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联网复习

物联网复习

物联网复习
物联网复习

手机钱包的概念是由(B)提出来的。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D)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A、微软

B、IBM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D)。

A、感知层

B、传输层

C、数据层

D、会话层

物联网体系结构划分为4层,应用层在(D)。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力敏传感器接受(A)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声

C、光

D、位置

下列哪项不是传感器的组成元件(D)。

A、敏感元件

B、转换元件

C、变换电路

D、电阻电路

物联网技术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什么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的呢?(A)

A、电场和磁场

B、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声波

作为射频识别系统最主要的两个部件——阅读器和应答器,二者之间的通信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A)

A、串行数据通信

B、半双工系统

C、全双工系统

D、时序系统

蓝牙的技术标准为(A)。

A、IEEE802.15

B、IEEE802.2

C、IEEE802.3

D、IEEE802.16

下列哪项不属于3G网络的技术体制(D)。

A、 WCDMA

B、CDMA2000

C、TD-SCDMA

D、IP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中核心环节是什么?(B)

A、标识

B、感知

C、处理

D、信息传送

下面哪一部分不属于物联网系统? (C)

A、传感器模块

B、处理器模块

C、总线

D、无线通信模块

在云计算平台中,(C)软件即服务。

A、IaaS

B、PaaS

C、SaaS

D、QaaS

2009年中国RFD市场的规模,将达到(A)。

A、50亿

B、40亿

C、30亿

D、20亿

物联网包括物与物互联,也包括人和人的互联。对

物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非常好,技术廉价。(错)

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错)

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主要有集中式,半分布式,分布式以及层次式结构,目前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半分布式结构方面(√)

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对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可以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错

Zigbee是IEEE 802.15.4协议的代名词。ZigBee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

物联网、泛在网、传感网等概念基本没有交集。(×)

请问联物网这个概念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

答:早在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他就提出过物联网方面的概念。

2 请问“三网融合”指的是哪三网?

答: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

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中主要包含哪三层?简述每层内容。

答:

(1)感知层感知层有数据采集子层,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组成。数据采集子层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智能光发生的物理时间和数据信息。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将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协同处理,以提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信息冗余度,并通过自组织能力的短距离传感网介入广域承载网络。它旨在解决感知层数据与多种应用平台间的兼容性问题。

(2)网络层网络层主要将来自感知层的各类信息通过基础承载网络传输到应用层。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系统相结合,实现广泛的物物互联的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业务中间件和行业应用领域。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医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

2.RFID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构建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原则。

答:

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产生的磁场后,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及组成。

简单地说,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功能快,其作用是将来自外界的各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传感器一般有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种物理量的元件。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层电路产量。转换电路完成被测量参数至电量的基本转换输入到测控电路中,进行放大,运算,处理等进一步转换,以获得被测值或进行过程控制。

简述智能传感器的结构和功能。

答:1)智能传感器的典型结构如下: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是:

智能传感器除了检测物理、化学量的变化之外,还具有测量信号调理(如滤波、放大、A/D 转换等)、数据处理以及数据显示等能力,它几乎包括了仪器仪表的全部功能。智能传感器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如果从结构上划分,智能传感器可以分为集成式、混合式和模块式。集成智能传感器是将一个或多个敏感器件与微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同一硅片上,集成集成度高,体积小,但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很难实现;将传感器和微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做在不同芯片上,则构成混合式智能传感器,目前这类结构较多;初级的智能传感器也可以由许多互相独立的模块组成,如将微计算机、信号调理电路模块、数据电路模块、显示电路模块和传感器装配在同一壳结构内则组成模块式智能传感器。

2)智能传感器应具有如下功能:

(1)自补偿功能:根据给定的传统传感器和环境条件的先验知识,处理器利用数字计算方法,自动补偿传统传感器硬件线性、非线性和漂移以及环境影响因素引起的信号失真,以最佳地恢复被测信号。计算方法用软件实现,达到软件补偿硬件缺陷的目的。

