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从三鹿事件说政府公信力

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从三鹿事件说政府公信力

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从三鹿事件说政府公信力
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从三鹿事件说政府公信力

---------------------------------------------------------------范文最新推荐------------------------------------------------------ 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从三鹿事件说政府公信力

三鹿奶粉事件至今还余波未绝,不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百姓,就事论事地解决三鹿事件并不是全部目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在未来杜绝此类现象。因此,三鹿事件的影响应该是长期的,除了就事论事外,还需要对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作一个反思,并且寻找今后解决的办法。很多时候,发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三鹿事件也是一个例子。

有媒体报道,三鹿奶粉含有有害成分,早就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是,有关政府部门却拖着不解决,最终爆发成为一个全社会的大危机。我曾经说过,事先检测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为何有关部门在接到反映后,拖着不解决?其实就是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利益关联。不解决这个问题,在利益面前,即便事先检测,也可以装聋作哑。如果我们把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关联理解为官商勾结,多少有点简单化。除了个别人的腐败外,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利益关联主要体现在制度上。

有一位经济学家指出,政府有关部门之所以要三鹿奶粉事件上“捂盖子”,是因为政府的财源主要来自企业,因此,国家的税收制度已经决定了政府部门必然要与企业贴得更紧,所谓“拿谁的钱,替谁办事”,“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在其他商业领域,例如房地产,这种现象也较明显。因此,这位经济学家建议,应该改革税制,降低企

1 / 11

业增值税,普遍开征“消费税”。他认为,如此一来,政府更多靠消费者养活,那么,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就更倾向于站在消费者一边,而不会再出现帮着问题企业“捂盖子”的现象。经济学家的这番话立足点就是“权力由人民赋予”的社会契约论,仔细斟酌这番话就会发现,理论上看似合理的“社会契约论”,到了实践中就会出现问题。“权力由人民赋予”只是一个口号和概念。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要将这可口号落到实处,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由于“人民”这个概念难以具体化,于是,“权力由人民赋予”,只能简化为“权力由人民的钱赋予”。因此,在税收制度、纳税人概念的引导下,“权力由人民赋予”就变成谁有钱,或者谁给政府多交钱,谁就有更多的权力。即使百分百的选民投票,而且百分百地把选票都投给一个政府,按照这位经济学家的逻辑,政府也不一定会代表全体老百姓。只要政府的税收更多来自企业,不管这个政府是如何产生的,他都必然要帮着出钱养活政府的企业说话。从理论上说,要避免这种现象,只有将企业变成共有制。在全民所有制下,政府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与老百姓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官商勾结、坑害老百姓的问题基本不存在,至少理论上如此。但是,彻底公有制已经被证明存在很多其他问题,例如缺乏活力,效率不高,没有个性等等。因此,私有化作为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其积极意义不能完全抹杀。但是,一旦私有制合法地存在,就会出现政府、企业、百姓的利益互相矛盾的时候。政府究竟站在哪一边,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按照社会契约论,政府当然应该代表全体老百姓的利益,但是,“全

---------------------------------------------------------------范文最新推荐------------------------------------------------------ 体人民”在具体操作中,常常只是一个无法落实的概念,企业主也应该算人民的一部分。那么,当企业主和普通消费者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政府到底该怎么办?社会契约论似乎给不了答案,用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未必有效。尤其当商品社会,什么都离不开钱的时候,谁给政府钱,谁就是政府的衣食父母,政府就更倾向于替谁办事。况且还有一种理论说,企业的发展对老百姓也是有好处的,因此,政府要扶持、帮助企业就显得天经地义。所以,从美国金融危机就会看到,美国政府花7000亿美元,救的不是老百姓,而是银行家,因为,银行家给美国政府的钱比老百姓多。

上面提到的那位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肯定是知道的,所以才会提出“消费税”的建议。其实,中国也有消费税,只是覆盖面不广,主要局限在烟酒、化妆品、小汽车等商品,而没有涉及所有商品。从税额上说,也不如其他税种的总量那么高。如果纯粹从钱的角度说,中国由于消费税不够普及,所以老百姓在政府那里的发言权就低,经济学家就是这么解释的。比较而言,美国的消费税比中国要普及,似乎美国老百姓对于政府的发言权就要比中国老百姓高。按照这种经济学解释,中国政府应该像美国一样,向老百姓普遍开征消费税,而且在理论上说,税率越高越好,老百姓缴税越多,越能“当家作主”。老百姓愿意吗?问题还在于,比方说,开征了奶制品的消费税,三鹿牛奶的事件就能保证不会发生吗?

实事求是说,没有一个老百姓愿意多缴税,中国的老百姓也很少把缴

3 / 11

税当成换取自己权利的手段。在中国,纳税人的概念其实非常淡薄。政府只要向老百姓多收税,常常都被看成是苛捐杂税,而不是权利义务的交换,要改变这种观念,不知道要进行多么长期、艰难的教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与个人相关的最普遍的税种是个人所得税,那么,按照经济学家缴税与权力的关系理论,每个人要获得对政府的发言权,就应该积极踊跃地缴纳个人所得税才对。但事实上,大家普遍都说原来的所得税起征点太低。如此一来,岂不等于有钱人多缴税,对于政府的影响和发言权就要比低收入人群大?从这个意义上说,私营老板们真的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给政府交了很多税,政府就该听我的。这就是那位经济学家税收观点的必然结果。

就个人而言,就算普遍开征消费税、所得税,当出现个人利益与企业主利益冲突的时候,个人的意愿如何通过政府体现?企业主有商会、行会、俱乐部之类的固定组织。在美国,各种利益集团还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政府、国会展开游说,而且是合法的。那么,就算普通老百姓个人缴纳的税收在总量上超过了企业主,有哪些长期性的团体、组织可以代表广大老百姓的利益?美国政府是在企业主和百姓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对企业多征税,大致等于站在普通百姓一边;对企业减免税,大致等于站在企业一边。所谓人民的利益,总是在钱多钱少中算计,并没有绝对的体现。如果权力只靠钱多钱少来体现,谁能够成为老百姓所交税款的代理人?本来这是政府的责任,但是,通过经济学家的理论,政府只是依据钱多钱少来分配权力,调控权力的倾斜,政府的公信力何在?

