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我国主要河流: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内流河。

我国四个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东北、华北、西北、南方。

河流补给方式:补给方式、典型地区、特点。

长江:概况、影响(水能资源丰富、航运、多洪涝灾害)。

黄河:概况、影响(各河段特征、凌汛-形成条件;发生季节;黄河发生河段;解决方法)。

水文特征答题思路:流量(主要看降水及其补给方式),流速(流经区域河流落差),汛期(季节及时间长短),含沙量(流域植被覆盖率),结冰期(有无,越往北又越长),河流补给方式。

三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1-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分布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土地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措施(空-跨流域调水,时-修建水库)。

水能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与否:一看地势落差,二看流量。

能源和矿产资源:分类(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铁、有色金属)、分布特点。

能源问题:三大问题已经解决措施(开发新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2-农业

农业分类及其分布:种植业、林业(西南、东北、东南)、渔业(长江中下游及东部沿海)、畜牧业(西部草场、四大牧区)

农业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糖类作物、油料作物、水果——生长习性以及分布地区。

农业区发展条件:东北、华北、南方、西北、青藏——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分布区、有利和不利条件、改造措施。

3-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工业(煤炭、油气、电力(水电火电核电等));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分布地区、工业区位条件(市场、原料、交通等)。

三大工业带:主要城市及产业类型。

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津京唐、沪宁杭、珠三角——地位、主要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优势劣势条件、发展方向。

高新技术产业:类型、分布特点、分布区位条件(交通、科技、环境、信息)、区域发展方向。4-交通

交通运输方式以及选择: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量、运费、速度、灵活性。

主要铁路线路:五横七纵——端点、途径区域、重要铁路枢纽。

主要水路线路:内河航运(三江两河),近海航线,远洋航线,主要港口。

交通线路建设选择:自然因素(地形、水文、气候、地质),社会经济因素(国防、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串联),技术支持。

四中国分区地理

1-常见地理分区

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四大地理分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

三大经济地带:东部(12)、中部(9)、西部(10)。

2-地理分界线

三大自然区:3000M等高线、400mm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地形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二级)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三级)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干湿区:湿润-8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400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200mm等降水量线-干旱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

3-北方地区(东北、华北、黄土高原)

位置范围:四至,经纬度(103E-120E-135E,33N-40N-53N),涵盖省区。

自然特征:地形(地形区、山脉、地质灾害、地势特点);气候(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气象灾害);河流及水文特征;植被;土壤(黑土、黄土、棕壤);

人文特征: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东北林业资源,水资源缺乏),农业(主要农业区、农业作物,农业发展条件),工业(工业基地,工业类型,工业发展条件)。

热点地区: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原因,振兴措施。

2-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湿地成因、湿地破坏原因、湿地保护措施。

3-松辽平原西部土地沙化:原因、措施。

4-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区位条件、建设措施、问题及解决措施、环保措施。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见必修三第二章2节。

6-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

7-华北中低产田:治理措施(恢复土壤肥力,采用更合理先进的灌溉方式)。

4-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四川盆地、华南地区)

位置范围:四至,经纬度(100E-122E,20N-33N),涵盖省区。

自然特征:地形(地形区、山脉、地质灾害、地势特点);气候(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

气象灾害);河流及水文特征;植被;土壤(红壤、砖红壤、紫色土四川盆地、水稻土);

人文特征: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丰富的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林业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相桂黔),农业(主要农业区、农业作物,农业发展条件),工业(工业基地,工业类型,工业发展条件)。

热点地区:

1-长三角:概况、经济发展优势条件、面临的挑战。

2-珠三角:概况、农业(基塘农业优点),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发展方向。

3-港澳地区:概况,香港-国际贸易、航运、金融、信息中心,澳门-旅游博彩业。

4-台湾省:位置和范围(120E-122E,22N-25N),自然特征,资源,经济类型,工业部门。

5-西北地区(内蒙古、新、陇、宁)

位置范围:四至,经纬度(80E-120E,40N-50N)。

自然特征:地形(地形区、山脉、地质灾害、陆地最低点);气候(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气象灾害);河流及水文特征;植被(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戈壁);土壤(黄土,荒漠)。

人文特征:资源(油气资源、稀土、风能资源),农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分布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农业发展条件),工业(工业基地,工业类型,工业发展条件)。

