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01 课程名称:海岸动力地貌学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填写人: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03 课程名称:河口近海生物地球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Biogeochemistry in Coastal Ocean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与形态的分析方法、流域盆地的风化作用与物质的迁移、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营养盐与痕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近海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文献、组织读书报告和讨论等形式,增加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对前沿技术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与读书报告考核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仪器分析、物理化学、普通海洋学与地球化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Chester R.:Marine Geochemistry 2nd Edition). Blackwell Science, Oxford, 2000.

2.赵其渊(主编):海洋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9。

3.Libbs S.M.:An Introduction to Marine Biogeo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1992.

填写人:张经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31 课程名称:河口学

课程英文名称:Estuarine

学分:3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绪论;2、河口潮汐;3、河口潮流;4、迳流;5、风浪6、河口咸淡水混合和咸水入侵;7、河口泥沙运动;8、河口河床演变;9、河口沉积和地貌;10、河口治理;1l、出海实践1-3次。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专业参考书藉和科技论文,从而对河口学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并参加潮流、含沙量等要素现场观测,初步掌握野外实践操作方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物理海洋学、地质学、地貌学、沉积学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河口学讲义,河口所编;

2.黄胜等, 河口动力学,水利电力出版社;

3.冯士笮等, 海洋科学导论,髙等教育出版社;

4.钱宁等, 泥沙运动力学,科学出版社;

5.钱宁等, 河床演变学,科学出版社;

6.陈吉余,沈焕庭,恽才兴,长江河口动力过程和地貌演变,上海科技出版社;

7.J.Dronkers, Physical processes in estuaries,Springer-Verlag;

8.严恺, 中国海岸工程,河海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李九发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32 课程名称:现代沉积学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填写人: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34 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遥感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

学分: 2周学时:3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18学时:讲述遥感物理基础,包括遥感系统的基本理论、物理概念、遥感数据源的获取、传输机理、成像规律及各类遥感信息的特征;并分别介绍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等。

18-36学时:讲述遥感分析方法,包括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分类、遥感解译、遥感应用。特别讲述MODIS 等其他卫星在海洋及海岸带的应用。

基本要求:课程以相互继承、相对独立的讲座形式进行,辅助以遥感影像的基本处理、分类等实践课,加深部分入门同学的对遥感的认识。

考核方式及要求:读书报告和开卷考试相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无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李树楷,2003. 遥感时空信息集成技术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2.赵英时,200

3.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3.梅安新等,2001. 遥感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舒宁,2001. 微波遥感原理.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周云轩审核人:沈芳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05 课程名称: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13章,分别介绍(1)气相色谱分析法;(2)荧光分光光度法;(3)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4)营养盐自动分析法;(5)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6)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7)磁性测定分析法和元素分析技术等技术的基本原理;(8)仪器的结构、操作技能及其应用等知识;(9)水文仪器;(10)泥沙仪器;(11)导航定位仪器;(12)地球物理测量仪器;(13)实验室主要野外仪器集成测量;操作包括:室外RTK、DGPS现场测量;室内OBS标定操作;地形测量操作

基本要求:由于本课程的对象是非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因此要求他们在了解“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结合我们单位仪器设备的型号和河口海岸学研究需要的参数学习和掌握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技能及其应用。通过学习本课程,对目前河口海岸研究适用仪器情况有了解,熟悉实验室现有仪器的性能指标,并能够熟练使用,获取数据,提交分析报告。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完成仪器操作,提交测量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野外工作经历+化学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仪器分析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朱明华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方禹之,《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相关仪器使用说明书

填写人:顾靖华、张利华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08 课程名称:物理海洋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Oceanography

学分: 2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 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海洋动力学,包括连续介质的假设、Lagrange 和Euler方法、控制方程、平均流方程(雷诺方程)、尺度分析、海洋运动的基本特征及一些近似;2、海流,包括海流的主要组分、地转流、风生流、潮致余流、东海环流、黄海环流、长江口外海区环流;3、波浪,包括波浪定义和主要参量、由风产生的波浪、风致惯性振荡、表面惯性重力长波、Kelvin波、Lee波、Rossby波;4、潮汐,包括潮汐成因、平衡潮理论、潮流、典型海区的潮汐、黄东海潮汐、长江河口潮汐潮流的观测;5、河口动力过程,包括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

河口滞留点和最大浑浊带的形成、径流量对河口环流、盐水入侵和最大浑浊带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河口环流、盐水入侵和最大浑浊带的影响。

基本要求:掌握海洋运动方程组、海流、波浪、潮汐潮流等的基础知识,能说明和分析河口海洋发生的动力学现象。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给定时间和地点)。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流体力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李少菁,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海洋学,叶安东、李凤岐,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3.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导论,王斌、翁衡毅译,海洋出版社

填写人:朱建荣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09课程名称:泥沙运动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Sediment Transport Mechanics

