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作者:————————————————————————————————日期: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担任起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个重要角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弗洛姆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是通过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由此可见,家庭对幼儿性格影响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媒介,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为其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而且也提供了心理需要。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性格。

一、家庭教养方式和性格的界定

根据资料表明:“所谓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种互动的结果不仅从父母对儿童的生理养育活动中体现,而且也从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规范中传递体现。

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陈帼眉教授认为:“性格主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幼儿性格是在先天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在幼儿与父母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幼儿性格形成起源于婴幼儿期的生活。每位父母都以自己独特的教

养方式教养幼儿,使幼儿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幼儿的性格特征。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制约和导向的作用,它与幼儿的性格有密切联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

据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可分为常见的以下几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严厉型、保护型、民主型这五种类型。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是不同的。

1、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这种类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一切听自己的,并用权利强制孩子听自己的,孩子没有绝对的自由,父母已经为孩子勾画出了他们“理想”的蓝图,只要孩子照做就行了,父母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永远加以保护和监督。他们对孩子的理解和温暖少、强制作风比较多、批评多于表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两代人之间有一层隔阂,有一条代沟。实际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也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所有做法。

(2)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父母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可是岂不知长期受父母的高压影响下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比较容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没有什么独立性和自主性,创造力也较差,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主见、懦弱。有的则更加反抗、暴烈;有的不接受纪律和社会行为准则的约束。

六?一,许多人都会说这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可是事实上,这个节日并不属于孩子们。家长们并没有把这个节日还给孩子们,他们用各种方式限制着孩子们,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但是家长们有没有考虑到,六?一这一天是专门为孩子而设的,这一天应该是孩子们的假日,他们有权利支配这一天的所有时间,在这一天里他们可以尽情的与同伴一起玩耍、嬉戏。家长们的“剥夺”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交流的机会,无法享受与同龄人游戏的快乐。他们没有了欢笑,有的只是孤独、胆怯,并且慢慢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上的孤僻。

2、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溺爱型的家庭里,独生子女自然而然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这些父母对孩子事事依着,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常会无条件的满足:他们要吃什么父母就买什么,穿的要华贵、要名牌,用的要高档。要星星不会摘月亮,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更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

案例一:有位大班老师想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环境布置时,让幼儿回家找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有些家长很不理解地说:“我的孩子是来上学的,可不是来劳动的!”这里不得不感叹与其说是教小孩难,倒不如说家长难教。

案例二:有这样一则漫画:一个孩子在值日当天,他自己没有动手值日,而是站在教室的中间,指挥着他的爸爸妈妈为他擦桌子,扫地…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的发展会是怎样呢?

(2)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利己的温床。在这种类型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至于从小不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情绪波动或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更不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而且还会使他们“在家如虎,出门如鼠”养成名副其实的窝囊废性格,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依赖、神经质等心理特征。他们只懂得获得,不懂得付出;只有被爱、被关怀,不知道去爱父母和长辈,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他们对父母麻木不仁,认为这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的回报;不能明辨是非,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大小事都依赖别人,胆小怕事,碰到任何问题解决能力很差。

3、严厉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严厉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认为必须全力以赴地保证孩子完成学业才行。他们忽视了孩子独立性与自主性,而是用许多规矩来束缚孩子,让

孩子过多和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正规的学业教育。通常这类父母把孩子当成他们实现梦想的工具。

案例:美国西部有个叫尤尼斯的八岁男孩,他是家庭的独生子,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高,他也很优秀。但是尤尼斯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优秀,更不能容忍别人在他面前低声耳语,表现为神经质,他整个人显得比较压抑。一次他和同伴玩耍,同伴说他的玩具汽车太旧了,他没有任何反驳也没有做出其他举动,只是一味的尖叫。这个小男孩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主要是因为他的父母对他的教养方式太过严厉造成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对儿童有两个极端心理都是对儿童有害的,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太切,希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2)严厉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严厉型的父母太过严厉,要求过高,致使孩子非常努力也不能达到目标,不但如此,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如果父母再责备、训斥几句,孩子便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做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而且变得非常胆怯,甚至没有勇气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4、保护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保护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怕孩子吃亏,就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怕孩子摔倒就为孩子扫清路上一切障碍。这样做的结果会对孩子今后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案例:4岁的莎莉和妈妈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莎莉想荡秋千,妈妈同意了并带着她从秋千后面小心地绕过去,深怕莎莉被秋千打到。莎莉

