管理的道德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如果仅仅依靠个人的慎独是不够的,因为个人的道德自我约束是非常有限和脆弱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建立起明确的制度和规范,使公务员建立起坚定的道德价值取向,善于区分恶与善,在鼓励、允许与反对、禁止的行为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6]

只有上升到制度和体制层面的道德才是深刻的、广泛的,才是具有稳定的引导功能的行为规范。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法律、规章制度、政策、条例等方面的建设,即以文本的形式建立一系列明确、完备、具体的公务员应当遵守的基本的行政道德规范。这种制度化的道德对个体就具有了明确的具体的客观的约束力,它对于有道德觉悟的公务员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对于道德觉悟低的公务员则可以表现为惩处与制裁的作用。一些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通过道德立法,推行道德制度化,已经收到实效。如美国的《公务道德法》,欧洲各国的《道德法典》等都加大了公务员违反道德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共行政道德考核、监督体系,把各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如部门领导与群众两种考核监督力量相结合,平时与年度两种考核监督方式相结合等,建立一套完备透明的公共行政道德监督考核体系,增强包含干部任用在内的政务公开化和透明化。另外,不断完备行政秩序上的监督。在每一项政府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都应进行公开的道德听证程序,邀请普通群众、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社会舆论等制度指向的利益关系代表,进行公正性讨论和伦理的精神评判。让那些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公正要求的合理制度出台生效,形成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

道德性循环和良性发展。

(二)公务员的道德化建设

政府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的执行者,作为社会公共秩序、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需要运用法制并凭借手中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去调节社会关系。另外,一个好的法律制度能否得到认真的贯彻,能否体现法的精神,关键在人,尤其是那些最高的执政者和当权者。因此政府公务员的道德状况对于行政水平、行政质量及行政效能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政府公务员的道德化建设要求公务员以道德主体的面目出现,在他的管理职能中从道德的原则出发,贯穿着道德精神,时时处处坚持道德的价值取向,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一方面,政府公务员应树立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事业的性质作出正确的理解;才能把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并在自身的行政活动过程中加以道德化的考虑;才能在多样化的公共管理手段中选择正当性的手段,在已

选择的公共管理手段的使用中保证其正当化。总之,一个人一旦进入了政府体系中,就必须把个人的利益追求排除在他的价值观念系统之外,把个人利益的实现放置在公共利益实现的回报之中。另一方面,政府公务员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练自己,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检讨自己;才能切实树立起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总之,缺乏制度的保障,政府公务员个体的道德约束是不稳定的;而缺乏政府公务员的个体道德化,制度的道德就会成为空洞的教条,毫无实际意义。在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对政府道德化的强烈渴求之时,我们要在制度道德与个体道德相统一的基础上来实现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塑造服务型政府,真正体现中国政府的“人民性”。

参考文献:

[1]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3] [英]霍布斯.利维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 [法]洛克.政府片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 黄成华,左伟.制度伦理是以德治国的实践基础[J ].重庆邮

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5).

?

16?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减少、强化、弱化、重点的转移、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和对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应如何调整和重新配置,根据政府职能和影响职能配置的因素,首先应对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未改变)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所及并不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深深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行为规范标准、观念的改变,要求政府相应地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变革。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或几乎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份的经济实体。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国有资产设置专门机关进行管理,初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代表,从而使行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化。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成长,市场经济运转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影响,导致新社会问题或使原有的某些社会问题变得复杂或尖锐,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上述变化,是在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里出现的,涉及的不是政治统治,而是要求更好的解决在充分发挥社会应有调节功能的同时,协调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减少国家直接干预,增强宏观调控。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内容与配置,显然不能适应和满足新体制运转形成的需要,必须为此作出相应调整。 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政府间,以至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政府不再能通过行政指示、行政命令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只能从所有者权益角度行使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趋势

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所谓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的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2.外交职能。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3.治安职能。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4.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1.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3.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1.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2.发展教育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3.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4.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即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即政府为保证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因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等进行恢复、治理、监督、控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4.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的法制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在构建“小政府,大服务”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要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还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目前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创造条件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注重优化软环境以赢得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各地均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整治,力图优化发展环境,但收效不够稳定、持久。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不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主要表现有: (一)政企不分,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管理就是审批”、“重权力轻责任”的观念一直在很多部门单位同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留恋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把本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调节管理的事统统包揽过来。同时还存在着审批事项法律依据不充分,审批程序不健全,“暗箱操作”等问题。这样,不仅造成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更直接影响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的已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二)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难以全面禁止。 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措施,这就使一些政府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来争取审批收费权,更有甚者,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等现象。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减轻企业、农民负担,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但由于没有从财税管理体制上来治本,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执法不严,侍权干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难以彻底根治。 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行政管理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经济秩序、实行公平竞争上。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当好社会、市场赛场上的“裁判员”。现实情况是,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直接插手经济事务过多过细。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转轨,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不够规范,监督约束机制不够有效,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影响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最终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政府职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要与健全市场机制相协调。

