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历史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说(刘汝明)

高三历史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说(刘汝明)

高三历史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说(刘汝明)
高三历史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说(刘汝明)

高三历史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说(提纲)

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刘汝明

一、新课程高考试题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

(一)近五年高考相关统计(宁夏、海南卷2007-2011)

1.海南历史单科卷

2.宁夏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3.近五年海南、宁夏试题中考查超过30分的单元(以人教版必修来分)

4.选修模块主观题考点分布与考查情景设计

5.宁夏卷主观题考查情景设计

6.海南卷主观题考查情景设计

(二)2011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的设问及启示

1.不断在尝试开放性的问题与答案的设计(如2010年和2011年宁夏卷的主观题40题和41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2.必修与选考模块之间的关系。2010和2011年,命题中有必修与选修内容综合的趋势。

3.情景创设方面注重公平性。钱穆说“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是历史研究的两条腿”。

(三)高考改革趋势摘录

1.高考试题命制的三个目标:

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

一个是能力考查的目标;

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体系。

2.变化趋势

一是厘清教学内容范围与深度的区别,解决教师心中考什么的疑惑,提醒师生实现从考什么到考到哪个程度的转变;

二是理清教学效果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解决师生心中怎么答的疑惑,启示师生实现从答什么到可以怎么答的转变;

三是看清学科能力培养的阶段性与整体性,解决师生心中为什么学、学什么的根本性疑惑,要求师生实现能力学习与素养提高的统一。

四是变换题型与发掘题型功能。

3.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考查:

现代文明是历史传承演变而来,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省略与现实不相关东西。

制度比事件重要。

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文明成果。

全世界同处工业文明阶段的共性问题。

不用中国的观念看西方历史,也不用西方的观念看中国的问题。

4.了解“历史”是什么?

第一种是“作为过去实况的历史”,“做过、说过、感觉过和想过的”——“史实”

第二种是“作为记录的历史”,“找到的保存过去实况”的“纪念物、文献和象征”——“史料”

第三种是“作为思想的历史”,当代人对过去的认识——“史学”

例1.(2010年全国卷Ⅱ)39(5)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体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具体史实。答:张骞通西域(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取经(或造纸术西传大食)。

例2.(2010年全国卷Ⅱ)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权力

例3.(2009年全国卷Ⅰ)2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5.紧扣时代主旋律

例4.(1999年14)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5.(2009宁夏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教学策略(例说)

提高学生得分的三个基本观点: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增分才有可能。卷面规范做答,增分才有客观依据。加强解题速度训练,增分才能变成现实。

1.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科书,明确备考方向。主要历史事实;主要观点;知识关联;逻辑联系。

2.编写适合学生的导学提纲,实现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做到“学(讲)思练”结合。教材已不是命题的最重要的资源,在新高考中,命题的材料和思路要比命题的内容更重要。考纲可以告诉考生的考试内容,但不能告诉考生的材料和思路。(根据课程观来命题决定了考试内容和材料选择的不确定性)

3.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做好重要考点的内容整合,掌握重要历史阶段特征。

4.设计课堂有效提问,优化教学环节和细节设计。

5.紧扣新课程对学生的核心教育价值,融通基本史观,优化小专题设计,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同处工业文明阶段观念;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主旋律的基本观点与认识问题的角度;符合青少年学生阶段特点的思考方法与观点;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古老的中国与现代的中国。

例说:

例1.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

四大发明与农医天数的关系──中华文明全面性;

发明发现与科技思想的关系──继承与发展;

19个“最”与先进性的问题──如何理解?

科技成果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关系?对世界近代文明的贡献在什么地方?

在当今历史发展中还有什么价值(除了激发自豪感之外)?

