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

一、概述

儿童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和儿童免疫特点以及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抗病能力,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基础免疫是指人体初次全程足量预防接种某种疫苗。基础免疫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力随时间延长会逐渐减弱。加强免疫则是在该免疫力减弱过程中再次接种相同疫苗,使机体免疫力很快增强并使其持续时间延长。接种疫苗的先后顺序及其要求称为免疫程序(immune procedure),也称为免疫计划(immune schedule)。只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预防接种,才能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获得和维持高水平的免疫力,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并减少疫苗接种的副作用。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所有儿童都必须全程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所有疫苗。

计划免疫所用疫苗一般是通过将引起各种传染病的病毒或细菌灭活,或经多次传代以降低其毒力后制备而成。这些灭活或减毒后病毒或细菌的侵袭力大大降低,而仍保持原致病病毒或细菌的抗原特性,经接种到人体后一般不会引起疾病,却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相应致病病毒或细菌的免疫力,提高对感染的抵抗力,从而发挥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1978年,我国开始有计划地为所有适龄儿童接种卡介苗、百白破混合疫苗、麻疹疫苗及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即“四苗防六病”。1980年我国正式参加who的扩大免疫计划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所以在国际、国内交流中也常用epi来表示计划免疫。1982年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将普及儿童计划免疫纳入国家卫生计划。根据who推荐的免疫程序,1986年我国卫生部重新修订了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1),并在这一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1988年各省实现12个月龄和18个月龄接种率达85%目标,1990年实现各县适龄儿童接种率达85%要求,实质上于1990年我国已达90%目标。1992年卫生部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表1.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2007年卫生部发布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提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并在前述六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及麻风腮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接种上述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十五种传染病。

由于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过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存的百日咳、白喉、麻疹及脊髓灰质炎等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已达到无脊髓灰质炎区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计划免疫必将不断扩充其内容,为儿童的预防保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常用计划免疫疫苗

1、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疫苗,即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长期培养传代得到的减毒菌株,用于预防结核菌感染。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一定抵抗力,能防止一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接种的对象主要是新生婴幼儿。新生儿出生24小时以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最迟应在1周岁前完成接种。目前新生儿接种卡

介苗有皮上划痕和皮内注射两种方法。皮内接种者2~3周后局部出现红肿硬结,约为10×10mm,硬结中间逐渐形成白色小脓疱,自行穿破后形成溃疡,6~8周后结素试验呈现适度阳性,8~12周后溃疡结痂脱落并留下一个永久性的圆形疤痕。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者不可切开引流。

卡介苗禁忌证:(1)早产、难产、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2)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3)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疾病和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4)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5)对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儿应禁忌接种卡介苗。

接种方法: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0.1ml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出生24小时后接种1剂次即可。疫苗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与其他疫苗同时注射时不应同侧注射。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俗称“脊灰糖丸”,是采用脊髓灰质炎ⅰ、ⅱ和ⅲ型减毒株分别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制成的三价疫苗糖丸。该疫苗口服免疫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该病毒主要影响五岁以下的儿童,侵袭受感染者神经系统。部分儿童患病后可以自行痊愈,但另一些儿童患病后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畸形,结果引起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脊髓灰质炎发生后无特异性的有效治疗药物。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出现在1953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多次规范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使儿童终身免疫。三次口服疫苗后保护率可达90%以上,血清中三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可达95%以上。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服用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极个别儿童可能出现发热、呕吐、皮疹或轻度腹泻等反应,持续时间很短,往往很快自愈。

禁忌证:(1)有免疫缺陷症儿童禁止服用,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止服用;(2)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3)凡发热、腹泻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妊娠期间忌服。

