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生

高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生

高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生
高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生

1.简述加工基本步骤(P110-113)

A.5'端加帽:pppNp-(前体5'端) 磷酸酶催化水解ppNp- 鸟甘酸转移酶GpppNp-

甲基转移酶m7GpppmNp-(0型帽子结构);

B.3'端加poly(A)尾:

C.剪接:除去内含子序列,并将外显子序列连接成为成熟的有功能的mRNA分子;

D.mRNA前体化学修饰:主要是甲基化;

E.mRNA前体编辑:有一些基因编码序列与mRNA的相应序列有差异,转录产物上需要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才能生成有翻译功能的mRNA分子。

2.简述与糖尿病发病有关基因的改变(P157-159)

A.胰岛素(IDDM2)基因:

a.IDDM2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短臂15区带,由3个外显子(外显子Ⅱ编码A链和C肽、外显子Ⅲ编码C肽和B链)和2个内含子组成;

b.共有5个位点改变可导致糖尿病。

B.胰岛素受体(IDSR)基因:

a.IDSR基因位于第19条染色体短臂远端p3.2~3.3区带、由22个外显子(外显子1~12编码受体α亚单位;外显子13~22编码β亚基)和21个内含子组成;

b.自身磷酸化致使其构型转变,激活其他底物的受体使底物磷酸化,通过信号传导调节代谢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改变;

c.IDSR受体遗传性缺陷时、发生严重胰岛素抵抗、影响了受体的生物合成和生化性状。

C.葡萄糖激酶(GCK)基因:

a.GCK基因位于第7条染色体短臂上、由10个外显子组成;

b.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胰岛β细胞和肝细胞中表达;

c.GCK基因的突变大多数为错义突变,使分子氨基酸序列改变,降低酶的活性,是少年起病成年型糖尿病(MODY)的分子机制。

D.糖原合酶(GSY)基因:

a.GSY位于19号染色体载脂蛋白C-Ⅱ及富含组氨酸的钙结合蛋白基因之间,拥有10个等位基因;

b.是保持体内血糖平衡的通路之一,在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非氧化性摄取,即向糖原合成的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c.该通路的损害、可引起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常伴有高血压和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E.线粒体tRNA基因:

当线粒体核苷酸3243位由A突变为G,就会引发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人类少数已知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

F.其他基因:

激素原转换酶(PC)基因,胰岛素受体作用底物-1(IRS-1)基因,载脂蛋白(Apo)基因群。

3.简述与高血压主要基因的变化(P162)

A.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a.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Ang)及其相应的受体构成;

b.AGT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q42-43、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约有15种不同的

突变体。其中以T173M和M235T两种突变体最为重要,M235T突变体(TT)即基因突变导致AGT第235号氨基酸由甲硫氨酸转变为苏氨酸;

c.ACE基因定位染色体17q23、含有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在16号内含子内存在插入(I)和缺失(D)两种变异体,ACE活性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加、促进血管收缩、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水盐代谢作用(钠潴留),参与高血压形成。

B.心纳素(ANP ):

a.又称心房利纳因子(心房肽),一种内分泌激素。存在于心房肌细胞内的颗粒中,调节机体水平衡和影响血压;

b.生物学作用:

利钠利尿:通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髓质的血流量及抑制近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产生利尿利钠作用,具有快、短、强的特点。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能抑制肾近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并通过对肾素-血管紧张系统的抑制以及对肾上腺皮质的直接作用,抑制醛固酮的分泌,这可能与钙和磷脂酶A有关。

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其血管舒张作用与钙离子内流有关。

松弛平滑肌,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c.有三种受体:NPRA、NPRB和NPRC、A和B受体是鸟苷酸环化酶介导的、主要发挥利钠、利尿和血管舒张作用;C型是非鸟苷酸环化酶介导、参与ANP的内趋化和清除作用。

C.内皮素(ET)系统:

a.不仅存在于血管内皮,也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是调节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因子,对维持基础血管张力与心血管系统稳态起重要作用。

b.主要有ET-1,ET-2,ET-3三个主要成员,其差别在于个别氨基酸的残基,对于心血管起主要作用的是ET-1。

c.ET-1基因C19BT突变型的个体,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Lys)突变为天冬酰胺(Asn),易患体重过重性高血压,ET-1A型受体第323位密码子由C突变为T易患高血压。

D.NOS和激肽释放酶:

a.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现内皮细胞合成或释放NO不足、其原因是NO合酶活性受抑制。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合成释放不足,血管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降低;血管对加压物质的反应性增高。

b.高血压病人内皮细胞释放NO减少的原因:

底物左旋精氨酸缺乏;

NO合成酶活性受抑制;

氧自由基释放增多。

4.简述AD发病的基因的变化(P163-164)

A.AD与三种基因的突变有关,分别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编码的基因,14号染色体上的早衰基因(PSEN1)和1号染色体上的早衰基因(PSEN2 )、19号染色体上的apoE的E4等位基因。

B.β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基因:

a.位于21q21.2,至少由18个外显子组成。

b.正常情况下,APP由β分泌酶裂解为可溶性Aβ,基因突变或其他因素可以导致APP 氨基酸序列或裂解部位的改变、从而产生易于沉淀的Aβ。沉淀的Aβ聚合物对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可导致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

C.早老素(PS)基因:

a.PS-1基因定位于14号染色体上,有10个外显子(编号外显子3-12)与早发AD有关,PS-2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家族的AD发病较晚。

b.PS-1基因的突变包括错义和剪接位点突变,通过干扰细胞钙自稳而使神经细胞对凋亡的易感性增加,引起Tau蛋白等细胞骨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常,破坏离子通道的微结构,影响细胞内外钙离子的交换等,进一步引起AD的病理改变。

D.载脂蛋白E(ApoE)基因:

a.ApoE 是血浆中主要的载脂蛋白之一,也是脑中主要的胆固醇载体蛋白。在人类,主要有3个apoE的等位基因。ε2, ε3, ε4。Apoε2、Apoε3有助于维护Tau蛋白(一种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质)的稳定性,对AD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b.位于第19号染色体的Apoε4可与β-淀粉样蛋白(Aβ)呈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影响星型细胞和神经元对Aβ的清除,Aβ沉积,加速老年斑的形成。

