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综述

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综述

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综述
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综述

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综述【摘要】通过回顾以往研究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不同产业造成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根据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的两个主要目的提出对以后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干旱灾害;经济影响;农业经济损失

1.引言

干旱是指由于水分的收支不平衡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1]。干旱灾害是指干旱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旱灾直接危害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粮食减产、农民减收、居民用水困难,极大限制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同时,旱灾对城市工业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为部分企业产量因缺水受限、用水成本提高导致的生产成本提高等。据2005年对我国工业缺水状况的测算,损失的工业产值高达1200亿元[3]。干旱不仅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而且波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严重时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危害,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

2.干旱灾害对各产业的影响研究

2.1 干旱灾害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目前研究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旱灾成因、影响范围、灾害损失以及与其他灾害进行比较等方面。商彦蕊[1]从微观农户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和农户旱灾脆弱性的成因。她认为,自然降水不足或与作物需求匹配不均是造成农业干旱的动力,农户对干旱

199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199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1994-11-26 一、一九九四年海洋灾害概况 (一)风暴潮灾害 (二)海浪灾害 (三)海冰灾害 (四)海岸侵蚀 (五)赤潮灾害 (六)溢油灾害 二、一九九四年海洋灾害特点 三、一九九五年中国海洋灾害预测 四、对策与建议 一、一九九四年海洋灾害概况 1994年是我国沿海风暴潮频发之年,先后发生11次风暴潮与近岸海浪相结合的灾害。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浙江省和福建省沿岸,其次是广东西部沿海,其中5次超过了当地警戒水位,1次还出现了6个测站破历史记录的高潮位。渤海的温带风暴潮过程接近常年。中国海及邻近洋区4米以上灾害性巨浪出现天数虽然比常年偏少,但由巨大海浪造成的灾害损失比常年重,恶性海难事故时有发生。 1993年11月至1994年3月渤、黄海的冰情较常年偏轻。我国沿海发现赤潮12起;溢油2起;海岸侵蚀仍较严重。 (一)风暴潮灾害 1.台风风暴潮灾害 本年度6月至10月我国沿海先后发生11次风暴潮过程,是1949年以来影响次数最多的—年。7月11日发生在福建省的风暴潮和8月21日发生在浙江省瑞安市梅头镇的风暴潮造成的灾害比较严重。尤其后者造成浙江省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 (1)浙江省沿海发生特大风暴潮灾害

8月21日,正值农历七月十五日天文大潮期,大潮、巨浪、狂风并发,形成浙江省沿海百年不遇的罕见特大风暴潮灾害。特大海潮伴随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突袭温州一带沿海,给浙江沿海带来了惨重灾难。 据温州市调查,由于潮高浪大,冲毁海塘、海堤,海水倒灌,温州市区沿瓯江一带平地潮水深达 1.5至 2.5米;龙湾区的省扶贫开发区进水深达2至3米;温州机场候机厅潮水深达1.5米,因进水停航半月余;温州电厂机房进水停产。瑞安、永嘉、乐清县(市)的沿海一带进潮水深达 1.5至 3.0米。位于瓯江口的七都岛、江心屿、灵昆岛均被潮水淹没,岛上水深2至3米。海水淹没最严重的岸段是瑞安至乐清沿海一带,淹没范围一般为沿海1.0公里的地带,淹没范围最大的瑞安飞云江北岸进水达7.0公里。 温州市、台州地区共损坏海塘46l公里,其中温州326公里,台州135公里;温州市标准海塘全长122.6公里,全毁27.23公里,严重损坏23.71公里,一般损坏8.59公里;一般海塘全长334.98公里,全毁139公里,严重损坏70.49公里,一般损坏57.42公里。台州地区标准海塘74.47公里,全毁 3.3l公里, 严重损坏10.53公里,一般损坏25.65公里;一般海塘全长139.1公里,全毁13.5公里,严重毁坏11.01公里,一般损坏70.61公里。宁波和舟山的一些海塘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宁波总长62公里,舟山7.7公里。 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有10个地(市)、48个市(县、区)、735个乡镇、14281个村庄、1150万人口遭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有189个城镇进水,有228万人被海潮、洪水围困;全省由于海塘决口潮水倒灌面积74.77万亩,冲毁淹没对虾塘7.1万亩,倒塌房屋10万余间,损坏86万余间;损坏海塘520.7公里,堤塘决口3421处,长243公里;损坏小型水库9座,小水电站10l座;损坏船只1757艘;停产企业66547家,公路中断298 条(次),供电中断828条(次);损坏输电线路468l公里,通讯线路2397公里;损失粮食8.7万吨,减产粮食67.4万吨;据统计,全省死亡12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4.4亿元。 (2)福建省沿海遭受六次风暴潮袭击

