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拿大园林艺术史

加拿大园林艺术史

加拿大园林艺术史
加拿大园林艺术史

加拿大园林艺术史

1 加拿大是由世界各地大量的移民组成的一个年轻的国家。加拿大的园林景观深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影响,同时,由于历史背景决定了其文化底蕴的多样性,加拿大政府对各种外来化的尊重和个性保护也更加强了这一文化特性,园林作为一门与艺术文化紧密结合的科学,其发展也承接了许多外来文化、设计师的影响.

2 加拿大现代园林发展脉络

2.1加拿大现代园林产生

法国是最早在加拿大造园的欧洲国家。早在1630年,法国植物学家在魁北克省(Quebec)建造了一些花园(Jardins du roi),作为收集加拿大本土植物的中转园。这些土生的植物在园中培育后,装船运往欧洲的植物园。加拿大现存的这些专类园中,历史最久的要数蒙特利尔

(Mont rea1)的圣苏而比斯神学院的花园(St SuI pici an Semi nary’

S wal led gar den),该花园的设计采用的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这种类型的花园主要分布于蒙特利尔市和魁北克市一带,大部分建成于17世纪后期到侣世纪早期。源于英国的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造园风格,于19世纪后期传入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英国移民者给加拿大带来了他们的传统造园手法,强调在园中大量种植适于本土气候的一年生、多年生草花和开花灌木。如哈利法克斯公园

(Hal ifax Pu blic Par k) 的前身是19世纪40年代早期新斯克舍省(Nov a Sc oti a)的园艺学会建造的园圃,后来该园不断扩建,1874年被政府改造成为城市公园。直到今天,加拿大最古老的公园之一的哈利法克斯公园依然保持完整的原有风貌,作为加拿大最早的维多利亚造园风格代表作而成为国家历史保护文物。19世纪,美国风景园林领域的先驱人奥姆斯特德(F.L.Olms ted)也成为加拿大风景园林领域的知名人物。有文献资料记载,奥姆斯特德在加拿大的第一个正式规划项目,是筹建于19世纪6O年代后期的比可若夫特(Bee chcr oft)场地规划,该项目是位于安大略省(Ont ario)的罗切斯市(Ro ches Poi nt)的一个避暑居住区。和当时在加拿大受到广泛欢迎的维多利亚设计风格的公园相比,奥姆斯特德设计的蒙特利尔市皇家山地公园

(Moun t Ro yal Par k)(1874~1877)采用了综合的设计视角和贴近自

然的设计手法,关注公园多岩石和丘陵的特征。同时,奥姆斯特德还致力于成立加拿大的第一个风景园林事务所。在19世纪70年代,奥姆斯特德规划设计了加拿大第一个大型城市公园:蒙特利尔皇家山公园。蒙特利尔皇家山公园建在蒙特利尔一片岩石隆突的地方,该公园设计优秀,将各种活动区融合到八个不同的自然地理合生态区域中。这个公园影响了加拿大其他城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纷纷在城市郊区建造类似的大型自然公园。突出的实例有温哥华的斯坦利

公园、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会维多利亚烽火山公园和新不伦瑞克省

圣~约翰岩石林公园等。这些公园由著名的风景园林师设计,如苏格兰设计师约翰·布莱尔设计了烽火山公园(1890年),多宁·伏克斯( 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合伙人的儿子) 则设计了岩石林公园(1895)。

2.2加拿大现代园林发展

在进入 2 0 世纪的初期,加拿大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它一个安稳而有序的国家。这里以小城镇为主体,环境质量高:整齐宽敞的街道布局,有中央广场和耸立的公共建筑,滨水城市公园和常年举办工农业展的展览会场。沿主街和枫叶街是一排排行道树和宽敞的住宅,精心养护的花园装扮着住宅。花园种有各种常用的植物一丁香花、蔷薇、绣线菊。尽管如此,并非一切都那么欣欣向荣。好多大城市由于工业化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城市人口过度稠密、贫穷、疾病和污染。这些问题使得改革运动迫在眉睫,风景园林师积极参与到这场运动中,迎难而上,抓住新机会,迎接新挑战。