接种方法:一般用剂量为1g的口服糖丸剂型,于婴儿第2、3及4月龄时各服一丸,4岁再服1丸,在有资质的疫苗接种人员的监督下,直接含服或以凉开水溶化后服用。

3、百白破三联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合一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可分全细胞吸附和无细胞吸附两种,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的有效措施。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都是容易对小儿健康造成危害的疾病。百白破三联疫苗经国内外多年实践证明,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对破伤风、白喉的免疫效果更为满意。百白破疫苗接种的一般反应主要来自百日咳所含的菌体成分。接种未吸附疫苗12-24小时,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及发痒,个别人注射后注射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注射局部可形成硬结或无菌性脓肿。偶见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反应主要是出现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尤其是接种未吸附疫苗更为常见,但接种后48小时即可恢复正常。在发热的同时还可伴有倦怠、嗜睡、烦躁不安等短暂症状。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也主要与疫苗中的百日咳成分有关。极个别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或惊厥、抽搐、尖声哭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是,这类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并不影响免疫接种的推行。

禁忌证:(1)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有既往病史者;(2)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3)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缓种;(4)本品为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5)第一次或第二次接种后出现严重反应(如休克、高热、惊厥、尖叫

及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

接种方法: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0.5ml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3月龄、4月龄及5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18~24月龄及7岁时各复种一次。疫苗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制品不能冻结,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注射局部出现的硬结一般可逐渐吸收,第二次注射时应更换另侧部位。

4、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后冻干制成,用于预防麻疹感染。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好发年龄为1-5岁,麻疹易感者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其发病率可高达95%以上。婴幼儿患病后死亡原因多是由于疾病并发症,如喉炎、脑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等。麻疹曾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965年我国自制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广泛使用使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麻疹疫苗注射1周后开始产生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转率在95%以上。注射后局部一般反应轻微,可出现在注射部位短时间的烧灼感及刺痛。少数人在6~10天时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证:(1)对青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2)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3)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接种方法:冻干麻疹活疫苗按瓿签所示用量加灭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2ml。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5、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中分离乙肝表面抗原(hbsag),并将其经处理后而制备而成,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分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乙肝疫苗,均为单人份液体疫苗。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多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而来,当安全、有效、足量的乙型肝炎疫苗提供接种使用时,必将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体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有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hbsab)转阳阳转和转阳应统一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全程接种后1~2个月应该复查“乙肝标志物”。接种乙肝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少数人可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痛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与接种一般疫苗大致相仿的轻微反应,多在1~3天内自愈。我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已被列入计划免疫项目,对新生婴儿免费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但是其接种普及率仍不高,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母亲在妊娠期间为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称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重点对象。

禁忌证:(1)有发热、患有肝炎、急性感染或其他急慢性严重疾病者禁用;

(2)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

(3)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方法: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支(5μg/支),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

三、其他疫苗

1、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是由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备而成,一般于儿

童6周岁时接种1剂次,用于经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全程免疫后儿童的白喉、破伤风加强免疫。接种方法同百白破疫苗。2、麻腮风三联疫苗

麻腮风三联疫苗该疫苗用于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风疹等三种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接种方法是麻腮风三联疫苗0.5ml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点皮下注射。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注射后一般无局部反应,少数人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轻度皮疹或伴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消退。

3、流脑疫苗

流脑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小儿发病,病死率比较高。流脑疫苗接种4剂,1、2剂用a 群流脑疫苗,儿童自6月龄-18月龄接种第1剂,第1、2剂为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不少于3个月;第3、4剂次为加强免疫,用a+c群流脑疫苗,3岁时接种第3剂,与第2剂间隔时间不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不少于3年。接种本疫苗后一般无严重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4、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可分为灭活和减毒活疫苗两种,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有效措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为我国首创,使用地鼠肾2-5毒株和2-8毒株制备,具有很强的抗原特异性,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多年,有效地抑制了乙型脑炎的流行。接种方法为乙脑疫苗0.5ml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时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接种乙脑疫苗发生不良反应较少,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即可。

