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

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

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
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7948944.html,

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卢志国

来源:《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24期

【摘要】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信贷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减低不良信贷的发生成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重要管理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

1.前言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发展越迅速,所表现出来的风险管理问题就越突出,过去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应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问题,改革风险管理制度,开创新的管理方法就变得非常必要。本文就当下的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风险管理措施,期望与同行进行共同探讨。

2.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

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这些风险都对信用社的发展和生存构成威胁,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因素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农村信用社之所以经营风险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其所服务的对象是农业或农村,而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于较弱的阶段,农业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旦出现低产或零产灾害,对信用社也会造成威胁。此外,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对象多为农民,大多数农民的教育水平都不高,其信贷观念也容易给信贷带来风险;加上一些信贷工作人员法律观念低下,也进一步使农村信贷风险不断增加。

3.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不足

当前农村信用社所制定的管理规范很多,但是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合理制约机制,在农村信用社的制度中包含有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而实际上却并没有真正落实,在内部的控制管理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为内部管理风险埋下了隐患,造成某些工作人员的滥用职权等现象,为信贷管理造成了很大风险。

3.2不良贷款现象多,信贷风险高

所谓信贷风险实际上是指信贷资金出现损失的可能,造成风险的原由来自金融、信用、规范、操作等,都对信贷构成一定的风险。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一直没有统一的信贷流程,这就

信贷风险及内控管理.doc

(一) 信用社通过近年来的改革,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得到较大发展,但信用风险大,业务品种少、服务手段落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理念陈旧、内部控制不完善和员工素质低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前,农村信用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实现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实现贷款规模、数量、效益均衡发展。 因此,我们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过去信用社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下,按照存贷比发放贷款,通过粗放式、外延式的规模扩张来发展业务,实现利润。通过资产规模扩张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出现恶性膨胀。当务之急要实现分帐经营。具体分三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省联社成立以前;第二时间段,2005-2007年,(期间现金发放的贷款,要严格实现责任追究)。对过去形成的不良贷款,联社要成立专门的清收队伍,对贷款进行全面核查,催收,保全资产;第三时间段,从2008年开始,对新增贷款发放,要引进严密的信贷管理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 一、成因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未严格按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程序进行贷款管理,在发放和管理贷款方面的操作技术性失误等。贷款操作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有的信贷人员对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等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能准确的反映借保人的经济效益和信用程度。调查报告只是信贷人员坐在屋内根据贷户的一面之词而写来应付检查的。对借保人(单位)在别的信用社或其它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的贷户仍然发放贷款;审查贷款时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仍然发放贷款等;贷后检查不及时,在实际工作许多因为信贷人员贷款催收不到位,造成了贷款超过了诉讼时效,贷户赖帐都无法起诉。由于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 二是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借款人无论经营什么业务,事先都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测其经营的后果及可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固定资产贷款,除企业必须提供可行性分析的书面报告以外,信用社还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贷款项目评估。如果信用社在审查贷款项目时,既无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无项目评估。单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决策贷款,就有可能产生经营风险。 三是缺乏科学管理。贷款规模过大,贷款投向结构、期限结构不合理,贷款经营机制不健全,都是使信用社贷款发生风险,造成损失的原因。 四是信息不灵。信用社任何一项经营决策,必须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贷与不贷的决策。至于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则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方面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准、不灵敏、反馈不及时,往往导致贷款决策失误,发生风险损失。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经脱钩农行隶属关系后,由于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加上管理体制未能真正完善、产权不明晰、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的等多面的因素,几乎具备操作风险发生的一切条件,长期以来不断发生的操作风险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2005年开始,按照中国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开展了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结果显示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农村信用社发案率接近占50%。可见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严重,潜在操作风险和隐患时时存在,使农村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防范工作刻不容缓。 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特点 从全面的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暴露出的 问题分析,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操作风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涉及面广,以信贷为重点区域。从已经查出和暴露的违规操作和各类案件看,涉及到存款、信贷、投资、融资、