(2)自校准功能:操作者输入零值或某一标准量值后,自校准软件可以自动地对传感器进行在线校准。

智能传感器结构框图

(3)自诊断功能:因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传感器性能会下降或失效,分别称为软、硬故障。处理器利用补偿后的状态数据,通过电子故障字典或有关算法可预测、检测和定位故障。

(4)数值处理功能:可以根据智能传感器内部的程序,自动处理数据,如进行统计处理、剔除异常值等。

(5)双向通信功能:微处理器和基本传感器之间构成闭环,微处理机不但接收、处理传感器的数据,还可将信息反馈至传感器,对测量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

(6)自计算和处理功能

根据给定的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数学模型,智能处理器利用补偿的数据可计算出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数值。利用给定的统计模型可计算被测对象总体的统计特性和参数。利用已知的电子数据表,处理器可重新标定传感器特性。

(7)数字量输出功能:数据交换通信接口功能,数字和模拟输出功能及使用备用电源的断电保护功能等。

(8)自学习与自适应功能

传感器通过对被测量样本值学习,处理器利用近似公式和迭代算法可认知新的被测量值,即有再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对被测量和影响量的学习,处理器利用判断准则自适应地重构结构和重置参数。例如,自选量程,自选通道、自动触发、自动滤波切换和自动温度补偿等。

射频标签的天线有哪几种?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

RFID 主要有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3 种基本形式的天线。其中,小于1 m 的近距离应用系统的RFID 天线一般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线圈型天线,它们主要工作在中低频段. 而1 m 以上远距离的应用系统需要采用微带贴片型或偶极子型的RFID 天线,它们工作在高频及微波频段。

射频标签的能量获取方法有哪些?

答:

一般来说主动式RFID系统为有源系统,即主动式电子标签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只需穿透障碍物一次。

被动式电子标签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来调制自身的信号,标签产生电能的装置是天线和线圈。

在半主动式RFID系统里,电子标签本身带有电池,但是标签并不通过自身能量主动发送数据给读写器,电池只负责对标签内部电路供电。标签需要被读写器的能量激活,然后才通过反向散射调制方式传送自身数据。

总之,有源式电子标签通过标签自带的内部电池进行供电,它的电能充足,工作可靠性高,信号传送的距离远。无源式电子标签的内部不带电池,需靠外界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

