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这学期我阅读了经济学巨著《国富论》。《国富论》系统的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被誉为第一部系统而伟大的经济学著作,整本书致力于透视财富增长的奥秘与根源,作者为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提出了限制政治权利的界限,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财产权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又提出市场“看不见的手”概念,提出分工、分配和赋税等理论。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8世纪的中期,工业革命促使欧洲发生了从手工向机械化生产的重大转变。虽然重商主义理论和重农主义理论都曾促进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向现代资本主义转变。他们迫切需要从经济哲学、市场机制理论、自由贸易理论着手,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构建一个全新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富论》便诞生与这一时期。

《国富论》虽然语言顺畅,引用的事例多且妙趣横生,分析较为严谨,批判可谓针针见血,似乎不存在读不懂的问题,但当我读完这本书,开始厌倦深思时却发现里面有太多的问题没有弄懂。

斯密并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作为“公平的旁观者”冷眼观察事物,并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而是把自己融入当时的经济社会,作为资产阶级代言人,为其辩护。这种写作方式必然会使全书充满激情。但此激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会用独特的视角将隐蔽的问题剖析的十分彻底,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偏激。亚当斯密给《国富论》规定了两个任务,一是为促进未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提供基石,扫清阻碍。二是必须寻找术语和概念来构建这一新的理论体系。也许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斯密在许多问题上也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

下为我对《国富论》五卷三十二章的阅读笔记与理解。

第一卷中,斯密开篇就表明,由于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劳动分工则必须由货币的发展来促进,因为劳动分工是商品交换发达的产物。接下来就引出了对实行交换的条件——价值与价格的论述。对于价格,斯密将其划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因此价格依赖于工资率、利润率与地租率。

第一卷的前三章讨论分工。分别论述了劳动分工这一现象、劳动分工的起源与劳动分工受到的限制。斯密对分工这一部分论述的十分细致简练易懂,说明斯密对这一部分的重视。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加快了财富的积累。劳动分工并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而是人类互通有无、相互交换的本性倾向,分工的发展在于交易市场的扩大,分工的发展又促使技术进步,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斯密说“社会分工一经确立……社会本身也就转化为商业社会了”。人们出于“利己”而非“利人”的交换目的,最终导致了职业的分化和社会财富的显著增长。

第一卷的第四到第七章主要讨论货币和商品的价格。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真是尺度,但一切商品的价值通常不是按劳动而估定的。“价值”一次既能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也可以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购买力。前者称为价值,后者称为交换价值。斯密又因此提出使用价值越大,交换价值越小;交换价值越大,其使用价值越小,这一价值悖论。

货币最早产生于人类互通有无的交换过程中,其最原始的职能为价值尺度。商品价值的货币体现即为价格,商品的价格与其原材料的价值、劳动者报酬和利润维持一定比

率,这三者之和即为商品的真实价格。商品的自然价格又包括其真实价格与运输费用,其货币体现为市场价格。

在此章节中,由于时代的限制,斯密对劳动概念的混淆,价值决定价值的循环推论,在后来被批判,但斯密为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做了巨大贡献是无法磨灭的。

第一卷的第八章与第九章,斯密讨论了劳动工资与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取决于劳资双方订立的契约。劳动者对工资的需求随着国家财富的增长而提高,但劳动工资的提高并不依赖于现有的国民财富,而是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因此,斯密认为,工资最高的地方出现在发展最快的国家而不是最富有的国家。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的增减都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变化,但财富的多寡对二者影响不同。加大投资会提高工资但会降低资本利润。

随着国家整体财富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工资便随之提高。劳动的货币价格受两种情况支配,一是劳动需求,而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劳动人数越多,还会促进分工,从而使得商品的生产方式得以改进。

资本利润可以通过货币利息来提现,利息率与利润率成正比,与劳动工资成反比。斯密认为,社会财富的减少,会提高资本利润和货币利息,降低劳动工资。如果一国财富已达到最大限度并维持现状,那么该国的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可能都很低。当一国的财富和投资达到最大限度时,其普通纯利润率会很低,市场利率也会很低。提高资本利润必然提高商品价格,而提高工资对商品价格影响较小。

第一卷第十章讨论工资和利润随职业性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斯密从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用途在性质上各不相同这一事实出发,从职业不均等的角度,继续深入地对工资和利润进行探讨,并作出重要的发展。

在不同种类的职业之间,工资率往往随着学习业务的难度、职业的安定性以及所负责任的大小而变化;工资和利润也会随工作适宜程度额不同,以及在特定领域成功的可能性大小而改变;虽然人们的工资有多有少,但在竞争环境下,同一地域内,劳动和资本在不同用途的利与弊趋于相等。

第一卷第十一章讨论地租问题。这一章比较臃肿繁杂,还充斥着大量的离体描述、论证。此章观点有三,一是地租现象之归因于对土地的“垄断”。二是工资与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确实价格高低的结果。三是粮食地位的特殊性,可以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地租的实质是因地主对土地的垄断而形成的土地价格,这种价格不与改良土地的费用成正比,而与土地生产物的价格成正比。一切社会改良的目的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提高土地的真实地租。土地生产物真实价格的增长及时土地改良和扩大耕作的结果,也是促进土地改良和扩大耕作的原因。社会真实财富和有用劳动量的增加都有间接增高土地真实地租的倾向。

第二卷提出了有关资本、储蓄和投资的理论。在这一卷中,斯密先是批判只有农业和挖掘业才是生产性劳动的说法,对魁奈的学说做了批判,但后来他觉得把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分开是有道理的,造成了矛盾。