结算、财务会计、安全保卫、计算机等业务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业务领域均有违规、违章、违纪、以致违法现象。 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操作风险多发部位,造成的危害也最大,信贷违规违纪现象多种多样,违规手法五花八门。一是对同一贷款户由多个信用社多次发放贷款,从而达到化整为零、逃避贷款审批的现象较为严重,成为违规发放贷款的主要形式,造成贷款损失严重。二是贷款管理不严,贷款跟踪检查不到位,贷款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三是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全面,给贷款安全留下隐患。四是贷款形态反映不真实,没有及时做好贷款五级分类。有的信用社还违规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借新还旧贷款;跨地区、垒大户等其它违规贷款也屡见不鲜。 (二)危害性大,以侵占资金为目的。由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涉及面广,发生的频率高,而且大部分操作风险是主观性的以侵占资金为主要目的的道德因素引起的,因此对农村信用社危害性相当大。一是大大降低了贷款质量。农村信用社实施改革前,全国农村信用社实际不良贷款率在50%以上;二是造成直接资金损失。违规拆借资金、携款潜逃、票据诈骗、计算机犯罪、安全保卫事故、柜台操作失误等均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三是留下风险隐患。有的操作风险虽然不直接或立即造成损失,但却留下风险隐患,给经营带来无法估量的困难。四是引起法律纠纷。由于制度不健全、操作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2020年最新]

Ⅹ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信贷业务操作,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全省农信社办理各项信贷业务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是制定各类信贷业务制度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信贷经营和管理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宗旨。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指农信社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信贷承诺、承兑、贴现、证券回购、贸易融资、保理、信用证、保函、 透支、拆借、担保等表内外业务。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客户经理是指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 称县级联社)及其分支机构中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客户管理人员。 第二章信贷管理基本原则 第六条实行客户信用等级管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是农信社客户授信管理 的基础工作。评定内容主要包括信用履约、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客 户领导者素质和发展前景等因素。 第七条实行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客户统一授信管理是农信社对客户实施集 中统一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县级联社对应授信客户必须遵循“先授信,后用信”的原则,做到授信主体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对象统一。 第八条实行审贷分离、贷放分控制度。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 审查、审议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和 不同部门(岗位)承担,各负其责,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 (一)客户部门主要负责信贷业务的受理(营销)、调查评价、项目评估、 信用等级初评、授信额度测算、放款和贷后管理等工作;

金融市场论文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论文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及成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种类繁多,既面临系统层面的风险,也面临非系统层面的风险,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较大的种类归纳如下。 1.经济风险。 目前全世界经济都处于一个下行的周期,经济增长乏力,对于目前个人信贷影响很大,毕竟经济增速下降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收入,其原来的收入预期就被打破。经济风险中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泡沫风险,这一点突出的体现在房地产领域,我国房地产多年持续过热,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作为个人信贷领域的主体部分房地产抵押贷款因此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就会危及到整个个人信贷体系。 2.利率风险。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严重,CPI居高不下,货币的贬值正处于一个加速通道,货 币超发使得我国的实际存款利率一直处于负水平,在此背景下,对于银行而言实际收益下降,对于个人而言希望拖长还款时间,从而导致风险发生。 3.经营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经济风险及利率风险都是普遍面临的,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加以化解,而经营风险则是目前商业银行最大的个人信贷风险,绝大部分的个人信贷呆账坏账的产生都是因为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导致的,而不是其他的因素。 4.政策风险。 所谓的政策风险是指政府层面所出台影响到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金融政策、法规等所带来的风险,政策风险对于商业银行属于系统风险,当一个政策出台以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受到影响。考虑到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各项金融政策不断出台,举例而言,在住房贷款领域,各类金融政策不断出台,金融政策对个人的信贷产生了极大的风险。考虑到金融行业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政府金融行业的管制力度比较大,政府依然在采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谈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谈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农村信用社与其它金融机构一样,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大致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等。从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信用社的影响来看,又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为主。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即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的损失可能性。由于市场变幻莫测,信用社放贷,只要钱一出门就有回不来的风险,因此,无论何时,信用社只要有贷款业务,就必须承担借款人可能违约的风险。信用风险是信用社的主要风险,它是为获得预期收益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必须及时监控和有效管理。市场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因子(如利率、汇率、股价)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资产的变化。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信用社经营出现问题,失误或由于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过失造成操作失误,导致信用社资产或盈利减少,并可能给客户造成损失的风险。比如,经营决策失误,或信用社发生侵吞公款、被盗等案件。此类风险危害很大,却是可以预防的,或是通过信用社内部规章可以减少损失的,也可以通过风险管理程序化、过程标准化、政策合理化来避免无效或不正确的决策。它与信用社内控机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密切相关。 风险管理是使信用社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市场不确定性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系统方法和过程。确切地讲,风险管理是通过了解信用社及市场情况,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设计并实施风险管理方案,且不断监测风险管理过程而使信用社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决策与行动。它的基本职能是监控和信息反馈,包括对营销前台的风险监控,控制经营风险的承担范围,为战略决策后台提供信息支持,对经营过程风险的信息分析、整理和反馈。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现状及差距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不断学习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制定包括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审计稽核、岗位轮换等大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农村信用社实际而言,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相比,无论是在观念、技术、方法、体系还是外部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自身识别控制风险能力远跟不上目前信用社风险控制的要求。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2)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优化客户服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xxx区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是辖内农村信用社、营业部,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业务综合管理办法和单项业务品种管理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必须坚持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制度。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各级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和管理人员,包括客户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从事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经营社是指全辖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各信用社、营业部。 第二章组织体系 第六条实行审贷分离制度(不含信贷员受权额度内的农户贷款)。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批(核准)、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次和不同部门承担,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 第七条区联社要设立信贷管理部,信用社相应设立信贷部门或