坐在秋千上要自己荡,可是妈妈不肯却要推她,因为妈妈怕莎莉从秋千上掉下来。不一会儿莎莉就玩累了,她看到单杠就请求妈妈让她去玩,妈妈不同意,认为那太危险。妈妈带着莎莉去玩滑滑梯……过了一会莎莉就厌倦了,于是莎莉拉着妈妈的手要回家。大家可以看到在整个过程中莎莉没有大声叫过,放开嗓子笑过,也没有跑过、跳过,而是非常的安静。

你认为莎莉正常吗?这应该是一个4岁小女孩的表现吗?不是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父母太过保护她所造成的!

(2)保护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保护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父母过度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使孩子缺乏闯劲;社会能力差,怕吃苦,贪图安逸和舒适,生活和学习上惰性较大;沉默、自卑,甚至连一点点小的挫折、困难都不敢面对。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多留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有独立机会,给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成为真正人格健全的人。

5、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父母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他们与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他们对孩子的某些不成熟的观点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与限制相结合,让孩子更好地锻炼自己,发展其所长。

(2)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民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和动手能力的养成。这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直爽、亲切;知道关心他人;会和他人合作;喜欢交朋友、谦虚、礼貌、待人诚恳并且懂得互相尊重;具有探索意识。

三、父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不同,幼儿的性格表现也不同。那么针对幼儿的不良性格特征怎样才能培养出幼儿的良好性格呢?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让孩子学会关心、分享自己的快乐

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父母们整天围着他们转,他们在家中有一定的“地位”,时间长了便养成了孩子自私、孤独、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等不良性格。

为了改变这一性格特征,家长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得到情感和行为上的熏陶。比如在吃东西时,让孩子把东西分给长辈吃,让孩子明白自私独霸的行为不好,懂得与他人分享是很快乐的。当孩子第一次这样做时,父母、长辈们一定要吃,并且要对他说:“谢谢”。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要让他学会关心比自己小的幼儿,并把玩具与他们一起玩…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懂得关心、友爱、谦让,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关心别人,并与他人分享的种子。(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天性,但是父母在爱的同时,有没有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呢?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会提出很多不合理的需求,如

果父母对孩子过多的溺爱和迁就,他们要什么给什么,时间长了,孩子大了,一旦某天提出更高的物质要求而得不到满足时,因为孩子缺乏判断是非的标准,而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会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孩子的正确言行和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果要求不合理,言行不正确,不但不能给予满足还要给予耐心说教,使孩子懂得道理,学会做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三)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与自信是人的精神支柱,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差,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予鼓励,他就有成功的一天。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表扬,就可以发挥他内心无限的潜能。

作为家长更应该尊重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没有被尊重的权利,切记在公众场合,不要批评孩子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自信。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能用打骂或说些难听的话来刺激孩子,反之应该抓住某一些长处和优点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好。

(四)家庭中多些幽默和玩笑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偶尔开些玩笑,可以使家庭气氛比较活泼、融洽。如果每天都有开怀大笑一次的话,孩子的情绪就能得到有效的调节,久而久之开朗的性格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案例:多多的父母都非常内向,为了营造一个活跃的氛围,多多的父母刻意地用搞笑的语气讲故事,用夸张的动作扮怪相等,还特意购买了有关幽默方面的书籍和杂志等。家庭的气氛变了,孩子也渐渐地变的

活泼了,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趣闻趣事,并且模仿这些趣闻趣事,把它们有声有色的讲出来。