第二卷的第一、二章讨论了财富。个人及社会的全部财富都分成三个部分:用来满足个体基本需求的消费财富,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财富的积累对各种资本的影响不同。有形货物和人的才能也应当视为资本。消费财富不产生利润;流动资本只有通过流通或易主才能产生利润。固定资本既来源于流动资本,又需要流动资本的不断供给。

货币属于流动资本。它对社会收入的影响与固定资本相似。货币是资本中极具价值的部分,但不是社会收入。社会收入依赖于货币流通,而非货币本身。资本的不同用途对国民的年产量以及土地和劳动的年产出也会产生不同影响。

第二卷第三章到第五章论述了资本积累与贷出利息。斯密先对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做出区分,然后讨论利息,最后讨论资本不同用途的利弊得失。

斯密通过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得出节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储蓄倾向是物质资本的真正创造者。对于利息问题,斯密把利润看做基本现象。他认为利息率之所以下降是资本越来越多,竞争激烈;他坚决反对货币利息论,认为金属货币数量增加会导致利率下降;他对法定最高利率做了审慎的论证。

对于资本用途及利弊,斯密首先考察资本的用途,他认为使用资本的是四个部门:农业、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四个部门相互依存。他又将贸易划分为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和贩运贸易。最后他认为资本有两个作用:一是推动本国生产性劳动,二是增加本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价值。之后经过斯密的分析,他得出结论:农业贡献最大,其次是制造业,最后是商业。又由此得出投资顺序。但斯密从他“经济人模型”考虑,投资行为是利己的,并不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于是他将目光转向政府。

生产性劳动比非生产性劳动节约社会财富,储蓄利于资本的积累。节俭是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生产性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人数同储蓄率成正比,而储蓄率有等于或至少相当于资本的增长率。

第三卷斯密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财富的自然增长”,考察了各利益集团所支持的政策如何对城市的兴起和城市商业活动所起的作用。

由此,斯密认为,按照财富自然增长的顺序,本应先投资于农业,然后用于制造业,最后用于对外贸易。但这个顺序经常被颠倒。斯密也认识到,对外贸易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与制造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农业的发展。

第三卷前三章论述了财富的自然增长与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经济状况。

劳动的分工不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职业的分化,而且加快了商贸的发展。在商贸业不发达的社会,土地生产物成为主要的贸易对象。所以,土地是一切生活必需品及商品的来源。城市工商化时期,手工业与简单制造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但农村依然是原料供给地。国家全部财富都来源于度低耕作者的劳动。

白日耳曼民族和塞西亚民族侵扰罗马帝国后,欧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掠夺中断了城乡贸易,罗马帝国的富裕地区也成为蛮荒之地。罗马帝国崩溃后,人头税以赋税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君主缴纳固定赋税的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市民即成为自由市民或自由商人。自由城市和自由商人的推动了商业的发展。随着自由市场的兴起,商业不断发展,欧洲商业城市居民开始进行制造品与奢侈品交易,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各国经济走向复兴。

第三卷第四章论述了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农村是城市工商业的原材料基地,而工商业城市为农村的生产物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一方面,农村剩余生产物通过商贸实现的利润激发土地的开垦与改良。另一方面,城市居民所获的财富也用来购买待售的土地,这种投资显然有利于促进土地改良。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促使农村居民工作井然有序,其个人安全和自由得到保障,摆脱邻人的争斗和对地主的依附。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是农村土地改良的根源。

欧洲最早因商业致富的地区出现在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和城市商业力量彻底摧毁了地主贵族的权力,工商业城市为农业的原生产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土地的改良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第四卷中,斯密严重批判了重商主义。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原理关于财富依存于贸易差额的荒谬,揭露重商主义者的卑鄙手段。对重农主义的批判则放在了最后,批判重农主义的目的是建立天然自由的合适体系,只有建立这个体系才能使新兴资产阶级摆脱封建国王“监督私人劳动”。

关于殖民地,斯密认为建立殖民地的目的在于利用特权和垄断权去鼓励出口。斯密也在本卷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论断。

第四卷前三章与第八第九章主要论述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主张限制国外商品的输入和国内货物的输出,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该货币流通,以积累金银。晚期虽然允许国内外商品在政府的监督下自由贸易,但要求以顺差为前提。鼓励输出和抑制输入是重商主义者主张的两大富国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赚取贸易差额促使国家富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只有消费者的利益得到维护时,生产者的利益才有保障。但重商主义者却将生产视为终极目的。

斯密认为,重商主义混淆了财富和金银的概念。国家的真实财富并不以金银计量,而是以商品和劳动衡量。商品除交换外,还有其他用途,但货币除了购买商品外,并无他用。国家应通过贸易来扩大生产。他否定经济管制政策,主张自由放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符合全社会的最大利益,它保证了每种要素的使用都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第四卷的第四、第五两张论述了退税制度与奖励金制度。所谓退税,是指向国外输出商品时,政府向制造商退还其缴纳的全部或部分产业税。设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使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商人和制造者并不满足独占国内市场,他们希望为自己的货物谋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但他们不可能独占国外市场,所以只好请求政府奖励输出。退税似乎是最合理的奖励方法。

基于商业利润的考虑,商人也希望政府给予其奖励金。所以,建立奖励金制度的法律一向被人称赞。重商主义者认为通过对国内商品实行奖励金制度等措施,激励本国商人和制造业者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货物,从而取得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增大其出口量,扩大贸易差额,实现长期富国。