E.与AD相关的递质改变:

有乙酰胆碱系统、单胺系统、氨基酸类和神经肽递质,其中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乙酰胆碱类递质的减少是AD的重要原因

5.简述HIV病毒与艾滋病发病(P165-166)

A.HIV结构:

B.HIV进入细胞:

a.分子中gp120与CD4+T细胞的CD4+高度亲和力、由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使HIV的基因组和相关病毒进入细胞膜。

b.外膜蛋白gp120与T淋巴细胞表面CD4受体蛋白结合后,gp120构象发生改变,gp120与gp41分离;

c.暴露出的gp41可以插入T淋巴细胞膜造成膜融合,致使病毒核心导入细胞。接着HIV 丢掉外壳蛋白。

C.HIV的复制和释放:

RNA→cDNA→进入细胞核形成环状DNA→整合进染色体DNA→原病毒→转录成mRNA→子代病毒RNA→组装成病毒颗粒→病毒释放→子代病毒

D.HIV的致病机制:

HIV选择性的侵犯带有CD4分子的,主要有T4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细胞表面CD4分子是HIV受体,通过HIV囊膜蛋白gp120与细胞膜上CD4结合后由gp41介导使毒穿入易感细胞内,大量的病毒芽生破坏细胞膜、直接介导细胞溶解效应、从而干扰细胞功能,导致宿主免疫功能全面障碍从而发生AIDS。

6.简述朊病毒结构与发病关系(P166-168)

A.阮病毒(PrP):

无核酸,仅有可遗传的蛋白质的一类超微生物,构成朊病毒的蛋白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常的细胞型(PrP c),属蛋白酶敏感型,即容易被蛋白酶分解;另一种是异常的致病型(PrP Sc),具有一定的抗蛋白酶消化特性。

B.细胞型(正常型PrP c)和搔痒型(致病型PrP sc):

两者蛋白质一级结构完全相同,其共价键也无变化,差异在三级结构。主要表现螺旋和折叠的含量不同,PrP c显示α-螺旋结构,PrP Sc显示β-折叠结构;PrP c分布于脑等组织细胞表面,而PrP sc则存在于细胞内次极溶酶体内。

C.朊病毒与疾病:

a.Prion病是一种人和动物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潜伏期长,一旦发病即呈慢性退行性发展,最终死亡。

b.大量PrPSC聚合和沉积→神经细胞空泡变性→海绵状脑病(主要临床表现: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

c.Prion病主要有人的库鲁病和克雅氏症,动物的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

7.简述基因突变方式与发病(P150-151)

A.DNA的变异类型:

a.错义突变:碱基对的改变引起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改变;

b.无义突变:某个碱基的序列改变使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

c.同义突变:碱基改变不影响氨基酸密码子的改变称为同义突变。这是密码子的简并性决定、因为密码子第三个碱基可以改变;

d.移码突变:DNA编码序列中插入(增加)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其下游阅读框发生改变,导致氨基酸顺序及蛋白质异常或无活性;

e.动态突变:邻近基因或位于基因序列中的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在一代代传递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增加,如(CGG)n、(CAG)n等,从而使(导致)某些遗传病的发病;

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a.SNPs指基因组序列中单核苷酸改变时发生的DNA序列的变化,是等位基因的变异、所以被认为是造成遗传性疾病的原因。

b.SNPs实际上是碱基突变引起核苷酸改变、常见于点突变中的转换、大多数是GC序列的变化、因为胞嘧啶甲基化、自发脱氨转变为胸腺嘧啶、使C →T。

8.叙述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差异?(P546)

A.在功能上,抑癌基因起负调控,原癌基因起正调控;

B.在遗传方式上,原癌基因是显性的,抑癌基因是隐性的;

C.在突变发生的细胞类型上,抑癌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并通过生殖细胞得到遗传,原癌基因突变只能发生在体细胞中;

D.数量上,原癌基因多于抑癌基因。

E.在等位基因上,癌基因只要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就可以引起癌变,而抑癌基因只要有一个等位基因是野生型时,就可以抑制癌变。

9.简述载体的概念、载体的条件、质粒结构的特征?(P173-174)

A.载体:是指可以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的运载工具。

B.载体的条件:

a.具有自主复制能力,以保证重组DNA分子可以在宿主细胞内得到扩增;

b.具有较多的拷贝数,易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开,便于分离提纯;

c.分子量相对较小,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接纳目的基因的容量;

d.在非宿主功能必须的DNA区段有较多的单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用于目的基因的克隆;

e.有一个或多个筛选标记;

f.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C.质粒结构特征:

a.pBR322:是经典环状双链DNA质粒载体的代表,较小的分子量(4.36kb);拷贝数高便于制备;有数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酶切位点,用于插入外源DNA片段;有两个抗药性基因标记(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标记基因均有外源DNA克隆位点;有复制起始点(Ori),保证高拷贝,自我复制。

b.pUC18和pUC19(pUC18/19):分子量小(2.69kb);有复制起始点;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基因)启动子及编码其α-肽的序列;含有一个多克隆位点(MCS);拷贝数多;易于检测重组。

10.简述限制性内切酶、klenow聚合酶、TaqDNA聚合酶、修饰酶作用(P176-178)

A.限制性内切酶:与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修饰体系,以限制外源DNA,保护自身DNA,对细菌性状的稳定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B.klenow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klenow片段):具有5'→3'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失去了5'→3'外切酶活性。主要用于填补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形成的DNA3'末端、cDNA合成中的第二链合成和DNA序列测定。

C.TaqDNA聚合酶(热稳定DNA聚合酶):具有5'→3'聚合酶和5'→3'外切酶活性,失去了3'→5'外切酶活性,错配率高。主要用于聚合酶链反应(PCR)。

D.修饰酶:对DNA或RNA进行修饰,以有利于克隆的进行。

11.简述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步骤(P172)