5、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主要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大类,用于预防甲型病毒肝炎感染。灭活疫苗较减毒活疫苗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甲肝灭活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疫苗之一。疫苗采用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不可静脉注射。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接种疫苗后少数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红肿,全身性反应包括头痛、疲劳、发热、恶心和食欲下降。一般72小时内自行缓解。偶有皮疹出现,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6、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疫苗,分别由野鼠型和家鼠型出血热病毒经处理后获得,用于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疫苗采用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ⅰ型疫苗接种4剂次,受种者在接种第1剂次后7天和21天时分别接种1剂次,6月时加强接种1剂次;ⅱ型疫苗接种3剂次,受种者在接种第1剂次后28天时接种第2剂次,1年时加强接种第3剂次。疫苗接种后一般无不良反应。

7、炭疽疫苗

炭疽疫苗是一种用炭疽杆菌培养物的无细胞的蛋白提取物制成的预防炭疽的疫苗,用于炭疽职业接触者的预防接种。有划痕法和皮下注射法两种接种方法。疫苗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1剂次,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一般局部有轻微红肿,划痕处可有轻度浸润,24~30小时达高峰,以后可自行消退。

8、钩端螺旋体疫苗

钩端螺旋体疫苗是由钩端螺旋体流行菌型的菌株经处理后制备而成,用于预防钩端螺旋体

病。疫苗接种采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受种者接种2剂次,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应在流行季节前完成接种。个别受种者可有短暂发热,在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触痛和红肿,多于2~3天内自行消失。

四、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计划免疫程序的规定,正确掌握每种疫苗预防接种的方法、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等,重视不同疫苗之间的联合免疫方案。

2、正确掌握禁忌证:每种预防接种制剂都有适用接种对象,也有一定的禁忌证,一般禁忌证包括罹患急性传染病发热或严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肾病、活动性结核病、化脓性皮肤病、免疫缺陷病或过敏体质(如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有癫痫或惊厥史等。特殊禁忌证指适用于某种疫苗使用的禁忌证,应严格掌握。

3、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外来刺激,因此在接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反应和/或全身反应。(1)局部反应:一般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左右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现象。红肿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

2.6~5cm为中等强度反应,大于5cm为强反应,有时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痛,此时应对肿痛淋巴结进行热敷。局部反应一般可自行消退。(2)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接种疫苗后8~24小时体温37.1~37.5℃为弱反应,37.6~38.5℃为中等度反应,高于38.5℃为强反应。中等度以上反应很少。此外,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全身反应严重者可予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退热药物等。(3)异常反应:一般少见,主要是晕厥及过敏反应等。晕厥多发生在空腹、精神过度紧张时接受接种者,此时应让小儿立即平卧,保持安静,可予饮入适量的温开水或糖水,一般不需要使用药物,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过敏反应是接种疫苗是非常值得引起重视的,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出现过敏反应时要积极处理,严重者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剂量为0.01~0.03ml/kg,经处理后在3~5分钟内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 1982.

[2] 卫生部.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2007.

[3] 王为民,朱谦,杨奇春主编. 实用计划免疫.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

社,1999.

[4]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实用儿科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毛萌)

计划免疫知识_共10篇完整篇.doc

★计划免疫知识_共10篇 范文一:计划免疫知识计划免疫知识 一、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利用病毒或者细菌经过严格复杂的技术工艺制造的生物制品,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二、计划免疫宣传日的由来 计划免疫宣传日就是“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每年的这一天,既是广大儿童的节日,也是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者的节日。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edProgrrammeon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至此,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婴儿1周岁之前,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

五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三、主题和意义 1990年以来,每年选定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当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主题,尤其是紧紧围绕WHO“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纲领的要求,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作为“巩固和发展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成果,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目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主题的确立对全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和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普及计划免疫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也使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三个“85” 1、1989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确认我国已按期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2、1991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我国已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3、1996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我国已实现了以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16年版) 2016年11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 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2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 (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2.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注射类

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

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 除国家规定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外,其他需要接种的疫苗都属于推荐疫苗,也就是计