英国的改良与繁荣常被视为是这些法律的结果,但其实英国的法律保证了一切人都享有其劳动价值的权利。这些法律都保证了英国产业的安全与自由,是其他欧洲国家无法相比的。

第四卷第六章论述了通商条约及其对铸币业的影响。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各国为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而制定了互信互守的通商规则,即“通商条约”。富国主导的通商条约其实是对穷国进行掠夺的一种手段。在重商主义盛行时期,确保国家对金银的积累成为制定通商条约的前提。重商主义鼓励通过贸易顺差积累金银。但长期顺差,流入国内货币量急剧升高,而商品量没有提高的前提下,会导致物价上涨、商品竞争力降低、出口减少、进口增加、顺差转为逆差。因此在金银可以自由流通而国内物价充分弹性的情况下,通过顺差积累金银的方法并不可取。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铸币业给予奖励应长期奉行。在不断循环的消费品贸易中,金银货币通常是最佳的交换媒介。国家大量输入金银,其目的并非铸币所需,而在于占据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第四卷第七章主要论述殖民地。

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欧洲各国都力图开通通往东方的航线,但却意外发现了盛产黄金的美洲。但是他们建立殖民地的主因就是获取财富。

殖民者只需付出很少的代价便可获得大量的土地,而且无需支付地租或纳税。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大量征集劳动者,以实现土地最大限度的增产。随着殖民地人口的逐渐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量也随之增多,制造业和商业贸易便随之繁盛起来。

美洲的发现和东方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两件大事,他加快了欧洲各国财富的积累。不过,美国和东印度地区对欧洲的影响不同,前者为欧洲直接提供金银,后者主要为欧洲的商品提供市场。究其本质而言,它们都为欧洲带来了巨额财富。

第五卷主要讨论君主的收入和支出,以及支出超出收入后的应付策略。也涉及国防支出,包括各种军事组织、法庭、维护公共工程的方法、教育和教会机构的支出的讨论。国家的财政状况主导者公共权力的资源配置,政府权力的运作必然建立在一定的财政基础上。国家的财政不仅仅是政府经济收支的反应,更体现着经济资源在国家及国民间的分配状况。

第五卷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维护国家的安全是君主的责任,而履行这一职责必须消耗一定的费用。国防支出是维护国家安全所必不可少的费用支出,其数额随着战争技术的改良而增加,君主或国家经历了无须支出、支付战时费用,以及全额支付几个阶段。

贫富分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明显,为了保护富人的财产安全,设立司法组织便成为一种必然。该组织所需要的费用最初来自原告的酬金和对违法者的罚金。除薪酬外,司法人员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与手续费。之后,国家以定额税向民众征收费用。

建立对社会大有裨益的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并维持之是国家和君主的义务。这些机关与工程难以由个人建立、维持,否则将入不敷出。而且,由于各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实施这些义务所需的费用也有很大差异。

斯密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可靠的安全保障制度和司法制度,那么民众对政府就难以信任,对他人能否遵守契约会心存疑虑,甚至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都没有安全感。在这样的国家里,商业和制造业无法得到持续发展,连国家自己的稳定都值得怀疑。所以,维护本国的安全,使每个国民免受他人欺压,促使国民的教育进步,便利商业的发展等,都是君主的义务。

不过,履行此义务势必需要一定的费用。维护国家安全、司法行政以及国民教育是出于全民的利益,因此其费用应由社会的普通收入支付;交通运输保证贸易的顺畅,其受益者是商人与消费者,所以其费用由商业利润支付,即收取通行费或海关费。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费用逐渐演变成向全民定额收取的赋税。

第五卷第二章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除支付国防费用、司法费用以及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费用外,国家收入还要负担其他必要的政府开支。这些收入有两个来源:一是专属于君主与国家,与国民收入无关的资源;而是来自国民收入,即赋税。

国民纳税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按其收入比例纳税,比例应当确定,不得随意修改。征税额应与国家收入相当,缴纳日期与方法应保障纳税人的便利。

专属于国家与君主的资源是资本和土地。君主通过亲自试用资本或将资本借贷给他人来取得收入。两种收入分别为利润和利息。

国防、司法行政、国民教育以及公共设施的费用是国家支出的主要部分,也是整个国家的一般性支出。国防及公共设施为全体国民服务,此项费用应由全社会普通税收承担。司法行政和教育的受惠者偏向个体,其绝大部分应由受惠者承担。

第五卷第三章论公债。公债,指国家为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债务凭证,并承诺支付一定期限的利息和到期还本。斯密反对国债的发行,他认为国家如果不能消灭公债,公债必将消灭国家。即使要发行公债,也只有在战争或其他危机时期才有必要。国家公债的偿还靠重税,重税必然导致商人和企业主将资本外移,对本国产业危害巨大,而外债将增加国民负担。

发行公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不会让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一是在国家能负担的范围之内,二是不能重复预支。负责债务将无限延续,解除负担遥遥无期。

《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

《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 导语:读完《国富论》,各位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富论》的读书笔记,供各位阅读和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国富论》读书笔记【一】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6秒,在朦胧的烟雾中,在千万同胞的期待中,我国的第一艘宇宙飞船终于成功发射。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又向未来近了一步,也更向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更近了一步。 14年后的一天,我正坐在舒服的沙发上,专心致志的看着手中的这本《国富论》,竟情不自禁地把它与祖国的复兴之路结合起来。 《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专着。这本专着共为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从《国富论》中文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由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大的。在我国的今天,脱离了计划经济也不过三十年,与英国将近三百年的自由经济意识还

