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心理学豪华版

环境心理学豪华版

环境心理学豪华版
环境心理学豪华版

环境心理学

(根据十六周课堂录音整理)

1.注意(P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者缺一不可

2.生态知觉理论(P43)

生态知觉理论由吉布森(J.Gibson)提出,其强调两个要点:(1)环境的提供、(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吉布森认为,生态知觉是心理主体有机的整体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环境呈现其功能特征。所以在相关工作上,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情感反应,注意环境潜在的生态意义。

3.知觉定势(P9)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4.表象

表象概念的含义:(1)再现性(2)对象性

意识活动中的意向性,表象是其前提及根本保障,在表象当中可以回应、讨论、判断一些事情,纠正错误。

5.环境认知(P68)

主要内容: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和时间长短。

6.应激、应激源(P129)

(1)灾变事件:是势不可挡的应激源

(2)个人应激源:指引起应激的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源(Lazarus&Cohen,1977):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

7.评价噪声的三个因素(P150)

(1)响度(2)预见性(3)控制感

8.关于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P321)

(1)超载假设

(2)城市环境应激

(3)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

(4)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综合分析)

9.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P282)

(1)动作性行为习性

(2)体验性行为习性

(3)认知性行为习性

10.场所的概念基础

(1)地方性(2)人员活动(3)空间特质

11.个人空间的作用(P175)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着自我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的刺激,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12.霍尔·个人距离(P178)

(1)密切距离:0-0.45m

(2)个人距离:0.45-1.20m

(3)社会距离:1.20-3.60m

(4)公共距离:3.6-7.6m

13.图式

图式是动态的认知架构,换句话说,是心理建构的过程。是在知识、经验、动作、习惯等心理机制上长期形成的。

皮亚杰通过图式的核心概念,并在同化、顺化、平衡三个观念的支持下,提出了在发生认知理论上的基本框架。

同化:认知结构的充实、完善

顺化:内部图式的变化产生的适应

平衡:同化与顺化的协调统一

14.概率知觉(P39)

(1)概率知觉由布伦斯维克(Egon Brunswik)提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2)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

布伦斯维克把个人的环境知觉比作透镜将光线聚焦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将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接收、过滤、重组、聚焦,使之成为整体。

他还认为,来自环境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有效性。有的刺激比另外一些提供更准确、更可靠、更有用的环境线索。所以,为了提高对真实环境的判断概率,需要对相对可靠性进行区分、排列、作出判断,并且积累相关的环境经验。

15.唤醒水平·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P126)

在从事某项任务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效率,且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在唤醒水平处于适当水平,也就是环境刺激适度时,才能达到最好的绩效,这种适应水平我们也称之为最有唤醒水平。

16.私密性(P183)

(1)私密性是体现出个人空间的保持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

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退缩和信息控制。

退缩:个人独处、与其他人亲密相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

信息控制:匿名,即不愿意别人对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藏,如人们常说的隐私权,当然不包括对罪犯的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不速之客。

(2)根据阿尔托曼的定义:私密性是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反映出

独处、交往两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平衡。

(3)在缺乏私密性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冲突。

17.烦恼距离(P379)

(1)在建筑中,多次走同一距离、路程,或一次走太长路程消耗的时间、精力所产生烦

恼,称之为烦恼距离。

(2)一般建筑设计原理认为,建筑中功能关系越密切的部分,应该优化其位置关系,减

短使用距离,使平面布局紧凑。

(3)同时,应该和一些不是必要的、休闲的空间区分开来,例如办公建筑中的休息区或

者景观。

18.环境心理学(P1)

环境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由普洛尚斯基(H.Proshansky)、伊特尔森(W.H.Ittelson)等美国学者提出,环境心理学重点讨论人工环境,尤其建筑(城市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并且把这一关系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换作用的关系。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大多以实际问题为去向,理论基础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同时具有浓厚的多(跨)学科性质。

19.病态建筑(P167)

病态建筑:指的是在其中的人因为呼吸问题、空气问题生病。一般是大型建筑,由于室内空气污染使相关人员身体不适,产生疾病的建筑。

原因:主要是在大面积玻璃幕墙和中央空调的使用中,人工通风系统出现系统性的污染问题。由于此,产生细菌和微生物滋生,导致污染。

病态建筑是室内空气污染源中的话题。

20.环境意识的发端问题

(1)通过运动的身体或者说身体的运动,在最初的环境体验中,促成感知过程的开展,

获得时空、经验最初的资料。

(2)图式的产生和发展。

(3)在图式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几个重要的区分:区分自身和他者;区分不同的东西。

(4)世界关系的确定。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环境意识的基础才开始慢慢产生。环境对于心理主体就意味着在世界之中。

21.格式塔

(1)什么是格式塔?(基本意义)

a)对象的外在形态与造型

b)内在的组织与机制

c)知觉的整体性(心理上的完型)

(2)基本规律(组织原则)

a)图地关系(图形与背景)

I图形与背景的关系II图地关系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III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

b)群化原则

I邻近原则II相似原则III连续原则IV封闭原则

c)简化原则

I良好完形原则II简洁原则

(3)图地关系:就是聚焦、区分、显现。通过知觉要求,来把握对象。

22.认知地图的概念、性质、特点(P70)