---------------------------------------------------------------范文最新推荐------------------------------------------------------ 其实,美国政府也经常为企业主“护短”,金融危机的救市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只不过从个案来说,美国政府在处理政府、企业、百姓的利益冲突时,要比当今中国政府老练不少,原因是它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很久了,懂得如何做到两面光。而中国现政府从公有制转向私有制环境的时间还不长,很多方面还无法适应,学美国也没学像。况且,中国的现实也决定了学美国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因此,这位经济学家说,只要开征了消费税,政府就会多倾向于老百姓,事实上是行不通的。而且,这种观点还混淆了一个事实:对企业主的征税,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由老百姓承担。企业主如果纯粹在海外挣钱,他所交的税,也许与本国老百姓的关系不太大。除此之外,严格来说,企业主所交的每一分税钱,都来自本国老百姓的贡献。因此,企业主实际上只是代老百姓缴税,而不完全是他自己缴税。只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制度设计问题,代老百姓所交的税,就完全成了企业主的缴税。本来应该属于老百姓的权利,也就名正言顺地转移成为企业主因多缴税而多获得的权利。

社会契约论就这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失去了意义。严格保护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少数人可以利用制度设计上的规则,将普通百姓的权利,通过金钱转换成自己的权利,并以这种权利去影响政府,影响力还比老百姓大得多。社会契约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只能靠金钱来体现契约的存在和有效。那么,那些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如何获得他们的权利?谁来保护他们的权力?这种被金钱量化的社会契约

5 / 11

论,几乎找不到道德存在的位置。一个健康合理的社会,必须在社会契约论之上,建立一个道德空间,这才是政府公信力的真正所在。政府的公信力不是靠向谁多收钱来体现的。

中国人有多大的耐性,这次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朋友发来了关于中国食品的一些黑暗内幕,在第一时间我就转发给数位朋友,没有一位对其中的报道有任何的质疑,兴许,这种存在印证了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最大败笔之处: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没有构建有原则性的道德防线。我们的耐性,暴露了我们的道德感虚弱的一面。

这么大的食品丑闻,直接关系数亿消费者人生安全的事件,全社会表现出令人震惊的冷静,对政府、食品监督与管理部门、肇事者、肇事企业,我们采取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一个“自发性的改良”行动,即使知道这样的改良行动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再一次为未来的社会埋下更大的炸弹。中国人究竟怎么了?

再也不敢相信各类食品包装袋上标明的“某某名牌”、“某某免检”、“某某信用AAA单位”……因为这种信誉在中国都可以用公关手段获得。在利益面前,我们宁可践踏自己的良心,出卖人格。改革开放30年了,商人常常所说“第一桶金往往是带着十足的血腥”,如今却也适用于偌大的一个政府。我们庞大的政府组织日常在做些什么?每年纳税人上交的巨额费用却连最根本的健康保障都没有。

---------------------------------------------------------------范文最新推荐------------------------------------------------------ 为了塑造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国家千方百计的甚至是不计代价的去运作着,这其中也伴随这中华崛起的民族主义情绪。但回过头来检视这种做法,政府在玩一种危险的政治游戏,几乎等同于掩耳盗铃的愚蠢做法,也更加击碎了本来就脆弱的道德防线。政府疯狂,让一个民族跟着疯狂,让一个国家整体陷入疯狂的状态。2008年,改革开放30年所获得的骄人成就,我们的笑容却总停止在一些画面上:一位母亲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温柔的给她孩子喂了160天的毒奶粉,直到孩子死去;一名男子由于将地震中倒塌校舍的照片发布到网上而被判处一年劳动教养;一只进入人类愚昧史的“纸老虎”背后体现出的政治浮躁……

张五常教授用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人类的自私可以带来繁荣,但也可以增加交易或社会费用。二十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的自私衍生出来的制度及行为,可以毁灭人类!”,这话针对的是美国金融危机,却也道出了中国时下弊病。

改革开放30年,一切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仍然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继续在谱写一个“人吃人”的历史。

有同工曾说,基督徒是社会的良心,第一次听到时,感到这是莫大的一种荣誉和责任。但现在总回避于这种言说,自己的行为和基督徒的职责竟有这么大的差距!我需要悔改……

中国基督徒企业家需要联合起来,以公开的宣言呼吁社会建立道德防线,也以此提醒自己的身份,用行动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推动社

7 / 11

会进步。

(一)实践心得

大学生暑期社会时间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大一生活学习的总结,我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实践单位领导的赞誉,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了知识,长了才干。

很快的,署假又过来了,面对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想着刚刚过去的最后一个署假,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脑海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工人日报的新闻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没什么人在办公室,以至于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在办公室见过每个人。他们一般都在外面跑新闻,只有赶稿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办公室,或者说,只是来交稿的时候出现在报社。跟着“来无影,去无踪”的老师们学习,确实有点难度。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1、高温系列采访

