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

理概况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

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世界海陆分布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谁?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总结]

1、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2、四大洋的分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最窄处。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太平洋与印度洋: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印度洋: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

(二)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学生活动]探究二:等温线的弯曲受哪些因素影响?

[总结]

1、等温线的影响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

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

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

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

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

【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考点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含解析)

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1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 提示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 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 规律) 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 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注意点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2.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并非是毫无联系的两个概念 (1)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会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2)从宏观上来看,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而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这两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为如此,使得地理环境和自然带的分布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二 湖泊学案

微专题二湖泊 [核心知识必备] 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2.综合治理 (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2)“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实例应用提升] 1.(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第(2)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答案(1)A (2)C 2.(2018·山东烟台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三世界地理复习《北美洲-美国》练习题

高三世界地理复习《北美洲-美国》练习题

《北美和美国》基础知识点 1.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观察地形对北美天气变 化的影响图 (1)落基山脉对北美气 候产生了什么影响?(当温 和湿润的西风①到达西北部 海岸时,受到落基山脉的阻挡,使其影响仅限于沿海地区,与西风有关的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也就仅分布在沿海地区。广大的大陆内部难以受到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它也是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的原因之一) (2)中部平原对北美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③可从北冰洋上空长驱直达南部墨西哥湾,气温突然下降,形成大风和寒潮天气。夏季墨西哥暖湿气流④也可自由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 (3)从图中可看出,从北部来的干冷风②为何可越过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到达东海岸?(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为

古老的高原山地,经过长期侵蚀,海拔低,对气流运动影响不明显) 2.美国自然条件的四个特点: ①绝大部分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②平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③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了良好条件。密西西比河在29oN处注入墨西哥湾;④美国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 3.美国的农业。 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3%。地区生产专门化程度高,其好处是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诠释美国农业带分布: 农业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有密切关系,我们只要将两者对照,就能根据气候的分布理解农业带的分布特点。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试题一.doc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试题一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亚洲众多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其影响因素是 A 、亚洲气候B、亚洲的经济C、亚洲人口D、亚洲地势 右图示 意世界某种 气候类型的 局部分布地 区。完成 2~3 题。 2、关于该气 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 B.北美洲主要分布在东海岸 C.亚洲没有分布 D.因受海洋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2

3、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③地区的分布 呈狭长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 C.地形D.大气环流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 4~6 题: 4、图中 a、b、 c、d、区域中, 属于乳畜业 农业地域类 型的是 () A.a B.c、 C.b D .d 5、图示①~⑤城市中,为大西洋沿岸港口 和首都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④⑤ 3

6、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北部工业有丰富的石油和煤铁资 源 ②.城市①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和石化工 业中心 ③.城市⑤附近有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 业区 ④.地形分为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 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王教授日记中这样写道:“这里的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坚硬,叶面光滑且有蜡质薄膜,果园里种植的大多是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据此回答 7 题: 7、王教授日记记述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

B.终年炎热少雨 C .终年高温多雨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根据所学知识,读南亚地区图 回答 8~11 题: 8、关于 A、B 两城市的 说法,正确的是 A.A 城为加尔各答, B 城为孟买 B.A 城是印度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港口 C.B 城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B 城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9、关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 沿海地 B.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 C.黄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 5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世界地理 北美和美国教案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北美和美国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北美概况”包括北美的地理位置、三大地形区、五大湖群、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类型。美国国土组成及三大地形区,自然条件及农业专业化,三大工业区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 1.北美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掌握美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地区生产专门化的特征 3. 掌握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条件及其工业中心的分布 三、学习重难点:北美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条件及其工业中心的分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北美和美国的一些基本概况在初中就一学过,但深入点的知识比如北美三大地形区、五大湖群、美国农业专业化、美国工业区分布等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要细致,结合地图,放慢速度。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在地图册找到北美和美国地图。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读图识记、了解概况 在北美地形图上找出: 1、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 2、北极圈、大洋、海湾; 3、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尼亚加拉瀑布; 4、城市群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北美位置和范围 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上找出北美的经纬度位置及范围,海陆位置 (1)、经纬度位置:20oW-160oW,主要在30oN-80oN。北美地区位于西半球的北部,主体部分在温带,寒带面积较小。 (2)、范围:北美是指北美洲的北部,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3)、海陆位置:临三大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东面是大西洋,南面是墨西哥湾,陆上与墨西哥分界。 2、北美地形:南北纵列的三个地形区: 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上找出北美三大地形区

