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第1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教案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第1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教案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第1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教案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第1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教案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第1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教案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第1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基础知识整合

1.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01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02模.

(2)零向量:长度为□030的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

(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041个单位的向量.

05相反的非零向量,又叫共线向量.

(4)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

规定:0与任一向量共线.

06相同的向量.

(5)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

07相反的向量.

(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

2.向量的线性运算

3.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 (a ≠0)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λa .

1.一般地,首尾顺次相接的多个向量的和等于从第一个向量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即A 1A 2→+A 2A 3→+A 3A 4→+…+A n -1A n =A 1A n →

.特别地,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

2.若P 为线段AB 的中点,O 为平面内任一点,则OP →=12(OA →+OB →

).

3.OA →=λOB →+μOC →

(λ,μ为实数),若点A ,B ,C 共线,则λ+μ=1.

1.对于非零向量a ,b ,“a +b =0”是“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当a +b =0时,a =-b ,所以a ∥b ;当a ∥b 时,不一定有a =-b ,所以“a +b

=0”是“a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2.(2019·嘉兴学科基础测试)在△ABC 中,已知M 是BC 中点,设CB →=a ,CA →=b ,则AM →

=( )

A.1

2a -b B.1

2a +b C .a -12b

D .a +12

b

答案 A

解析 AM →=CM →-CA →=12CB →-CA →=1

2

a -

b .故选A.

3.已知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且|a +b |=|a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0 B .a =b

C .a 与b 共线反向

D .存在正实数λ,使a =λb 答案 D

解析 因为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且|a +b |=|a |+|b |,则a 与b 共线同向,故D 正确.

4.已知向量i 与j 不共线,且AB →=i +m j ,AD →

=n i +j ,若A ,B ,D 三点共线,则实数

m ,n 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 .m +n =1

B .m +n =-1

C .mn =1

D .mn =-1

答案 C

解析 由A ,B ,D 共线可设AB →=λAD →

,于是有i +m j =λ(n i +j )=λn i +λj .又i ,j

不共线,因此?

??

??

λn =1,

λ=m ,即有mn =1.

5.(2019·大同模拟)△ABC 所在的平面内有一点P ,满足PA →+PB →+PC →=AB →

,则△PBC 与△ABC 的面积之比是( )

A.13

B.12

C.23

D.34 答案 C

解析 因为PA →+PB →+PC →=AB →,所以PA →+PB →+PC →=PB →-PA →,所以PC →=-2PA →=2AP →

,即P 是AC 边的一个三等分点,且PC =23AC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 △PBC S △ABC =PC AC =2

3

.

核心考向突破

考向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

例1 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 ②若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也共线;

③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

,则ABCD 为平行四边形; ④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且a ∥b ;

⑤已知λ,μ为实数,若λa =μb ,则a 与b 共线.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③

解析 ①错误,两个向量起点相同,终点相同,则两个向量相等;但两个向量相等,不一定有相同的起点和终点.

②错误,若b =0,则a 与c 不一定共线.

③正确,因为AB →=DC →,所以|AB →|=|DC →|且AB →∥DC →

;又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所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④错误,当a ∥b 且方向相反时,即使|a |=|b |,也不能得到a =b ,所以|a |=|b |且a ∥b 不是a =b 的充要条件,而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⑤错误,当λ=μ=0时,a 与b 可以为任意向量,满足λa =μb ,但a 与b 不一定共线.

故填③. 触类旁通

平面向量有关概念的四个关注点

(1)相等向量具有传递性,非零向量的平行也具有传递性. 2共线向量即为平行向量,它们均与起点无关. 3

向量可以平移,平移后的向量与原向量是相等向量,解题时,不要把它与函数图

象的移动混淆.

4非零向量a 与a |a |的关系:a

|a |

是与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即时训练 1.设a 0为单位向量,下列命题中:①若a 为平面内的某个向量,则a =|a |·a 0;②若a 与a 0平行,则a =|a |a 0;③若a 与a 0平行且|a |=1,则a =a 0.假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 D

解析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a 与|a |a 0的模相同,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①是假命题;若a 与a 0平行,则a 与a 0的方向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向,二是反向,反向时a

=-|a |a 0,故②③也是假命题.综上所述,假命题的个数是3.故选D.