---------------------------------------------------------------范文最新推荐------------------------------------------------------ 才来了一天,也还不认识什么老师,带我的老师又常年不在办公室。史老看我们有点小空,于是,让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去外面采访一下高温下的务工人员。我们在九莲社区门口发现了一个缝衣服的阿姨和两兄弟的修鞋铺。一翻生疏的招呼后,就开始和他们聊了起来,虽然他们都不愿意多讲,更不愿意我们把他们写到报纸上去,但最后也勉强地了解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回来努力写稿,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记得还没吃饭。

2、稿件不能发

夏老师常跟我说:“自己去找找有什么好写的,然后发到我邮箱。”由于我还没有自己的消息网,所以,我经常去论坛找还没被发掘过的消息。突然被我发现了有关移动集团彩铃的帖子——“我的彩铃都被和谐了!”心想着终于找到可写的了,于是我打电话去了移动的人工服务台,以办业务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写了一篇稿子,心里很喜。第二天,夏老师就来办公室说这篇稿子不能发,因为报社的领导和移动的老板关系很好。这样的理由我很无语,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种体会。

3、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采访中经常会用到的,而最经常用的号码就是114查询台。在这期间,我电话采访过游泳池的水质检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师傅“自来水事件”。电话采访最容易吃闭门羹,打过去不接或者告诉你应该找哪个部门,采用迂回战术是常常碰见的。“康师傅”的

9 / 11

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去各个公司,比如统一,都只有“嘟嘟”的声音,看来还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绪。

4、实习生出差

据说,我们报社实习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却偷偷地去了,还是代表整个报社,说来心里也挺慌的。我们报社和杭州电台、电视台联合主办了一个“和谐中秋”的活动,主要是在全省评选最感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夏老师突然有事,我战战兢兢地一个人去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鸟,就这样跟着他们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温州,跟着采访了三个人,一切还算顺利。这种处在初级阶段的人,还是在旁边多学习老师们才是对的。

经过这四个星期的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怎么跟不同的人相处,怎么跟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怎样处理突发的状况。还有一些是我将要学的知识,比如摄影和新闻写作,这些我都在实践中提早得到了锻炼。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

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习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

---------------------------------------------------------------范文最新推荐------------------------------------------------------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5、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建议事项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11 / 11

管理学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1,你是如何认识“三鹿奶粉”事件的? 三鹿集团是一个有半个世纪历史,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造成婴儿食用后死亡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此事件不但惊动了国家卫生部而且国家公安部也介入了此次事件的调查。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管理和营销上的种种弊端,极度扩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管理漏洞。也揭发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漏洞以及企业经营诚信的缺失。同时它还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失败的案例。 2,如果你是董事长,总经理你会怎么做 首先要重源头,抓质量,自己企业不但要管好,还要从奶站入手,出问题是在奶站,一旦奶生产企业放松的验查关,就会造成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的流入。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减少散户奶源比例,加强对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 必须要加大对企业内管质量人员的教育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问题是企业最大的灭亡隐患。 加强企业内部反舞弊监管。严格管理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杜绝形成行业“潜规则”。杜绝不合格的奶制品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决不能醉心于规模扩张,要提高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作为企业领导人,做到良心经营。从采集奶源到加工生产,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标准。 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质问,及时将真实情况公布。立即撤出销毁有问题的所有产品,恢复消费者对其消费信心。 3,如何杜绝三鹿奶粉事件的重演?从法律、道德、政府监管体制、舆论监督、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依靠法律打击违法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立法,并加大惩罚措施,同时对食品检验的规章制度也要严格遵守。 企业本身要做到良心经营诚信经营,绝对不能在采集和生产之中为了利益而欺骗消费者。政府不能违法行政,政府要从目前全能政府、全责政府的定位中退出来,市场秩序、市场规则要同社会组织一起来维护。 媒体发挥着巨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是人们了解事态发展的重要窗口,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企业、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的互动,促使问题更好地解决。媒体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应有科学理性的态度。 对于消费者,应该具备对于商品的辨别能力,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应当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适时要使用法律和媒体工具。

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与意义

---------------------------------------------------------------范文最新推荐------------------------------------------------------ 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与意义 在陕西,三鹿的奶粉与其他奶制品销售曾经非常好,我也认识三鹿的部分销售人员,他们当年的收入,也是不错的。当我2004年为我的儿子选择奶粉时,因为经过了解,三鹿规模很大,品牌响亮,所以选择的就是三鹿的,一直用到2005年。现在想起来,真的有些后怕。假如三鹿奶粉提前两年出问题,孩子肯定在劫难逃了!三鹿奶粉事件,迄今已经发生两月有余。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消息,什么倾向的都有。但是一个不容辩驳的问题则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一度降到了冰点,一些国外的网站也大肆传播关于中国食品乃至产品的质量问题,各种杂音不绝于耳。三鹿奶粉事件在事发之初,就有人形容好比是我国食品行业的“911”事件,现在看来,其确实影响深远,教训深刻,意义非凡。 在教训方面,我们可以说,由于整体监控的缺失,是一个联结非常紧密的系统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某些个别环节的问题,因此造成此次事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好比企业经营的成效一样,总是各种相互关联的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而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要反思的是整个链条,整个系统,以及相关的各个层面。 我们可以责怪不法奶农,但这是片面的;我们也可以责怪企业的疏忽与漏洞,但这也是片面的;更不要说其他应承担责任的各个政府部门与质量监管部门了。作为环节性强、链接性明显的程序性工作,只要 1 / 8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

