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聚焦摩根大通巨亏事件

聚焦摩根大通巨亏事件

聚焦摩根大通巨亏事件
聚焦摩根大通巨亏事件

班级:

姓名:

学号:

聚焦摩根大通巨亏事件

欧洲的局势好不容易有点转机,华尔街又来添乱。美国最大也是公认最稳健的银行之一——摩根大通10日公布,由于一项“合成对冲”的交易失误,该行在近一个多月时间里巨亏至少20亿美元。

上述消息公布后,摩根大通的股价在周四美股盘后暴跌,跌幅一度接近7%,并拖累美股银行板块全线大幅下挫。周五的亚洲和欧洲市场也受到牵连。

一·摩根大通巨亏的原因

在雷曼兄弟轰然倒塌4年之后,摩根大通再度爆出20亿美元的巨亏案例,导致巨亏的原因并非仅仅是交易员的草率操作,更主要的是摩根大通在其一手打造的复杂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中业务规模过于庞大。

摩根大通此次亏损起因于其风险对冲部门交易员错误操作CDS。CDS也称“合成”头寸,它是由摩根大通参与研发的,合约交易内容并非实际债券,而是风险。据市场交易者和衍生品专家的分析,两个因素导致摩根大通难以高成本地维持该种特殊头寸。

因素一:摩根大通必须根据债券市场波动不断调整其对冲头寸,将一系列掉期合约组合在一起。这种对冲头寸调整的结果是,投资头寸变得复杂,同时风险也随之增加。对冲策略组合可能无法实现一个合约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合约的亏损,最后对冲组合保值失败。

因素二:摩根大通掉期头寸的绝对规模超出了单一市场所能容纳的规模。市场流动性的缺乏使得交易头寸恶化时摩根大通很难快速退

出,更糟糕的是,由于其在这个市场中占据统治地位,很明显被市场上的对冲基金和其他交易机构孤立开来,另外,因投资组合过于复杂,其很难在组合恶化时摆脱风险。

二·摩根大通巨亏事件的影响

(1)加速金融业风险监管的改革

某种意义上说,摩根大通的此次意外巨亏原本可以避免,或者至少可以将损失最小化。早在一个月前,媒体就披露了相关风险。多家美国主流媒体4月就报道说,CIO一名绰号为“伦敦鲸鱼”的交易员当时大肆建立与公司财务状况相关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产品头寸,仓位之庞大足以惊扰这一总规模达10万亿美元的领域。报道说,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当时都在下注于CDS,以期利用一位名叫伊科西尔的伦敦交易员所做的交易获利。伊科西尔就来自摩根大通的首席投资办公室。

在4月13日的电话会议上,戴蒙对上述报道轻描淡写,称媒体对该办公室交易行为的怀疑属于“小题大做”。但在本周四,戴蒙不得已承认,当媒体最早曝光相关交易风险时,摩根大通的第一反应过于“自卫”。事后来看,公司当时应该更多地注意这件事。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戴蒙会定期了解CIO部分头寸的细节,这说明他也忽略了那笔交易的潜在风险。

据报道,CIO最初建有一个用于保护摩根大通免受经济下行冲击

的大额头寸。今年早些时候,该办公室开始对经济和企业财务状况更为乐观,并开始削减上述头寸。与此同时,该机构也开始抛售用于对冲风险的金融产品。就在最近,戴蒙还在牵头抵制美国监管部门试图控制风险交易的努力。摩根大通等大型银行认为,诸如“沃尔克规则”等监管举措,将减少流动性并提高市场价格。

而现在看来,当局加强风险控制的举措的确非常有必要。按计划,如果监管机构能够敲定细节,“沃尔克规则”最早将在今年7月生效,后者将限制大型金融机构的自营交易业务。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次巨亏事件曝光后,华盛顿方面可能加快金融业风险监管的步伐。

(2)加重全球避险潮

按资产规模计算,摩根大通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巨亏事件对摩根大通这一华尔街老牌银行的声誉带来了严重影响。与其他大行相比,摩根大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损失要小得多。截至3月底,摩根大通的总资产为2.32万亿美元,股东权益达1900亿美元。过去两年中,摩根大通平均每季度的盈利均超过40亿美元。华尔街金融分析师认为,对一家以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著称的大行而言,摩根大通的此次交易亏损事件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大打击。整个华尔街自营业务都将受到影响。

周四美股盘后交易时段,摩根大通的股价大幅下跌,跌幅一度接近7%。其他一些大型银行也遭到抛售。花旗集团盘后跌约3.8%,富国银行跌幅约为1.7%,美国银行跌幅约2.7%,高盛、摩根士丹利跌2.5%以上。一些机构已开始下调摩根大通的股价目标。投行FBR的分析师