考向二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角度1 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例2 (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 +2b ,BC →=-4a -b ,CD →

=-5a -3b ,则四边形ABCD 的形状是( )

A .矩形

B .平行四边形

C .梯形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 由已知得,AD →=AB →+BC →+CD →

=a +2b -4a -b -5a -3b =-8a -2b =2(-4a -b )=2BC →,故AD →∥BC →.又因为AB →与CD →

不平行,所以四边形ABCD 是梯形.故选C.

(2)(2017·全国卷Ⅱ)设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 ) A .a ⊥b B .|a |=|b | C .a ∥b D .|a |>|b |

答案 A

解析 解法一:∵|a +b |=|a -b |, ∴|a +b |2

=|a -b |2

.

∴a 2

+b 2

+2a ·b =a 2

+b 2

-2a ·b . ∴a ·b =0.∴a ⊥b . 故选A.

解法二: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ABCD 中,设AB →=a ,AD →

=b , 由|a +b |=|a -b |知|AC →|=|DB →

|, 从而?ABCD 为矩形,即AB ⊥AD ,故a ⊥b . 故选A.

角度2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

例3 (1)(2018·全国卷Ⅰ)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 )

A.34AB →-14AC →

B.14AB →-34AC →

C.34AB →+14AC →

D.14AB →+34

AC →

答案 A

解析 根据向量的运算法则,可得EB →=AB →-AE →=AB →-12AD →=AB →-14(AB →+AC →)=34AB →-14AC →

故选A.

(2)(2019·唐山统考)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2CD →,M 为BC 的中点,则AM →

=( ) A.12AB →+12AD → B.34AB →+12AD →

C.34AB →+14AD →

D.12AB →+34

AD → 答案 B

解析 因为AB →=-2CD →,所以AB →=2DC →.又M 是BC 的中点,所以AM →=12(AB →+AC →)=12(AB →+AD

→+DC →)=12? ????AB →+AD →+12AB →=34AB →+12

AD →

.故选B.

角度3 利用线性运算求参数

例4 (1)在△ABC 中,点D 在边CB 的延长线上,且CD →=4BD →=rAB →-sAC →

,则s +r 等于( )

A .0 B.45 C.8

3 D .3

答案 C

解析 因为CD →=4BD →,所以CD →=43CB →.又因为CB →=AB →-AC →,所以CD →=43(AB →-AC →)=43AB →-43AC →

所以r =s =43,s +r =8

3

.

(2)(2019·河南中原联考)如图所示,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E 为AO 的中点,若DE →=λAB →+μAD →(λ,μ为实数),则λ2+μ2

=( )

A.58

B.14 C .1 D.516 答案 A

解析 DE →=12DA →+12DO →=12DA →+14DB →=12DA →+14(DA →+AB →)=14AB →-34AD →

,所以λ=14,μ=-34,

故λ2+μ2

=58

.故选A.

触类旁通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一般规律

(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另外一些向量是用向量解题的基本功,除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外,还应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的一些定理.

(2)在求向量时,要尽可能转化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平面几何的性质,把未知向量转化为与已知向量有直接关系的向量来求解.

即时训练 2.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 为平面上任意一点,设OA →=a ,OB →

=b ,OC →

=c ,OD →

=d ,则( )

A .a +b +c +d =0

B .a -b +c -d =0

C .a +b -c -d =0

D .a -b -c +d =0

答案 B

解析 如图所示,a -b =BA →,c -d =DC →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綊DC ,且BA →与DC →反向,即BA →+DC →

=0,也就是a -b +c -d =0. 3.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BC →=3CD →

,则( ) A.AD →=-13AB →+43AC → B.AD →=13AB →-43

AC →

C.AD →=43AB →+13AC →

D.AD →=43AB →-13AC →

答案 A

解析 AD →=AC →+CD →=AC →+13BC →=AC →+13(AC →-AB →

)=43AC →-13AB →=-13AB →+43AC →.故选A.