学分: 2周学时:4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泥沙运动力学属于基础技术科学,主要研究泥沙运动的基本理论即泥沙颗粒在重力、水流、波浪和风力作用下的起动、搬运和沉积规律。主要内容包括泥沙特性、悬移质和推移质运动及工程泥沙等四部分。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可望了解并掌握泥沙几何特性、重力特性、起动特性、沉降规律,悬移质分布、扩散和挟沙规律、推移质输沙、泥沙数学模型和泥沙研究在工程上的应用等内容。

考核方式及要求:作业+实验+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水力学、流体力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泥沙运动力学》,钱宁、万兆惠著,科学出版社;

2.《Principl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in Rivers, Estuarines and Coastal Seas》, Leo C. Van Rijn, AQUA PUBLICATIONS 填写人:何青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10 课程名称:系统生态学

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ecology

学分: 2 周学时:4(面授)+1(建模辅导)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系统生态学研究方法与系统语言;3、系统的功能组分及其模拟;4、生态系统的模拟。

基本要求:掌握系统生态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进行一般的生态系统模拟与验证(建模);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能深入了解相关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

考核方式及要求:上机演示+书面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普通生态学(生态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Odum,H.T.,1998,Systems Ecology – an introduction 2nded.,John Wiley & Sons, Inc.

2.Jorgensen,S.E.,2001,Fundamentals of Ecological Modeling 3rd ed.,Elsevier

3.Jorgensen,S.E.,1997,Integration of Ecosystem Theories: a pattern 2nd ed.,Kluwer Academic Pub

4.Jorgensen S.E(陆健健等译),1988,生态模型法原理,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填写人:童春富审核人:陆健健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11 课程名称:化学海洋学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Oceanography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在海洋不同区域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周转、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通量的影响、稳定与放射性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食物网、生源要素的循环和生物标志物、沉积过程的地球化学问题等等。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相关文献与组织讨论,从而对基本知识、前沿技术有深入的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与开卷考试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与普通海洋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8015902.html,lero F.J.:Chemical Oceanography (2nd Edition). CRC Press, Roca Raton, 1996。

2.Chester R.:Marine Geochemistry 2nd Edition). Blackwell Science, Oxford, 2000.

3.赵其渊(主编):海洋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9。

4.郭锦宝(主编):化学海洋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1997。

填写人:张经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12 课程名称:生物海洋学

课程英文名称:Biological Oceanography

学分: 2周学时: 9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 What is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History of Biological Oceanography(生物海洋学及其发展史) . 2 Surface Circulation and Division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海洋表层环流和海洋环境划分). 3 Phytoplankton,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 Physical Controls of Primary Production(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物理控制). 5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划分). 6 Zooplankton Systematics & Distributions(浮游动物系统及贡献). 7 Biological Pump I: Energy and Food Webs;II: Biogeochemical Cycles;III: Export and Sedimentation(海洋生物泵:I能量和食物网,II生物地球化学循环,III输出和沉积过程).

8 Deep-Sea Benthic Ecology(深海底栖生态). 9 Estuaries, Mangroves, Lagoons, Mudflats, and Sandy Beaches(河

口、红树林、泻湖、泥滩和沙质海岸). 10 Coral Reefs and the Rocky Intertidal(珊瑚礁和岩岸潮间带). 11 Glacial Iron Hypothesis(冰期铁假设). 12 Iron-Fertilization(大洋施铁实验). 13 An Introduction of Molecule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分子生物海洋学简介)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论文,从而对生物海洋学发展的历史、研究内容和方法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生物海洋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前沿,特别是涉及生物海洋学方面的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等的重要科学问题。

考核方式及要求:平时成绩30%,综合报告30%,考试40%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无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Carol M. Lalli & Timothy R. Parsons.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 An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Buttworth-Heinammann, 2001, ISBN: 0-7506-2742-5(有中文翻译本)

2.Eric L. Mills.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 An Early History, 1870-1960,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9, ISBN:

0-80142-340-6

3.Charles B. Miller.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4, ISBN: 0-632-05536-7

4.Bolin, Bert; Cook, Robert B. The Major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John Wiley and Sons, 1983,

ISBN: 0-471-10522-8

填写人:李道季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14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Hydrodynamics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2、流体运动学;3、理想流体运动学;4、平面问题;5、粘性流体动力学;

6、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7、边界层理论简介;

8、湍流运动简介。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熟悉并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并会应用于河口海岸等研究。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高等数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流体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及其它《流体力学》教材。

填写人:丁平兴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15课程名称:地球空间信息学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he Geomatics

学分: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空间地球信息学的出现背景与发展过程;2、GIS、GPS、RS及其集成系统;3、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海岸带/数字海洋建设;4、我们的数字河口海岸建设。

基本要求:学习者在理解地球空间基础理论、空间信息系统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线,以3S 及其集成系统为主要框架体系,真正领会和掌握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整体性。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查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遥感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2.Paul A. Longley, Michael F. Goodchild, David J. Maguire 等编,唐中实,黄俊峰,尹平等译.地理信息系统(上卷)

-原理与技术.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Paul A. Longley, Michael F. Goodchild, David J. Maguire 等编,唐中实,黄俊峰,尹平等译.地理信息系统(下卷)

-管理与应用.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刘基余,李征航,王跃虎等.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3.

