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或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大学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或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大学毕业论文)

湖南-----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思考论文

题目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摘要

城市化是所有现代文明国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自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铺开以来,世界各国都经历着一场城市的变革。在享受着城市化变为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每个城市化国家都面对着城市化发展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城市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交通拥挤、强制拆迁、贫困问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四个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主要借鉴了美、日两个城市化程度较高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对上述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交通拆迁贫困价值观环境经验借鉴

The city is all modern civilized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city spread out in the world, the world is experiencing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y. Enjoying the city into the human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each city state are faced with all sorts of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the city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also encountered a lot of problems in c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ity in the process of traffic congestion, forced relocation, poverty increased,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four questions. In solving the problem, mainly from the two city, a higher degree of national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put forward solutions.

Keywords: city traffic relocation poverty values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二、几个城市问题的探析.........................................................................................................

(一)交通状况持续恶化

(二)强制拆迁不断发生

(三)价值观的迷失

(四)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浪费

三、解决城市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完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大交通

(二)拆迁的规范与创新

(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统筹发展

(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五)完善相关机制的建设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被迅速推进,我国城市布局和结构也日趋合理,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显示着其重要性,城市建设快速更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也得到了质的改善。国家统计局2009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市已由建国初期的10个发展到了2008年的122个,全国地级及以上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62%。东部沿海地区密集的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我国城市居住条件较之前大幅度提升,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从建国初期的4.3平米增加到了23平米;全国已有污水处理厂900余座,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为71.6%,城市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化的程度不仅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水平,也可以衡量国家和地区内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然而,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口拥挤、资源利益冲突等等。中国的城市化之路该走向何方,其间产生了何种问题,我们将对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去粗存精,试图探求出一条中国适用的城市化之路。

一、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开了对原有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这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开端。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初见规模。人口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17.92%上升到

2010年的45.7%,年平均提高1%以上。但是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城市化遇到了“瓶颈”——城市化规模扩张的制约与品质提升的压力逐渐凸显。在中国,城市化所承载的,不仅是发展经济,还有城乡一体化、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对中央的有关文件没有完全的理解和掌握,城市化的工作基本上单一的体现在对城市规模扩张和对GDP增长的追逐上,没有兼顾公共设施及民生的改善,使现阶段的城市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与城市化的初衷正好背道而驰,所以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不足,为城市化的未来找出一条与经济发展相匹配与环境相协调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新路子,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几个城市问题的探析

自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以来,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在接受高速的城市化的同时,各国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城市问题,情况的轻重不同,对各国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我国建国六十年来城市化的脚步未曾停滞,在这几十年的行进中,我国城市化面临了不少的问题。

(一)交通状况持续恶化

城市交通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缘于城市对人口的吸引作用。由于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增多,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强。然而城市自身并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因此,城市交通逐渐恶化。随着更多人口向城市的聚居、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人均购买力的提升,都大大促进了私家车保有量的提高。由于城市人

口集中、密集度大,公共交通承载力匮乏,私家车保有量高等因素,都给予了城市公共交通不小的压力。城市交通恶化是所有国家在城市化道路上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以北京为例,一直以来北京的早晚上下班高峰都是让所有北京居民所头疼的问题。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北京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为2110万人次,地铁日均客运量运量为300万人次。2009年北京地铁年累计客运量为13.04亿人次,开行客运列车1105901列,日均客运量374.7万人次1。仅五号线日运营量最高达82万人次,而仅天通苑一站在早高峰7点至9点期间的进站量便达到了16000人,列车满载率远高于35%。而全北京8条地铁线在早高峰期间日均客流量为66.87万人次。

比较2008与2009年两年地铁客运量数据可以发现,09年地铁日运营客流量较之08年高出了近74万人次,这也从侧面说明北京常住人口的增加。数据统计,北京2008年常住人口趋近1600万人,而2009年则增长了10%,人口到达了1755万人的高峰。

不久前,北京有关部门出台了错峰上下班的政策,然而运营数日,似乎见效不大。究其收效甚微的原因,与北京常住的1755万人口不无关系,半小时的错峰对于拥堵的北京城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使2009年北京成交平均房价突破了3万每平米,然而这高昂的地价却也阻挡不了无数怀抱着梦想的青年来到这片寸土寸金的天地,加之每年数十万毕业的高校学生中意愿留在北京闯出一片天地的也不在少数,北京1《都市快轨交通》[J]. 北京,2010年01期

人口的继续膨胀是无法阻挡的。也因这些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便形成了唐家岭、通州睡城等人口稠密的聚集地区。而北京的交通也因此越来越拥堵。北京交通问题,已成为所有北京居民的一块心病。(二)强制拆迁不断发生