4.(2019·唐山模拟)在直角梯形ABCD 中,∠A =90°,∠B =30°,AB =23,BC =2,点E 在线段CD 上,若AE →=AD →+μAB →

,则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0≤μ≤1

2

解析 由题意可求得AD =1,CD =3,所以AB →=2DC →

. ∵点E 在线段CD 上, ∴DE →=λDC →

(0≤λ≤1). ∵AE →=AD →+DE →,

又AE →=AD →+μAB →=AD →+2μDC →=AD →+2μλ

DE →,

2μλ=1,即μ=λ2.∵0≤λ≤1,∴0≤μ≤1

2

. 考向三 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

例5 (1)(2019·朔州模拟)设e 1与e 2是两个不共线向量,AB →=3e 1+2e 2,CB →

=k e 1+e 2,CD →

=3e 1-2k e 2,若A ,B ,D 三点共线,则k 的值为( )

A .-94

B .-4

9

C .-38

D .不存在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A ,B ,D 三点共线,故必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AB →=λBD →

. 又AB →=3e 1+2e 2,CB →=k e 1+e 2,CD →

=3e 1-2k e 2,

所以BD →=CD →-CB →

=3e 1-2k e 2-(k e 1+e 2)=(3-k )e 1-(2k +1)e 2, 所以3e 1+2e 2=λ(3-k )e 1-λ(2k +1)e 2,

所以?

??

??

3=λ3-k ,2=-λ2k +1,解得k =-9

4

.故选A.

(2)(2019·河北衡水调研)一直线l 与平行四边形ABCD 中的两边AB ,AD 分别交于点E ,

F ,且交其对角线AC 于点M ,若AB →=2AE →,AD →=3AF →,AM →=λAB →-μAC →

(λ,μ∈R ),则52

μ-λ=( )

A .-12

B .1 C.32 D .-3

答案 A

解析 AM →=λAB →-μAC →=λAB →-μ(AB →+AD →)=(λ-μ)AB →-μAD →=2(λ-μ)AE →

-3μAF →

,因为E ,M ,F 三点共线,所以2(λ-μ)+(-3μ)=1,即2λ-5μ=1,所以52μ

-λ=-1

2

.故选A.

触类旁通 1

三点共线问题可转化为向量共线问题来解决,但应注意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的区

别与联系,当两向量共线且有公共点时,才能得出三点共线.根据A ,B ,C 三点共线求参数

问题,只需将问题转化为,再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出方程组,

进而解出系数.

2三点共线的一个常用结论:A ,B ,C 三点共线?存在实数λ,μ对平面内任意一点

O O 不在直线BC 上满足

即时训练 5.(2019·济南模拟)已知向量a ,b 不共线,且c =λa +b ,d =a +(2λ-1)b ,若c 与d 共线反向,则实数λ的值为( )

A .1

B .-12

C.12 D .-2

答案 B

解析 由于c 与d 共线反向,则存在实数k 使c =k d (k <0), 于是λa +b =k [a +(2λ-1)b ], 整理得λa +b =k a +(2λk -k )b .

由于a ,b 不共线,所以有?

??

??

λ=k ,

2λk -k =1,

整理得2λ2

-λ-1=0,解得λ=1或λ=-12.

又因为k <0,所以λ<0,故λ=-1

2

.故选B.

6.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AB →=mAM →,AC →=nAN →

,则m +n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解法一:AO →=12(AB →+AC →

)=m 2AM →+n 2

AN →.

∵M ,O ,N 三点共线,∴m 2+n

2=1.

∴m +n =2.

解法二:MN 绕O 旋转,当N 与C 重合时,M 与B 重合,此时m =n =1,∴m +n =2.

《第一节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教案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以前台胞春节期间来大陆探亲,乘飞机先从台北到香港,再从香港到上海.20XX年7月4日,两岸直航包机启航.若台北到香港的位移用向量a表示,香港到上海的位移用向量b表示,台北到上海的位移用向量c表示.想一想,向量a、b、c有何关系? 复习预习 1.我们已经学习过位移、速度、力等,你能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吗?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习三角函数线时,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向线段了,你还记得吗? 所谓有向线段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函数线都是_____________. 知识讲解 考点1 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2 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运算定义法则(或几何意义)运算律 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 +(b+c) 减法求a与b的相反向量-b的 和的运算叫做a与b的差 a-b=a+(-b) 数乘求实数λ与向量a的积的运 算 (1)|λa|=|λ||a| (2)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同; 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反;当λ =0时,λa=0 λ(μa)=(λμ) a (λ+μ)a=λa+μa λ(a+b)=λa+λb 考点3 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a≠0)与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λa.