无法相比,东部开放的海城市还好,西部地区则明显的体现出落后,不但经济落后,思想也落后,表现命令不到绝对不作为的慵懒心态,与沿海开放区的那种创新思想大相径庭,这也是西部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所以思想不自由,不主动,就会落后。 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可是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弱,国则弱。中国没有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梦。因为它深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就会成功。就算失败了也要再爬起来,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心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国富论》读书笔记【二】打开《国富论》的时候,我的心中是一片茫然,看着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字,总感觉读起来会使我变得晕头转向。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读了下来,也深有感触。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经济学家,因此在看他的国富论时当然要从他的时代出发。无论他说的是对还是从谁的角度出发,对于今天的我看来,了解到当时的很多经济因素和状况,使我看待今天的经济时联想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历史。应当说亚当斯密是伟大的,他提出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和社会分工,使我们直观的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史。就这一点我们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国富论》读书笔记 提起《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今天经济学领域的人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者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有人说他的书不只是图书馆书架上的一种收藏,书中的内容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经济环境,其分析视角结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以及经济理论,是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下面是我对书中比较感兴趣的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全书分为5篇,作者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及分配 【概述】亚当斯密发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对于财富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对于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这个概念。劳动分工首先使得生产力得以成倍的提高,同时,分工的深化使得人们对于劳动产品的交换变得迫切,而交换则需要通用的媒介—货币,就产生了。而产品的最终分配结果分为三项: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 第一节至第三节:分工。 分工,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最主要的原因。例:制针业 ·但是,农业上所使用的不同种类的劳动不可能像制造业一样完全的分工,所以,农业生产力总是跟不上制造业生产力的步伐。对于一些最富裕的国家而言,必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别国,但是制造业的优越程度一定大于农业。 ·分工之所以提高效率的三大原因: 1.每一个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得以提高 2.节约了由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的转换时间。其中包括:工具场地的转换,注意力的转换。3.分工使得工人们懂得如何完成一项工作是最有效的,并且创造了大量的机器,从而提高了生产力。 ·分工的起源:人性中物品交换的倾向 而这种倾向只有人才有,并且受到自利心的驱使。 插播:我们期望的晚餐并不是屠夫,酿酒师,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于自身利益的关切,我们并不是向他们乞求仁慈,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从来不想他们谈论自己的需要,而只是谈论他们的好处。 ·分工,使得才能的差异比天赋的差异更加重要。这种才能的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且分工,使得这种差异变得有用。 ·市场范围对于分工的限制:分工,受到交换能力范围-市场范围的限制。 在大城市,专才会比较普遍,而在小乡村,环境使得人们不得不掌握多项 技能. 水运,拓宽了市场,因此,最初的改进,是在海岸或者通航流域产生。 第四节:货币 分工一旦明确以后,一个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只能满足自身很小一部分的需要,这时人们就依靠交换来生活,但是,物物交换的困难导致选用了某种商品作为货币,并且最后总运用了金属—耐久和可分。然而,一开始采用的粗条金属还是具有两大困难,称量,化验。 以后,便在金属上加印,来表示质量和纯度。 补充: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水和钻石.

读书笔记《国富论》

读书笔记《国富论》 过去的欧洲世界奉行重商主义,认为进口金银好,出口金银坏。用当今的时事举例,就如特朗普声称美国应该多出口商品到中国来进口货币,限制美国进口中国产品以避免货币流出。在那个时代,欧洲人普遍认为金银本身就是财富,没能意识到人们需要的各种商品与服务都是财富,直到《国富论》横空出世。 与中国的重农主义一样,欧洲重商主义最初出现时也许代表了社会的进步方向。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中产阶级逐步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到了18世纪末,重商主义已明显不合时宜,理论漏洞为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金银多寡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而一国进口金银时,必然有一国流出金银。也就是说,国际贸易是彻底的零和博弈,一国得益必然一国受损! 现在的我们很容易明白双赢交易才能长久持续。如果跟你做生意会令我吃亏,那我大不了放弃。在没有暴力因素掺杂其间时,自由贸易最有利于整体的利益。因此,自发形成的国际贸易是有利于两国人民的行为,但它却被重商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反对。《国富论》研究了许多具体问题,但它

影响最深远的观点是自由贸易有利于国民富强,摧毁了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石。 许多人不理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当人们信奉重商主义时,政府会非常频繁地发布各种贸易保护法案,冀图鼓励某一行业、限制另一行业。这有两个问题,一是自身高效的产业被政府打压、低效的产业反倒被鼓励;二是你国能给我加关税,我也同样可以给你加关税,结果是产品成本大增、质量大减,整个市场都开始萎缩。如果人们普遍信奉自由贸易,那又会是什么结果? 答案是日不落帝国再现于世界。 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是西班牙,乘着大航海时代的东风,位于欧洲最西端的西班牙人迅速崛起。当东风吹过后,西班牙开始衰退。在漫长的数百年时间里,他们不仅未能恢复荣光,甚至不断衰颓以至于只能苟延残喘。据《国富论》说,西班牙的政治环境非常恶劣,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又据网络,有人问西班牙帝国的衰落起源于何时,某回答是“当新大陆的第一笔黄金运达时”。实际上,尽管西班牙通过新大陆劫掠与殖民获取了最多黄金,但西班牙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不容乐观。大量黄金涌入导致国内物价飞涨,政府又希望限制黄金流出不让购买外国产品,重商主义未能带给西班牙人民长久的辉煌。