5.ESRI. Modeling our World.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Inc.1999.

6.柯正谊,何建邦,池天河.数字地面模型.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7.何建邦,闾国年,吴平生. 地理信息共享的原理与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8.陈圣波,周云轩,邢立新等. 地球空间信息学概论. 吉林: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9.ESRI. Building a Geodatabase.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Inc. 1999.

10.Andrew Wilson, Galileo-The European Programme for Global Navigation Services. The Netherlands: ESA

Publications Division. 2005.

填写人:蒋雪中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18课程名称:英文论文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Technical Writing in English

学分: 1总学时:18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 Introduction, course requirements, case surveys, homework #1 assigned

2. Criteria for a good scientific paper

3. Editorial requirements, homework #1 due

4. Contents of a scientific paper

5. How to write a cover letter, homework #2 assigned

6. Mid-term examination-abstract presentation

7. Principals for good illustrations (tables, figures, and photographs), homework #2 du

8. Journal selection

9. Term paper due

10.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

基本要求:

The mechanics of technical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in SCI-journals including:

1. The prewriting stage: the assurance of journal publication-the need to have a novel experiment design, to collect publishable data, and

to have a solid data analysis methodology and fact-based interpretation.

2. The writing stage: how to put things together and what to pay attention to.

3. The drafting stage: preparing the manuscript for a particular journal.

4. The reviewing stage: interaction with the editor and reviewer.

考核方式及要求:作业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教师自备讲义

填写人:刘祖乾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33 课程名称:数理方程

课程英文名称: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学分:2周学时2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2、波动方程;3、热传导方程;4、椭圆型方程;5、齐次化原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数理方程的基本理论,会用所学方法求解各类数理方程的定解问题。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数学分析, 常微分方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目录、文献与资料:

1.谷超豪等,《数学物理方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2.

2.陈恕行等,《数学物理方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

3.

3.陈昌平等,《数学物理方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姜礼尚等,《数学物理方程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填写人: 刘永明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35 课程名称:海岸系统与环境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Coastal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Methods

学分:2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 近岸海洋学的发展过程;2) 海岸带介绍;3) 近岸海洋环境监测;4) 近岸海洋的物理,化学与生物;5) 分析方法及数值模拟;6) 数值模拟的验证;7) 范例-珠江河口海域的水动力,泥沙沉积物,水质及生态。

基本要求:本科生毕业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

前期课程要求:无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无

填写人:陈介中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0 课程名称:近海生物地球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Biogeochemistry in Coastal Ocean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海洋化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与形态的分析方法、流域盆地的风化作用与物质的迁移、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营养盐与痕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近海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文献、组织读书报告和讨论等形式,增加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对前沿技术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与读书报告考核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仪器分析、物理化学、普通海洋学与地球化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Chester R.:Marine Geochemistry 2nd Edition). Blackwell Science, Oxford, 2000.

2.赵其渊(主编):海洋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9。

3.Libbs S.M.:An Introduction to Marine Biogeo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1992.

填写人:张经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1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原理与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GIS软件工程的基本内容、可行性分析、系统分析内容及方法;2、GIS软件工程的设计;3、GIS 软件空间数据处理方法;4、GIS软件工程的实施与测试、维护;5、GIS软件工程的质量保证与标准化;6、GIS软件工程环境。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并运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能够实现以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河口海岸/海洋空间信息相关的软件系统建设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考核方式及要求:小组考核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毕硕本,王桥,徐秀华编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2.Paul A. Longley, Michael F. Goodchild, David J. Maguire 等编;唐中实,黄俊峰,尹平等译:地理信息系统(上卷)

-原理与技术.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

3.Paul A. Longley, Michael F. Goodchild, David J. Maguire 等编;唐中实,黄俊峰,尹平等译:地理信息系统(下卷)

-管理与应用.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

填写人:蒋雪中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2 课程名称:生态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Basic ecology

学分: 2 周学时:3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2、生态因子;3、生物群体(种群与群落);4、生态系统的调控;5、生态学的应用基本要求:掌握生态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能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

考核方式及要求:读书报告+期终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普通生态学(生态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Odum,E. P,1997,Ecology: A Bridge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 Sinauer Associates, Inc.