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设a0为单位向量,①若a为平面内的某个向量,则a=|a|a0;②若a与a0平行,则a=|a|a0; ③若a与a0平行且|a|=1,则a=a0.上述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a与|a|a0的模相同,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①是假命题;若a与a0平行,则a与a0的方向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向,二是反向,反向时a=-|a|a0,故②③也是假命题.综上所述,假命题的个数是3. 【例题2】 【题干】如图,在△OAB中,延长BA到C,使AC=BA,在OB上取点D,使DB=13OB.设OA=a,OB=b,用a,b表示向量OC,DC.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知识点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知识点 一.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注:任一组平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8.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 二.向量的表示法 1.字母表示法:如:a ,AB 等 2.几何表示法: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 3.代数表示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向量OA 的起点O是坐标原点,终点坐标是(x ,y ),则(x ,y )称为OA 的坐标,记作:OA =(x ,y ) 三.向量的运算 1.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 ③00a a a +=+=. b a C B A a b C C -=A -AB =B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2.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 =--. 3.向量数乘运算: 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①a a λλ=; ②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 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②()a a a λμλμ+=+;③()a b a b λλλ+=+.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则()(),,a x y x y λλλλ==. 4.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 设()11,a x y =,()22,b x y =,其中0b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 0b b ≠共线. 四.跟踪训练 1.=++++( ) A . B .0 C . D . 2.给出命题 (1)零向量的长度为零,方向是任意的.(2)若a ,b 都是单位向量,则a =b . (3)向量AB 与向量BA 相等.(4)若非零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共线. 以上命题中,正确命题序号是 A.(1) B.(2) C.(1)和(3) D.(1)和(4) 3.在四边形ABCD 中,如果0AB CD =,AB DC =,那么四边形ABCD 的形状是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直角梯形 4.如图,在△ABC 中,AD 、BE 、CF 分别是BC 、CA 、AB 上的中线,它们交于点 G ,则下列各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区公开课)

仁爱/诚信/勤奋/创新 授课教师:蒋金凤 课程名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授课地点:高一(12)班

授课日期: 3 月 15 日星期四序号课题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会运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得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使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定理的推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体会化归转化的方法和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重 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难点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探究过程中“不共线”和 “任意性”的验证 突破 方法 通过实例画图和类比平面直角 坐标系的象限归纳总结 教学模式讲授式、探究式 板书设计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例题:定理说明:多媒体投影 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 两个小朋友在荡秋千,那么在所有条件都相同 的前提条件下,哪个秋千的绳子更容易断掉? 二、新课探究 1.给定向量 2 1 e,e请根据平面坐标的线性运算 (1)作出向量) e ( ) e ( 2 1 3 2+ 下面我们把刚刚的作图痕迹擦去,给定向量 2 1 e,e和 1 OC,你能将 1 OC用 2 1 e,e表示成 2 2 1 1 e eλ λ+的形式吗? 看图观察并 思考,说出自己 的判断和依据 学生口述,作图 过程得结果 独立完成,个别 展示 从实际生活 问题入手,贴近 学生的日常生 活,能很好地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 望 复习向量的 线性运算和共线 向量定理,为后 续的向量的分解 和唯一性作铺垫 进入向量分解的 探究,刚刚作图 的过程还记忆犹 新,按照来的痕 迹寻找构造平行 四边形的方法

人教A版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设计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4.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5.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 6.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 【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 1、 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2、 情景设置: (1)某人从A 到B ,再从B 按原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AC BC AB =+ (2)若上题改为从A 到B ,再从B 按反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 (3)某车从A 到B ,再从B 改变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 (4)船速为AB ,水速为,则两速度和:AC =+ 新授课阶段 一、向量的加法 A B C A C A B C