概念:认知地图是林奇在研究城市意象当中使用的核心概念,是在环境认知问题上,以地图形成的一种心理对应。

性质:(1)模拟观点:强调环境信息的客观反映要求

(2)命题观点:注重体验、联想、加工,心理上环境意义的建立

二者不同,但并不矛盾,相互之间需要综合、统一,使得认知地图的概念充分有

效。

特点:(1) 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

(2) 模糊性和片段性

(3) 个人差异:

当地居民与外来者;生活方式与活动范围;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人格化地图23.易识别环境的特征(P79)

景山前街、文津街平面示意图(P83):要求可以画出其中路的走向、山、水、城门及人的视线。

(1)组织与结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2)同一性(自明性)——建筑群或区域内的某些共性

(3)意义——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

24.领域性(P190)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防卫的行为模式。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领域的类型:(1)主要领域(2)次要领域(3)公共领域

领域的功能:(1)认知和社会功能(2)领域性与控制感(3)领域性与安全防卫

25.拥挤(P157)

拥挤是一种心理上的消极反应,由高密度产生。但高密度不一定产生拥挤。

产生的理论解释:(1)信息超载(2)行为约束(3)生态心理学

影响拥挤的因素:(1)个人差异(2)情境条件(3)社会条件(4)建筑因素

减少拥挤的措施:(1)空间分隔(2)缓解交通拥挤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西单商业区算是人们最爱去也是最常去的商业去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东西适合各个年龄层和消费层,位于西单大街西侧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中友百货就很适合各个年龄段,消费层属于中上等,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明珠商场,新一代商场则就适合年轻人去,价格也是较为便宜的,像初中高中生就比较喜欢来这里了,西单商场1—3层属于中等消费层,4—7层则属于比较低等的消费层,但也要比明珠,新一代这样的商场价位稍高些。 在五一期间我选了一天,从早上9:00到晚上20:30在西单商业区进行了近12个小时的定点观察。5月2日早上9:00坐地铁来到西单,因为商场10:00才开门所以这个点人还不多,到了9:30就陆陆续续开始有不少人来,这个时段来的人一部分是在西单工作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像我们这

么大的学生,基本都是5,6个一起,直到商场开门人也不是很多,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来西单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不过还是年轻人比较多。年龄大概在30岁以下,女生较多,基本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主要为了购物,有很明确想买的东西,顺带看一下别的,这些人经常去的就是明珠,()新一代和西单商场,如果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就更愿意去大悦城,君太,中友。第二种是主要为了和朋友小聚,顺带逛一下,这些人喜欢去的地方与第一种相同。因为是假期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比平时也多了很多,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以开私家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购物,这些人更青睐于大悦城,君太和中友,这些商场不仅有地下停车位,而且凭当日当日消费小票还可以免停车费。在西单,到了吃饭点可以说每家餐馆都是爆满,但个人认为大家最喜欢去的还是像麦当劳,肯德基,吉野家这样的快餐,方便快捷又实惠。

环境心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课程概要: 环境心理学是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本课程将讨论环境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在建筑、规划和环境设计方面的应用研究。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1.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对应这个定义,环境心理学有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环境心理学是新兴的,尽管在某些问题上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持续了数十年。早期的心理学家绝大多数更重视个体过程,而不是人-环境过程,幸运的是六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改变了此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付诸于实践。 课程内容 1.环境心理学导论:初学者研究问题的导引 环境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对人、环境、行为三者相互作用的基本观点与学术脉络 2. 环境知觉/空间认知:我们如何了解和建构这个世界 注意到的环境、环境信息的解释与组织、认知地图、空间指认与距离认知 3. 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人对周遭环境的反应 对环境的色彩、声、光、热、微气候以及人们对其的反应 4.城市的公共认知:城市环境公共意象的若干专题 城市意象、易识别的环境与景观、社会性意象、环境审美 5.空间行为学:人们如何共享空间 拥挤、私密性、领域性和个人空间 6.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法、用后评价研究和论文写作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之辨、量化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用后评价研究的设计和论文写作 7.住宅与社区中的环境心理: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8.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的研究与实践三十年:“可防卫空间”理论以来的建筑设计与社区防范 9.城市开敞空间中的环境行为 10.不同的环境与各种群体的环境 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女性与环境/办公室、校园

环境心理学论文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总结报告

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 ,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公园设三个出入口,且都向内退让很大空间,也使公园与周围建筑、道路有所分割,因此周边交通还算便利。 公园周围建筑大多是商业建筑,一般都比较的高大、宏伟,因此建筑的高度也会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影响。据调查和统计得知,大多数游客对周围建筑的高度对自己休息时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周围建筑如若太高,会使得周围空间显得逼仄,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造成一种压抑感,使人们不能得到想要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由于来自高层建筑的高楼风有时会对行人造成不适和伤害,那么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公园也会在一些时候受到高层建筑的影响。而且建筑密度比较大,与公园相挨紧密,分割不太明显,从视觉与感官上不能达到人们理想的舒适效果。 二、公园景观环境和道路分析 人民公园作为郑州市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其园内的景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为周围人们的生活带去了绿色,带去了清新的空气,为园内的行人带去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感觉上的放松,而且,在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公园,景观也起着分隔空间,引导和暗示游客的作用。比如,参天大树的种植,就告诉游客,这里是供大家遮阳、休闲的公共空间,大面积的绿地和铺地也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然而,小乔木,整形树,假山,石壁,土山等景观则可作为障景处理,不仅可以造成先抑后扬的效果,而且有助于保持区域的私密和安静;同样,在较小尺度的外部空间,较小的灌木,绿篱,树丛等自然元素以及矮墙,小品等人工元素也会造成视觉遮挡,进一步满足空间的私

