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一章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服装结构制图的工具

1.测量长、围度工具:软尺、米尺、短直尺

2.绘制曲线工具:曲线尺(6形尺、其他尺)

长弧形尺(大刀尺、小刀尺)

3.测量角度工具:角度器

4.测量弧长工具:蛇形尺(内含铅条,可自由弯曲)

5.复写工具:钻子、复描器

6.绘画用笔:铅笔(HB、2B)

第二节服装结构制图的线条与符号

1.结构制图线条

注意:每条线的功能必须说清

2.结构制图符号

注意:该表对国家标准有拓宽

要点:规定的意义是工厂的技术法规、统一的技术语言

统一的技术规范统一的技术行为

第三节服装结构制图的名称术语

1.重要的纵向示图术语

衣身:前(后)中线、叠门线、前胸(后背)线、前(后)领窝宽线、前(后)胸围线裤身:前(后)裆线、前(后)侧缝线、前(后)烫迹线、前(后)窿门宽线

袖身:前(后)偏袖线、前(后)袖肥线、袖中线

2.重要的横向示图术语

衣身:上平线、衣长线、袖窿深线、腰节线、臀围线、前(后)领窝深线、前(后)肩斜线

裤身:上平线、裤长线、前(后)上裆线、前(后)臀围线、前(后)中臀围线、前(后)中裆线

袖身:上平线、袖长线、袖山高线、袖肘线

注意:图示应采用PPT形式,讲清各线条的位置及作用。

第四节服装结构制图的艺术要求和方法

1.艺术要求:* 纵向线条与横向线条须成垂直状态

* 基础线条须绘成细形淡色线条,轮廓线条须绘成粗形深色线条

* 小于实物比例时应标明制图比例

* 线条光顺、流畅、有力度感

2. 制图方法:先横后纵、先前再后、先直后弧、先大后小、

先基础后轮廓、相关部位(部件)

注意配伍关系(袖山——袖窿、领身——领窝、前后衣(裤、裙)身侧缝、

肩缝、内外袖缝、腰节——腰缝)

第二章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女体体表特征

1.骨骼

要点:* 骨骼的端点常是服装用测体时的依据

(第七脊椎点、前锁骨中心点、肩突点、胸点、肘点、膝点、踝点、茎突点)

* 人体的运动首先是骨骼的位移

骨骼关节骨骼肌肉皮肤

* 骨骼支撑人体的形体

骨骼点体形点骨感美

2.肌肉

要点:* 重要肌肉群:与上衣有关:僧帽肌、三角肌、胸大肌、背宽肌

与下装有关:臀大肌、胫骨前肌、股外肌

●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路线

3. 体表特征

比例:头身比——以头长为单位,衡量其他体部的大小

百分比——以人体体高为单位,衡量其他体部占其的比例大小

黄金比——以某部位长为1,其他部位与之成1.5~1.7比例

相互比——以某部位为单位,其他部位与之的百分比关系

性别差:腰节高度差、胸部形态差、肩宽差、胸—腰—臀三围差

第二节人体体形测量

1.测量基准点、基准线

要点:基准点——常是骨骼的端点

基准线——常是人体形体凹凸状变化大的部位

重要的点、线:BNP、SNP、BP、EP、踝点、NL 、BL、UBL、LBL、WL、HL、

MHL、股下长

2.测量方法

* 产业常用方法:软尺测量(坐姿、立姿)

* 科研常用方法:常规:马丁测量法、截面测量法

特殊:莫尔等高线法、三维全息非接触测量法

* 常用测量方法项目:

前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BP的垂直长

后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脊骨的垂直长

衣长——自BNP~所需部位的垂直长

袖长——自SP~所需部位沿手臂形态的长

胸围——通过左右BP的水平围长

领围——沿BNP、SNP、FNP为基础领围,实际领围在颈部领高部位围量肩宽——左右SP通过BNP的横长

腰围——通过腰部最细部的水平围长

裤长——腰围线~踝骨附近的垂直长

臀围——通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长

上裆长——腰围~臀凹处的垂直长,或裤长—股下长

注意:测量方法必要时要示范,特别注意围度尺寸要达到水平围长的要求。

第三章女装衣身结构变化

第一节女装基础纸样

基础纸样:

原型——结构最简单,将三维人体尺寸展平为二位平面图形的纸样

基型——在相同品种中款式最简单的纸样

一、基础纸型的种类

梯形

原型:根据成型形态箱型

1、教学用卡腰型

基型:原型的基本公式+变量——减少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比例分配法(无具体纸样,只是一系列计算公式)

2、产业用基型:某品种中最简单的款式的纸型,其他款式秩序在此基础上作局部改动,

而不需改变规格尺寸

基型:原型的基本公式+变量

3、研究用

短寸法纸型:测出人体26个部位的尺寸,得到的是近似于人体皮肤展开的纸型

二、原型的种类:

根据覆盖部位分类:衣身、衣袖、下装

根据年龄、性别分类:少儿型、成人型;男装、女装

根据服装种类分:各国家情况不同

根据宽松量的不同:0cm 、 8cm 、10cm 其中松量8cm. 10cm的较多

根据作图法的不同而不同:

(1)胸度式:控制部位(S、N、SL、FBW)均为胸围尺寸的一元

方程. Y=f(B)——应用广泛

(2)短寸法:直接测量人体各部尺寸

三、原型的构成要素

1.包覆上半身的基本立体的设定

既腰围线、人体围度的确定。WL必须成水平状

2.胸部的隆起、背部隆起的意义——前后浮余量的产生、前后浮余量消除的形式

3.领窝线、胸宽线、背宽线与人体的一致性

领窝线——人体颈根围背宽线——人体背宽线胸宽线——人体胸宽线

4.具有基本的松量

松量是立体构成原型时自然产生的,不是人为的主观确定

四、原型的立体构成

1、立体构成的必要条件

硬件条件:能反映人体普遍规律的标准体人台

构成方法:布样的经纬向必须与人台的经纬向符合一致

形体要求:WL处必须为水平状,前后浮余量必须消除

2、立体构成的原型形状

A 梯型

将前浮余量向下捋至WL处使原型前部成梯形,后浮余量在背宽线以上收取,使BL至WL 处成箱型。

B 箱型

将前浮余量向下捋至BL处收取对准BP的省道(并可在其它部位收取BP的省道),使原

型前部成箱型,后浮余量出处理后亦成箱型。

要点:*原型的形状是在立体构成中形成的

*原型的松量是B-B*,也是在立体构成中自然形成的

*原型的各部位与人体的关系也在立体中反映

箱型前衣身梯型前衣身、箱型后衣身

五、原型的平面制图

原型的平面制图公式必须在大量人体计测后,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相关、回归、聚类等)后得到的人体各部与胸围(B*)的回归关系式,并将回归式进行近似处理以便实用。

原型各部位寸法

(y)相关系数回归式(Y=a B* + b)r a(系数)b(定数项)

后领窝宽0.229 0.025 4.531 Y=B* 40+4.531

后领窝深0.132 0.011 1.003 Y=B* 90.91+1.003 前领窝宽0.216 0.023 4.833 Y=B* 43.48+4.833 后领窝深0.344 0.050 3.425 Y=B* 20+3.425

BN~PCL 0.310 0.076 12.487 Y=B* 13.16+12.487

AH 0.620 0.186 -3.211 Y=B* 5.38-3.221

背宽0.589 0.136 6.745 Y=B* 7.35+6.745

胸宽0.539 0.109 6.770 Y=B* 9.17+6.770

1、领窝线:BNP~SNP~FNP (r指相关系数)