O A a a a b b b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 连”) 如图,已知向量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BC =b,则向量AC 叫做a 与b的和,记作a +b,即 a +bAC BC AB =+=,规定: a + 0-= 0 + a. 探究:(1)两相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 (2)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不同向,且|a +b |<|a |+|b |; (3)当a 与b 同向时,则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a 相同,且 |a +b |=|a |-|b |;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b 相同,且|a +b|=|b |-|a |. (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 个向量连加. 例1 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a +b .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a OA = b AB =,则b a OB +=.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问题:上题中b +a 的结果与a +b 是否相同? 验证结果相同 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 A B C a +b a +b a a b b a b b aa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它有着及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又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因此,它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揭示了平面向量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结构,是进一步研究向量问题的基础;是进行向量运算的基本工具,是解决向量或利用向量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蕴涵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因此,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会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理解记忆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式和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得出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用基底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3.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 重点是: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 难点是: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结合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原则和实际情况,确定新课教学模式为:质疑—合作—探究式。此模式的流程为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数学的直观性,实物投影的使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说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如共线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等;学生对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都为学习这节课作了充分准备。 学法指导:教师平等的参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启发、引导、激励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情感发展来调整整个学习活动的梯度和层次,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保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分层次向前推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分为以下环节来进行: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复习回顾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强调系数惟一确定,说明用一个向量就可以表示平面内任何一 个与其平行的向量.然后在平面内任意画出一个与其不平行的向量,问能不能只用前一个向量来表示?学生会说不能.接下来设问:那该如何表示.提出问题同时点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下,自主作图,自主探究,不仅得出了定理,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主要采用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层次、有启发性的五个问题可以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1.学生拿出网格,讨论该如何表示. 2.利用投影仪让学生观察,在平面内任意画出一个向量还能否用这两个向量来表示?表示成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教案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 教学目标 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掌握向量加法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 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通 过探究活动,掌握向量减法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的减法就是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掌握相反 向量。 教学重点 向量的加减法的运算。 〔 _____________ !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的形式来出题, 一般难度不 大,属于简单题 二、知识讲解 I 考)向量加量加三法形法则 在定义中所给出的求象量和的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运用这一法则时 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 则由第 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 0位移的合成可以看 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知识点 向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 【知识导图】

(2)平行四边形法则 以同一点0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以0为起点的对角线0C就是a与b 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由于方向反转两次仍法法原来的方向,因此a和-:互为相反向量。 于是-(-a)=a。 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____________ __ 一「 4 ■+ , 4 4 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 a (-a)二(-a)■ a =0。 TH 4 4 H ^4^4 所以,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二-b,b二-a,a ? b =0。 考点3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 ^为实数,那么 ⑴,(七)=(」i)a; (2)(I 丄)a 虫;」a ; (3)(a b)八a ■ b. ■.斗、- ,4 _斗屮.4 特别地,我们有(- ’)a = ,a)二’(-a),,(a-b)二’a-'b。 ■H 屮 4 . 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是:如果a(a = 0)与b共线,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使 ■I J b —■ a。 二、例题精析 类型一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例题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 AB与x轴正半轴成30°角.求点B和点D的坐标和 uuiv uuv AB与AD的坐标.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知识点

平面向量 一、向量的相关概念 1、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注意向量和数量的区别。向量常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注意不能说向量就是有向线段(向量可以平移)。如已知A (1,2),B (4,2),则把向量AB u u u r 按向量a r =(-1,3)平移后得到的向量是_____(3,0) 2、向量的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 起点在前,终点在后。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用_____箭头所指的方向____表示向量的方向.用字母a ,b ,…或用AB ,BC ,…表示 (1) 模:向量的长度叫向量的模,记作|a |或|AB |.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注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3)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AB u u u r 共线的单位向量是|| AB AB ±u u u r u u u r ); (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有传递性。 (5)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a 、b 叫做平行向量,记作:a ∥b ,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提醒:①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相等;②两个向量平行与与两条直线平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个向量平行包含两个向量共线, 但两条直线平行不包含两条直线重合;③平行向量无传递性!(因为有0r );④三点A B C 、、共线? AB AC u u u r u u u r 、共线; (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a 的相反向量是-a 。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时零向量。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加法: (1)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如图,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u u u r a ,BC =u u u r b ,则向量AC 叫做a 与b 的和,记作a+b ,即 a+b 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B BC CD DE A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特殊情况:a b a b a+b b a a+ b (1)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C B D C B A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有 a 00+=+ a = a (2)法则:____三角形法则_______,_____平行四边形法则______ (3)运算律:____ a +b =b +a ;_______,____(a +b )+c =a +(b +c )._______ 当a 、b 不共线时,