A.获取目的基因;

B.将目的基因进行必要的改造;

C.选择和修饰克隆载体;

D.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

E.重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

F.筛选出含重组DNA的细胞。

12.简述目的基因概念及目的基因获取方法(P178)

A.目的基因:指待测或待研究的特定基因,亦称供体基因。

B.目的基因的获得:

a.直接从染色体中分离:适用于基因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中的多拷贝基因。

b.化学合成法:适用于已知分子量很小的多肽编码基因。

c.用反转录酶合成cDNA:从细胞中提取mRNA为模板,反转录生成cDNA,然后进行基因克隆,从而获得某种特定基因。

d.从基因组文库及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常用方法。

e.聚合酶链反应:主要方法。

13.简述聚合酶链反应(PCR)原理及基本步骤(P185)

A.PCR原理: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5'末端和3'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新的DNA合成,反复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

B.基本步骤:

a.变性:待扩增的DNA模板在反应体系中加热(95℃)变性、双链DNA变性成两条单链;

b.退火:降低温度(55~60℃)、使引物与两条单链模板DNA发生退火作用、并结合在靶DNA区段两端的互补序列位置上。

c.延伸:反应体系温度(72℃)升高,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从引物的3'端加入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并沿着模板按5'→3'方向延伸,合成新生DNA互补链。

经多次循环(25~30次)后即可达到扩增DNA片段的目的。

14.简述双脱氧终止法(Sanger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P190)

A.基本原理:利用四种2',3'-双脱氧核苷酸(ddNTP)代替部分脱氧核苷酸(dNTP)作为底物进行DNA合成反应。一旦2',3'-双脱氧核苷酸参入道合成DNA链中,由于核糖的3'位碳原子上不含羟基,不能与下一个核苷酸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合成反应终止。

B.操作步骤:首先将模板分为四组,分别加入引物启动DNA的合成,用32P或35S标记的dNTP作为底物掺入道新合成的DNA链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每组内加入四种ddNTP的一种,获得在不同部位终止反应的大小不同的DNA链;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这些片段,通过放射自显影读出DNA序列。

15.简述探针的概念及探针具备条件(P192)

A.概念:在核酸杂交反应中,一个序列与待测序列互补的DNA片段。

B.条件:有标记物,便于分析杂交体;单链核酸;高度特异性,只与待测核酸杂交;通常是基因编码序列;标记灵敏度高而稳定。

16.简述三种印迹法的基本步骤及不同点?(P193-194)

A.基本步骤:样品制备;电泳分离;转移;杂交;检测。

B.三种印迹法的不同点:

DNA印迹技术(Southern)RNA印迹技术

(Northern)

蛋白质印迹技术

(Western)

靶核酸DNA RNA 蛋白质

变性电泳后碱变性,电泳

时不变性电泳前加热变性,电泳时加变性剂保持变性状态

转移转膜前需碱变性以及

中和处理转膜前不需变性和中

和处理

只有靠电转移方

可完成

限制性内

切酶

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探针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合成的寡核苷酸片

段、克隆的或提取的

DNA片段

抗体

17.简述基因操作的理论和技术准备?

20世纪40年代,Avery发现了生物遗传物质化学本质是DNA;

20世纪50年代,Watson-crack提出了DNA结构为双螺旋结构模型,搞清楚了生物遗传物质的分子机制;

20世纪6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DNA→RNA→蛋白质,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

18.简述Sourther印迹法的基本步骤(P193)

A.待测核酸样品的制备:内切酶切割,产生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B.电泳分离: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片段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电泳后用碱(NaOH)使DNA变性断裂为较短的单链DNA,再用中性缓冲液再中和;

C.转膜:中和的DNA再转移到适当的固相支持物(NC膜)上并与之结合;

D.杂交与洗膜:

E.检测:放射自显影检测、比色或化学发光检测。

19.比较两种文库的制备不同点?(P195-196)

基因组文库(G-文库)cDNA文库(c-文库)

获取目的基因方式限制性内切酶法逆转录法

克隆包含信息基因组全部基因信息细胞全部mRNA

片段大小大小

内含子有无

目的基因DNA mRNA

20.简述鸟甘酸结合蛋白(G蛋白)结构及转导(cAMP-蛋白激酶A通路)中作用(P387)

A.G蛋白循环:GTP-αβγ中的α亚基可于GTP结合,形成α-GTP并解离βγ;而GTP 酶又可水解α-GTP,产生的游离α亚基即与βγ形成GTP-αβγ。

B.结构:G蛋白是αβγ三个亚单位组成的异构三聚体,其中Gα是最重要的一种,称功能性亚单位,Gβ、Gγ可协调细胞反应。

C.作用:

a对糖代谢的调节:使糖原合酶磷酸化,抵制糖原合成;使糖原磷酸化酶b转化为有活

性的糖原磷酸化酶a,促进糖原分解。

b.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当蛋白激酶A(PKA)的催化亚基进入细胞核后,可催化反式作用因子CREB(cAMP应答原件结合蛋白)中特定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磷酸化的CREB形成同源二聚体,与DNA上CRE(cAMP应答元件)结合,从而激活基因转录。

21.简述G蛋白介导的第二信使转导通路(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通路)(P417-418)

A.组成要素:胞外信息分子及其受体,G蛋白及磷脂酶,甘油二酯和蛋白激酶C,IP3(三磷酸肌醇)及其受体,Ca2+,CaM(钙调蛋白),依赖CaM的蛋白激酶;

B.过程:

a.胞外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象改变,活化的受体催化G蛋白(Gp)的GDP与GTP交换,释放出α-GTP激活磷脂酶Cβ(PLCβ),PLCβ与PLCγ特异性地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而生成二酯酰甘油(DAG)和IP3;

b.DAG在磷脂酰丝氨酸(PS)和Ca2+的配合下激活蛋白激酶C(PKC),使目标蛋白磷酸化而发生效应;

c.IP3与其受体结合,使胞浆内的Ca2+浓度升高,Ca2+可与CaM结合激活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使目标蛋白磷酸化而发生效应。