外研社版学术英语综合Unit8译文

第八单元全球化 Text A 从柏柏尔人到巴赫的全球化之路 马友友作为职业大提琴手已有三十余年,其间有整整二十个年头都一直奔波在巡演的路上,与此同时,我也致力于了解各种音乐的传统与文化。正是这些旅途让我认识到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个体身份、社会安定与友好交流建立至关重要的框架。 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这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不稳定,人们也不禁对自身的定位产生疑问。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屈从于他人的规则,因此常常会威胁到个体的特性。这种处境令我们不安,因为屈从他人规则就意味着不得不改变我们坚守数千年并引以为傲的风俗习惯。因此,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领导者们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在不牺牲个体特性与文化自豪感的同时,让各种文化和习俗逐渐发展到能够适应一个更大的平台呢? 这些年的音乐之旅告诉我,全球化进程中的交流互动并不只会破坏文化,相反,它不仅能创造新的文化,而且还会为那些存在了几世纪的古老传统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被世界上更多的人熟知。这一点与生态学上的群落“边缘效应”类似,后者本身是用来描述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交汇时的景象。例如,在森林与大草原这两种生态系统的交界之处,存在着密度最小但种类最多的生命形态,而每一种形态都汲取了两种生态系统的精髓。由此可见,有时候最有趣的事情往往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交叉地带往往能够揭示出意想不到的联系。

文化,就像是聚集了世界各地瑰宝的拼图。探索世界的途径之一正是深入地挖掘文化传统的核心。举一个音乐领域的例子,每一位大提琴手的核心曲目都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而每一个组曲的核心都是一种叫做萨拉班德舞(sarabande)的舞曲。这种缓慢而感性的舞曲最早来自于北非柏柏尔人的音乐,随后流传到西班牙,但因当时人们认为曲子猥亵而遭到禁止。后来西班牙人将这种舞曲又带到美洲,继而流传到了法国,在那里演化为一种庄严的宫廷舞蹈。一直到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巴赫才将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一个乐章融入到他的组曲当中。而现如今,我作为一名出生在法国巴黎的美籍华人,也在演奏着巴赫的这一组曲。这样看来,萨拉班德舞曲到底属于谁呢?诚然,每一种文化都吸收了最初的音乐,并将其自身特点融入其中,而此时音乐也被各种文化共享:它属于我们每个人。 我于1998年创办了“丝绸之路”项目,旨在研究地中海和太平洋地区各种文化之间几千年来的思想交流。当“丝绸之路”合奏团进行演出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同一个舞台上倾尽全力地展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合奏团的成员大都是大演奏家以及传统文化大师,无论是来自欧洲,阿拉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波斯地区,俄罗斯,中亚,印度,蒙古,中国,韩国还是日本,大师们都会倾尽所有地分享他们的知识,同时也对其他文化表达形式充满着好奇心与学习热情。 纵观过去几年,我们发现每一种传统都是一种成功的创造。因此,确保传统得以延续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我们现有的所有手段,让传统本身得以自然发展。例如通过录音,或者制作影片;通过来自博物馆,大学,设计院校,或者各个城市的人们的参与;通过在课堂和运动场举办表演,艺术团的音乐家们,包括我在内,也在不断学习有价值的技能。回国以后,我们再将所学的技能与其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 2007-10-4 19:20:38 被阅览数: 1420 次作者:王东梅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 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 在扩大开放前要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3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三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三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我是中国公民。“公民身份从何而”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公民身份的来源以及公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认识居民身份证”这一部分认识身份证上的信息,了解其用途;“我是中国公民”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国家建设的成就来体会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同时也认识到公民也要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三部分“我是中国公民”。这部分内容通过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受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义务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六年级学生知道“公民”一词,但是对于公民的来源、真正的含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以及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使命的认识也是比较缺失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公民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公民的使命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资料的呈现等,了解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认识到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使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公民的基本知识,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使命 五、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法上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会在夸一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他们将在探究和实践中找出班级的优秀值日生,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

必修2《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 【课标再现】 一、教学目标 略 二、教学重难点 略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 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拥有很多的政治权利,也必须履行相应的政治性义务,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去参与政治生活呢?这就是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以主人翁的身份一起去过一次真正的政治生活。 正文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引〕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么我们如何行使这个权利呢? 为了更好地行使选举权,我们先了解一下当前有哪些主要的选举方式。 (一)选举方式的比较 〔注〕这里的选举是广义的,不仅仅是选举权中人大代表的选举,还包括政府领导成 员的选举。 学生活动:阅读P1/16,比较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缺点,并完成下表。 1.从选民的角度看,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选举法》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2.从候选人的角度看,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学生活动:阅读P2/16,比较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优缺点,并完成下表。 《选举法》第三十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 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3.竞选 利: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弊: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选举方式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学生活动:你能分析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选举方式的吗? 2.选举方式的选择 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选举法》。 1982年第一次修正, 1986年第二次修正,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1995年第三次修正,简化直选程序 A.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直选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B.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学生活动:阅读P2-4/18,你觉得从选民的角度,影响选举效果的因素主要是什么?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 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能力。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学生活动:P18的探究活动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我们从88年进行政府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候,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到93年,转变政府职能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98年改革仍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最主要的内容。当时大家注意到,我们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前,虽然在十年之前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性任务,但是并没有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内涵,即政府职能究竟往哪里转?对此在98年以前我们没有明确的说法。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方向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使我们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政府职能最终要转变到三个领域:一是要转到宏观调控方面。第二,要转变到社会管理方面。第三,要转变到公共服务领域。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三个方面。 我们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以及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特征等的分析。下面重点分析一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制约着转变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牵涉很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如体制问题、机构的设置问题、运行机制的问题。但是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最关键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只有这四种关系得到很好