1934年,洛瑞夫妇和他们的7位同事在多伦多市成立了加拿大风景园林和城镇规划设计师协会,由9名成员组成。协会成立时,加拿大正处于经济大萧条的高峰时期,他们希望通过协会在经济萧条时期继续发展、维持风景园林行业,为设计师们的学术交流与社会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协会的创始人在早期曾完成了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项目,内容涵盖了环境规划、社区规划和城市规划,以及场地规划设计和花园设计。2O世纪30~40年代期间,大部分的协会会议在多伦多市召开,多伦多市也成为许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师定居的地方。随着行业的发展,1959年,原来的协会发展成为3个分会:加拿大中心分会、太平洋沿岸分会和蒙特利尔一渥太华分会。后来,风景园林和城镇规划设计师协会中的一部分园林设计师专门从事城镇规划,从协会分离出来,成立加拿大的城市规划行业。使得该协会更名为加拿大风景园林师协会

(The Cana dia n So ciet y o f La ndsc ape Arc hite cts),简称为CSLA。CS LA的成立是 3 0年代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人物、在美国出生的弗雷德里克·G.·托德(1876 — 1948)于1900 年作为奥姆斯特德公司的代表第一次来

到蒙特利尔,该公司当时是由F·L·奥姆斯特德的两个儿子经营管理。托德在蒙特利尔度过了他漫长而辉煌的职业生涯,他所做的项目遍布加拿大,主要是针对上面所说的城市挑战做出回应。他负责设计的大型城市公园不少于三个:分别是马尼托巴省温尼伯的阿西尼玻河公园,魁北克市亚伯拉罕平原公园以及纽芬兰圣一约翰老港的宝宁公园。

托德还为许多省会城市规划设计,包括为联邦首都渥太华所做的整体开放空间规划,为魁北克省赫尔市以及莎克其万省会立法机构所在地一一里贾纳的瓦斯卡纳中心做规划。他还为亚伯达省艾德蒙吞市规划河流公园网络,使之与位于峭壁上省议会建筑连接。托德是“美化城市”和“花园城市”设计指导思想的早期倡导者。这两种思想在19世纪90年代分别在美国和英国同时出现。在这两种思想的指导

下,他总能在项目中很好地将绿色公园和街道与精心布置的住宅区相融合。这些街道或整齐,或气派,或婉蜒曲折。他也参与小型的地方项目,如蒙特利尔郊区M ais onne uve 的克莱尔和摩根大道的保龄球草坪区。其他的大型城市地区项目则有皇家山城:一个全面规划的蒙特利尔郊区铁路开发区,温哥华高档的Poin t Gr ey和

Shaug hnes sy Heig hts 地区和多伦多中密度Le asid区。而蒙特利尔市中心一同名小山附近的加尔加里皇家山地区,据说也是出自他的设计。当时铁路公司是加拿大房地产行业中的主力军,因此许多城市开发项目都由铁路公司负责。

战后风景园林的创新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是按照花园城市的理念规划设计新的居住小区。花园城市的建设在战争年代(1939—1945 )已经开始,蒙特利尔的T erc ente nary花园城市,这是通过一位年轻的律师、约瑟夫一奥古斯都·古瑟林和他的助手、耶稣会牧师Jeand’Aute uil Ric hard的努力;建筑师凯斯特和帕伦特,他们跟国家住宅部的建筑城市规划师塞缪尔·吉特曼一起,参与该项目的规划。在该项目中,树荫葱葱的静街环绕着住宅区,每条街种植的树种不一样,街道是根据树名来命名的,如“美洲落叶松街”。住宅后面的行人道通向中央公园和社区中心。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其他“新城镇”的开发也按照类似模式:如由休伯特.f白德开发的温尼伯的野林公园,它沿着弯弯曲曲的红河展开,用静街代替环线作为车行路(出于扫雪方便的考虑,这对加拿大来说很重要);而大面积绿地和行人区还是作为住宅区的焦点区和休憩区。由年轻的风景园林师麦克林·汉考克设计的唐米尔城,是多伦多一个全新的城区。它沿唐河谷东岸布置,一直延伸到坡岸上。一个市民和商业中心作为综合小区的聚焦点,同时“绿色道路”系统利用现有的山涧和河谷提供一个连续的步行网络,把住宅、学校和商店连在一起。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部一个偏远的区域,克拉伦斯·斯坦——新城镇建设中美国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担任高级顾问,指导克特马特市的城镇规划。在 4 0 年代末5 0 年代初,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这可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城市重建中体现出来。初步规划在1939 年由法国城市规划师雅克·格雷伯制订,目的是建设一个综合公园道路和开放空间系统,最后得以实施。在内德·伍德和唐·佩体等有才干的设计师和管理者的指导下,格雷伯的规划成为现实。已失去战略意思的1 9 世纪军事河道——里多运河,成为有价值的开放空间的资源;在安大略,一条宽广绿带围绕建成区南部:“绿色俱块”加蒂诺公园建成后成为市中心和北部的魁北克山地之间联系的纽带,它是人们野营、划独木舟、滑雪和进行各种其他娱乐活动的好去处。