22.简述RAS-MAPK通路(P420-421)

A.基本元素:催化性受体,衔接蛋白(Grb2),鸟苷酸释放因子(SOS),Ras蛋白(小G蛋白),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系统,Raf(又称MAPK激酶激活因子,MAPKKK);

B.过程:信号(配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K)受体→受体二聚化→受体的自身磷酸化→活化RTK→Grb2→SOS增高→活化Ras蛋白→活化Raf→激活MAPKK(又称MEK)→MAPK (又称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磷酸化→激活靶基因→产生细胞应答和效应。

23.简述cGMP-PKG通路(P419)

A.激活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

B.当cGMP浓度增高时,它可交叉激活蛋白激酶A(PKA);

C.结合特异的激活和抑制磷酸二酯酶(PDE)家族,引起PKA活性的改变;

D.在一些组织中,通过直接的别构效应调节离子通道。

24.简述PI-3K-PK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P425-426)

A.细胞受到生长因子的刺激后,PI-3K产生PIP3,其能使PKB获得催化活性并转位于细胞膜上;

B.在在细胞膜上的磷酸肌醇依赖性激酶-1(PDK1)催化下,PKB发生自身磷酸化从而完全活化;

C.活化的PKB可调节基因的表达,抑制凋亡和调节细胞周期。

25.简述受体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P400-403)

A受体类型:

a.膜受体: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受体(ICR)、G蛋白偶联受体(GPCR)、酶偶联受体(STMR);

b.胞内受体:胞浆受体、核内受体。

B.G蛋白偶联受体(七跨膜受体):

a.组成:一条多肽链组成,N端在胞外,C端在胞内;

b.结构:胞外区与配体结合,跨膜区为α-螺旋结构,胞内区第三个环的C端参与了受体与G蛋白的相互作用。

26.简述信号转导的开关分子对通路作用(P379)

A.分子开关:是指通过激活机制或失活机制精确控制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的蛋白质;

B.分类:开关蛋白;由三磷酸鸟嘌呤核苷酸(GTP)结合蛋白组成的开关蛋白。

C.作用:开关蛋白的活性由蛋白激酶使之磷酸化而关闭,由蛋白激酶去磷酸化而开启;

另一类开关蛋白结合GTP而活化,结合GDP而失活。

27.简述第二信使降解和分解的酶(P389-397)

A.第二信使:cAMP,DAG,IP3,cGMP,Ca2+,NO等;

B.腺苷酸环化酶(AC):

a.结构组成:AC为膜结合的糖蛋白,跨膜区有M1,M2两套短序列,各有6个α螺旋组成;胞内区有C1,C2两个肽端组成,具有催化作用;

b.作用:催化ATP生成3',5'-环腺苷一磷酸(cAMP)和焦磷酸,cAMP具有生物活性,其在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s)降解下生成5'-AMP;

c.激素刺激G蛋白偶联受体,使其激活G蛋白从而影响AC的活化。

C.鸟甘酸环化酶(GC):

a.结构组成:

膜结合GC:跨膜区由疏水氨基酸组成;胞外区由E结构域组成,可识别其特异配体如心钠素(ANP);胞内区由激酶样结构域(K结构域)和催化结构域(C结构域)组成;

胞浆GC(可溶性GC):由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其胞内区C端C结构域都为催化部位,但只有α和β聚合成异二聚体时才具有催化活性;配体为NO;

b.作用:催化GTP生成3',5'-环鸟苷酸(cGMP),cGMP在PDEs降解下生成5'-GMP;

c.cGMP具有生物活性,主要在平滑肌舒张、利尿排泄、精子化学趋化等中发挥作用;

d.GC集受体、信号传导分子和效应分子一体而发挥作用,不依赖其他分子(如G蛋白)帮助。

D.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s):催化3',5'-环核苷一磷酸,分解成5'-核苷一磷酸。

E.磷脂酶C(PLC):

a.分类:磷脂酰肌醇专一性PLC(PI-PLC);磷脂酰胆碱专一性PLC(PC-PLC);磷脂酸专一性PLC(PA-PLC);糖磷脂酰肌醇专一性PLC(GPI-PLC)。

b.结构组成:PI-PLC中β、γ、δ三种亚型研究最深入,共享有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同源性(PH)、X、Y三个结构域,其中X、Y为PLC酶活性所必须的。C催化结构域在分子内磷酸转移酶作用下,使底物产生环IP(环磷酸肌醇),并在磷酸二酯酶作用下,将环IP转变成IP3。

c.作用: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产生DAG和IP3。

E.磷脂酶D(PLD):是膜相连蛋白,水解磷脂酰胆碱(PC)产生磷脂酸(PA)和胆碱,还具有将PC中的磷脂酰基团转移至乙醇胺或乙醇上,以合成磷脂酰乙醇胺或磷脂酰乙醇的酶活性。

F.磷脂酰肌醇激酶(PIK):

a.结构组成:PI-3K在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其催化亚基有四个结构域:调节亚基结合结构域、Ras结合结构域、催化结构域和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蛋白激酶结构域;调节亚基有三个结构域:SH3(一段非受体酪氨

酸蛋白激酶序列)结构域、富含Pro结构域、催化亚基结合域。

b.作用:通过催化产生PIP3,使下游的磷脂酰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PDK)和PKB活化;也可经其Ser/Thr激酶活性,使某些蛋白磷酸化以及通过调节亚基中SH2、SH3和富含Pro结构域与其他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而发挥生理作用。

c.PIP2启动磷酸肌醇系统,PIP3关闭该系统。

G.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

a.体内NO的来源主要由NO合酶(NOS)催化底物上的精氨酸而产生

b.NOS分类:神经型NOS(nNOS);诱导型NOS(iNOS);内皮型NOS(eNOS)。现已用NOSⅠ、Ⅱ、Ⅲ分别替代。

c.NO作用:通过改变代谢辅因子(Fe、Cu、Zn或Mn)等的氧化还原状态和与巯基或氨基结合这两种途径,激活或抑制酶和蛋白质分子(如鸟苷酸环化酶等)。

28.比较复制与转录的不同点

复制转录

原料dNTA NTP

方式半保留复制不对称转录

引物RNA为引物不需要

酶与蛋白因子9种酶和蛋白因子全酶

校正功能有(3'→5'外切酶活性)无(缺乏3'→5'外切酶活性)