物联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RFID开发实验 一、实验环境 硬件:UP-MobNet-II型嵌入式综合实验平台,PC机 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Ubuntu12.04+ MiniCom/Xshell + ARM-LINUX交叉编译开发环境Rfid_900M模块QT测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 1、了解UHF的基本概念、国际标准、协议内容 2、了解UHF的标准接口 3、了解UHF的应用范围及领域 4、掌握对功率和功放相关命令的操作 三、实验原理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协议目前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协议制定者:一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是EPC Global。ISO组织目前针对UHF(超高频)频段制定了射频识别协议ISO 18000-6,而EPC Global组织则制定了针对产品电子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标准。目前,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两大标准化组织有融合的趋势,EPC Class 1 Generation 2标准可能会变成ISO 18000-6标准的Type c。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针对ISO 18000-6 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本节讨论的是ISO 18000-6 协议中与系统架构相关的物理层参数。 ISO 18000-6 目前定义了两种类型:Type A 和Type B。下面对这两种类型标准在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1.物理接口 ISO 18000-6 标准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协议—Type A 和Type B。标准规定:读写器需要同时支持两种类型,它能够在两种类型之间切换,电子标签至少支持一种类型。 (1)Type A 的物理接口 Type A 协议的通信机制是一种“读写器先发言”的机制,即基于读写器的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替发送的机制。整个通信中的数据信号定义为以下四种:“0”,“1”,“SOF”,“EOF”。通信中的数据信号的编码和调制方法定义为: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读写器发送的数据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30%(误码不超过3%)。 数据编码采用脉冲间隔编码,即通过定义下降沿之间的不同宽度来表示不同的数据信号。 ②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 电子标签通过反向散射给读写器传输信息,数据速率为40kbits。数据采用双相间隔码来进行编 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如果电平从位窗的起始处翻转,则表示逻辑“1”;如果电平除了在位窗的起始处翻转,还在位窗的中间翻转,则表示逻辑“0”。 (2)Type B 的物理接口 Type B 的传输机制也是基于“读写器先发言”的,即基于读写器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换的机制。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11%或99%,位速率规定为10kbits 或40kbits,由曼彻斯特编码来完成。具体来说就是一种on-offkey格式,射频场存在代表“1”,射频场不存在代表“0”。曼彻斯特编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1”(下降沿)和逻辑“0”(上升沿)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小论文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华 系(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5级专升本 学号 指导教师薛笑荣 日期2016.12 目录 1.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II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III 3.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 I V 4.物联网智能交通应用举例........................................................................................................... I V 5.交通诱导概述................................................................................................................................ V 6.物联网对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V I 7.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V I 8.机遇与挑战................................................................................................................................... V I 9.物联网的未来.............................................................................................................................. V II 10.结论 ........................................................................................................................................... V II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期末复习 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 (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大纲 一. 适用对象 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学生。 二. 课程性质 《物联网技术基础》是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讲述物联网涉及的技术、知识、概念,展示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物联网世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前序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 三.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RFID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熟悉物联网相关的基本技术,如M2M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系统知识,了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军事等领域的相关应用,为以后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基础。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吴功宜、吴英,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学时安排: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物联网概论 教学要求: 了解:物联网发展的背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掌握:相关定义、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关键技术;。 理解:物联网相关研究的发展。

内容要点: 1.1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1.1.1 比尔?盖茨与《未来之路》 1.1.2 Auto ID 实验室、RFID与物联网的概念 1.1.3 ITU与The Internet of Things研究报告 1.1.4 智慧地球与物联网 1.1.5 欧盟与各国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规划 1.1.6 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1.2.1 物联网的定义 1.2.2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 1.2.3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1.3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1.3.1 物联网关键技术 1.3.2 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1.3.3 物联网产业的特点 1.3.4 物联网应用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物联网与相关研究的发展 1.4.1 CPS的研究与发展 1.4.2 普适计算研究与发展 1.4.3 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智能信息感知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理解与掌握:感知层的基本概念;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位置信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感知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应用:学会用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 内容要点: 2.1 感知层的基本概念 2.1.1 感知层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 2.1.2 感知节点的特点 2.2 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2 条码、磁卡与IC卡 2.2.3 RFID标签 2.2.4 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 2.2.5 RFID标签编码标准 2.3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2.3.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北斗物联网综合实验

北斗物联网综合实验 系统组成 北斗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包括北斗物联网开发平台、传感器套装、北斗导航原理实验板、北斗高精度组合导航实验板四部分,互相配合可完成一系列实验。

北斗物联网开发平台 功能描述 北斗物联网开发平台为一个安卓操作系统的嵌入式开发平台,可与传感器套装、北斗导航原理实验板、北斗高精度组合导航实验板、上位机等对接,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教学及应用实验,实现北斗教学功能及物联网开发功能。 平台开放UART,USB,GPIO,I2C,PWM等各类硬件接口,并提供示例程序及源代码,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上手掌握嵌入式开发平台的使用,完成一系列物联网综合性实验。

传感器套装 功能描述 传感器套装提供了重力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十余种传感器及功能组件,具体如下表所示:

将嵌入式平台与传感器模块相连接后,平台可获取距离、声音、光强等各类环境信息,并提供声、光、电等输出信号,从而搭建出功能强大的物联网系统。 套装提供了各传感器的详尽技术资料、开发例程及源代码,帮助学生尽快上手开始使用传感器组件。 北斗导航原理实验板 功能描述 北斗导航原理实验板以一款定制北斗接收机为核心,可输出北斗原始观测量,结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实验和内容丰富的实验指导书,让学生深入学习北斗定位原理、接收机设计与使用等相关知识。

