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五 二维数值数组

实验五 二维数值数组

实验五  二维数值数组
实验五  二维数值数组

实验五二维数值数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维数值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

(2)理解二维数值数组元素的存储形式;

(3)熟悉二维数值数组的典型应用:矩阵转置、求最值及位置、特殊矩阵的运算等。

二、实验准备

1.C语言实现数组的方法

①数组的定义:

int b[3][4]; \*二维数组b包含了3行4列个元素*\

②数组的赋初值:定义数组的同时给元素赋值,可以整体赋值

int b[3][4]={{1,2,3,4},{5,6,7,8},{9,10,11,12}}; \*按行进行赋值*\

int b[][4]={{1,2,3,4},{5,6,7,8},{9,10,11,12}}; \*可以省略行下标,但不能省略列下标*\

int b[3][4]={1,2,3,4,5,6,7,8,9,10,11,12}; \*也可以存储空间位序顺序赋值*\

③数组元素的引用:二维数值数组元素引用需要使用两个下标,如a[2][3];

③数组元素的遍历:

二维数值数组常用双重循环引用其元素,外循环循环控制变量为行下标,内循环循环控制变量为列下标。

3.阅读以下程序,并分析其功能,调试运行程序后再分析其运行结果。

①程序文件名为ex5-1.c。(掌握二维数组的输入输出,和转置)

# include

main()

{

int a[2][3]={{1,2,3},{4,5,6}}; //二维数组赋初值

int b[3][2],i,j;

for(i=0;i<2;i++) //转置算法

for(j=0;j<3;j++)

b[j][i]=a[i][j];

printf("数组a:\n");

for(i=0;i<2;i++) // 输出二维矩阵

{ for(j=0;j<3;j++)

printf("%5d",a[i][j]); //内循环一遍输出一行3个元素

printf("\n"); //输出一行后换行

}

printf("\n输出转置后的数组b:\n");

for(i=0;i<3;i++)

{ for(j=0;j<2;j++)

printf("%5d",b[i][j]); //内循环一遍输出一行2个元素

printf("\n"); //输出一行后换行

}

}

三、实验内容(按要求设计以下程序,并调试分析运行结果,此部分完成在实验报告上)

(1) 设计程序sy5-1.c,从键盘上输入一个3行3列矩阵各个元素的值,输出其主对角线元素和反向对角线元素之和。

(2) 设计程序sy5-2.c,找出一个3×4的矩阵中的最小值及其位置。

(3) 设计程序sy5-3.c,定义一个3×3的二维数组,通过随机函数自动赋值。然后输入一个整数n,使

数组左下三角(含对角线元素)元素中的值乘以n 。例如:若n 的值为3,a 数组中的值为

| 1 9 7 |则程序运行后a 数组中的值应为 | 3 9 7 |

| 2 3 8 | | 6 9 8 |

| 4 5 6 | | 12 15 18 |

(4) 设计程序sy5-4.c ,输入一个整数m (2≤m ≤9〕,在m 行m 列的二维数组中存放如下所示规律的

数据。例如,若输入2,则输出:???? ??4221,若输入4,则输出: ??????

? ??1612841296386424321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10][10],i,j,m;

printf("input m:");

scanf("%d",&m);

for(j=0;j

a[0][j]=j+1; //a[0][0] a[0][1][a0][2]

for(i=1;i

for(j=0;j

a[i][j]=(i+1)*a[0][j];

for(i=0;i

{

for(j=0;j

printf("%4d",a[i][j]);

printf("\n");

}

}

(5) 设计程序sy5-5.c ,将3×3矩阵中元素的值按列右移1个位置,右边被移出矩阵的元素绕回左边。例如,有下列矩阵

3 1 2 t=3

4 5 6

7 8 9

计算结果为

3 1 2

6 4 5

9 7 8

#include

void main()

{int i,j,t;

int a[3][3]={1,2,3,4,5,6,7,8,9};

for(i=0;i<3;i++)

{t=a[i][2];

for(j=1;j>=0;j--)

a[i][j+1]=a[i][j];

a[i][0]=t;

}

for(i=0;i<3;i++)

{

for(j=0;j<3;j++)

printf("%4d",a[i][j]);

printf("\n");

}

}

四、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中的任务要求在实验课上完成,若未完成请在下次上课前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五、实验报告填写要求:

1、第一页用《攀枝花学院实验报告》纸,其后用《实验报告附页》纸。

2、第一页填写项目:

实验课程:计算机基础2-C语言实验项目:[本次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本次实验日期]

系: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3、实验报告正文要求:

实验目的:(抄写本次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设备:PC机一套

实验步骤(内容):

(要求完成以上第三部分内容,编程题要求抄写题目并写出程序源代码,并记录程序的运行结果)实验结论:(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的知识或是还有什么遗留问题)

4、实验报告写好后将完成的实验报告纸订(或粘)在一起,于下一次上课前交给指导老师。

实验5 数组1答案

实验数组1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2、掌握在循环结构里面使用break、continue 3、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与使用 实验内容: 一、观察下列代码(有语法问题自己解决) 1、利用无限循环输入数据,直到条件满足利用break跳出循环: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x,sum=0; while(1) { cin >> x; if(x <= 0) break; sum += x; } return 0; } 2、利用continue语句实现输出1-100之间的偶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for (int i = 0;i <= 100; i++) { if (i % 2 != 0) continue; cout << i << ' '; } return 0; } 二、编码训练 1、利用break语句写一程序:循环从键盘输入数据并累加起来,直到输入的数为零时结束循环,打印累加结果。(参考前面第1题)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x,sum=0; while(1) { cin >> x; sum += x; if(x == 0) break; } cout << "The sum is " << sum << endl; return 0; } 2、利用continue语句写一程序:输出1-20之间不能被3整除的数。(参考前面第2题)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for (int i = 1;i <= 20; i++) { if (i % 3 == 0) continue; cout << i << ' '; } return 0; } 3、实现求6位学生c++的平均成绩。(参考案例书的P47案例1)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score[6]; double avg = 0,sum = 0; for (int i = 0;i <= 5; i++) { cin >> score[i]; sum = sum + score[i]; } avg = sum/6; cout << "平均成绩是:" << avg; return 0; } 4、利用一维数组编写一个程序:从键盘上输入10个float类型的数据,找出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输出(定义两个变量分别保存最大值和最小值)。(参考案例书的P47案例1)#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float numb[10]; float min = 0.0,max = 0.0; int i; for (i = 0;i <= 9; i++) { cin >> numb[i]; } min = numb[0]; max = numb[0]; for (i = 1;i <= 9; i++) { if (numb[i] >= max ) max = numb[i];

实验三 数组和字符串

实验三数组和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Java中的数组定义、引用 2.掌握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 3.掌握使用字符串String类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4.掌握使用字符串StringBuffer类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5.掌握Date类以及Calendar类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使用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8271247.html,ng.Math类,生成100 个100~999 之间的随机整数,找出他们之中的最大的和最小的,并统计随机产生的大于300 的整数个数。 package exercise; publicclass shiyan3_1 { publicstaticvoid main(String [] args) { int count=0; int max=0; int min=Integer.MIN_VALUE; int num[]=newint[100];//声明并创建一个具有100 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对象num int i; for(i=1;i<=100;i++) { num[i-1]=100+(int)(Math.random()*899); System.out.print(num[i-1]+"\t");//随机产生一个100~999 之间的随机整数 if(i % 10 == 0) System.out.println();//输出当前产生的随机数,并一行输出10 个数 if(num[i-1]>max) max=num[i-1]; if(num[i-1]300) count++; } System.out.println("最大的随机整数是:"+max); System.out.println("最小的随机整数是:"+min); System.out.println("大于300 的整数个数是:"+count); } }

实验5-数组答案

VB程序设计实验五 实验目的 ●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操作 ●学习跟数组相关的控件:列表框和组合框 复习 1.列表框 列表框(ListBox)控件允许用户查看和选择列表中的多个元素。 表5-11 列表框的常用属性和事件 2.组合列表框(ComboBox)整合了列表框和文本框的功能,以一个文本框控件(TextBox) 右边加上一个向下箭头的样式显示。有Simple(简单组合框)、DropDown(下拉组合框)和DropDownList(下拉列表框)。其中,Simple选项不显示下拉箭头,而是在控件的旁边显示一个滚动条;DropDown风格(默认值)在单击向下箭头时显示一个下拉列表,且在ComboBox中输入一个值;DropDownList显示一个下拉列表,但不允许用户在ComboBox中输入。 表5-13 组合列表框的常用属性和事件