(完整版)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测试题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一、选择题 1.若a 是任一非零向量,b 是单位向量,下列各式①|a |>|b |;②a ∥b ; ③|a |>0;④|b |=±1;⑤a =b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④⑤ B .③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 2. 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上中点,02=++OC OB OA ,则() A .OD AO = B .OD AO 2= C .OD AO 3= D .OD AO =2 3.把平面上所有单位向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那么这些向量的终点所构成的图形是( ) A .一条线段 B .一个圆面 C .圆上的一群弧立点 D .一个圆 4.向量(AB +MB )+(BO +BC )+OM 化简后等于( ) A . BC B . AB C . AC D .AM 5.在四边形ABCD 中,AC =AB +AD ,则( ) A .ABCD 是矩形 B .ABCD 是菱形 C .ABC D 是正方形 D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6.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B =a ,AC =c , BC =b ,则|a +b +c |为( ) A .0 B .3 C . 2 D .22 7.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中,BA uur +CD u u u r +EF uuu r =( ) A .0 B.BE uu u r C.AD uuu r D.CF u u u r 8.如果两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那么a 与b 反向,则( ) A .|a +b |=|a |-|b | B .|a -b |=|a |-|b | C .|a -b |=|b |-|a | D .|a +b |=|a |+|b | 二、填空题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人教A必修4)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第4课时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教学目的: (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 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1)|λa |=|λ||a |;(2)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λ=0时 λa = 2.运算定律 结合律:λ(μa )=(λμ)a ;分配律:(λ+μ)a =λa +μa , λ(a +b )=λa +λb 3.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 λa . 二、讲解新课: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 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1e +λ22e . 探究: (1)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 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 (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

(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 2是被a ,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 三、讲解范例: 例1 已知向量1e ,2e 求作向量-2.51e +32e . 例 2 如图 ABCD 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M ,且=a ,=b ,用a ,b 表示,,和 例3已知 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与BD 交于E ,O 是任 意一点,求证:+++=4 例4(1)如图,,不共线,=t (t ∈R)用, 表示. (2)设OA 、OB 不共线,点P 在O 、A 、B 所在的平面内,且 (1)()OP t OA tOB t R =-+∈ .求证:A 、B 、P 三点共线. 例5 已知 a =2e 1-3e 2,b = 2e 1+3e 2,其中e 1,e 2不共线,向量c =2e 1-9e 2,问是否存在这样的实 数,d a b λμλμ=+ 、使与c 共线. 四、课堂练习: 1.设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则有( ) A.e 1、e 2一定平行 B .e 1、e 2的模相等 C.同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有a =λe 1+μe 2(λ、μ∈R ) D.若e 1、e 2不共线,则同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有a =λe 1+u e 2(λ、u ∈R ) 2.已知矢量a = e 1-2e 2,b =2e 1+e 2,其中e 1、e 2不共线,则a +b 与c =6e 1-2e 2的关系 A.不共线 B .共线 C.相等 D.无法确定 3.已知向量e 1、e 2不共线,实数x 、y 满足(3x -4y )e 1+(2x -3y )e 2=6e 1+3e 2,则x -y 的值等于( ) A.3 B .-3 C.0 D.2 4.已知a 、b 不共线,且c =λ1a +λ2b (λ1,λ2∈R ),若c 与b 共线,则λ1= . 5.已知λ1>0,λ2>0,e 1、e 2是一组基底,且a =λ1e 1+λ2e 2,则a 与e 1_____,a 与e 2_________(填 共线或不共线). 五、小结(略)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复习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刘正伟