信贷岗位负责辖内信贷管理工作。 第八条区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分别设立信贷业务调查岗、信贷业务审查岗。信贷业务调查岗承担信贷业务的开发、受理、调查、评估和审批后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信贷业务审查岗承担信贷业务的审查和整体风险的控制。 基层信用社管户信贷员即为信贷业务调查岗,主管信贷业务副主任为审查岗,主任为审批岗。 第九条实行信贷审查委员会(小组)制度。联社设立信贷审查委员会(简称贷审会,下同),基层信用社设信贷审查小组(简称贷审小组,下同)。贷审会(小组)是信贷业务决策的议事机构,审议需经贷审会(小组)审议的事项,对有权审批(核准)人(指各级行政主任或被授权人,下同)进行制约及专业支持。。 第二十条农户以外的其他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二十一条农户以外的其他借款人申请贷款业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从事的经营活动合规、合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三)在基层信用社开立结算账户,自愿接受信用社信贷监督和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论文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商 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中心之一,针对当前次贷危机发展蔓延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增大的可能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次贷危机 1加强商业银行存量贷款资产和新增贷款资产的质量控制 对于还没有到期的存量贷款资产,应密切监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应根据不同的情 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企业生产的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产品。生产落后,应同意其破产, 并进行破产清算以保全银行资产或减少损失;如果企业很有发展潜力,只是出现了暂时的 资金困难,银行应允许其提出贷款展期申请,甚至于对其新增贷款以帮助其度过难关,企 业救活了,银行的资产也就安全了,这是个双赢的结果;对于一些其它的特殊的企业,银 行可采取增加抵押和担保的方式降低信用风险。 对于即将发放的新贷款,银行应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条件,加强银行的内控制度和强化 外部监管,做好贷前调查和审查,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的监督、检查和引导,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应主动积极争取支持国家建设的大型项目贷款融资,对于国家出台的降低贷款条件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银行应在国家的政策的指 引下,制定出各自更为具体的措施和细则,对于数额比较大的贷款,应组织银团贷款以分 散信用风险。 2大力降低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成本过高且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信息科技支持落后,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的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入。使得信 息管理延伸到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起功能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实行信用管 理的量化分析和管理,从而降低信用管理的成本,提高信用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 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 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起高效并 且相互监督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3创建自己的信用风险实时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 信用风险管理事前预防效果最好,实行谨慎的贷款政策,但是,过于谨慎的贷款政策 在减小了信贷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其次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事中监测,一 旦监测到某种贷款信用风险过大,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分散和转移。一旦信用风险发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当前经济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授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风险。信贷风险的成因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本文通过对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识别,找出存在哪些风险,最后从信用管理方面的对策、管理制度方面的对策两个方面来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近几年,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出现了区域性风险加剧、行业性风险突出并蔓延、房地产市场分化潜在系统性风险增加的情况,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个人信贷风险已成为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大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各大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并且在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增加,GDP增速放缓和个人人均收入同比增速放慢的形势下,个人信贷业务的预期风险只会进一步增大,对银行个人信贷结构和资产资量将形成持续性的严峻考验。因此,结合银行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成因并探讨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一)个人信贷风险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指的是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一特征所引发的贷款收益的波动性或者不确定性。具体地说,个人信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具有风险的资产业务。在个人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银行向个人借款人投放一定数额的借款的预期效果是获得预期的收益,但是因为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预期收益减少或者本金损失的实际效果。具体表现为银行信贷资金不能按时全额收回。 (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么前,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信贷风险识别首先要感知风险,其次对感知到的风险进行分析。 2.风险计量。通过有效的风险计量,有利于商业银行对银行资本进行有效的监管、对经济资本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根据贷款的品种、时间、金额大小等,来设定风险的系数,从而对不同的信贷业务进行风险的计量,从而通过商业银斤该笔业务收益来覆盖对应的风险。

