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2 逆推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2 逆推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2 逆推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2 逆推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2 逆推法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 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 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 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熬夜整理初中物理解题技巧+方法大全+简答题总结,看完秒记所有物理知识!

熬夜整理|初中物理解题技巧+方法大全+简答题总结,看完秒记所有物理知识! 01 概念学习--物理基础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 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 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 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 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 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 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 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 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⑤串联、并联、混联。 ⑥通路、短路、断路。 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02 公式学习--物理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 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 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某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初三物理电学解题的三种方法

初三物理电学解题的三种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掌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和学习尤为重要. 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后,重在应用:一方面用于实际生活,另一方面用于解题,而且学生能够做一些物理习题、掌握一些方法、技能,也会感到有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物理解题训练中指导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在物理教学中解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对已学过的知识起到“再现”和“加固”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训练思维的能力。 物理习题中题型虽然不一样,但是审题和分析的思路却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注重运用物理知识列出方程,且所用的数学计算不能太繁琐。讲解习题时除了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还要抓住典型题目,巧设疑难,一题多变,增强学生洞察知识内涵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我尝试总结了一些解题的方法. 用“组合法”解题 由于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求某待求量时能够选用的公式比较多(初中电学大部分是纯电阻电路)到底选用哪一个公式直接、恰当,对于大部分学生都很难入手,如果用组合法找到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求解就容易多了。为解题缩短了时间,提高了解题效率。

“组合法”即是根据题目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量,进行观察看看能组合成哪些公式,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进行求解.(通常把题目中的恒量看成已知条件) 例1:两只白炽灯泡L1、L2分别标有“220V40W”、“220V100W”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中,哪个亮些 解析:1、已知额定状态可求出陷含条件R1、R2。 2、L1与L2串联,I作为隐含已知条件。 3、题目要求判断哪一个灯泡更亮些,即求P实 观察: 1、题目中涉及到的物理量有:电功率—P实、电阻—R、电流—I 2、观察P、I、R则组合成公式:P=I2R ∵R2<R1、L1与L2串联 根据P=I2R可知P1>P2 ∴L1更亮些 此方法在力学中也常用 用“表达法”解题 “表达法”也可叫做“表示已知条件”法,实质上就是“综合法”,但是往往讲到综合法时,大部分学生当时能够理解,过一段时间又难以排上用场。如果用表达法,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且容易记忆。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 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5.类比法 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 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 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

初中物理简答题答题方法

简答题答题方法简答题是通常围绕某个物理现象或通过一段阅读材料背景材料,借助问题的形式,要 求考生书面简述的一种题型。简答题既能有效地考查同学们对初中物理“双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能很好地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合理选择信息以及应用物 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简答题一般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 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思维开放,有一定的综合能力。解答时要使用物理语言做针对性的回答。 语言要精练,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完整。 不少学生对一些简答题“似曾相识”,但又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或物理方法将它们清楚地 表述出来,普遍感到头痛。学生一是限于初中的语文水平,二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解答问 答题有据不能依,有理不能用。尤其对物理概念、定律、现象和过程等抓不到对问题的实际 性分析和概括,无法用文字或语言贯通起来,甚至即使作业做了,也无法领会其要领。这表明 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要搞好问答题的强化训练。 首先要明确简答题的特点:??? 简答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等。简答题通常是用生活化的语言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或物理现象,设问指向性清晰,通常用得比较多的是解释这种现象。 (1)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能用简洁、严谨的语言正确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简答题不宜直接取用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作答,要避免答案就在书上的简答题,以免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简答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对考生的答题做出有层次的评价,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 其次清楚学生在回答问题是容易出现的错误:1.知识点不明确:2.逻辑关系混乱:3.表述不到位: 通过以上的分析做好简答题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每一节复习课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学生知道努力的方向。作为简答题专项复习课要达到的目的就是 1. 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明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物理关系。 2.找准原理与规律。要寻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 3.找准关键词。组识好语言把关键词镶嵌到答案中,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理的书 面语言。(“关键词”一般是物理术语,也是每道简答题得分点。) 演绎推理法,返普归真法(这里的“普”和“真”都是指普遍的规律,对于给出一系列实验过程(或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 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

(完整版)初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 物理试卷结构(共五大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作图题: 四、探究与实验题: 五、简答计算题: 【选择题】 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 选择题的题型一般有: 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障类、对物理方法的理解类、估值类等。 概念辨析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规律理解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人法) ()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数据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图像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 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