密性要求。 草坪,铺地,小品,花坛,喷泉水景和景观灯,常常被视为现代广场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存在往往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行为上的引导,会使得行人,游客感觉理所当然的去走近欣赏,去探索,去休憩。郑州人民公园绿化主要是以苍松翠柏做基调,各种花色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乔、灌、花、草搭配栽植,构造出大面积的树林、草地园林景观。其在景观上就为游客的游玩或者休息起到了一种暗示,指引的象征性作用,一些景观小品也给游客带去了精神上和视觉上的享受。 郑州市人民公园总的来说比 较重视自然资源,显山露水,公园 内的树木虽年久却不失其魅力。集 树成林,不仅使环境充满活力,同 样为百鸟提供了栖息的家园,也为 郑州市绿地引来了天然卫士。这些 树木不仅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宝贵的风景资源。 该公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在人多时,这些景观有利于不同人

环境行为心里学-广场分析

【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城市广场人性化行为轨迹行为空间 【正文】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 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根据人的环境心理学,广场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一方面人在广场中起主导作用,成功的广场设计都是为人——使用者服务;而另一方面,广场环境又会限定人,它是人获取信息刺激的来源,人们正是在使用和感受广场空间环境的同时,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环境做出判断和心理评价,进而以自己的行为对其做出反应。因此环境心理学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校园环境分析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 理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简单以我校为 例谈谈我对环境心理学的理解。 一个好的大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学 生提供许多方便,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 生的各种品质。试想每天生活在吵闹,杂乱的 环境中怎么可能会让学生安心的学习,怎么可 能让老师静心的教学。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的 影响,人每天做的事情同样影响着个人的习 惯。一旦习惯的养成,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改 过来,这样就有可能养成不好的品质。当然 学校中的每个空间都是学生停驻的地方,学生 的生活,学习都在这个大的环境中慢慢度过。下面以中南大学铁道学院进行了初步的调研。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简介 建国初期,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1953年10月,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工学院、云南大学、四川大学七所院校的土木系 和铁路建筑系合并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 随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高教部、铁道部、湖 南省决定以湖南大学桥梁与隧道、铁道建筑、铁道 运输三个系及部分公共课教研室为基础成立长沙铁 道学院,直属铁道部领导,定址长沙南郊烂泥冲。 1960年9月15日,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50年 来,学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校园占地面积 860 余亩,建筑面积3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3 亿多元,仪器设备总值7300万元,图书馆建筑 面积1万平方米,藏书80余万册,各种教学生 活设施齐全。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南大学铁道学院进行调查。 图书馆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大学图书馆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地,

建筑环境心理学 南京城市意象

南京城市意象——足下的记忆 足下的南京 南京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一个上千万市民和无数房屋的集合;或是法国梧桐下斑驳的树影;又或是夫子庙五花八门的小吃........ 城市是由人和物的各种关系共同构成的统一体,一个真实的可以被称之为城市的集合需要上述的这种可识别性(identity),这种可识别性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特点和标识,更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提供归属感的源泉。各式各样的事物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城市集合,正如各种不同的要素促生了南京的城市意象。 我们小组沿着中山东路,这条可以称得上是南京城主要干道的道路,来寻找大家意识形态中的南京。 城市意象的形成 自然因素:无形因素气候条件 有形因素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山体河湖,植被树种 人文因素:物化因素:城市结构,凯文林奇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 非物化因素:心理结构,制度,历史,语言,宗教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决定了南京城的可识别性。 a.气候因素 b.地理区位 c.历史及心理结构