差错率低(10-9-10-10)高(10-4-10-5)

链数两条一条

聚合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

保真性高低

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益星学习网提供全套资料 目录 1.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5年武汉大学885分子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 2014年武汉大学885分子生物学(C卷)考研真题 2013年武汉大学887分子生物学(C卷)考研真题 2012年武汉大学653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 2011年武汉大学652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 2010年武汉大学638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 2009年武汉大学877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及详解 2.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2年南开大学853分子生物学(生科院)考研真题 2011年南开大学811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3.中国科学院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4.电子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5.河北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4年河北大学878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A考研真题2013年河北大学878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A考研真题2012年河北大学878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考研真题6.暨南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5年暨南大学836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4年暨南大学836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7.武汉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5年武汉科技大学616分子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616分子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8.其他名校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65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5年宁波大学941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 2014年重庆大学627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3年深圳大学717分子生物考研真题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5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2012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1年南京大学834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 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IF-2)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 S2)开始,无G时转录从( S1)开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4.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5.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的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7.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8.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9.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10.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12.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3.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14.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15.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16.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复习(JUJU)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gene):是指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 基因组(genome):是指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基 因组的结构主要指不同的基因功能区域在核酸分子中的分布和排列情况,基因组的功能 是储存和表达遗传信息。 3. 基因家族(gene family):是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一组基因。同一个家族的基因成员是由同一祖先基因进化而来。 4?假基因(pseudogene):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能表达出有功能的产物,这些基因称为假基因,用书表示。假基因与有功能的基因同源,原来也可能是有功能的基因,由于缺失、倒位或点突变等原因失去活性,成为无功能的基因,它们或者不能转录,或者转录后生成无功能的异常多肽。 5. 质粒(plasmid ):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类独立于染色体的遗传成分,它是由 环形双链DNA组成的复制子。质粒DNA分子可以持续稳定的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可逆的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 分裂传递到后代。 6. 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 ):是指一组由多基因家族及单基因组成的更大的基因 家族。它们的结构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可能是由于基因扩增后又经过结构上的轻微改变,因此它们可能都起源于相同的祖先基因。但是它们的功能并不一定相同,这一点正 是与多基因家族的差别。这些基因在进化上也有亲缘关系,但亲缘关系较远。如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7. 卫星DNA(satellite DNA )为非编码区串联重复序列。通常存在于内含子和间隔DNA 内。重复次数从数次至数百次,甚至几十万次,串联重复单位从最短的2bp起,长短 不等。这类重复顺序组成卫星DNA的基础。可分为三类:大/小/微卫星DNA。8.基因多态性:是指由于等位基因间在特定位点上DNA序列存在差异造成的,一般发生在基因序列中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 9. 操纵子(operator):是阻遏蛋白识别与结合的一小段DNA序列,转录过程存在阻遏调控机制的基因中均含有这样的序列。操纵子紧接在启动子下游,通常与启动子有部分重叠。 10.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 ):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原核生物中主要是启动子、阻遏蛋白结合位点、正调控蛋白结合位点、增强子等。真核生物中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11.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elements ):在真核生物中,基因特异性转录因子称为 反式作用因子,这些因子通常是通过与增强子或上游启动元件结合而发挥作用。反式作 用因子通过与通用转录因子及RNA聚合酶相互作用而刺激转录,这些相互作用促进前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12. 增强子(enhancer):是一种较短的DNA序列,能够被反式作用因子识别与结合。反式作用因子与增强子元件结合后能够调控(通常为增强)临近基因的转录。增强子序列通常是数个形成一簇,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100~-300bp处,但在基因之外或某些内含子中也有增强子序列。 13. 启动子(promoter ):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启动子具有

中科院2007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 重组修复 2. 转座子 3. C4 途径 4. 正前馈作用和正反馈作用 5. RNA 剪接和可变剪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写在题号后)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是: A. 葡萄糖-6-磷酸 B. 丙酮酸 C. 胆固醇 D. 乙酰辅酶A 2. 在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四个时相中,用于准备DNA 合成的是: A. M 期 B. G1 期 C. S 期 D. G2 期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前水平调节的过程是: A. RNA 编辑 B. 染色质丢失 C. 染色体DNA 的修饰和异染色质化 D. 基因重排 4. 下列各项中,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DNA 双螺旋模型 B. PCR 仪的发明 C. RNA 干扰技术 D.抑癌基因的发现 5.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表观遗传调控的是: A. DNA 甲基化 B.组蛋白乙酰化 C. mRNA加尾 D. RNA 干扰 6. 大肠杆菌中,参与转录终止调控的是: A. TATA box B. ρ因子 C. snoRNA D. RNaseP 7. 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被称为: A. 阻遏蛋白 B. 诱导因子 C. 激活蛋白 D. 增强子 8. 既可利用上游启动子,又可利用下游启动子的RNA 聚合酶是: A. RNA 聚合酶I B. RNA 聚合酶II C. RNA 聚合酶III D. RNA 聚合酶IV 9. 用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是: A. 酵母双杂交技术 B. 原位杂交技术 C. RACE 技术 D. SAGE技术 10. 能够引起细胞内蛋白降解的反应是: A. 泛素化 B. 去泛素化 C. 磷酸化 D. 去磷酸化 11.双缩脲发应用来测定: A. 肽 B. 糖 C. RNA D. DNA 12. 抗霉素A 对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 A. NADH 脱氢酶附近 B.琥珀酸脱氢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细胞色素b 附近 13. 氨基酸在掺入肽链前必须活化,氨基酸的活化部位是: A. 内质网的核糖体 B. 可溶的细胞质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14. T4 DNA 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其能量来源是: A. ATP B. NAD C. GTP D.乙酰CoA 15.组蛋白的修饰可引起核小体的解离,这种修饰是: A. 糖基化 B. 腺苷化 C. 磷酸化 D. 乙酰化 16. 磷酸化酶激酶活性的发挥依赖于: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1、《高等教育学》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两门专业基础考试课程之一。 2、考试对象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二、考试范围 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2、高等学校的课程、专业与教学; 3、高等教育思想、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4、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5、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三、评价标准 1、全面掌握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高等教育学研究动态。 2、准确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 3、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4、能利用所掌握的高等教育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阐明自己的思想或观点。 5、能对高等教育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1、本课程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述题占30%,论述题占70%。 五、参考书目 1、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伯顿·克拉克等著,王承绪等编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4、《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主办)2000年以来各期。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特点。 二、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课程与专业。 五、大学的组织特性、内部结构与社会职能的变革与发展。 六、高等教育思想、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七、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八、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第三部分试题举例 一、简述题 1、试述通才教育观与通识教育观的联系与区别。 2、谈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中小学教学过程的联系与区别的看法。 二、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分析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高等教育学的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教材体系、经验体系(或工作体系)、理论体系。请你谈谈不同体系高等教育学的特点,并着重谈谈你对建构理论体系的高等教育学的看法。 3、论述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西方大学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发展。