例2.辛亥革命

大事记的编制

革命思想与革命实践的互动关系

共和对中国历史的作用与影响

民主进程与世界历史的进程

例3.罗斯福时代

新政的政策与美国自身发展完善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新政与世界大战胜利及战后秩序重建关系

经济思想问题

依托高考试题,科学有效复习(提纲)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郭建民

一、根据高考试题研究命题趋势

1.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教材仅是命题的背景和依托。

2.淡化历史结论,突出考查学生学习过程。

3.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4.强调重要概念的阐释。

5.试题与答案呈现一定的开放性。

6.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

二、根据高考试题有效整合教材

1.根据高考试题准确定位教材在备考中的地位。

2.根据高考试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3.根据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确定教材的重点。

4.根据高考试题完整准确阐释教材重要概念。

5.根据高考试题宏观、微观结合准确把握历史事件。

6.根据高考试题正确处理选修与必修的关系。

三、根据高考试题培养学生能力

1. 根据高考试题发现学生失分原因

2.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编制试题能力

四、根据高考试题有效进行对接

1.教师对接,拉近与大学命题专家的距离

2.体例对接,用通史体例进行复习

关于高三历史教学应考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李晓风

一、对流行的高三应考教学方式的反思

自从人们对于中学的教学有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两分法,自从面对高三的教学被贴上了应试教育的标签,高三的教学反而在应试教育的诟病之下怡然自得,安之若素。好像到了高三,就应该是应试教育。教学的方式无论如何违背教育的规律,违背人才培养的原则,都可以在高三要考试的成绩,要升学率的说法面前,被人们宽容、被人们接受。

久之成习,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见的高三历史教学的种种问题。

首先,我们认为,现在高三历史应试模式的教学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多轮次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现今高三普遍采用的方法,影响甚广。

高三历史教学的要在一个学年中广泛的涉及古今中外的大量史实,要想讲深讲透,现有的课时实际上是很紧张的。再把有限的时间分割成第一轮、第二轮……甚至更多,可以想象,每一轮的教学只能是带领学生浅浅的读一遍教材,划一划重要的表述,然后让学生囫囵吞枣般的死记硬背。教师深入到位的分析和阐释,学生独立自主的理解和思维都无从谈起。生动鲜活的历史过程变成了仅仅局限于教材叙述固定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只是僵化的信条,教材变成了不可逾越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消磨殆尽,学习只是一种苦役,而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应该在学习中养成的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根本无法萌发。经过这样的学习经历的学生谈何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即使从高考的成绩和升学率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的多轮次教学也未必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无法突破这种不应该占据高三教学的主流地位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普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的主要理由就是如果不进行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教学和机械强化,间隔的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忘掉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考试时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多轮次的教学,每一个轮次的教学时间都是很仓促的。如果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循序渐进的一遍式教学,每一个教学课时完成的是一个单位的学习内容,那么,多轮次的教学,视轮次的多少,每一个教学课时要完成的就是1×2个单位、1×3个单位……甚至更多单位的学习内容。如果说在一遍教学的情况下学生每天只需要理解、记忆和掌握相当于教材两页的教学内容,对于各种程度的学生,这都不能算是很重的负担,扎实的完成这些学习内容是可能的、现实的。而在多轮次教学中,学生每天必须记忆4页、6页,乃至更多学习内容,尤其对于程度不够理想的学生,这就更难以做到了。一个轮次过去了,下一个轮次再重复一遍,是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的。至于说到遗忘,我们应该相信,真正形成了理解和记忆的东西是不会完全遗忘的,这些真正被学生充分掌握的知识和认识,在试题的提示和情境之下,可以有效地被激活,用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的遗忘只会发生在未经充分理解的僵死的背诵和记忆中,而这正是多轮次教学的问题。

其次,每一个轮次有限的教学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用来认知和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而是被用来做各种各样的练习题。“题海战术”虽然久为人们所诟病,但是到了高三的教学中,大家又都心安理得地跳入了“题海”。我们观察到的许多教师的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多轮次教学本来已经很局促的教学时间,往往又被分去了一半上下的时间用以做题。对于教学内容的阐释被极度压缩,甚至基本上没有有效的教学阐释。只是期待通过解题和讲题来强化记忆和补充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但是,这种以试题反补教学的方式面临着两个严重的问题。

其一,试题本身的不系统性和不均衡性会导致教学内容的缺漏、畸轻畸重,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其二,历史练习题的总体质量不高,有问题的题目比比皆是,表现为史实错误,观点陈旧。一方面可能会造成考试失分;另一方面,更严重的是学生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形成错误的认知,如果以后没有机会纠正,甚至会伴随其终生。我们感觉到,高三教学中使用的各类试题,保守地说,有问题题目的比例不会低于二、三成。毫无疑问,这样的以试题反补的教学,首先不能保证高考成绩,进一步地说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教师的学识陈旧,知识面狭窄和对历史现象认识肤浅的问题在这样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中被掩盖。因为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教师避开了深入系统的阐释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没有了深挖教材和更新知识的压力,在一遍一遍肤浅的教学中就可以完成高三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最终造成中学的历史教学在低水平的状态下循环往复,其影响已经不只是限于对于高考的教学了。