第一章一二三节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2.认识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自然灾害的属性 难点: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山崩等。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灾难的一年。古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不测风云也就是大自然发怒、施暴,它会影响环境,威胁人类生存。所以了解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知识新授】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导入提问】什么是灾害?包括哪两大类? 【学生回答】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思考】读教材第2页图l-1“无人区的火山喷发”、图l-2“2003年SARS病毒流行”、图l-3“某地区山体滑坡”、图l-4“某地遭遇暴雪”,判断哪些属于灾害? 【读图回答】具有灾害属性的是图1-2、图l-3、图l-4。图l-1是自然现象,没有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不具有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问题】你能再举出一些灾害的事例吗? 【学生回答】瘟疫、水灾、火灾等。 【思考】图l-2、图l-3、图1-4都是自然灾害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图l-3、图1-4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灾害,因此属于自然灾害。 图1-2是人为原因形成的灾害,不具备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因此不属于自然灾害。 【归纳总结】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一方面指纯人为灾害,如火灾及爆炸、交通事故、企业工伤事故、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卫生类灾害、环境公害、高技术事故等;另一方面也包括人为型自然灾害,如水库地震、大量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或地陷、人为森林火灾、人为地质灾害等。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第4~8页正文部分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从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点? (3)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有何特点? (4)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什么特点?

社会工作概论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 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 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4)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对城市社会救助对象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助,并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灾害社会学研究综述

灾害社会学研究综述 吴波龙辰曦骆玲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灾害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灾害,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学者认为,灾害是指意外发生的、伤害居民和破坏物质环境的事件。一般地说,在这些事件发生的前后,可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轻其灾难性的后果。美国社会学家巴顿把灾害描述为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中,“社会系统的许多成员得不到在该系统中应获得的生活条件”。目前,西方社会学界关于灾害的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由弗里兹提出的,其内容包括:(1)灾害发生的时间和空间。(2)灾害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包括给社会单位带来的物质损失及对其正常职能的破坏。(3)灾害危及的社会单位。 )社会单位作出的反这里的社会单位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以至整个国家。 (4 1应或措施。 我国学者汤爱平、谢礼立等认为,灾害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特点是:它会给人类带来损失,但不能把一切导致损失的事件都称为灾害,而只有那些导致受害2客体(灾害承受体)无法依靠本身能力来恢复的损失的事件才能算为灾害。王艳丽、刘会平等把灾害描述为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由于地球内部环境和宇宙空间天体的自然变异或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行为规则的不轨行为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原因致使人类生存环境、人身安全与社会财富受到严重危害,以至超过了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使自然生态结3构或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丧失其部分或全部功能的一种自然—社会现象。郭强认为,灾就是大自然或社会失调,其内在矛盾急剧发展到激化的程度,形成的破坏