干货|信贷风险管理的50个要点

干货|信贷风险管理的50个要点 2、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风险指的是未来发生损失的一种不确定性;广义的风险是指的未来发生损失或带来盈利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带来了市场机会,风险和收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不能分离。就风险管理而言,识别是核心,管理是必备手段。 3、现代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自己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流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新的风险管理手段。 4、信贷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将资金所有权在一定期限内有偿让渡给其他人,是一种授信行为。从信贷的角度老说,借款人的信用包括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两方面。信贷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需要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并且需要在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决定是否对借款人授信以及授信的额度和期限。 5、所谓授信就是授予信用、承担风险和获取收益。 6、就信贷业务而言,贷款人通过让渡资金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给借款人从而获得了在某一限定时间内获得一笔利息收入这一预期,然而这个预期可能实现,也可能不仅无法实现收取利息的预期,甚至有可能面临着无法收回本金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信贷风险。

7、信息不对称问题时信贷机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信贷关系中,借款人可以随时全面了解和掌握信贷机构的信贷政策、信贷制度、信贷监管等信息,而信贷机构却不可能拥有和掌握每个借款人的全部信息,这就形成了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借款人具有信息优势,使信贷机构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8、信贷机构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永远是不对称的,对于借款人而言,其只需要知道这是一家信贷机构,这家信贷机构有可能将钱借给他就可以了,而信贷机构需要了解的借款人的信息就多了,包括借款人人怎么样?借款人家庭怎么样?借款人是干什么的?借款人拿我们钱干什么?借款人拿了我们的钱后会不会溜之大吉?借款人拿什么钱来还我们等等。信贷机构只有全面、真实的了解借款人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做出信贷决策。 9、全流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不局限于调查阶段。风险管理在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均得到体现。沿着流程模块,每一个环节均对不同的风险进行选择、过滤以及管理,以最终达到“风险可控”的目的。 10、风险分散: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1、以客户为中心,你不可能了解所有的客户,你不可能服务所有的客户,我们应该尽量去满足一部分客户的全部需求。

浅谈农信社如何抓好信贷风险防范

浅析农信社如何抓好信贷风险防范 上报单位:界首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调研报告负责人和组成人员:蒋颍 风险管理水平是现代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风险控制是银行业的永恒主题。为更好地服务县域、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服务社区,防控信贷风险,确保安全运行,现就如何抓好贷款增长和控制信贷风险略作陈述,与同志们商榷。 抓好制度建设和落实工作,特别要抓好落实是关键(1)认真梳理,整章建制。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制度是一个单位抓好管理的前提和保障。按照“双建”工作的时间安排,全面清理制定现行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分别予以补充、修订或废止;全面建立、健全和优化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包括负债、信贷、中间业务的具体品种;对现行开展的业务品种,认真改进完善