二、高三历史教学过程举隅

我们上述的这些认识并不是空谈的理念,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这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内涵丰富和方式多样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完善教学构思。在此,略举数端,虽然挂一漏万,但是期望能够引起教师们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其一,确实阐释清楚教科书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不留下认识理解上的死角和含混不清之处。例如,教科书中写道,西欧封建社会后期,一方面是封建割据状态的延续,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同时还有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萌发和王权的加强。在这个背景之下,君主专制兴起,近代的民主主义也兴起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因果关系网。教学中,教师往往或者意识不到这一历史现象,或者缺乏阐释这一现象的学识和能力。于是,这一问

题成为教学中非常薄弱的地方。但是,搞不清楚这一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君主专制和民主思想、民主制度这一主干知识上存在大的漏洞和隐患。反之,搞清楚这一问题,一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问题意识和深入思维的能力,三是可以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更加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这不就是素质教育吗?

如何在教学中处理这一问题呢?首先,封建割据是一个应该被否定的历史现象;在与封建割据的斗争中,中央王权兴起了,也就意味着君主专制兴起了。其次,君主专制在反封建割据和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营造一个必要的环境方面有其客观上的进步意义。最后,对君主专制现象的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需要君主专制的卵翼,君主专制也走到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地步;这时民主思想和争取民主的政治运动就应运而生了。

再举一例。教科书阐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时说到两点: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已经难以维系;重建战后世界秩序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机制。第一点容易解释。而关于第二点,应该向学生阐明,这里所指的问题就是20世纪30年的经济大危机中,在金融和贸易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没有一个国际机构和国际性的金融贸易机制来协调各方面的矛盾,结果导致危机的更趋严重的后果。正是有鉴于此,各国在一起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简是繁,无论或难或易,这样深入到位的阐释应该呈现在每一堂课中,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二,在教学中要阐释清楚历史现象的本质性的含义,建构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历史问题。例如,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政治演变,教科书先后叙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继而又叙述了春秋时期这些政治制度的崩坏,分封制的格局受到挑战;通过军功的途径和教育、学术下移的途径,士这一阶层的在政治舞台上日益充任主要的角色;郡县制和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建立起来。这样一系列史实如何整合成一个系统性的演变,进而使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本质含义?这一问题仅仅靠把这些现象硬记下来是解决不了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本质性的联系和转化。这一系列史实实际上可以建构为这样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分封制和宗法制代表的是一种家族血缘性的政治制度和贵族政治,是中国古代早期的国家制度。经过了西周数百年的发展演变,这种早期的制度逐渐走向衰败。分封制的行政格局逐渐被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所取代;君主与贵族的分权逐渐被君主专制所取代;贵族制度逐渐被职业官僚制度所取代。如果再加上经济上的因素,那就是与贵族制和分封制相应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官僚制和中央集权制相适应的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认知过程即使知识的深化和延展,也是整体性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和养成。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种能力的日渐形成毫无疑问会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引导学生构建较长时段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的分段、分期。在一堂一堂历史课中,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是一个一个的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问题,随着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把历史现象整合成一个宏观认知结构,这个结构必须能够反映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而不是教材知识简单的移位和堆砌。例如,关于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依据课标本教材可以形成这样的结构体系:

一、14—16世纪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2.君主专制与民主思想

①民主专制兴起及其理论辩护②近代民主理论的滥觞及其主要内涵

二、17、18世纪的革命与民主政治

1.英国首创近代民主政体

2.启蒙运动

3.美国创立近代民主共和制度

4.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法典

三、工业革命后民主政治的发展

1.英国的议会改革

2.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3.未经历革命的国家的政治改革

①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②日本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③俄国的政治改革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近代西方政治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民主思想的兴起、政治革命的展开、民主化进程的基本完成。这一层次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过程总揽全局,思维和表述收放自如,不仅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高考,也有助于培养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知识和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简报