分子生物学试题

分子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4、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 为多顺反子。 5、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6、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7、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8、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9、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0、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11、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 12、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3、蛋白激酶:是指能够将磷酸集团从磷酸供体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14、蛋白磷酸酶:是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应存在,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15、基因工程:有目的的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人为的操作改造基因,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系列过程。 16、载体: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连接并运送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的DNA 分子。 17、转化:指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的过程。 18、感染:以噬菌体、粘性质粒和真核细胞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 19、转导:指以噬菌体为载体,在细菌之间转移DNA的过程,有时也指在真核细胞之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移和获得细胞DNA的过程。 20、转染:指病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 21、 DNA变性:在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两条DNA链之间的氢键断裂,而核酸分子中的所有共价键则不受影响。 22、 DNA复性:当促使变性的因素解除后,两条DNA链又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形成DNA 双螺旋结构。 23、退火:指将温度降至引物的TM值左右或以下,引物与DNA摸板互补区域结合形成杂交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612分子生物学

河北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12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 适用专业:生物学 一、考试要求 分子生物学适用于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考生应系统掌握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注意各部分内容关系。对一些关键技术要求掌握其原理和主要步骤。在对课程融会贯通基础上,能够对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考试形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3小时。试卷结构为:基础知识占40%,综合、分析题占40%,创造性思维题占20%。试卷主要由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等组成。 三、考试内容 1.分子生物学发展史:核酸承载遗传信息;化学弱相互作用与强相互作用决定大分子的结构。 2.核酸与染色体的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与DNA的功能和复制之间的关系;RNA的结构与核酶;染色体的结构与复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染色体基本结构,染色体结构的动态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染色体结构动态性机制。 3.DNA复制:DNA复制的化学反应,聚合酶的结构与催化;DNA复制的过程;复制的机制;DNA复制起始的调控;DNA复制起始的结束。 4.DNA突变与修复:DNA复制错误的原因,频率,错配修复机制;DNA 损伤;损伤修复机制。

5.DNA重组: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与DNA转座。 6.转录:RNA聚合酶的种类和特征,RNA聚合酶催化的转录步骤,转录复合物在转录过程中的结构改变;原核转录的过程;真核转录过程;加工;真核RNA聚合酶I和III转录rRNA和tRNA,小RNA的机制。 7.RNA剪接:不同类型内含子分布和RNA剪接的化学性质;I型和II 型内含子核酶的剪接机制;剪接体的组分(snRNPs);剪接体的组装、催化机制;可变剪接;RNA编辑,mRNA转运。 8.翻译与遗传密码:mRNA的功能;转运RNA的功能,结构,以及氨基酸装载过程;核糖体;翻译的过程;遗传密码。 9.原核调控:调控的基本原则;Lac操纵子;异构调控;Trp操纵子;噬菌体溶源与裂解调控;细菌的转录起始后调控。 10.真核调控:真核保守的调控机制;DNA结合和激活结构域的特点;转录因子;染色体修饰;远距作用元件;信号整合;信号传导与转录调控。 11.真核调控与发育和疾病:RNA干扰;小干扰RNA(siRNA)与微小RNA(miRNA)的加工和RNA干扰机制;MicroRNA在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微小RNA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12.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技术,包括电泳,酶切,杂交(Southern), PCR技术的原理、过程和应用;克隆技术,包括克隆载体与克隆技术,基因组和cDNA文库建立;测序;基因表达及表达分析;蛋白质纯化技术;蛋白组学;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大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四、参考书目 [1]《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朱玉贤李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第六版),Bruce Alberts 等著,Garland Science出版社,2009.

040106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Higher Education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学科代码:0401 二级学科名称:高等教育学学科代码:040106 一、学科专业点介绍 本学科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本学科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培养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拥有十几项省部级在研项目,一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省部级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 二、培养目标 1、本专业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祖国和整个人类世界充满责任感,具备道德识别和判断能力;崇尚学术,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对高等教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专业工作中有自我奉献精神和公共服务意识,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本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 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世界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与趋势;掌握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管理科学与战略规划学术基础;养成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掌握研究与解决高等教育问题、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问题的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掌握高校德育的精髓与实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本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具备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与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分析、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

题;能够分析、解决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能够从事高校德育体系构建与实施途径的研究工作;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外语文献,能够搜索、阅读国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并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外语写作和口头表达;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 三、学习年限 1、学制一般为3年,需要延长学习年限者,应提前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2、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并符合提前毕业的条件,经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可提前答辩,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地方高校管理与人才资源开发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地方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研究地方高校为地方人才资源开发服务的问题。该研究方向的重点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并探讨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类别与地方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合理管理与有效使用的问题。 2、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此外,本研究方向还从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重点研究地方高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地方高校的管理体制、发展方向、规模效益、服务特色等战略问题,并开展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 3、大学德育工程 本研究方向突出大学德育工程的构建和实施途径研究。在宏观层

