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权安排对效率影响的传导机制

产权安排对效率影响的传导机制

产权安排中,产权边界及对应权责的清晰界定乃是影响效

率的根本原因,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实现最大效率的前提,而具体的产权“安排给谁”

并非决定性因素。是公有产权安排下企业和社会效率高,还是私有产权安排下企业和社会效率高,并无定论,不同产权安排,通过对资源配置、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

影响,来达到对效率的递次影响。同时,在除了物质产权、

人力产权安排之外,处理知识产权的安排之时,究竟是公有还是私有更有利于提高效率,也无定论,要因具体的知识产权而定。

本文首先举出产权安排大概包括若干不同类型,进行简要分析,并界定“效率”

在文中的含义;其次论述产权安排从若干方面对效率进行影响,包括产权安排的清晰与模糊程度对效率的影响、不同产权安排对资源配置和资源流动的影响、不同产权安排对合约安排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安排对效率的影响;再次根据前述内容,构建一个传导机制模型,说明产权安排对效率影响的传导路径和程度分析;最后述及除了物质内容的产权及人力资本的产权安排之外,知识产权安排对效率的影响。

一、产权安排与效率

企业产权安排的“有效”

状态是产权明晰,包括产权的制度性明晰和产权的使用性明晰,以及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权明晰,也就是说:产权在各主体之间明确而清晰地划分,且各产权行使主体行使其产权时所享有的权利、所承担的责任及其所获得的利益具有对称性。产权安排,从所有制划分,可分为公有、私有、按不同股份所有等类型;从产权差异而导致的运营

方式划分,可分为业主制、

家族制、合伙制、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等,不同的产权安排,意味着不同的人或不同的集团掌控对资产的所有、使用、交换、获利的权利,也就是获得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能力。

再来看“效率”

的含义何在?根据科斯的观点,若交易费用为零,无论产权如何安排,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最佳配置,而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交易费用不为零,产权的界定和流转都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效率一般包括资源的生产效率、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在企业内部的狭义效率或可近似于“效益”,本文中指的是广义的效率,宏观上是社会利用现有资源进

行生产所提供的效用满足的程度,是社会福利概念、效用概念,具体到企业时,指的是完成产权安排的前提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究竟哪种产权安排最有效率?公有制一定低效率吗?各种产权安排导致的效率之间往往缺乏可比性。近年国企改革,有人认为公有制“效率低下”

,可是据统计,建国以后到改革开发以前,中国经济的总量水平有很大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段历史时期的经济主体就是从前的“国营企业”。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企也并非一定效率低下,比如新加坡的国航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国有电子公司赢利率也远高于私企业。KIRKPARTRIC和林毅夫等还有统计数据证明:国有企业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并不存在负相关。可见,将产权安排给谁,并不一定是影响效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二、产权安排对效率的影响

(一)产权安排的清晰与模糊程度对效率的影响是最明确的

产权界定清晰,利用资源的损益边界明确,可形成有效约束机制,有利于经济活动中资源使用成本的降低,督促减少无效率的经济活动,同时有效刺激人们最大程度地使用自己的资源,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由于损益边界明确界定,每个经济当事人若想通过从事经济活动获得报酬,就只有通过给别人带来收益才能实现,于是,在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有助于减少负的外部性,对于社会总的效率有正面作用,有利于增加社会总福利。而我国国有产权本身不能说与低效率等

同,却经常面临归属关系不清楚、

营运过程中各权能主体的权利义务不清晰的情况,要么是政企不分,要么出现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对企业效率和社会效率都有不良影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家族制企业,产权的归属和流动一般依据家族继承关系而来,企业刚创业,规模小,资产有限,产权不清的矛盾不突出,等到做到一定规模,依赖亲属关系、继承关系维系的产权安排就面临挑战,如果一直混乱不清,对企业效率将起到负面作用。

【收稿日期】2005-03-07

【作者简介】夏雅俐(1975-),女,上海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产权安排对效率影响的传导机制

夏雅俐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610064)

【摘要】文章围绕“产权安排不同对效率影响的传导机制”这个问题进行逐层探讨,提出———产权安排中,产权边

界及对应权责的清晰界定乃是影响效率的根本原因,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实现最大效率的前提,而具体的产权“安排给谁”并非决定性因素,并构建了一个产权安排不同对效率影响的传导机制模型。

【关键词】产权安排;效率【中图分类号】F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6)01-0039-02《》No.1.2006

(生产力研究)!"%*+&(()经济理论问题!