2011年10月21-25日,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暨高考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会议期间,多名专家学者和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就新课改后高考与教学等诸方面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此次年会正值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全国各地共有五百多名代表与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学骨干教师、教研员、高校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师、中学历史课程教材研究者以及部分学会老同志。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到会祝贺。大家欢聚一堂,共叙友谊,回顾学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畅谈未来的规划设想。

23日,学会顺利进行了理事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首先,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陈其做了工作总结,并对下一届学会工作提出了希望。在对各省教育学会和理事单位上报的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名单予以审核确认的基础上,根据学会章程和专业委员会规章,第七届常务理事会提出了新一届常务理事候选人名单。全体与会理事进行了差额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常务理事会。第八届常务理事会有28名成员组成。新当选的第八届常务理事会理事长李伟科做了演讲,就本届理事会的工作方向谈了大致的设想。他指出学会要定位于全心全意为中学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师服务。他认为在继续办好特色年会的同时,要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用科研成果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总之,专业委员会的全部工作都将围绕着促进调动中学历史教师的积极性,配合国家的教育发展纲要,推动我国中学历

史教学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马建华也做了讲话,他首先介绍了中国教育学会的工作,对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对第八届理事会的产生表示祝贺,同时提出了殷切希望。

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李伟科致辞

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陈其致辞

年会会场

浅谈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 摘要】高中历史的教学可以有效的给学生灌输相关的人类历史文明知识,能够 不断的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那么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低的现象直接影响了 公民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我国的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87- 01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相比非常僵硬化,不像数学课程那样灵活,同时也缺乏创新, 很多的高中老师都把高中历史作为高考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这样也严重的影响了历史的教学,因此必须要摆脱这种现状,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完善历史的教学。目前很多教师对历 史的教学不够重视,在高中的课程中历史算作副科和语文、数学、外语相比受重视的程度不同,这就造成很多历史教师的教学不够重视,在知识点的讲解中非常随意,而且很多历史课 程的时间安排都是在下午,这个时间段学生非常疲惫,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这样学生就很 难能够提起神。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设情境,只 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进去,才能使得整个课堂不在压抑,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有趣 的课程再加上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图片,这样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的更高。 二、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1.优化历史教学方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历史教师要根据高中历史新课标,灵活、多样的处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优化课堂教学 方式。虽然课前备课时历史教师也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教学方式进行了预设,但真正的 课堂教学毕竟不能和课前预设完全一致,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去机智的处理 每堂课所出现的突发事件,同时也要机智灵活的适时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要求历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自身 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不同的历史课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相同的课,不同的学生, 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历史教师选用的历史教学方式必须是适合本节课的教学 方式。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运用一种教学方式,要多种方式结合,取长补短,灵活设计教 学过程。 历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多样化。历史教师应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 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灵活的加以处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现实,使 学生更易接受和消化,当然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历史教师对教学 内容的处理不必拘泥于教材,领会精神,开放处理,大胆的取舍,重要的是历史教师要相信 学生。不要总怕讲不到的内容学生就不会,不要总是课堂上面面俱到地去讲解或是去展示, 相信学生的实力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也要相信自己。 2.重视对学生历史情感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相比有很大的 区别,高中历史的难度和知识点都要比初中历史多,因此在高中一开始历史老师就应该给学 生讲清楚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区别,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一般来 讲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一些历史事件等,那么高中历史的学习就必须要学生掌握事件 的影响和意义。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不断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慢慢的形成历史的情节。根据调查可以发现,造成学生历史学习不积极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业繁重,高中是非常关键的,而且还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段,因此 很多学生都非常认真的去学习一些主要学科,往往都忽视的历史的学习;第二,目前很多高 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没有兴趣,这主要是因为高中历史的繁琐性,这种繁琐性就削弱了学生 的积极性,而且高中历史很多知识都是靠死记硬背,一旦学生感觉到历史知识的乏味将会使 得学生感到厌倦,不愿意去学习。 3.运用新教材的课后习题,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目前课改的成果就是产生了一 批新的教材和参考书,新的教材相对于老教材具有很大的优点,其中新教材的课后习题是最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响水县八墩小学解卫萍 【论文摘要】本文从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着手,阐述了提高小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充分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级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的厌学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构建和谐 【正文】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注意活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