§5.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数乘向量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了解向量共线的含义,理解向量共线判定和性质定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难点: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讲练结合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问题:前面我们已经复习了的向量的有关概念,知道了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物理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学生:速度,加速度,位移,力 力可以合成也可以分解,那么向量怎么运算 那么我们今天一起回顾向量的线性运算——板书课题 (二)知识要点 1.向量的线性运算

a 是一个非零向量,若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 b =λa ,则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 3.【知识拓展】 1.一般地,首尾顺次相接的多个向量的和等于从第一个向量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 点的向量,即A 1A 2→+A 2A 3→+A 3A 4→+…+A n -1A n ——→=A 1A n →,特别地,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 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 2.若P 为线段AB 的中点,O 为平面内任一点,则OP →=12 (OA →+OB →). 3.OA →=λOB →+μOC →(λ,μ为实数),点A ,B ,C 共线 λ+μ=1. 题型一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命题点1 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2 (1)在△ABC 中,AB →=c ,AC →=b ,若点D 满足BD →=2DC →,则AD →等于( )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随堂练习(答案)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重难点:灵活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向量加法的问题,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向量运算;灵活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差,以及求两个向量的差的问题;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体会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考纲要求: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经典例题:如图,已知点,,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AB BC CA 的中点, 求证:0EA FB DC ++=. 当堂练习: 1.a 、b 为非零向量,且+=+||||||a b a b ,则 ( ) A .a 与b 方向相同 B .a =b C .a =-b D .a 与b 方向相反 2.设+++=()()AB CD BC DA a ,而b 是一非零向量,则下列各结论:①//a b ;② +=a b a ;③+=a b b ;④+<+a b a b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3.在△ABC 中,D 、E 、F 分别BC 、CA 、AB 的中点,点M 是△ABC 的重心,则 MC MB MA -+等于 ( ) A .O B .MD 4 C .MF 4 D .M E 4 4.已知向量b a 与反向,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 .||||||b a b a -=- B .||||b a b a -=+ C .||||||b a b a -=+ D .||||||b a b a +=+ 5.若a b c =+化简3(2)2(3)2()a b b c a b +-+-+ ( ) A .a B .b C .c D . 以上都不对 6.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P 在对角线AC 上(不包括端点A 、C ),则AP =( ) A .().(0,1)AB AD λλ+∈ B .2 ().(0, )AB BC λλ+∈ C . ().(0,1)AB AD λλ-∈ D . 2().(0, )2 AB BC λλ-∈ 7.已知==||||3OA a ,==||||3OB b ,∠AOB=60?,则+=||a b __________。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教学目的: (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 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1)|λa |=|λ||a |;(2)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λ=0时λa = 2.运算定律 结合律:λ(μa )=(λμ)a ;分配律:(λ+μ)a =λa +μa , λ(a +b )=λa +λb 3.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 b =λa . 二、讲解新课: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 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1e +λ22e . 探究: (1)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 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 (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 (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 ,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 三、讲解范例: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教案

适用
高中数学
适用年级
高一
学科
适用区域 苏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
教学目标
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掌握向量加法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 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通 过探究活动,掌握向量减法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的减法就是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掌握相反 向量。
教学重点 向量的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 向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的形式来出题,一般难度不 大,属于简单题。
二、知识讲解
(考1)点向1量向加量法加的法三法角则形法则 在定义中所给出的求象量和的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运用这一法则时 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则由第一 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0 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 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第1页/共9页

(2)平行四边形法则 以同一点 O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A.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以 O 为起点的 对角线 OC 就是 a 与 b 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 行四边形法则。
由考于点方2向反向转量两的次减仍法回法到则原来的方向,因此 a 和 a 互为相反向量。 于是 (a) a 。 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 a (a) (a) a 0 。 所以,如果 a, b 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 a= b,b= a, a b 0 。
考点 3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 , 为实数,那么 (1) ( a) ()a ; (2) ( )a a a ; (3) (a b) a b . 特别地,我们有 ()a (a) (a) , (a b) a b 。 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是:如果 a(a 0) 与 b 共线,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使 b a。
三 、例题精析 类型一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例题 1
已知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 中,AB 与 x 轴正半轴成 30°角.求点 B 和点 D 的坐标和 AB 与 AD 的坐标.
第2页/共9页