北斗高精度组合导航实验板 功能描述 北斗高精度组合导航实验板具有组合导航定位功能和RTK高精度定位功能,可接收北斗、GPS卫星信号,实现厘米级定位,输出NMEA数据。 实验内容 北斗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可开展北斗卫星导航原理实验、北斗高精度及组合导航应用实训、北斗定位算法实训、物联网与传感器应用实训等四大部分实验。 北斗卫星导航原理实验 北斗卫星导航原理实验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北斗卫星导航相关基础知识和原理,主要实验有: 实验一:卫星位置和多普勒频移的分析与计算 实验二:实时传输误差分析 实验三:卫星信噪比与仰角关系分析 实验四:几何精度因子的分析与计算 实验五:接收机位置解算 实验六:UTC时间与本地时间转换计算 实验七: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转换实验 实验八:NMEA-0183导航电文解析实验

物联网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物联网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村子,今天物联网即将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使地球将变的更加小。简单说,物联网是把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以及RFID等感知技术、通信网及互联网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智慧地球,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集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物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 (一)智慧城市 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和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利用宽带和3G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用于城市安全。由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自主研发的“电子围栏”即是物联网在城市安全统一监控的一种形式,该系统已应用于上海世博会,为3.28平方公里围栏区域的世博园提供24小时安全防护,其作用低得上成百上千名保安、警察的轮番值守。 (二)智慧家居 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快速的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三)智慧医疗系统 智能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固定网络或3G无线网络传送到护

物联网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1)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 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 ,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3)网络传输层:基本功能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器网络及其融合技术等,将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远距离传输)。 (4)技术支撑层:主要任务是开展物联网基础信息运营与管理,是网络基础设施与架构的主体。 (5)应用接口层: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主要完成服务发现和服务呈现的工作。 5 物联网网关是什么是一种跨信息感知层和网络传输层的设备 6 物联网的应用? 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 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 8 物联网体系的特点:实时性,大范围,自动化,全天候 9 RFID的缺点(1)、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环境的变换;(2)、覆盖范围受限。 优点(1)扫描识别性能强(2)数据的记忆体容量有不断扩大趋势(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比较好(4)可重复使用(5)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6).安全性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物联网技术基础 二、适用专业 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090700)、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040700)、计算机网络技术(090500)、计算机应用(090100)、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091100)、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091200)、电子技术应用(091300)、通信技术(091500)、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091700)、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等(092200)、无人机操控与维护(083300)、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053600)、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032000)。 三、学时与学分 108学时,6学分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能 源与新能源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服 务与营销、物联网应用工程施工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工程运维与管理等

工作必须学习的课程,将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方向(或专业)课程奠定 基础。 五、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相关的基础知识, 能完成物联网典型应用智能家居系统工程的安装、调试、管理、服务等工作任务,了解物联网技术行业发展及应用,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行业趋势等,能掌握物联网典型应用智能家居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物联网架构与应用的基本概念,能了解RFID感知技术、传感器技术基本概念及技术应用; 3.了解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基本结构与组成,掌握智能家居主要子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运维; 4.了解物联网有线协议与无线协议的基本概念、参数特性及应用场景; 5.了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与其发展的关系; 6.了解智能建筑、安全防范、建筑建设备监控等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其过程常用设备器材; 7.能掌握物联网设备的基本操作,具备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施工的基本技术技能,能掌握各类线缆、端子的制作安装方法,能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