2019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练: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 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新疆北部的哈萨克族 读图,熟悉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草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昆仑山,阿尔金山,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天山,吐鲁番盆地,阿尔泰山。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 (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距海洋远近,降水减少——经度地带性。 (4)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防止沙漠化扩大和草场退化,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是本区的主要任务。 (5)灌溉农业 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著名农产: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6)矿藏和工业 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塔里木盆地勘探出储量丰富的油气田。 包头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酒泉的航天工业。 水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居第三位——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7)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交通: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的公路和兰新、包兰铁路干线,南疆铁路。 80° 90° 110° 100°

基础设施建设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实施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 (8)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灾害、自然灾害频繁。 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草,沙漠化,流域内调水。 (9)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食:牛、羊肉和乳制品最常见食品 住:向定居方向发展 关注点: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显著: ①气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②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2.新疆的黑白战略: “黑”——石油 “白”——棉花:光热条件好,绿洲灌溉水源条件好,较适合棉花生长,棉花质量高。 3.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保护水源;防止沙漠化(保护草场,植树种草) 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水源。根本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牧,退耕还林。 5.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动能资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以及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风沙大,盐碱重,水土资源分配不均衡;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技术落后,信息较闭塞;生态环境脆弱。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与包头钢城靠煤近铁傍水,相似的城市有()A.马鞍山B.武汉C.攀枝花D.鞍山 2.华北平原和新疆都是我国棉花基地,它们不同的生长条件是()A.春播期雨水少B.夏季高温多雨C.秋季晴朗少雨D.沙质土壤 3.我国西北地区与邻国接轨的铁路是()A.缤绥线、滨洲线B.兰青线、包兰线 C.大秦线、陇海线D.集二线、兰新线 4.下列关于新疆的错误叙述是()A.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自治区) B.地形分布大势具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 C.坎儿井是柴达木盆地引地下水的灌溉工程 D.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场 5.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正确叙述是()A.本地区三个灌溉农业区都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B.内蒙古东部、中部是牧业基地,也是煤炭基地 C.喀什是我国最西部的重要城市 D.本地区植被由西向东为荒漠—草原—半荒漠 6.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的正确叙述是()A.农业灌溉水源是高山雪水和地下水 B.有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分析区域地理方面: 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自然带、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 区域图:轮廓图、经纬线图、地形剖面图、海陆分布图 重点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40;北纬50、60 重点经线:0、10°E、20°E、30°E、40°E、50°E、60°E、90°E、120°E、120°W、90°W、80°W、60°W 重点海峡运河:直布罗陀、马六甲、霍尔木兹、苏伊士、巴拿马 海域:红、黑、白、北、南、东、里、地中、阿拉伯、墨西哥、波罗的 1、东亚70°E-140°E,20°N-50°N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相对位置自南向北、自东向西;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东部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 期一致。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 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 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 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 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 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南部韩国,经济 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 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N~45°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 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完整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宿州二中南校区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8-1-1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9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4、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北半球的夏季(7月)向北移,北半球的冬季(1月)向南移。 二、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气旋、反气旋系统。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锋面存在于低 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近地面,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锋面一般沿槽线向两侧延伸,一侧为冷锋,另一侧为暖锋。不管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西侧都是冷锋、东侧都是暖锋。 四、气候(气温、降水、气压、风)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 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带。在调节全球热量、水汽的的不平衡时又使气 候复杂化。 下垫面