高考语文经典素材--热点话题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 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 1.有感于日本问题大米代理商谢罪自尽 这两天读到两则新闻,颇有感悟。一是截至18日8时,"三鹿奶粉"事故已致全国6244名婴幼儿患病,158名发生肾衰竭,3名死亡。且因伊利、蒙牛、雅士利、施恩等22家企业生产的奶制品检出三聚氰胺,"结石婴儿"人数可能上升。另悉,总部位于日本大阪的稻米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倒卖受污染大米,"三笠食品"的代理商、奈良广陵町米谷公司社长16日晚在寓所上吊身亡。 同样的企业主,不同梯级的生命敬畏和责任担当意识。前者,三鹿婴儿奶粉,面对花朵般的幼小生命,竟然含有"毒魔"三聚氰胺,从孩子妈妈举报发现问题到主动面对问题,一直采取遮掩、推诿、被动的疲沓姿态;后者,"三笠食品"即便销售受污染大米,但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称,目前尚未收到该问题大米损害人体健康的报告。没有公民健康伤害,而食品代理商却不遮不掩,以死谢罪,前后两者对待生命的态度迥然不同。 发现问题,日商是羞愧与痛苦难当,以死叩谢苍穹。而三鹿奶粉直到上月问题愈来愈严重,企业主还能百般狡辩、推诿塞责;还能脸不红、筋不胀地拿"国家免检产品"来作自己的挡箭牌。 作为消费者,当然不是要中国这么多问题奶粉的生产和销售商人,都去学这名知耻而自杀的日商刚烈对待自己直接或间接犯下的罪恶。大家希望见到的是企业主起码的责任担负与敬畏生命的本能意识。 所以,"卖问题大米的日商自杀"对我国的奶粉生产企业当是一声棒喝,直抵违法食品商人的心窝,压下他们肆意违法的气焰。如果更多的企业能具这种高蹈的生命意识,就一定能够及时扭转当前食品安全的窘境,还公民"吃得放心"的基本民生权益。 2.三鹿事件根源--自贱、自戕、自绝 三鹿奶粉事件,看似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但是,联系到中国近年来一系列类似的恶性事件,就绝非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所能涵盖、所能解释得通。三鹿奶粉事件,其实是国人自贱、自戕、自绝的结果--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民族中的强势者或者败类在制度漏洞的庇护下,对弱势者的戕害与绝杀。 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没有波及到国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的企业,知道国外法律对国民的保护是非常严格而系统的,他们会自觉地对出口产品"高标准严要求",也因此,在国内,出口产品被视为是质量最有保障的上等品。人们对这种自贱之举,几乎已经习以为常。某些官员表现出同样的自贱态度,面对洋人,他们在骨子里存在着强烈的自卑感,点头哈腰,彬彬有礼,同样的一张面孔,一旦面对同胞,立即骤变,展现出冷酷和无耻的一面。 昔日,希特勒对外民族(犹太民族)实行种族灭绝,而对国民厚爱有加。而中国这个民族,则是逆向种族主义,即对本民族轻贱与戕害。 因为这种自贱,国外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中国资本市场一夜暴富,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就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

高考语文经典素材——热点话题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 1.有感于日本问题大米代理商谢罪自尽 这两天读到两则新闻,颇有感悟。一是截至18日8时,“三鹿奶粉”事故已致全国6244名婴幼儿患病,158名发生肾衰竭,3名死亡。且因伊利、蒙牛、雅士利、施恩等22家企业生产的奶制品检出三聚氰胺,“结石婴儿”人数可能上升。另悉,总部位于日本大阪的稻米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倒卖受污染大米,“三笠食品”的代理商、奈良广陵町米谷公司社长16日晚在寓所上吊身亡。 同样的企业主,不同梯级的生命敬畏和责任担当意识。前者,三鹿婴儿奶粉,面对花朵般的幼小生命,竟然含有“毒魔”三聚氰胺,从孩子妈妈举报发现问题到主动面对问题,一直采取遮掩、推诿、被动的疲沓姿态;后者,“三笠食品”即便销售受污染大米,但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称,目前尚未收到该问题大米损害人体健康的报告。没有公民健康伤害,而食品代理商却不遮不掩,以死谢罪,前后两者对待生命的态度迥然不同。 发现问题,日商是羞愧与痛苦难当,以死叩谢苍穹。而三鹿奶粉直到上月问题愈来愈严重,企业主还能百般狡辩、推诿塞责;还能脸不红、筋不胀地拿“国家免检产品”来作自己的挡箭牌。 作为消费者,当然不是要中国这么多问题奶粉的生产和销售商人,都去学这名知耻而自杀的日商刚烈对待自己直接或间接犯下的罪恶。大家希望见到的是企业主起码的责任担负与敬畏生命的本能意识。 所以,“卖问题大米的日商自杀”对我国的奶粉生产企业当是一声棒喝,直抵违法食品商人的心窝,压下他们肆意违法的气焰。如果更多的企业能具这种高蹈的生命意识,就一定能够及时扭转当前食品安全的窘境,还公民“吃得放心”的基本民生权益。 2.三鹿事件根源——自贱、自戕、自绝 三鹿奶粉事件,看似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但是,联系到中国近年来一系列类似的恶性事件,就绝非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所能涵盖、所能解释得通。三鹿奶粉事件,其实

