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海洋渔场概况

世界海洋渔场概况

世界海洋渔场概况
世界海洋渔场概况

第十一章世界海洋渔场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意义

近海渔业资源不断下降,捕鱼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好,人类对鱼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迫使要开发利用新渔场,到外国大陆架近海和公海上去捕捞生产。

国外:日本从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发展远洋渔业了。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首战渔场是西非渔场,到2000年全国已有远洋渔船1600条(浙江350条),曾经已与34个国家有过远洋合作项目,到过他们的大陆架海区内生产,最高年产量达100多万吨(1997年)。

二、主要生产海区资源利用情况

200m水深以浅的大陆架海区是渔业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方,其面积仅占8%,但渔获量却占95%。但是,这个大陆架海区的渔获量已持续下降了20多年(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

而大陆坡和大洋上层水域面积很大,渔获量却占得很小。

有资源吗?有!

主要是目前生产技术、渔船渔捞设备跟不上。

三、主要渔业资源的利用情况

全世界约有海洋鱼类1万多种,主要捕捞对象(FAO有统计产量的)约有200种,其中绝大多数年产量在5万吨以下,约占3/4,100万吨以上的有12种。

在这200种渔业资源中,目前70%的种类已达充分利用或过度利用,35%的种类资源量急剧减少。海洋渔业资源前景不容乐观。

有没有还有潜力的渔业资源呢?有

目前,世界上尚有开发潜力的渔业资源有3种:

中上层鱼类;头足类;南极磷虾

四、主要渔场情况

1、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前

世界上主要渔场都集中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有世界三大著名渔场:

a、太平洋北部的堪察加和阿留申群岛一带的北海道渔场

b、大西洋东北部的北海渔场

c、大西洋西北部的纽芬兰渔场

2、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

一些发达国家除了继续加强原三大渔场的开发利用外,开始把视线转向热带海域和南半球海域的渔业资源,因此开发出了世界又一个著名渔场:

d、南太平洋的秘鲁渔场

此外,还开发了南极海渔场、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渔场等。

世界四大渔场

第二节世界重要渔场和渔业资源概况

一、太平洋西北部

按FAO渔获量统计划分的渔区:61区

1、海区范围

我国四大海区、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阿拉斯加湾等

2、水文

北部为寒流控制,南部有暖流影响

3、渔业

渔业资源丰富,渔获量很高,是世界上渔获量最高的一个海区。渔获量大于100万吨

的12种鱼中有4种分布在这里。

狭鳕、远东拟沙丁鱼、鲐鱼、日本鳀

4、渔场

a.东海渔场盛产底层鱼类

b.日本海渔场主要产沙丁鱼、太平洋鲱、狭鳕、鲐鱼、太平洋褶柔鱼等

c.颚霍次克海渔场主要产鲑、鳟、鳕、蟹、鲆、鲽等

d.白令海渔场主要产鲑、鳟、鳕、蟹、鲆等,以大鲆和鳕场蟹为最多

e.日本北海道~库页岛,简称北海道渔场

底层鱼类主要产狭鳕、无须鳕、银鳕、油鳕

中上层鱼类主要产秋刀鱼、远东拟沙丁鱼、鲐鱼、金枪鱼、

鲣等

5、远洋合作项目

a.北太,日本海钓鱿鱼项目

b.北太白令海大型拖网项目

6、资源现状

这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渔区,也是开发利用最充分的渔区,基本上所有种类都已达到充分利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远东拟沙丁鱼明显下降,已经衰退,1992年比1991年要减产224万吨;颚霍次克海渔场狭鳕也大幅减少,1992年比1991年减产

67.8万吨。

现在资源比较好是的太平洋褶柔鱼,产量上升很快,还有竹荚鱼也是,另外,鲐鱼、带鱼、太平洋鲱也增产,但幅度不大,其中鲐鱼、带鱼、日本鳀的增产主要是在我国增产。

二、大西洋东北部

按FAO渔获量统计划分的渔区:27区

1、海区范围

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格陵兰海、波罗的海、冰岛周围

2、渔场环境特点:

a.大陆架面积和宽度大,是世界上最宽最大的,面积为316万km2,占全世界的15%。

b.渔场东侧半岛、岛屿众多,西侧底形复杂、水深变化大。

C.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影响。

3、渔业

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4、渔场:

a.北海渔场主要产鳕鱼、鲱鱼、沙丁鱼、鲆、鲽等

b.挪威海渔场:主要产毛鳞鱼、鳕鱼、鲱鱼、鲐鱼等,其中毛鳞鱼、鲱鱼

产量超过100万吨。

5、远洋合作项目

6、资源现状

三、大西洋西北部

按FAO渔获量统计划分的渔区:21区

1、水文

受寒流,暖流影响

墨西哥湾暖流自西南流入本渔场

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外海与暖流交汇

东格陵兰寒流由东北部进入渔场

圣福伦斯河冲淡水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

2、渔场

纽芬兰渔场:面积34.5万km2

二战以前:主要产鳕鱼、黑线鳕、鲱鱼和鲆鲽类

二战以后:主要产鲐鱼,无须鳕,毛鳞鱼(多春鱼、柳叶鱼)等

四、秘鲁渔场

位于太平洋东南区、南太平洋的东部。它在20世纪70年代以单鱼种产量最高而闻名于世。

1、渔场特点

大陆架面积:8.7万km2,很小

陆架宽度:约50km,个别地段小于5km,很窄

但由于风成上升流作用,饵料生物很丰富

2、渔业

主要产鳀鱼、东方狐鲣、鲣鱼、金枪鱼、鲐鲹鱼、鲱鱼、鲻鱼和无须鳕等,除鳀鱼以外,其他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五、太平洋中西区