①.海陆差异的影响: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b.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年内分配不均;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年内分配均匀。 c.洋流的影响 ②.地形的影响 海拔高度的影响 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复习要点 一、地形与地势(涉及的重要地名一定要在地图册上找出) 1、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 在地图册中熟悉以下地形区: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湄公河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东部多岛屿,南部多半岛 构造成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碰撞地带(东亚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地带(南亚地形) 2、非洲高原大陆(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较高-阻挡东风撒哈 拉沙漠刚果盆地(低地) 构造成因:东非大裂谷(小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板块张裂地带-非洲、印度洋板块)地中海(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之间碰撞地带-消亡边界-阿尔卑斯山脉) 3、欧洲平原为主,地势最低平。西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俄罗斯)。 山地东西走向(不阻挡西风),阿尔卑斯褶皱山脉(年轻、高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古老、起伏平缓)——冰川作用(角峰、峡湾-挪威-良港) 4、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地——西部高耸、年轻的落基山脉(美 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大平原(密西西比冲积平原和高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 5、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中部平原与东部高原交错分 布)西部高耸的年轻的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亚马孙冲积平原、东部古老的巴西高原 6、大洋洲三大地形区:东部山脉、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东部山脉-大分水岭、中部平 原-墨累达令盆地(大自流盆地)、西部古老的高原 7、南极洲地势最高的大洲,以高原(大陆冰川)为主,主要为大陆冰川覆盖 二、气候 1、亚洲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平壤、东京)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广州、汉城、台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马尼拉、河内、曼谷、仰光、吉隆坡、金边、加尔各答)、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雅加达)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耶路撒冷)、北部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兰巴托、乌鲁木齐、阿斯塔纳)——没有: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世界最大、最全3、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强(同一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变化大) 气候因子:辐射因子——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大气环流因子——季风环流影响; 下垫面因子——陆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人类活动因子——旧大陆人类文明历史悠久,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7-2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D 2.A 3.D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地理现象。同纬度地区,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因此甲地总是比我国同纬度其他地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但不同纬度日出早晚除了与东西位臵有关外,还与昼夜长短有关,因此甲地并非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故A 项错误;漠河地处北极圈以南,夏至日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B项错误;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水岭之一,故C项错误;松花江干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初冬或初春结冰与融冰时出现凌汛现象,故D项正确。第2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根据东北平原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根据该区域河流流向分析,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A项正确;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故B项错误;东北平原地区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故C项错误;东

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非商品棉基地,故D项错误。第3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人口迁入地区。结合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口迁移知识分析,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以及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故D 项正确。该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人口迁移主要以国内迁移为主,故A、B、C项错误。 (2013·安徽)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4~5题。 4.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5.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一地图知识及各类地理图像的判读与应用 【基础要点归纳】 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符号、颜色表示出来的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比例尺;昌毙鎏(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千米,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即在地图上画一直线,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大小是值的大小。在地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愈小,要表示内容愈详细,

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如图所示: 等高线上高度注记的字首朝地势升高的一方,河流常发源于山谷处并向低处流。 (3)等深线:标注的高度表示海底的深浅,疏密的状况表示海底坡度的大小。 (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图的基础上,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海拔的高低,在分层设色图上附有高度表可以查看。 (5)地形剖面图 剖面线的绘制是地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用图介绍绘制的一般过程。请按图上标注的序号阅读。 一般等高线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 【要点深化与能力提升】 1.三种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

算公式为:(x-1)d≤△H<(x+1)d,式中x为陡崖处汇集的等压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2)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相同。 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3)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见下表) 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 山地山峰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四周低 中部高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外侧,坡度 向外降低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汇总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知识梳理 自主梳理归纳】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1. 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大洲分界线:图中的a 山,b 运河,c 海峡,d 海峡,e 运河,f 海峡。 3.四大洋:面积最大的是 ,面积最小的是 。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 2.海底地形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 ,b ,c ,d 。2.世界人种及分布 人种 分布 黄色人种 区域a: 、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 区域b: 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南美洲东部和 南部 黑色人种 区域c :__________________ 和 。四、亚洲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象 A 海,b半岛,c 群岛,d 高原,e 高原,f ,g 气候。 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 地形以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1)人口稠密: 、东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 印度河流域——文化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化 (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国家。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 ,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注意提示】亚洲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要从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五、东南亚 1.范围:包括两部分。地处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为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为气候。 3.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国家农产品分布 泰国、越南、缅甸世界重要的出口国 泰国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菲律宾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 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4.城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1.重要的地理位置:之地。图中a为,b 为。 2.气候类型:图中c为气候,d为气候,e为气候。3.河流:图中f为;g为河。 4.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区。 1.地形区:图中a为山脉;b为。 2.气候类型:图中c为气候;d为气候;e为气候;f为气候。 3.经济: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注意提示】欧洲气候深受大气环流、洋流、地形因素的影响,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欧洲西部分布面积广、延伸纬度高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 理概况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