2.曹凑贵(主编),2002,生态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填写人:陆健健审核人:陆健健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3 课程名称:生物海洋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Biological Oceanography

学分: 2周学时: 9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海洋化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 What is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History of Biological Oceanography(生物海洋学及其发展史) . 2 Surface Circulation and Division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海洋表层环流和海洋环境划分). 3 Phytoplankton,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 Physical Controls of Primary Production(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物理控制). 5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划分). 6 Zooplankton Systematics & Distributions(浮游动物系统及贡献). 7 Biological Pump I: Energy and Food Webs;II: Biogeochemical Cycles;III: Export and Sedimentation(海洋生物泵:I能量和食物网,II生物地球化学循环,III输出和沉积过程).

8 Deep-Sea Benthic Ecology(深海底栖生态). 9 Estuaries, Mangroves, Lagoons, Mudflats, and Sandy Beaches(河

口、红树林、泻湖、泥滩和沙质海岸). 10 Coral Reefs and the Rocky Intertidal(珊瑚礁和岩岸潮间带). 11 Glacial Iron Hypothesis(冰期铁假设). 12 Iron-Fertilization(大洋施铁实验). 13 An Introduction of Molecule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分子生物海洋学简介)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论文,从而对生物海洋学发展的历史、研究内容和方

法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生物海洋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前沿,特别是涉及生物海洋学方面的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等的重要科学问题。

考核方式及要求:平时成绩30%,综合报告30%,考试40%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无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Carol M. Lalli & Timothy R. Parsons.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 An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Buttworth-Heinammann, 2001, ISBN: 0-7506-2742-5(有中文翻译本)

2.Eric L. Mills.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 An Early History, 1870-1960,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9, ISBN:

0-80142-340-6

3.Charles B. Miller.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4, ISBN: 0-632-05536-7

4.Bolin, Bert; Cook, Robert B. The Major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John Wiley and Sons, 1983,

ISBN: 0-471-10522-8

填写人:李道季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4 课程名称:化学海洋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Oceanography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在海洋不同区域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周转、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通量的影响、稳定与放射性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食物网、生源要素的循环和生物标志物、沉积过程的地球化学问题等等。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相关文献与组织讨论,从而对基本知识、前沿技术有深入的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与开卷考试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与普通海洋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8015902.html,lero F.J.:Chemical Oceanography (2nd Edition). CRC Press, Roca Raton, 1996。

2.Chester R.:Marine Geochemistry 2nd Edition). Blackwell Science, Oxford, 2000.

3.赵其渊(主编):海洋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9。

4.郭锦宝(主编):化学海洋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1997。

填写人:张经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5 课程名称:动力沉积学

课程英文名称:Estuarine and Coastal Sediment Dynamics

学分: 2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沉积学导论(基本概念、术语、发展历史);2、动力沉积学基本研究方法;3、近岸底形运动;4、典型河口全新世沉积相;5、典型海岸沉积过程特征;6、沉积学理论。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论文,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和对前沿分析技术和理论有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专题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流体力学、泥沙运动力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Dyer, KR, 1985. Coastal and Estuarine Sediment Dynamics.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Revision

2.Soulsby, R.L. 1997. Dynamics of Marine Sands. Thomas Telford, London.

3.Friedman & Sanders, 1978. Principles of Sedimentology,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4.韩其为,2003.《水库淤积》,科学出版社。

填写人:程和琴、戴志军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6 课程名称:地理科学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Science

学分:3 学分周学时:3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1、地球系统;2、基本地理过程;3、基本地理规律

4、环境;

5、区域;

6、发展与规划。

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研究生全面认识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从而树立积极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科学发展观。

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地理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地理科学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

3.地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

4.Rediscovering Geogrphy, 学苑出版社

填写人:洪雪晴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7 课程名称:物理海洋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学分: 2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 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海洋动力学,包括连续介质的假设、Lagrange 和Euler方法、控制方程、平均流方程(雷诺方程)、尺度分析、海洋运动的基本特征及一些近似;2、海流,包括海流的主要组分、地转流、风生流、潮致余流、东海环流、黄海环流、长江口外海区环流;3、波浪,包括波浪定义和主要参量、由风产生的波浪、风致惯性振荡、表面惯性重力长波、Kelvin波、Lee波、Rossby波;4、潮汐,包括潮汐成因、平衡潮理论、潮

流、典型海区的潮汐、黄东海潮汐、长江河口潮汐潮流的观测;5、河口动力过程,包括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河口滞留点和最大浑浊带的形成、径流量对河口环流、盐水入侵和最大浑浊带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河口环流、盐水入侵和最大浑浊带的影响。

基本要求:掌握海洋运动方程组、海流、波浪、潮汐潮流等的基础知识,能说明和分析河口海洋发生的动力学现象。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给定时间和地点)。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流体力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李少菁,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海洋学,叶安东、李凤岐,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3.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导论,王斌、翁衡毅译,海洋出版社

填写人:朱建荣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8 课程名称:海洋地质学基础

程英文名称:Marine Geology

学分: 2周学时:4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海洋地质学研究简史及调查方法;2、海岸带;3、海平面变化及其地质效应;4、河口与三角洲;

5、大陆边缘;

6、深海沉积;

7、海洋矿产资源;

8、古海洋学简介。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参加若干专题讨论,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对与海洋地质学密切相关的若干领域有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专题讨论、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质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Kennett, James P. Marine geolog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198

2. 813p.