将摩根大通的股价目标从50美元调降至37美元,以反应该公司披露的巨额损失。

从周五亚洲和欧洲市场的反应看,此次摩根大通交易巨亏事件的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市场人士表示,尽管摩根大通的巨亏可能是单个事件,但在欧债危机再度侵袭全球市场的大背景下,此次巨亏事件只会进一步加重市场的避险情绪。周五亚太股市普跌,MSCI亚太指数跌1%。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股市跌幅在0.3%至1.4%不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股市跌幅均超过1%。欧洲股市开盘后普跌,法国股市早盘跌逾1%,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跌0.6%。金融股跌势明显。在大宗商品市场,原油、铜、农产品普跌,跌幅均超过1%。

三·摩根巨亏的市场启示

(1)成本与日俱增,摩根大通亏损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虽然该行可以轻松承受2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损失,但是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还是下调了评级,并且该行的声誉也遭受了损失,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呼吁放松监管措施的号召也受到质疑。

摩根大通在上世纪90年代创造了CDS,其金融工程团队设计此项产品旨在使该行就债券信用价值的变化进行风险对冲或投机。2001年,该行推出了CDS指数使这项产品交易更加活跃。

据其他投资机构的交易员透露,此次巨亏是由于摩根大通对北美投资级企业CDS指数IG9(CDX.NA.IG.9)的对赌失败,该指数由北美127家投资级企业债券的CDS组成,这些企业包括家得宝、卡夫食品、

沃尔玛和弗莱森电讯等。基于对美国投资级企业债券信用价值是否会变坏的不同看法,摩根大通建立了不同的指数头寸,其中一部分头寸是用来对冲风险、抵补损失的。但是交易员们指出,随着持有头寸的增加,组合风险并不能被如期对冲掉。

前衍生品交易员,现在圣地亚哥大学担任法学授课老师的弗兰克·帕特诺伊(Frank Partnoy)在他的一本关于金融工具的书中这样说:“在过去的20年中,金融机构一直在赌博,并且经常输掉赌局,因为他们经常以历史经验来分析问题。”

(2)愚蠢和精明的交易

一些交易员认为摩根大通的假设在年初就已经出现了错误。当企业信用恶化时,一个本来预期企业信用价值将会改善的交易头寸遭受了损失,更糟糕的是,这笔交易的对冲头寸也亏损了,因为与该行的预期情形相反,仅有较少的企业信用等级下降了。

金融衍生品和结构化金融工具方面的专家加内特·特瓦科利(Janet Tavakoli)认为,由于组合构建的特殊性,组合头寸存在的问题可能会长期被掩盖。特瓦科利认为“摩根大通建立庞大的CDS多头头寸的理由是经济形势向好,企业赚钱变得非常容易,企业信用价值不可能下降”,然后卖出针对企业债券违约的保护头寸。她认为摩根大通的定价模型不能区分愚蠢的交易和精明的交易,明显的缺陷在于假设是可以被操纵的,不管是人为还是其他的原因,因此一些未被对冲的头寸可能也显示被对冲了。但是对冲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现了摩根大通

的弱点并且利用了它。

(3)令人尴尬的处境

此次损失对摩根大通来说是尴尬的,不仅因为这个市场最初是由该行帮助创建的,还因为这笔交易本来是为了避免银行遭受损失。就像是保险策略,合约赋予买方在债券违约时向卖方的求偿权。随着市场对这种保险工具的需求增加,银行创造了对合成指数的全部或部分进行交易的方式。

经过金融危机的历练,摩根大通相比其竞争对手来说更加强大。2008年,摩根大通接管了濒临破产的华盛顿互惠银行,获得3070亿美元资产的管理权限,它将数十亿美元的资产交给首席投资办公室管理。从那时开始,客户向摩根大通存款的速度远超过了其贷款的速度,存款余额的增加使其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

近年来,摩根大通因这些投资赚取了数亿美元的收益,但这次失手使得之前的收益又都亏了进去,现在它要想以其认为合理的价格寻找导致亏损的掉期合约的买家更加困难。

四·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对中国的警示

摩根大通巨亏带给我们以下思考:首先,金融危机并没有彻底远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现新一轮的博弈。法国等国偏左领导人上台,可能使得此前达成的救助计划存在变数。希腊政府组阁僵持不下,并且反对紧缩措施一派得票率走高,使得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性增

大。一旦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现大的变故,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经济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其次,华尔街引爆了金融危机,美国联合世界20国集团下决心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效果微乎其微,监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谈判交易上,监管制度形同虚设。再次,华尔街投行们死不悔改,并没有从金融危机包括雷曼兄弟倒闭中汲取教训,依然我行我素,依然给高管以天价年薪,特别是依然在结构复杂、风险巨大的金融衍生品上对赌押注交易。而且,带领全球投行新一轮过度投机炒作、押注复杂衍生品交易开始萌生火爆。

