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3下数学】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新人教3下数学】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新人教3下数学】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实用文档 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5单元面积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3、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种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反思:

{小学数学}第7课时解决问题1-[仅供参考]00001-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3、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会根据题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1.复习 (1)口算。 2+9= 8+7= 6+9= 11-2= 15-7= 15-6= 12-9= 15-8= 15-9= (2)填空。 5+ □=13 8+ □= 16 □+9=18 □+7=12 6+□=12 7+□=14 2.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踢球吗? 生:喜欢。 师:好!下面我们去看一看一(1)班和一(2)班同学进行踢球比赛的情况。 【新课讲授】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例5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一共有16人来踢球,已经来了9人。 生2: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生3:要求“还有几人没来”。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还有几人没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的。 生1:我用减法计算,算式是:16-9=7(人)。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1: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师: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生2: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师:说得很清楚。但是,“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没用上呀。 生2:因为题目是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踢进了4个球”没有关系,所以“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可以不用。 师:有道理,这告诉了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的问题来选择有用的条件,题目中往往有的条件是多余的,多余的条件不能用。 3.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用16-9=7(人)算出了还有7人没来,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 生1:因为7+9=16(人),所以还有7人没来是正确的。 生2:因为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所以解答正确。 师:这种用加法验证的方法很好。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算出答案后,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有几个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哪些条件有用,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再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的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买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

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进行新课】 1.学习例8(第一问)。 (1)出示图片(画有8个碗,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妈妈买8个碗,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碗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碗,标出一共18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碗一共用了18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8个碗多少钱?先求每个碗多少钱?再求8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4)总结做法。 先求出每个碗需要多少钱? 18÷3=6(元) 再求出8个碗需要多少钱? 8×6=48(元) 这就是先归一,再归总的算法。 2.学习例8(第二问)。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用数学(1)的教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5课时用数学(1) 【教学内容】:教材P46、P47及练习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题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激趣 师:看,游乐场有这么好玩的游戏。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到滑滑梯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有关6、7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观察图画。 师:我们先看一下小兔子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②认识大括号和?号并解答。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个场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师: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2.教学有关6、7的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现在老师带你们到小河边看游船,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师:看这幅画与刚才小兔子的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强化 (课件出示书本企鹅图)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这是要我们干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 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 一共〔〕个 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 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师;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 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或 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板书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1】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 一共()个

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 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 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师: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 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数的组成来解答。因为它简便。 生2: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 3.尝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要检验一下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应该怎样检验呢?先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小结:5串是5个十,是50,还剩下8个,正好是58个。说明解答正确。4.拓展。 师:想一想,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优质教案.doc

商变化的规律7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3页的例5。用红色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 2、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商的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一、问题导学 自主学习 (-)课前热身 1.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观察左边表格上可以发现()数不变,()数发生了变化,从上到下除数(),商(),从下到上除数(),商()。 观察右边表格上可以发现()数不变,()数发生了变化,从上到下除数(),商(),从下到上除数(),商()。 (二)自主探究新知 1. 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2.通过填表发现,()和()都有变化,()没有变化,从左往右看,第二列和第一列比较被除数扩大(),除数也(),商();第三列和第一列比较被除数扩大(),除数也(),商();第四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除数也(),商();从右往左看,第四列和第五列比较被除数缩小(),除数也(),商();第三列和第四列比较被除数缩小(),除数也(),商()。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练习:把课本94页第4题、95页5、6题做在下面。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 课堂检测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48÷12=(48×5)÷(12×5)() 45÷15=(45×3)÷(15×4)() 80÷16=(80×4)÷(16÷4)()