国富论读书笔记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论分工 看完后,才知道原来那个做针的例子是亚当他老人家说的。说了半天,主要还就是分工提高了生产率,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我们好像背过的: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第二章论分工的原由 分工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导致的,而且文章中开始提到人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交易,结果都对大家都有好处的思想。 还看到两个印象比较深的句子,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想想这个场面,还是蛮搞笑的。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成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这点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在高中后就开始分科,结果后面大家的差异真是非常大的,分工也导致了大家在某一技能上不断学习,从而使得专业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在现在各种知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尤其重要,不过有的时候也觉得蛮残酷的,会不会以后社会竞争激烈到我们的小孩要在初中、甚至小学就要分工,以后的小孩子会不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要确定方向,不然在以后的社会中就难以立足,可以想像,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孩子要成为一个建筑专家,就要从小开始学习和建筑方面的知识,日后他可能不会学习文学、化学、原子物理等知识,他可能在建筑方面是一个天才,而在其它方面是一个白痴,真不知道这样下去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在想一步,看到有的科幻片上对小孩子的DNA进行检验,从还没有出生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比如从DNA上看到这个小孩子身体强壮,但是40岁以后会生病,那么就让他打仗,从而从小就将他培养成一个战士,这样不知道是不是剥夺了其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权利。 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就很难找到各种细致分工的人,而且也难以消化分工后带来的巨额产量,

(完整word版)《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而成的,它系统地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名著之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起源,是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必读之书,正因为此,利用闲瑕时间,我带着虔诚的心态认真拜读了这篇历史巨著,从而有了初浅的认识和了解。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全书分为5篇,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亚当·斯密在论述所有问题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总是被他或隐或显的提及: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现就第一篇笔录如下:第一章论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源自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 所谓商品,就是用于交换并可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促进。 结论:如果没有成千上万人的相互帮助与合作,即便是文明社会里普通人,他也无法得到满足其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必需品。 第二章分工的起因。 分工起因于人性中物品交换的倾向。作者接着给出的解释是人的本性——自私,是分工才使得这种自私的差异有了其用武之地,用不同的产出差异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差异,其中靠的是分工这种劳动差异来实现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

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 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一样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国富论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富论读书笔记1 《国富论》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是每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在还未翻阅《国富论》时,经常能听教师们对它的高度评价和看到一些网友对它的赞赏,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能让阅读它的人都能够爱不释手呢?在寒假期间,我也翻阅了《国富论》一次,看后心生四个字“佩服、敬重”。 在还没看《国富论》之前,看了一些网友对它的评价,就像“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样的人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公认的评价有“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当这些荣耀冠之《国富论》的头上之时,其内涵和本质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如果一个人想了解经济学,想研究经济学,那么《国富论》是他的必读也是首选之书。

刚看《国富论》时,我是真心佩服本书的作者亚当·斯密。首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对“劳动分工”、“商品价格”等这些经济学的名词是比较难理解的,可是作者却用好几个生活当中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什么是劳动分工,怎样进行劳动分工,什么是商品价格,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简单的举例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其次,本以为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可是读完这本书后却不以为然,异常是当论到罗马帝国崩溃后这一章节的资料时,感觉自我不仅仅是在研究经济更是在研究历史。或者说其实经济和历史本来就不分家,经济是基础,历史的发展进程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最终,“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流”。我对亚当·斯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可是当我阅读他这本花了八年的时间全心著述的《国富论》时,我感觉到他不仅仅是一位细致渊博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集哲学与历史于一身的学者。我几乎在书本的每一章节都能够看到他细致的讲解,并且他也是一位谦虚的学者,学术永无止境,在提出不一样观点时,他都能够谦虚谨慎。 《国富论》中大部分的观点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实践的发展,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得到社会发展的不断丰富与完善。阅读完《国富论》后,我对以下两个方面有自我的想法: (一)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国富论》读后感1500字

《国富论》读后感1500字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已成为经济学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至圣先师”。但是,斯密在天堂过得并不开心,人们崇拜他,谈论他,但是却并不了解他的思想真谛,只是用他的某个思想来为自己服务。《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五编,亚当.斯密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

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可见,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斯密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他关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见的手”引导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思想,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却把《道德情操论》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市场经济缺少了道德,引发了许多罪恶,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灾难。 《国富论》,顾名思义,就是要研究什么是财富和如何增加财富的,即如何“富国裕民”的。以后的经济学家把斯密的思想简单地概括为三点:第一,追求财富增加是每个人和社会的目标;第二,利己是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即人是经济人;第三,市场上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把个人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 每一个时代,都有几部让人称道的经典之作,在中国《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可谓是人人传诵的四大经典名著,而在世界上能称之为名著,并对整个世界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名著可谓屈指可数,如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算得上是名著当中的名著,经典当中的经典,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这本专著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严复的《原复》,这本书于仃76年第一次出版,全书包括两卷共5部,在第一部的序言中,亚当-斯密对全书进行了概括描述,他认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在这两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国富论》共分为五卷,它从国富论的源泉一一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一一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一一工资、地租和利润。第1卷,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第2卷,共分为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第3卷,共分为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因;第4卷,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

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第5卷,共分为3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得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等。 一代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洋洋百万字,可以说是亚当-斯密,乃至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他将近代初期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倾注心血研究总结,批判归纳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运行,又做了系统的概述,在此之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经济学家的诞生 是必然的,可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总结概述引起世人疯狂的可谓前无古人”仅亚当-斯密一人,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讨论,影响范围波及英国本地、欧洲大陆、美洲等地。 《国富论》的出版,前后历经数年,从亚当■斯密仃68年开始着手著述,到1773年基本完稿,他又经过3年的修改润饰,此书终于在1776年面世出版,历经三十年,一版再版,在市场上流传着九个英文版本,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盗版业的发展,人们一致认为亚当期密是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因此他声名显赫,被誉为知识渊博的苏格兰才子”据说,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往往要是能说上几句《国富论》当中的语句,便觉得很自豪,许多人都以当亚当-斯密的弟子为荣;国会进行辩论或讨论法律草案时,议员们常常征引《国富论》的文句,而且一经引证,反对者大多不再反驳。据说只是据说,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中所占的份量,无人敢动摇,也因此奠定了他在经济学当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初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看了一眼,让人不想再看第二眼,因为整本书所提到最多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没有任何能吸引读者的故事情节,更不可能像金庸的《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那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可《国富论》就是经典当中的经典,是众人皆知的,它有着一般作品所不可替代的魅力,会在让人不想读的情况下,又让人产生一种特别想一探究竟的欲望,想好好看看这本在社会上流通了两百多年的巨著,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那么多人对该书的作者亚当-斯密顶礼膜拜,又把该书誉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圣经” 我又重新看起这本似乎让人看不懂的名著,在慢慢品读中,我也读出了一点意思,让我这个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外行,也慢慢懂得了一点经济学的常识,还算不