和对人类的打击超过人类的抵抗力。“害”则是对社会人类的危害。灾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而灾害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综合起来讲,它们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系统,是多层次、多结构、多因素、多变化的群体构成。 1布衣(灾害社会学【J】(中国社会工作(1998,(1)( 2汤爱平,谢礼立,陶夏新,文爱花(自然灾害的概念、等级【J】(自然灾害学报(1999,(3). 3王艳丽,刘会平(灾害定义和灾害分类的初步研究【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backbone, County standing when Lieutenant, guerrilla activity behind enemy lines in the water zone of Wujiang County border. In early 1940, Chang Shen Liqun sectors Yu Qingzhi is appointed to three district and three enemy Guard Captain. Yu assumed office, the positive innovation governance,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line, master puppet performance. Three 1同其它事物一样,它们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尽管有不同观点,比较一致的是认为灾害是一种相对说来的突发事件。在灾害出现时,它造成的威胁会严重破坏社会组织的正常活动,危及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自然环境,危及社会所看重的东西,尤其是人的生命和财产。任何灾害不仅是自然的,而且也是社会的,离开了人和社会无所谓灾害。灾害是由于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给人们带来的祸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 二、灾害社会学的定义 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不同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灾害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相应的学科,如灾害地理学、灾害物理学、灾害防治学、灾害经济学、灾害心理学、灾害信息学、灾害社会学等,这些学科,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灾害科学,其中,灾害社会学是灾害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选修5

第三节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风暴潮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 郑雪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公管41 学号: 2234126 指导教师: 陈瑞红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6 月2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雪 指导教师陈瑞红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 文明发展的见证。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存在问题 A Summary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Zhengxue Tutor Chenruihong Abstrac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 tropical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ll sort of area and regions, 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world’s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larger and larger degree over years. Protecting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taken seriously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based on other’s research, introduces and sums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e aspects: its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ing it. In view of theirs , I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多年来,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受自然或人为破坏的程度逐渐加大,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今如何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1997年以来各种相关书籍、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研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等方面。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讲义)

一、洪涝 1. 两种类型: 洪水(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涝渍(雨涝、内渍)2. 成因及危害: 类 型 形成原因多发地区危害 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 能被江河、湖库容 纳,水位上涨而泛 滥的现象,一般发 生在以降水为主 要补给的河流汛 期。 江河的两岸, 尤其是中下游 地区是洪水的 直接威胁区。 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 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 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 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 时排除所产生的 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 弱、排水不畅 的低湿洼地。 两 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思考: 我国为什么洪涝灾害严重?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风暴潮 1. 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 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成因类型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 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 生。 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 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 缓 三、其他水文(海洋)灾害 1.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等活动激发的波长达数百米的海洋巨浪,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 海冰——天气寒冷,包括陆入海之冰。对船只、航运、渔业、养殖业等造成危害。我国主要发生于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归纳比较风暴潮与海啸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海岸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造成摧毁堤坝,涌入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等后果。不同点: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而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所激发的。 【典例精析】 例题1 (北京东城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2:2009年9月到2019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3: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2,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9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B图和材料3,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思路导航:第(1)题,地形区的名称及特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第(2)题,该地区2009~2019年发生严重旱情的原因有气象气候因素、地形、植被、农业种植结构等。第(3)题,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要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2)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3)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例题2 (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思路导航: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第(2)题,结合A、B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措施。 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第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 教材:学校社会工作,许莉娅主编,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课堂讨论:就社会热点话题,联系本专业知识进行讨论;观看专业视频后,提交观后感(联系专业知识) 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思斌.学校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4. 第一章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基本性质;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类型、对象和实施作用的基本领域;理解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重点: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对象 难点: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学雷.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许肖梅,海洋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栾维新.中国海洋产业高技术化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4]李杰,别义勋,张智善,海洋开发技术——人类生存的新领域[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郑贵斌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l.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6]金庆焕,海底矿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美]D.G.格罗夫斯,L.M亨特.海洋世界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8]王颖.中国海洋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9]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10]冯士笮、李风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唐逸民.海洋学(第二版)[Ml.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2]范时清.海洋地质科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13]侍茂荣、高郭平、鲍献文.海洋调查方法[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14]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5]樊栓狮.天煞气水合物储存与运输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6]槠同金,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7]刘昭蜀,赵焕庭,范时清,等.南海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8]孙湘平,中国近海区域海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19]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a Floating Offshore Installa-tion at a Fixed Location[M]. London,1999. [20]杨殿荣.海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1]宁津生,陈军,晁定波.数字地球与测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2]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3]吕炳全,孙志国,海洋环境与地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4]杨树锋.地球科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5]赵其庚.海洋环流及海气耦合系统的数值模拟[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6]严恺,海港工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27]邓舜扬,海洋防污与防腐蚀[M].扎京:海洋出版社,1987. [28]C E.贾斯克,等.海洋工程中的金属腐蚀疲劳[M].吴荫顺、杨德钧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29]夏兰廷,黄桂桥,张三平,等.金属材料的海洋腐蚀与防护[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30]A.W.皮博迪,R.L.比安切蒂.管线腐蚀控制(原著第二版)[M].吴建华、许立坤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1]张正斌,陈镇东,刘莲生,等.海洋化学原理和应用——中国近海的海洋化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32]胡中为,萧耐园.天文学教程(上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3]松岛岩,低合金耐蚀钢——开发、发展及研究[M].靳裕康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34]徐启阳,杨坤涛,王新兵,等,蓝绿激光雷达海洋探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5]N.G.杰尔洛夫.海洋光学[M].赵俊生、吴曙初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6]藤野正隆,多部田茂,北浑大辅,曾非.超大型浮体海洋物理瑕境飞影警;明寸梭封[J].日