2.沈锡昌, 郭步英编著. 海洋地质学.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

3.2, 197页.

3.(美) J.肯尼特著. 海洋地质学.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2.1, 559p.

4.朱而勤主编. 近代海洋地质学. 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1.8, 356页.

5.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海洋地质教研室编. 海洋地质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2, 313页.

6.科学期刊论文,如:《Nature》、《Science》、《Marine Ge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Paleoceanography》,《Geology》,等。

填写人:陈庆强、孟翊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49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Hydrodynamics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2、流体运动学;3、理想流体运动学;4、平面问题;5、粘性流体动力学;

6、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7、边界层理论简介;

8、湍流运动简介。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熟悉并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并会应用于河口海岸等研究。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高等数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流体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及其它《流体力学》教材。

填写人:丁平兴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50 课程名称:数值计算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学分: 2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 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育内容:1.有限差分基本概念,包括:离散近似、截断误差与相容性、累积误差与收敛性、舍入误差与稳定性分析、Lax等价定理、离散近似造成的伪物理效应及矫正。2. 各种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包括:偏心差分能量方法、Lax-Wendroff格式、Euler后差格式、二维平流方程蛙跃格式、外重力波方程、抛物型方程、半隐、分裂和ADI方法。3.能量一致有限差分格式。包括:保持数值稳定的能量守恒方法、涡度方程能量和涡度拟能守恒格式、二次守恒的动量平流格式、动量方程中位涡守恒。4.河口海洋基本方程、曲线坐标系、网格生成。

包括:河口海洋基本方程、曲线坐标系、网格生成、曲线坐标系下河口海洋基本方程。5. 河口海岸海洋模式简介(ECOM_si, FVCOM)。

基本要求:掌握数值离散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常用的数值格式,能编制河口海岸的水动力数值模式,计算水位和流场等。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给定时间和地点)。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流体力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海洋数值计算方法和数值模式,朱建荣,2003,海洋出版社

2.海洋环流数值模拟,Dale B. Haidvogel和Aike beckmann著,王东晓等译,2005,气象出版社

3.计算流体力学,刘顺隆等,1997,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4.吴江航、韩庆书,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填写人:朱建荣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51 课程名称:海岸工程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Coastal Engineering

学分: 2 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海岸动力要素2 波浪与海工建筑物的相互作用3海岸防护工程4海港工程5海岸环境工程简介基本要求:了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在海岸带开发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上的应用,主要包括海岸动力要素的确定、波浪与海工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海岸防护工程、海港工程、海岸环境工程等。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工程水文学或海岸动力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海岸工程》,严恺、梁其荀编,海洋出版社,2002。

2.《海岸工程和环境工程》,贺松林编,海洋出版社,2003。

3.《海港水文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填写人:张国安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52 课程名称:系统生态学

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ecology

学分: 2 周学时:4(面授)+1(建模辅导)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系统生态学研究方法与系统语言;3、系统的功能组分及其模拟;4、生态系统的模拟。

基本要求:掌握系统生态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进行一般的生态系统模拟与验证(建模);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能深入了解相关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

考核方式及要求:上机演示+书面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普通生态学(生态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Odum,H.T.,1998,Systems Ecology – an introduction 2nded.,John Wiley & Sons, Inc.

2.Jorgensen,S.E.,2001,Fundamentals of Ecological Modeling 3rd ed.,Elsevier

3.Jorgensen,S.E.,1997,Integration of Ecosystem Theories: a pattern 2nd ed.,Kluwer Academic Pub

4.Jorgensen S.E(陆健健等译),1988,生态模型法原理,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填写人:童春富审核人:陆健健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23 课程名称:环境磁学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agnetism

学分: 2周学时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磁学基础;2、环境中的主要磁性矿物及其鉴别;3、磁性特征的影响因素;4、环境磁学的最近研究领域;5、环境磁学的应用;6、仪器操作和实践。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论文,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和对前沿技术有全

面的了解,并能掌握环境磁学的主要测试手段。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具有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严尧基, 吴邦灿等译, 环境磁学, 地质出版社,1995.