摩根大通20亿美元衍生品交易亏损警示中国,应该强化对金融衍生品所谓"创新"的风险意识。中国目前金融市场已经出现混乱苗头,一些大公司包括国企对赌石油期货等衍生品交易之心未死,各类投机性很强的交易所纷纷出笼,各大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所谓创新产品为名,已经开始推出复杂的衍生品和金融产品交易。一定要汲取摩根大通的教训,金融创新产品一定要有防范风险意识。国内金融决策者和金融机构要认识到,金融危机还未过去,特别是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尚不彻底,应对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措施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衍生品创新宁缺毋滥,宁慢一些也不能出现风险。同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变数增大,华尔街投行又在蠢蠢欲动,世界经济走势仍不明朗,作为最易发生风险的金融机构,尽量规规矩矩做好传统业务,宜静勿动。再者,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对各类金融机构衍生品的跟踪检查监管,把风险消灭在苗头阶段。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华谊兄弟 姓名:周冰倩 学院:行知学院商学分院 专业:金融学

学号:12856218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之华谊兄弟 前言: 在21世纪初的中国娱乐业市场,涌现出一批商业巨头,而华谊公司正是个中翘楚。从一家小型的广告公司,到如今庞大的商业帝国,华谊走过了一条不可思议的崛起之路。当然,时势造英雄,这不仅仅归功于王中军王中磊两位创始人的商业才能,也要归功于繁荣的中国市场。 华谊概况: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于1994年创立。1998年正式进入电影行业,因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时至今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广告、影视、音乐、发行、艺术设计、建筑、汽车梢售、文化经纪、投资等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并于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我认为可能会导致出现信用风险的原因有两个:

(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 (2)是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2013年起,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将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伴随着这种增速转换,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征十分明显,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国内外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国内深化改革的政策目标都将刺激中国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行业态势: 优势: 1.中国电影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为大型电影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而且娱乐影视这整个行业发展快,对优质作品需求大,有利于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华谊拥有出色的制作、宣传与发行能力,在国产大片市场处于优势地位;电视剧制作实力强产量高;艺人经纪业务拥有艺人数量超过百人。公司独创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风险保证收益。 3.公司以工作室独立运营进行作品创作等经营管理模式,有助于公司降低经营风险,取得最大收益。公司产业完整,影视资源丰富,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有效整合,协同发展,在产业链完整性和影视资源丰富性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劣势: 1.虽然我国电影产量已初具规模,但其中具备较高商业价值的影片数量仍然较少,高质量影片供应量的增加将直接推动电影票房收入的增长。 2.影片产量和放映数量均在增长,但银幕数量以及高质量影片的供应不足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大,产业链完整,运作高效的电影企业将在发展中获胜。 综上所述,尽管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但总体来看,电视剧市场以及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外部因素都是有利于华谊公司的发展的。因此,外部环境对该公司造成的信用风险的压力较小。 华谊重大事件年表: 1994年,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创立 1997年,年销售额达6亿,进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 2000年,并购金牌经纪人王京花的经纪公司,成立华谊兄弟时代经纪有限公司;太合控股2000万入股,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 2001年,成立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2002年,华谊取得西影股份发行公司超过40%的股份 2004年,出资3000万收购战国音乐,成立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TOM集团出资500万美元收购华谊27%的股权,华谊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005年,中国最大SP之一华友世纪对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进行超过3500万战略性投资;华谊以3500万入股天音公司成立新的天音传媒有限公司;金牌经纪人王京花带领一些艺人跳槽橙天娱乐

十大经典风险管理案例pdf

风险管理十大案例 案例1: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一、案情 2008 年1 月18 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 亿欧元,约合71 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 产品。早在2005 年 6 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 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 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 万欧元。”2007 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 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 年12 月31 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 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 的总盈利不过是55 亿欧元。从2008 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 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 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 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 年历史、总投 资59 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 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 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 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 年底税前利 润仍为1.5 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 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 公司在破产的6 个月前,其CEO 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 个月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2009年9月2日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 目录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 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 案例四:“中航油”事件 案例五: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 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 案例七:越南金融危机 案例八:深发展15亿元贷款无法收回 案例九:AIG 危机 案例十:中国金属旗下钢铁公司破产 案例十一:俄罗斯金融危机 案例十二:冰岛的“国家破产”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一、案情 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年底税前利润仍为1.5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破产的6个月前,其CEO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个月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 3.原因复杂,不易监管。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产生既有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等宏观因素,也有管理层疏于监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充分等微观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即使是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像法兴银行这个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可谓不严,但凯维埃尔还是获得了非法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才被发现。这警示我们,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绝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市场繁荣之际,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一、公司背景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 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 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中信泰富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 其最大股东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二、案例背景 2006年3月底,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的采矿企业eralogy Pty Ltd达成协议。以4.15亿美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炖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权。收购之后它将成为中国未来巨大的铁磁矿石供应商。 中信泰富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属红筹股,而香港恒生指数的成分股都属蓝筹股,中信泰富恰是恒指成分股,所以中信泰富集红蓝一身,加上澳大利亚的收购项目是目前澳洲已规划开发的规模最大的磁铁矿项目,中信泰富的资金实力