(1) Items.Count属性:列表框或组合框中项目数量。最后一项的序号为Items.Count-1,该属性只能在程序中设置或引用。 (2) Text属性:被选定的选项的文本内容。该属性只能在程序中设置或引用。 注意:ListBox1.Items(ListBox1.SelectedIndex)等于ListBox1.Text。 (3) Items.Add方法 把一个选项加入列表框,格式:对象.Items.Add(选项);如:ListBox1.Items.Add("周海涛") (4) Insert方法 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项目。格式:对象.Items.Insert(序号, 添加项内容) (5)Items.Remove方法 从列表框中删除指定的项。格式:对象. Items.Remove (选项)。 例如:ListBox1.Items.Remove ("华成") (6)Items.RemoveAt方法 格式:对象.RemoveAt(Index) 从列表框中删除指定的项。Index表示被删除项目在列表框中的位置,从0开始。 例如:ListBox1.Items.RemoveAT(4) (7) Items.Clear方法 格式:对象.Items.Clear 用于清除列表框所有项目,例如:ListBox1.Items.Clear 4.单选按钮、复选框和框架 1)单选按钮(RadioButton) 单选按钮以组的形式出现,允许选择其中一项。 ?Text属性:按钮上显示的文本 ?TextAlign属性:文本对齐方式 ?Checked属性:表示单选按钮的状态,True ——被选定,False ——未被选定?Click事件:单击后,使Checked属性为True ?CheckedChanged事件:当某个单选按钮的状态被发生变化,该事件随之被触发。2)复选框(CheckBox) 与RadioButton具有相同属性和事件,之外还有: ?CheckState属性:表示复选框状态,Unchecked——未选定,Checked——被选定,Indeterminate——灰色 3)框架(GroupBox分组框) ?Text属性:标题文本 ?Enabled属性:框架和其中的控件

C语言实验五_数组

实验(实训)报告 项目名称实验五数组 所属课程名称 C 语言程序设计 项目类型验证性 实验(实训)日期2011/11.16/11.23/11.30 班级10统计2 学号100112100236 姓名裴晓晓 指导教师刘亚楠 浙江财经学院教务处制

一、实验(实训)概述: 【实验目的】 1. 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 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 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特别是排序算法)。 【实验要求】 1.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表达应用要求; 2.正确运用循环结构处理数组问题; 3.输入和输出格式清晰,有提示信息。能对输入数据进行基本的合理性判断。 【基本原理】 见第五章课件和课本内容 【实施环境】(使用的材料、设备、软件) Visual C++ 6.0 二、实验(实训)内容: 第1题 【项目内容】 完成课后第3题。求一个3×3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 【方案设计】 提示:请在此粘贴你的完整程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a[3][3]; int i,j,sum; sum=0; for(i=0;i<3;i++) for(j=0;j<3;j++) {cin>>a[i][j]; if(i==j) sum=sum+a[i][j]; } cout<<"sum="<

【结论】(结果、分析) 提示: 请记录该程序的运行过程:输入输出。比如: 123 456↙(↙表示输入,如果没有输入,则没有这一行) a+b=579 (输出) 并尽可能对程序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 4 5 5 6 2 34 7 23 5 66 sum=104 第2题 【项目内容】 完成课后第4题。 提示:自定义数组a的大小和内容。插入一个数number到已排好的数组中,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1)先从数组前面开始比较number和数组元素a[i]的大小,直到找到待插入的正确位置(即a[i-1]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a[11]={2,5,8,17,28,39,58,89,100,298},n,i,j; cout<<"a[i]="<

实验3要求(数组)