填写人:张卫国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54 课程名称:河口生态学

课程英文名称:Estuarine Ecology

学分:2周学时:3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非生态学专业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河口生态系统概述;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5、物质循环;6、能量流动;7、人类干扰与自然灾害。

基本要求:学生理解讲课内容,对基本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十篇以上相关的SCI论文阅读,参加课堂内学术报告。

前期课程要求:无

教材及主要参考数目、文献与资料:

1.河口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何文珊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55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基础;2、地理信息系统功能;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展;

基本要求:要求研究生在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可能性,培养自身应用系统研制开发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与讨论发言的综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数据库基础,地图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2000.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科学出版社

2.邬伦、刘瑜、张晶、马修军等,2002.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原理、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版社

3.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8015902.html,/

填写人:沈芳审核人:周云轩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56 课程名称:遥感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

学分: 2周学时:3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18学时:讲述遥感物理基础,包括遥感系统的基本理论、物理概念、遥感数据源的获取、传输机理、成像规律及各类遥感信息的特征;并分别介绍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等。

18-36学时:讲述遥感分析方法,包括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分类、遥感解译、遥感应用。特别讲述MODIS 等其他卫星在海洋及海岸带的应用。

基本要求:课程以相互继承、相对独立的讲座形式进行,辅助以遥感影像的基本处理、分类等实践课,加深部分入门同学的对遥感的认识。

考核方式及要求:读书报告和开卷考试相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无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李树楷,2003. 遥感时空信息集成技术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2.赵英时,200

3.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3.梅安新等,2001. 遥感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舒宁,2001. 微波遥感原理.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周云轩审核人:沈芳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57 课程名称:海岸带综合管理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Perspectives on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学分: 1周学时总学时:18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绪论(海岸环境、海岸带压力);2、海岸带管理的理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DPSR模型在海岸带管理中的应用、海岸带计划编制中的社会公平原则、政府干预的基本原则);3、海岸带管理技术与方法(海岸带管理信息系统、海岸带管理技术与方法展望);4、海岸带管理政策与法规(国家管理、区域管理、地方管理和海岸带管理法规简介)。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论文,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和对前沿分析技术和理论有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专题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社会与经济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恽才兴, 蒋兴伟著.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 海洋出版社, 200

2.

2.约翰R., 克拉克著.海岸带管理手册. 海洋出版社, 2000.

3.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cean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branch.

Coastal Area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ergamon press, 1982

4.W. Salomons, R.K. Turner, L.D. de Lacerda and S.Ramachandran.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Springer press, 1999.

5.Timothy Beatley, David J Brower, Anna K Schwab . An Introduction to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sland press, 2002. 填写人:程和琴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58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选修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填写人:审核人:

课程编号:B0901000705059 课程名称:海洋地质学

程英文名称:Marine Geology

学分: 2周学时:4总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河口海岸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海洋地质学研究简史及调查方法;2、海岸带;3、海平面变化及其地质效应;4、河口与三角洲;

5、大陆边缘;

6、深海沉积;

7、海洋矿产资源;

8、古海洋学简介。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参加若干专题讨论,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对与海洋地质学密切相关的若干领域有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专题讨论、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质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Kennett, James P. Marine geolog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198

2. 813p.

2.沈锡昌, 郭步英编著. 海洋地质学.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

3.2, 197页.

3.(美) J.肯尼特著. 海洋地质学.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2.1, 559p.

4.朱而勤主编. 近代海洋地质学. 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1.8, 356页.

5.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海洋地质教研室编. 海洋地质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2, 313页.

6.科学期刊论文,如:《Nature》、《Science》、《Marine Ge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Paleoceanography》,《Geology》,等。

填写人:陈庆强、孟翊审核人: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自然地理(Synthesize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编码: 12014006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范围:04地理科学 学时数: 54 其中实践学时 学分数: 3 先修课:气象气候学、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 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动物地理学、 地球概论等 考核方式:考查制定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制定日期:2010年执笔人:陈永金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系的专业选修课, 旨在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地球表层的性质、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表环境的形成、发育、演化过程等.同时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为建立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人地关系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较大量的实例,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后续课程主要有:区域自然地理学等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伍光和等高教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刘南威等科学出版社 《综合自然地理》作者:景贵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绪论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从系统理论看地理学分科 三、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四、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五、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点、难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电大公共行政学小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4.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5.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6.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7.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0.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3.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4.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5.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6.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7.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8.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 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3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 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 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 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3.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 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5.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6.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 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1 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A、 从北向南 ? ?B、 从南向北 ? ?C、 台湾海峡以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南由北向南? ?D、 台湾海峡以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北由北向南 ? 我的答案:B 2 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 氢、氧、钙 ? ?B、 钙、氧、碳 ? ?C、 氢、钙、碳 ? ?D、 氢、氧、碳 ? 我的答案:D 3

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 忽略了抬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 ? ?B、 忽略了均衡的调整 ? ?C、 忽略了地震等自然剧烈外力影响的作用 ? ?D、 忽略了地面再次抬升的可能性 ? 我的答案:C 4 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 化学风化比较强 ? ?B、 容易形成浑圆的山坡 ? ?C、 容易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 ? ?D、 泥流阶地比较常见 ? 我的答案:B 5