可见一斑。 然而,这只香港红筹股却于10月21日曝出155亿美元巨额外汇交易亏损的噩耗,当日股价下挫55%,累及恒生指数下挫1.84%。使中信泰富遭受巨亏的则是为其在澳洲的磁铁矿项目规避风险而购买的杠杆式外汇期权合约——Accumulator。 三、案例分析 (一)杠杆式外汇期权合约 Accumulator意为累计期权,属于杠杆式期权的一种,所谓杠杆合约则是收益放大同时风险也放大的合约。 中信泰富购买的为变种累计期权,英文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KODA)。 最初Accumulator是投资者与私人银行订立股票累计期权合约,也就是投行设定一个股价,当市场价高于这个价格时,则可以规定价买入股票以套利,但是当市场价低于这个规定价格时,却需要投资者买入双倍的股票,一般最低认购额是百万美元。 中信泰富购买的合约把对赌的目标从股价改成了汇价,实际上都是Accumulator,只是形式有所变化,即由投行设定一个汇率,当市场高于此汇率时投资者可以低于该汇率水平的每天(或合约规定的频率)买入1个单位的外汇,这样投资者成本低于市场成本。但当市场价格低于设定价格时,则投资者必须每天(或合约规定的频率)以该设定价买入2个单位的外汇。 由此可见,KODA是一个风险与收益不平等的合约,当投资者预测错误时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docx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 —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衍生工具使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甚至动摇整个金融界,本次研究将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事件为经典案例,具体从事件简述、事件分析、事件启示来探析衍生品风险,并从内外部两方面出发,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地为金融领域服务。 二、案例简述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时的21.9万美元增长为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近30亿元,可谓“买来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被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为MBA的教学案例,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但2004年以来风云突变,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巨额亏损而破产,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公司潜亏580万美元,陈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陈久霖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10月份油价再创新高,而公司的交易盘口已达5200万桶。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耗尽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的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需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10月10日,向集团公司首次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10月20日,获得集团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10月26日和28日,因无法补加合同保证金而遭逼仓,公司蒙受1.32亿美元的实际亏损。11月8日至25日,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12月1日,亏损达5.5亿美元,为此公司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三、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 班级:78班 姓名:毛煜 学号: 完成日期: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中信泰富于08年的巨亏事件做一个案件分析,并以此引出外汇期权合约并对此进行简单介绍与认知。 关键词: 引言:中信泰富在08年时的巨亏事件,再次警示我们经融市场风险极大,进入需慎之又慎。 关键词:巨亏,accumulator,金融风险 正文:

一: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始末 1:案件概括: 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中信泰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括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至贤。莫伟龙获任集团财务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及内部监控。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港元,跌幅超过%,当日收报于港元,跌幅达%,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的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而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08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在炒外汇衍生工具录得巨额亏损后,终于获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出手相助。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2009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 2009年4月3日中信泰富继早前被香港证监会调查后,3日再度接受警方调查。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前往中信泰富总部调查,在逗留一小时之后运走大批文件。 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荣智健卸任中信泰富主席,北京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 2:巨亏原因分析 1.加框效应:高估收益头寸。加框效应是指在投资决策时,对低概率事件作出过高的期望,从而使得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加框效应的实质是没有看到真正的输赢概率,降低对损失可能性的估计,而提高了对赢利可能性的估计,因此选择了与市场方向完全相反的决策。 由于特种钢生产业务的需要,中信泰富2007年动用亿美元收购了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公司的全部股权。这个项目使得中信泰富对澳元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为了防范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中信泰富在市场上购买了数十份外汇合约,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 泰富事件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滨江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 课程金融工程案例分析 专业 2013级金融工程 学生姓名吴欣怡 学号 任课教师李长青 二O一六年六月三日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 一、案例简介 2008 年 10 月 20 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召开新闻发布会。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表示,由于中信泰富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导致已经产生 8 亿港元的损失。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 关键词:中信泰富;外汇;远期杠杆 二、案例的具体内容

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荣智健在发布会上称该事件中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他同时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自即日起,中信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 147 亿港元的损失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人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 截至2008年12月5日,中信泰富股价收于5.80港元,在一个多月内市值缩水超过210亿港元。另外,就中信泰富投资外汇造成重大亏损,并涉嫌信息披露延迟,香港证监会正对其展开调查。