的处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我们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政府职能向哪里转,要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只是解决了目标问题。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以上四种关系的合理处理。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十七大报告要求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

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五考点23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试真题)【精】

考点23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2015·浙江文综,31,4分)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 ( A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②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 权益③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④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不是任何权利;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才能享有此项权利,④说法错误。 2.(2015·天津文综,2,4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 D ) ①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②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③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 以德治国相结合④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说明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②正确;而“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说明了法律与权利的关系,“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说明了法律与义务的关系,因此,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④正确;①说法不准确,公民不等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代表人民的意志; 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2014·重庆文综,5,4分)“坝坝舞”作为大众健身活动,已成为重庆的一大特色,但也因其扰民引起极大争议。甲同学家楼下广场“坝坝舞”音乐声音太大,影响了家人日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O 年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2)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 (2)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2)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3) 2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3) 3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4) 4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 (4) 5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5)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引言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

法律规避

论法律规避制度的废除 邓昌浩 摘要:法律规避在国际私法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法律规避制度的分析认为:法律规避制度的存在不符合历史潮流,它在逻辑上不能自洽,在实践中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相对人利益,并且不符合司法经济原则,也难以起到禁止法律规避行为的作用。从以上角度看,废除法律规避制度是必要的。同时,通过对法律规避制度和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比较,认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能够发挥法律规避制度的功效,废除法律规避制度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法律规避废除的必要性废除的可能性 自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审理鲍富莱蒙案确立法律规避制度以来, 国际私法界对法律规避问题的争议不断。一般认为,法律规避行为之所以发生,基于四个原因:(1)人类避害趋利的本能;(2)各国法律规定存在差异;(3)冲突规范为选择法律提供了可能性;(4)一些国家对规避法律行为的宽容。对于基于这些原因发生的行为,应怎样对待?法律规避作为适用冲突规范的一种制度,试图限制外国法的适用,但在许多问题上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一、法律规避问题概述 (一)法律规避的概念 我国学界对于法律规避的概念虽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大同小异。下面试举两例,略作分析。 法律规避 ,“它是指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为利用某一

冲突规范,故意制造某种连结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逃法或脱法行为。”①法律规避,“是指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 ,故意改变构成冲突规范连结点的事实因素 ,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规范 ,从而使另一种对其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②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概念应当尽可能客观,而不应该带有主观的评判。以上关于法律规避的两种概念中,与第二种概念相比,第一种概念明确表明法律规避是一种脱法或逃法行为,这就进行了主观的判断。 对法律规避下这样的概念,显然是在法律规避制度的框架内来定义法律规避行为。法律规避有两层含义,一是行为层面的,指通过改变连接点来改变本应适用的法律这种行为,一是制度层面的,指确定法律规避行为无效的制度。后者,严格意义上应称禁止法律规避制度,习惯上我们称法律规避制度。这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问题。 (二)法律规避的效力 法律规避的效力是指法律规避行为是有效性的问题。法律规避的效力问题一直就针锋相对。国际私法领域早期的一些学者认为,既然双边冲突规范承认可以适用外国法,也可以适用内国法,全取决于连接点的所在。那么,内国人为使依内国实体法上不 ①韩德培.《国际私法新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页;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8页。 ②刘想树:《国际私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张潇剑:《国际私法学》,北京大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其职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好。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他们肩负其身上的责任,确立服务意识,完善法制体系,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而对于地方基层政府来说,其主要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和公共服务等事务,这就要求基础政府要进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的建设和发展。 引言 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问题。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政府职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职能,它主要强调市场优先,政府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政府应该有七项基本职能: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萨缪尔森指出:在一个现代的混合经济中,政府执行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种:确立法律体制、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分配收入的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全球化、地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加强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并未真正损害政府的权力,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减少,这些因素反过来强化了政府管理,促进了政府作用加强。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生活越复杂,越需要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 在国外大环境的压力下,国内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和困难。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力冲击,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迫在眉睫,创新型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建立环保型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地区矛盾激化,社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又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社会。这些种种要求和现实的紧迫压力都对我们的政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不断调整,转变职能。 1、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最原始的职能在于:协调社会的阶级矛盾,将阶级冲突控制于一定的秩序之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思潮的催化。阶级间的对立关系有所缓和,政府的统治职能便有所减弱。 在当代,政府职能的核心则强调合作管理公共事务。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进一步增加,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 中国政府职能的重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由单元取向向多元取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功能性向结构性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建构与再造。政府职能结构性的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要从传统的、单一的、整体的政府职能向分散的、多元的政府职能转化,打破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一元结构模式。 1)要建立责任型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