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教程试题九套

心理学教程试题九套

心理学教程试题九套
心理学教程试题九套

心理学教程试题一

一、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________________ 。其创始人时________________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 。

3、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4、注意的两个显著的特点:和。

5、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人在注意是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

8、强刺激会引起感受性的________________,弱次机会引起感受性的________________。

9、知觉的四中特性,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

11、表象的两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趋势。

13、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14、幻觉是一种与________________并指向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

15、品德是一种整体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心理成分。

二、选择题

1、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2、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要求回答老师的提问,但始终注视着老师,这种属于()状态。

A、真正的注意

B、表面上的不注意

C、表面上的注意

D、真正的不注意

3、直接兴趣是引起()的重要原因。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4、“万绿丛中一点红”易被人注意,是由刺激物的()作用。

A、强度

B、对比

C、运动变化

D、新异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属于()现象。

A、感受性

B、知觉

C、嗅觉

D、嗅觉适应

6、当广播里播出义勇军进行曲时,无论是钢琴演奏,还是二胡演奏,抑或是演员合唱,你都能辩听出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7、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

A、瞬时

B、短时

C、长时

D、运动

8、记忆材料在保持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A、量

B、质

C、量和质

D、不

9、考试题中的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是通过()来解答的。

A、实记

B、再认

C、再现

D、追忆

10、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是,脑海中出现阿Q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1、当我们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的形象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2、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

B、现实性

C、创造性

D、概括性

13、小学儿童再自然状态下,对()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

A、积极

B、消极

C、熟悉

D、情绪

14、再小学儿童的感觉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A、视觉

B、听觉

C、肤觉

D、运动觉

15、儿童从爱听童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的()发展的表象。

A、现实性

B、创造性

C、有意性

D、概括性

三、判断题

1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说明只要外界有刺激,人就会作出一定的反映。()2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称之为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现象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

4没有注意参与久不会有人的心理,所以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5人的感觉能力是天生的,后天训练无济于事。()

6错觉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知觉,再现实生活中要避免。()

7遗忘是与保持相似的过程。()

8再认和再现之间既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也没有保持程度上的不同。()

9想象与感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10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的、所期望的;因此,幻想是积极的。()

11品德也是道德。()

12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ude发展,从总体上说是比较协调的。()13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同学关系。()

14自我意识的主要心理成分是自我认识。()

15“鲸是哺乳动物”,这是思维形式中的“推理”。()

四、简答题(33分)

1、如何注意规律于教学当中?

2、你认为怎样组织复习最有效?

3、如何再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4、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心理学教程试题二

一、填空题(35)

1、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觉过程。

3、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6、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9、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10、情感具有调节行动和________________ 两种功能。

11、意志的品质包括意志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________________中形成的直接________________ 关系。

二、选择题

1、()再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主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

2、人们于春天想到生机勃勃的生命属于()联想

接近相识对比因果

3、在同意图形中,我们既可以吧它看成甲,也可以把它看成乙,这是知觉的()

理解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

4、看过西游记的人,在头脑中可形成孙悟空的形象,这类心理活动属于()。

表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5、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具有()规律

再认现快后慢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

概括性灵活性间接性直接性

7、数学作业中的“一题多解”是属于()

常规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

8、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原理或知识,解答作业练习题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种思维过程是()

具体化抽象综合概括

9、“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属于情感中的()

激情心境应激美感

10、小明解开了那道令他寝食难安的数学难题,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欢乐,这是属于情感中的()

道德感美感激情理智感

11、“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属于意志品质()差的表现。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12、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

活动交际人际吸引心理相容

三、判断题

1、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2、间接兴趣是引起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3、学习新知识时,首先应强调理解,而不是现强调记忆。()

4、能再现的一般能再认,而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再现。()

5、创造想象与再创造想象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6、加强学生的朗读、默读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7、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国度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时期在小学五年级。()

8、概念是再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9、“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10、凡是行动都是靠意志行动。()

11、人们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颂扬是道德感的体现。()

12、困难越大,越有利于儿童意志的培养。()

13、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因,目的是期望在行动中获得的结果。()

14、治疗儿童恐怖症的主要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15、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同伴关系。()

四、简答题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2、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创造性思维有哪几种品质?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情感?

5、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意志?