城市化过程中必定会面临着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新规划,自世界范围内掀起城市化以来,拆迁必然是所有进行城市化的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城市公共资源逐渐紧缺,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的日益凸显。怎么在本就拥堵的城市里见缝插针,如何为城市的长足发展做好规划,这又成为城市规划者的一大难题。拆迁时必然之势,然而怎么拆,是包括城市规划者在内的每个市民所关心的事情,只因为拆迁与强制拆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一直以来强制拆迁时我国政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汉书》有云:“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自古以来,传统的中国百姓心中就有着一种安土重迁的情节,因此拆迁一事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是最难接受的事情,拆迁尚难接受,何况强制拆迁。建国以来城市化的几十年内,拆迁问题始终困扰着城市规划者。由于各方压力以及种种利益驱使,开发商暴力拆迁的事件屡见不鲜。

近些年来,“钉子户”现象已成为随暴力拆迁共同频繁出现的词汇之一。2009年,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南侧北坞村拆迁在当时引起了一定范围的关注。当时,北坞村被做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工程地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坞村的土地用途是建设一个高标准的酒店,此外

玉泉慧谷二期将成为办公和科研区。并且同时出台《北坞村腾退改造方案》,确定腾退方案为村民自治的自我腾退。一切看起来公平公正,想必居民的腾退工作也是顺风顺水,能够快速的顺利完成。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部分村民不满拆迁方的补偿条件,拆迁工作断断续续,拖延了近一年也未完成。自腾退拆迁工作启动后,拒绝腾退的村民家的门窗不断被砸毁、断水断电,并且有村民遭受到不明身份人员的殴打致伤致残的事件也有发生。人民的财产不能得到应有保护,人身安全也时刻受到威胁。而类似这样的暴力拆迁事件在神州大地上也是层出不穷,北坞村事件相比于全国,也不过沧海一粟罢了。

拆迁是城市规划改造与发展的必然举措,有道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拆掉旧的,永远也建不了新的。然而近些年来,中国的很多地方拆迁已经习惯了野蛮拆迁的怪癖。现阶段,大多数的野蛮拆迁方依靠自己的政府背景、运用强势手段先扒房后谈补偿,只顾自己按时完成任务,而置百姓利益于不顾,目无法纪的侵犯着居民的权利。真正违法乱纪的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而捍卫自己权益的百姓却被无辜的扣上“钉子户”的大帽,种种事件都从不同角度冲击着政府的公信力。对于强制拆迁事件,一直有言论表示支持,认为是拆迁居民要求补偿过高,政府无法满足导致的结果。然而据已公布的新闻报道统计,自2008年至今已发生了5起因野蛮拆迁而引起的自焚事件。如果以自焚为基础再来考虑被拆迁对象向拆迁房所要高额补偿这件事情的话,似乎一切看起来就显而易见了,想必没有哪个正常人类会为了几十万

的拆迁补偿而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加之以往报道的案例,基本可以断定,有很大一部分的强制拆迁案是建立在拆迁方对公民利益的无视基础上进行的。另外,强制拆迁之所以屡屡发生,与我国政府行政强制权高于司法权不无关系,行政部门对于公民物权法的践踏,正是强制拆迁屡屡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价值观的迷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建构。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出现了混乱。“信仰逐渐陨灭,理性越来越清晰”,对金钱、地位的追逐远远超过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种迷失在城市中表现的更加明显。没有精神层面的追求,物质上再丰富也不能给人带来满足,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是非常危险的。从自我的迷失、迷惘到对自己失望甚至对整个社会不满,这个过程是非常危险的,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不利。另外,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没有强大的价值观的支撑也是很难攻克难关的。试想一下,整个社会都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和地位,或者碌碌无为、无所追求,不再提高自我修养,不再为组织内部着想,不再考虑帮助弱势群体提高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怎么又有强大的战斗力去进行经济建设,去进行城市化的建设呢?

(四)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浪费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也是其进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由于在城市集中了很多的工厂和企业,形成了“城市热岛”,使

本来就脆弱的城市环境更加的不堪一击;城市的很多自然景观被钢筋水泥代替,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造成资源的浪费;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增大,甚至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而造成环境的失调;另外还有噪声污染、光污染等新型污染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三、解决城市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完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大交通

交通拥挤是每个大都市都要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密集城市,每天上下班高峰的地铁都有如沙丁鱼罐头一般,让初到大都市的人们深感恐惧。东京市约有人口1400万,每天也面临着让人望而却步的早晚上下班交通高峰。从数年前,东京地铁公司便开始雇佣特别员工,这些员工的任务就是每天早晚把地铁站台上拥堵的人们推入地铁中,这项工作人员的工作看来和北京地铁里每天早晨来回游荡的老大爷所做的事情比较相似。然而,雇人把人群塞进“罐头”的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总有一天“罐头”会被挤破。