互联网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010年10月28日,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邬贺铨发表了“互联网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的演讲。以下为邬秘书长的演讲实录: 邬贺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上好,很高兴来到会议上。我想就互联网和物联网如何交换跟大家交换一下看法。 互联网到现在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是在所有其他网络都有的情况下,互联网才发展的,所以当时主要是IT能够站在现有国有通讯网上发展,这也是它很好生存之道。现在互联网成为主流,而且成为我们网上流量90%,甚至更多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已经改变了。很多应用都走到互联网上边。 最早的互联网,大家上互联网主要是消费、主要是下载、主要是上网浏览。但是随着知识通讯、博客、携程网络等的出现,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消费了,上网很多人是参与,不仅仅是下载,而且是上传,不仅仅是浏览,而且是分享。 我们最早是PC时代,到微博出现的时候,我们进入微博1.0现代,现在进入微博2.0时代。再进一步可能会走到微博3.0时代,将来可能也有微博4.0。 我们最到的时候是以计算机DOS操作,后来Window出来又以Window。现在又有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上边有一个数据中心支付,再上边有平台支付,再上边有软件支付。比如说一个企业,你要买一个财务软件,如果不买我是租,软件支付。如果做了软件还要计算机,如果计算机也租,那是平台支付。租了计算机还要有人支付。这是一个外包的概念。 另外互联网从固定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这个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去年你买到的智能手机它的能力,同时比较的是你八年前所买到PC的能力。可以说智能手机的能力,相当于八年前的PC,也就是说如果说过去我们用一般的手机上网,可能上网的时间占整个使用的时间只有百分之二点几,可是用智能手机以后,上升到百分之十几。一般用户过去用手机上网只有1%到4%。现在智能手机有30%到50%的用户可能用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会到来。而且移动互联网,由于手持终端以及计算机数据卡这些数量会插PC数量,所以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一定超过固定互联网。因为移动有随时随地的优势,所以看到微博的发展。现在手机越来越像计算机,而计算机越来越像手机。这两者的界限越来越少。大家现在都提到互联网,在通信网络基础上向上延伸,提高上层再加上朴实性的数据与服务能够提供一个像IBM所讲的更全连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度的智能化。IBM把它叫做智慧地球。我们温总理把它称之为感知中国。 回顾物联网的发展,70年代到90年代,已经到新世纪(002280)第二个十年。互联网的地址从NCP、IPV4现在走到IPV6。互联网从简单的联系平台,走到一个浏览平台,现在又是一个交互平台,互联网现在实际上成为一个工作平台。互联网应用数据,它整个话音到视频,结构方式从有线到无线到移动,从网络业务到电信业务、媒体业务,你可以看到互联网40年走过来,逐步逐步互联网本身可以从演进过程中,它是物联网演进的自然结合。 互联网结合需要有被感知的一些实体,通过这些实体获取一些信息。获取信息最好需要终端网络需要这些形式的上传。到此为止需要的信息都是垃圾信息,需要信息提炼,需要信息处理。要注重系统分析,要注重系统思考,提出有用的形式。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是什么) 1、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有一些专家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根据

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物联网产生背景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标志之一,然而,多年来,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始终难以打破,移动信息化是为之而努力的中间阶段,而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最终打通信息化的最后关口。实际上,物联网概念起源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而今年奥巴马就职演讲后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积极响应后,物联网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而我国官方近期对传感网(物联网的另一称谓)的多次提议表明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也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同时也表明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将加快。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作为物联网技术核心之一的近距离通信技术近些年来已经成为移动信息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包括红外、蓝牙、WIFI、RFID等近距离通信技术为不同行业实现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通信解决了大问题。其中,RFID技术在诸多行