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加拿大经过长期吸收国外设计理念后,第一次成为世界设计领域先锋。

新项目反映了加拿大文化的巨大变化。它从一个传统保守的社会突变成一个开放而自由的国际大都会。曾在加拿大长期被认为是非法的路边咖啡馆也已合法化,并大受欢迎。以往的私人活动也开始公开化。这个国家的人们,尽管早已习惯了简单生活和辛勤劳作,也开始寻找生活的乐趣。在多伦多这一现象最为突出。那里现代化的新市政

厅广场建筑(1961)标志着多伦多告别守旧的过去,迈进思想开放且文化多元化的未来。这个建筑方案是由芬兰建筑师Vi ljoR evell在国际竞标中中标获胜的。同样著名的是魁北克的“平静的革命”,这一革命使得原由教堂统治、强调保留传统文化的社会开始关注世俗以及思想、科技的进步。

崭新的市中心综合办公商业区——玛丽城展示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变化。该项目由来自纽约Web b&Kn app公司的威廉·齐肯铎夫开发,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项目负责人为亨利N·考伯),并由当地建筑Ar cop事务所担任顾问。他们共同为城市创造了一个新的中央焦点,在连接麦吉尔大学和皇家山公园的大道轴线上建成一个大型铺地广场。地下则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型“地下城”。在离这几个街区远的地方,A rc op设计了一个大型商贸中心——波拿文都拉广场。波士顿风景园林师Sas aki,Daw son和D emay和当地设计顾问

JohnS chr eib er为波拿文都拉酒店设计了精巧的屋顶花园。设计师们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解决结构、排水、隔热和灌溉问题。公司负责合伙人为日本人木下正夫,因此花园带有点日本园林的味道。它布局巧妙,充分利用小气候,使之成为一个受蒙特利尔市民青睐的地方。在温哥华,建筑师亚瑟·埃里克森和风景园林师科妮莉亚·奥伯兰德重新设计了大片城市中心区,创建了罗森广场,整个高楼大厦面貌焕然一新。设计师将省法院和众多办公商业楼融入到横跨三街区的综合广场和花园中。该项目独创性地采用条带布置(即对角线坡道配置结合楼梯),将办公区位于水池和瀑布下方。

城市创新不仅限于大城市。在中小城市,风景园林师创建新广场或改造旧城市广场,并引入新喷泉、雕塑、花园和公共集会场所。成功案例有魁北克市市政厅附近、由J anHo edem an设计的屋顶平台广场,由Geor ges Dau delin设计的魁北克三河市钱普兰公园改造,以及由Ju stic eand We bb设计的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世纪广场。即使是在小小的夏洛特镇的爱德华王子岛上Arcop事务所和规划师诺伯特·苏诺在联盟艺术中心(1964)设计了一个出色的广场,以纪念一个世纪前沿海城市在加拿大各省建立联盟中发挥的作用。联盟百年纪念和1967年世界博览会推动了六七十年代加拿大景观城市设计的发展。这些项目毫无疑问是最具原创性和完整的加拿大著名景观和城市设计。1965——1968年间加拿大第一次开设了三门大学水平的风景园林课程,全国大多数地方建立了省或地区的风景园林师协会。风景园林师人数在迅速增长,他们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60年代和70年代初的重大景观项目主要是大型综合性公司负责的,以风景园林师师为主导进行的。风景园林师一般来自来自国外,更多的来自美国,特别是在越战期间,或是在国外接受培训的加拿大人。这些公司有分布在西部城市,从温尼伯到维多利亚的,如