各业务条线的流程设计,没有制定流程或流程粗放操作性不强的,要尽快补充施行。通过制度的整理,筑牢基础,扎紧樊篱,为风险控制提供保障和依据。 (2)抓好落实,严格把关。再好的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也等于零。多年以来,我们在信贷管理上制订了诸多制度,涉及到贷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按制度办事,杜绝操作风险,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不良贷款。处于信贷管理的紧要关口,信贷会计要切实负责,严格审查各种信贷资料,去伪存真,炼就“火眼金睛”,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全程无违规。 抓好人员管理,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预防道德风险 按照省联社建立和谐企业的要求,积极打造先进企业文化,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人才保证。加强培训教育,预防道德风险和职务犯罪。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员工政策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能为目标,以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建立教育培训工作为长效机制。 (2)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强化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信贷业务操作,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全省农信社办理各项信贷业务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是制定各类信贷业务制度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信贷经营和管理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宗旨。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指农信社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信贷承诺、承兑、贴现、证券回购、贸易融资、保理、信用证、保函、透支、拆借、担保等表内外业务。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客户经理是指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县级联社)及其分支机构中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客户管理人员。 第二章信贷管理基本原则 第六条实行客户信用等级管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是农信社客户授信管理的基础工作。评定内容主要包括信用履约、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客户领导者素质和发展前景等因素。 第七条实行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客户统一授信管理是农信社对客户实施集中统一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县级联社对应授信客户必须遵循“先授信,后用信”的原则,做到授信主体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对象统一。 第八条实行审贷分离、贷放分控制度。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各负其责,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 (一)客户部门主要负责信贷业务的受理(营销)、调查评价、项目评估、信用等级初评、授信额度测算、放款和贷后管理等工作;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历史、现状与成因分析 王斐 (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由此,信贷风险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显著,现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贷风险历史现状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王斐,男,1979年7月16日,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财务部长。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从风险管理手段变迁的视角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历了限额管理、风险计量与分析、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以及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阶段。 1.限额管理阶段 限额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风险测量技术并不成熟,因此,风险限额是一个固定数值,该数值一般由信贷专家根据市场和企业情况,通过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来设定,如“5C”法、“5P”法等1。 2.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 随着风险测量技术的发展,在限额管理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迈入了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在此阶段中,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给出各项信贷业务风险的定量值,在此基础上控制风险。 3.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阶段 风险管理的更高阶段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管理。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商业银行逐步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管理文化,让这种管理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日 1“5C”要素分析法主要集中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5P”要素分析法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

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7948944.html, 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单光年 来源:《商业经济》2020年第08期 [摘要] 风险管理一直都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大数据时代的到 来,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拓展了信息获取渠道,促进了贷产品更新换代,优化了信贷风险管理程序以及加速了信贷审批流程。但是,当前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应该从全面提升数据获取和应用能力、应用信贷风险管理新模式、提升风险管理决策效率、实施专业化人才建设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其信贷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8-0164-02 一、大数据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拓展了信息获取渠道 在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息数据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其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通过信息数据共享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信贷风险情况。同时,也可以充分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对贷款者的言行和消费行为进行了解,甚至可以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更为准确的调查,以此评估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便捷度不断提升。 (二)促进了信贷产品更新换代 大数据时代催生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其在放贷流程和金融产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所以商业银行会在大数据背景下强化对自身信贷产品的研发,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而为客户定制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以此实现精准营销,提升其信贷产品的灵活性。所以,在大数据时代,会通过加大市场竞争而推动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更新换代。 (三)优化了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作者:————————————————————————————————日期: 2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经脱钩农行隶属关系后,由于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加上管理体制未能真正完善、产权不明晰、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的等多面的因素,几乎具备操作风险发生的一切条件,长期以来不断发生的操作风险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2005年开始,按照中国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开展了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结果显示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农村信用社发案率接近占50%。可见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严重,潜在操作风险和隐患时时存在,使农村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防范工作刻不容缓。 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特点 从全面的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暴露出的 问题分析,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操作风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涉及面广,以信贷为重点区域。从已经查出和暴露的违规操作和各类案件看,涉及到存款、信贷、投资、融资、