实验3-1一维数组 目的和要求: 1.理解数组的概念以及用数组描述数据结构的好处; 2.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下标变量的引用、数组的初始化以及输入输出的方法; 3.学习应用数组解决查找和排序问题。 一. 实验内容 1.改错题 (1)下列程序的功能是:为指定的数组输入10个数据,并求这10个数据之和。但程序中存在若干错误,请你纠正,并将正确的程序保存到学号文件夹下,文件名为shiyan3_1.c。 #include void main() {int n=10,i,sum=0; int a[n]; for(i=0;i<10;i++) { scanf("%d",a[i]); sum=sum+a[i]; } printf("sum=%d\n",sum); } (2)下列程序的功能是:读入20个整数,统计其中非负整数个数,计算所有非负整数之和。但程序中存在若干错误,请你纠正,并将正确的程序保存到学号文件夹下,文件名为shiyan3_2.c。 #include main( ) { int i, n=20, s, count; int a[n];s = count = 0; for ( i = 1; i <= n; i++ ) scanf("%d",a[i]); for ( i = 1; i <= n; i++ ) { if ( a[i] <0 ) break; s += a[i]; count++; } printf("s=%d\t count=%d\n", s, count ); } 2.程序填空 (1)以下程序的功能是:采用二分法在给定的有序数组中查找用户输入的值,并显示示查找结果。根据题意,将程序写完整,并将程序保存到学号文件夹下,文件名为shiyan3_T1.c。

实验五 数组

实验五数组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赋值、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 2.掌握求最大、小值、平均值、排序的方法以及有序数组的查找、增加、删除的编 程方法; 3.初步掌握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方法以及字符串复制、连接、测长等程序的编写 方法; 4.掌握数组的典型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分组 1.Windows XP操作系统; 2.Visual C++6.0语言环境; 3.每人一台PC机。 三内容和步骤 (一)验证实验程序 1.应用一维数组,对10个数进行冒泡排序,使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 分析:n个数冒泡排序的方法是将第一个数与其后面的数逐个进行比较,发现大者进行交换,完成后最大的数就放到了第一个的位置;第二个数与其后面的数逐个进行比较,发现大者进行交换,完成后次大的数就放到了第二个的位置;如此循环,直到第n-1个数与第n 个数进行比较,发现大者进行交换。 解: #include int main() { int a[10]; //A inti,j,t; cout<<"输入数据:"<>n; int a[n]” 观察运行结果?分析原因。 ● 将B 行改为“for(i=1;i<=10;i++)”,观察现象。 2.应用二维数组打印如图5-1所示杨辉三角形。 分析:由杨辉三角形可以看出每行数存在以下规律:每行数据的个数与行序相同;每行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均为1;中间的数为上一行同一列的数和其前一列的数之和。 解: #include int main() { int y[5][5]; inti,j,n=5; for(i=0;i

实验五 -数组

实验五数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与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及输入输出方法。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 二、实验要求 1.熟悉环境; 2.按照编程风格要求正确写源程序 3.能得到正确的程序运行结果 4.本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及软件 四、基础实验 1. 输入以下程序,查看输出结果。 #include <> void main() { int i,k=5,a[10],p[3]; for(i=0;i<10;i++) a[i]=i; for(i=0;i<3;i++) p[i]=a[i*(i+1)]; for(i=0;i<3;i++) k=k+p[i]*2; printf(“%d\n”,k); }

输出:21 2. 输入以下程序,查看输出结果。#include <> void main() { int a[2][3]={{1,2,3},{4,5,6}}; int b[3][2],i,j; printf("矩阵a为:\n"); for(i=0;i<2;i++) { for(j=0;j<3;j++) { printf("%5d",a[i][j]); b[j][i]=a[i][j]; } printf("\n"); } printf("矩阵b为:\n"); for(i=0;i<3;i++) { for(j=0;j<2;j++) printf("%5d",b[i][j]); printf("\n"); } }

输出:矩阵a为: 1 2 3 4 5 6 矩阵b为: 1 2 2 5 3 6 程序功能:输出一个二行三阶矩阵和一个三阶二行矩阵 3. 程序改错 设有4x4的方阵,其中的元素由键盘输入,求出主对角线上元素之和。 1 #include<> 2 void main() 3 { 4 int a[4][4]; 5 int i,j,sum; 6 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s:"); 7 for(i=0;i<=4;i++) 8 for(j=0;j<=4;j++) 9 scanf("%d",&a[i][j]); 10 for(i=1;i<4;i++) 11 {for(j=1;j<4;j++) 12 printf("%d",&a[i][j]); 13 printf(“\n”); 14 } 15 printf("\n"); 16 for(i=0;i<4;i++) 17 for(j=0;j<4;j++)