土地荒漠化:成因:气候干旱少雨,砂质土壤、土质疏松,风力大且集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过度樵采等)。治理措施: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构建生态防护体系(如草方格固沙、人工植树造林、构建防护林),控制人口增长。

6-青藏地区(青海、西藏、川西)

位置范围:四至,经纬度(80E-105E,30N-40N)

自然特征:地形(地形区、山脉、多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气候(高寒,高原山地气候,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河流及水文特征(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植被(高山草甸为主,自东南向西北为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土壤(高寒漠土、山地草甸土,多冻土)。

人文特征:资源(油气资源、钾盐资源、太阳能资源),农业(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分布地区、主要粮牧业品种、农业发展条件),工业(分布:河谷海拔较低处及交通干线两侧,工业类型:油气工业、钾盐化工、毛纺织工业)。

三江源地区:位置和范围,特征(雪山和冰川广布、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湖泊沼泽作用(为河流提供水源、削减洪峰、保持流量稳定),三江源破坏原因(气候变暖湖泊湿地萎缩、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保护措施: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设立自然保护区等。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精编版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地球仪与地图[考纲原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网络构建] 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网络构建] 大气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网络构建]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壳物质循环。4.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网络构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原文]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网络构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原文]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网络构建] 人口、城市与交通 [考纲原文]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三一、区域主要特征:①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②区域内部有相似性和区域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功能 ④区域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基本含义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影响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对外联系 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传以外的其他各业 (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特点:①人均GDP少②人均收入少③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刚起步④预期寿命短,教育程度低⑤内部经济差异小⑥缺少大型中心城市⑦交通线数量少,密度低⑧区域开放程度地 ⑨人口结构以从事农业为主 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特点:①第二产业比重最高②第三产业加速发展③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④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⑤区域表现出不平衡态势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⑦交通运输路线多且密集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②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③第三产业比重最大④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⑤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形成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⑦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小⑧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工业化阶段补充:1.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结合P4美国) ①气候:纬度高,气候冷湿,热量不足,适合牧草的生长 ②水源:五大湖提供充足的牲畜饮用水 ③饲料:临近玉米带饲料供应充足 ④交通:交通发达便于乳畜产品的快速运输 ⑤市场(主导条件):东北部城市密集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⑥政策:政府政策支持形成乳畜业基地 ⑦科技: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强、冷载保鲜水平高 2.美国中部形成玉米带、小麦带的区位条件: ①光照: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②热量: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③水源:降水丰富,且有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④地形:大平原,平坦开阔⑤土壤:黑土,土壤肥沃 ⑥市场:国际国内市场开阔⑦交通:水运铁路交通发达 ⑧科技:技术先进,种子的研发能力强 5 / 1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完整版)日本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二、日本(oneP82、twoP104)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我国东面的岛国,东临太平洋, 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 北滨鄂霍次克海。 经纬度注意:135°E和140°E35°N和40°N穿过(2)范围:其领土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地形:①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才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其最高峰 ②日本太平岩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横滨是著名的海港。 ③日本多火山、地震,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 和“地震国”,富士山便是一座活火山。 (4)气候: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5)资源:日本多山,森林资源丰富 降水多,山间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 矿产资源贫乏,需从国外进口 石油:中东、东南亚 铁矿石:澳大利亚、印度、巴西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木材: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北美 2、经济特征 (1)工业(加工贸易型经济) 原因:对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依赖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亚洲、西欧 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日本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条件:①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②较高的科技水平, ③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家用电器、电子、造船、汽车、机械、 化学、钢铁、纺织、电力 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工业中心是东京和横滨) 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 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 濑户内海沿岸、 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2)农业 ①海洋渔业发达:最大渔场为北海道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 居世界首位。鱼产品是日本人习惯的肉食品。 ②种植业单产高:日本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多采用小型农业 机械,发展水利。实行集约化生产,科技 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水稻是日本主要的粮食作物。 稻米、蔬菜、畜产为日本农业三大部门。 3、主要城市和贸易 ①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 ②筑波为新兴的科学城。 ③京都和奈良为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④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4、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 (2)服饰:和服与“洋”服并存 (3)建筑:和屋与“洋”房并存 5、发达的交通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

陆地和海洋大洲 和 大洋 地球?水球? 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状况 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 重要的洲界线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学说:主要观点 解释海的变化 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