文献综述(太阳活动与地球灾难性事件关联性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太阳活动与地球灾难性事件关联性研究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 学生姓名:朱家能 专业:物理学(师范) 班级: B09物理 指导教师:姚建明 起止日期:2012年12月15日- 2013年1月10日2013年1月10 日

太阳活动与地球灾难性事件关联性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人类生产、生活中,人类已经离不开电子设备了。因此,只要这些电子设备稍微收到一些影响,那么人类活动就将陷入不可预计的瘫痪状态。特别是太阳周期活动所带来的大规模影响,那对于人类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在诸多太阳活动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那就是太阳黑子了。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平均每隔11.2年,太阳活动就会进入旺盛期,它向地球吹来的太阳风会严重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及磁场,还会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就发生在今年的H7N9禽流感也可能与太阳周期活动有关,因为今年正是太阳活动旺盛年。 本文将通过不同角度分析的方法,探讨太阳活动与地球、人类之间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太阳活动周期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关系,二是产生影响后人类又该如何对此做出反应。由于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其他活动现象都与黑子有密切关系,所以本文以太阳黑子为基本指标。 针对以上方法的结论,我们将可运用于日常生活,对太阳活动周期对地球影响作出预料和准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地球人类活动太阳周期太阳黑子 引言:这几年人类电子信息的发展已进入高峰,以前就算遇到过超大太阳风暴,但由于当时电子信息技术的相对落后,受到的灾害影响很小,可能没能够引起相关的重视。但是现在与以前不一样了,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了,再遇到超强规模的太阳风暴的话,那所产生的影响将会的深远乃至致命的,这将是人类的一场“富贵病”。为了减少由于太阳活动多带来的损失,就对太阳活动与地球灾害性事件的关联性进行了统计研究,以此提高大家对此的警惕。本文通过不同方面进行了联系性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得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将通过不同角度分析的方法,探讨太阳活动与地球、人类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太阳活动周期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关系,二是产生影响后人类又该如何对此做出反应。由于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其他活动现象都与黑子有密切关系,所以本文以太阳黑子为基本指标。 针对以上方法的结论,我们将可运用于日常生活,对太阳活动周期对地球影响作出预料和准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一、太阳黑子的产生及概念 太阳的核心区的一个巨大的核反应堆,我们在地球上感受到的光和热就是从太阳的核心区发生的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产生的。然后以辐射的形式向外扩散,以光速只需8分钟就能到达地球。 在光球层上有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就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

-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word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

第一章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某山区的自然灾害链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与上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2.该示意图所反映的自然灾害特点是( ) A.区域性 B.联系性 C.周期性 D.不可避免性 解析:第1题,地震所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为堰塞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暴雨所产生的短时大频率降水使破碎的物质大量运动阻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第2题,灾害链现象反映了自然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答案:1.C 2.B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B处多水灾的原因是( ) A.位于印度河三角洲上,排水不畅 B.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洼 C.冬季冰凌阻塞河道,造成决口 D.区域内河流多为地上河,容易决堤 4.图中A处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灾害 B.泥石流 C.干旱 D.地震 解析:第3题,图中B位于孟加拉国,属于恒河三角洲地区。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主要有:地势低洼;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游,多条支流汇集;海潮顶托,河水水位上涨。第4题,A处属于印度河平原,位于塔尔沙漠之中,常年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就是干旱。