答: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小学儿童行动的自觉性。开展理想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正确的确定自己的行动目的,明辨是非、善恶和荣辱,使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提高行动的自觉性。二、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儿童的自制能力。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自动控制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养成教育方面,1教师应在生活小事上进行训练,2耐心指导反复训练,3以身作则。

三、教儿童正确对待挫折。

1、帮助儿童正确的对待挫折,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避免挫折的方法

2、鼓励儿童充满战胜挫折的信心

3、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以提高小学儿童的耐挫折能力。

四、在困境中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良好的意志品质实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并在克服困难中形成的,因此教师除结合教学内容或通过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讲述意志锻炼的意义,更要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通过克服困难来锻炼意志。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向学生提出的任务要有一定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当儿童在活动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以提高儿童克服困难的信心。另外,根据儿童意志品质

上的差异,注意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做到因人,因不同发展时期锻炼。

心理学教程试题三

一、填空题

1、个性指的是在________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_______活动中形成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2、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结构和自动调节结构。

3、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与人的________________直接相连。

4、自我意识是指自己对________________的意识。

5、才能的高度发展即________________。

6、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需要。

8、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一般呈________________分布。

9、儿童心理发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0、从6、7岁至11或12岁处于儿童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

二、选择题

1、()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A、兴趣

B、需要

C、志向

D、价值观

2、()需要是小学儿童的主要需要。

A、交往

B、活动

C、认识

D、成就

3、自我意识的作用可归为一条,那就是()功能。

A、认识

B、调节

C、动力

D、控制

4、智力的核心是()。

A、思维力

B、想象力

C、记忆力

D、观察力

5、诸如勤恳、刻苦或怯弱、小气这些品质都揭示了人的()。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意志

6、活泼好动、情绪外显、反映快变化快、待人热情这种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7、强、平衡而不灵活型的神经类型特征一般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儿童心理发展的潜再可能性来自()。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成长因素

9、儿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是()。

A、成长

B、成熟

C、发育

D、发展

10、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客观因素

B、主观因素

C、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 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 睡眠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2)生理学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3)认知功能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状态,被试在催眠师的指导下,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之后,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和事情,并相信催眠师的描述是真实的。在催眠的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似的指导下进行的,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被试进入催眠状态并不是睡眠。 社会认知和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被催眠的人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是角色要求被催眠的人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 意识功能分离观点认为催眠是将意识的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分开了,或者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控制。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消费者心理学

离线作业考核 《消费者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加多宝饮料: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 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这是刺激泛化中的泛化使用情景。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不仅依赖于重复,还依赖于个体概括的能力。巴甫洛夫发现,狗不仅能学会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在听到类似的声音如叮当作响的钥匙声时也会分泌唾液。这种能对稍有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的能力,就是刺激泛化的能力。如果缺乏刺激泛化的能力,就不会有更多的学习发生了。 商家不仅通过从产品线扩展到产品种类扩展等方法对品牌名称进行积极泛化,而且一些商家还尽力泛化他们的知名品牌的使用情景。通过广告营销,宣传产品的更多使用方式或使用情景,以此扩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2、简述动机冲突类型并举例。 (1)双趋冲突,双趋型冲突指消费者有两个以上争取实现的目标,但是任一商品的消费只能实现其中的某一或某些商品的目标,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不可能同时消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必须被迫从中进行选择而发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冲突,双避型冲突指消费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面临两种以上的选择方案,其中任一方案的结果都不理想,但是又必须从中选择其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3)趋避冲突,趋避型动机冲突指某一产品同时具有有利与不利两种效果,消费者既想消费该产品以实现有利效果,又想回避该产品以避免不利效果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当被购买的产品既有令人动心和吸引人的特征又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时,趋避冲突就会由此而生。 3、简述态度的关键功能。 (1)知识功能,有些态度主要是作为组织关于事物或活动(如品牌和购物)的信念的一种手段。这些态度也许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也许是不正确的反映,但往往比事物的真相更能决定我们的行为。(2)价值表现功能,有些态度是用来表达个体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的。(3)功用功能,这种功能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上。我们倾向于对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事物或活动形成正面态度,而对那些会给我们带来害处的事物或活动形成负面态度。营销者在广告中经常许诺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并进行广泛的产品试验以保证产品确实能带来利益。(4)自我防御功能,有些态度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我形象不受威胁或在受侵犯时进行自我防卫而形成的。被宣传为男性化的产品很可能被那些对自己阳刚之气没有自信的男人所看好;感觉自己受到威胁的个体可能对那些表现成功或至少使人觉得安全的产品和品牌形成好感。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1、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5、道德感:个体根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 的一种情感体验。 6、能力: 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1、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遗忘先快后慢,不均衡,所以要经常复习,先密后疏。 3、简述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 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异: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5、能力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分别属于不同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会产生发展停滞和衰退的阶段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能力,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史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彼此互促进相互系。 七.论述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心理学教程考试试卷