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 7% ? ?B、 11% ? ?C、 23% ? ?D、 38% ? 我的答案:D 6 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A、 海拔高度 ? ?B、 地面起伏 ? ?C、 地貌部位 ? ?D、 板块区域 ? 我的答案:D 7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 ? ?B、 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 ? ?C、 微观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 ? ?D、 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 ? 我的答案:A 8 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A、 台湾 ? ?B、 东北 ? 我的答案:B 9 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 人类的诞生 ? ?B、 人种的形成 ? ?C、 人群的文化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1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3.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4.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6.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层级制 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机能制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4.战略管理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政府再造的含义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习惯和持续改进质量能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企业家政府重视政府的成本效益,重视创新与改革,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强调对执行者授权,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放松规制。 6.目标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人、工作和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7.行政规章的含义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简称规章。 8.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9.行政评估的含义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10.行政领导权力的概念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1.完整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 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时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土地覆盖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2、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 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内。 土地资源:是指在目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水平下,能直接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应用的土地。 3、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按特确定方向作有规律发生 水平或垂直分异现象,称为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性趣划分各自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4、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表层(A或A+AB和诊断表 下层(B或E。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5、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他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别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和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用以描述空间范围与性质的地理语言包括有地点、地方、区域、地带、圈层、距离、界线、类型、分布格局等。 6、土地类:主要根据引起土地类型分异的大(中地貌因素将各土地纲分成若干类型,主要的类型 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高平地(岗、台地、平地(川地、沟谷地、低湿(沼泽、滩涂等。 土地型:主要依据次一级土地类型分异的植被亚型或群系组、土壤亚类划分。 7、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认为因素(如种子、栽培管理技术、物质投入等完全满足的条件下, 在当地光温水土条件作用下作物可能获得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光温水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如改良、适时的栽培管理、科学的耕作制度、合理的物质投入所能达到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考试试卷1及答案现代自然地理学

课程导航 离开 刷新 关于本课程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第六章:水圈与水平衡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的相互作用 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 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 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 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 第五节:构造地貌

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 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大气运动 第三节:物质输移 第四节:能量传输 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 第六节:大气与人类 第一节:水圈的组成 第二节:水圈的结构 第三节:水圈的演化 第四节:水的运动 第五节:水分平衡 第六节:水圈与人类 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 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 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第四节:生态系统 第五节: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 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第三节:地貌与气候 第四节:沙尘暴与黄土沉积 第一节:岩石与水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 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 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 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第六节:海岸线与海岸带 第七节: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水、岩相互作用的实例第八节:河口地貌 第一节:水汽与天气 第二节:水与气候 第三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 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 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份循环 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

现代自然地理学

超星学习通现代自然地理学章节测验答案,尔雅课后答案 1 【单选题】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包括(D)。 A、 从经验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地理学 B、 从定性描述地理学走向定量分析地理学 C、 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看地表的地理学 D、 以上皆是 2 【单选题】关于白光润教授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A、 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 现代地理学是建设、统一地理学 C、 现代地理学是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理学 D、 现代地理学是综合、高技术地理学 3 【多选题】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为(ABC)。 A、

大众化 B、 中心化 C、 国际化 D、 精英化 4 【判断题】20世纪的地理学是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 5 【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1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D)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特殊圈层。 A、 植物圈 B、 沙土圈 C、 气候圈 D、 生物圈

2 【单选题】以下(C)不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A、 环境演变 B、 灾害防治 C、 地方志 D、 区域可持续发展 3 【多选题】被应用于地理学研究和调查的科学技术包括(ABCD)。 A、 遥感 B、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 信息管理技术 D、 信息分析技术 4 【判断题】现代地理学新体系相比过去地理学体系,研究任务主要是协调人地关系。(√) 5

【判断题】地理学是从地域、空间和尺度的视角着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进行研究。(√) 1 【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科学是(B)提出的。 A、 杨振宁 B、 钱学森 C、 任美娥 D、 李吉均 2 【单选题】生活中(C)与现代地理学的关系不大。 A、 旅游 B、 健康 C、 风水 D、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B)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相关性 D. 区域性 2、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A )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主导标志法 D. 合并法 3、贯彻区域共轭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B )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4、下面四种动物:①兔子;②鱼;③恐龙;④章鱼。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B)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5、原始大气中没有:(D) A. H2O B. CO2 C. N2 D. O3 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梦溪笔谈》 D. 《禹贡》 二、多项选择题 7、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8、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ABCD)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9、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 A. 景观圈 B. 自然综合体 C. 自然地理环境 D. 地球表层 10、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相对一致性的是:(BD)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合并法 11、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12、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AB) A. 带段性 B. 省性 C. 干湿度地带性 D. 热力分带性 13、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14、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物理风化阶段;②富钙阶段;③富硅铝阶段;④富铝阶段。下列顺序正确的是:(A)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5、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BCD) A. 综合性 B. 整体性 C. 地域性 D. 相关性 1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C)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禹贡》 D. 《梦溪笔谈》 17、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18、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哪几种形式:(BC) A. 采集渔猎、农业社会 B. 依附自然、顺应自然 C. 征服自然、与自然共生 D. 工业化、人地协调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名词解释 1.具体行政环境 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2.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6.行政协调 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7.行政诉讼 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 8.目标管理 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9.公共行政 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0.地方行政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1.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

