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古诗文答题出错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文诗文识记能力、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多种能力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之一,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遗产必备的条件,也是近年来中考必要考到的一项重要能力。古诗文的考核主要是默写、加点词的解释、句子翻译及内容理解。古诗文默写、阅读容易拿分,也容易丢分。课外文言文丢分更是严重。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学生常见的一些错误及原因,而这些情况在考后我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得到了证实。实际上这些错误有很多是可以解决的:

一、学习古诗文时死记硬背,不求理解,考试默写错别字百出,或张冠李戴。

二、加点字解释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解释此词却答另一词的意思,还有学生不认真阅读解释词所在的句子及其这一句所在的课文,因而想当然地把被解释词在其他句子、其他课文中的另一些含义随意地写上,有一部分学生答题时不认真,结果受要求解释词的书写影响而写错字,做课外文言实词的解释更不会联系已知去推敲。

三、文言文重要句子解释时,往往不仔细读句子,解释时比较多因漏译或重要词解释不当,还有语序不规范而扣分。

四、课外文言文理解题往往不能在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审视全文,因而答题偏离。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了改变这些情况的指导和训练:

一、诵读、精译,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结构规律。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而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习文言的语言环境。诵读时,口耳眼心都用上,以培养文言的语感。同时我指导学生诵读必须做到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地弄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也就一知半解,往往在默写的时候写上别字或张冠李戴,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这也就导致了学生课外文言文严重失分。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低下,关键还是在于课内学习不扎实。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诵读、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时,严格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结合注释,自读提示,阅读并抄下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让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注释、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质疑,并做记录,同时还通过小组讨论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二、通过归纳,指导学生用“对、换、留、去、补、调”的方法来解决

翻译句子的方法,我归结出了“对译”、“变更”、“保留”、“去除”、“补充”、“调整”六种方法。

1、对译,就是逐字逐句落实,特别是句子中的重要实词的意思决不遗漏。

2、变更,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单音节变双音节。

3、保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4、删除,就是翻译时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的解释。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代替,如果硬译反而别扭,因而指导学生在翻译句子时可以不译,只要不影响句子意思。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以及词中虚设成分等。

5、补充,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有时词类发生活用时,指导学生必须根据词的活用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6、调整,就是调整语序。有些文言句子的句式、语序已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句子调整过来,即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使句子的解释更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三、有选择地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是否真懂。

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文言句子,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但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出来,或者说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除了因为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清晰之外,现代汉语的语汇不够丰富、对文言句式把握不到位、文字表达能力不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性地搞点文言文的翻译练习,有课堂上的学生口头解释句子意思,有课后选择性地解释重要句子的书面练习,无论是口头翻译,还是笔泽,都要求学生准确、规范。开始训练时,学生总是不够准确、不够规范的。每次我都对那些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严格要求,渐渐地,学生能准确规范的翻译文言课文了。

四、增大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如果仅仅只在课堂上进行教材内容的学习,不去阅读课外文言作品,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学生课外文言文考试失分现象严重,除了他们课内学习不扎实之外,也与他们狭窄的文言文阅读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紧张的教学时间内抽出一定的课时,利用《文言读本》一书,加强学生课外文言文的阅读量,从中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一定思想性的寓言、人物传记作为学习的重点,并且在关键的地方还给以点拨,促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课内精读和课外博览相结合,学生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就逐步形成、提高了。

五、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六、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七、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八、以竞赛机制促进学习效果喜人

没有竞赛机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效果。抓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欲望,我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开展文言文抽背比赛、文言文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发动全班学生参与,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增强学习的凝聚力。每一次活动都给学生以震撼力,学生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为以后的学习吸取经验和教训。

经过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的实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在做文言文习题时的出错也有所减少。当然,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但我想,如果我们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错误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改进,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也就提高,这种对分数的感性获得,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用这样一把钥匙开启文言学习的大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