十大创新型商业模式经典案例

在互联网思维被赋予多重定义的时代,商业模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再是关于成本和规模的讨论,而是关于重新定义客户价值的讨论。商业模式就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可见,客户价值以及客户价值主张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现在正处于万众创业年,众多创业企业爆发,各种各样的创新型商业模式出现在市场 中。 下面让行知优才来盘点一下十大创新商业模式代表案例,梳理2017年各行各业的创业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商业模式案例,供创业者们参考。 1.人人车——“九死一生”的C2C坚挺的活了下来 企业介绍:人人车是用C2C的方式来卖二手车,为个人车主和买家提供诚信、专业、便捷、 有保障的优质二手车交 易。 创新性:它首创了二手车 C2C虚拟寄售模式,直接对接个人车主和买家,砍掉中间环节。 该平台仅上线车龄为六年且在10万公里内的无事故个人二手车,卖家可以将爱车卖到公道价,买家可以买到经专业评估师检测的真实车况的放心 车。 点评:C2C虚拟寄售的模式被描述为“九死一生”,是因为:第一,二手车属非标品; 第 二,卖车人和买车人两端需求是对立的;第三,国内一直缺乏第三方中立的车辆评 估,鱼龙 混杂。因此二手车C2C 交易困难重重、想法大胆又天真。人人车不被看好却能逃过 “C轮 死”的魔咒,是因为其省去所有中间环节,将利润返还与消费 者。创始人李健说:“如果我能成功,B2C都要失业了。” 2.滴滴巴士——定制公共交通 企业介绍:20xx年7月15日,继快车、顺风车之后,滴滴快的旗下巴士业务“滴滴巴士” 也正式上线。目前滴滴巴士已经在北京和深圳拥有700多辆大巴、1000多个班次。 创新性:滴滴巴士是第一个尝试将巴士进行多场景应用的定制巴士。滴滴巴士是关于定制化出行的城市通勤定制服务。它根据大数据测算并推出城市出行新线路。滴滴巴士还将巴士进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 目录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 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 案例四:“中航油”事件 案例五: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 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 案例七:越南金融危机 案例八:深发展15亿元贷款无法收回 案例九:AIG 危机 案例十:中国金属旗下钢铁公司破产 案例十一:俄罗斯金融危机 案例十二:冰岛的“国家破产”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一、案情 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年底税前利润仍为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破产的6个月前,其CEO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个月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 3.原因复杂,不易监管。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产生既有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等宏观因素,也有管理层疏于监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充分等微观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即使是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像法兴银行这个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可谓不严,但凯维埃尔还是获得了非法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才被发现。这警示我们,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绝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市场繁荣之际,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

班级:78班 姓名:毛煜 学号:11123604 完成日期:2012.5.22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中信泰富于08年的巨亏事件做一个案件分析,并以此引出外汇期权合约并对此进行简单介绍与认知。 关键词: 引言:中信泰富在08年时的巨亏事件,再次警示我们经融市场风险极大,进入需慎之又慎。 关键词:巨亏,accumulator,金融风险 正文: 一: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始末 1:案件概括: 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中信泰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括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至贤。莫伟龙获任集团财务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及内部监控。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的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而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08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在炒外汇衍生工具录得巨额亏损后,终于获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出手相助。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2009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126.62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 2009年4月3日中信泰富继早前被香港证监会调查后,3日再度接受警方调查。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前往中信泰富总部调查,在逗留一小时之后运走大批文件。 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荣智健卸任中信泰富主席,北京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 2:巨亏原因分析 1.加框效应:高估收益头寸。加框效应是指在投资决策时,对低概率事件作出过高的期望,从而使得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加框效应的实质是没有看到真正的输赢概率,降低对损失可能性的估计,而提高了对赢利可能性的估计,因此选择了与市场方向完全相反的决策。 由于特种钢生产业务的需要,中信泰富2007年动用4.15亿美元收购了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公司的全部股权。这个项目使得中信泰富对澳元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为了防范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中信泰富在市场上购买了数十份外汇合约,即中信泰富把宝完全押在了澳元多头上。在中信泰富看来,澳元在最近几年的持续升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12年9月,借款人金某向银行申请个人经营贷款1笔,借款金额1200万元,期限为1年期,借款用途为其所任职的地暖管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日常经营购进生产原材料,借款人在该公司任总经理职务。为确保该笔贷款的顺利申请,借款人金某提供其个人担任法人的商贸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的厂房及用地,作为该笔贷款的抵押物,向银行提供担保。抵押物位于大兴区物流包装基地,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房屋及土地的总评估价值为2400万元,目前带有10年以上的租约,年租金约为260万元,承租方为汉拿山餐饮集团。由于该厂房需要作为该笔贷款的抵押物,因此借款人出具了承租方签署的放弃第一顺位回购权的承诺函,承诺若该厂房因借款人出现违约情况,银行需要处置该抵押物时,放弃优先收购该厂房的权利。 二、案例经过: 在经过现场调查及相关审批后,银行原则上同意发放该笔贷款,但是要求在厂房抵押的基础上,追加某担保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在接到担保公司的担保函后才能发放该笔贷款。担保公司接到该笔担保申请后,经过现场调查后,基本认可了该笔贷款的用途及抵押物情况,准备与借款申请人签订相关委托担保合同后,向中信银行出具贷款担保函,协助银行完成后续放款手续。 但是在与借款人面签担保合同时,担保公司业务人员发现该借款人所携带的用款企业A公司的公章,与之前预留印鉴不符,经过相关部门鉴定核实后确认为私刻的假公章。经过询问借款人得知,因A公司法人为外籍人士,长期不在本市,公章随身携带。为了方便开展业务、配合银行早日发放贷款,才私刻公章,并无骗贷意图。但是这种信用风险已经引起了担保公司方面的重视,随即提高了反担保措施的等级,要求在抵押物的基础上,将借款人所属B公司的99%股权,暂时转让到担保人名下,在发生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下,能以最快速度处置抵押物,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借款期限内借款人未出现违约情况,则贷款到期后,再将股权转回至借款人的B公司名下。