心理学测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合计12分) 1.意志: 2.品德: 3.人际关系: 4.个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合计15分) 1.意志的特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从内容上分,动机冲突有和之分。 3.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行为、。 4.交往中的,是交往成败的关键。 5.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并将其分为层次。 6.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以及。 7.在运用说理法时,要注意:说理要科学,说理要尊重儿童,说理时要。8.心理学上将兴趣从起因上划分为和两类。 9. 对于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10分) 1.人在交往中会通过无意识的动作泄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即所谓的“人体语言”。如在一般场合,你会把距离控制在()之间(称为社交距离) A.360cm B.360-120cm C.120-45cm D.45cm以下 2.以下不属于影响人际吸引的表面因素的是() A.空间距离 B.心理品质 C.交往频率 D.仪表风度 3.()是个性的最显著的特征,反应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A.需要 D.兴趣 D.能力 D.性格 4.指一个人是否能辨别事物真相,迅速而合理的做出决定,并积极行动的意志品质是() A.果断性 B.坚持性 C.自觉性 D.自制性 5.下列哪一选项是随意动作() A.针刺手缩 B.儿童练字 C.风吹眼眨 D.强光照,瞳孔缩小 6.面对多重选择时心理呈现的是哪种类型的动机冲突?() A双避冲突D双趋冲突 D.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7.儿童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提出“为什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实际操作,指的是兴趣哪一方面的发展?() A.兴趣的广度 B.兴趣的稳定性 C.兴趣的效能

消费心理学

摘要: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关键词:消费者经营者消费心理影响因素 正文:马克思指出:两次社会分工以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商品生产和贸易往来促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程度不同地开始关注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问题。伴随人类文明渐进的步履,人们对属于消费心理范畴的有关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展开逻辑思维并提炼出一系列理论范畴。东西方思想家至少论及或探讨了以下重要范畴。 消费需要问题。在东方,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自由商人范蠡(陶朱公)已从分析消费需要入手,以“计然七策”经营商业,荀子提出生产要“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讲的就是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在西方,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已提出“欲望是心理运动的资源,一切情感、需要、动作和意志均为欲望所引发”的命题,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法国古典学派的终结者西斯蒙第提出了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观点。消费时间与消费习惯问题。在东方,倡导生产要注重消费季节变化和士、农、工、商的消费习惯;在西方,早期思想家也有论及消费时令和消费习俗的朴素思想。 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有大致以下五个方面:消费习俗、流行趋势、消费习惯、感性消费、畸形消费等。 消费习俗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消费者遵守的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消费习惯。消费习俗是社会风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过程中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各方面原因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都有各自的消费习惯。 消费习俗具有地区性、非强制性、社会性、长期性的特征。消费习俗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1.使消费心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特点。消费习俗是长期形成的,而且对社会生活、消费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消费者长期受习俗的影响,自然会对符合消费习俗的商品产生偏爱,会常常购买这些商品,从而形成稳定的消费心理。 2.为企业带来了具有明显规律的商机。圣诞节、情人节等。 3.使消费行为具有普遍的一致性。端午节的棕子、清明节的青团、中秋节的月饼 4.使消费心理的变化减慢。消费习俗导致了人们消费行为的同质化,消费者的个性被消费习俗所取代,而且新的生活方式产生后,由于消费习俗的惯性作用,使消费心理的变化时间延长了,速度减慢了。 消费流行是一种反映市场的经济现象,是指一种或一类商品由于它的某些特性受到众多的消费者欢迎,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第六章记忆 1.记忆的分类: (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 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 (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心理学教程(第三版)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每张卷子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注意题的序号;不要折叠答题卡)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对象。 A.心理现象 B.行为表现 C.生理现象 D.大脑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德国学者()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A. 艾宾浩斯 B .冯特 C.马斯洛 D.罗森塔尔 3.个体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注意等活动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风格 4.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是什么心理活动(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个性 5.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并能够克服干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注意状态属于()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6.恩格斯称它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A.想象 B.记忆 C.意识 D.思维 7.大脑的( )运用形象信息,保证空间定向、音乐知觉,擅长情绪、态度的理解。 A.左半脑 B.右半脑 C.小脑 D.中脑 8.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A.漂白过程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后效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感觉的对比 B.听觉适应 C.嗅觉适应 D.味觉刺激 10.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价值,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正确动机与错误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11.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主观能动 B.直接 C.间接 D.歪曲 1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完整版)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消费与消费者 1、消费 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处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资资料和非物资资料的能动性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心理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人类行为活动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人类的消费行为与人类的生产相伴而来,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古老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从广义上看,人类的消费行为可划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两大类。 生产消费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及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消耗及其磨损,生产消费包括在生产过程之中,是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基本条件。 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费。个人消费是人们维持生存和发展、进行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现象和行为活动。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看,个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之一。个人消费是一种最终消费,狭义的消费就是指个人消费,消费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就是消费者的个人消费。 2、消费者 消费者是指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参与消费活动的个人或集体,即从事消费活动的主体——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1)从消费过程考察,消费者是指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作为一个动态运行的消费过程,购买者本身不一定是需求者或使用者,如为他人代买的商品;而使用者也不一定是购买者,如尚无生活能力的孩童使用父母为他们买来的商品。如果把消费过程作为需求、购买及使用三个过程的统一体,那么,处于这三个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全过程的人都称为消费者,消费者就是指实际参与消费活动的某一个或全过程的人。 (2)从在同一时空范围内对某一消费品的态度来看,可以把消费者分为现实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和永不消费者三类。 现实消费者是指通过现实的市场交换行为,获得某种消费品并从中受益的人。 潜在消费者是指目前对某种消费品尚无需要或购买动机,但在将来有可能转变为现实消费者的人。 永不消费者是指当时或未来都不会对某种消费品产生消费需要和购买愿望的人。 作为具体的某一消费者,在同一时点上,面对不同的消费品,可以同时以不同的身份出现,例如某消费者对A商品是现实消费者;对B商品是潜在消费者;而对C商品可能又是永不消费者。 (3)从消费单位的角度考察,可以把消费者划分为个体消费者、家庭消费者和集团消费者三类。 个体或家庭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体或家庭对某种消费品的需要而进行购买和使用的人,它与消费者个人的需要、愿望和货币支付能力密切相关。 集团消费者是指为满足社会团体对某种消费品的需要而进行购买和使用的集团。作为团体消费行为,不一定反映消费者个人的愿望或需要,也与个人支付能力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课程心得