《国富论》读书笔记1500字

《国富论》读书笔记1500字 他们三个人都执着追求自己的观点,我也有如此一般的时候:在上学期的一段时间里 我们班男生都十分喜欢玩溜溜球,我也不甘落后,学起来玩这种溜溜球,可是我的手总被 弹上来的溜溜球击中,而且有些疼痛,但是我没有放弃,执着追求我的目标,即使汗流浃背。我每天写完作业都会去玩溜溜球,都会练习一会他,在我的坚持不懈的苦练后,终于 从一个不会玩他它的到会玩并玩得蛮不错了。 《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而成的。这本书被誉为西方经 济学的圣经。我觉得它有点难读,花了两个月才勉强地看了一遍,就据此写下自己的一点 浅见。《国富论》共分五篇。第一篇,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和产品的分配。这第一篇是整 篇巨制的重中之重。 第一,剥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工人切身体会到的。马克思把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形象地说成,一部分是为了弥补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是为资本家创造 的“剩余劳动”,非常直观而且简单明了,很容易使工人接受。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 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一方面来换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而又 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换。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它就需 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说,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 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水浒传》是一本人尽皆知的小说,写的是元末明初的一个农民起义开始、发展到结 局中的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前70回主要说像林冲这样官逼民反、像卢俊义坑蒙拐骗、像呼延灼被义气所感上梁山的。越看越想看,但不论如何,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 替天行道,反抗当时那腐败的政治。后50回写的是征辽、剿田虎、灭王庆、平方腊的故事,显得较为阴暗,让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最后连几个头领也被毒死。是越看与不想看,真是痛恨极了那些贪官污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 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出现在《三国演义》中。 再接下来就是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价值,我觉得它表示的是物品的效用,而经 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个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不少有关 经济的著作都会提到“馒头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在馒头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就是这最 后一个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高中的政治课本上讲,价值中包含的是劳动,劳动是

国富论读书笔记

读《国富论》有感 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有近乎神的地位。他所著的《国富论》发表于美国《独立宣言》宣布的1776年。正如《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曾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故而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认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心,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人性的自然现象,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并且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相反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对于亚当斯密的观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曾举《镜花园》里君子国里的故事加以说明人的利己行为,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都是各方偏袒自己利益引起的。因此,我们常常地错误认为,如果关心别人的利益胜过自己的利益,争论就不会发生。而君子国里发生的事情,恰恰说明了把关心别人利益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同样会有争论。我们同样得不到一个和谐的社会。同时只要是交换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使自己活得更舒服体面,如果没有这点动机我们为何要交换?我们有过交换经验的人都知道,交换的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产生了交换,而君子国有了市场,而通过市场的交换却是“利他”行为,这种动机显然是矛盾的。我们由此可以更好地理解亚当﹒斯密的理论为何是建立在人性自利的基础之上了,只有人人自利,交易双方才能有均衡点,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事实上,亚当斯密在“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中指出:理性人单纯利己的动机却会使整个社会效用最大化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的灵魂。他的理论强调既然单纯的利己就可促进福利,那么我们的企业最好不要受到政府的干涉、放到市场让它自由竞争,而且就竞争本身来讲它增进了经济的效率。现代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基本就按他这个自由竞争的套路来的,中国一直在讲社会转型转型,我们最终的方向也是要政府少干涉企业,这应该就是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此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负担得起和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以及种种娱乐消费品。但是,自己分工完全确立以来,个人所需要发物品,仅有极少部分依靠自己的劳动,而大部分却需依靠别人的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物品,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意以它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物品的价值等于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是贫还是富,依照他能享受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的多少和品质决定。商品的价值分为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任何商品的真实价格就等于该商品能使他购得或者支配的劳动量,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是尺度。世间所有财富,最初都是用劳动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虽然劳动是所有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是商品的价值通常并不是用劳动去衡量的,而是通过商品的名义价格去衡量的。通常而言,劳动也像商品一样有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所谓真实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一定数量的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所谓名义价格就是一定数量货币。劳动者的贫与富,不是与劳动的名义价格成比例,而是与劳动的真实价格成比例。劳动的真实价格,事实上也就是所能交换的商品的真正价值。 事实上通过阅读《资本论》,我们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的价值劳动市场中的很多概念也都曾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了人类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社会,使人类步入了现代社会,从而改变了人类技术落后的状态,进而逐渐改变了社会的思想落后状态。此时的英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大批的工厂开始出现。至此世界的发展节奏明显加快,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这学期我阅读了经济学巨著《国富论》。《国富论》系统的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被誉为第一部系统而伟大的经济学著作,整本书致力于透视财富增长的奥秘与根源,作者为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提出了限制政治权利的界限,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财产权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又提出市场“看不见的手”概念,提出分工、分配和赋税等理论。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8世纪的中期,工业革命促使欧洲发生了从手工向机械化生产的重大转变。虽然重商主义理论和重农主义理论都曾促进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向现代资本主义转变。他们迫切需要从经济哲学、市场机制理论、自由贸易理论着手,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构建一个全新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富论》便诞生与这一时期。 《国富论》虽然语言顺畅,引用的事例多且妙趣横生,分析较为严谨,批判可谓针针见血,似乎不存在读不懂的问题,但当我读完这本书,开始厌倦深思时却发现里面有太多的问题没有弄懂。 斯密并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作为“公平的旁观者”冷眼观察事物,并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而是把自己融入当时的经济社会,作为资产阶级代言人,为其辩护。这种写作方式必然会使全书充满激情。但此激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会用独特的视角将隐蔽的问题剖析的十分彻底,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偏激。亚当斯密给《国富论》规定了两个任务,一是为促进未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提供基石,扫清阻碍。二是必须寻找术语和概念来构建这一新的理论体系。也许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斯密在许多问题上也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 下为我对《国富论》五卷三十二章的阅读笔记与理解。 第一卷中,斯密开篇就表明,由于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劳动分工则必须由货币的发展来促进,因为劳动分工是商品交换发达的产物。接下来就引出了对实行交换的条件——价值与价格的论述。对于价格,斯密将其划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因此价格依赖于工资率、利润率与地租率。 第一卷的前三章讨论分工。分别论述了劳动分工这一现象、劳动分工的起源与劳动分工受到的限制。斯密对分工这一部分论述的十分细致简练易懂,说明斯密对这一部分的重视。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加快了财富的积累。劳动分工并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而是人类互通有无、相互交换的本性倾向,分工的发展在于交易市场的扩大,分工的发展又促使技术进步,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斯密说“社会分工一经确立……社会本身也就转化为商业社会了”。人们出于“利己”而非“利人”的交换目的,最终导致了职业的分化和社会财富的显著增长。 第一卷的第四到第七章主要讨论货币和商品的价格。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真是尺度,但一切商品的价值通常不是按劳动而估定的。“价值”一次既能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也可以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购买力。前者称为价值,后者称为交换价值。斯密又因此提出使用价值越大,交换价值越小;交换价值越大,其使用价值越小,这一价值悖论。 货币最早产生于人类互通有无的交换过程中,其最原始的职能为价值尺度。商品价值的货币体现即为价格,商品的价格与其原材料的价值、劳动者报酬和利润维持一定比