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怎样在复习课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旨重新思考与定位复习课的教学功能、探索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策略,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就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重视情境创设,体现一个“趣”字 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体验,我们应摒弃孤立、刻板、封闭的形式化复习形式,根据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有趣、生动的画面,结合寓言、故事或以图表的形式,多样化呈现学习素材,创设开放的情境,将复习主题寓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激起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对呈现的材料进行阅读、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摒弃不必要的、多余的信息,把生活的原型与现实问题转化成学习问题,并加以解决,从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加工与处理能力。同时情境的创设要真实、开放、有度,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 2、关注基础,落实一个“实”字 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在复习课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落实课标,根据学生四基的掌握情况与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组织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教材就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依据与教学资源。我们出试题主要以课标为指导、教材为依托,在试题设计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试题许多就是强调基础、源于教材的,力求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只有解决难题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练习。主要就是对基础的复习的力度不够,只走马观花的走过场。基本的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少问了几个为什么?没有挖掘知识内在的联系与规律。而就是搜集了大量的课外练习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悟出解题的妙方。这样只能产生畏难情绪,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中小学教育永远就是基础教育,一旦忽视了基础,发展也就缺了根基。 3、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一个“构”字 在复习课中,有一个对知识的梳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时教师往往喜欢把知识点设计得过小、过细,师生一问一答,您来我往,边答边板书。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课堂成了教师表现的舞台,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学习活动变得单调乏味。复习

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

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路: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以整合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提高综合应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型。它与新授课的区别之处在于,学生对所要复习的内容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复习课的设计应注意从归纳、联系、理解及拓展的角度做文章,应把教材中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重组、整合,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复习课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 二.生物复习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构建框架 ------ 建立联系 ----- 深化理解 ----- 拓展应用。 三.具体流程 1. 构建框架:从整体上建立章节内相关联的知识网络 在章节复习过程中 , 首先建立简单明了的整体框架

, 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 础上 , 使头脑中孤立、 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 搞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从而建立 起了认识其他知识的桥梁。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 步骤:教学实施的前期,采取其一的方法,为学生做好引导;逐步的让学 生尝试进行其二的方法。 其一:老师将不完整的知识框架在黑板上展示,学生进行完善补充 其二:学生将知识框架板演到黑板上,进行交流,共同完善( 5 — 10 分钟) 2. 建立联系:系统的掌握各个知识点,建立横向知识联系。 整体框架相当于建立了知识的纵向联系,在纵向联系的基础上,再掌握各 个部分知识点及相关知识间联系,实质上相当于建立知识内容的横向联系,从而使所学知识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1997 年国际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此后多国家、多地区纷纷 开展教育改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在多国逐渐形成。反观中国的教育体系,自2003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来,我们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模式,可是这种教学目标“一是三维目标作为中学课程总目标,并没有真正突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要求;二是在能力要求的层面上,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都在一个层次上,缺少明晰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段梯度层次” [1] 。因此,新的一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可喜的是2014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改革新要求,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改革的方向,成为今后我们国家培养新世纪面向未来的新人才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杆。 那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 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拟着重从高中历史教. 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策略作探讨。 一、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组成

素养是一个人品德、品格、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由出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学习等综合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至于学科素养往往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具体学科素养要求不同,但指向相同,即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目标,即以学科知识为依托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本学科鲜明特征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价值观导向及学科品质等因素构成的素质。抛开学科界限,“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 品格与‘关键' 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 [2] ,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这是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部2016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3] 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要求不仅进一步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度,而且体现了对以往三维目标的综合化及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而做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是贯彻落实十八大以的反映, 来“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有了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结合近几年教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的全面推进与展开,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课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复习中巧妙的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下面就我自己所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复习准备,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复习备考如大敌当前,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所以,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是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应该“一盘清”。如“复习面涉及哪些内容、重难点是什么、与其前沿知识和后继知识有哪些联系、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还应该把心中所想写成书面文字,即备出教案,拟出复习计划。所拟计划中应包括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目标、复习的课时数、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详细的复习资料等。这样,使复习变的具体、有序、易于操作。 二、把握好教学关系,体现复习的有效性