d.道路系统 道路。这是一种渠道。观察者习惯地、偶然地或潜在地沿着它移动。它可以是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沿着这些渠道,他们观察了城市。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相联系。---------------------------------------------by 凯文林奇 同样是由古城发展而成的城市,中山东路作为南京道路的代表并不像是北京的道路那样夸张的尺度,也不想苏州老城区那样狭小,因为城市空间结构成组团式跳跃分布,因而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和出行距离,自行车作为南京的日常交通工具,自行车道随处可见。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南京道路旁的法国梧桐。不仅仅是因为那南京的气候地理条件适于法国梧桐的生长,更是因为民国时期南京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法国梧桐。这些法国梧桐使人与历史,人与城市,城市与人发生关系,提醒人们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市民对南京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例如南京老城最早的主干道中山路,它联系着明故宫,总统府,中山门,新街口等重要的城市标志或区域,各种要素沿着它布置或与它相联系。 e.边界 边沿。这是不作道路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 是两个面的界线,连续中的线状突变。如:河岸、 路堑、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这是横向的而不是 纵向的坐标。也许是一种屏障,当然多少会有些贯 通,但使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分隔了。它或者是 一条缝,或者是一条线,两个区域以此为联系。虽 然边沿不如道路的控制性强,但对多数人来说仍不 失为一种重要的构成特征。尤其是在把一般化的区 域联系起来时,它具有水道和城墙构成城市轮廓线 所起的同样作用。 ---------------------------------------------by凯文林奇 说到边界,即会想到内外,轮廓,隔离。而说到南京的边界,即会想到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修筑于明朝,当时作为古代军事的防御设施,历代的都城都在城墙之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早期的规划方略,南京古城墙保存的并不完整,如今,宫城、皇城、外郭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依然屹立。所以,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当然,如今的城墙早已不是为了作抵御外敌只用,而是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而存在,甚至是城市象征。 f.区域 主要指的是城市中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两度 范围的。它在观察者心理中产生进入“内部”的感 受。它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是从内 部观察的,如能在外部可看到,也可作为外部的参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 境 心 理 学 调 研 报 告 园林111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在丽阳门公园的应用一.调研内容 1.调查对象:丽阳门公园及游人 2.调查方法:目测法,现场拍照、文字记录

3.调查内容:公园特定空间场所的的利用情况和游人的行为表现 4.调查目的:从空间场所的利用情况和行为表现来看游人的行为心理,对丽阳门公园空间设 计给出评价并提出对外部空间设计的一些思考 5.调查时间:2013年6月8号-6月10号 二.丽阳门公园现状及公园环境分析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 丽阳门公园地处浙江省丽水市商业区,西临丽水市最繁华的中山街,北临丽水市主干道丽阳街,南边是步行街,东边是城东路,是一块大约有15000平方米不规则四边形街头绿地。 该公园平常游人流量很大,每逢节庆日活动、赠花赏花活动这里热闹非凡,是市民们集会、游憩、散步、运动、安静凝思、陪伴家人、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场所。 丽阳门公园平面地图 (二)公园景观环境分析 1)硬质景观空间场所分析 由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可以看出,中山街旁边就是处州古城墙,经历沧海桑田,见证了丽水的发展,是逝去的保家卫国的祖先们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但站在城墙上,视线多被植物和园外高大建筑所遮挡,观景效果不佳。城墙北面是公园西入口,没有大门,很开阔,外围是排列有序的石墩,阻止外来车辆的进入;南面是步行街入口,由这个小入口进入就可以看到公园内唯一的凉亭,凉亭所在周围地形平坦,植物低矮,视线较为开敞,抬头就可以看到中央公馆,而扭头钟楼就进入眼帘,这两个建筑被巧妙地借用,极大丰富了园内空间。凉亭东面是20多米长的时光隧道,这个隧道是由多个石砌菱形框架结合表面凹凸不平的石块构成。中山街入口和步行街入口,极大地承载了来自中山街行人的分流。 步行街中间还有一个半圆环形小广场结合休息长廊。对应的在丽阳街上也有一个半圆形入口,但面积较小,游人由此进入,紧接着就进入下沉式广场。中间面积最大的就是中心广场,是市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它中心的雕塑是丽水市市标:银灰色的市标是由丽水拼音首字母“L”和“S”抽象组合而成。L像是两把利剑,直刺云霄,S就成了那温柔而美丽的彩带,环绕着利剑,代表着朝气,象征着腾飞。雕塑下面是莲花基座配有水池喷泉,外围装饰着繁花色块。中心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地势上形成对比,其地面铺装一个精细光滑,一个粗糙不平。城东路入口是比较正式的大门,入口有体量较大的置石,还有石砌的弧形门廊,也是接着小广场。主要道路设置分明,但小道路在林间多而乱。 园内灯光主要有路灯、近地灯。不同场所路灯的高低和数量不同,也影响着空间的利用和游人的行为。比如,竹林间地上照明较多,主要园路边球形路灯较多,中心广场路灯较多,而下沉广场几乎没有路灯。儿童活动区照明较多,而城东路入口广场没有路灯,照明依靠城东路街边的黄色钠灯。 以上就是主要空间场所的情况。(见下图) 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 2)植物空间分析 由卫星图(结合下图)可以看出,古城墙下面植物密集主要是高大乔木结合小灌木,由中山街入口进来往公园中心走就是成片的竹林参杂着高大乔木,一直延续到城东路入口广场。中心广场的北面以及儿童活动区栽植的都是高大乔木和灌木,而中心广场南面紧接竹林,其内较大面积内没有植物隐蔽,白天光照强烈。而凉亭和时光隧道一带链接的是宽敞平坦的草坪条状绿篱带,其颜色丰富。每一个绿地块都有边界围合:西面灌木区主要是竹篱、北面主要是1米高的花池围台,而草坪地带是绿色的丝带围合。 主要硬质空间标示图 三、空间利用情况和游人的活动行为记录