东京有着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几十年来东京共建设了13条地铁、共214站、292.2公里,每日平均运量将近800万人次,发达程度居世界前五名。每条路线都与环状运行的JR2山手线上车站交会,其中包括几个JR、私营铁路与地下铁路共同汇集的大型转运站,如池袋、新宿与涩谷等。许多路线并与部分JR线及其他私营铁路线互相直通运转,整体服务范围涵盖东京都、神奈川县、琦玉县与千叶县。与东京2Japan Railway

相比,北京地铁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除了发达的地铁建设以及雇佣特别工作人员之外,东京还采取了另外的措施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东京地铁也有分类,分别分为每站都停的“各停”,小站不停的“急行”,及早晚上下班高峰时停大站的“通勤特急”。往常“各停”车要跑1小时的路线,“通勤特急”只需36分钟便可跑完全程。而东京与周围城市的交通也极为方便,如东京到横滨的东急东横线、东急田园都市线、京急本线、银座线将东京极为便利的与周围城市连接到了一起。

在2005年4月15日北京市规划委的文件中指出,北京市交通发展策略重在推广公共交通,优先建设联系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等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公共交通方面,要建成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钟运输方式相协调的交通体系。轨道交通方面,至2020年北京将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9条(中心城线路15条,市郊线路4条),运营线路总程约570公里;地面公交方面,北京将建成快线、普线、支线三级系统,在客流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共交通枢纽,其中自08年奥运投入建设的快速公交将得到重点发展,逐步建成一个连接中心城和新城的大容量地面快速公交系统。3 这些规划将大大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届时,必将会有不少的居民向周围城区扩散,对于北京高房价、交通拥堵想必都有不小的缓解作用。

东京地铁的经验固然先进,然而对于先进的北京似乎有些过早。北京

3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官方网站.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2005年4月15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17574880.html,/web/static/articles/catalog_233/2005-04-15/article_4639/4639.html

的地铁线路现在还没有建成复线,已建成的数条线路均在单线运营,暂时没有进行地铁分类运行的能力。地铁也仅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条道路而已,北京地面的拥堵程度比之地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交通网络的完善之外,还应该强化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引导小汽车交通的合理使用,鼓励市民使用绿色方式出行,加强交通法规的建设并做到严格有效的执法,改善交通环境,注重发展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路权分配。

4月12日是北京错峰上下班施行的第一天,然而北京市交管部门表示,虽然早高峰城区主要道路车速环比提高了1%,但是早晚车流高峰时段却拉长了半小时。在4月28日交管部门发出的“错峰出行监测报告”中显示,与3月同期相比,高峰时段市区主干路网速度上升4.2%,拥堵路段下降11%,然而据了解,高峰时间依然拉长了30分钟。然而虽然高峰时间拉长了,这也正达到了交管局预期的效果“削峰填谷、均衡流量、缓解拥堵。”

尽管限行、错峰上下班、排量限制等方案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北京这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来说,其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仅仅靠出台的几项措施,也只能做到略微缓解交通的压力,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就必须努力健全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这才是根本出路。

因此,治理城市交通状况恶化的解决方案有二。

首先,完善交通网络,在现有交通网络基础上,借鉴东京地铁经验,进行全城的地铁覆盖工作。同时在主要线路地段修建复线,如此

一来可以大幅度的缓解公共交通压力。

其次,卫星城的兴建,大城市工业、商业、住宅中心的外散也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人口聚集压力的有效方法。同时,基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打造大都市圈计划,联通北京市区及周边几个卫星城,将对缓解北京现今交通问题有着非同凡响的效果。

(二)拆迁的规范与创新

拆迁是全世界城市规划者都要面临的问题,然而唯有中国屡屡发生强制拆迁事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行政部门的行政强制权高于司法权。由于行政部门的强权对公民物权法的践踏,导致强制拆迁案屡屡发生。由于我国与西方多数国家土地管理制度上的不同,因此很多西方国家的拆迁经验难以或无法借鉴。在很多西方国家,土地私有化情况比较严重,因此西方国家的拆迁方式以及法律保护程度是我国土地公有化下的居民无法享有的。因此,我国居民应对强制拆迁,应另辟蹊径。

解决强制拆迁问题,对策主要有三。

首先,在已经基本健全的物权法基础上,提倡司法权应当制约行政权,法律的公正化、透明化将是对弱势群体乃至全体公民最大的保护与帮助,这需要行政部门与居民的共同努力。然而这其中也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与正确导向。只有诸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引领社会向着健全的法制社会发展。

另外,市民参政也是应对强制拆迁的手段之一。市民参政,亦称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参与城市政治生活,影响城市