结算、财务会计、安全保卫、计算机等业务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业务领域均有违规、违章、违纪、以致违法现象。 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操作风险多发部位,造成的危害也最大,信贷违规违纪现象多种多样,违规手法五花八门。一是对同一贷款户由多个信用社多次发放贷款,从而达到化整为零、逃避贷款审批的现象较为严重,成为违规发放贷款的主要形式,造成贷款损失严重。二是贷款管理不严,贷款跟踪检查不到位,贷款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三是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全面,给贷款安全留下隐患。四是贷款形态反映不真实,没有及时做好贷款五级分类。有的信用社还违规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借新还旧贷款;跨地区、垒大户等其它违规贷款也屡见不鲜。 (二)危害性大,以侵占资金为目的。由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涉及面广,发生的频率高,而且大部分操作风险是主观性的以侵占资金为主要目的的道德因素引起的,因此对农村信用社危害性相当大。一是大大降低了贷款质量。农村信用社实施改革前,全国农村信用社实际不良贷款率在50%以上;二是造成直接资金损失。违规拆借资金、携款潜逃、票据诈骗、计算机犯罪、安全保卫事故、柜台操作失误等均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三是留下风险隐患。有的操作风险虽然不直接或立即造成损失,但却留下风险隐患,给经营带来无法估量的困难。四是引起法律纠纷。由于制度不健全、操作

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

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推进以县级联社为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 当今,农村信用社改革不论是推行股份商业化经营体制,或是推行了以县联社为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信贷管理依然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度。 为此, 本文拟就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的现状、问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略作探讨。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的现状 1、信贷管理运行体制。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运行推行的是集体管理决策、分级授信授权体制,从省级联社到基层信用社都相应成立了信贷管理审查(咨询)、审批委员会(信用社设立审贷小组),各委员会下面还专业设置有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并辅助监事会的监督和理事长的否决作用。 从程式上看,信用社为贷前调查岗,县联社信贷管理与风险管理部门为贷中审查、评估岗,委员会(包括省、市两级咨询委员会)则为贷款的最终审批岗。 这种采取民主化集约管理、程式化审查审批的模式,对于超过授

信授权的贷款的确取到了规避信贷风险、防止“一长独大”、控制操作风险的效用。 2、信贷管理运行规则。 农村信用社一直推行的是“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是靠资金组织——资金运用——资金管理——资金利润的经营规则来生存和发展。 准确的说,负债经营决定信贷资产扩张的规模和扩张的数量,资金运用决定信贷资产的周转速度和周转质量,信贷管理决定信贷资金的安全和质量,资金利润则是信贷管理运行的唯一目的——效益性和赢利性。 LocA明显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在整个信贷资金管理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好了信用社信贷资金,也就管好了一盘棋和走活了一盘棋。 3、信贷管理评级授信流程。 信用社对借款人发放贷款,首先得予以评级,其次再给授信,并套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测算与认定→授信额度测算与认定”设定的格式,这是对原来只凭一份申请书、一页调查表、一张借据合同就决定贷款的是否发放,无疑是很大的进步。 因为评级坚持了客观、公正的原则,是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综合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的。 而授信则是以评级为依据和基础,来确定借款人在某一期限内申请贷款、信用卡透支等用信的最高额度。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银行信贷的风险控制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系统工程,从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到整个组织的内部控制管理、从相关行业规范到银行自身的管理手段,诸多方面环环相扣,但目前银行在管理上实际并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规划。在风险控制的管理中,即使能够保证一个环节没有出错,但无法确保所有环节的有效运作。基于此,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策略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 一、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信用评估是风险预警的第一步,贷款发放以后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管理,除了要考虑借款人的经济实力、个人稳定度、还款承受力及购房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影响,在预警与监控的基础上再采取风险预防措施和风险承担措施。银行不可能对每一个影响因素都进行详细的调查,因为成本太高,因此,利用社会征信制度所提供的资源是必然的选择。目前,各商业银行已建立了依托个人征信系统的信用风险审查制度,将查询申请人信用报告作为信贷审查的固定程序。而个人征信系统只是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资料库,并不进行资料评估,也不参与信贷决策。个人信用评估应主要由发放信贷的银行自身进行,以使信用评估与授信直接挂钩,增强评估与授信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依托于社会征信制度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应包括设立监测范围,计算风险指标,确定临界值,判断风险概率等。 二、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1)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要使得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既相互独又相互联系制约,加强银行内部的信息交流机制,共同实现银行的既定目标。在开展信贷的银行组织结构中,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信贷委员会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对董事会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银行的风险管理,审议全行的授信风险管理政策,