行为环境心理学空间实例分析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日本俳句的简洁性常会将人们对于材料和细部的体验和感知的那种“自在状态”给分离出来。 建筑的触感领域是靠着触感限定的。当构成一处建筑空间的细部材料性凸现出来时,我们就打开了触感领域,我们也就强化了感受体验,投入到了心理的维度。 今天,左右着建筑“产品”的工业和商业力量倾向于使用合成材料;木窗框上要套上防水的乙烯塑料套子,金属要电镀,或者是涂上一层人工合成涂料,瓦也要用人工合成的色彩层覆盖一遍,石头上面则被弄得就像有木头肌理一般。由于使用了这些工业或是商业方法,触感就被消除或是降低了,因为材料和细部的肌理和本质被掩盖了。 我们对于建筑空间的整体性感知有赖于触感领域里的材料和细部,就像一道大餐里的味道有赖于真实食料的口感一样。想象一下,人们只能吃人造味道食物的感觉。所以,建筑中,如果失去触感,人造合成环境的幽灵就会占据上风。 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处理的一些问题.例如高密度居住区里出现日照、通风不足,嗓声增多.生活互相干扰.室外活动用地过少等现象.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又如工厂地区附近的建筑物由于空气、水、土壤会受到污染,轻者影响居民健康,重者导致居住疾病流行.同样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类似这样的问题已不局限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进而衍成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但是进行城市环境设计时,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适用.因此可以说建筑环境心理学大大促进了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环境设计。 当熟悉空间的环境心理以后,就可分析人们的生活空间,推断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个人空间与他人空间的交叉.空间的开敞感和封闭感等。这样。在进行建筑设计或环境设计之际,就可以恰当地组织空间,慎重地布置建筑物或建筑群,合理地调整它们的面积、高度和距离,充分考虑和处理人和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经过这样处理的设计,不仅具有环境心理的学术依据,而且开阔了设计视野,能从环境心理的龙度设计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方而的要求。庭院空间环境心理学设计住宅庭院是居民室外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住宅群庭院的空间设计与人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在设计时应结合环境心理学,综合考虑人对其生理、安全、交往、休闲与自我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所谓环境心理学,就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环境与处于其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状况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最适化,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和循环本质。生活在环境中的人对“实体环境”刺激能进行储存、了解、组织与重构,形成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甚至形成“环境压力”.住宅庭院空间作为一种外部空间环境,应具有归属感、领域感、私密性和实用性,进而创造出人性化、功能化的美的空间。 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所以领域性作为环境空间的属性之一,古已有之,无处不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古人在家中围墙的内侧常常种植芭蕉,芭蕉无明显主干,树形舒展柔软,人不易攀爬上去,种在围墙边上,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可防止小偷爬墙而入;又如私人庭院里常见的绿色屏障既起到与其他庭院的分割作用,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通过绿色屏障实现了家庭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从而使人获得了相关的领域性。在园林绿地中,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定也是一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期中作业调研报告

金陵“九鼎” ——记一座不慕浮华的大学之城南京,是个经历太多创伤的老人,隐忍而带着慈悲,苍茫却不失矍铄。它的树木,它的道路,它的河流,它的建筑,无一不彰显着历史的存在感。南京,是个拥有太多意象的城市,说不清,道不明,更有斑驳的树影下学子们一路洒下的欢声笑语,百年老校里一座座静默的建筑,折射出老城的往事,映照出现今的繁华。 为了诠释南京现今的城市意象,我们选择了从九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入手,铺展出一座名城的画卷。2002年的某一天,南京城里突然有九所大学同时张灯结彩,庆祝100年华诞。为此,江苏省政府铸了九座青铜鼎,分送给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 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 大学和江苏大学,以示“一脉同源,百年九鼎”。此事 一出,南京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南京那么多的大学,其 实均源自同一所老祖宗——1902年由张之洞创办的三 江师范学堂。这九座铜鼎打开了南京高校史上一条隐秘 的时间通道。经由它,上可以溯至国子监,去到夫子庙——早在600多年前,南京就曾经是一个大学城;下则一脉相承,陆续经过江南水师学堂、三江师范学堂、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再到如今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它们以厚朴和励学的姿态,低调地辐射着南京城,提升着它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高度。 我们小组成员在10月16号首先走入了南大的鼓楼校区。一进校区,扑面而来的是绿色的气息,众多的花草树木让人倍感亲切。一座古老的建筑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愈发的庄严和沉淀,它就是南大的地标——北大楼。北大楼建于1917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 (A.G.Small)设计,砖木结构,地上2层,地 下1层,建筑面积3473平方米。由于诞生于中 西文明激烈冲撞和融合的年代,至今我们依然能 从它的外观和风格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大 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糅合了 西方的建筑风格:中部建有一座5层高的正方形 塔楼,将整座建筑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式钟楼的变体;楼体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这些有着600

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业

建筑环境心理学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 政府办公建筑设计 班级建筑xxxx 学号xx 姓名xxx