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政策过程的行为。4虽然有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市民参政的城市规划,然而其涉及范围并不广泛。应该让每个居民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之中,这应该是一项不具备排外性质的活动。力求让每个市民感受到一个城市的未来、规划一个城市的未来,同时也能使城市规划更加的人性化,行政更加的透明化。并且,市民参政的意义也在于可以使城市规划者的考虑更完整的传达给市民,做到真正的上通下达,扫除一切的沟通障碍。

最后,加强对拆迁方的监督力度,对拆迁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社会舆论对拆迁房的监督。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现今暴力拆迁先扒房后补偿的怪圈。

(四)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统筹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具有“大”胸怀的“小”政府。大胸怀,指的是政府要逐步建立和施行相应的政策使城市真正的接受农民,即逐步消除或者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民在住房、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限制,使农民能够“想留下”、“留得下”。“小”政府,指的是政府应该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即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人”。这主要表现在政府的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应该放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创造政绩上。撤县建区、镇改街道,这些用行政手段推进的城市化模式使城市变大了,城镇人口变多了,城市化率提高了,但是这种被曲解了的城市化造成了社会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公共配套设施仍然缺位,不利于人民生4张永桃.《市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P92.

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空间城市化”、人为推进城市化被认为是一种浪费的城市化。

基于这种矛盾,可以考虑一种新的思路: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统筹发展。在努力提高城市化的速度、优化城市化的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农村的建设。让城市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令新农村建设成为城市化建设的坚强后盾和稳定的大后方,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包容性发展”的新战略。新农村建设中,倡导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使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马克思在思考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曾预言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的历史阶段。既然城乡融合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大方向,那么新农村建设成为城市化的过渡阶段也是未尝不可的。在我国城市化的攻坚阶段,作为农民进入城市生活的过渡,新农村更容易使其安居、乐业,更有幸福感,也更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既保证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改善了农村落后的面貌,而且也在城市化速度增速与质量提高中找到平衡点。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建设统筹发展,再由新农村过渡到城市,无疑成为一种最佳的选择。

(五)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中要求的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也无论是教育、卫生、电力、水利、交通基础设施、住房、人身安全,都尽量满足社会上尽可能广泛的人群的共同愿望。那么在城市化建设的

过程中的就不能仅仅发展大城市而忽略中等城市特别是小城市的发展。而是应该由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中小城市为大城市发展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可持续和社会公平的目标。相反的,如果过分追求占地广、人口多的大城市建设,不仅将导致有限的土地资源被浪费,也不利于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的优化。同时,大城市城市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资源,中小城市的资源却在一定程度上被挤占,其结果是城市得不到长远的发展,也很难完成城市化发展的长远目标。

(六)完善相关机制的建设

1.依法办事与监督

为保证在城市化进程中依法保障农民的利益,首当其冲的就是完善土地补偿机制。各地政府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的相关条款,对失地农民依法进行足额的补贴。不能让农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失地而再次返贫,保证农民在为城市化做出贡献的同时有相应的补偿。对失地农民补偿的过程中还应构建完善的监督,监督机制中不仅应包括司法监督、行政监督还应该进行补偿机制的政务公开,让农民充分的知晓相关的补偿方法和制度。保证切实的监督,确保在农民、大众传媒和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行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保质保量的完成土地的征用工作。

2.推进教育工作

保证对农民及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由各地的农技单位对农民进行科学育种、科学增产等方面的培训,充实农民原有的种田思想。这

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步向机械化、科学化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的培训,使农民可以掌握新的技能进入非农部门工作,从而成为城市化建设中的基础力量。而对于留守儿童要强化社会的关注度,由教育部门负责对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进行定期的走访和大学生支教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的提高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使他们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去适应社会,让他们理解他们及父母都是城市化的奉献者,而不是被城市遗忘的人。

3.构建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

缩小城乡差别,最重要的是指缩小城乡在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逐步完善农村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建立完善的医疗和福利制度,是农民取得“病有所依,老有所养”的保障。农民不会因为疾病和年老而无力支撑生活,甚至成为儿女和社会负担。在农村建立与城市类似的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也过上有保障的生活,是城市化成果惠及农村的重要表现形式。

建立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采取村民自愿,多方合作的模式。参保费用由农民、村政府和上级政府以及中央财政共同负担,以“专款专用、严格监督、惠及村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比例筹集资金、建立专用账户。可以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

结论

人类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上面对着许多未曾面对的问题,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上落后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多都

值得我国借鉴。总体而言,引起大部分城市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过多造成的,这也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提了一个醒。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可一味的求大、求快,发展速度适中才可,否则一个城市的人口过于密集,然而其公共交通水平跟不上、城市规划战略不明确、社会保障力度不够强,这样就会产生无数的社会问题,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将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1.张永桃.市政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章辉美.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M]. 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邱志明,周晓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都市环境学教材编辑委员会(日).城市环境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5.

5.姚润明,李百战等.可持续城市与建筑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

6.

6.卢卫. 居住城市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严正. 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R].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