(五)全家人一起做游戏

有些家长认为游戏是孩子们才会玩的。其实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更容易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学会本领。比如玩捉迷藏、纸牌、摸鼻子等游戏,在家庭中玩就比较有趣。父母在游戏中“频繁”失手,孩子从中看到他们所犯的一些可笑的错误,并进行反思,孩子便会产生想胜过父母的冲动。如果父母能带孩子在游戏中捕捉到欢乐,那么欢乐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良好的性格也就随之而来。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形成的、屈服的,长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因此家长要抓住孩子性格的雏形,为孩子奠定良好的时机,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结论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责任重大,从以上五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中可以看到,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最好。这种类型的父母懂得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父母尊重孩子并与孩子游戏、玩耍,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得到良好的培养。

教育家纪伯伦说过:“孩子们来自你的身体,但是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能塑造他们的思想,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弓是发出的生命和箭失。”

年轻的父母们,为了您的孩子请尽量努力做到吧!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影响的分析 1.性格的涵义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想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或者说,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品质。 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良好的个性包括直率,诚实,热情,大方,勇敢,谦逊,乐观,有礼貌,有信心能忍让,是非观念强,勤奋好学,求知欲望盛等。而虚伪,奸诈,冷漠,吝啬,怯懦,自卑,高傲,悲观,粗鲁,急躁,懒惰,无所事事,不求上进,则是不好的性格。 2.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影响诸方面 性格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在外界生活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家庭的影响奠定了儿童性格形成的基础。家长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与养育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家长不同的教养态度是形成孩子不同性格的重要原因。家庭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对孩子的性格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和睦的家庭气氛对孩子性格有积极影响,争吵的家庭气氛会给儿童性格留下很坏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化方面的影响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一)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化方面的影响 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爱猫扑.爱生活地掌握他所处社会的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如果儿童社会化发展顺利,就会在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社会变化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现象的技巧。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由此可见,儿童的社会化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众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中,家庭教养是最基本动因,是儿童社会化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将通过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活动,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人的社会化始于家庭,因此父母采取怎样的教养方式,直接关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PDF.pdf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国际角度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度重视全民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夕,就设计了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空中摇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学说”,就是以儿童出生以后的家庭教育为起点而深入研究的。 2、从国内角度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南北朝后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就撰有名著《颜氏家训》。我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写过专著《家庭教育》。近年来家庭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 3、从中国教育的现状角度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的新现象已经显现。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溺爱型”、“粗暴型”、“放纵型”等不良类型;重哺育、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失误呼唤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研究。 4、中国的教育“综合失衡”。我国的学校教育条件迅速改善,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青少年出现的孤僻、自私、攻击、骄横、厌学等现象,根源在家庭教育,“板子”往往打在学校教育上。中国教育“综合失衡”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二)家庭教育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2、改善家校关系。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往往过早的“淡出”教育圈。学生出现错误后往往家校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研究为少年成人成材搭建了平台,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家庭教育研究要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与假设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1、“一级层面”-----父母。我国的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由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研究应首先应该把父母定格在“一级层面”上。 2、“二级层面”-----祖辈。家庭是青少年第一个而又重要的学校。祖辈“越俎代苞”和参与现象的出现,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二级层面”。 3、“其他层面”-----家庭其他人员。家庭构成的其他人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或多或少的影响教育的效果,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其他层面”。 (二)课题研究的科学假设: 1、家庭教育的水平影响教育的效果。 2.、家庭教育观念影响教育的“走向”。 3、家庭教育模式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4、科学、和谐、人文化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幼儿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幼儿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我们是科研课题组,想了解当前你们关于教养幼儿的一些想法和观点,以利于我们对幼儿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并促动我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在全园展开这次调查。请你如实回答,谢谢你的合作!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育儿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幼儿,使你的孩子全面发展,请你根据问卷题目如实填写(以平时行为为准,不做过多考虑)。你的回答没有好坏之分,对你的孩子没有丝毫的影响。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成,你们的回答能够用1、2、3、4四个等级表示,其中1表示从不;2表示偶尔;3表示经常;4表示总是。请你们分别在每题后面的括号里填上最适合自己的等级(父亲、母亲分别填写,请勿代写),每题只准选1个答案。 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例:你常常打孩子吗?父亲(1)母亲(2) 你觉得对自己的孩子亲热吗?父亲(2)母亲(3) 幼儿姓名:性别:民族:年龄: 父亲是否健在:(是/否) 母亲是否健在:(是/否) 父母是否离异:(是/否) 父亲的文化水准:

父亲的职业: 母亲的文化水准: 母亲的职业: 家住:农村/ 城市 经济年收入: 幼儿日常生活主要由谁安排:父母/ 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保姆/ 其他 家庭特殊情况备注: 第二部分 一、选项 1、从不 2、偶尔 3、经常 4、总是 二、题目 1、你干涉孩子做的每一件事。父亲()母亲() 2、即使是很小的过失,你也要惩罚你的孩子。父亲()母亲() 3、你总是试图使你的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父亲()母亲() 4、你允许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父亲()母亲() 5、你觉得你是一个严厉的家长。父亲()母亲() 6、你总是左右你的孩子穿什么衣服或打扮成什么样子。父亲()母亲() 7、你不允许孩子做一些他能做的事,因为害怕他受伤。父亲()母亲() 8、你当着别人的面打孩子或训斥孩子。父亲()母亲()

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2020

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2020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也是孩子上的第一个“课堂”,在这个课堂里,是对孩子的最初的启蒙,这于孩子的成长有可能会造成终身的影响。我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有自己的心得。 家庭注重的就是一个氛围,这个氛围绝对不可以是差的,因为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好的氛围就会让孩子学到好的东西,不好的氛围就会造成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坏的。一个家庭里面的成员为了给孩子们带去好榜样,就必须自己就要有良好的休养,要知道孩子很小的时候,是以大人的行为为学习的榜样,你要是在家里经常说脏话,做些不雅的举动,他们也会跟着学习,要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那时的他们记忆力也是比较好的,或许他们不懂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会记住,会跟着你学,因为他们没有其他学习的方式,只能跟着离自己最近的家人学习,如果要教育好他们,首先就得从家长自己做起,在孩子的面前不要说脏话,也不要做一些有损个人形象的行为,这些都是会影响到孩子们的。 一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对于孩子来说,它的成长环境就是很好的,因为家风会一直影响他们长大,并且日后也会成为他们在外生存的一种帮助。我们要知道人潜意识里就会喜欢有良好修养的人,不会去喜欢一个一天到晚嘴碎的人。向来家风都是几代的传承,一个家族的兴盛也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家风才能维持,越是家庭和谐和团结,就能让家族一直繁荣昌盛,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也是不会差的。 上面说到方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行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因此在做事做人方面,方面就必须要有分寸,在孩子们面前,有威严的同时,也必须要平易近人。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能纵容他们,该罚的就要罚,做对事情的时候也要有夸奖,做事不能只做一面。当然如果是父母做错了事情,父母也要道歉,因为父母如果在这方面都能这样做,那孩子以后在犯错的时候也是会主动认错并改正的,父母如果都做不到犯错道歉,那孩子们又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态度为自己的做错的事情抱歉呢,显然不能,因此父母做事情一定要有思量。在

浅谈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 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 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消除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一个战略措施。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类型 家庭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和已经 习惯的教育行为。它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国研究者林磊以北京学前儿童的母亲为被试,采用快速聚类的方法,分出了5种教养方式:积极型、严厉型、成就压力型、溺爱型和极端行。研究者关颖和刘春芬也在研究中发现教养方式分为民主性、宽容型和专制型;还有方晓义和郑宇两位学者在对北京初中生的研究中,根据被试对父母的评价在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这一维度上发现四种教养方式:平均型、矛盾型、放任型和积极型。这些分类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提出,归根结底与西方提出的教养方式分类类似。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从父母的反应性/关爱和要求/控制两个维度,把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三、教育方式对幼儿个性行为的影响 人的交往需要沟通和交流,沟通是联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民主权威型的父母就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他们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多辛苦,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陪他们玩游戏,听他们讲各种有趣地事情,给他们说故事,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幼儿与家长之间不再有隔阂,彼此的心灵靠得更近。幼儿与父母有了良好的交