答案:3.B 4.C 热带风暴“清松”于2013年1月3日20时在菲律宾苏禄海海面上生成,4日凌晨移入我国南海南部偏东海域,4日05时其中心位于北纬8.9度,东经116.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 002百帕。据此完成第5~7题。 5.热带风暴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①强风②风暴潮③暴雨④干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热带风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锋面气旋 B.热带风暴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为8~9级 D.热带风暴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7.热带风暴“清松”是在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①代表风向)?( ) 解析:第5题,热带风暴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热带风暴的危害主要是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第6题,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为8~9级,常出现在夏秋季节,热带风暴现象可发生在多个海域,西北太平洋是发生热带风暴最多的地方。第7题,热带风暴是热带低气压形成的,北半球的低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 答案:5.C 6.C 7.C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10题。 滑坡 8.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9.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10.人类在山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往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11-11-22 17:04:46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 王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风险管理在五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多领域分散研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演进,本文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transited from disperse study of multiple fields to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last fifty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views about tradition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and review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isk management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各大金融机构的破产,使得风险管理再度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雷曼兄弟、美林等公司都曾经是风险管理的先行者,但还是在危机面前走向了破产,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从历史的脉络中来寻找企业风险管理的精要所在。 一、传统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的《企业的风险管理》、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认为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管理过程,而且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从此风险管理迅速发展,成为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不利风险(也就是纯粹风险),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纯粹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保险则成为最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风险管理对象的界定和区分,辨别出那些对企业只有不利影响的风险类型并着手解决,是传统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1.概况 2007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37亿元,死亡(含失踪)161人(见表1)。 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为87.15亿元;海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43人,直接经济损失为1.16亿元;赤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0.06亿元;海冰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未发生海啸灾害。 灾 种 发生次数 死亡(失踪) 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 失 (亿元) 风暴潮 (含近岸台风 浪) 30 18 87.15 海 浪 50 143 1.16 海 冰 1 无 - 赤 潮 82 无 0.06 海 啸 0 无 无 合 计 163 161 88.37 1和图2。 图1 1989~2007年海洋灾害经济损失(亿元)

图2 1989~2007年海洋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 2.风暴潮灾害 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3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其中7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和海南省沿海(见表2)。 本年度台风风暴潮灾害的特点是:台风风暴潮过程多,灾害发生次数多,灾害造成的损失小。 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7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2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山东省沿海(见表2)。 表2 2007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

“桃芝”(Toraji)、“帕布”(Pabuk)、“圣帕”(Sepat)、“韦帕”(Vipa)、

“范斯高(Francisco)”、“利奇马”(Lekima)、“罗莎”(Krosa)等7次台风风暴潮过程给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沿海造成较重损失。 ●“桃芝”风暴潮 热带风暴“桃芝”(0703)于7月5日16时50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兴镇一带沿海登陆。受“桃芝”风暴潮与台风浪的共同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0.59亿元。 沿海最大增水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验潮站,为91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受灾人口10.98万,堤防损毁5.72公里,船只损毁16艘,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0.55亿元。北海市损坏海堤12处3.20公里、损坏小艇10艘,沉没4艘。钦州市损坏海堤28处0.60公里、水产养殖损失面积3公顷,产品数量7 吨。防城港市损坏海堤12处1.80公里,缺口2处0.12公里、倒塌房屋20间,损坏船只2艘。 海南省受灾人口0.24万人,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0.04亿元。 图3 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渔港码头受损船只和堤岸 ●“帕布”风暴潮 强热带风暴“帕布”(0707)于8月10日16时前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屯门沿海地区登陆后,又折向偏西方向移动,并于18时30分在广东省中山市沿海地区再次登陆。受“帕布”风暴潮与台风浪的共同影响,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2.98亿元。 广东省受灾人口112.17万人,4人死亡,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59千公顷,潮水淹没农田40.58公顷,堤防损坏31处,堤防决口0.90公里。 ●“圣帕”风暴潮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课标要求] 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4.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5.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6.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7.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8.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学法指导] 1.结合具体的自然灾害类型,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主要特征。 2.以区域自然灾害为例,运用图表、数据等信息资料,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和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3.了解生物灾害,并简要列举其带来的主要危害。 4.通过对灾害分布图的阅读,明确世界主要灾害的分布,并掌握其主要的灾害类型及特点。5.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 6.自然灾害的区域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要重视和区域地理的有机结合。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课前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灾害 1.概念:主要由__________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及现象。 2.形成的基本条件 (1)诱因:自然界异常变化。 (2)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到损害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分类:根据__________和灾害管理与减灾系统工程的不同,分为地震灾害、__________、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 4.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是由地震造成的灾害;地质灾害指因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 (2)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3)海洋灾害: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发生的灾害。 (4)生物灾害:由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灾害。 知识点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自然灾害在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创伤。 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重大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也会对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破坏。