按FAO渔获量统计划分的渔区:21区

1、海区范围

25°S~20°N、95°E~175°W

特点:分布着大量的岛国,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相比占得很小,因此,鱼消耗量很高,有的岛国人均年食鱼量达250kg,几乎平均每人每天要吃1500g鱼。收取外国远洋渔船的入渔费,是这些岛国的一项主要收入。

2、水文

主要受南、北赤道流影响。

3、渔场:

a.澳大利亚渔场

陆架面积约20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北部渔场:主要产枪乌贼、蛇鲻、鲹、鲳、鲷和鲨鱼等

卡奔塔利亚湾:盛产虾类

东部海域:底形很陡,主要分布有珊瑚礁

南部渔场:在塔斯马尾尼亚岛周围有一个枪乌贼渔场。

b.新西兰渔场:

主要产鲷、鲹、鳕、鲂鲱,褐菖鲉,金枪鱼,枪乌贼,虾类及其贝类等。

4、远洋合作项目:

a.印尼拖网项目

b.南太平洋金枪鱼钓项目

c.澳大利亚项目

d.瓦努阿图项目

e.新西兰项目

六、大西洋中东区

按FAO渔获量统计划分的渔区:34区

1、渔场范围

自36°N的直布罗陀海峡一直到6°S的刚果河口的大西洋东部海区。包括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塞内加尔等沿海海域。

2、水文

有3支海流影响

a.自北向南的:加那利寒流

b.自南向北的:本格拉寒流

c.二流之间的:赤道逆流

北部(西北非):资源很丰富

a.小型中上层鱼类:竹荚鱼、鲐鱼、沙丁鱼,主要由原苏联、东欧国家拖网捕获

b.大型中上层鱼类: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金枪鱼,是西北非最重要的渔业

c.大型底层鱼类:鲷科、乌鲂科鱼类,主要由南欧、东欧国家拖网捕获

d.头足类:鱿鱼、墨鱼、章鱼,主要由西班牙和日本渔船捕获

e.其它还有软体动物、甲壳类,但不是主要渔业

南部(西南非):主要产石首鱼科、马鲛鱼科、海鲶科和鳐科鱼类

4、远洋合作项目

这是我国远洋渔业起步的地方,是1985年开始中国水产总公司负责组织经营的,也是我国到目前为止经营和效益较好的项目之一,西非产量约占50%以上。

七、大西洋西南区

按FAO渔获量统计划分的渔区:41区

1、渔场范围

巴西,乌拉圭和阿根廷东部沿海海域

2、水文

主要受2支海流影响

a.巴西暖流:起源于南赤道流,沿巴西沿岸南下

b.福克兰寒流:起源于西风漂流,沿岸北上

3、渔业

这里最主要的是阿根廷渔场。

主要产鱿鱼,估计有9种鱿鱼具有商业利用价值,其中,资源潜力较大的有3种:

a.阿根廷滑柔鱼最主要

b.枪乌贼属的巴塔哥尼亚枪乌贼次要

c.圣帕枪乌贼

其它还有鳕鱼、金枪鱼、沙丁鱼等。

4、远洋合作项目:

南美鱿鱼钓项目

八、南极海渔场

1、南极的大小

60°S以南的地区统称为南极,总面积为5200万km 2,其中

南大洋面积为3800 km 2

陆地面积为1400 km 2

2、水文、气象

a.海流是以南极大陆为中心的环流系统。主要由西风漂流组成

b.气象条件比较恶化。常年风高浪大,变化无常,即使在最暖的1月份也是大风大浪不断,到处是浮冰,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渔场都不能比的,给捕捞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渔业:

a.捕鲸业

南极鲸鱼资源丰富,主要有白长须鲸,长须鲸,驼背鲸。

b.南极磷虾

南极的磷虾有7~8个种类,我们平时说的南极磷虾,一般是指南极大磷虾,一般体长40~60mm,最大的为90mm,体重0.6~1.5g。这是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物。

有人预言:南极磷虾有可能成为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大蛋白源。

4、南极磷虾的几个特点:

a.南极磷虾是高度集群的动物,一经发现,网产可达数十吨

b.自分身有消化酶,容易变质

c.南极磷虾的壳含氟量很高,它有很强的富集氟的能力,南极磷虾的壳里的氟含量

是周围海水氟含量的3000倍,整体的氟含量要比联合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标准高出40倍。

d.资源量有多少?