研究标题:不同建筑功能布局对人群的流线及心理的影响摘要:通过对一幢政府办公建筑的调查分析,指出在改造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分析法,以适应老百姓的环境行为要求,并在今后的设计中有意识地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环境设计,以人为本 引言 办公楼作为21世纪城市中“信息的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是城市 社会、科技、财政、经济活力的显著索引,城市的核心“象征”。纽约曼哈顿 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办公楼的大量集聚以及形成的景观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办公 楼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权力”中心场所。世界贸易中心办公大楼的被攻击,是对这一经济权力场所的反抗,从另一侧面也反应了办公楼在当代城市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出现了聚集起来办公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在 逐步的深化,办公建筑的设计也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办公建筑的建设规模和 数量都在日益扩大,现今在办公空间设计上要求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塑造出 公司的精神,有文化气息的融入,富于企业文化内涵与精神层次,以及强调高 科技等不同特点的个性化风格设计,使企业特点更鲜明,更有品味,也更具凝 聚力及亲和力。 如今我国的中小企业几乎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办公空间设计缺乏创新,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而每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却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在办 公空间的设计上要有创新意识,使办公空间成为企业竞争和成长的不可或缺的 优势。 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是 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 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个人空间、拥挤和 人类的关系、城市和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各体是如何和环 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有较其他心理学分支 更侧重于应用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性、灵活 性和首创性。环境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 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 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其他学科中汲取某些知识。 二、研究对象及目的 专业课程设计中的政府办公楼设计,将我设计的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 它的解剖分析,功能布局与人群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及如何处理建筑空间设计与人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对办公建筑有一个大的了解,对办公建筑设计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太原龙潭公园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太原龙潭公园调查报告 一调研内容 1.调查对象:太原市龙潭公园 2.调查方法:现场记录 3.调查内容:游人在公园特定环境下的行为 4.调查目的:人们喜欢怎样的公园环境,进而从人们的喜好,提出改进公园的设计和设施 5.调查时间:2009.8.20和2009.8.22 二公园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 1、公园地理位置及简介

龙潭公园地处太原市城坊街28号,位于新建路与旱西关交叉口处,属城市中心区,地理位置优 越,环境优美。是集园林自然风光,市民休闲旅游, 社会公共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整个公园包 括黑龙潭南北湖及周边地区,南北长1000余米,东 西宽520米,占地约40公顷, 18.74公顷的宽阔水 面,更是增添了这一园林的灵秀之气。 龙潭公园的前身是太原动物园,现在的龙潭公园 是2003年初动物园搬迁到东山卧虎山公园,在其旧 址上新建的。为免费开放的开放式文化生态公园。 图1 太原龙潭公园总图 2、公园的基本设施 作为龙潭公园最主要景观的龙潭广场,中心放置着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铸造的标志性建筑春秋大鼎。这尊大鼎,体现的不仅在三晋的包含的“一言九鼎”,诚信经营的特有气质,更是为这一大型园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秋大鼎是以1988年出土于太原市南郊金胜村的春秋时期第一大鼎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铜镬鼎为原形,按比例扩为鼎口直径6.25米,高5.497米,重20.03吨的大鼎。其在形象及体量上充分反映着龙城太原2500年的历史文化及地位,表达了太原在新世纪开拓发展的精神。 配合春秋大鼎而建的龙潭广场占地8000余平方米,由中心鼎台、南北漫步道等组成。鼎台总高2.5米,象征太原古城2500年的历史,采用外方内圆设计,取天圆地方之意,其中内圆由年轮记事的方式构成,24条轮辐镶嵌24块铜板,分别记载着晋阳城自公元前497年建城以来发生的24个重大历史事件,也象征着一年有24个节气。鼎台分三层,分别上三、六、九步台阶,取步步升高之意,蕴含着太原未来的美好前景。 “湖不在深,有水则灵。” 凝重的春秋大鼎在这大片的黑龙潭湖水映照下,使龙潭公园的气质更显得浑然鼎立,刚柔有加。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02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实验范式: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2、季节性情感障碍:人类是昼行动物,光照增加唤醒水平。阳光有助于减少瞌睡和抑郁感。如秋冬日照时间缩短,一些人会抱怨、瞌睡、疲劳等,这些症状与季节有关。所以称为这种症状为季节性情感障碍。 3、优先居住效应:它指的是,动物在自己占据的领地上有优先于其他个体的支配性。 4、环境心理学: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5、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周围温度是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个体对温度的知觉包括温度的物理成分和心理成分。 6、.主要领地:是指被个体或群体完全拥有和控制,并受使用者和他人共同确认的领域,它是建立在长期使用的基础之上,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 7、随后策略:随后或结果干预是在已发生的行为之后进行干预。随后策略包括强化和反馈,也包括政策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 8、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了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9、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内部空间面积的比值,也就是房间内的密度。外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外部空间面积的比值,是户外的密度。10、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二、填空 1、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假装电击。 2、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 3、影响个体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危机效应、堤岸效应以及适应。 4、个人空间的测量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分别是实验室止步距离法、投射法和自然观察法。 5、设计流程分为5个阶段,包括计划,设计,建造、使用和调整、后期评估。 6、世纪年代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20世纪60年代 7、主要领地的标记形式多为物理标记,如篱笆和标牌 8、影响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危机郊应、堤岸效应和适应。 9、减缓拥挤对被试造成的消极影响,可用三种方法,分别是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 10、噪音的干扰程度如何,有三个重要变量起决定作用,它们是音量、可预测性和知觉的可控制性。 11、高密度对人的影响可分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 12、有研究者认为,增强自我调节和减少不公平感,或者二者结合也许是减少故意破坏行