七上--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天气 气候 气温 变化规律 日变化 年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 季节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变化曲线图 世界的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 人类活动 天气预报 居民 和 聚落 人口 增长 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影响 因素 自然、社会等 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合理的人口增长 人种 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 聚落 乡村 城市 差异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增长的表现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人口 密度

七上--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七上--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 发展 与 合作 国家和地区 概念:国家、领土 国家的区别 面积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 和 发展种中国家 划分依据 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经济差异的表现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措施 国际合作 重要的国际组织 亚 洲 自然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 类型: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 人文环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 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 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 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 因素 因素 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 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 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 五带 四季 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 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 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山地 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 结果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聚落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火山 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河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因 类型 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合理利用水资源 运动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 知识结构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世界地理的所有详细知识结构

地球上一共有多少个国家?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详细请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加那利群岛(西)(18)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25)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 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你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陆地 和 海洋 大洲 和 大洋 地球水球 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状况 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 重要的洲界线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学说 发现过程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解释 海的变化 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 天气 短时易变 气候 气温 变化规律 日变化 年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 季节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变化曲线图 世界的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 人类活动 天气预报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居民 和 聚落 人口 增长 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影响 因素 自然、社会等 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合理的人口增长 人种 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 聚落 类型 乡村 城市 差异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增长的表现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人口 密度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 自然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 类型: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 人文环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 发展与合作国家和地区 概念:国家、领土 国家的区别 面积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 和 发展种中国家 划分依据 主要分布地区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经济差异的表现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措施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重要的国际组织 半球位置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1、盖天说:天圆如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赤道半径:6378千米 小2、极半径:6357千米 三、地球的大小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长:4万千米 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一、四个基本概念: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 极(N),反之为南极(S) 、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经2、特点(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 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 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 4、高纬度的划分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 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代号 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 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 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

地理必修三知识框架构建

地理必修三知识框架构建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 一、区域的含义: 含义: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的特点:①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区域的划分:①单一指标:热量带、干湿区指标:综合指标:东亚文化区、气候区。 ②自然要素:中国三大自然区。人文要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方言区。 二、区域类型的划分 类型:均质区功能区 概念: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特点:有相对清晰的边界,由中心及辐射范围组成,边界相对模糊 举例:地形区、气候区、植被区;农业区、方言区城市经济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港口腹地等 三、区域的空间尺度: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区域的特点就越宏观;区域的空间尺度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具体,越详细。 四、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以及地形的影响。 2、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哪些方面?一般包括: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人类活动(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劳动力状况、人口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等。 3、日本和英国区域差异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自然环境的比较、经济发展的比较(农业生产的比较、工业发展的比较)。 4、日本工业为什么具有“临海型”的特点?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工业原料需从国外进口;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大多依赖国际市场。因此,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海运便利,既便于进口原料,又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形成明显的“临海型”布局格局。 5、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地形、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自然环境: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土壤/植被/主导因素】 东部季风区——(东部临海/ 45%/平原、丘陵,水成地貌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自北向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气温随纬度变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高山环绕/30%/高原、盆地风成地貌,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自西向东: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青藏高寒区——(西南青藏高原/25%/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原始土壤/山麓到山顶:森林—草原—荒漠/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人文->农业/不利条件】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人多地少,环境问题->东部季风区】 畜牧业、绿洲农业/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西北】畜牧业、河谷农业/气温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导图(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导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第一课时) 地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形 状 二、认识过程与 大 小 三、地球的大小

三.经线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 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经 纬 网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 限。小东大西原则,所给经度是东经度,就和160E去比较,所给经度是 西经度,就和20W去比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和经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地球上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时区为中时区, 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西向东越过该线, 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区域地理学习框架