浅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解读

浅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幼儿稚嫩的心灵就有待社会尤其是父母的倍加呵护,而作为幼儿身边最亲近的人、最早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教养方式,将在幼小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对其身心的发展产生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重要性、成因,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影响及对策等方面做些探究,以求为优化幼儿成长的教养环境,促进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一、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其衡量标准包含智力发展正常、情感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和谐、行为统一协调等诸多方面。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承受着从未有过的生存压力、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出现诸多问题。作为社会、家庭的一分子,幼儿难免不受影响。加之各种媒体的普及,幼儿接触的事物多而复杂,基本不具备分辨力,更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伤害。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慢慢凸显出来:如任性、自私、固执、孤独、抑郁、娇气、胆怯,自卑、过分敏感,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有破坏行为等。而且伴随着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应引起父母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幼儿施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有利环境,控制和消除种种不同因素,将幼儿的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

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正常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使其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基于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不容乐观,而幼儿时期又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格和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个性、情感、态度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这一阶段中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认为幼儿早期经验对于心理健康发展极端重要,在这些经验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人长期的心理基本特征。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人亦将在接下来的篇幅里对其成因及对策作深一步的探讨。 三、幼儿心理健康的成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以及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家庭教育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1、家庭情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欢乐和谐的情境有利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修订版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 的实践与研究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内容摘要: 幼儿是祖国未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目前,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在指导内容、方式、渠道方面仍存在着一定不足,本文结合幼儿园与家庭的重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对策,以促进幼儿发展。园作为专门的教 育机构,不仅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园的各项工作,同时还有责任、有义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真正达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发展的目的。首先,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的法规文件(如《园管理条例》、《园工作规程》、《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这些法规文件中都明确指出了园在家长工作中有责任、有义务对家长进行科学的育儿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发展 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不仅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园的各项工作,同时还有责任、有义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真正达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发展的目的。首先,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的法规文件(如《园管理条例》、《园工作规程》、《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这些法规文件中都明确指出了园在家长工作中有责任、有义务对家长进行科学的育儿指导。 广大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逐步领会了法规文件的精神,增强了对家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工作不仅仅是让家长了解、理解、支持园工作,同时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教育指导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其次,许多园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培训、教学观摩、听专家讲座等,已逐步树立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如:终身教育观、以人为本观、生活教育观、环境教育观等,在保教工作中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兴趣的激发,合理安排的一日生活,创设适宜发展的教育环境,寓教育于的一日生活中,寓教育于各种游戏中。但园的种种做法,许多家长不理解,不认可。家长们往往关注的是孩子在园学到了多少知识、技能。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诸如:过度照顾、过度宠爱、重智轻能、重智轻德等教育误区。园教师认识到如果不努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园同步,园的素质教育将无法深入开展。家长认为,园非常有必要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这是园做好家教指导工作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独生子女给家庭带来的新要求,使家庭教育越发显得重要。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竞争,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把所有的希望

幼儿家教心得体会

幼儿家教心得 孩子入园一个学期了,在各方面进步都很大。当然,这和幼儿园小班老师系统的幼儿教育是分不开的。一开始我们也认为,把宝宝送进幼儿园就不用多管了,反正学校老师会教的,吃饭、睡觉、学习、游戏,交友都有了。其实不然,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下面是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几点感触: 一、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在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我们短期内无法改变自己的家庭境况,但我们可以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孩子帮我们拿拖鞋时我们说声“谢谢妹妹”;婆婆帮孩子洗澡,孩子说声“谢谢婆婆”;孩子做了错事说声“对不起妈妈”……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构成了夫妻相敬、尊老爱幼的和睦家庭,家庭和睦了,每一个成员(包括幼儿)都会心理健康,心情舒畅! 二、让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做真正的“我”。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会和家长谈一些发生在幼儿园里的的事情,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准确,所以当她和家长谈起幼儿园里的事情时,我们可能似懂非懂,但不要打断孩子的表达欲望,我们应该学会倾听,没听懂的再反问她,直到听懂为止。孩子的词语如果用得欠准确,还可以同时纠正一下,使她的表达准确性有所提高,说得没有条理,要