初中物理做题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做题方法总结 一、概念——学习物理的基础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

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⑤串联、并联、混联。⑥通路、短路、断路。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二、公式——学习物理的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广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师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

初中常用物理实验方法 巴普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图像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的运动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四、等效替代法。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数学思维和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具体体现

数学是物理学的语言和工具,概括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整理实验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建立物理定律、利用数学图像展示物理规律等等物理学的研究和学习过程都离不开数学,而数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也展现了非凡的作用。 一、利用不等式(组)求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根据一定条件求凸透镜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有困难,运用不等式(组)的知识来解这类问题,就会使问题化难为易了。 例如: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试求凸透镜的焦距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首先要求学生由所给成像的性质找到对应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成放大实像时,,成缩小实像时,,再将已知条件代入上述关系式可得: 解得不等式组,得到 案: 二、利用比例法来解物理问题 比例法就是用比例式来解物理题的方法,在解题中,依据物理定律、公式或某些量相等,成多少比例等,用比例式建立起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比例性质来计算未知量的方法。比例法解题在许多情况下是很简单的,只要比量的单位相同就可求解,不必统一为国际单位。 例如:2006年3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彩能效新标准,规定待机功率高于9W的彩电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小明想了解家中彩电是否符合新能效标准,他将100W的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1min转了5转;再让这能彩电单独接入电路中并处于待机状态,电能表5min转了2转,由此判断该彩电的待机功率为_____W。 分析:这个是个典型电学计算题,如果按常规应这样计算:

W1=Pt=100W×1×60s=3.0×104J= 设电能表的转速是N rev/kw·h 可列出算式: 这样我们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得:N=3000rev/ 那么彩电待机时5min消耗的电能是: P2==/=0.008kw=8W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台彩电符合国家新标准。 但我们如果仔细的分析研究这个题目会发现如果用比例的方法则可以简化计算。 解法如下:我们可以设彩电的待机功率为 一步就可以解出=8W,可以看出利用比例法大的简化的过程。不过对此进行处理时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非常高。 而其它的如:某电热器通过的电流为0.5A时,在时间t内放出的热量为Q,如果通过它的电流增大为1.5A,则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 分析:这个物理题目考察的是焦耳定律,那么要本题中,设电流为0.5A时,所有的物理量带下标1,而当电流为1.5A时带下标为2,则

初中物理必会的14种解题方法:物理从60分到90分的秘诀!

初中物理必会的14种解题方法:物理从60分到90 分的秘诀! 1.控制变量法 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2.理想模型法 在用物理规律研究问题时,常需要对它们实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实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如: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3.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理解,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4.等效替代法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5.类比法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 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如: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6.比较法 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理解事 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异同。 7.实验推理法 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实行合理的推想,得出 结论,达到理解事物本质的目的。 如: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等。 8.比值定义法 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其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 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概念公式采取的 都是这样的方法。 9.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 归纳法。 如: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大全 一.控制变量法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 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 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1 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 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总结超全! 清丰县双庙中学李老师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物理学习非常重要,初中物理学习需要注意的八大方面。 一、概念——学习物理的基础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⑤串联、并联、混联。⑥通路、短路、断路。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二、公式——学习物理的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广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师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某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2、根据公式记单位,记住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单位进率。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类复习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类 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 常见的物理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 和它两端电压U 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 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 不变;在研究电流I 与电压U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 不变。 例题:刘阳同学想利用图15 甲所给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在电压表尚未接入电路之前,已存在两处明显的连接错误,请你指出: A B 。 (2)假如错误已纠正,且原电流方向不变,请在图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电压表接入R1 两端。 (3)在本实验中,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4)图15 乙表是刘阳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记录的几组实验数据,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 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5)本实验操作完成后,如果将电阻R1 改接成一只小灯泡,还可以测出小灯泡的 利用本实验方法的还有: 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②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③影响电流产生热量大小的因素 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⑤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⑥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实验