"

(二)不同产权安排对资源配置和资源流动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是否与效率的高低有鲜明关系,难以得到验证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主要由国家投资,所以资产规模较大,容易实现规模效益,而私有企业产权是私人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规模扩张。而上市股份公司,可以到市场上募集资金,有利于资源配置和流动,盘活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三)不同产权安排对合约安排及公司治理结构有影响,但不直接影响效率,企业的合约安排、治理结构的合理程度影响了效率的高低

比如,作为国有企业利益主体的全体人民必须通过层层“委托——

—代理”关系来为自己谋求利益,代理成本居高不下,若根据“国家主权”模式,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代行非人力资本所有权的权利,委托代理环节就可以大大减少,交易成本也明显降低,效率得到提高。而在家族制企业中,产权属于某个家族,容易治理,创业之初可降低交易成本,随着规模扩大,各种能力跟不上,往往采取聘用外部职业人,用“委托——

—代理”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四)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安排对效率有影响,但期权激励等是否真的有效,尚值得商榷

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总量的膨胀,经济学日益重视知识外溢的效果,强调人力资本积累研究与开发对经济增长、社会效率提高的作用。人力资本也对参与企业产权分配,拥有企业控制权与剩余利润索取权等,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一般体现为小企业中的员工持股、大企业中的智力资本化。从理论上讲,对于企业经营效率可具备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这首先要与具体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相配套。

(五)产权安排之外,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企业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

若企业能在自己垄断的市场上攫取高额利润,就缺乏提高效率的的动力和压力,无论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企业都会选择低效运行。而适当而有序的市场竞争,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产权安排不同对效率影响的传导机制模型草拟

四、知识产权安排对效率的影响

以上所述产权安排以及产权安排对效率影响内容,主要说的是物质产权和人力资本的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得不将知识产权安排对效率的影响单独列出,以供探讨。

知识,是人们脑力劳动的成果,具有创造性,同时也具备非物质性、独特性、公共性、非竞争性、可保密性、易逝性、永恒性等种种复杂、甚至相互抵触的属性。其中,公共性可以称为知识资产最重要的经济属性之一,许多人可以共享某一个已经公开的奇思妙想,许多人可同时获得一种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而这个思想不会受到损失,大众传媒的这个信息也不会减少。“知识”一类的无形资产,皆可为众多人在同一时刻共享,如同两个人可同时得到路灯的指引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也可作为经济学上所讲的“公共产品”,可直接促进社会总体效率的提高。然而同时又不免意味了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产品中获益,存在培育“免费搭车者”的可能性,带来一定外部性。由于“外部性”和“搭便车”的担忧,在此领域,私人市场提供的知识资产数量就有可能低于最优值。首先是从事知识资产生产的人可能会减少,与此同时投资当然也就减少,其次,就算知识资产生产已经被生产出来,生产者肯定会尽量将其保密,这对社会效益的提高极为不利,使得同一知识资产生产的投资增加,产生重复投资和重复研发的浪费现象。所以自然垄断观点则认为,知识资产的生产上若是过分利用竞争机制,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投资或重复配置,导致资源浪费,所以应对知识资产的生产者赋予垄断的或专有的权利,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另外,政府对公共产品的统一研发和管理,也就具备了必要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知识生产和运营方面,政府就可以完全取代私人市场。任何知识资产活动最终还是要由自然人来完成。在研究知识资产的生产问题时,其核心必须是“始终为人提供生产激励”。同时,我们假设完全由政府组织、运用知识资产,就会形成政府与私人之间的“委托——

—代理”关系,从而萌生机会主义、偷懒行为,必将影响生产效率。还有人提出,可由政府对私人市场进行援助,也就是对提供这些知识资产的私人、厂家给予财政上的亏损补贴,然而补贴标准很难把握,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往往是缺乏效率的,在中国长达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为主的时期,政府代办了绝大部分知识资产的生产和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并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考虑到知识产权安排与效率的关系,我们认为,知识资产的私有产权安排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这并不表明所有的知识资产都必须界定为私权,少数特殊性质的知识资产被界定为公有产权更有效率。同时为了不损害分配效率,知识资产的私权也不可被理解成一种绝对的权利,不能包括相当于垄断的权利。所以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中,一般都规定了各种权利限制的条款,包括时间、地域限制,以及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限制。

[参考文献]

[1]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J].美国经济评论,1967,(5).

[2]科斯.社会成本问题[J].法律经济学杂志(第3卷),1960,(10).[3]迈克尔?詹森,威廉?梅考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J].金融经济学,1976,(10).

[4]蒯小明.产权安排与企业效率[J].当代经济研究,1999,(7).

[5]张敏新,张红霄,肖平.集体产权安排与资源使用者的认知[J].绿色中国,2003,(12).

[6]袁东明.企业产权安排与公司治理结构[J],江汉论坛,2003,(3).[7]朱江鸿.浅论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J].企业经济,1998,(3).

[8]邓辉.论知识资产的产权安排[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0,(7).

[9]孙居涛,熊友华.利益主体及其权利边界的界定[J].经济问题,2000,(12).

[10]王小文.公有产权效率研究[J].财经研究,2000,(12).

(责任编辑:X校对:W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