国富论读书笔记2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2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国富论读书笔记 每个国家成员的劳动都是为本国国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或者是用这部分产品换取外国的必需品和便利品。影响一国成员数量多少的原因,也就是说劳动提供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数量的多少的原因。斯密说有两个:一个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熟练,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生产力,一个就是从事有用劳动和无用劳动的比例。相对这两点,第一点的影响更大,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文明未开化的种族中,人民有时候必须抛弃或者杀死其中的老弱病残,以保证种族的延续;在许多文明开化的社会中,总是有许多从事无用的劳动的人,比如古代的官员和军队! 劳动分工使得同样数量的人,生产

的商品大大增加。这要归因于三种情况:第一,每一个工人只从事一种工作,能提高劳动熟练程度;第二,节约了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第三,发明了一些机器,大大提高劳动效率。那造成分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在人类族群内部是禁止偷盗和抢劫,所以某个人想要获得某种物品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劳动获得,一种通过交换获得。在族群内,某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比如善于制造弓矢的人发现自己专心制作弓矢比自己去打猎更有利;比如善于造房的人发现自己专心造房比种田更有利,于是他们就是专心从事某种劳动了,分工就产生了。交换引起了分工,分工的程度必然受到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制约。因为市场太小,劳动者无法用他们自己消费不完的剩余劳动产品来随意换得需要的别人的劳动产品。最先开化的种族都是在河流附近,因为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相对来说,水运对于陆运有天然的优势:第一,水运风险较低,

2021年【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一万字

【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读书笔记一万字 国富论读书笔记(一)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___亚当·斯密是英国 ___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 ___宣言》同年发表。 亚当·斯密被奉为经济学之父。而《国富论》在其成文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先后赢得了无数荣誉: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 ___10本书之一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甚至认为从最终效果来看,这也许是迄今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 ___家和立法者所做贡献的总和。 更为众多经济学家所迷惑的是,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所做的这本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仍然涵括了我们今天经济活动和经济研究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全书分为5篇, ___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

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 ___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 亚当·斯密在论述所有问题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总是被他或隐或显的提及: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这应该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斯密在全书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 ___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劳动率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斯密在书中第一篇第一章以制针业为例子,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巨大改进。分工以及

国富论读书笔记1500

国富论读书笔记1500 【篇一:国富论读书笔记1500(共9篇)】 篇一: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一直就听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属于经济 类的大学生必读书目,可是以前一直没有机会,这个暑假我利用空 余时间仔细阅读了本书,就据此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悟。作为一个总结,以助于自己对经济学形成更深入的认识,《国富论》全称国民 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 典著作全书共分为五篇。第一篇,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和产品的分配。这第一篇是整篇巨制的重中之重。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 必然结果,我们可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 一方面来换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而又 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换。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 求和社会福利,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说,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 的社会价值。 再接下来就是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价值,我觉得它表示的是 物品的效用,而经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 个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不少有关经济的著作都会提到“馒头 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在馒头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就是这最后一个 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高中的政治课本上讲,价值中包含的 是 劳动,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它体现的就是商 品的真实价格,产品一经生产,其真实价格就会一定,变化的只是 我们现在的货币衡量。 而下面讲到的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就是社会分工创造的财富的分配 问题。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观点,这是财富的原始分配。社会分工必 然导致劳动者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从最终产品的贡献的不同,也就是 书上讲的劳动者的职业性质差异,最终导致劳动者工资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讲到的地租,其实就是土地的使用价格,即资本使用土地 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即经济租。