在注射疫苗时应注意: 要在孩子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进行 接种前要先测体温,若有发烧要推迟接种、未完全恢复健康前暂缓注射,但应在病好后及时补接种。 接种后,当天不要洗澡,也不能让孩子太疲劳。 属过敏体质者,应向医生反应 极个别孩子可能会高烧,可请医生看看,给予对证治疗 以下情况是不能在期间注射疫苗: 如孩子正在发烧,患有急性传染病、哮喘、风疹、湿疹等疾病或有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暂时不要打预防针。 孩子腹泻时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两周才能补吃。 有“羊癫疯”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儿童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免疫程序 一类疫苗程序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二类疫苗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 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疫苗接种禁忌 预防接种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使宝宝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付细菌、病毒。但是,有些时候,宝宝身体出现了某些特殊情况,就不适合接种,我们称这种情况为" 禁忌证" 。每种疫苗所含抗原不同,禁忌证也会不同。 禁忌证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暂时禁忌证;另一类是绝对禁忌证。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就属于" 暂时禁忌证" 。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 绝对禁忌证",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绝对不可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的禁忌 (1)卡介苗禁忌: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2500 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 4

儿童计划免疫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统筹规划, 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 准》 、《预防接 种工作规范》 、《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函》的要求,建立一个规范、灵活、高效 的处理系统。 加大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监控力度, 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 提高计划免疫 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1.2. 遵循规范 1、《中国传染病防治法》 HSP 儿童计划免疫系统解决方案 1. 概述 计划免疫工作自建立以来, 管理便成为计划免疫工作的核心内容。 然而, 从计免门诊儿 童接种数据的登记到报表的统计汇总、 监督考核等各项管理工作, 基本停留在人工查卡、 人 工登记、人工统计、现场抽查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使计 划免疫工作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而且无法满足社会对 计划免疫服务的需求, 因此,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和网络技术, 实行计划免疫计算机 网络管理已势在必行。 本系统由国内著名计免专家做总体设计指导, 结合国家卫生部、 多个省市以及众多县区、 乡镇疾控单位的实际工作经验, 并依托中国科学院科研力量, 历经数年的打造完善, 形成一 套高起点、 高实用性、 先进的计免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 本系统通过采用大型数据库技术将 儿童档案资料及各类计免资料进行微机化管理, 并采用先进的智能卡技术结合打印式接种证 本,完全实现了接种管理操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同时由于采用 Internet 网络技术,可方便 实现数据联网功能, 并支持儿童异地接种和流动接种统计。 解决了因人口流动带来的许多问 题,避免了儿童不在注册当地就不能接种或不知道该接种什么的情况, 极大地提高了接种效 率和质量。 1.1. 指导思想 遵照《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

计划免疫宣传资料

孩子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该做什么1.准备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孩子打预防针时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医生凭证接种,并在证上登记接种的疫苗名称和日期,以防止错种、重种和漏种。 2.掌握孩子的健康情况,注意近几天有无发热、拉肚子、咳嗽等,有没有 接触过正患传染病的人,以便告诉医生作参考。因为发热等常表示孩子正在患病,接触了传染病人可能被传染,此时打预防针可能会加重孩子原有的病情。此外, 孩子如果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癫痫病(俗称“羊癫风”),或者发生过惊厥等,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能否打针。 3.了解这次要接种的是什么疫苗,以及这种疫苗的作用性质。如果孩子在 前一次接种后出现了发高热、抽搐、尖叫等反应,或有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都要告诉医生。 4.要给孩子洗净手臂。冬天接种前最好先洗澡,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既 便于挽袖子打针,也不会摩擦针眼处皮肤。 5.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所以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 息好。 儿童为何要进行预防接种 孩子出生离开母体,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虽然有母亲通过胎盘、脐带传给的抵抗力,但由于出生后断了供应,天天消耗,这样先天性的抵抗力下降, 到孩子6个月后就几乎没有了。而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侵犯的机会增多,很容易患病。有育儿经验的妇女都知道,孩子满半岁后容易发热、感冒、 拉肚子等就是这个道现。要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特别是防止对孩子的生长发 育有很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的传染病的发生,如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 麻疹、乙型肝炎、结核病等,就必须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 预防接种就是把能使人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的疫苗接种于人体。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后,就会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的免疫力,这样就不会得相应的传染病了。 接触传染病人后再打预防针------ 还能不能起作用 在幼儿园、学校里发生了传染病,以前打过这种传染病预防针的人问题不大, 可是有些没有打过预防针的人而又偏偏接触了传染病人,怎么办呢?此时再打预防针还能起到预防作用吗?对这个问题要根据不同的传染病作具体分析,有的打了能起预防作用,有的打了不但不能预防,反而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 人体从接种疫苗时起,一般在1周后开始产生抵抗力,逐渐发挥预防作用,但不同的疫苗接种后对人产生作用的时间有快有慢。另一方面,任何传染病从接触病人到发病总要间隔一段时间,这叫作传染病的“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有的2~3天,有的1~2周或更长。因此,凡疫苗起作用快,而潜伏期 又稍长一点的传染病,接触病人后尽快接种疫苗还能起到预防作用,这种接种叫“应急接种”。如在接触麻疹、白喉、小儿麻痹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病 人后进行应急接种,就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没有传染上的可不再受染,已传染上的可减轻病情。但如果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潜伏期中用乙脑疫苗作应急接种,倒有可能诱发乙脑。此外卡介苗、百日咳菌苗也不能作应急接种。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我省列入计划免疫内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 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 1个月龄:乙肝疫苗; 2个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 3个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针; 4个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针; 5个月龄:白百破三联针; 6个月龄:乙肝疫苗、流脑疫苗;