《物联网技术》复习

《物联网技术》复习1 一、选择题 1. (A )WLAN技术使用了哪种介质? A 无线电波 B 双绞线 C 光纤 D 同轴电缆 3. (B )蓝牙设备工作在哪一个RF频段? A 900MHz B 2.4GHz C 5.8GHz D 5.2GHz 4. (A )一个学生在自习室里使用无线连接到他的实验合作者的笔记本电脑,他正在使用 的是什么无线模式? A ad-hoc模式 B 基础结构模式 C 固定基站模式 D 漫游模式 5. (B )当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把他的台式计算机连接到一个WLAN BSS时,要用到什么 无线网络模式? A ad-hoc B 基础结构模式 C 固定基站模式 D 漫游模式 6. (B )以下哪个缩略语用于表示可为单个用户提供10米覆盖围的网络? A CAN B LAN C MAN D PAN 7. (C )WLAN上的两个设备之间使用的标识码叫什么? A BSS B ESS C SSID D 隐 形码 9. (BC )WLAN中使用的两种扩频调制方式是什么? A AMSS B DSSS C FHSS D FMSS 10. (A )在以下哪个802.11x拓扑结构中,在同一网络的接入点之间转发数据帧? A BSS B ESS C DSSS D 对等 11. (B )在对等网络中,布置无线站的802.11b拓扑结构是什么? A BSS B ESS C 基 础结构 D ad-hoc 13. ( D)当规划一个无线局域网时,以下哪个特性明确了每个接入点所支持的节点数以及WLAN的带宽? A 容量 B 覆盖围 C 深度 D 拓扑结构 14. (C )以下哪个术语用于表示自组织网中的节点? A 扩展服务集 B 基本服务集 C 独 立基本服务集 D扩展基本服务集 15. (A )允许无线局域网节点在WLAN外共享一个共同的公共IP地址的因特网网关服务是 什么? A DHCP B IP C NAT D TCP 16. (C )当一台无线设备想要与另一台无线设备关联时,必须在这两台设备之间使用什么 密码? A BSS B ESS C IBSS D SSID 17. (D )以下哪个安全威胁的主要目的是使网络资源超过负荷,导致网络用户无法使用资源? A 拒绝服务 B 入侵 C 拦截 D ARP欺骗 18. (C )IEEE一般的网络安全标准是什么? A 802.1x B 802.11i C 802.3 D 802.15 19. ( B )什么模式的网络桥接只在两个固定点之间传输? A 专用线路 B 点对点 C 点 对多点 D 交换 20. (A )用于WLAN的IEEE标准是什么? A 802.11 B 802.3 C 802.15 D 802.7

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5年内带来的改变以及5年后的展望物联网是通过信息技术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技术。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 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水系监测、食 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外对物联网高度重视, 并把它作为“危机时代的救世主”,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引擎,开启智慧大门的 金钥匙,纷纷将其列为国家战略,进而规划试点和实验。而且中国物联网的研 究和应用与国际同步,具有同发优势,处于同等水平,并做到了部分领先。 无数事实可以证明,物联网在过去的5年里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中国也率先感受到物联的世界和智慧的地球。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 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下面是我所了解的物联网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我们的二维 码应用汇范围逐渐扩大,手机二维码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广告、图书、包 装以及个人名片等多种载体上,我们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 下面的号码、关键字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快速便捷地浏览网页、下载图文、音乐、视频、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而省去了在手机上 输入URL的繁琐过程,实现一键上网。同时,还可以方便地用手机识别和存储 名片、自动输入短信,获取公共服务(如天气预报),实现电子地图查询定位、

手机阅读等多种功能。随着4G的到来,二维码可以为网络浏览、下载、在线视频、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提供方便的入口。 第二,智能化交通也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如现在广泛应用的汽车导航系统。另外,物联技术还可以随时告知车主汽车各部件是否正常,有否隐患,保障行车安全。 第三,节约能源将是物联网最明确的作用,物联网的推广就直接取得了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城市堵车是经常现象,这会产生巨大的能源浪费和尾气排放。据我所知,深圳市民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实时路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能力,交通信息服务每5分钟便能刷新路况信息,使司机选择最快捷有效的路线。 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物联网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展望5年后,物联网技术将体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各种设备的形态也将更为完善,人们也会完全接受物联网带来的改变,生活必定越来越便捷。 第一个方面,物联网技术将在医疗领域开展试点应用。届时,献血后血样将贴上电子标签,医疗废物运输过程中如果车门异常开启将会被监测到。不仅如此,未来2-3年里,城区将利用物联技术,在一些示范社区对居家老人进行远程护理。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颜志国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颜志国唐前进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信号采集与控制体系,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相互融合趋势。文章以智能交通中的信号实时采集、动态控制诱导、最优路径规划等环节入手,阐释了各种智能传感器、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及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情况,整体描述了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的具体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动态诱导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的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噪声、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等已经成为现在全球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I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作为近十年大规模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迅捷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内涵,在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上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1]。 目前,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一般认为,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物联网概念,它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2005年,ITU在