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3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3篇 本文是关于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为何这本书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呢?阅读过本书后我们不难发现,本书不仅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而且当中的经济学思想却十分缜密,确实可以称的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里面的很多思想仍为我们现在所用,经久不衰。 劳动分工思想,分工思想我们最早上在高中学政治时期提到的社会三次大分工,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类社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三次社会分工带来生产力的三次飞跃使亚当.斯密充分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劳工分工可以充分提高劳动效率。例如平时资本家们生产产品,都是让工人一人对一台机器的生产,而到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汽车的生产首次利用上了流水线作业的方法,每个工人都有属于自己零件的任务分工,他们不用在一个人或几个人对着一辆车子工作,每个的工作似乎都是一拧螺丝那么简单,可是分工后出来的效果却是企业效益的高度暴涨,这就是劳动分工思想的魔力。 阶级论,首次提出了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属于生产关系之间相互矛盾却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地主为了取得高额利润而抬高地租,资产阶级又要为了减少成本和提高利润而与地主讨价还价和降低工人工资或提高工人劳动时间。而工人的目的就是少干点活以及提高自己的工资而与资本家进行交涉,甚至罢工与暴力革命。这生产关系的三环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其实这个思想在我国的现实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我国最大的地主就是国家,因为土地是国有的,在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国家不得不将地租抬高,卖给有竞争力的房地产商,而代表资本家的房地产商为了支付高额的地租而抬高房价,而作为类似于三环中工人阶级的消费者,就要和房地产商讨价还价,甚至不断变幻东家,以取得符合自己经济实力的住处。而在很多人因为买不起房子而担忧的时候,国家又要考虑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下条文说如果房价再不下调,就对城市一二把手进行惩办。所以说,三环之中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这种思想用在今天,用在中国也是完全适宜的。

国富论第五篇读书笔记

国富论第五篇读书笔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富论》第五篇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对“司法”和“教育”的论述尤其精彩,提出了法庭也应该想商店一样引入竞争机制,而不能以地域来进行垄断。这样如果各法庭就会迫于生存压力而会做出相对公正的判断,如同我们的宋朝时“包青天”那样,就因为大家觉得包拯的断案具有相对的公正。这对中国当下的司法尤其具有参考性,我们中国现在已经出现很多的人民有冤无处诉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要“上访”的缘故,人民已经很没有安全感了,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什么“躲猫猫”,唯有叹息。 关于教育,我实在也有太多的想说的,教育从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公共支出的部分,而我们居然能够想出教育产业化来,实在是用卑鄙下流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我们的教育支出从来就没有超过国家岁入的3%,XX年占%,XX年占%,教育法都规定了至少4%,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台湾达到9%——12%,可见我们口口声声喊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可政府实在是太太太……很多人觉得我们的教育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尤其是高等教育,由原来的入学率3%提高到20%,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近30年来,我

们的大学数量不但没有增多,反而不断的减少,我们不过是将原来的“中专”提升为“大专”,将“学院”变为“大学”,高中以上的学校数量反而可能没有增加。这就如同说在鱼缸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不断的往鱼缸放入更多的鱼苗。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动不动就是好几万人,比人家一个国家的人可能还有多,一个国家大了可能不是坏事,但一个学校大了,绝对不是好事。关于这个问题,以后详加论述吧,这里面牵涉到独立办学的,没有言论自由,没有结社自由,中国的大学是不能走上独立的,也就是没有出路的。这个问题日后必将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读书】国富论读书笔记与读书心得

【关键字】读书 《国富论〉读书笔记与读书心得 提起《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今天经济学领域的人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他的书不只是图书馆书架上的一种收藏,书中的内容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经济环境,其分析视角结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以及经济理论,是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下面是我对书中比较感兴趣的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亚当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要高于城市。这是因为农村金融市场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的效应、资本借贷成本较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用于农业的资本虽然对社会贡献很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源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利润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这样,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日趋扩大,一方面是金融机构追逐高利润而不愿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亚当斯密认为,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自由浮动的适度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利润水平。这一点对当前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利率究竟保持在怎样的水平就可以称之为适度呢?我想,这应该是一大难题。因为,如果利率定得过高,有可能发生逆向选择的问题:高利率的存在驱逐了一部分信用较好的借贷者,留下了风险爱好者,借贷风险势必上升,金融机构的坏账损失也有可能增加,这样,不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金融机构行业的稳定,适得其反。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另外,政府在财政支持力度上仍然要给与一定的重视,鼓励金融机构进驻农村,这不仅仅是指一些农村金融信用合作社之类的组织,也包括一些商业银行,鼓励它们多设一些物 理网点,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亚当斯密认为,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而对休息者的需求也必然随着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长而增长。因此,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不可能有对休息力需求的增长。在亚当斯密那个年代,农业是社会的主导产业,资本的增加使得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休息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对休息力需求在整体上大幅增加。然而,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这种国家财富的增长所引起的对休息力的需求增加的效果比不是很明显。现在,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下岗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休息力要素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多方面原因。但是,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在银行取款,传统的方式是取款者要到银行的营业厅向银行工作人员出示存折当面取款。而现在,自动取款机到处都是,甚至一个地方又不止一家银行的自动取款机, 而且,银联的出现,使得跨行取款也成为可能。 前些天,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即短信营销。这项服务项目说的是消费者随时随地对可已将他在其他地方所看到的商品价格与提供此项服务的公司的同种商品的价格进行比对,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