8个月龄:麻疹疫苗; 1岁:白百破三联(加强)、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2岁: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3岁:乙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 7岁:卡介苗、麻疹疫苗、白百破二联疫苗、乙脑疫苗; 12岁: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哪些疫苗宝宝不能错过 《年轻妈妈之友》 计划免疫内疫苗 带宝宝注射计划内疫苗最省心,反正规定要打,不打的话,幼儿园都没法上,所以不用考虑该不该打的问题。再说,这些疫苗都是安全的,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另外,也不用担心错过时间,医院会及时通知你的。所以,你只需要注意宝宝身体好不好,打完后不要有什么反应,就可以了。不过,有些问题,你最好还是了解一下。 我国计划免疫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这些疫苗,都是免费的。 卡介苗——出生第一针 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严重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宝宝在出生后,就要及时接种卡介苗。 禁忌: 当新生儿患有高烧、严重急性症状、免疫不全、出生时伴有严重先天性疾病、低体重、严重湿疹以及可疑的结核病时,不应接种。 注意事项: 接种后在接种部位有红色结节,伴有痛痒感,结节会变成脓包或溃烂。此类现象属疫苗的正常反应,一般2-3个月自行愈合。 如果宝宝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卡介苗门诊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计划免疫门诊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吃的疫苗

乡镇卫生院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乡镇卫生院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消灭针对传染病,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为了认证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和流通预防接种条例》,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特计划如下: 1、认证做个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收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 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乙肝等五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脑、流脑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加强免疫中的塘湾、麻腮风、百白破、甲肝和白破疫苗的接种,要保证接种率达90%以上。 2、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区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白破、乙脑、流脑,麻腮风、等疫苗。 3、规范计划免疫建证(簿)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卡),确保儿童的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4、完成我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

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2012年内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远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远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的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性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安排好未接儿童的补正、补种工作。 7、启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到2012年底80%以上的完成儿童复方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儿童出生1个月内、在我科室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并上传至国家管理平台,实行全国统一。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

关于儿童免疫接种的工作计划

关于儿童免疫接种的工作计划 1、认证做个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收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乙肝等五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脑、流脑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加强免疫中的塘湾、麻腮风、百白破、甲肝和白破疫苗的接种,要保证接种率达90%以上。 2、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区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白破、乙脑、流脑,麻腮风、等疫苗。 3、规范计划免疫建证(簿)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卡),确保儿童的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4、完成我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XX年内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远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远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的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