估算结果很多,尚无定论,但很大是肯定,2001年有研究报道是10~20亿吨。

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概况

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概况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华夏经纬网 中国海域从南到北,共跨越37个纬度,呈现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不同的环境差异,鱼类种数的分布有南多北少的趋势。黄、渤海区的鱼类约有291种,东海大陆架海区的鱼类有727种,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64种。 (一)我国主要海洋经济渔业资源 在我国已经记录有鱼类1694种,近海的虾蟹类600多种,沿海分布有常见藻类2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鱼类有150多种,重要的捕捞对象有带鱼、鲐、鰺、鲱、鲅、鳓、鲮、大黄鱼、小黄鱼、鲆、鲽、鲳、鲷、笛鲷、金线鱼、鳕、马面飩、沙丁鱼、飩、鲨鱼、鳗鱼等;具有经济价值的软体动物有乌贼、柔鱼、章鱼、鲍鱼、扇贝等;节肢动物有对虾、毛虾、鹰爪虾、青虾、龙虾、梭子蟹、锯缘青蟹等;还有各种藻类。为了更好地掌握各种鱼类的分布情况,根据渔业资源分布特点和生物学特性,我国渔业资源可分为:底层经济鱼类资源、中上层经济鱼类资源、虾蟹经济类资源和经济藻类资源等。 (二)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特点 1.鱼的种类多 中国海域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37个纬度。生物种类组成复杂,有冷温、暖温、暖水性种类,暖水性种类约占总数的2/3。世界有2万多种,我国有近2000种。 2.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 一般情况下,由于海水冬季对流强烈,常带来营养物质,初级生产力越大,食物越丰富,为鱼类提供食物越丰富,鱼类生长、成熟就越快。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 3.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 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 7月产卵。 4.分布比较集中 中国海域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种类,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限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钦州学院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学号0911403110 姓名范鹏程 专业海洋科学 班级海洋本091 成绩 二O 一二年六月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范鹏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捕捞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国。一些制约我 国海洋捕捞业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显现,比较突出的是渔业资源的枯竭,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为了有效 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仍然很突出。因此,如何优化中国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着重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在渔业管理制度中发挥管理作用作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业管理;渔业管理优化;《渔业法》;可持续发展;TAC制度;海洋牧场 1. 我国海洋渔业情况 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吨,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吨每平方公里[2],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吨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在中国海280万平方千米渔场范围内,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吨,其中渤海24.3万吨,黄海87.2万吨,东海168.9万吨,南海472.5万吨。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 多种,鱼、虾、贝、藻俱全。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捕捞量长期过度增长的影响,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出现阶段性的困难:一些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传统经济鱼类资源逐渐衰退,严重的已经形不成鱼讯等[3] 全球性的渔业资源衰退引起了世界各沿海渔业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加强捕捞能力管理,开展负责任捕捞,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渔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4] 2. 渔业管理现况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从古至今,海洋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渔业的发展拓宽了传统农业的范围,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的来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渔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渔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从8 年起至今,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3],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械渔船和渔业劳动力。然而海洋渔业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同时面临着捕捞强度过大、水域污染严重、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不间断地向海洋索取有限的渔业资源,带来了捕捞能力的不断膨胀和捕捞总产量的居高不下。 分析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由于四大海域受世界主要暖流、寒流的影响很小,无强劲的上升流区,从空间上造成我国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局限性,同时渔业资源的数量在区域性差异明显、缺乏广布性和生物量巨大的鱼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5]。 上述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捕捞强度爆发式增长,掠夺性捕捞现象越演越烈。劳动力要素过度增长,资源枯竭,捕捞过度、经济效率降低等生物、社会和经济指标都表现出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世界地理填充图册【2019版】

【练习1】在亚洲图上标注出以下地理事物 【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以下经纬线:60°E、160°E、180°经线、80°W、60°E、赤道、北回归线】 1、标注出亚洲濒临的大洲和海洋: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波斯湾、南海、欧洲、非洲、大洋洲 2、标注出亚洲的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海南岛、台湾岛 3、标注出亚洲主要河流、湖泊: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死海 4、标注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 喜马拉雅山脉、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5、标注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系统 【练习2】在东南亚图上标注出以下地理事物 【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以下经纬线:100°E、120°E、10°N、赤道、10°S】 (1)标注出东南亚濒临的海洋: 太平洋、印度洋、南海、马六甲海峡、泰国湾、安达曼海 (2)标注出东南亚主要的岛屿、群岛: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岛、苏里曼丹岛、爪哇岛 (3)标注出东南亚河流: 温萨尔江、伊洛瓦底江、湄公河 (4)标注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练习3】在日本图上标注出以下地理事物 【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以下经纬线:140°E、130°E、40°N】 (1)标注出日本濒临的海洋: 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东海、濑户内海、鄂霍次克海 (2)标注出日本隔海相望的四个国家: 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 (3)标注出日本的四大本岛及北海道渔场: 九州岛、四国岛、本州岛、北海道岛 (4)标注出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日本最大平原——关东平原 (5)标注出日本的主要城市: 北九州、神户、大阪、名古屋、横滨、东京 (6)画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及北海道渔场

渔场渔场形成条件及舟山主要渔场分布

渔场形成条件及舟山主要渔场分布 ◆教学目标 1.描述渔场的分布、类型。 2.分析舟山渔场形成条件。 ◆教学内容 大家都知道舟山拥有一个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所以在舟山我们每天可以吃到新鲜的海鱼。但是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渔场,舟山渔场拥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吗? 1.渔场定义:渔场是指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随产卵繁殖、索饵育肥或越冬适温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变化,在一定季节聚集成群游群或滞留于一定水域范围而形成在渔业生产上具有捕捞价值的相对集中的场所。 2.世界上有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分布 3.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饵料多以及“水障”,因此渔场形成的成因一般有两个。 第一种是位于寒流和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形成流界区,形成流界渔场。 在流界区,由于不同性质的海水运动方向及其流速均不相同,界面呈不稳定

状态,因而产生涡流和上升流,引起海水上下混合充分,两种不同水系的混合区,其饵料生物兼有两种水系性质不同地生物群体,既有高温高盐水系的种类,又有低温低盐水系的种类,从而形成了拥有两种水系所带来的丰富的综合饵料生物群,为鱼虾类提供了一种水系所不能独有的饵料条件。辐聚和顺时针涡流使表层海水辐聚下沉。于是,处于流界附近的各类生物在此汇集,即从浮游生物、小鱼到大鱼都汇集于辐合区的中心,形成良好渔场。 同时在海洋的深层和海底的沉积物中,有机物遗骸被细菌分解还原而不断积蓄着丰富的营养物质都跑到表层,从而使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迅速地进行繁殖,给鱼类饵料生物以丰富地营养物质,形成高生产力海区,利于生物的繁殖,索饵,生长。如在北赤道流与赤道逆流之间的辐散区,下层海水上升,呈穹丘形或山脉状,是金枪鱼类的好渔场。 在交汇区的界面,两种不同水系(团)的水温和盐度发生显著地变化,出现较大地梯度,可以认为是不同生物圈生物分布的一种屏障(barrier)或境界。随流而来的不同水系的浮游生物和鱼类至此遇到“障壁”,不能逾越均集群于流界附近,从而形成良好的渔场。例如,日本东北海区的秋刀鱼每年11月随亲潮南下洄游到常磐海面产卵,有些年份,常磐近海暖水团控制形成暖水屏障,寒流不能向南伸展,秋刀鱼群由于这个水屏障而停止南下,密集成群。 比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三个都是位于寒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第二种是受到上升流的影响。 亚热带盛行的信风将大陆西岸的上层海水吹向大洋深处,当上层海水离开后,底层的低温海水出现上涌,补偿被风吹走的缺失部分,这股洋流称作补偿流。补偿流把海底的养分带到海水上层,吸引鱼类在在此聚焦形成渔场。比如秘鲁渔场是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岸边吹向太平洋,所以岸边海水不断减少,底层的海水便上来补充,同时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成为鱼群的饵料,鱼类聚集,形成良好渔场。 4.舟山渔场的作业海域和形成原因 舟山渔场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 地理位置:舟山渔场位于北纬29°30′~31°00′,东经121°30′~125°00′,东侧为舟外渔场,南连渔山渔场,北接长江口渔场,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海底以粉砂质软泥和粘土质软泥等细颗粒沉积混合物为主,是东海大陆架的组成部分。水深一般在20~40米。自北向南80米等深线距岸宽280~150公里。