实验 6-3 数组

实验6-3 数组(三) 1 【实验目的】 (1)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数组的基本操作和排序算法 【实验要求】 (1)熟悉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数组的增加元素和删除元素的操作 (4)掌握数组的排序算法(比较、选择和冒泡三种算法,要求至少会一种) 【实验环境】 (1) Microsoft XP操作系统 (2) Microsoft VC++ 6.0 【实验内容】 1、Palindromes_easy versi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8271247.html,/acmhome/problemdetail.do?&method=showdetail&id=1384 描述 “回文串”是一个正读和反读都一样的字符串,比如“level”或者“noon”等等就是回文串。请写一个程序判断读入的字符串是否是“回文”。

输入 输入包含多个测试实例,输入数据的第一行是一个正整数n,表示测试实例的个数,后面紧跟着是n个字符串,每个字符串的长度不超过30。 输出:如果一个字符串是回文串,则输出"yes",否则输出"no". 样例输入: 4 level abcde noon haha 样例输出: yes no yes no 2、分割整数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8271247.html,/acmhome/problemdetail.do?&method=showdetail&id=1173 描述:从键盘输入一个长正整数(不超过10位),从高位开始逐位分割并输出。 输入:正整数n,不含前导零。 输出:分割的整数序列,各整数之间用空格格开。注意,最后一个数字后面没有空格! 样例输入:654321 样例输出:6 5 4 3 2 1

C语言实验五、数组程序设计解答

C语言实验五、数组程序设计解答 实验五数组应用,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2(掌握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及其应用。 3(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4(掌握字符数组元素的引用及其应用。二、实验内容 1([目的]掌握二维数组的输出方法。 [题目内容]已知有二维数组a的定义:int a[3][4]={{1,2,3,4},{5,6,7,8},{9,10,11,12}};编程序~以三行四列的形式输 出a数组。 [输入]无 [输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提示] 利用二重for循环结构与printf()。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3][4]={{1,2,3,4},{5,6,7,8},{9,10,11,12}}; int i,j; printf("二维数组:\n"); for(i=0;i<3;i++) { for(j=0;j<4;j++)

printf("%6d",a[i][j]); printf("\n"); } } 2([目的]掌握二维数组的输入、输出方法。 [题目内容]已知有一个3行2列的二维数组: 89 76 67 98 54 78 编程序~从键盘输入数据存储在二维数组中~并以3行2列的形式输出。 [输入]89~76~67~98~54~78 [输出] 89 76 67 98 54 78 [提示] 利用二重for循环结构与scanf()、printf()及%4d格式输出。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3][2]; int i,j; printf("请输入3行2列二维数组:\n"); for(i=0;i<3;i++) for(j=0;j<2;j++) scanf("%d",&a[i][j]);

数据结构_实验3_串和数组

实验3 串和数组的相关操作 一,实验目的 理解并掌握串的逻辑结构和定长顺序存储方式; 理解串的相关基本算法; 编程对相关算法进行验证。 理解数组的逻辑结构和顺序存储方式; 掌握对称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掌握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表示法和快速转置运算。 二,实验内容 3.1 串的模式匹配运算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顺序串的各种模式匹配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1)建立目标串s=‘abcabcdabcdeabcdefabcdefg’和模式串t=‘abcdeabcdefab’;(2)采用简单模式匹配算法求t在s中的位置; (3)由模式串t求出next值和nextval值; (4)采用KMP算法求t在s中的位置; (5)采用改进的KMP算法求t在s中的位置。 3.2 数组的操作 1.建立一个n*n的对称矩阵A;用动态分配的一维数组B对矩阵A进行压缩存储,输出矩阵A和一维数组B; 2.在B中查找对称矩阵A中第row行,第col列(下标从1开始)的元素,输出该元素值; 3.建立一个稀疏矩阵C,输入其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用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该矩阵,并按矩阵形式输出稀疏矩阵B; 4.对稀疏矩阵C做快速转置运算得到矩阵D,并按矩阵形式输出转置后的矩阵D。【要求】 1.矩阵元素相关信息要从终端输入; 2.在三元组顺序表中按行优先顺序存放非零元素; 3.具体的输入和输出格式不限; 4.算法要具有较好的健壮性,对错误操作要做适当处理。 三,源代码及结果截图 3.1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struct { char data[MaxSize]; //定义可容纳MaxSize个字符的空间 int length; //标记当前实际串长 }SqString; void StrAssign(SqString &str,char cstr[]) { //由串常量cstr创建串str int i; for(i=0;cstr[i]!='\0';i++) str.data[i]=cstr[i]; str.length=i; } void DispStr(SqString s) { //输出串s的所有元素 int i; if(s.length>0){ for(i=0;i=t.length)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5_数组(完美运行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序号:5 实验项目:数组