(答案版)分子生物学考试题目

分子考试题目 张勇 1.用图解说明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流程。 答:研究流程图如下: 2.功能性宏基因组学筛选目的基因时为了实现高通量、自动化操作,你知道有哪些技术? 答:为了实现高通量、自动化操作,有如下技术: ①用96孔和384孔规格的平板 研究方法包括菌落挑选机器人、流水线操作处理和微型检测器; ②流式细胞分选术:快速分选细胞,得到所需要的细胞; ③微效价平板:增加实验的灵敏性,需要待测物更少;

④微流体方法 a包括蛋白质检测,微RNA表达构建、测序和细胞培养。 b实验的灵敏性增加,需要的检测物量少,减少实验的周期,节约实验成本。 陈勇: 1.研究RNA定位的技术要哪两种?对两种技术简要进行比较 已经知道的有两种技术,一种是FISH;一种是荧光RNA结合蛋白间接标记技术。FISH就是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在染色体上进行的杂交方法,以确定与探针互补的核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 FISH不需要对RNA进行修饰,但是由于需要细胞固定,这样就不能观察到RNA的动力学情况。但使用诸如GFP或其他荧光蛋白作为RNA结合蛋白可对活细胞的RNAs进行观察。 2.什么是RNA定位?RNA定位的功能可能有哪些? RNA定位就是指RNA特异定位在细胞不同区域的过程。尤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定位对生长和发育是非常重要的。细胞质中RNA定位起始于细胞核,在核中被特异RNA结合蛋白识别,生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然后输出到细胞质。 生物利用RNA定位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和RNAs特定细胞类型的遗传,也可以调控降解过程。 唐鸿倩: 1.海藻产能与陆地植物比有何优势? (从土地,水,粮食价格,污染,生物量等方面说) 2.为什么各国都投入巨资开发生物能源? (从资源,污染,环保等方面答) 王美玲: 1、什么叫做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在染色体上进行的杂交方法,以确定与探针互补的核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 2、单分子信号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降低了背景荧光;单分子荧光标记;图像分析方法简单。 缺点:需要显微注射,对细胞状态造成干扰。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Ⅱ笔记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Ⅱ 专题一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一)名词解释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是指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2)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能识别信息分子,并与之特异结合、引起相应生物效应的蛋白质。 (3)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是指使蛋白质磷酸化的酶。 (二)简答分析 (1)细胞通讯的方式及每种作用方式的特点。 答: (2)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的基本规律。

答:配体→膜受体→第二信使→效应蛋白→效应。(3)试以肾上腺素、干扰素、胰岛素、心纳素为例,阐述其信息转导过程。 答:①肾上腺素:cAMP-PKA途径; 过程:首先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使G蛋白被激活;然后G蛋白与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相互作用,后者将ATP转化为cAMP;最后cAMP磷酸化PKA,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②胰岛素:受体型TPK途径; 过程: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使其受体中的TPK激活,随后通过下游的Ras途径继续传递信号,直至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③干扰素:Jak-STAT途径; 过程:首先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然后受体使JAK(细胞内TPK)激活,接着JAK将下游的STAT磷酸化形成二聚体,暴露出入核信号,最后STAT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产生生物学效应。 ④心钠素:cGMP-PKG途径; 过程:心钠素与其受体结合,由于该受体属于GC型酶偶联受体,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的活性,因此结合后可直接将GTP转化为cGMP,进而激活下游的PKG,最终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4)类固醇激素是如何调控基因表达的? 答:类固醇激素穿膜后与细胞内(或核内)受体结合,使受体变构形成激素受体活性复合物并进入细胞核中,然后以TF的形式作用于特异的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专题二基因分析的策略 (一)名词解释 (1)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经退火处理,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指采用杂交的手段(方式),用一已知序列的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测检样品中未知核苷酸顺序。 (3)探针(Probe):是指用来检测某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标记DNA或RNA片段。 (4)增色效应:是指DNA变性时260nm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 (5)解链温度(Tm):是指加热DNA溶液,使其对260nm 紫外光的吸光度达到其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即50%DNA 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 (6)转基因:是指是借助基因工程将确定的外源基因导入

2015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01-2013)研究生入学考试共13套经典

历年真题试题 (2001-2013) 目录 2001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 2002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3) 2003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7) 2004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8) 2005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9) 2006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0) 2007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1) 2008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3) 2009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4) 2010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6) 2011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7) 2012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8) 2013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9)

2001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科目代码: 477 一、解释概念(20分,每个4分) 1卫星DNA 2复制体 3逆转座子 4反式激活因子 5衰减子与衰减作用 二、填空(30分,每空1分,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 1. 从病毒到高等生物的研究表明,遗传物质是。 2.冈崎片段的发现证实了双链DNA的复制,在复制过程中,一条新生链的合成 是的,称为链;而另一条链的合成是的,称为链。 3. 大肠菌中有三种DNA聚合酶,其中的polI的作用是 ,而pol III的作用是。polI和polIII都有的三种活性是、、。 4.由于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要有一段RNA为引物,因此线状的DNA复制后必须存在着5’端缩短的问题。已发现有一种端粒蛋白称为,它由构成,可以使单链DNA的5’延长。 5. 对DNA损伤有几种修复系统,其中只有修复系统可以造成DNA变异,与这一系统有关的一套基因平时受到一称为 的抑制蛋白所抑制,它发挥抑制作用是结合在一段约20bp长的称为 的DNA序列上,当DNA损伤时,另一种蛋白质称为 把这种抑制蛋白水解后,修复系统的基因才会被激活。 6.真核细胞中有三种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分别合成不同的RNA,RNA pol I负责合成 ,RNA pol II负责合成 ,RNA pol III负责合成。 7.大分子互相作用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DNA或R NA之间的互相作用,蛋白质有四种重要的结构花式与大分子互相作用有关,这些结构花式是 , , 。 8. NO是气体小分子信号,它可由脱氨产生,它的作用方式是直接与酶作用使产生cGMP(环式GMP)。 9. 真核mRNA的5’端通常有帽子结构,3’ 端有polyA。在polyA上游有一保守序列称为polyA信号,其序列为 。polyA能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是由于:

高等教育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等教育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作者:————————————————————————————————日期:

高等教育学(浙大版顾建民) 高等教育内涵: 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它的基础应确定为中等教育) 2.高等教育是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组织方式来看,它应涵盖各种院校类型、授学形式和教育类型) 3.高等教育史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培养布标应确定为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 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主要来自中世纪的大学,当时大学的三个重要特征: 1.大学拥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 2.大学具有宗教性和国际性。 3.大学兼具专业性和学术性。 柏林大学: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等教育发生了变化,其特点主要为: 1.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开始受到政府重视。 2.由精英高等教育过度到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高等教育体系的多样化特征更加显著。 4.高等教育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强调质量提升。 高等教育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现象、问题和矛盾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旨在扩展理论知识,后者着力解决实践问题。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法治化、终身化、民主化、国际化。 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延续千年左右的古代书院制度自此终结。 官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学堂,标志着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近几年,浙江高等教育变化显著,成就明显: 1.顺利实现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2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高等教育体制创新成果较为显著。 4.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等教育的学科性质:高等教育是基础理论和教育原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运用,具

分子生物学考研参考习题讲课教案

分子生物学考研参考 习题

分子生物学考研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 2.反向重复序列(IR) 3.DNA链的呼吸作用 4.Cot曲线(Cot1/2) 5.DNA变性,复性 6.DNA的熔解温度(Tm) 7.基因组 8.C-值矛盾 9.基因家族 10.基因簇 11.割裂基因,Intron 内元,Exon 外元 12.卫星DNA 13.半保留复制 14.岗崎片段 15.复制单位replicon 16.复制体replisome 17.先导链,后随链 18.突变(mutation) 19.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20.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同义突变(samesense mutation) 21.组成型突变(constitutive mutation) 22.突变热点(Mutation Hotpoint) 23.增变基因(mutator gene ) 24.限制-修饰系统(restriction and modificaion) 25.光裂合酶修复(photo reactivation Repair) 26.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 27.重组修复(Recombinative—Repair) 28.SOS修复(SOS Repair) 29.转录(transcription) 30.有义链(sense strand) ,反义链(antisense strand) 31.启动子(promoter) 32.终止子(terminator) 33.核酶(ribozyme); 34.核内不均一RNA(hnRNA) 35.反式拼接(trans-splicing)

高等教育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高等教育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现在很多考研考生都会选择学习高等教育学专业,下面小编跟大家 说说高等教育学专业考研就业怎幺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 ?专科生考研可以报考的院校研究生毕业要过英语六级吗考研十大没出路的 专业考研推免生还要考试吗全国考研报名费多少钱研究生考试总分是多少解 析高等教育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 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是随着部分高校 改革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以及高等教育学硕士持续扩招以来高等教育 学硕士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学硕士就业难而高等教育女硕士就 业更难。 ?高等教育学专业考研就业方向有哪些 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的 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 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小编梳理了教育学的六大从业方向。1、普通高校,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 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 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 2、中小学校,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 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硕 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 岗位的现象。3、特殊教育机构,这是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

分子生物学试题_完整版(Felisa)

05级分子生物学真题 一、选择题 1、激活子的两个功能域,一个是转录激活结构域,另一个是(DNA结合域) 2、转录因子包括通用转录因子和(基因特异转录因子) 3、G-protein激活needs(GTP)as energy. 4、Promoters and(enhancers)are cis-acting elements. 5、噬菌体通过(位点专一重组)整合到宿主中 6、在细菌中,色氨酸操纵子的前导区转录后,(翻译)就开始 7、mRNA的剪切跟(II)类内含子相似 8、UCE是(I)类启动子的识别序列 9、TATA box binding protein在下列哪个启动子里面存在(三类都有) 10、(5S rRNA)是基因内部启动子转录的 11、人体全基因组大小(3200000000bp) 12、与分枝位点周围序列碱基配对的剪接体(U2snRNP) 13、tRNA基因是RNA聚合酶(III)启动的 14、在细菌中,色氨酸操纵子的前导区转录后,(翻译)就开始 15、乳糖操纵子与阻遏蛋白结合的物质是(异构乳糖)。 16、核mRNA的内含子剪接和(II类内含子剪接)的过程相似 17、基因在转录时的特点(启动子上无核小体) 18、RNA干涉又叫(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TGS) 19、内含子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 20、snRNA在下列哪种反应中起催化酶的作用(mRNA的剪接) 二、判断题 1、原核生物有三种RNA聚合酶。 2、抗终止转录蛋白的机制是使RNA聚合酶忽略终止子。 3、RNA聚合酶II结合到启动子上时,其亚基的羧基末端域(CTD)是磷酸化的。 4、Operon is a group of contiguous,coordinately controlled genes. 5、RNA聚合酶全酶这个概念只应用于原核生物。 6、聚腺苷酸尾是在mRNA剪接作用前发生的。 7、σ在转录起始复合复合物中使得open到closed状态(closed转变成open) 8、剪接复合体作用的机制:组装、作用、去组装,是一个循环 三、简答题 1、原核生物转录终止的两种方式。 2、组蛋白乙酰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3、G蛋白在翻译中的作用有哪些? 4、什么是转座?转座子有哪些类型? 5、简述增强子的作用机制。 04级分子生物学期末题目 一、选择题(20题) 1、tRNA的5端剪切所需的酶(RNase P) 2、人体全基因组大小(3,200,000,000bp) 3、(5S rRNA)是基因内部启动子转录的 4、线虫反式剪接所占比例(10%-20%) 5、与分枝位点周围序列碱基配对的剪接体(U2snRN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