心理学课程心得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从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我印象中的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表情上的一些表现来剖析人的心理,通过暗示催眠别人等等,或许高深的心理学也确实是这样。通过这门课程我发现,其实心理学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它就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心理变化等等我们都会遇见的问题。虽然我并没有从这门课里学会看透人心、催眠别人,但是我就得它真的可能是我性格,甚至是人生转折点,我并没有就那个知识点去剖析一些心理学的问题,只是就心理学课程给我的无限帮助来谈谈我的感受。当我们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属性综合起来,产生了对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我们有了知觉,进而有了认识。在形成认识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环节,而这些环节我们并不是每个都了解,所以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或刚刚认识的人,我们会有太多的误解。信息的整合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定势效应等等影响我们对人的深入了解。“以貌取人”大概就是这样出现的吧。我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确实影响了我的态度,或许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去评判他的性格,决定是否和其交谈,或者是否和其交朋友。但是,大多数时间里,感官会欺骗我们。就像《大染坊》里的那个老板,他扮成一个乞丐去其他店家,伙计从衣着上评判了他,认为他是乞丐,不可能买得起布,就用低价羞辱他,他却因此低价买入了大量的布,使这家店损失惨重,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以前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这会使你损失大量的好朋友和机会。从这我学会了不能从表面去评判别人,只有当你真正认识他以后,你才能知道他是否会像表面那样你不愿成为朋友,或者他将成为你后半生的挚友。不要让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你的第一印象而错过。 上过那节关于睡眠的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睡眠一直是不规律而且效果很差的。我总是注意哪些细小的声响,哪些声音总使我很难入睡,所以我会等其他人入睡后再睡,而这样又会造成睡眠的无规律,而且无规律的睡眠又会使睡眠质量下降,很长时间里我的精神状态都不好。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总是不能集中,而睡觉的时候又会集中注意力于睡眠上,结果越是这样就越睡不着。通过心理学发现,睡眠中,人完全没有意识活动,而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集中的注意力结果就是意识活动兴奋或紧