为了使复习更有效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才能达到听懂并学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是导向复习关键处的导游。是学生求知的助手,有事直接分享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 2、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至于练后讲,讲后练,还是边讲边练,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掌握的已有情况而定。另外,这里的讲应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复习时一定要把练习情况、存在缺点如实的及时的反馈给学生,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的良好效果的前提。因而,我提倡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我有提倡在遵守纪律下的自由。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我们一律“齐步走”的进行复习,势必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中,甚至影响他人。 三、系统的整理复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其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

初三语文复习课型教学模式初探

初三复习课探讨 一、复习课的主要任务 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所以复习课的目标应该有以下四个不同的层次: 1、知识的复习: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唤起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散的知识的记忆,把学生带回到过去的学习情景中,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这一层次主要以识记为主,如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音形字义掌握等,是复习课的最基本任务。但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绝对不是新课的再现,而是“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旧内容进行浓缩。 2、知识的完善: 在第一次学习中,某些知识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有的可能学得不全面,有的可能挖掘不深,有的甚至可能产生学习错误…这就需要在复习时进行知识的完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以加深理解。这一层次的教学任务是对复习课的进一步要求。 3、知识的总结 由于知识点繁多和零碎,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复习效率。 4、知识的迁移: 中考在重视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越来越强调对能力尤其是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它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准确地“迁移”到试卷上。因此,在复习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复习课的难点,也是老师们孜孜不倦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复习课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每节课的复习目标必须明确。即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在课堂中巩固和深化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达到什么学习效果等等,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训练题目,落实教学目标。 2、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就是对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加强知识点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致力于这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体验教学法。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2.潜科学教学法。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的科学。潜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 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李建敏 温军辉

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李建敏温军辉 发表时间:2013-01-29T15:48:47.18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18期供稿作者:李建敏温军辉 [导读]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落实课标,根据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和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组织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教材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依据和教学资源。 河北保定容城县野桥中学李建敏温军辉 关注基础,落实一个“实”字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落实课标,根据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和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组织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教材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依据和教学资源。我们出试题主要以课标为指导、教材为依托,在试题设计方面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许多是强调基础、源于教材的,力求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视情境创设,体现一个“趣”字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我们应摒弃孤立、刻板、封闭的形式化复习形式,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有趣、生动的画面,结合寓言、故事或以图表的形式多样化呈现学习素材,创设开放的情境,将复习主题寓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提炼,感受一个“悟”字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提炼,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任何时候都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复习课也不例外。知识整理不只是对概念、公式、法则的简单排列,更多的是与比较、辨析、操作、联系、新发现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知识整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发现、领悟一些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倡导分层递进,突出一个“练”字 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的设计精而有趣,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习题难度要适中,设计的练习要紧扣复习要求、重难点,突出一个精字,有针对性、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可设计基础题、发展题、综合题和拓展延伸题。基础题以原型题为主,面向全班学生,使他们都有能力完成,同时也是扎实基础的过程,发展题以稍变式的题目为主,如:判断、改错题等,综合题以综合情景出现,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储备加以分析和解决,也可以是开放性的题目,这类题目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测,拓展延伸题可以是思维含量较大的题目、实践题或操作题。 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一个“构”字 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亲历知识复习的过程,通过比较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活动的体验,要提醒学生不要为了整理而整理,要强调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网络,要使学生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使知识结构更具迁移性。 总之,只有在复习课中强调发展,准确、全面的把握教学目标,对复习过程进行充分、科学的预设,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调控,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发挥复习课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模式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

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及评价标准 新授课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一、教师要深刻理解大纲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和课堂导入方法。 二、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地增删和重组,不能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的内容。 三、精心设计“预习学案”。预案中问题设计紧扣教材,以基础知识梳理为主线,设计一部分前后知识联系或者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兴趣的的问题,呈现形式有填空、选择、简答、判断、计算等,并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课前预习的方法。 【课上实施】 新授课的四个环节,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展开。具体要求如下: 环节1:自主学习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要有情境性、启发性,可采用图片、实物、课件等),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参照学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查阅相关知识,自主完成