中国海湾概况及围填海的环境影响

第一节中国海湾概况及围填海对海湾的影响 1 中国海湾概况 海湾是深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海域。湾口两个对应岬角的连线是海湾与海的分界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0条第2款规定:“海湾为凹入陆地的明显水曲,其水曲的面积要大于或等于以湾口宽度为直径划的半圆面积,湾口为水曲口门最窄处。”同时该公约第10条第3款还规定,水曲的面积是位于水曲陆岸周围的低潮标和一条连接水曲天然入口两端低潮标的线之间的面积。但我国规定,平均高潮线为岸线,因此我国海湾面积量算以海岸线为准。严格地讲,海湾除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水域部分外,还应包括水域周围的陆域部分。我们把海湾看成由海水、水盆、周围和空域共同组成的综合自然体。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我国大陆的海岸从北部与朝鲜交界的鸭绿江口算起,南至与越南交界的北仑河口,长达1.80万km。在这漫长的海岸广布着类型繁多、大小不同的海湾200多个(面积在10km2以上者有150多个,面积在5km2以上者总和为200个左右)。由于受区域性的地质构造和各种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我国海湾大部分分布在岸线较为曲折、动力较为强劲的沿海岸段。其中以浙江省和福建省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最多;其次为山东省和广东省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较多;再次为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台湾省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为较少,而河北省天津市、江苏省、上海市等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很少。 我国是开展海湾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曾开展过涉及海湾的多次调查研究,其中尤以1986~1998年开展的中国海湾志调查研究是最为详细、最为系统,并首次对面积在10km2以上的近150个海湾进行成因分类,提出分为原生海湾和次生海湾。原生海湾主要包括构造湾、基岩侵蚀—堆积湾、溺谷湾和火山口湾,原生海湾约占我国海湾总数的2/3,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山地海岸,是冰期后海进淹没沿岸低地与河谷等成而的。次生海湾主要包括河口湾、泻湖湾、连岛坝湾、三角洲和环礁湾,次生海湾以泻湖湾居多,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及海南三省潮差偏小的海岸地区,连岛坝湾分布在潮汐作用不明显的浪控海岸,河口湾主要分布在沿海各省市的大、中河口区,火山口湾分布在北部湾中的涠洲岛和斜阳岛,环礁湾分布在南海诸岛,三角洲湾由建设型三角洲围水而成。基于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需求以及

世界四大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 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讲,世界上有四大渔场: 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综合考虑,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它们是鱼类的饵料,一般温带海区较多。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另外寒暖流交汇和冷海水上泛处,饵料也很丰富。 亚洲的北海道渔场,欧洲的北海渔场,北美洲的纽芬兰渔场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只有南美洲的秘鲁渔场,是由于秘鲁沿海盛行上升补偿流,将深海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因而形成世界级的大渔场。 秘鲁沿岸盛行离岸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东南信风。海水由岸边流向大洋深处,出发海区海水减少,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补充,也就是上升补偿流,将大量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表层,成为浮游生物的饵料,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因此秘鲁沿岸盛行的上升补偿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 主要海产 北海渔场,鳕鱼、鲱鱼、毛鳞鱼 日本北海道渔场: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 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鳕鱼 秘鲁渔场:秘鲁鳀鱼