区域地理复习框架 一、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经纬线、热量带)、②海陆位置(大洲方位、濒临大洋、轮廓特征)、③相 对位置(与哪些方位的拿些地区相邻、相望、接壤)、④半球位置(东西南北半球)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优越性)评价——气候、农业、交通、商业(边贸、海上贸易) (eg:《优化方案》P98 例2、P109第6题、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范围:主要国家或地区、包括岛屿、半岛、群岛、海峡、海沟、海湾、内海 二、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地势、地质、地貌 ⑴地形:主要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主要地形 区(名称、分布、经纬度)、山区与山地的区别 ⑵地势:地势高低状况(海拔高低)、起伏状况;(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⑶地貌:地貌类型、运用内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力、冰川—侵蚀、 堆积作用)——解释地貌(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沙丘、沙垄、“U”谷、“V”谷、冲积扇、冲击平原、河口三角洲、刚果盆地、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吐鲁番盆地、贝加尔湖、死海、北美五大湖等)的成因; ⑷地质:地质条件(火山、地震带、断层);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6大板块的分布)解释典型地貌的 成因(安第斯山、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红海、大西洋、东非大裂谷等); 分析新西兰、冰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的地质条件 2、气候 ⑴分布:一般规律(描述: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典型地中海气候的城市、特殊分布(①马达加斯加 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②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南亚巴基斯坦的热带沙漠气候;⑤冰岛南北侧的气候、;⑥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⑦澳大利亚东南角、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此文档禁止外校,仅限本校学生使用,如 发现,必追责任)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第一课时) 地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形 状 二、认识过程 与 大 小 三、地球的大小

第一节经纬网(第二课时) 经 纬 网

就和160E 去比较,所给经度是西经度,就和20W 去比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和经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地球上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 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 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 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 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第三节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 2、学会在任何地图上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4、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5、学会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比例尺 三、图例和注记(见课本)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一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定义: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类型:(1)线段比例尺:50km (2)数字比例尺:1︰5000000 (3)文字比例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大小:(1)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 (2)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略 三、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地 图 的 要 素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

地球仪与地图 [考纲原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网络构建] 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网络构建]

大气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网络构建]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壳物质循环。 4.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网络构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原文]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网络构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原文]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网络构建]

人口、城市与交通 [考纲原文]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 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 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网络构建] 农业区位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原文]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网络构建]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因素 因素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水圈 大气圈 自转中心 方向周期 速度公转 五带 四季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底层大气组成成分能量来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恒星日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结果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聚落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火山 断块山 褶皱山堆积地貌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河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 类型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合理利用水资源 运动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2.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二、基于思维导图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球 的 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 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 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与 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 1、赤道半径:6378千米 小 2、极半径:6357千米 三、地球的大小 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长:4万千米 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一、四个基本概念: 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 极(N),反之为南极(S) 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经 2、特点 (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 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 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 4、高纬度的划分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 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 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 代号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 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 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 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 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 经,但是西半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区域地理大题

冲刺质检二高二地理考前大题 1.读“北美洲海陆轮廓图”和“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棉花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据图及所学知识,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特征。(3分) 2)说出甲城市夏季时的气候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2 分) 3)说出甲、乙两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类型,并简述其共同的防御措施。(5 分) (1)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1分);横贯北美洲大陆中部(1分);东临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至少要答出东部和西部的两大洋名称,才能给1分。) (2)夏季高温少雨(1分);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1分)。 (3)甲:地震(1分);乙:飓风(热带气旋)(1 分);防御措施: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抗灾应急预案;修建工程性防御设施;增强防灾减灾意识。(3 分,合理酌情给分) 2.(14分)斐济由 300 多个岛屿组成,多为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河流多而短小,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读“斐济示意图”(图 14),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斐济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6 分) 2)说明斐济多火山岛的主要原因。(3 分) 3)分析斐济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5 分) (1)纬度位置:位于低纬地区(热带地区);位于南半球;(2分)经度位置:地跨 180°经线(日界线附 近;东 12区;一天中日出最早的国家);位于西半球;(2 分)海陆位置:位于大洋洲的东北部,西南太平 洋海域中。(2 分) (2)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2 分)多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岛。(1 分) (3)岛屿多(大陆架广);海域广阔;纬度低(水温高);鱼的种类多(鱼类生长速度快);入海河流多, 饵料丰富。(5 分) 3. 图 1 为“黑海周边政区图”、图 2为“黑海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中 A 、B 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根据图 2 中信息,比较黑海南北部海底坡度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1)黑海地处亚欧两大洲的交界地带,是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欧亚大陆的一个内海,通过 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3 分)黑海是连接东欧内陆和中亚﹑高加索地区出地中海的主要海路,是欧 洲地区(含俄罗斯欧洲地区)各主要河流的出海口,港口众多。(2 分) (2)北部海底坡度缓,南部陡( 1 分);原因:北部有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多;南部几乎无大河注入,泥沙 回答问题。(15 分) (1)读图 1 概述黑海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势。(5 分)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2.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二、基于思维导图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