环境心理学调查问卷

城市公共空间行为活动研究 以广州荔湾区西关一带公共空间为调查对象您好:我们是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1级建筑学的学生,现在我们在做关于“广州荔湾区西关一带—环境心理学课程作业”的调研。为了了解其中存在的一些可能对市民使用造成不便的因素,以此促进公共空间更好的体现城市的特色并更好的贴近市民的生活。希望您能根据自己使用公共场所的经历,真实的填写以下问卷。所有的调查的数据只用于学术报告,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一、[单选题] 基本情况 1、性别:A.男 B.女 2、年龄:A. 18岁一下 B. 18-30岁 C.31—45岁 D.46-55岁 E.56-70岁 F.71岁以上 3、是否学生:A.是 B.否(职业:) 4、一般外出活动会与谁同去:A父母;B同学:C朋友;D独自前往 5、平时每天用于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 A. 2小时以上; B. l—2小时: C. 0.5—1小时; D. 0.5小时以下 6、节假日每天用于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 A. 2小时以上 B. 1—2小时 C. 0.5—l小时 D. 0.5小时以下 二、户外活动需求 7、[多选题] 您前往这些公共场所(公园、广场等以休憩为主的场所)的目的 A.运动、锻炼 B.散步遛狗 C.带小孩去游玩和其他家长交流 D.与朋友、同事聚会逃离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的美好 E.随便逛逛,没有明确的目的 8、[单选题] 喜欢这项活动的原因是? A兴趣爱好B打发时间 C 轻松娱乐D跟随潮流 9、[多选题] 怎样的公共场所能吸引你在此停留、活动? A.具有历史气息的骑楼空间; B.鲜艳丰富的植物环境; C.空旷的运动场; D.现代气息的广场; E.热闹的游戏场; F.斑驳的涂鸦、艺术装置; G.宁静的围合空间;H.滨水空间 三、活动实况调查 9、[多选题] 通常户外活动的时间 A.6:00—8:00 B.8:00—10:00 C.10:00—12:00 D.12:00—14:00 E.14:00—16:00 F.16:00—18:00 G.18:00—20:00 H.20:00—22:00 10、[多选题] 西关周边公共空间吸引游人的优势? A.离学校、住处近 B.环境优美 C.设施、器材较齐全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西单商业区算是人们最爱去也是最常去的商业去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东西适合各个年龄层和消费层,位于西单大街西侧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中友百货就很适合各个年龄段,消费层属于中上等,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明珠商场,新一代商场则就适合年轻人去,价格也是较为便宜的,像初中高中生就比较喜欢来这里了,西单商场1—3层属于中等消费层,4—7层则属于比较低等的消费层,但也要比明珠,新一代这样的商场价位稍高些。 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来西单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不过还是年轻人比较多。年龄大概在30岁以下,女生较多,基本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主要为了购物,有很明确想买的东西,顺带看一下别的,这些人经常去的就是明珠,新一代和西单商场,如果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就更愿意去大悦城,君太,中友。第二种是主要为了和朋友小聚,顺带逛一下,这些人喜欢去的地方与第一种相同。因为是假期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比平时也多了很多,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以开私家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购物,这些人更青睐于大悦城,君太和中友,这些商场不仅有地下停车位,而且凭当日当日消费小票还可以免停车费。在西单,到了吃饭点可以说每家餐馆都是爆满,但个人认为大家最喜欢去的还是像麦当劳,肯德基,吉野家这样的快餐,方便快捷又实惠。

调研结果分析:通过这一天的观察我发现来西单的人大多都很开心,但是大多也都很浮躁。我认为导致这一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之一就是环境,因为是商业区,所以环境必然嘈杂,根据时间的不同(节假日和非节假日)来这里的人多少也不同,人多时就会拥挤,而人少时也只能说不拥挤,在这么大人口密度的环境下,人们的心情肯定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指一定空间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总是不愉快的,而拥挤却总是令人不快的。 而使人不悦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硬件环境,西单商业区并不算大,但是建筑密度却很高,无论是十几层的大商场还是小片平房商业街都给人楼挨楼,房挨房的感觉,如果只是来这里购物或短时间逛的话就还好,但在这里待时间长了人就会感觉到烦躁。研究表明建筑结构和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住房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高层公寓式建筑和四合院布局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这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关于居住距离对于友谊模式的影响已有过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 建议:像商业街这种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开放式空间应该将楼间距适当的加大,或在两高人口密度区域之间留出一块小广场,已达到舒散人群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二)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 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 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 寻求最佳刺激, 再根据心理需求, 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意象场所精神 环境,是近年来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人类的应用科学避免不了这种趋势,与环境相关的这类科学的传统目的是帮助人类适应所处之环境,现在则需要进一步帮助人类去创造一个满足他们需要的栖息之地。环境心理学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绿地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 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在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比如:格式塔、透镜论、攻击论等。环境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纸上谈兵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它的真实性,下面我就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浅谈一下环境心理学在生活与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一、研究对象概述 重庆文理学院现占地面积1921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自然生态型的星湖校区位于永川区卫星湖文化旅游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省级“园林式单位”