物业管理风险十大典型案例

物业管理风险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广告牌”的特殊侵权问题 (2) 案例二、物业管理公众责任险案例 (4) 案例三、小区内交通安全案例 (6) 案例四、小孩小区爆炸死亡物业公司判赔近7万 (8) 案例五游泳池安全管理(体育健身设施责任) (10) 案例六小区化粪池炸伤人案 (12) 案例七5 岁独生子女命丧小区窨井案 (14) 案例八都是“李子”惹的祸(高空抛物责任) (15) 案例九、车场大树砸坏小轿车 (17) 案例十、楼梯积水湿滑住户摔成骨折物管赔偿2万多 (19)

案例一、“广告牌”的特殊侵权问题 某管理处在大厦入口外墙安装了一块广告宣传栏,宣传栏宽1米,长1.5米,重约8公斤。某天,气象台预报有台风,该市为台风预计登陆点,风力可能会超过10级,最高达12级左右。该天中午,台风登陆将宣传栏刮起,砸毁20米开外的奔驰车玻璃和窗户,经修理花费将近2万元,要求物业公司赔偿……… 经查,该宣传栏系事发3年前安装,原固定宣传栏的4个螺丝,其中两个已经锈蚀、滑牙,经台风长时间吹刮断裂,酿成大祸。 分析: 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本案例中,台风信息已经提前准确预告,物业公司作为专业公司应该预见到台风登陆所造成的影响,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宣传栏被刮起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所以此案例中“不可抗力”并不能成为物业公司免责的理由。 2、对于建筑物等致人损害,作为特殊侵权行为,国家相关法律通过专门条款予以了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也就是说,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除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以外,均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此案例中,物业公司作为广告宣传栏的所有者,对宣传栏疏于检查,致使原固定宣传栏的4个螺丝,其中两个已经锈蚀、滑牙;并且在已经知道台风将至时未做任何检查和预防措施,所以应该承担责任。 3 、此案例也提示我们:在物业管理日常工作中,应该忠于职守,做好设施设备巡查维修保养等常规工作,保证设施设备处于正常工作

中信泰富事件

中信泰富事件 事件亏损具体产生:为了降低公司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中面对的货币风险,从2007年起,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进行对冲。该操作的操作不当(澳元贬值)引起巨额亏损。 风险对冲: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产生原因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内部控制是主要原因。 内部环境包括: 董事会制度: 董事长大权在握控制着董事会 独立董事制度失去作用 董事会高管巨额薪酬 风险评估: 中信泰富事件反映出其内部的风险监管和治理机制存在问题,累计期权的风险与收益严重的不匹配,收益固定但风险却无限。中信泰富选择了澳元作为买卖产品,但却并未考虑汇率变动引起的汇率风险而设定止损金额。 风险表现包括: 1.市场风险: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中信泰富共先后买入澳元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因全球金融海啸,澳元大幅贬值。澳元兑美元从全年最高价(七月份为0.9848)狂跌到10月份的0.6004 2.流动性风险: 中信泰富08年10月20日对外披露自身资产巨亏信息,由于巨额亏损,曾出现短暂的流动性危机,随后中信泰富主席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救,母公司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并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3.信用风险 受巨额亏损等负面消息影响,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2008年10月的股价暴跌逾5成,收市时跌幅达55.1%,股价由14.52港元跌至6.52港元。大量投资者对中信泰富信心不足。集团主席荣智健代表董事会向公众表示道歉。 为挽回投资者信心,荣智健声明称:中信泰富拥有包括特钢、铁矿、地产、基建等各种优良资产;中信泰富集团高级管理层发现问题后,召开了特别董事会,并授权审核委员会进行独立调查;并同时也在寻求母公司中信集团的支持。 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首次披露持有超过百亿澳元的累计期权,并称早在9月已经察觉其潜在风险。中信泰富事件折射出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在操作上违背了基本的内部控制原则,尽管公司有很多的规章,实际上都成了摆设,而没有被执行。从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角 度 一、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获得上市资格,同年2月,泰富发行亿股新股给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而后,中信(香港集团)通过百富勤配售部分泰富股份,使中信(香港集团)对泰富的持股量下降至49%,目前已降至%。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另外,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于一九九七年,公司的总部大楼“中信大厦”更于海旁落成,为香港海滨的重要标志。 中信泰富现上市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属于蓝筹股。此外,因为其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也被视为红筹股。红加蓝就是紫色,于是,一些香港的分析师把中信泰富戏称为“紫筹股”。公司业绩优良,2007年年报显示公司盈利高达亿港元。早在2006年,公司董事会主席荣智健曾展望了中信泰富的三大主营业务:钢铁、航空、地产。在荣智健看来,未来几年中信泰富将把钢铁业务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核心业务,而航空、地产成为了“守成”式的日常营收业务。为了拓展核心业务,中信泰富曾先后收购了内地三家龙头特钢企业。2008年中信泰富全年特种钢业务净利润大幅提升68%,盈利达亿港元,成为对中信泰富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 二、中信泰富前董事长简介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荣智健可谓衔玉而生,他的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百年前,无锡荣宗敬与荣德生两兄弟,白手创