北海道渔场 世界第一大渔场——地处亚洲东部的日本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于北海道附近的海域。 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利于形成大的渔场。 而且因为捕鱼业的科技发达,国家的养殖渔业发达,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渔场. 日本北海道渔场主要产鱼类型: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 纽芬兰渔场 位置及性质:位于加拿大境内,大西洋上的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它同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秘鲁渔场齐名。 形成原因: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得益于两股洋流在这片海域附近交汇,其中拉布拉多寒流向南流动,墨西哥暖流向北流动,在纽芬兰岛附近交汇,两股洋流的交汇对渔场的形成有两点影响:其一,使海水发生扰动,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导致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生的鱼类富集于此。 其二,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这两点都有利于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世界上著名的渔场大多是这种成因。同时,在此入海的圣劳伦斯河也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主要海产: 鳕鱼 纽芬兰渔场彻底关闭 纽芬兰渔场的鳕鱼是如此之多,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捞捕殆尽。 纽芬兰海域传统的捕鱼方式是由较大的渔船运载数只小渔船,到离岸较远的海域卸下小船。每只小船上有两到三名渔民。他们分头在附近撒网捕鱼。当小船满载后便驶向大船,卸下舱中的收获,然后再继续撒网。一只小船每天往返两三次。晚饭后渔民们还要在大船上将当日捕到的鲜鱼腌制起来保存。数日后大船满载而归,驶回纽芬兰岛上的渔村。 渔民每年都要定期休息,而渔民休息的日子又正好赶上了鱼类繁殖的季节。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虽然捕捞量较大,但因为避开了鳕鱼群的产卵繁殖季节,从而保证了鱼群数量能够不断地繁衍并保持了生态的平衡。 但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地驶入了纽芬兰湾,使渔场遭遇灭顶之灾。拖网船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所到之处鱼鳖虾蟹都在劫难逃。这一次,人们不需要把“战果”运回到岸上处理,因为宽大的渔轮上配备了现代化的冷冻技术,一条龙式的作业方式能把捕捞上来的鲜鱼速冻保鲜。 这些渔轮夜以继日地作业,不管晴天雨天,也不顾鱼类是否处于繁殖季节。据统计,这种大规模作业的渔轮一个小时便可捕捞200吨鱼,是16世纪一条传统的渔船整个渔季捕捞量的两倍。 1949年,正当鳕鱼快要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纽芬兰加入了加拿大联邦,成为加拿大的第十个省。加拿大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陆续勘察纽芬兰渔场的鱼群状况,他们发现渔场的生产量开始急速下降,1975年已经减少了60%。1977年加政府以保护渔业资源为由,宣布了200海里领海权,把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渔船排除到了大部分纽芬兰渔场之外。 但是鳕鱼带来的财富实在太诱人,加拿大政府也抵挡不了。他们把欧洲和美国的渔船排除到纽芬兰渔场之外,却开始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的渔业公司。这些受到政府支持的工业集团采用现代化

f海洋资源(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1.知识点:世界四大渔场分别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 2.知识点:世界四大渔场分别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 3.知识点:世界四大渔场分别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 4.知识点: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下由轻烃、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小分子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是一种非化学计量型晶体化合物,或称笼形水合物、气体水合物,因其可以燃烧,俗称可燃冰。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为甲烷(>90%),所以又常称为甲烷水合物,纯天然气水合物。 5.知识点: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下由轻烃、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小分子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是一种非化学计量型晶体化合物,或称笼形水合物、气体水合物,因其可以燃烧,俗称可燃冰。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为甲烷(>90%),所以又常称为甲烷水合物,纯天然气水合物。 6.知识点: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约占全部海洋油气资源的60%, 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约占30%。从区域看, 海洋石油分布与生产极不平衡。目前, 海上石油开发已形成三湾、两海、两湖的生产格局。“三湾”即波斯湾、墨西哥湾和几内亚湾; “两海”即北海和南海;“两湖”即里海和马拉开波湖。其中,波斯湾的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 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伊朗, 北海沿岸的英国和挪威, 还有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 都是世界重要的海上石油生产国。 7.知识点:从世界油气资源储量分布来看,中东一直是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最大的地区。2011 年中东石油探明储量1089亿吨,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48.10%,高居首位。其次为中南美洲,探明储量为445.71 亿吨,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19.69%。若包含加拿大的油砂,北美的石油探明储量可达到297.93 亿吨,其中根据官方公布数据,加拿大的油砂为

中国海的主要渔场

中国海的主要渔场 中国海的主要渔场 形成渔场需要有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这些自然条件并不是固定的,因此,渔场的位置也不能一成不变。有些地方过去是渔场,现在不一定能捕到多少鱼;有些地方过去无人问津,现在渔船蜂拥而至。所以,了解中国海的渔场,只能从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国海捕鱼的地方的确很多,但近几年最主要的渔场大致有如下10个。 1(石岛渔场:该渔场是近年来北方海区的一个主要渔场,位在山东石岛东南的黄海中部海域。由于它是多种经济鱼虾洄游的必经之地,又是对虾、小黄鱼的一个越冬场,还是黄海鳕鱼的产卵场,所以渔业资源比较丰富,常年能够作业。主要捕捞对象有鲱鱼、对虾、枪乌贼、鲆鲽、鲐鱼、马鲛鱼、鳓鱼、大黄鱼、黄姑鱼、鳕鱼和带鱼。主要渔期自10月至翌年6月。 2(大沙渔场:该渔场位在黄海南部,大致在北纬32?—34?,东经122?30′—125?范围内,是多种经济鱼虾越冬和索饵的场所,也是黄海暖流、苏北沿岸流、长江冲淡水交汇的海域,浮游生物繁茂,渔业资源丰富,是黄海的一个优良渔场。 每年7—10月,成群的带鱼来此索饵,数量大,密度高,停留时间长,形成较大的带鱼秋汛。其他经济底层鱼类如黄姑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鳓鱼、鳗鱼等也在此索饵,是生产的好机会。春季,马鲛鱼、鳓鱼、鲐鱼等中上层鱼类由南而北作产卵洄游途中,也经过该海域,从而形成大沙渔场的春汛。 3(台泗渔场:该渔场位在黄海的西南部,是大沙渔场的西邻。由于紧靠大陆,大小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同时又处在苏北沿岸流、长江冲淡水与外海高盐水的交汇处,加上水浅,地形复杂,潮流湍急,因而为大、小黄