二、转换法 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等。 例1 为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小明找来了如图23 所示的实验器材,其中A 、B 两个相同的瓶内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煤油,将选择好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浸没在煤油中,两根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瓶中煤油的温度. (1)实验时,将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接人电路中,这是为了 控制相同,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判断电流通过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初中学生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初中学生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天祝县松山初中安永华 计算题是每年中考必考的题型,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将所学的诸多概念、规律融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手段,也是学生比较畏惧的题型。每年中考,计算题的得分率都很低,甚至部分学生根本动不了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学生思维活动的不健全,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到位,缺乏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灵活运用物理思维方法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计算题的解答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提高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谈谈我在提高学生计算题解题能力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全面透彻地理解物理公式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根本。只有透彻地理解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才能灵活地运用物理公式,才能在答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理解物理公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理解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物理意义; (2)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 (3)同一性:理解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个研究对象或同一工作状态而言的; (4)统一性: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时候,各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统一。 因此,对于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公式,老师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理解,久而久之,这种引导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运用一个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的时候,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地从上述四个方面对题目的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对公式进行正确的选择,避免在使用公式的过程中,张冠李戴,生搬硬套。 二、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扩大视角,开阔思路,避免思维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一次爆破中,使用长96cm燃烧速度是s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如果点火工人点火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m的安全区域?这是一道多条件、答案确定而解题途径和策略不唯一的开放性试题,可以通过比时间、比路程、比速度等方法来判断点火工人能否到达安全区域,而在比路程和比速度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又可以各得出两种不同的解法。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言,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引导他们思考有没有其他解法,能不能再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例如:在比路程时,我们可以以导火线的长度为标准进行比较,能不能换一个角度,以爆破点到安全区域的距离为标准来进行比较呢?这样使学生改变思维方法和角度,不断发现新的解题路径,解题思路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灵活。而且每发现一种新的解法,都会让学生产生惊喜,从中体验解题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感觉。 2、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达到熟悉并灵活应用与题目相关知识的目的。“一题多变”可以是老师“变”,即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展,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式题;也可以把“变”的权力教给学生,即引导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改变条件或相关的物理场景,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解决。 例如:一个“220V,100W”的灯泡,根据灯泡的铭牌,你可以计算出哪些物理量?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一、测量的理论 (一)测量本质 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就叫做________ 。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国际单位制”,简称“SI”。请填写在国际 (二)误差理论 1、误差与错误 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______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 (1)测量的工具。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陷越深______。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 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做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 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7、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在学习和科研中有重要的意义。在试题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通过描述相关情境,直接提出相关问题。这是一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解题时要围绕的核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偏题。二是要人们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参考答案(共计25章) 专题一光现象 参考答案:1.发光不是2.同种均匀介质3.快 3.0×1084.直线传播5.同一平面内6.法线7.等于8.镜面9.漫10.相等11.相等12.垂直13.虚14.偏折15.小于16.增大17.不变18.三棱镜19.混合20.绿21.红外线22.紫外线23.可逆 专题二透镜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1.光心2.厚薄3.会聚4.薄厚5.发散6.照相机8.放大镜9.缩小10.等大实11.放大实12.正立放大虚13.晶状体凸透14.晶状体视网膜15.前凹16.后凸17.显微18.望远 专题3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1.冷热2.摄氏度3.冰水混合物沸水14.温度5.热胀冷缩6.分度值7.容器底容器壁8.正视不能9.量程10.35~42℃0.1℃能11.固液12.不变升高13.吸14.液固15.不变降低16.放17.液气18.表面温度表面积流动速度19.表面内部剧烈不变20.沸点21.吸22.气液23.放24.降低温度压缩体积25.固气26.吸27.气固28.放 专题4内能和热量 参考答案:1.分子、原子2.无规则3.引力斥力4.进入对方5.快剧烈6.动能势能7.一切任何8.运动热运动相互作用9.温度温度一定不一定10.转化11.转移12.等效13.吸热14.J/(kg·℃)15.相同16.水17.质量18.J/kg19.机械20.吸气压缩做功排气21.机械内内机械22.有用功23.不能 专题5机械运动 参考答案:1.长度2.零刻度量程分度值3.正紧贴4.垂直分度值下一位5.单位6.时间7.标准8.地面9.物体本身10.参照物11.快慢12.比13.m/s14.Km/h15.1m/s=3.6km/h16.v=s/t17.快慢18.不是19.v=s/t20.刻度尺21.停表

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1、力学 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3.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4.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 +m 游 )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 1。2.在量筒 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 1。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 数 F 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 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 浮力(F 浮=F 1-F 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2-V 1),再通过 G 水=ρ(V 2-V 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2400 kg/m 3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 总)。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 读出体积 V 。3.测容器质量(m 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 剩=m 总-m 容) 。4.算出密 度:ρ 5.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