(完整版)案例精解二倍工资10大典型问题

案例精解二倍工资10大典型问题(详细得要命) 目录: ?一:用人单位不能举证证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在劳动者一方,是否应付二倍工资? ?二:简易劳动合同未经双方签章,能否视为签订劳动合同? ?三:人力资源经理能否向公司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四: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后,是否仍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五:劳动者未提交离职证明导致不能签订劳动合同,能否不支付二倍工资??六: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偷换页码伪造《劳动合同》,是否应支持二倍工倍差额??七: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仲裁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八:本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签订了固定期限合同,是否应支付二倍工资??九:劳动者能否以对《劳动合同》内容不清楚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十: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是否属于劳动报酬? 正文: 签订简易劳动合同是否视为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一方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处理,人力资源经理能否向公司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二倍工资的时效如何计算、满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能否主张二倍工资……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HR、劳动法律师、劳动争议仲裁员、法官。 现通过对近年来最新发生真实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等,结合本人的对法律的理解与运用,完成此文。 为表达简明扼要,“二倍工资”均指“未订立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 案例一:用人单位不能举证证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在劳动者一方,是否应付二倍工资? 【裁判要旨】

即便存在劳动者已收到空白劳动合同,但未签或签订后未将合同交还某某果公司的情况,某某果公司没有提交证据证明,其有过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因此,某某果公司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免责,与上述规定不符,本院不予支持。 【案情简介】 深圳市某某果商贸有限公司与刘某劳动争议案,深圳市中级人民院判决公司方支付刘某未订立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公司方不服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公司在《民事再审申请书》中诉称:根据《某某果物品交接表》,刘某已收到劳动合同,但未签或签订后未将合同交还某某果公司,责任在他。某某果公司无需支付未签合同双倍工资。 【法院判决】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争议焦点为二审判决支持刘某主张的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是否不当。关于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和支付经济补偿。因此,即便存在刘某已收到空白劳动合同,但未签或签订后未将合同交还某某果公司的情况,某某果公司没有提交证据证明,其有过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因此,某某果公司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免责,与上述规定不符,本院不予支持。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11月26日作出(2015)粤高法民申字第1271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深圳市某某果商贸有限公司的再审申请。 【实务评析】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足一年,用人单位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与劳动者未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完全在劳动者,且用人单位无过错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两倍工资。但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以上规定,只要用人单位有证据能证明用人单位提出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因劳动者的原因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可免除其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上述案例中,用人单位称劳动者刘某已收到劳动合同,但未签或签订后未将合同交还某某果公司,实际上用

中信泰富案例分析

关于中信泰富事件的思考 小组成员:吴婷、张瑞、王珊、陈雪林、翟春怡、周玉 企业外部风险包括:顾客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 经济环境风险等; 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产品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组织与管理 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延迟交货违约赔偿风险、 技术风险、报告期内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利率风险、 代理风险、领导风险等。 规避风险:1.买保险2.对冲3.获取更多的信息。 无法规避的风险被称为系统风险,大部分为企业外部风险。 规避风险原则:分散化投资组合 根据案例资料来看,中信泰富的主营业务为特钢,物业,航空,发电,基础设施等,从过去10年来看