告诉她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经常会有一些要求,如想买雪花片玩具、想吃棒棒糖、想买小单车……,建议家长让孩子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能满足她的尽量满足她,如要求不合适,不能满足她的要巧妙说明理由,求得孩子的理解。比如,孩子坐到喜洋洋摇摆车上不下来,告诉她小车到站了,妹妹该下车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三、多表扬,少批评,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也都非常乐意使用。表扬是肯定的表现:孩子又学会了一首儿歌,孩子会背一大段《弟子规》,孩子今天吃饭特别快不挑食、孩子能收拾自己的玩具、孩子懂礼貌看见隔壁邻居哥哥姐姐会主动打招呼……我们都要适时的予以表扬和奖励,长此以往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会得到提高。但当孩子做错事,我们也要学会批评他,当然在这个批评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例举一些反面事例,如XX家的宝宝这样做,最后结果怎么样了,让她知道自己错了以及再错下去的后果,相信孩子会明事理识是非。 四、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语言,及时纠正不好的习惯或倾向。 在幼儿时期,孩子可能会有些不好的习惯,只要及时正确引导,很快就能改正。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孩子不会选择,当她想玩学习机的时候,她会抱来许多学习机的配套卡片,我说宝宝选两三张就可以了,她会犹豫很久不知道如何选择。我就告诉她,如果我数到十你还没有选好,我就一张都不给。一开始她会在最后几秒,仓促地选出一些,几天后她就开始有自己的主意了。同时在别的方面也要适时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二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一)父母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十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培养的是”奴才”.另一种专制是父母对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环境,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儿童退缩行为。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网球,绘画,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

港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莱西市香港路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现实生活中,当前入园幼儿的父母都是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从小被祖辈宠大的一代,面对成长中的幼儿他们往往也在尝试着教育,或者隔代教育。以致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不适宜的爱,孩子只知受爱,不知感恩;孩子任性,自我意识强;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孩子依赖性大,各种能力差……基于上述现象,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延伸。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 1 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作为幼儿园老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明白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先教会孩子的父母如何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中言传身教,用科学正规而适宜的方法教育幼儿。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家长参与幼儿