后领窝宽:Y=B*/40+4.531, r=0.229

后领窝深:Y=B*/90.91+1.003, r=0.132 r均较小,说明与B*值的相关性不大前领窝宽:Y=B*/43.48+4.833, r=0.216

前领窝深:Y=B*/201+3.425, r=0.344

在实际应用中,把公式简化,便于应用

2、肩斜线:马丁测量仪测量人体;短寸法制图

后片:原型的角度(19°)≈人体肩斜线19.22°

前片:原型的角度(21°)≈人体肩斜线21.69°

原型与人体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原型采取此值是为了使肩部有适度松量

3、背宽、胸宽的分配:从人体上测量

胸宽:Y=B*/7.35+6.745 r=0.589

背宽:Y=B*/9.17+6.770 r=0.539

实际应用中:胸宽=B/6+3 背宽= B/6+4.5

4、袖窿深线:人体腋深= B*/13.16+12.487,r=0.310

实际应用中:B*/6+7

六、原型的浮余量计算

1、原型浮余量

原型前浮余量=B*/40+2㎝、原型后浮余量= B*/40-0.6㎝

要点:在人台上显示出前浮的部位和数值

2、实际浮余量的影响值

对前浮的影响=垫肩量

垫肩厚对浮余量的影响

对后浮的影响=0.7垫肩量

对前浮的影响=0.05(B- B*)

(B- B*)对浮余量的影响

对后浮的影响=0.02(B- B*)

要点: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3、实际浮余量

实际前浮余量=原型前浮余量-垫肩厚-0.05(B- B*-12)

实际后浮余量=原型后浮余量-0.7垫肩量-0.02(B- B*-12)

要点说明:在图中要解释前浮余量和后浮余量的大小和部位

七、衣身结构平衡的原型应用

衣身结构平衡:服装前后衣身穿着在人体上呈平整,无起翘褶皱状态衣身结构平衡形式:梯型、箱型、箱-梯型

1、衣身结构的梯型平衡

将大部或全部前浮作下放处理(一般下放量≤2㎝)图

2、衣身结构的箱型平衡

将全部前浮作收省(对准BP,不对准BP)处理

3、衣身结构的箱-梯型平衡

下放

将前浮作处理

收省(对准BP,不对准BP)

第二节省道结构变化

1. 省道种类

╱对准BP——围绕BP360°旋转方位,能使BP处隆起前衣身

╲不对准BP——主要作成领口省、袖窿省、侧省形式,消除前浮,但不使

BP处隆起。

╱对准背骨中心——围绕背骨中心360°旋转方位,能使BP处隆起后衣身

╲不对准背骨中心——主要体现领口省、肩省、袖窿省形式消除后浮,但

不使背骨中心隆起

2. 省道变化方法

旋转法量取法剪切法

要点:* 省道变化时,其对准BP的夹角不变

* 三种方法中以剪切法运用最广泛,且最方便

第三节折裥变化

折裥的结构本质:将局部部位的部分松量以集中的形式固定化,形成有凹凸立体的线条感。折裥的结构形式:阴、阳、对合

例:塔克、背裥、袖裥

第四节袖褶变化

袖褶的结构本质:将局部部位的松量以分散的形式固定化,形成有蓬松感的立体状。 =浮余量——BP附近、背骨中心附近

袖褶的结构形式:袖褶量=浮余量+少量装饰量——BP附近

=浮余量+较多装饰量——腰、袖、侧

=装饰量——腰、袖、侧

第五节分割线变化

╱胸省(背省)+腰省→纵斜向分割(典型:公主线)

联省成缝=省道的组合—腰省、胸省的变异→横向分割(典型:复肩分割)

╲任意造型(纯粹的装饰性)

第四章衣领结构

重要性:衣领与衣袖量是衣服设计的主要部位之一

领袖的涵义便体现其重要性

第一节结构种类

╱无领(无领身只有领高)——前开口——领窝形状即造型

基本结构后开口

╲╱立领╱只有领座╲ < 90°有领(有领身)╲领座+翻领* ╲αb = 90°

╲翻折领——领座与翻领成一体╱╱ > 90°

╲上口线成直线衣身——连身领╲

* 圆弧形+ 垂褶——垂褶领╲变化结构

╱部分直部分弧波浪——波浪领╱

省、裥╱

第二节基础领窝

结构本质:人体颈根围(BNP-SNP-FNP)→原型领窝→基础领窝

结构模型:

结构关系:l f + l b = N/2 总领窝宽/总领窝深∈(1.3,1.4)

第三节无领结构

1. 结构类型:╱前浮可撇胸

前开口型

╲前相连型——前浮不可撇胸

2. 结构制图方法:

A 前开口型:

作基础领高→前浮→撇胸(≤1)——开大深领窝作出造型

B 前相连型:

作基础领高→后领窝开大(≤1.5)——开大深前后领窝作出造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