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 内容简介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本书对从事营销、经营、管理实务的企业家是一本必备的工具书,对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及经贸专业学生则是一本实用的专业教材,并可供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各界人士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参考阅读。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基本发展 知识积累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两次社会大分工一直到19世纪。在这漫长的社会历史进化历程中,消费心理科学基本完成了它的基本知识的积累使命。马克思指出:两次社会分工以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商品生产和贸易往来促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程度不同地开始关注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问题。伴随人类文明渐进的步履,人们对属于消费心理范畴的有关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展开逻辑思维并提炼出一系列理论范畴。东西方思想家至少论及或探讨了以下重要范畴。 消费需要问题。在东方,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自由商人范蠡(陶朱公)已从分析消费需要入手,以“计然七策”经营商业,荀子提出生产要“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讲的就是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在西方,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已提出“欲望是心理运动的资源,一切情感、需要、动作和意志均为欲望所引发”的命题,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法国古典学派的终结者西斯蒙第提出了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观点。消费时间与消费习惯问题,在东方,倡导生产要注重消费季节变化和士、农、工、商的消费习惯;在西方,早期思想家也有论及消费时令和消费习俗的朴素思想。消费阶层的划分问题,除了东方的分士、农、工、商为四个消费阶层外,西方的柏拉图也提出了“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奴隶除外)”的观点。此后虽然也有些学者提出不同的分类观点,但他们都受到历史社会局限,没有把贵族、奴隶(农)另列为两个消费阶层。 家庭消费问题,在西方,色诺芬较早分析了家庭收入与家庭消费的相互关系;在东方,中国古代先哲们亦论及了家庭消费的基本问题。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NAC心理学教程

ABXC心理学教程9 掌控你的人生 这是不是看起来好玩?希望成为你一项很有用的工具。 我知道表面上误以为简单,因此你可能说:“噢,我不知道,这能不能改变我真正的感觉。也许可以一时的改变我的感觉,但是不会维持长久。” 事实上,在资讯节目里,访问我的丽莎吉本斯(名主持人),她本人也在节目现场,事后她过来问我:“你当时怎么会知道他改变得这么快?” 我说因为人人如此,我们都是有同样的神经系统,当我们有效的使用时,它象是一部电脑,当你用对暗码时,就能立即地做出改变。 是因为我们的自我催眠,才使得改变要花上长久的时间,而且必须带着痛苦,它阻碍着我们的改变,我也对她说:“这是会长久的,你看着吧。”她说:“噢,我们看着吧。” 后来在一年以后,我们追踪到这位先生比尔,有趣的是他不但有一整年再也没碰过pizza,我是说甚至都没有靠近过。 而且他还说再也没碰过乳酪,这里要讲到最有意义的部分,那是因为他不能吃吗?不是,如果他想的话,他是可以明天就变回去。 我这番道理,并不是去剥夺人的选择,而是他已经没有那种冲动,据他说他没有那种欲望了。是他自己不想的。利用这简单过程,就可以去除你的一种瘾习,不是很好的事吗? 举例说,如果你要戒巧克力,你一直说着:我爱巧克力,我真爱它,我爱它……你对自己施以“魔咒”,记不记得? 由于你使用如此强烈的情绪,来对自己一直说着你有多么爱它,你的改变是不可能持久的。 因为你给脑子的会是一个不同的信息,所以你要创造一套能对你有益的“魔咒”。以确定的控制你内部系统的这类交谈。同时你必须做一些调整,因此我现在要你做这件事。 你看这是有效的,你可以针对饮食来用,你可以针对目前所做然而感觉不好的事来用。那么这么的想,好,如果我现在对这个食物的欲望级数是9,我不想再吃这个食物,这个酒,或是这个什么的。 那我要如何来降低呢?不要尝试去从9级降到0级,我想这是一下子跳得太多了。譬如说:在0到10级的表上,我先只是试试做到7级或6级就可以了,那要怎么去做? 要认真的思考它。顺便一提,你思考自问当时的情绪,会造成很大的区别,如果你是被动地懒洋洋坐着想,我要如何才能感觉到第7级?这个样子是不可能会有好答案的。 你必须向脑子发出信息,我这样思考自问是要有解答的,在你思考这些问题时,你必须是以坚定找答案的态度,如果你不够坚定就没有效用。 因此要将自己调整到最高昂的情绪,然后自问:我要如何才能感觉到第3级或0级? 然后把它写下来,附在这卷录影带一起,有各种的参考表用来帮助你追踪地做,想想如何做到—2级,—6级,你就会找出真正提升欲望的。 (2) 那么,你真正到底需要什么?是人生的品质。 我们谈过为追求人生的品质而设定目标,我要你做的工作,不仅是为人生的品质而设定目标,而且要抱定决心去实现。 说到你的做法,比如说去海滩上跑步,我不要你抱着先跑再说的想法,只是等着有多少结果的发生。 我要你事先就打定主意,是要跑出什么样程度的效果,如果你针对的是已经感觉还好,或是要做却做不起劲的事,你想因此提升去做的乐趣。 你就必须这样想:好,我目前在海滩上练跑的感受是什么?0到10的表上的哪一级?噢,大约是⒍5或7,我去提升到⒏5级怎么样?我没把握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