二、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 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而且有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这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规划蓝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在此中的应用使校园景观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高校周围的环境。 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与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景观设计而言,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使用规律简单明确,组成元素完整等特点。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行为场景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而校园意象则是指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作用的过程,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它是刺激在场或间接刺激之后发生的,会持续一段时间,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这里的“偏爱”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信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有组织的“复杂”。 意象空间结构 (1)方向 校园方向以东西向为主 导,南北向为辅。这主要是因 为教学区相对于学校宿舍为 东西向分布。 (2)核心与层次 校园公共意向范围中有 一个核心——以星湖广场为 核心向两侧的教学区和生活 区辐射形成层次。 (3)架构模式 校园通过香樟路和各支 路交叉,形成三大组团——教学区、宿舍区和运动区。另外还有小的分区如娱乐购物区,健身运动区,教职工生活区。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的宜人性研究

目录 摘要 (2) 引言 (2) 1 环境心理学的起源 (2) 1.1 环境 - 行为 (2) 2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 2.1 平面布局 (3) 2.2 造型设计 (4) 2.3 空间构成 (5) 2.4 色彩运用 (6) 2.5 环境设计 (6) 结语 (7)

摘要 首先对环境心理学的概念、起源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简介和引入,指出其在建筑设计领域已得到重视和应用,可从建筑的平面布局、造型设计、空间构成、色彩运用、环境设计等方面加以考虑。就这些方面的应用结合医院建筑给予了说明,旨在引起建筑设计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的同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 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医院 引言 环境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探讨环境的一门学科 ,即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和要求的环境 ,实质也就是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它以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最适在(human2environment optimization)为主题。它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是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为)与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等)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是汇集心理学、建筑学、人类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多门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环境心理学的起源 对建筑环境与心理、行为之间关系的关注 ,最早在古希腊就已出现 ,如雅典卫城中的帕提侬神庙运用檐部内倾 ,角柱有侧脚来矫正视觉错误;用柱子卷杀等来避免柱子中部显得过细的错觉的产生。19世纪出现了有关理论。真正产生是20世纪60年代。那时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新建筑 ,这些建筑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 ,环境也是单调并缺乏人性的。与此同时,工业化的大发展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这些都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并涉及诸多方面 ,最终产生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新兴领域。 1.1 环境 - 行为 既然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这之间究竟是何关系呢?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也在不停的 从环境中获取信息 ,并做出反应。而人的任 何行为不仅取决于这一环境的客观性质 ,更 取决于他主观对环境的认识 ,也就是说,影 图1 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 响人们行为的是社会场合 ,而提供线索的是客观物

环境心理学

環境心理學 環境–行為研究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 23.1 環境心理學∕環境–行為研究簡史 23.2 環境心理學的主要取向與認識論 23.3 環境心理學∕環境–行為研究的主要研究課 題 23.4 環境心理學∕環境–行為研究之批判 23.5 實例討論

空間與社會講義 600 23 23.1 環境心理學∕環境–行為研究簡史 簡言之,環境心理學(Environmental pshchology)就是一門關心人與環境之間互動與關係的學科(Proshansky, 1990)。但是,環境心理學所代表的研究領域其實十分龐雜,由於相關學者來自各種不同的學科領域,研究重點各有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稱呼,例如環境心理學、建築心理學、行為地理學、環境–行為研究(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research)、人與環境關係研究(people-environment relations)、環境社會學、生態心理學、社會生態學、環境設計研究、使用者研究等等。一般較通用的稱呼有環境心理學、環境–行為研究、人與環境關係研究等。 環境心理學的關切其實可以追溯到這門學科建制化以前,建築學、地理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相關研究,尤其是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例如關於環境知覺的研究受到德國於廿世紀初期發展的完形(gestalt)知覺理論影響,代表人物包括Max Wertheimer, Wolfgang Kohler, Kurt Koffka等。完形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一種天賦傾向,就是將其知覺世界組織得越簡單越好。他們強調,人們必頇決定在知覺範圍裡,何者會突出於背景之上而構成清楚的圖形。人們會藉由各種方式從背景中確認圖形,例如相似性或空間上的接近性,或者將對稱、連續,以及與知覺領域中其他部份形成對比的物體排列視為圖形。 後來的知覺理論,如Brunswik提出的透鏡模型(Lens Model),比較接近今日環境心理學家所使用的知覺參考架構。在Brunswik的理論假設裡,在建構對環境的知覺時,人類扮演非常主動的角色,我們依賴過去的經驗,使每一刻接收到的訊息都有意義。我們從外界獲致的感覺線索未經處理,其中包含有錯誤,也容易令人誤解;因此,感覺訊息必頇與過去經驗相合,才能有效據以評估外界的真實狀況。 環境心理學也可以回溯至社會心理學,其中以Kurt Lewin為著。他將完形的觀點帶入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個人的感受和行為是由當時他察覺到的世界中,所有事物彼此之間的牽引力所決定的。Lewin稱這些影響為心理事實,並且共同組成了所謂的生活空間。心理事實可能在個人身上引發正向與負向的引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