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思考

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 宋瑞霖 陈昌雄 内容摘要: 9月份曝光的三鹿奶粉事件让举国感到震惊和愤怒。在事件发生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一是,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石家庄市委书记被免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引咎辞职;警方开始刑事侦查。二是,质检总局开始全国性调查,对乳制品企业实行驻厂监督员制度,并对乳制品实行批批检。三是,卫生部要求卫生部门实行免费救治的政策,各个医疗机构垫

付资金,全力救治病人。 我们在对政府应对此次危机迅速、有力称道的同时,还应当对我国的产品安全监管制度进行反思。我们发现有许多值得思考和纠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在此次事件中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的责任。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出了不甚恰当的决策和行为: 一是,免检制度以及产品加贴“QS”标志。据了解,出现问题的奶粉均贴有质检总局批准的“QS”标志。其中,有些企业产品还是国家免检产品。“QS”标志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标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的一类行政许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必须在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质检总局在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规定生产许可证的标志为“QS”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产品免检制度是由质检总局颁布的《产品免予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规定的一类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免检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免于各级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抽查。因免检有效期为三年,所以,确定为免检产品,至少可以享受三年的免检待遇。列为免检产品的基本条件是:产品标准达到或者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产品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含三次)监督检查均为合格。

从三鹿奶粉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处理

从三鹿奶粉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处理 案例回放 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 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3月:南京出现全国首例肾结石婴儿病例。6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9月11日:甘肃:59名婴儿患病,1人死亡。9B 11日上午10k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9月11日晚,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8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9月12日:三鹿集团辩称不法奶农掺入三聚氰胺。9)1 13日: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处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将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咀,各地纷纷出现因食用三鹿奶粉而患病的儿童,甚至出现死广的情况。这不仅使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损失,也使三鹿集团纷纷出现危机,到了破产的境地。回望过去,三鹿集团在危机出现时并没有积极应对,采取消极回避、瞒报、隐瞒、欺骗消费者等手段处理,这种处理危机的模式使得三鹿集团在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在中国奶粉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五年位居第一、国内的奶粉巨头的大型奶制品企业,走向了衰亡。导致企业倒在这场危机中的原因很多,但企业缺乏相应的危机管理意识,面对危机采取种种错误策略是企业迅速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 原因分析 一、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对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防微杜渐 这场导致二十九万余名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其中六人死亡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①,将三鹿集团推到了公众舆论的中心,作为抽检不合格率最高的三鹿集团在这场危机当中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场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实质上与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有很大关系,内部管理的诟病早已显露端倪,但并未引起三鹿高管的足够重视。 ,但.奶源质量监控不力。三鹿将这些“奶源地”称为他们的“第一车间” 1.是‘‘第一车间”是个缺乏严格管理的车间,且奶农和企业的利益点并不一致,尤其在蒙牛、伊利等大型企业进驻河北后,为争夺奶源,企业的收购员更是对原奶质景监管放松警惕,这为奶农添加化学物质以使牛奶达标提供了机会。2.“贴牌生产”和低成本并购的扩张模式为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留下隐患。二、面对危机,行动迟缓 自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有部分婴幼儿因食用三鹿系列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颗粒的现象,企业高管并未对此引起重视,认为可能是孩子上火所致。一直到2008年4月,随着消费者投诉奶粉质量问题日益增多,企业管理人员开始认定是奶粉质量出现问题,5月下旬企业组织相关

三鹿奶粉事件的感悟体会

三鹿奶粉事件的感悟体会 每次跟朋友吃饭就会谈到三鹿奶粉事件,它已经成为饭桌上的一个话习题,没规定,因为太痛心,痛心我们的企业、痛心我们的奶农,更痛心我们的儿童,此事一经公开后,普天盖地的报导接踵而来,可事并未到此,之后液体奶也出现问习题了,那痛心的又加上了我们的老人,还在开展,现在连鸡蛋都有问习题了,那痛心就遍及到了我们全国人民。在聊起此事时经常提起此事如何发现的、如何早就发现了,可再怎么发现已经晚了,大人还好说一些,都有抵抗力,可有多少儿童因为此事失去了生命,岂不痛心。 痛心过去了,我们希望以后不要再痛心。 分析此事,因为奶粉出现问习题,之后又是奶糖、鸡蛋,由此我们联想到所有奶制品甚至所有蛋白质品都会有问习题。这到底怎么了,是谁做了手脚,经过报导的调查是出在流通环节,是在原材料中掺了假,不管是吃的料还是基础的奶,反正是不纯了,再出这事之前我还在纳闷,中国这么多人口,奶牛又那么少,奶还那么便宜,怎么有那么多奶供我们喝呢,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奶也是人工造制造的。不过反过来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造假呢,是中国人聪明,还是灵敏?只是这些聪明用错了地方,是利益趋势?有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喝奶的太多,产奶的太少,产销不平衡了,让这些中间的聪明人有机可为了,假如把造假这一环节去掉,多开展奶农不是更好,解决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解决方法这就需要政策引导,需要企业落实。就像金字