附源程序清单: 1. #include main() { int a[100],b[100],x[100],i,j=0,k,l=0; printf("请输入数组x的个数:"); scanf("%d",&k); printf("请输入数组x中的整数,用空格隔开:"); for(i=0;i0) { a[j]=x[i];j++; } else if(x[i]<0) { b[l]=x[i];l++; } } printf("数组a:"); for(i=0;i #include int main() {

int array[1000]; int i=0, iter=0; for(i=0;i<1000;i++) array[i]=i+1; array[0]=0; iter=1; while(iter<1000) { if(array[iter]!=0) for(i=iter+1;i<1000;i++) { if( array[i]%array[iter]==0) array[i]=0; } iter++; } for(i=0;i<1000;i++) if(array[i]!=0) printf("%d\t",array[i]); printf("\n"); } 3.#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main() { char a[100];int i,j=0; printf("输入一串测试字符:\n"); scanf("%s",&a); for(i=0;i='0' && a[i]<='9')) { a[j]=a[i]; j++; } } printf("输出字符串为:%s",a); printf("\n"); }

虚拟仪器实验三

实验三LabVIEW编程的数组和簇与图形显示 (一)LabVIEW编程的数组和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创建、使用数组;数组函数的功能和应用,掌握它们的区别以及相应操作。 2.掌握如何创建、使用簇;簇函数的功能和应用,掌握它们的区别以及相应操作。 二、实验原理 1.数组是一些具有相同类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数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元素和维数。数组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布尔、字符、路径、波形和簇等数据类型。一个数组可以是一维或者多维,如果必要,每维最多可有231-1个元素。可以通过数组索引访问其中的每个元素。数组元素不能是数组、图表或者图形。 LabVIEW提供了很多用于操作数组的功能函数,位于函数Functions?数组Array中。其中包括创建数组、初始化数组、数组大小、数组子集、索引数组等。 创建数组:用于根据标量值或者其他的数组创建一个数组。 初始化数组:创建所有元素值都相等的数组。 数组大小:返回输入数组中的元素个数。 数组子集:选取数组或者矩阵的某个部分。 索引数组:用于访问数组中的某个元素。 建立数组的步骤如下: 1)从数组和类子模板(Controls-All Controls-Array & Cluster)上选中数组,放置在前面板中,此时为数组空壳,可以向里边添加(用拖拽的方法)数字、布尔、字符等数据类型的控制器或指示器,来建立相应的数组控制器和指示器。此时可以看到数组上有两个显示窗口:标号显示窗:标号从0开始,每单击一次“增加”键,标号显示值顺序递增。这个标 号就是数组元素的序号;对于一个含n个元素的数组,其标号为0~n-1。 元素显示窗:用来显示元素的数值。数组中的元素按序号排列。数组元素的查找按行 /列标号进行。 2)右键单击标号窗口,弹出一个快捷菜单,选择Add Dimension来增加数组的维数。 2.簇(Cluster)是另一种数据类型,它的元素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数据。它类似于C语言中的structure。使用簇可以把分布在框图中各个位置的数据元素组合起来,这样可以减少连线的拥挤程度,减少子VI的连接端子的数量。 簇相当于一个容器,容器中的元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数据类型。也就是说,可以在一个簇中放置控制模板上的各种控件,如数字控件、布尔控件、数组控件等,但是不能将输入控件和输出控件同时放入其中。因此,在编辑流程图时,可以减少连线数以及连线的节点数,最终简化流程图。它有多个输入,一个输出。 要建立簇,可以选择控制模板中数组和类子模板上的Cluster,将其调入前面板。向类控件中放入元素,即将控制模板中的相应控件放入其中,俗称把元素“捆绑”在一起。 捆绑(Bundle)数据 Bundle功能将分散的元件集合为一个新的簇,或允许你重置一个已有的 簇中的元素。可以用位置工具拖曳其图标的右下角以增加输入端子的个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