学案上的学习内容,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搞清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环节2:合作交流 (一)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预习学案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并总结小组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 (二)班内交流 在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环节3:精讲点拨 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之后,对暴露出的问题和要进行精讲点拨。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预留给学生整理学案、反思内化的时间。 环节4:有效训练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17856953.html,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作者:杨连书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9期 物理简单的来说就是研究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和道理。初中的物理学习仅仅介绍了一些表面和浅显的物理知识,而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和年龄及理解能力的增长,高中阶段所研究的知识更为复杂和深入,主要从牛顿力学、能量與动量、电学、磁学四大方面出发来为学生讲述一个更为多样复杂、变幻莫测的万物世界。高中物理在高中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多的同时应当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下,教学更注意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如今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物理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来探讨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一种物理教学策略。本文就这种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力图解决如今高中物理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困境 如今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许多物理教师也走入了困境,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而学生如果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有疑问,就很难学好物理。其次就是高中学生的心理比较不容易把握,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叛逆和迷茫感是不可避免的。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深,教育教学的改良重要性已经不需要过多赘述。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变革则不断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化,不断推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养成学生学习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情绪,对于叛逆的青少年以包容和鼓励,对于处在迷茫期的青少年进行引导和安慰。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奋斗目标。 相反如果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没有做到鼓励和包容,而是贬低与漠视,那么就很可能走向另一极端。由此可以看出理解学生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掌握好了学生的心理,那么对于以后的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鼓励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使学生培养自己的物理思维,在教师的鼓励中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并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学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行:“立德树人”的任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全面性人才。而核心素质是否能够得到稳定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九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化学这门课,也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必考科目,面对招生考试的化学科,需要化学教师在一年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力求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能灵活运用,对化学基本技能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策略提高素质 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吃透课标,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有效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认真研读课准,确立教学目标。 课标是编写《化学》课本的依据,也是化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教师要对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解读。对“内容标准”中的五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确立课时教学目标,对学生实行分层设立教学目标。 二、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应该是学生的内在动力,起着决定性的,而教师的外在动力只是只能起着辅助的作用。学生在接触化学时,许多学生对化学这门课,颇感兴趣,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好奇的表现。化学教师在激发学生化学兴趣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力争排除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到学生在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元素,以及化学的基本概念等,这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这方面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效果是不佳的。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持久性的教育,将有关化学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对化学家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科学家事迹,让学生清楚意识到化学在自己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化学用语的规范性,让学生明白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的通用语,不能随意代替或更换,教师在化学用语方面的识记语理解,可以采用“顺口溜”,编成小故事,小品,也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识记。 如,对化学元素化合价的识记,我自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吴永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吴永桂 发表时间:2018-12-03T12:00:16.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作者:吴永桂[导读] 吴永桂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3-0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自制力较差,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教师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应加以鼓励、概括升华和扩展,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也敢于发问。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尊重教师、配合教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可以和语文、地理进行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 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处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 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晰的板书下来,才能记下来,可以有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张扬。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因此,当前应该将创新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要通过教研组活动,找到初中有效教学的共同原则,使之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洛社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本组老师的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有效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 集体备课是一种较好的备课形式,长期进行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受益很多:首先,它能集众家之长,以研讨的形式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而且在集体备课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其他教师的备课提供依据,避免了更多的人再走弯路。集体备课的另一优势还在于它有利于教师能够集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问题或者一个学年段学生的实际进行备课,充分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为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可以把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进行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课前备课 和传统备课方式一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也要研究教学目标,钻研教材,落实知识点、重点、难点,广泛收集资料。但与传统备课方式中“孤军作战”相比,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先对此进行了尝试。实践对象七年级备课组,我们备课组有七位老师,从一开始,我们就以集体备课结合个人备课进行了实践。我们先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主讲的教师应做事先准备,其他教师也要拟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而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各教师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方案,以一人主讲,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我们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积极参与讨论,对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等方面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整合成比较优秀的教案,同时利用备课组的合力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集体备课中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教学风格的教师都能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提高。其中,本人的教学风格较为活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能力注重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黄婷较为擅长语法课的教学,知识点、语言点讲解清晰。同时,在集体备课、多媒体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入自己的见解,每位老师制定了各自具体的教案,使自己所任班级的教学质量更有效,从而带动整个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的来说,这一尝试还是较为成功的,整个年级的教学质量也较令