现代自然地理学超星尔雅课后答案

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 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 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 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 D、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定量观测越来越广泛。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 B、从分析到描述 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 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气候圈 D、岩石圈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 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

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 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 B、拓展性 C、系统性 D、关联性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A、地球系统 B、地球内部系统 C、地球表层系统 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A、研究对象的复杂化 B、研究维度的立体化 C、研究尺度的多样化 D、研究对象的扩大化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A、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B、信息筛选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C、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D、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圈层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B、地表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C、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D、人地关系系统专业基础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1、简述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要素 2、简述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答:三分法(地理学分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三层次(综合层次):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统一地理学 三重性(研究性质):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三时段(时间性质):过去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未来地理学 横断面(横断科学):地理哲学、方法论等横断科学(地图学、3R 、测量学等) 3、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属于自然地理学 (2)位于第二层次综合层次(第一综合层次) (3)包含理论、应用和区域三重属性 4、地球表层是指那个范围?有何特征? 答: 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底部到大气圈对流层顶的空间范围 2)特征:(1)内外能的叠加区 (2)三相物质共存并相互转换 (3)有表层体(新生体)的生产 (4)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场所 5、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理论 4)土地科学 5)人类活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6、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7、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形成 答: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 1)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性质。 2)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为:自然综合体学说、地理系统学说、耗散结构理论 9、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 答:地质基础是构造岩石,其次是地貌、生物、土壤、大气和水 10、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流通过程 答: 1)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占%,地球内能占%,引力能占% 2) 应用层次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综 合 自 然 区 划 景 观 类 型 研 究

《公共行政学》作业1-4参考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A.普耳B.斯密C.欧文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A.里格斯B.古立克C.德鲁克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 B )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法 B、美 C、中 D、英 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 A、选任制 B、考任制 C、委任制 D、聘任制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A.政府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决策D.行政体制 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C)。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B.美国C.日本D.加拿大 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 B)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行政学原理》B.《论译书》C.《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D.《行政学》10.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 A)的行政区。 A.特殊型B.发展型C.传统型D.现代型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 BCDE)。 A.法律制度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 BCDE)等几种形式。 A.综合培训B.更新知识培训C.任职培训D.业务培训E.初任培训3.下列国家实行总统制的有( AD )。 A.墨西哥B.德国C.新加坡D.埃及E.丹麦

考试试卷4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2、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理。 3、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四答案 卷4套答案要点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世界火山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地带,以及洋底新生地带(也是扩张性板块接触边缘地带))。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综合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最新综合自然地理学 1、环境:那些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部分。 3、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自然地理系统中的化学元素,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伴随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 5、内在联系的整体性:指自然地理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其中任一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余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相邻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 6、系统的结构:就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特殊网络关系。即是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流通渠道。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骨架。 7、系统的功能:是指物质、能量、信息在系统内传递转化的外部表现。 8、熵:一个描述系统无序性(即混乱度)的物理量。 9、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有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可以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故称为耗散结构。 10、平衡态:系统内部到处均匀一致、长时间不发生任何宏观过程的系统状态。 11、非平衡态:系统内部不是均匀一致,有宏观过程发生的系统状态叫非平衡态。 12、系统的状态:某一时刻系统内部各种性质的综合表现。 13、状态函数:当系统由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是,系统的性质也要相应地发生改变。有些系统性质仅与系统的初始状态(简称始态或初态)和终了状态(简称终态)有关,而与系统具有的变化过程或路径无关。在热力学中,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系统性质叫做状态函数。 14、可逆过程:当系统发生某个过程后,系统按照原来的路径恢复到原有系统所处的状态,而不在环境中留下任何永久性变化的过程。 15、不可逆过程:当系统发生某个过程后,系统不能按照原来的路径恢复到原有系统所处的状态,而在环境中留下永久性变化的过程。 16、反馈:是指信息反馈,就是将输出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去。 17、辐射干燥指数:是一地的年辐射平衡(热量收入)与用热量单位表示的年降水量(即蒸发该地年降水量所需的热量)之比,可视为蒸发力与降水量之比。 18、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 19、地域分异规律:支配地域分异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20、纬度地带性规律:指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方向)延伸而按纬度方向(南北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21、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省性规律):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大致沿着南北方向延伸,按沿海到内陆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2、垂直地带性:指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而随山势高度(海拔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23、地带段性:在一定的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24、垂直地带谱:基带以上各垂直带的更替顺序及其组合型式称为垂直带谱,或垂直结构。 25、基带:在高大的山地地区,自山麓到山顶,可分出一系列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个叫基带,即山地地形中山麓(就是山脚)所在地方的最下面的自然带类型 26、雪线:永久冰雪带的下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