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性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安排好未接儿童的补正、补种工作。 7、启动儿童预防接种建设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到XX年底80%以上的完成儿童复方接种建设,实行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儿童出生1个月内、在我科室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并上传至国家管理平台,实行全国统一。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 要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资料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全年不得少于12次。接种完成后

计划免疫科规章制度

计划免疫科工作制度 一、疫苗及其使用管理 1、根据《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上级制定的各类生物制品指导程序进行免疫接种(第一类为国家免费规划疫苗,第二类为自费疫苗),不得随意扩大接种对象和增减接种次数。 2、疫苗按市→区(市)县→社区接种点统一订购各类生物制品和供应,按照规定温度条件和要求贮存,每天记录2次冰箱温度。 3、疫苗贮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联合疫苗、乙脑灭活疫苗和流脑疫苗在2-8oC贮存和运输。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在-20-8oC的条件下运输,贮存期3个月以上的,在-20oC 条件下贮存;贮存期3个月以内的,在-20oC或2-8oC条件下贮存。 4、疫苗应按照计划领取、分发,办理登记手续。 (1)设立疫苗专用账簿,日清月结,半年定期盘查,做到账苗相符。 (2)疫苗应按照品种、批号(失效期)分类码放,领取或分发疫苗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再出库”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证、卡(册)管理 1、凡在我中心范围内出生的儿童在一个月内建立预防接种卡、建立预防接种证; 2、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作为接种及儿童办理入托、入园、入学和留学凭证。

3、卡(册)由各接种点专人负责保管,每年进行2次卡片清理,清理的卡(册)要妥善保管。 4、每次接种完后用钢笔填写接种证、卡(册),按时统计上报各类数据和报表。 三、接种管理 1、接种人员必须经过计划免疫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接种时遵循三查八对。三查: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对疫苗和接种对象进行检查;八对:对姓名、性别、年龄、接种时间、疫苗名称、剂量、接种途径和有效期。 3、接种前咨询健康状况,严格掌握禁忌症。 4、接种时保证安全注射: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做好回收和毁型,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 四、接种器材管理 按照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规范”要求存放。 彤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口诀

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口诀 计划接种免疫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手段。这种手段基本控制在国家的手中,这是一种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一种手段。对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很好,为了避免接种出现重复接种和漏接也有一个口诀。下面就关于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口诀,做一下简单介绍。 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口诀 1、六月伊始,各位天使宝宝们即将步入临床实习,告别教室、课堂与书桌,虽然离开了校园,但同学们不要忘记在明年的五月份你和护士资格考试还有一场约会哦,所以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复习为护士资格考试做准备是很有必要的,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讲每年的必考点——计划免疫。 2、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订的免疫程序。通过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3、一岁以内的小儿接种疫苗的口诀: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计划免疫的优势 1、计划免疫(planedimmunization)是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有效的疫苗和疫苗的计划接种,已成功地消灭曾经是人类头号杀手的天花;全球无脊髓灰质炎行动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强化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的免疫。 3、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牛痘、鼠疫、霍乱等疫苗的接种运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计划免疫,使得绝大多数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以上就是关于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口诀,这一问题做的简单介绍。总之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口诀既简单又好记,非常实用,对于儿童接种有很大的帮助,计划免疫给还给人类带来非常好的优质这生活,避免好多种疾病的发生,是很好的一种医疗手段。

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

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 基于健康档案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平台 《海天众意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分系统》对计免儿童建档,自动生成和打印计免日程表、记录计免接种和异常反应情况,满足国家基础/增强计免和地方自定义疫苗接种管理。遵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最新国家标准研发设计的系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中的分系统,可共享其它分系统的相关数据。我们提供不同使用范围、系统结构的版本以满足各单位的需求,可参照下表选择您需要的产品: 1功能简介 包含儿童基础档案、免疫接种、接种反应、预约管理、统计分析、绩效统计等功能。 2儿童基础档案 儿童基础档案以儿童为中心,以个人档案的形式组织整个档案。直观地显示儿童基本信息、接种情况等。 3基本资料 记录和管理儿童个人基本信息(出生信息、姓名、健康状况、血型、户口、住址等)以及父母情况。