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二)高考考核目标的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2011届( )高三学年联考试题(地理学科) 命题人:孟繁廷 审核人:周显恩、陈杰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 题1.5分,共计30题,45分。) 密山市被人们称为鱼米之乡,它地处三江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 品粮基地。密山市密山镇经纬度位置约为(45°N ,130°E ),它处于穆棱河平原 北侧,南部又有兴凯湖湖滨平原,原为一望无际的沼泽区。美丽可爱的兴凯湖是 我国夏季的旅游胜地之一,大湖与小湖之间的湖岗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 物资源极其丰富,又具有独特的自然特征,尤其是松树的种类独特。其树冠形状 酷似黄山上的迎客松,树冠的伸展方向指向小湖。好像在欢迎八方游客。根据材 料回答: 1、密山地区与广东省相比 A.有机质含量少,土层深厚 B.有机质含量多,土层薄 C.有机质含量多,土层厚 D.有机质含量少,土层薄 2、下列有关兴凯湖湖滨平原与穆棱河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植被属于针阔混交林 B.自然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C.自然植被呈现非地带性特征,但又具有这个地带的地带性特征 D.自然植被呈现地带性特征,但又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 3、密山市优质的大米在南方的昆明、上海、温州等地为一种品牌,关于密山大 米好吃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密山的全年日照时间长 ②密山的降水量大、积温量大 ③密山的夏季昼夜温差大 ④密山夏季日照时间长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树冠形状伸展方向指向小湖的原因正确的叙述是 ①在松树的生长旺季,小湖面积小,离陆岸近,气温高于大湖 ②冬季,小湖面积小,离陆岸近,温度高于大湖 ③在松树的生长旺季,风总是由大湖吹响小湖,使其树冠伸展方向指向小湖 ④冬季风总是由大湖吹响小湖,使其树冠伸展方向指向小湖 A.①④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图中虚 线表示该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该图回答5题: 5、图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虎林高中 密山一中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专题讲义(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 高考考纲: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考点一 世界地理概况 1.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海洋,29%为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①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E 南极洲、F 北美洲、G 南美洲。 各大洲分界线:(右表)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甲太平洋、乙大西洋、丙印度洋、丁北冰洋。 ③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④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经纬网定位:经纬网定位是区域 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通 常可以借助“十”字法或“井”字 法进行识记。如: “双30”,指 的是30°E、30°N 的交点,记忆为尼罗河河口或者开罗 附近,以此作为参考点,思考相对位置。 2.其他定位方法:(1)相对位置定位:借助熟悉的点, 根据相对位置定位。(2)轮廓、形状定位:每个区域都有 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3) 典型区域特征定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 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 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 索。(4)特殊地理事物定位: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 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2019·常州一模)西班牙的耶罗岛地形崎岖,全年温和, 多地形雨。读图,回答1~2题。

1.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 A.东南部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2.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 ) A.受信风影响 B.受副高影响 C.受洋流影响 D.受人类影响 (2019·皖南八校模拟)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阔的麦 哲伦次南极生态区。境内有南半球最大的“微型森林”(植 株相对较小)和世界最南端的原住民雅马纳人。读图完成3~ 4题。 3.合恩角保护区内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 ) A.气候湿冷 B.风力较大 C.土壤贫瘠 D.光 照不足 4.达尔文在1834年穿过比格尔海峡时写道:“雅马纳人生 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的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 暴风雨不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原因主要受(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沿岸暖流的影响②沿岸寒流的影响③寒冷的西北风影响④寒冷的西南风影响5.(2019·衡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主峰海拔4 165米。 阿特拉斯山区自然风光独特,山顶终年积雪,山脉东 南侧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沙漠广布,山麓 地带有喜温湿的棕榈树分布;西北地区气候宜人,花 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右 图为阿特拉斯山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指出阿特拉斯山脉的走向,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2)阿特拉斯山一面是沙漠,一面是“北非花园”,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3)简述M地有棕榈树生长的原因。(4分) (4)试分析说明阿特拉斯山区域适宜发展高山滑雪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考点二东亚—日本与中亚 一、东亚与日本 1.东亚 (1)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河流: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为外流河,内陆以内流河为主。 (3)气候:东部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4)经济:沿海经济发达,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广泛种植。2.日本(25°N~45°N,125°E~150°E) (1)范围:由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四个大岛及 其数千个小岛与其周围的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右图) (3)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北部 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 季风气候 (4)工业区:①主要分布区:太平 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②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