园也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育人的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分析 (一)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一词最早由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提出。在其代表作《终身教育》中指出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应该将各种教育(包括初等、中等、职业、大学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但耶克斯利只是从宗教的角度论述终身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思想与终身教育思想紧密相连,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生长论”。当代终身教育哲学思想家韦恩认为“生长论为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哲学范式”。杜威认为“常态的儿童和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生长,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 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他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正式形成是以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发展国际会议上法国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所作的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及其在1970年发表的《终身教育导论》为标志。朗格朗认为现代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生活状况的翻天覆地是终身教育形成的重要原因。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基本看法包括:第一,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每阶段的教育相互联系,如他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圆周式的:只有当人们在儿童时期受到良好而合理的教育,……他们才能有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所以对幼儿來说,该阶段是其人生的奠基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会对幼儿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如果在该阶段幼儿教育出现偏差,将会对其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外的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对家长来说,获得家庭教育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通过“响应程度”和“要求程度”两个维度把家庭教育模式分为四类——权威型、独裁型、放任型(即溺爱型)、不作为型(也称忽略型)。 响应程度:即父母给予孩子爱、接纳和支持的程度,父母能否对孩子表达爱,对孩子的需要敏感的程度。响应程度高的父母会经常微笑地面对孩子,表扬和鼓励孩子,与孩子交流他们喜欢和欣赏的事物。响应程度低的父母则经常忽视、拒绝和批评孩子。 要求程度:即父母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实施严格控制的程度,指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督促其达到这些标准。 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各种积极的发展结果相关。权威型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执行他们的要求,喜欢给孩子讲道理,与孩子一起商讨制定规则并遵守之。这样的家长往往能培养出能力较强且适应性较好的孩子。 鲍姆林德的这一研究在发展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儿童良好的发展不仅需要关爱还需要适当的限制。 四种教养方式具体如下: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高要求、高反应。 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明确的、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做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 同时,他们并不缺乏应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述说,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够接纳孩子的观点,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在权威型父母合理、民主的教养之下,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于交流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权威”二字是翻译过来的,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汉语中的“权威”的含义。汉语的“权威”一词,往往与“威严”“权力”“服从”联系在一起。这里的“权威型”更像我们所理解的“良师益友”。 二、独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高要求、低反应。 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会提出很多规则,期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他们很少向孩子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少热情和尊重,不能敏感觉察到孩子的不同观点,而是希望孩子一味地听他们的话,并服从他们的权威。 父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将导致儿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学习上缺少灵活性,心理上产生抑郁和焦虑,自卑、退缩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我们这一代人不少是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当代大学生里出现心理问题的也有不少出自这类家庭。记得在中科院心理所学习时,分析神经症的案例里,几乎都有相似的一条:童年时期父母过于严厉。高压之下情绪易出问题。 三、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孩子低要求、高反应。 即我们说的溺爱型的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要求,不会密切监控孩子的行为。他们对孩子有求心应,孩子得到太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溺爱下的孩子会形成依赖、任性、冲动、幼稚、没有恒心、不能吃苦、不能体谅别人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这也是今天独生子女的家庭比较容易出现的,最后自食恶果的还是家长。 四、忽略型教养方式:对孩子低要求、低反应。 也称忽视型的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或者会拒绝孩子的要求,或者会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缺少教育。在感情上也表现得比较冷漠,对孩子的需要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 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类型下成长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对生活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容易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易于发怒等问题,常发展为行为失调,课堂表现非常差。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孩子有可能成为充满敌意、自私、叛逆的青少年,他们缺少远大的目标,易出现如酗酒、逃学等反社会行为,甚至多种犯罪行为。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00字左右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00字左右《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词很难下定义,母亲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加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感受点什么,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他母亲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母亲,他们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寻找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给予的都是孩子能够完全自愿接受的一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理解必须在

了解的基础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更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应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其次是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说到表扬,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陪孩子一起长大,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这应该是母亲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亲的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鼓励和更多的表扬,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多,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有人说:现在社会上干什么都要上岗证书,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当父母好像不需要什么上岗证书。其实,在所有的职业里面,如果做父母可以算是一种职业的话,则天下最难的职业就是父母了,而做个合格的父母自身决不是有个上岗证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当然也没有哪个机构给父母发上岗证书,但作为父母自身则应该有自觉的学习意识,应该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学习别人家教的成功经验,开阔自己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摘要】:儿童期是人生的奠基期,是对孩子善良人格和诚实等优秀品质进行培养和造就的关键时期。交互作用理论的创立者伯恩说过: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王子或公主,后来在父母的亲吻中成了青蛙。换言之,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这个阶段中,家庭的教养方式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小就应使儿童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家庭因素 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 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四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溺爱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二、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的影响 (一)父母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的影响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十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培养的是”奴才”.另一种专制是父母对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环境,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儿童退缩行为。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选题背景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1应是:保证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孤单,为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父母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幼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为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出努力。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和途径。但是什么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电视剧《虎妈猫爸》再一次掀起家庭教育的热潮,究竟是做“虎妈”还是“猫爸”,引发了很多家庭的思考。其实,做家长也是一门学问,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是“人云亦云”,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哪里能够学习到最佳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情绪有哪些重要影响?在《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中能够寻找到答案。 文献综述 一、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2 现在很多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绝大部分家长能认识到后天培养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意识到作为家长所应担负的责任,而不是一味的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这是家长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 1周丽婷,.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J]. 学理论,2013,(2).