鱼产卵和幼鱼索饵、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成为群众渔业捕捞大、小黄鱼的好地方,渔汛期主要在4—6月。为了保护大、小黄鱼资源,这一带禁止机轮捕鱼。 4(舟山渔场:这是我国近海最大的冬汛带鱼渔场。位于舟山群岛的东部,大致在北纬28?—31?,东经125?以西的范围。每到汛期,沿海各省市渔船纷纷群集于此,昼夜作业,空荡荡的海面顿时帆樯林立,热闹非凡。入夜,更是银光竞放,把大海照得如同白昼,犹如繁华的市街,景象十分壮观。 除了冬季的带鱼汛,这里还有夏秋季的鲐、鲹鱼汛。 舟山渔场是长江、钱塘江的出海口,冷、暖、咸、淡的不同水系在此汇合,水质十分肥沃,饵料十分丰富,因而,鱼群也十分密集。这里一年四季都可捕。从鱼的种类上说,不仅可捕带鱼和鲐、鲹鱼,也可捕小黄鱼、 大黄鱼、鲷、海蟹、海蜇、鲨鱼和海鳗,舟山海场是中国近海最大的渔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大的渔场之一。 5(闽东渔场:这也是一个一年四季都有鱼可捕的优良渔场,位于东经125?以西,北纬25?—27?10′的福建北部以东海域。这个渔场有金钗溪、七都溪、赤岸溪、怀溪、白马河、霍童溪、北溪、鳌江和闽江等许多大小溪河注入,又有低温低盐的浙闽沿岸水与高温高盐的台湾暖流分支汇合,因而是多种鱼虾产卵、索饵和越冬的良好场所。这里一年四季都有鱼,渔业产量占福建省海洋渔业总产量的大部分。春汛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马鲛鱼、乌贼、银鲳、姥鲨、鳗鱼、鱼、鲐鱼、蓝圆鲹、小公鱼、毛虾和梭子蟹;夏汛有鳀鳁鱼、鳓鱼、银鲳、青鳞鱼、小公鱼、对虾和海蜇;秋汛有大黄鱼、鳗鱼、鳓鱼、海蜇、梭子蟹和对虾;冬汛有带鱼、大黄鱼、乌贼、蓝圆鲹、鲐鱼、鲨鱼、毛虾、梭子蟹和舵鲣。 (闽南渔场:这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中上层鱼类渔场,金枪鱼、舵鲤、6 蓝圆鲹、沙丁鱼、脂眼鲱。乌鲳和绒纹单刺鲀等很丰富,鲷类、蛇鲻、带鱼等底层鱼类数量也相当多。这里无所谓旺季与淡季,全年都能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海洋渔场的分类与规划

海洋渔场的分类与规划 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是鱼类、虾蟹类及其他水生经济动物等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和生活阶段,随产卵繁殖、索饵育肥或越冬适温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变化,在一定季节聚集成群游经或滞留于一定水域范围而形成在渔业生产上具有捕捞价值的相对集中的场所。由经济鱼、虾、蟹和海兽类在一定季节、一定水域范围,因产卵繁殖、索饵育肥或越冬适温等聚集成群,而形成的渔业生产上相对集中的场所。分别称为产卵渔场、索饵渔场和越冬渔场。不同种类的捕捞对象因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渔场,如鲱渔场、鳕渔场、大黄鱼渔场、带鱼渔场等。同一种类的捕捞对象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也因其适应性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渔场和渔期,如产卵渔场、索饵渔场和越冬渔场。在水深200 米以内的浅海范围内,一般拥有丰富的大陆冲积物和营养物质(饵料),大都能形成优良的渔场。深海中,如拥有自下而上的上升水流区域或对流旺盛的水域也可成为良好的渔场。在水温跃层明显处、水流静稳或水文稳定处、两种不同水流交汇处、水下浅滩、水底有植物丛生成或动物聚集的水域、及生物障碍线边缘区域,都能形成渔场。中国习惯上根据水域位置、捕捞对象和作业方式区分渔场,如舟山渔场、吕泗渔场;大黄鱼渔场、带鱼渔场;拖网作业渔场、围网作业渔场等。世界著称的三大渔场是:①西北太平洋渔场。包括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黄海以及堪察加、千岛群岛、日本东海岸等水域、盛产太平洋鲱、沙丁鱼、大麻哈鱼、秋刀鱼、狭鳕、鲐、带鱼、蟹类、贝类等。②东北大西洋渔场。包括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和冰岛周围水域,盛产大西洋鲱、鲽类、鳕类、毛鳞鱼、玉筋鱼、鲭等。 ③西北大西洋渔场。主要在纽芬兰岛邻近海区,盛产大西洋鲱、鳕、鲽类、鲈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产的秘鲁、智利外海渔场得到开发。此外,非洲西岸、美国东南、南美洲近海、印度洋等处海域,也具有一定价值的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其中前三者都是寒、暖流相遇后,海底的丰富物质翻滚上来而形成的,只有最后一个是只因寒流而形成的,比较特殊。渔场大多分布在营养盐类多的海域,这里浮游生物丰富,鱼类的饵料来源充足,故集中了大量的鱼类资源。 一般在水深200米以内的浅海范围内,特别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大都可成为优良的索饵渔场。适宜的水温和盐度,有利于形成产卵渔场。外海高盐水与沿岸低盐水交汇处的混合海水区,及冷、暖流交汇的海域和深海中有自下而上的上升水流涌升海域等,也可成为良好的渔场。如日本的本州东北部到苏联堪察加半岛的西北太平洋渔场,欧洲的北海到挪威海岸及冰岛沿岸的大西洋东北部渔场,北美的纽芬兰岛、加拿大近海海域的大西洋西北部渔场以及秘鲁近海渔场,为世界四大渔场。渔场按水生动物洄游性质分为产卵渔场,索饵渔场、越冬渔场;按水域空间位置分为海湾渔场、近海渔场、外海渔场和远洋渔场等;按捕捞对象分为带鱼渔场、大黄鱼渔场、鳕鱼渔场、金枪鱼渔场等;按作方式分为拖网作业渔场和围网作业渔场等。此外,称为渔场的还有鱼类的增殖、养殖生产单位等。 海洋渔场的形成有两个条件:①必须是有密集的经济水生生物栖息回游的地方。②在该处能经营符合经济原则的渔业。海洋渔场按照鱼类习性分,有产卵渔场、索饵(育肥)渔场、越冬渔场。如果按照地理环境分,有大陆架(陆棚)上浅海渔场、寒暖两流潮境渔场、上升流域渔场、堆礁海岭渔场、感潮线(干满潮线)渔场。世界海洋渔场大部分集中于仅占海洋总面积7%的大陆架海域,其次是外海的海底高地、水下山脉和群岛或珊瑚礁附近海域。良好渔场既是经济水生物密集的地方,也是饵料生物大量繁殖之处,饵料生物对海洋渔场的形成