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七课时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及第40页练习九第7、8、9、11题。本节课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就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实际需要”的现实意义;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核心能力 能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近似值的意义,初步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存在的价值。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学习重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五)学习难点 合理的运用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小强的生日那天,他邀请了17位好朋友一起去参加他的生日会。他的生日会在七点开始,他的爸爸五点半才下班。爸爸的公司离家有80千米。他下班开小汽车回家,小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强很担心爸爸不能准时赶到。你能帮小强算一算吗? (1)爸爸的公司离家有80千米。他下班小汽车回家,小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爸爸回家大约要多少小时? (2)小强的生日会在七点开始,他的爸爸五点半才下班,能准时赶到吗? (3)我们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让学生感受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第(1)问,商是循环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7课时用数学(1)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7课时用数学(1) 教案新人教版 第7课时用数学(1) 【教学内容】:教材P97及练习二十三第1、5、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 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导入:一(1)班的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学生评一评: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P97页“做一做” 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完成P99练习二十三第1题。 (1)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2)独立填写算式,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8+6=14(人) (3)教师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4)学生评价这两种解法,说一说体会或感受。 3.P100练习二十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P100练习二十三第6题。 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完成随堂练习 学生独立填未知加数。 以8+()=12为例,让学生交流想的过程。 五、数学游戏 引导学生做抢答游戏。 活动小结,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六、全课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有什么体验或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7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会解答一些数学问题。 2、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通过小数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出示例4 。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 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 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三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 魔方小布熊布娃娃 7.8元 3.7元 5.2元 (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布熊一共花()元。 (2)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花()元。 (3)买一个布娃娃比买一个小布熊贵()元)。 四、归纳总结 1、在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2、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可以用来互相检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版--第7课时 打电话

第7课时打电话(教材P102 ) ~103 一、(新知导练)我会填。 1.某地区地震后,医院一位值班院长需要通知正在休假的7名医护人员,让他们回院参加救护工作。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你能帮院长想出更快的通知方法吗? 方案一:逐个通知法,需()分钟。 方案二:倍增通知法:需()分钟。 比较两种方案,可知方案()更快。 2.在打电话的最佳策略中,第1分钟得到消息的师生总人数是()人,第2分钟得到消息的师生总人数是()人,第3分钟得到消息的师生总人数是()人。 按照倍增通知法,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 的人数正好和前面知道消息总人数()。到 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是n个 ()相乘的积。

3.池塘的水面上生长着一种浮萍,已知这种浮萍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经过25天整个池塘全部长满浮萍,第()天浮萍长满池塘的一半。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老师打电话通知全班学生,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是( )。 A.老师一个一个地打电话通知学生 B.先通知组长,组长再通知本组学生 C.每名学生接到通知,再通知下一个 2.打一个电话要1分钟,如果用打电话的最佳方案,老师通知20位同学开会,至少要( )分钟。 A.3B.4C.5 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某冬天下大雪,老师给学生打紧急电话通知停课,假设1分钟可以完成1次通话,并要求学生尽快相互转达(老师同时也在打,且无重复通知),在6分钟内最多能通知多少人?

2.某市举行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一共有10支球队参赛,每队有6名参赛队员,因为场地的原因,暂停比赛。请你帮大赛举办者通知每一位球员(球员可以相互转告,但无重复通知),如果每打一个电话要2分钟,最少要多长时间? 四、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三个月后每个月又生一对兔子,假如兔子都不死,问第6个月的兔子总数是多少?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第7课时 解决问题(3)》人教版

《第7课时 解决问题(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17 。 公鸡只数的12 是母鸡的只数。 乒乓球队人数的310 是女生人数。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找出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 2.课件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理解题意,说出如何解题?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6。

2.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如何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可以理解为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 。也可以理解为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两倍。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3.把上半场看作单位“1”,列式计算。 解:设上半场得x 分 。 x +12 x =42 32 x =42 x =42÷32 x =28 下半场:28×12 =14(分) 4.把下半场看作单位“1”,列式计算。 解:设下半场得x 分。 2x +x =42 3x =42 x =42÷3 x =14 上半场:42-14=28(分) 5.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6.回顾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第7课时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P70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通过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导学案、长方形的纸片〔长16厘米、宽12厘米〕,小正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

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师;我们已经掌握求几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几个数的公因数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教师引导;这个房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教师引导;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师总结;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 教师引导;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教师质疑提出新学习目标;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 ①学生操作. 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2、3、4、5、6……厘米的正方形. ②交流汇报.请xx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