(二)家长对于幼儿特性的认识程度 家长对幼儿特性有较充分的认识。家长大多能认识到幼儿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独立的人格,每一个孩子有自身的天赋和基础,实施教育既要尊重孩子的天赋,同时要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后天条件。 (三)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方法的认识程度 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式较为科学,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很多家长能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能采用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儿童。 (四)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情绪的认识程度 在“早教热”的背景下,家长们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上过多重视智育、强调认知,而忽视了幼儿的情绪体验以及良好情绪的培养。 二、3-6岁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漏洞 “教子有方”、“家教不严”成为中国人对父母教子能力的评价,认为“教子成才”是人生的一大成就,教子不善让他们无脸见人。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家庭教育观念3在当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然而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家庭教育观念带来的后果4是如何呢?如幼儿不到两岁,话还说不清楚就教认字,三岁就教写字。这些家长不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的文化知识,而是在于结合认知环境,丰富印象力,全面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我国教育制度中,系统的文化科学3周丽婷,.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J]. 学理论,2013,(2).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担任起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个重要角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弗洛姆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是通过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由此可见,家庭对幼儿性格影响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媒介,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为其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而且也提供了心理需要。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性格。一、家庭教养方式和性格的界定 根据资料表明:“所谓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种互动的结果不仅从父母对儿童的生理养育活动中体现,而且也从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规中传递体现。 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帼眉教授认为:“性格主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幼儿性格是在先天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在幼儿与父母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幼儿性格形成起源于婴幼儿期的生活。每位父母都以自己独特的教

养方式教养幼儿,使幼儿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幼儿的性格特征。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制约和导向的作用,它与幼儿的性格有密切联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 据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可分为常见的以下几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严厉型、保护型、型这五种类型。(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是不同的。 1、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这种类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一切听自己的,并用权利强制孩子听自己的,孩子没有绝对的自由,父母已经为孩子勾画出了他们“理想”的蓝图,只要孩子照做就行了,父母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永远加以保护和监督。他们对孩子的理解和温暖少、强制作风比较多、批评多于表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两代人之间有一层隔阂,有一条代沟。实际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也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所有做法。 (2)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父母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可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分享(三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分享(三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一 (1)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积极引导,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儿子的母亲目前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对孩子而言,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一种促进力量。虽然他不知道母亲考研的历程有多么辛苦,但母亲深夜还在静静的看书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榜样,使他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梦想成真。孩子已经上初一,虽然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爸爸和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不仅在学习上有进步,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听我的同事讲过他家女儿和侄女双双同年考上大学的事,他的心得体会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儿和侄女两个

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写作业,他们回到家,在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各自拿一本书看,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女儿和侄女经常相互比,看谁学习好,看谁学的晚,去年高考,两个孩子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取梦想的大学。 (3)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子小的时候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对他说,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样,比如,做幻灯片之类,拿给别的孩子看时,多有成就感啊。于是儿子学会了制作幻灯片,时常还叫别的孩子欣赏,并教会他们。儿子现在喜欢上了英语,刚开始的时候,我同学家的女儿去学英语,让他也去跟着学,如今,他已经越学越有兴趣,对妈妈说:“我班上有一个英语说得很好的同学,我也要跟他一样”。看到孩子这样爱学英语,我很欣慰。我知道儿子的语文 不太好,我有时替他着急,真希望他能把语文提高一下,可儿子说要继续报名学英语,我还是高兴的答应了。 (4)处罚孩子要适当,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记得儿子在小时候,有一次拿家里的钱,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买了许多玩具,我们知道后,让他退回了玩具,并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字很差,我让他把写错笔画的字重写10遍,结果我们吵打起来,儿子说他已经尽力了,一时难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