世界渔业概况

3 国内外渔业发展概况 (2) 3.1世界渔业发展概况 (3) 3.1.1 世界渔业资源状况 (3) 3.1.2 水产品成为世界贸易大宗产品 (4) 3.1.3 世界水产品贸易概况4、5 (4) 3.1.4 世界水产品生产概况6、7、8 (5) 3.1.5 世界水产品加工业概况 (7) 3.1.6 世界先进渔业大国发展主要特色 (7) 3.1.7 世界渔业发展的趋势15、16、17 (11)

3 国内外渔业发展概况 3.1 世界渔业发展概况 3.2 我国渔业发展概况 3.3渔业产业结构的演化 3.4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5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3.6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资源、技术、资金、市场、政策、人才等)3.7 本章小结

3.1世界渔业发展概况 3.1.1 世界渔业资源状况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5.1亿km2,其中海洋面积为3.6亿km2,海洋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的71%。国际上把世界海洋划分为16大渔区,即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分为西北、东北、中西、中东、西南、东南六部分,印度洋分为东、西两部分,地中海,黑海及南极海区。按照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世界海洋分为四大渔场,即北太平洋渔场、东北大西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和秘鲁渔场。 海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世界海洋生物约20万种以上,其中海洋动物约18万种。从生物学上分,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海洋脊椎动物资源和海洋藻类资源。全世界鱼类约有2.5~3万种,其中海产鱼类超过1.6万种,但海洋捕捞种类的约有200种。其中年产量不足5万吨的占多数,约为140多种;超过100万吨的仅有12种,即狭鳕、大西洋鳕鱼、秘鲁鳀鱼、大西洋鲱鱼、鲐鱼、毛鳞鱼、远东拟沙丁鱼、沙瑙鱼、智利竹荚鱼、沙丁鱼、鲣、黄鳍金枪鱼等,它们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1/3。海洋无脊椎动物估计有16万种,经济价值较大、目前已被人类利用的约有130多种,包括乌贼、章鱼、鱿鱼、贻贝、牡蛎、扇贝、蛤、蚶、砗磲、鲍鱼、红螺、对虾、龙虾、蟹、海参、海蜇等。大西洋西北部是世界上捕捞头足类的中心,年产约100万吨。大西洋中东部是世界上头足类捕捞的第二渔场,年产约30万吨。中国近海黄海、东海是以日本枪乌贼和大枪乌贼为主。据估计,世界大陆架和大陆斜坡上部海区内头足类的蕴藏量约800~1200万吨,有90%尚未开发。全世界有牡蛎200多种,中国沿海有20多种。贻贝有紫贻贝和翡翠贻贝、加州贻贝等。扇贝的种类也很多,分布广泛,世界各海洋都有。捕虾业是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渔业,世界上捕虾的国家达七、八十个,主要产虾国家是美国、印度、日本、墨西哥等。虾场主要分布在南美、中美、欧洲南部、中国、朝鲜和日本南部外海。蟹类种类很多,中国有600多种,绝大多数为海生,常见的有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等。在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是勘察加蟹和雪蟹,年产约15万吨。全世界的海参约1100多种,可供食用的约40种,从渤海湾、辽东半岛到北部湾的涠州岛、南沙群岛都出产海参。中国的海蜇资源是很丰富的,中国北方沿海常见的是海蜇、面蜇、沙蜇三种,分布于南海的是黄斑海蜇。联合国FAO对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年可捕量总体估计是,经济鱼类1.04亿吨,经济甲壳类230万吨,头足类1000万至1亿吨,灯笼鱼类1亿吨,南极磷虾1亿吨以上。1、2 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 一是过度捕捞引起的海洋生物资源衰退。随着世界各国海洋捕捞能力日益增强,现代化的捕捞能力迅速提高,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而逐渐衰退。大多数野生鱼种已被充分利用,越来越多的鱼种已经被过度捕捞。一些捕鱼行为,如底拖网捕捞回破坏海

安徽省灵璧中学2020年高考地理微考点世界渔场的形成及其分布

安徽省灵璧中学2020年高考地理微考点世界渔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考试大纲】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1.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三大洋洋流分布的具体特点。 2.理解并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学会洋流图的判读,运用洋流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思维导图】 【知识精讲】一、世界渔场的分布 二、渔场形成的原因 1.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舟山渔场。 2.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如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

三、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及其形成 1、成因 在海洋表层海水中只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必然有大量的鱼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以下特点: (1)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后者从海底带来营养类)。 (2)沿海大陆架地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营养物质)。 (3)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营养盐类)。 (4)岛屿众多,为鱼类提供栖息地。 2、世界有四大渔场。 (1)东北大西洋渔场---北海渔场:分布在格陵兰岛东侧,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而成,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使得底层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营养盐都跑到表层,营养盐为海藻和微生物繁殖提供了绝佳的环境条件,因此大量繁殖,而海藻和微生物,可以作为鱼类美味的饵料。(2)北太平洋渔场--北海道渔场:分布在日本岛附近,由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而成,同样寒暖流交汇,搅动海水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3)西北大西洋渔场--纽芬兰渔场:分布在大西洋西岸,美国以东,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成。寒暖流交汇搅动海水,饵料丰富。 (4)东南太平洋--秘鲁渔场:分布于秘鲁西海岸,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秘鲁渔场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边吹向太平洋,使得岸边海水减少,底层海水上翻补偿,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层,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方法技巧】世界主要渔场的形成与分布 (1)寒暖流交汇处