中级宏观经济学文献综述

内蒙古大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期中考试 综述1990-2010年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 姓名贾宽乐班级12级经济学学号0121121483

概论:整体说来,从1990年到2010年这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不是很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末引起的通货膨胀影响到90年代初,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即所谓的“硬着陆”下,经过90年、91年的调整,经济稍微恢复稳定;而到了92年的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产生了比80年代末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此当局从93年一直到97年采取了“双紧政策”,到了97年末,成功实行了中国经济“软着陆”。而此时,由于“双紧政策”的强硬性,使得通货膨胀转变为通货紧缩,于是,在1998年中央政府实施了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这项政策一直沿用到2002年。到了2003年,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了预防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及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中央政府未雨绸缪,主动进行宏观调控,也抑制了局部过热的情况,此政策一直沿用到了2007年。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冲击中国出口需求,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落。2009 年,中国经济的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效应显现,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逆转了悲观经济预期。2010年则是在09年的基础上,稳步求发展。 正文:谈到199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从1988年的发生的全国性的通货膨胀说起。88年的严重性的通货膨胀使得中国政府在第四季度末实行了严厉的“治理整顿”,利用各种手段紧缩投资和货币投放,即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令价格上升速度迅速下降。这种严厉的紧缩制度随即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使其迅速下滑。在接下来的1990年始,消费疲软现象产生。政府部门作出调整的期间,由于生产下降,在一定水平上降低了实际收入,并影响了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使其调整支出,压缩消费。另外,在市场萎缩期间,许多商品价格下降,强化了部分消费者的投机心理,他们延长了购买时限,令市场进一步萎缩。为了减少这一低靡的形式,中央政府放宽了政策,1991年开始,经济势头开始逐渐增长。整体说来,1991年是1988年通货膨胀之造成重大影响之后的一个缓冲期。 到了1992年,随着当局号召改革开放,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在企业、部门、地方积极发展经济的时候,政府并未及时采取有效政策来推动长期改革落后的企业和部门等,而是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促进消费,很快掀起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经济气泡,随之而来的是通货膨胀迅速攀升,并且通货膨胀率居高位后长期下不来。1993年的时候,投资已经极度膨胀(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部分),导致了比88年更加严重的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当局于1993年6月决定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保证持续增长的势头不致中断。其一是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即实行了“十六点计划”,(其中主要内容有: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二、坚决纠正违章拆借资金。三、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大力增加储蓄存款。四、坚决制止各种乱集资。五、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六、业银行要保证对储蓄存款的支付。七、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强化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八、投资体制改革要与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九、限期完成国库券发行任务。十、进一步完善有价证券发行和规范市场管理。十一、改进外汇管理办法,稳定外汇市场价格。十二、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十三、强化税收征管,堵住减免税漏洞。十四、对在建项目进行审核排队,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十五、积极稳妥地推进物价改革,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十六、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过快增长。)这一计划的实行缓解了过热的经济。其二是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即中央决定深化改革,计划于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最重要的突破是:第一,明确提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改革战略,不只在边缘地带进攻,而且要在国有部门打攻坚战,要求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第二,为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企业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重要方面的改革拟定了方案,绘制了蓝图。从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在上述诸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