塔一样,奶牛是最底层,企业是最高层,奶牛少了基础就不稳,企业就会摇摆,所以要扩大金字塔的底部建设。 从此事件也能反映出另一个问习题,我们国家开展较快,形成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不断扩大,但是物质供应相对缺乏的矛盾,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开展是不能阻止的,就需要解决这些需求的矛盾,要找出这些详细的矛盾是关键所在,如现在的房子矛盾、土地矛盾、医疗矛盾等,我们也要从这个事件中总结归纳教训,来避免同样问习题的发生。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笔者认为,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 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显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2. 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众所周知,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对每种有害物质都进行检查。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而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显然,食品加工企业除了对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存储储藏、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之外,还应该就最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设立应对措施,例如风险评估时针对生产的奶粉原料中可能会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原料提供者添加这些物质的可能性以及消费者食用这些物质的后果严重性等进行评价、排序,并从原料采购、产成品的检测验收等方面设定有针对性的指标,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阜阳大头婴儿的阴影还未完全退去,又一起因奶粉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婴幼儿致病的事故聚焦公众眼球。为了避免06年“齐二药”假药事件中,受害者索赔无门,流血又流泪的事件再现,笔者从民事、刑事、行政三个方面对该案进行分析,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方面的一己帮助。 一般而言,消费纠纷发生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这种方式成本最低、效率高、社会效果好;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这种调解是自愿的,调解成功当事人之间要签订调解协议,但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也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一般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质量监督部门申诉,要求进行处理;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裁决一裁终局而且具有强制性,表现在当事人一旦选择仲裁解决纠纷,仲裁者所作的裁决就具有法津效力,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各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法律规定的解决产品质量民事争议的最后途径。产品质量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采用民事诉讼。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其中人身伤害包括人的肢体损伤、残废、灭失等,以及造成身体疾病、死亡等。三鹿公司生产的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已造成一名婴儿因肾结石死亡,近百名婴幼儿童肾功能不全,属于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情形,应当赔偿受害人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当然,如果按照三鹿公司内部的说明,该批奶粉受污染原因为奶农受利益驱使向鲜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的,则其在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后,可以向不法奶农追偿。 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是受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消费者应当在一定期间内向法院起诉,超过了这个法定期间再向法院起诉,法院就可以驳回起诉,这个法定期间叫做诉讼时效。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算。因此,购买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的监护人应当在9月11日石家庄三鹿公司发布声明后,及时向法院起诉,以免丧失胜诉权。只要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法院都会依法给予公正的判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包括行为实施地和损害结果发生地)和被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1.三鹿集团 牌价值达149.07亿元。 2009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月12日上午召集三鹿集团债权人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法院合议庭当场宣读了三鹿集团破产的有关法律文书,发出三鹿集团破产民事裁定书,被申请人三鹿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被依法宣布破产。 2.案例概要: 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截至2008年9月17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6,244人,死亡3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对奶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奶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

特点为氮原子很多。 事件过程 2008年5月医院爆发幼儿结石。 2008年6月南京媒体报道幼儿批量发病,亦可见质检总局网站投诉。 2008年7月,长沙株洲衡阳,患者家属投诉质量问题,长沙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合格。 2008年9月11日,三鹿宣布召回8月6日前的部分批次产品,总量700吨。 2008年9月12日,三鹿确认为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1日甘肃:甘肃上报59例,死亡1例 公关措施(事实+分析): 1、据新浪网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三鹿内部邮件”显示:“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称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由此邮件显示,自2008年年初,三鹿即可能就开始销售有争议的问题奶粉。 在媒体曝光前,三鹿集团并没有重视这次的危机事件,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消除隐患与加强管理。同时也并没有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的审查和监测,预警机制与制度,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向受害者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三鹿集团犯了处理危机公关的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违背了速度第一原则。 2、 2008年5月20日和21日,一名网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该奶粉令他女儿小便异常。在向三鹿集团和县工商局交涉未果后,该网民在网上发文,以“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为题提出控诉。该控诉之后遭三鹿集团地区经理以价值2476.8元的四箱新奶粉为代价,要求删除有关帖子。 6月中旬后,三鹿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 危机发生后,沟通的原则是:坦诚公布,将掌握的信息完整,迅速地对外发布,显然三鹿集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三鹿集团并没有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与采取补救措施,而是采取了一些封锁消息,欺骗民众的行为,这也显然为以后的三鹿事件的愈演愈烈埋下了伏笔。三鹿集团对于已潜在的危机并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却欺瞒消费者,试图掩盖事实,这就违反了处理危机事件中迅速、主动、真诚与公众,媒体沟通的原则。 3、 9月11日上午10点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负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据称,三鹿集团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

三鹿奶粉事件背后的原因.docx

三鹿奶粉事件背后的原因 癫狂的市场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了,自80年代中期施行利改税和企业自负盈亏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也有23年了。改革伊始,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一些癫狂事件接连发生。 从80年代中期的福建晋江的假药和河南巩县的假电线开始,假冒伪劣产品就层出不穷。记得当时几个人打牌,有人出错牌,其他人会说:“你这是啥梅花6呀,你这是‘晋江’梅花!”当然,嘲弄河南人造假的笑话更是风靡全国。广东的假饼干,山西的假酒,仅仅假奶粉就出现过两次。除了消费品,而且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也充斥市场。经济增长来自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也很快用到造假上。前有苏丹红、瘦肉精,催膘素,今有三聚氰胺。至于给王八喂避孕药、给鳝鱼喂激素、给螃蟹喂保胎丸、给大米漂白、给韭菜、木耳上色、给用福尔马淋给海产品保鲜、给瓜果注射糖精、捞阴沟里的油做食用油……样样都离不开“高科技”。 不仅产品有假,而且医生有假,学校也有假。文凭有假,论文也有假。车牌有假,车票也有假。证件有假,发票也有假。记者有假,新娘也有假。警察有假,“专家”也有假。活人有假,尸体也有假……假冒伪劣几乎遍布各个方面,渗透到各个领域。让人防不胜防,不知道能吃什么,不知道能用什么,不知道该相信谁。 中国造假之登峰造极,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的。 不是其他国家没有造假记录,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谓“日本产”在国外市场就是低劣货的代名词。到七八十年代,这个旗号被台湾、韩国打起来了,日本货又成了质量高、品质好的代名词。从八十年代末至今20多年,韩国货、台湾货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中国制造一直成为世界低质量产品的代表。国际市场是这样,国内市场更典型。日本、韩国、台湾这些制造业大国和地区,国内用的商品并不比出口的差。这些国家都是经历了多则十几年,少则十年左右,就从