4免疫接种 5免疫接种表 医生只需一次性设置儿童应接种的疫苗名称和年龄,保存设置后系统默认每一个纳入管理的儿童都需要完成这些接种。 5.1接种记录与管理 儿童接种时,自动显示已接种疫苗信息和未接种疫苗的清单,接种一次疫苗,医生只需选中本次接种的疫苗名称点击“接种”按钮,非常简单完成接种管理操作。同时系统可记录儿童接种异常反应信息。 5.2打印接种预约表 每次接种后,系统可自动生成新的预约清单,家长清楚地了解什么时候应接种哪些疫苗。 6预约管理 可查询一时间段内应来接种、过期未接种的儿童信息、数量,方便科室医生了解近期可能的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员与作息时间。

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 一、概述 儿童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和儿童免疫特点以及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抗病能力,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基础免疫是指人体初次全程足量预防接种某种疫苗。基础免疫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力随时间延长会逐渐减弱。加强免疫则是在该免疫力减弱过程中再次接种相同疫苗,使机体免疫力很快增强并使其持续时间延长。接种疫苗的先后顺序及其要求称为免疫程序(immune procedure),也称为免疫计划(immune schedule)。只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预防接种,才能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获得和维持高水平的免疫力,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并减少疫苗接种的副作用。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所有儿童都必须全程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所有疫苗。 计划免疫所用疫苗一般是通过将引起各种传染病的病毒或细菌灭活,或经多次传代以降低其毒力后制备而成。这些灭活或减毒后病毒或细菌的侵袭力大大降低,而仍保持原致病病毒或细菌的抗原特性,经接种到人体后一般不会引起疾病,却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相应致病病毒或细菌的免疫力,提高对感染的抵抗力,从而发挥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1978年,我国开始有计划地为所有适龄儿童接种卡介苗、百白破混合疫苗、麻疹疫苗及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即“四苗防六病”。1980年我国正式参加WHO的扩大免疫计划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所以在国际、国内交流中也常用EPI来表示计划免疫。1982年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将普及儿童计划免疫纳入国家卫生计划。根据WHO推荐的免疫程序,1986年我国卫生部重新修订了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1),并在这一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1988年各省实现12个月龄和18个月龄接种率达85%目标,1990年实现各县适龄儿童接种率达85%要求,实质上于1990年我国已达90%目标。1992年卫生部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

儿童计划免疫知识普与

儿童计划免疫知识普及 自2008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以下计划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10、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11、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上述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附录: 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制订本方案。

一、原则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 二、内容 (一)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二)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 三、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工作指标。 1.到2010年,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 2.到2010年,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力争在全国范围对适龄儿童普及接种。 3.出血热疫苗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 4.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 四、接种要求 (一)接种时间。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什么是计划免疫

农村信息员培训资料 什么是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简单地说,就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用疫苗及类毒素对易感人群(主要指婴幼儿和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控制、甚至最终消除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含义与一般说的预防接种(即打防疫针)不是一回事。预防接种是泛指利用人工制备的疫苗、类毒素等免疫制剂,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人体,使个体和群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但是,为要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加强疾病监测,控制暴发疫情等目的,必须实施计划免疫。可以认为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计划免疫更具有接种对象明确、人数清楚、科学性高、计划性强、节省疫苗、管理要求严格等特点,是比预防接种投资少、收效更大的一项工作。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哪些规定?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预防结核病,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HepB)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预防小儿麻痹症,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预防白喉、破伤风,麻疹减毒活疫苗(MV),预防麻疹。 使用规定 2.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 2.2 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2.3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2.4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2.5 乙肝疫苗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天。 2.6 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等。 2.7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按照第四章5.2要求进行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计划免疫是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

