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圣才出品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答:(1)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了以下几个理论观点:

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而货币需求函数则表明,货币供给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在货币供求相均衡时,根据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仅仅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是不变的数量,于是货币供给量M便是影响名义收入Y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是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中的Y与M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V在长期中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货币数量M

能影响的只能是价格P以及由货币所表示的变量。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新货币数量论,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可以具有轻微变动的解释,以及货币主义从自然率假说出发,对货币政策在短期中的效应的考察都支持了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

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按照自然率假说,经济有趋向于自然率(即充分就业)的自行调节的机制。因此,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虽然各种随机扰动将使经济出现短期波动,但经济本身仍具有长期均衡的趋势。因此,如果国家干预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2)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根据其理论和对经验资料所做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①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在弗里德曼看来,以需求管理为宗旨的财政政策最终都是通过货币量的扩张和收缩来实现其经济调节作用的,而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私人投资会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减少,其后果往往是用非生产性的投资去代替生产性的投资,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此外,过度的政府开支也会带来通货膨胀。因此,财政政策不但无效,反而对经济有害。

②反对“斟酌使用”的(即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

③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胜任两项任务: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一个主要根源;能够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据这一认识,货币主义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货币主义的这一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政策规则。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1)个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而微观经济学认为,理解个体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应将个体利

(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指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也就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的市场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于相等。

(4)自然率假说。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在短期中,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能暂时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失业率;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说,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或在短期中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但是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答:一个典型企业i 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

()i i i y h P P y *

=-+式中,i y 为企业产量,i P 为其产品的价格,P 为价格总水平,*i y 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 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0h >。

用e P 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 的估计,从而有:

()e i i i y h P P y *=-+(1)

进一步地,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假定按下式进行:

e i P P b P P ∧∧??=+- ???(2)

上式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社会的有关机构预测并公布的价格预测值P ∧;另一部分是企业根据其经验对预测值P ∧

的调整,参数b 为调整系数。

将(2)式代入(1)式并整理,得:

()1i i i y h b P P y ∧*

??=--+ ???从整体上看,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设整个经济的生产由n 个像企业i 的企业组成,则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便为:

()1i y nh b P P y ∧*

??=--+ ???(3)

(3)式即为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式中y 为总产出,P 为整个经济的价格水平,y *为经济的潜在产量。卢卡斯总供给函数表示,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经过系数的合并,卢卡斯总供给函数通常写为:

i y y P P γ∧*??=+- ???

式中参数0γ>,P ∧

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

4.推导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答: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可以从图22-1推导出来。

图22-1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P而决定的W是黏住不变的。而如图22-1所示,考虑到价格粘性,在合同期内,根据

e

在同一期间,实际价格水平却可以经常变动,整个社会的厂商又是按实际价格水平P来决定对劳动的需求的。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雇佣劳动的实际数量取决于货币工资W和劳动的需求曲线N的共同作用。货币工资已为合同所规定,不能改变,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厂商只能根据D

W和新的劳动需求曲线(价格水平会发生变化,从而劳动需求曲线会发生既定的货币工资*

相应的移动)来决定雇佣的劳动数量。

可以发现,在工资具有刚性或黏性的情况下,从不同的P可得到不同的N,根据这些不同的N便可在(b)图中得到不同的y,从而可在(C)图中找到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对应的产量的点的组合,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C)图中的曲线ASK,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5.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答:“时间不一致性”这一概念最先在芬·基德兰德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于1977年合写的《宁要单一规则,不要相机抉择:最优计划的不一致性》一文中提出。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政府)开始实施一项最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一阶段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

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不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一个针对自然的博弈,而是一个多方理性当事人参与的动态博弈。其中公众是具有理性预期的最优化者,同样,政府也是一个有目标和偏好的最优化者。于是,在时间T 政府出台一个最优政策并被公众相信,在T n +期重新最优化时,政府会发现背弃原来的承诺或在原先宣布的政策上动点手脚对政府更有利。于是事先和事后的最优化之间存在了不一致,即动态时间不一致。由此,政府干预经济的相机抉择的政策由于时间不一致的存在而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会导致社会目标函数最大化。

6.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答: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有:()=e u u ππε*---。

用1P P --代替π,用1e P P --代替e π,这里P 为当期价格水平,1P -为前一期价格水平,e P 为预期价格水平。则上式变为:

()*e P P u u ε-=--①

根据奥肯定律,有:

()f

f y y u u y α*-=--②

将②式代入到①式,替换掉()u u *-后得:

f e f y y P P y εα??--= ? ???③

记f y αλε

=,则上式可写为:()e f y y P P λ=+-④

④式即为总供给方程。这一方程可以同时代表古典的、凯恩斯的和常规的总供给曲线,而三者的差别在于参数λ的取值及对λ的解释。具体来说,当0λ=时,总供给方程化为f y y =,此即为古典的总供给方程;当λ→∞时,总供给方程化为e P P =,在e P 已知的情况下,这一方程即为凯恩斯的总供给方程;对λ取有限正数的情况,方程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方程。根据这一方程,总产出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相关。

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答: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私人经济主体在对当前的行动做出决定之前,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主要指价格波动)所作的预测。预期分为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1)适应性预期是指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以后预期的方式。“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了。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2)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这意味着作决策的经济主体是为追求最大利益而力求作正确预期的,并可以获得一切有关信息,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变量未来预期值与实际值是一致的。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3)综上所述,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是最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而适应性预期只是表明,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到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测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的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

8.黏性价格假定有什么重要性?

答:价格黏性是指价格不随总需求变动而迅速变化。

价格黏性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价格是否有黏性的问题可以转换为市场能否出清的问题,即市场机制是否有效问题。如果价格有弹性,当需求减少时,价格会迅速下降。价格下降刺激需求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重新趋于均衡,市场出清,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果价格有黏性,需求减少不会引起价格下降。于是,市场上愿买者少,愿卖者多,市场不能出清,产品大量积压,厂商只得减少产量,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价格有弹性时,市场出清;价格有黏性时,市场不能出清,此时市场机制失灵,只有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失效。

9.效率工资理论与工资黏性有什么关系?

答: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如果工资削减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引起单位产品劳动成本的提高,那么,为了保持效率,厂商愿意支付给工人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而不想降低工资。效率工资是指劳动效率对工资的弹性为1的时候的工资,即工资提高1%能使劳动效率也提高1%的时候的工资。在这个工资水平上,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最低,这时,厂商能最优化地(即利润最大化地)雇佣工人。

当市场不景气,劳动需求低于劳动供给,效率工资超过均衡工资时,厂商为了刺激工人积极性,激励工人尽可能最大努力来工作,并留住高素质的工人,以维持较高劳动效率,厂商将不雇佣那些愿意接受低于效率工资的失业者,不愿降低工资,而把工资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以有利于减少雇员的偷懒,提高转换(跳槽)成本,提高雇员素质,刺激雇员积极性。这种效率工资理论不但可说明为什么工资有黏性,而且可说明为什么社会上存在失业时厂商不愿通过降低工资,增加劳动需求使失业率下降。

10.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答: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是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的。

如图22-2所示,假定经济起初位于总需求曲线0AD 和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0AS 的交点上,这时价格水平为0P ,实际收入为*y 。假定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反映在总需求

曲线上,则是总需求曲线从0AD 向左移至1AD 。

现在假定劳动市场的工资合同为期3年,且每年都有合同数的1/3数量的合同需要重新签订。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曲线移到1AD 后,实际收入下降到1y ,价格水平下

降到1P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批劳动合同被重新签订时为止。当第一批占总数1/3的

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1AS ,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2P ,实际收入增加到2y 。到了需求冲击后的

第2年,当第二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又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又使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到2AS ,相应的,价格水平下降到3P ,收入增加到3y 。类似的,到了第三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3AS ,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4P ,而收入则恢复到了总需求冲击前的充分就业水平*y 。

按照上述分析,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整个经济经历了3年左右的衰退。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作的解释。

图22-2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11.说明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主要共识。

答:目前宏观经济学中的分歧还是比较多的,但这并不是说,宏观经济学不存在共识。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有以下几点:

(1)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GDP 是衡量一国经济福利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GDP 衡量了该国满足其居民需要和愿望的能力。从一定程度讲,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了GDP 的水平和GDP 的增长。其次,在长期,GDP 依赖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 也随之增长。

(2)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虽然经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是长期中决定GDP 的基础,但在短期,GDP 也依赖于经济的总需求,进而所有影响总需求的变量的变化都能够引起经济波动。更高的消费者信心、较大的预算赤字和较快的货币增长都可能增加产量和就业,从而减少失业。

(3)预期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居民和企业如何对政策的变化做出反应决定了经济变化的规模,甚至有时还决定着经济变动的方向。

(4)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

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经济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