《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以环形线圈和视频为主要手段的车流量检测及依此进行的被动式交通控制,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全面涵盖了信息采集、动态诱导、智能管控等环节。通过对机动车信息和路况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反馈,在GPS、RFID、GIS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有机整合的平台下,实现了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唯一性双向交互式映射,通过对信息空间的虚拟化车辆的智能管控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车辆和路网的“可视化”管控。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车辆信息和路网状态的实时采集,从而使得路网状态仿真与推断成为可能,更使得交通事件从“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预判”这一主动警务模式,是智能交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收集方式落后,缺乏全天候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车辆动态诱导手段不足,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的工作现状,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综合采用线圈、微波、视频、地磁检测等固定式的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公交及其他勤务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路网断面和纵剖面的交通流量、占有率、旅行时间、平均速度等交通信息要素的全面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交通信息的全面实时获取,利用无线传输、数据融合、数学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警用GIS系统,实现交通堵塞预警、公交优先、公众车辆和特殊车辆的最优路径规划、动态诱导、绿波控制和突发事件交通管制

物联网技术应用试题练习题目

物联网技术应用试题练习题目 1、1995年,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中提及到物联网概念,包括()。(A、B、C、D) A、数字电视 B、购买冰箱 C、不同的电视广告 D、全新的数字音乐 2、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名为《Internet of Things》的技术报告,其中包含()。(A、B、D) A.物联网技术支持B.市场机遇 C.发达中国的机遇D、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3、物联网的主要特征()。(A、C、D) A.全面感知B.功能强大C.智能处理D.可靠传送 4、IBM智能地球战略的主要构成部分()。(B、C、D) A、应用软件 B、RFID标签 C、实时信息处理软件 D、传感器 5、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包括()。(A、B、 C、D) A、RFID从业人员 B、传感网从业人员 C、M2M人群 D、工业信息化人群 8、应用支撑平台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B、C、D)

、D、服务支撑平台C、环境支撑平台B、信息封闭平台A.中间件平台 9、短距离无线通信相关标准包括()。(A、B、C、D) A、基于NFC技术的接口和协议标准 B、低速物理层和MAC层增强技术标准 C、基于ZigBee的网络层 D、应用层标准等 10、RFID相关标准有()。(A、B、C) A、空中接口技术标准 B、数据结构技术标准 C、一致性测试标准 D、后台数据库标准 11、无线传感网相关标准()。(A、B) A、传感器到通信模块接口技术标准 B、节点设备技术标准等 C、电路标准 D、感知标准 12、RFID工作模式有()。(B、D) A、低压电模式 B、电磁耦合方式 C、电感耦合方式 D、高压电模式 15、物联网是把下面哪些技术融为一体,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ABCD) A传感器及RFID等感知技术B通信网技术 C互联网技术D智能运算技术 16、下面哪些专家是“物联网知识校园行”兴趣小组中没有出现过的()(ACD)

智能家居物联网综合实训项目

智能家居物联网综合实训项目 1.项目介绍 智能家居系统是一个与生活最为贴切的物联网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安全和便利,同时也增添了多姿多彩的体验。 智能家居物联网综合实训项目(以下称实训项目),以风标电子生产的智能家居物联网实训台(以下称实训台)为硬件平台,在此之上实现多种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及嵌入式智能化控制的综合系统。 2.项目设计 2.1.硬件平台 实训项目使用风标电子生产的智能家居物联网实训台,以三星ARM11处理器(S3C6410)为系统核心,结合丰富的外围设备形成智能家居系统的硬件支持。使用资源主要有如下两部分: 2.1.1.系统硬件资源: 网关核心板Tiny6410 7寸显示屏 COMS摄像头 有线及无线(SDIO)网络接口 串口、USB、按键等 2.1.2.智能家居应用模块: 1)客厅模拟: 两个Zigbee节点模块,用于采集和传输数据。 六个家电指示灯,用于指示客厅的照明、电视、空调和插座。 两个警报灯,用于显示异常状况。 一个热释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客厅人体温度 一个超声波测距模块,用于检测屋门物体存在 2)阳台模拟:

两个Zigbee节点模块,用于采集和传输数据。 六个家电指示灯,用于指示阳台的照明、洗衣机、排气扇和插座。 两个警报灯,用于显示异常状况。 一个雨滴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外天气 一个气压检测模块,用于采集室外大气压 一个功放模块,用于报警 3)卧室模拟: 两个Zigbee节点模块,用于采集和传输数据。 六个家电指示灯,用于指示卧室的照明、电脑、空调和插座。 两个警报灯,用于显示异常状况。 一个湿度采集模块,用于检测室内湿度 一个步电机模块,用于操作窗帘 4)厨房模拟: 两个Zigbee节点模块,用于采集和传输数据。 六个家电指示灯,用于指示厨房的照明、冰箱、排气扇和插座。 两个警报灯,用于显示异常状况。 一个一氧化碳气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厨房一氧化碳含量 一个直流电机模块,用于操作抽气机 2.2.软件平台 2.2.1.传感数据采集及外围控制设备 实训台在智能家居模块中有众多类型的传感器(诸如,采集温度、光照强度、湿度、气压、热释电、超声波等)和外围控制设备(如,喇叭、电机、LED等)。通过节点芯片CC2530中的51单片机主控,一方面采集传感器数据,另一方面操作外围控制设备。 2.2.2.Zigbee模块数据传输 节点芯片CC2530集成有Zigbee协议栈,能把众多Zigbee节点自组成网,并通过射频模块无线传输节点数据和控制信息。此实训项目,以星状结构,把所有终端节目的数据集中于一个协调器再转发到处理系统。

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一.基本内涵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博欣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二.定义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三.用途范围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四.影响 (一)让物品开口说话

南开大学16秋物联网技术基础在线作业

16秋《物联网技术基础》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环境监测网络不具有的特点是( )。 . 监测更加精细 . 监测更加全面 . 监测数据更少 . 监测更加实时 正确答案: 2. 以下关于普适计算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普适计算的重要特征是“无处不在”与“不可见” . 普适计算体现出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 . 普适计算的核心是“以数据为中心” . 普适计算的重点在于提供面向用户的、统一的、自适应的网络服务 正确答案: 3. 以下关于H接入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H技术的本质是用光纤取代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干线同轴电缆 . 传输网络形成以头端为中心的星形结构 . 在光纤传输线路上采用时分复用的方法,形成上行和下行信道 . 在保证正常电视节目播放的同时,为家庭用户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提供服务正确答案: 4. 以下关于大数据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大数据是指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与分析的数据 . 一般认为大数据的数量级应该是“P”(240)的 .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尺度本身还在不断地增大 . 不同的领域,“大”的定义也是不同的,不需要做出统一的规定 正确答案: 5. 以下关于数据挖掘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数据挖掘是在数据仓库基础上进行的 . 数据挖掘含义是从数据中挖掘知识 . 数据挖掘可以通过描述性分析,做到“针对过去,揭示规律” . 数据挖掘可以通过预测性分析,做到“面向未来,预测趋势” 正确答案: 6. 以下关于数据量换算中错误的是( )。 . 1Y=1024 Z . 1Y=1024×1024 . 1Y=1024×1024×1024 P . 1Y=1024×1024×1024×1024 G 正确答案: 7. 以下关于数据增长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数据量单位的增长在加快 . 同一类数据的数据量在快速增长 . 数据增长的速度在加快 . 新的数据种类与新的数据来源在不断增长 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