最新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练习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向量的加法 (1)定义已知非零向量,a b r r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r ,BC =b r ,则向量AC 叫做a r 与b r 的和,记作a b +r r ,即a b +r r =AB +BC =AC .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叫向量的加法.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说明:①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终点 的向量即为和向量. ②两个向量的和仍然是一个向量,其大小、方向可以由三角形法则确定. ③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以点O 为起点作向量a OA = ,OB b =uu u r r ,以OA,OB 为邻边作OACB Y ,则以O 为起点的对角线所在向量OC uuu r 就是,a b r r 的和,记作a b +r r =OC uuu r 。 说明:①三角形法则适合于首尾相接的两向量求和,而平行四边形法则适合于同起点的两向量求和,但两共线向量求和时,则三角形法则较为合适. ②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③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00a a a a +=+=r r r r r r , (3)特殊位置关系的两向量的和 ①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不同向,且|a +b |<|a |+|b |; ②当a 与b 同向时,则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 ③当a 与b 反向时,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a 相同,且|a +b |=|a |-|b |;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b 相同,且|a +b|=|b |-|a |. (4)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①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②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 +c =a + (b +c ) 知识点二:向量的减法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说课稿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说课稿 第一课时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A版必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一课时,下面,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以及设计说明五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本课时内容包含“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此前的教学内容由实际问题引入向量概念,研究了向量的线性运算,集中反映了向量的几何特征,而本课时之后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向量的坐标运算,更多的是向量的代数形态。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坐标表示的基础,坐标表示使平面中的向量与它的坐标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为通过“数”的运算处理“形”的问题搭起了桥梁,也决定了本课内容在向量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向量夹角的概念,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以及平面向量坐标建立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定理的产生、形成过程,体验由一般到特殊、类比以及数形结合的数 学思想,从而实现向量的“量化”表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以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教学难点: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原则,本节课采用由“自学—探究—点拨—建构—拓展”五个环节构成的诱导式学案导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和简单的线性运算,并且对向量的物理背景有初步的了解,我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探究式学法。让学生借助学案,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重点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发放学案,依案自学;分组探究,信息反馈;精讲点拨,解难释疑;归纳总结,建构网络;当堂达标,迁移拓展。 1、发放学案,依案自学 学习并非学生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课前下发“导学学案”,让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

高中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教案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ompulsory 4 "plane vector linear op eration" teaching plan

高中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教案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 三、应用举例: 例二(P94—95)略 练习:P95 四、小结 1、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2、交换律和结合律;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4(A版)第105-106页【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授课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陈晓妹 【教材分析】 1.向量在数学中的地位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还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2.本节在教学中的地位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向量进行坐标表示,并由此进一步将向量运算转化为坐标运算的重要基础;该“定理”以二维向量空间为依托,可以推广到n维向量空间,是今后引出空间向量用三维坐标表示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本节在教学思维方面的培养价值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蕴含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它是用基本要素用基本要素(基底、元)表达事物(向量空间、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的集合),并把对事物的研究转化为对事物基本要素研究的典型范例,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向量的基底的意义与作用,学会选择恰当的基底,将简单图形中的任一向量表 示为一组基底的线性组合; 2.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初步利用定理解决问题(如相交线交成线段比的问题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认识平面向量的“二维”性,并由此进一步体会“某一方向上 的向量的一维性”,培养“维数”的基本观念; 2.通过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定理的产生、形成过程,体验定 理所蕴含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 2.与物理学科之间的渗透,改善数学学习信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 1.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特别是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和 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都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知识准备; 2.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已经清楚了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同时作图习惯已经养成,这 为我们学习向量分解提供了认知准备。 不利因素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案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案

海伊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九年级课时数: 学员姓名:张鸿敬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高老师 课 题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授课时间:2013 年10月18日备课时间:2013 年10月16日 教学目 标1.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掌握向量加法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2.在应用活动中,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的和,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能力。 4.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向量减法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的减法就是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掌握相反向量。 5.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能熟练地掌握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向量的差向量。 6.通过经历探究数乘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的过程,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重点、难 点1.向量加法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对向量加法法则定义的理解。 3.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4.对向量减法定义的理解。 5.实数与向量积的意义。 6.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 7.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及其运用。 8.对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理解运用。

授课方 法 联想质疑——交流研讨——归纳总结— —实践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知识导入) 二、探索研究 【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求若干个向量的和的模(或最值)的问题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1)寻找或构造平行四边形,找出所求向量的关系式; (2)用已知长度的向量表示待求向量的模,有时还要利用模的重要性质。 二、1. 向量的加法定义 向量加法的定义:如图3,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AB+BC=AC。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 向量加法的法则: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在定义中所给出的求象量和的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运用这一法则时要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