Hilde r ma n C rosb y Fe ir Witt y,T aylo r M an M uret和

Lomba rd N ort h Gr oup。“La ndpl an”公司则在东西部设立多个办事处。在安大略,则有Pro ject Pla nni ng A ssoc iat es。

Sasak iStr ong Ass ocia tes,Jo hnso n Su str onk Wein ste in和

Moore head Fl emin g Co rba n Mc Cart hy等公司,在渥太华则有

Parkw ay P lan ning。Do n G raha mand Ass oci ates和

Corus h La roq ue S unde rla nd等。哈利法克斯也有CBCL有限公司。这些大公司在经历了多次的人员流动和结构重组之后,更有实力承担诸如大学和国家公园等的大型总体规划项目。尽管市场让他们占据了主导地位,还是有空间给小公司发展,如温哥华的Co rnel ia Ober land er 亚伯特的Le n No vak以及在蒙特利尔的Jo hn S chr eibe r,这些公司通常与一些建筑师公司合作,凭借他们为高知名度的项目提供的精致设计,来树立自己的高品质形象。

20世纪70~80年代之间,加拿大建设的主要园林景观项目有温哥华的86届博览会、1988年卡尔加里的冬季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阿尔伯塔市(Alb erta)的城市公园系统。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几乎所有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参与了这些项目,推动着风景园林行业的成长与发展。20世纪80~90年代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项目有落基山南部区域的植被景观规划,魁北克市的蓝棍花园(Blu e St ick Gar den),中国玉溪市的城市规划。近年来,伴随着即将在温哥华召开的2010年冬季奥运会,风景园林设计师将主持开展这一国际性盛会的规划设计工作。

3.结语加拿大现代园林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无论是在现代园林景观理论还是其本国人才的储备上都得到了极大丰富,近几十年来,在提倡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地域环境、文化和经济的年代里,加拿大园林设计师在国内外都作出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对城市、乡村和边远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保护和管理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加拿大现代园林景观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现代园林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

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作用。

东西方园林景观的不同特点

东西方园林景观的不同特点 东方风格: 东方园林景观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景观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汤似河湖的韵致。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扑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面待之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挂竹衣”的趣味。东方园林景观的石有情,水有情,花木也有情味意趣。窗外路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

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外,似隔芙蓉无路通”。 西方风格: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从古希腊哲学家就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海神、农神、酒神、花神、阿波罗、丘比特、维纳斯以及山林水泽等到华丽的雕塑喷泉,放置在轴线交点的广场上,园林景观艺术主题是有神论的“人体美”。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西方园林景观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

加拿大班芙公园攻略 温哥华三日游

加拿大班芙公园攻略:简介 班夫国家公园(Banff National Park)是加拿大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三个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班夫国家公园创立于1885年,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市以西约100-130公里处,是落基山脉的门户。整个国家公园的面积达6,641平方千米,包括班夫和露易丝湖两座迷人的小镇。这里有谷地高山、冰原河流、森林草地,是堪称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1883年,建筑工人在落基山脉修建太平洋铁路的时候,发现了地底的温泉,于是建了班夫上温泉(Upper Hot Spring), 自此开启了班夫国家公园的传奇历史。作为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公园,班夫拥有最原始未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它也是受到世界上最严谨的法律所保护的区域。正因如此,班夫以其持久的魅力年复一年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班夫国家公园,游客可以体验到多种多样的户外探险活动:高山滑雪、滑冰、狗拉雪橇、山地高尔夫、登山远足、垂钓、划船、洞穴探险;以及丰富的室内娱乐:泡天然温泉、购物、品尝当地美食、博物馆文化之旅等等。 加拿大班芙公园攻略:班夫公园景点 班夫镇(Banff) 班夫镇(Banff)坐落在班夫国家公园中心,是加拿大落基山脉中最受欢迎的观光点, 被誉为“落基山脉的灵魂”。班夫镇位于卡尔加里以东约一百三十公里,依偎在雄伟的高山、碧绿的湖水之间,天然美景盛多,如弓河瀑布(Bow Falls)、奇石观景台(Hoodoos)、微米里翁湖群(Vermillion Lakes)、卡斯喀池塘(Cascades Ponds)等。 班夫小镇只有不足9000常住人口,而每年能够吸引约350万名游客。班夫大道是小镇最热闹的去处,大道两侧仍保留著十九世纪的建筑特色,街道上商店林立,有各式的纪念品出售,并有快餐店和各式风味的餐馆。 弓河瀑布(Bow Falls) 位于雄伟的班夫温泉酒店下方,弓河从此处倾泻而下,冲刷着受到侵蚀的石灰石岩层,形成咆哮而下的瀑布,是不容错过的景点之一。弓河瀑布是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主演的电影《大江东去》(又译为《不归河》,River of No Return)的外景地,从此声名远播。 奇石观景台(Hoodoos) 奇形怪状的石林(Hoodoos)经过数千年的风蚀雨淋,形状很不规则,大小不一,小的有普通人大小,大的有十层楼高。一条通向这些另一个世界尖顶的、短短的解说性小道揭示了它们的秘密。 微米里翁湖群(Vermillion Lakes)