(完整版)世界区域地理_东亚与日本_练习题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 一、选择题 1.东亚地势的总特点表现为()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B.中部高、四周低,高差较大 C.东南高、西北低 D.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狭小②森林资源丰富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④降水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船队一般是冬季出发,夏季返回,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赋税在秋季征收 B.遵守朝廷有关规定 C.利于绘制海图 D.利用季风 5.东亚五国的首都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乌兰巴托、首尔、平壤、东京 B.乌兰巴托、北京、平壤、东京、首尔 C.乌兰巴托、北京、首尔、平壤、东京 D.乌兰巴托、北京、平壤、首尔、东京 6.日本本州岛沿海的工业中心,从东向西依次是() A.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 B.横滨、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 C.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神户 D.名古屋、东京、横滨、大阪、神户 7.读右图,P区域所在的是() A.东亚 B.南亚 C.东南亚 D.中亚 8.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明显 D.大陆性气候普遍 9.与中国接壤的东亚国家的首都有() A.平壤、乌兰巴托、首尔 B.平壤、首尔、东京 C.莫斯科、平壤、乌兰巴托 D.平壤、乌兰巴托 10.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深受海洋影响,属于冬温夏凉、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部夏初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影响 D.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11.日本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新城筑波在() A.京滨工业区 B.濑户内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北九州工业区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严寒,气温约在零下40度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12-13题: 12.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13.王教授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右图为120°E经线的一段(图中斜线部分为陆地),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经线经过() 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④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⑤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5.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一、家住平原P70-73 1、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1)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 ①地形:河流冲积平原②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③气候: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热量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④水文:湄南河平原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2)水稻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记?) ①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②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 ③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3)湄公河平原的生产方式:精耕细作 (4)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①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力完成;②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为避免潮湿,避免虫蛇,悬空架设(高脚屋); ③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春耕礼:祭祀谷神、稻母,祈求风调雨顺,牛是主要的劳动帮手,因此对牛特别有感情。) 2、用机器种庄稼: (1)美国大平原的自然环境: ①位置:北美洲中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 ②地形和土壤:平原广阔,地广人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气候:处于中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④水文:美国境内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灌溉较方便 ⑤适合发展农业:热量、降水不如湄南河平原,耕地类型为旱地,适合种植玉米、大豆和小麦为主 (2)美国大平原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 ①美国大平原农业生产的生产方式(特点):机械化生产(用机器种庄稼),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原因:当地主要是旱地,气候是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天比较热,全年降水较少。所以不能种植水稻,只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②美国中部平原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旱地为主;地广人稀,劳动力欠缺,而科技水平发达。 ③机械化生产的益处: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 ④美国大平原农业生产是商品性农业:绝大部分农产品是作为商品输出用的。(原因: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型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大,剩余多,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B.劳动人手不多。C.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D.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分析渔场形成的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学习资料

简单分析渔场的形成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以北海道渔场为例) (总分:12分) 第5组组员:潘晓霞(04)、梁霜平(14)、黄艳春(28)、张艳玉(30) 一渔场定义:(1分) 渔场是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丰富的水域。(维基百科) 渔场是指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随产卵繁殖、索饵育肥或越冬适温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变化,在一定季节聚集成群游经或滞留于一定水域范围而形成在渔业生产上具有捕捞价值的相对集中的场所。 二渔场的分类:(3分,每点1分) (1)世界四大渔场按洋流对渔场的影响可分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这世界四大渔场。 其中,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而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再者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这三者均是寒暖流交汇的环境之下形成,相对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 (2)而按照水域来分的世界著称的三大渔场是:①西北太平洋渔场②东北大西洋渔场③西北大西洋渔场 (3)根据大洋水系划分:太平洋渔场、印度洋渔场、大西洋渔场。 此外,非洲西岸、美国东南、南美洲近海、印度洋等处海域,也具有一定价值的渔场。 三形成条件: (1)影响渔场形成的因子有很多,概括起来分四大类:水文、气象、地理、生物。根据四类影响因子进行分析:(1分) ①水文: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处; ②气象:鱼类对风有逆风或顺风行动的特性,据此可根据不同习性追逐渔场位置。风影响气温和水温变化,也就可以影响到渔场稳定和变化趋势。 ③地理:鱼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也多在近陆岸海域。 1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学院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学号 0911403110 鹏程 专业海洋科学 班级海洋本091 成绩 二 O 一二年六月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鹏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捕捞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国。一些制约我国海洋捕捞业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显现,比较突出的是渔业资源的枯竭,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为了有效 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仍然很突出。因此,如何优化中国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着重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在渔业管理制度中发挥管理作用作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业管理;渔业管理优化;《渔业法》;可持续发展;TAC制度;海洋牧场 1. 我国海洋渔业情况 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吨,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吨每平方公里[2],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吨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在中国海280万平方千米渔场围,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吨,其中渤海24.3万吨,黄海87.2万吨,东海168.9万吨,南海472.5万吨。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 多种,鱼、虾、贝、藻俱全。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捕捞量长期过度增长的影响,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出现阶段性的困难:一些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传统经济鱼类资源逐渐衰退,严重的已经形不成鱼讯等[3] 全球性的渔业资源衰退引起了世界各沿海渔业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加强捕捞能力管理,开展负责任捕捞,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世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渔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4] 2. 渔业管理现况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从古至今,海洋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渔业的发展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围,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的来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渔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渔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从 8 年起至今,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3],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械渔船和渔业劳动力。然而海洋渔业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同时面临着捕捞强度过大、水域污染严重、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不间断地向海洋索取有限的渔业资源,带来了捕捞能力的不断膨胀和捕捞总产量的居高不下。 分析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由于四大海域受世界主要暖流、寒流的影响很小,无强劲的上升流区,从空间上造成我国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局限性,同时渔业资源的数量在区域性差异明显、缺乏广布性和生物量巨大的鱼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