整合下复习课教学策略的思考

整合下复习课教学策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6-11-16T15:51:36.9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作者:夏秀文 [导读] 我也曾多次反思这样的课堂效果:学生感到复习课索然无味,教师教得既费时又费力。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和街小学255300 区教研室举行优质课评选,讲课的内容是单元整合下的复习课,先进行说课,选出人来再参加讲课。以前我也多次参与或观摩各级各类的优质课,对于这样的复习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我还真是没有见过。说起来每位教师都上过复习课,可是据我所知平常上的复习课大多比较随意,所教的知识是零散的,能进行知识整合的复习课我亲自上过的和见过的都很少。好像大多老师都习惯了在复习课上一个个讲解知识点,或者在复习课上做练习题,如果在课上再进行一下知识的归类,或者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算比较好的复习课了。 我也曾多次反思这样的课堂效果:学生感到复习课索然无味,教师教得既费时又费力。我也多次想过要改善一下复习课的教学,可是由于其它工作忙,也由于自己懒惰,就一次次地搁浅了。区小教室刘建华老师从全区的教学现状考虑,选择了复习课作为优质课的讲课内容,实属英明之举。我也有幸参加了这项活动,遇到了一个督促我思考、不得不思考的好时机。 在思考中,我总结出如下单元整合下的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找准单元整合下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一组课文中的知识点一定会有很多个,有生字方面的,有词语方面的,有句式方面的,有修辞手法方面的,有写作方法方面的,还有思想道德方面的。如何选择单元整合下的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此目标应该是“把点拉长变成线,上挂珍珠一颗颗”,也就是抓住能代表本组课文“灵魂”的那个“点”,让这个“点”贯穿在这节课的始终,从而变成一根长线,把一个个的知识点挂在上面。这样一个个的知识点就有了依靠,而不是孤立的。 如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的那个点就是“诚信”,上面挂着“描写人物的方法”、“朗读的训练”、“格言警句的积累”、“方法的运用”等一颗颗的珍珠。 策略二:筛选好支撑复习课课堂的教学内容。 确立了单元整合下的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教师就要思考学生学习了什么才能顺利地达到目标,也就是教师要做好教什么的问题。因为是复习课,该教的知识教师在新授课上都已经教过了,该做的训练教师在新授课上也已经做了,好像在复习课上除了做练习外,教师没啥可教的。我认为上复习课前教师要思考通过新授课的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有多少,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度是多少。学生完全掌握了的知识,坚决不教;学生已经达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坚决不再训练。教师要教的是学生没有掌握或者掌握不牢的知识,要训练的是学生没有达到的能力,要关注的是学生有待于提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还以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为例,我了解了学生实际,确定了“通过重点语句让学生领会描写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在练习中加以运用,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积累有关诚信的格言、警句”这样的教学内容,并把以上内容整合在精心设定的“让诚信之花盛开”的“场”里。 策略三:确定好通往复习课教学目标的途径。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那就是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往教学目标的途径也可谓见仁见智,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定。 再以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为例,根据让学生学会“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描写方法的目标,我确定了“让学生再读本组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内容和“把身边的诚信小故事改成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文章”的教学内容。我采取了以疑促读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整组课文,让读有明确的指向性,让学生有条理地读书思考;采取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交流思想,从小组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我想这些方法定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策略四:探索激励学生课中勇于探索的手段。 复习课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往往不感兴趣。再加上复习课以训练为主,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所以,复习课和新授课相比,教师更应该在教学手段的新颖上下功夫。 还是以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为例,在这节课的教学手段的采用上,我努力地做到了吸引学生。如我采取的教学手段有“动情地描述的语言手段”、“有趣的故事演讲手段”、“格言送给敬佩的人的理解手段”、“我是习作小能手的表扬手段”等。有了这些手段,定会让一节精心设计的复习课熠熠生辉。 有了以上的思考,我准备好了说课的内容,到新建路小学参加了说课。自“说课”归来,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我意识到今天的说课我没有把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说清楚,而此时此刻,我的思路却一下子变得非常清晰,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能比刚才的表现好得多。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能重来”,转念一想,经历就是财富,我还是要感谢教研室组织的这样的活动,它给了我不同一般的经历,让我在经历中思考、在经历中提高。如果我能多一些这样的经历,我一定不是现在的自己。这种经历尽管苦和累,但我还是愿意经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