2019年整理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的后续感言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的后续感言 国庆长假,各路亲戚朋友接力赛和团体赛般的陆续登场,共同感受奥运后的北京崭新的面貌,虽然我没时间陪同大家游玩,但每天你来我往,叙旧谈天,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兴奋和开心,好一个乱哄哄,热闹非常,晕头转向的假日。 国庆期间一直在演出,昨天从山东演出回到北京,打开久未谋面的电脑,一看博客文章还是停留在残奥会结束的感想,顿觉无比惭愧,但还请各位博友们理解,实在是因为长假期间我的书房兼电脑屋里一直都有人居住(最多的时候住了四个人),不仅没法上网,连房间我都没怎么进,因此大家应该明白前面所说的久未谋面的电脑的意思了吧?哈哈。。。 辛苦而热闹的长假终于结束,静下来才发现一个人能有独立的空间是多么美好,一个人能有独自呆着的时间是多么享受。终于可以坐下来整整思绪,写写早就想写的东西了。 从残奥会结束到现在,世界又发生了许多让人唏嘘感叹、心惊肉跳的大事,今天先捡一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表表自己的看法。2008年9月13日,中国人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迎面就被一个新名词“三聚氢安”弄得有点发懵,这是个让所有中国人都记住的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化学名词,也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奶粉和鲜奶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其实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三聚

氢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我相信现在谁要提起这个名词,大家一定是有很多的关于“它”的消息和话题,中国的制奶业在“它”的盛名之下,名誉扫地,遭受重创,而它则直接危害到许许多多的支持中国民族奶业的百姓的健康和生命(特别是众多的刚出生的婴儿,真让人心痛),这些民族奶业的坚定的支持者们被欺骗,被愚弄,对自己的民族企业失去信心。职业道德和良心,这些最基本的作为人所必需的素质,好象与这些企业的高管无关,在他们轻描淡写的道歉和保证后,善良的中国百姓又开始购买这些奶制品,毕竟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长期吃得起进口奶制品的。但谁能来保证今后的中国奶制品里真的不会再添加过量的“三聚氢安”或者它的替代品呢?除了奶业,其它的中国食品呢?谁能来保证中国其它食品业的安全?谁能真正承担起这个责任?总不能事事都让我们的国家主席和总理来亲自监督和教诲吧,更不能再次让我们的消费者受害了,我们国家某些形同虚设的监督部门该开始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真正开始替百姓着想、为民服务了吧,千万别再动不动就树个什么“国家免检产品(凭什么免检?)”,“国家名优产品了(凭什么名优)?”,各制奶业的高管们也不要再用明星广告、赞助和捐款这些噱头来误导老百姓了,你们挣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用从消费者的身上挣来的钱再“忽悠”我们,居心何安啊,真正有资格评论你们好坏的应该是消费者,是老百姓。 建议今后每两年在全国发动一个真正由老百姓投票的百姓名优产品评选,在众多的奶制品企业中每次只能评选出一个信得过产品(当然,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案例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 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

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不健全,公司必然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自1987年到2008年任职长达21年。可见,该公司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不言而喻,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失效,这为“毒奶粉事件”埋下了治理隐患,这种不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成了管理层道德缺失的温床。 (二)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内部监督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的运作。监督的过程,是由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只要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三鹿集团内部质量监督的具体做法是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作为内部监督的手段是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驻站员监督检查等并没有严格实施,在原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

三鹿奶粉引发的思考

企业文化伦理大报告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思考 班级:工商管理148 姓名:高婷 学号:2014010384

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劣质的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双汇的瘦肉精事件、毒胶囊、地沟油等等,“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经到了令人们谈“食”色变的地步。就在2008年的下半年,在奶制品行业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2000年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奶制品行业迅速转变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巨大的消费群体,且消费层次可以分为高中低。为了调节市场的需求,我国从新西兰等国大约每年进口30万吨奶粉,其余的消费则是国产的奶粉。但是就在2008年的下半年,兰州的一家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的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在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奶粉,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患肾结石的婴幼儿人数迅速扩展到14名,除甘肃省之外,陕西、宁夏、湖南、山东、安徽、江西、安徽等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大头娃娃”症状,是因为在奶粉中添加了一种工业用品——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用于塑料及金属涂料工业,也可用于纺织物防折、防缩处理剂。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是为了提高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因为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三鹿集团在原料收购的过程中,不法分子在原料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最终酿成了不可饶恕的后果。 三鹿集团的董事长在受审的过程中说,三鹿集团曾经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奶粉进行了检测,说各项指标都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事实是在送检的16个批次的奶粉中有15个批次的奶粉均检查出了三聚氰胺。在奶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一个最大的漏洞是:在国际上对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存在漏洞,国际上通用的凯氏定氮检验法不能检测出三聚氰胺。这种简单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只是测出了蛋白质的含量,并不能检验处蛋白质成分来源。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仍处于事后分析总结阶段,缺乏事先风险分析,导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处于被动地位,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能力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检测机制的漏洞:食品标准体系不完善,政府管理能力相对较薄弱。在制度规范层面,虽然食品安全制度似乎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规制体系,但在现实层面,食品规制制度尚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制度的责任相对比较分散,我们的检测机构分为很多不同的部门,农业、监制、卫生、工商等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制度和权限,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提供奶源的奶农及企业由农业部监管;牛奶生产商的加工过程由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监管;奶粉市场销售中的安全抽查由工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这种分段规制导致管辖权的混乱和重叠,影响了各规制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在具体工作中增加了沟通协调的成本,也为不法分子利用规制空隙提供了机会。其中也存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会导致执法工作的难以进行,食品之间是层层相关的,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错误,最终流入百姓口中的食物就是存在问题的,这极大地威胁到了人的生命安全。 就企业的道德伦理而言,三鹿集团作为中国的500强企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是奶制品行业中佼佼者,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如果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其结果将导致其伦理道德丧失、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三鹿集团就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为了加速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导致企业道德沦丧。就企业内部的道德伦理而言,田文华作为三鹿集团的董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摘要 三鹿集团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其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本文运用其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这一定义向我们揭示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事情,还关系到公司的经理层和一般员工,不同层级的人员(机构)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第二,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包含搭建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收集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循环运作的过程。 2.内部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如下作用:

(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2)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 (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内部控制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股东,贷款人和其他各方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和避免风险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5)保证正确履行所授予的职责,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可

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思想汇报

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思想汇报 尊敬的外国语学院英语第三学生党支部: 20XX九月十一日,针对三聚青氨奶粉污染事件,一场暴风骤雨式 的行动在全国展开。官员开始下台,媒体报道蜂拥而至,企业被严查。结果,几乎所有重要的牛奶企业都卷入其中。紧接着,一百零九家奶 制品企业集体宣布要确保质量与诚信,相关企业负责人并现场喝奶以 证明其产品的质量安全。蒙牛、伊利等还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买一赠一 等活动。于是,大家纷纷涌向超市,大量购置牛奶,完全忘了就在几 天前,还在义愤填膺得指责企业为了利益而无视人命。 当初,三鹿集团在得知婴儿患者时,第一反应是拒绝承认,然后 封杀可能的消息;一些医生们怀疑这些患上肾结石的可怜婴儿,可能 与他们所饮用的奶粉直接相关,但他们不知该向哪些部门做出反应; 一位湖南患者的父亲在七月曾独自向国家质检总局投诉,获得了三鹿 奶粉的检验报告——合格;而卫生部在七月中旬接到了地方“肾结石 婴儿”增多的报告,怀疑致病原因是三鹿奶粉,但卫生部“没有想到 事情会那么严重”,因而没有上报国务院,也没有通知质检总局、工 商总局……而这一切的改变,仅仅是因为一家新西兰的公司的介入。 这家新西兰公司拥有三鹿集团百分之四十三的股份,当它发现三鹿奶 粉的问题后,早在七月就通知了中国政府,但没收到明确答复。到了 九月八日,新西兰通过外交渠道正式表达了关注。由于“外交无小事”这才引起高度关注。 然而现在,又有谁还在就奶粉事件深刻反省,大家早已弃之于角落。群众充满义愤的道德谴责,似乎并没有触碰到问题的实质;政府暴风 骤雨的解决方式,也注定只能是亡羊补牢。而且,可能在补住了这个 缺口的过程中,无视了另一个缺口。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 调均衡。但是,时至今日,对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来说,科学发展观 并没有真正“入脑入心”,重经济观念依然大行其道。奶粉污染事件后,各地政府是否应该深刻反省,开始真正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年地三鹿奶粉事件给了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一个重重地打击.三鹿集团,一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苦心经营近半个世纪、年销量突破亿地中国乳业民族品牌,竟然也会做出如此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人身安全地事情,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地经营,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地监督行动.这不仅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地考验,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地一次艰难抉择. 虽然事件已经过去五年多,但伴随着我们地仍然是大大小小地安全隐患地相继曝光,这种情况地陆续出现,反映了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地管理不当.下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地经过.b5E2R。 年月,新浪网从“三鹿内部邮件”得到过消息,年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个别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p1Ean。 月日和月日,有匿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了次“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地帖子,揭露了他于浙江泰顺县城超市买地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而针对此事件,三鹿集团地温州地区总经理却是以找到该网友地家,以送礼地方式要求该网友删除帖子.DXDiT。 月日,三鹿委托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测其样品,月日取得结果,个样品中个检查出了三聚氰胺地成分.而两天前三鹿对消费者地关于质量地解释却是天气过热,饮水过少,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RTCrp。

当天深夜,三鹿管理层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来保护三路品牌.至此,三鹿股份公司地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代表得知此事,要求召回受污染产品,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而三鹿仅将此事报告石家庄市政府等部门,企图掩盖真相.5PCzV。 年月日,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地方式引起了“恒天然”极大不满,“恒天然”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于月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中国政府开始严正对待此事.而这一天,石家庄市政府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了三鹿奶粉问题.月日开始,各大媒体相继曝光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卫生部办公厅开始彻查整件事情.到月日,事情才大白于天下,社会各界愤怒声四起,从三鹿集团到石家庄市,到河北省,到中央质检总局大大小小地官员和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免职或引咎辞职.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地三鹿集团也就此倒闭.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地耻辱,同时也是警钟,提醒企业地管理者要妥善经营,对得起消费者地信任.jLBHr。 纵观整个事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小农散养地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因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xHAQX。 、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为追求利益,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后不是积极处理,召回产品应对危机,而是在长达个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