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管理办法

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管理办法 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治理方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定岗定责、尽职免责、失职咨询责的信贷治理机制,促进审慎经营,提高信贷治理水平和资产质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治理基本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信贷工作尽职是指在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 第三条本方法是信贷人员履行职责和失职咨询责的依据,适用于全省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四条受理岗职责:负责受理客户申请和对客户的主体资格、借款资料、贷款条件等进行初审。 第五条调查岗职责。调查岗包括信贷调查人员、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 (一)调查人员职责:负责调查评价工作,对调查报告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调查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审核调查报告,对调查程序的合规性、公正性、合理性和评价办法的正确性负责。并且应直接参与辖内大额信贷业务的调查评价工作。 (三)分管领导职责:负责审定信贷调查报告,对调查报告的整体质量负责。并且应组织或直接参与辖内集团客户和重大项目的信贷调查评价工作。 第六条审查岗职责。审查岗包括信贷审查人员、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和信贷审查专员。 (一)信贷审查人员职责:负责按规定的审查内容对信贷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可行性和资料完整性进行审查,有效识别和充分揭示风险,提出是否接受支持的意见和防范操纵风险的措施。 (二)审查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审核审查报告,对审查程序的合规性、公正性、合理性和审查办法的正确性负责。并且应直接参与对大额信贷业务的审查工作。 (三)分管领导职责:负责审定信贷审查报告,对审查报告的整体质量负责。 (四)信贷审查专员职责:负责按规定的审查内容对信贷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可行性和资料完整性进行独立审查,有效识别和充分揭示风险,提出是否接受支持的意见和防范操纵风险的措施。 第七条信贷审批岗职责。信贷审批岗包括信贷审批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以及有权作出信贷决策的其他人员。 (一)贷审会委员职责:负责审议信贷业务,并对信贷业务进行表决。 (二)贷审会主任委员职责:负责贷审会工作,按规定审议信贷业务。 (三)联社理事长职责:负责行使一票否决权。 信用社信贷审批小组组长及成员职责比照本条规定执行。 第八条放款操作岗职责。放款操作岗包括放款操作人员、法律审查人员、会计人员和放款部门负责人。 (一)放款操作人员职责:负责按照要求降实贷前条件和用款条件,办理放款手续,登记录入人行征信系统,收集、整理和移交客户档案资料。 (二)法律事务岗职责:负责在放款前对信贷业务的合同文本、法律文书及相关凭证等资料,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审查。 (三)会计岗职责:负责依据信贷审批表和放款通知书,审核信贷人员办理的信贷业务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按规定对信贷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完整版)贷款风险控制管理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 ? ?贷款管理是一个诸多环节环环相扣的全流程管理过程,任何贷款管理链条上出现问题都会引发挪用风险,尤其是那些借款人使用较为频繁、出现问题几率多、易于导致贷款挪用的风险高发贷款品种。 ?当前信用环境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的贷款业务的全流程管理,真正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变,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突出贷款全流程管理,变过去的事后检查为现在的事前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贷款主要流程的管理为全部流程的管理。 指导原则 ●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 ●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 ●原则三:协议承诺原则 ●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 ●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 ●原则六:贷后管理原则 ●原则七:罚则约束原则 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 ?总则第五条要求贷款人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 ?第二章至第六章针对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提出风险管控要

求 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 ?强调借款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应恪守诚实守信原则,如实、全面、及时向贷款人提供信息和进行重大事项披露 ?借款人的合法、合规地位 ?信用状况良好 ?有明确的贷款用途 ?有合法的收入(还款)来源 原则三:协议承诺 ?协议承诺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根本准则,也是贷款人追究借款人违约责任的依据 ?承诺申贷的真实有效 ?承诺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支付对象(范围)、支付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方式等 ?承诺双方的权利义务 ?对于借款人挪用贷款等不当行为,贷款人应在合同中作出周密约定,并以贷款人的协议承诺为依据实施处罚。 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 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 ?强调贷款审批通过不等于放款,在贷款人承诺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后,借款人不能随意使用贷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