增加的钢铁行业也来自于从2003~2008这段钢铁黄金时期,所以中信泰富需要和和澳大利亚采矿企业进行收购与投资,但是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信泰富应该发展国内行业。 中信泰富的系统风险有: 1,货币风险,中信泰富在投资澳洲的开采项目中涉及到大量的外汇资金,此项投资占中信泰富资产的重大部分,所以汇率特别是美元兑换澳元的汇率变动会对中信泰富产生重大的影响。 2, 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在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影响,矿产等原材料价格下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货币汇率受到拖累,9月到10月,澳大利亚储蓄银行连续两次降息,澳元大幅跳水。另一方面,美国金融机构的危机造成了美元支付的高潮,大量美元溜回美国加之投资者为求避险分分将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套现,7月以来美元突然大涨。再加上原来做过澳元的交易方因受损急需抛售澳元平仓,澳元的价格在三个月的时间下跌了40%。 而中信泰富的经营风险有: 1高杠杆投机产生的财务风险,作为交易主体的中信泰富公司,无视了交易的风险仍旧选择了高杠杆的外汇交易合约。为企业带来了与投资收益不相符的杠杆风险,最终以巨亏结束。 2内部控制产生的管理风险,此次澳元累积外汇期权合约是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私自与香港多家主要银行签订的,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并不知情。随后二人被撤职。公司财务部主管、荣智健之女荣明方也被降职、减薪。首先,中信泰富所选择的Accumulator不是用来套期保值的,而是一个投机产品,与公司的初衷有所偏离。而财务人员的自作主张进一步诱发了巨亏的产生。正是

金融风险控制案例精选

金融风险控制案例精选 1、历史再次重演,爱尔兰联合银行被骗7.5亿美元 本月初,联合爱尔兰银行美籍外汇交易员诈骗7.5亿美元巨款的特大案件曝光后,震惊了整个国际金融界。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规模仅次于巴林银行破产案的一起银行诈骗事件。连日来,从联爱银行高层首脑到全球市场分析人士,各方都在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能力进行反思。12日有报道称,联爱银行首席执行官巴克利承认,早在一年前,该行就认识到 财务管理需要加强,但却迟迟未能采取切实措施,结果造成今天难以挽回的巨额损失。 联爱银行总部位于都柏林,是爱尔兰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它在美国设有专门负责外汇交易的分支机构———完全第一银行,排名在美国50大银行之列。其业务主要集中在马里兰州和宾西法尼亚州,共有250个分理处,雇员6000人。本案的主角鲁斯纳克现年37岁,7年前巴林银行利森案发那年加入完全第一,是其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两名交易员之一。作为一名中级职员,他目前的年薪为8.5万美元,不过在生活上却从未表现得像当年的利森那么奢华。 当事三方各说各话 据联合爱尔兰银行6日透露,鲁斯纳克在外汇交易市场上所做的美元对日元即期和远期业务均造成数额庞大的交易损失,而通常用以抵消此类损失的期权合约都是伪造的。更为严重的是,他还涉嫌“内外勾结”,虚报市场交易量,为己牟利。2001年年初,鲁斯纳克开始使用伪造的期权合约,掩盖其损失。完全第一银行首次发现其经手的外汇交易有问题则

是在今年元月初。当时,该行正在对资产部的管理进行例行审核。恰在此时,鲁斯纳克要求提供巨额现金以维持他的交易活动,该行高层行政人员认为他要求的钱款数额庞大,从而产生怀疑并开始着手调查。在一个多月的调查期间,鲁斯纳克一直给予合作,但到本月4日早上,他突然下落不明。该行的首席执行官基廷在爱尔兰时间4日晚9点30分,才打电话向巴克利通报了有关情况。在这之后,联邦调查局马上被请求介入,展开犯罪调查。 然而,鲁斯纳克的私人律师却断然否认了联爱银行的上述指控。律师兰姆廷6日晚间即做出反应,声称鲁斯纳克“不是在逃犯”,并且希望所有的调查按正常程序进行,一切交由美国司法部来决定。这位律师说,鲁斯纳克当日在巴尔的摩与律师一起主动约见了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和联邦检察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美国执法机构对其发出逮捕令或者提出起诉。鲁斯纳克的另一位律师欧文说:“如果他们指控他偷钱,他们不会成功。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能够找到指控他偷钱的证据。”7日晚间,一度消失的鲁斯纳克突然又在家中现身,但对此案拒绝置评。 美国联邦调查局8日终于打破沉默,公开表示迄今还没有发现鲁斯纳克侵吞7.5亿美元巨款的任何证据,并证实该局还未向鲁斯纳克发出逮捕令,联邦检察官也没有提出起诉。鲁斯纳克据称已向该局交代,他曾做过一系列没有规避风险的日元对美元外汇交易。在遭遇一连串不走运的交易后,他的损失就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为了弥补损失,他开始伪造与其他银行的交易合同,来制造一种没有亏空的假象。为此,他还伪造了大量由其他银行发来的传真。根据美国联邦法律,伪造银行文件最多可以被判入狱30年。一名联邦调查局官员还透露:“我们现在重点是要查清是否分行有人授权他这么做。” 传言倒闭联爱否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