儿童计划免疫知识

儿童计划免疫知识 (主讲:赵英杰)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的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今年是全国第24个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日的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我镇的儿童计划免疫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人员的努力,我镇儿童国家免疫规划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2005年6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定了我国国家规划疫苗实施免费接种政策。按国家免疫程序,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全程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所有疫苗。条例规定在儿童出生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儿童入托、入学时,学校应当查验接种证,发现漏种儿童督促其监护人带孩子到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8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全省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范围,是在现行四种疫苗的基础上增加到13种,分别为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

脑疫苗,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3种疾病。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免费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这也充分说明疫苗接种在保护健康上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广大群众要积极参与国家免疫规划,把“疫苗接种”作为一种“健康投资”,真正做到预防疾病和保护健康。我市将以全国4.25预防接种宣传日为契机,加大对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力度,开展多种宣传活动,提高百姓接受免疫预防接种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预防接种国家免费政策 一、疫苗分为哪几类?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据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免费,疫苗以及接种费用由政府承担,预防接种单位按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这些疫苗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二、现阶段我市第一类疫苗包括哪些?预防哪些传染病?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我镇第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共13种疫苗,预防乙肝、结核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完整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 免疫程序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发布日期:2017-02-13 15:23:12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注:1.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间隔7~10天;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北京市免疫程序

北京疫苗免疫程序查询 北京市第一类疫苗免疫程序(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出生 疫苗名称: 1、卡介苗(初种)可预防疾病:结核病 2、乙肝疫苗(第一针)可预防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 1月龄 疫苗名称: 乙肝疫苗(第二针)可预防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疫苗名称: 脊灰疫苗(第一剂) 可预防疾病:脊髓灰质炎 3月龄 疫苗名称: 1、脊灰疫苗(第二剂)可预防疾病:脊髓灰质炎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针)可预防疾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4月龄 疫苗名称:

1、脊灰疫苗(第三剂)可预防疾病:脊髓灰质炎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二针)可预防疾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5月龄 疫苗名称: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三针) 可预防疾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6月龄 疫苗名称: 1、乙肝疫苗(第三针) 可预防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 2、流脑疫苗(第一针) 可预防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 疫苗名称: 麻风二联疫苗(第一针) 可预防疾病:麻疹、风疹 9月龄 疫苗名称: 1、流脑疫苗(第二针) 可预防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疫苗名称: 乙脑减毒疫苗(第一针) 可预防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18月龄 疫苗名称: 1、甲肝疫苗(第一针) 可预防疾病:甲型病毒性肝炎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加强) 可预防疾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3、麻风腮疫苗(第一针) 可预防疾病: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2岁

1、甲肝疫苗(第二针) 可预防疾病:甲型病毒性肝炎 2、乙脑减毒疫苗(第二针) 可预防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3岁 疫苗名称: 流脑疫苗(A+C)(加强) 可预防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和C群) 分享 | 4岁 疫苗名称: 1、脊灰疫苗(加强) 可预防疾病:脊髓灰质炎 6岁 疫苗名称: 1、白破疫苗(加强) 可预防疾病:白喉、破伤风 2、麻风腮疫苗(第二针) 可预防疾病: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小学四年级 疫苗名称: 流脑疫苗(A+C)(加强) 可预防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和C群) 初中一年级 疫苗名称: 乙肝疫苗(加强) 可预防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 初中三年级 疫苗名称: 白破疫苗(加强) 可预防疾病:白喉、破伤风

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疫苗,属于免费疫苗。

除国家规定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外,其他需要接种的疫苗都属于推荐疫苗,也就是计 在注射疫苗时应注意: 要在孩子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进行 接种前要先测体温,若有发烧要推迟接种、未完全恢复健康前暂缓注射,但应在病好后及时补接种。 接种后,当天不要洗澡,也不能让孩子太疲劳。 属过敏体质者,应向医生反应 极个别孩子可能会高烧,可请医生看看,给予对证治疗 以下情况是不能在期间注射疫苗: 如孩子正在发烧,患有急性传染病、哮喘、风疹、湿疹等疾病或有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暂时不要打预防针。 孩子腹泻时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两周才能补吃。 有“羊癫疯”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儿童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免疫程序 一类疫苗程序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二类疫苗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 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