加拿大各省及主要城市介绍

加拿大各省及主要城市介绍 1.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举世闻名的滑雪胜地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简称BC省),该省位处加国西岸,省内山脉连绵、河流纵横、森林茂密。省内陆地和淡水湖面积达952,263平方公里,占加拿大国土面积的10%,是加拿大第三大省。旅游业是卑诗省的重要产业之一,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220万人次。BC省风景秀丽独特,这里有古老的原始森林、绵绵不绝的落基山脉、令人窒息的花园美景,也有世界闻名的渡假胜地、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展示。2010年冬季奥运会就在著名的滑雪胜地——惠斯勒(Whisler)举办。BC省的主要城市有:省府维多利亚(Victoria)、温哥华(Vancouver)和基隆拿市(Kelowna)。

西部天堂——温哥华(Vancouver) 温哥华(Vancouver),座落于卑诗省西南部,是英属哥伦比亚省第一大城市,人口约190万。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怡人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使温哥华成为最适合享受生活主义者的乐园。温哥华还是仅次于多伦多、蒙特利尔的第三大城市,更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工商、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 温哥华聚集了大批中国移民,使得位于市区东部柏特街(Pender)的唐人街成为全加规模最大的中国城(纵横十几个街区),而在整个北美地区,其规模也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而位居第二。唐人街上处处洋溢着浓重的香港风韵,中文随处可见,中华商品琳琅满目。孙中山先生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至今依然保存着,已成为一个观光胜地。 英属哥伦比亚省省会——维多利亚(Victoria) 维多利亚原有一意为“猛水之地”的印地安名字。后以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1858年富兰什河发现金矿, 维多利亚成为冒险家和淘金者的乐园。1859年维多利亚成为自由港,1862年组成维多利亚市。1868年维多利亚市成为英国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首府。187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归属加拿大,维多利亚市随之成为加拿大最西部省的首府。 维多利亚有一座综合性大学,学生1.5万余。一所海洋研究中心、省博物馆、一所艺术中心。一所著名的天文物理观察站。

中西景观设计手法比较

中西景观设计手法比较 摘要: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而景观设计是建立在以园林学为基础的环境系统之上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景观设计手法的比较,从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对比、自然营造手法和生态设计手法中进行探讨,可以看出中方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天人合一”,而西方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模仿、征服,注重形式上的变化。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计手法构景手法 一、引言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设计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的过程。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景观是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伦理道德的反映,也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便是人类对于欲望与梦想的阐述途径。但是,人类文明因为其独特的地域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类的自然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使得东西方对于景观设计手法存在不同的形式。 中国,由于其特殊的黄河自古以来便有着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无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是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

生态保护红线下的国家公园建设

生态保护红线下的国家公园建设 2013年底以来,国家公园已成为多个部门热议的话题。与之相呼应的是多个省(区、市)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家公园的研究规划和申报。一些本与国家公园关联不大的部门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究竟中国的国家公园该如何兴建?在这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建立国家公园要以自然为本 笔者去过美国西部的一些国家公园,不管是黄石国家公园、大提顿国家公园还是布莱斯大峡谷国家公园,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以自然为本。 这些国家公园里除了公厕和简单的饮料补给设施外,几乎无人为建筑,交通路段也是因地制宜,遵循自然概貌,随山就山,随弯就弯,绝不改变原貌。路边设有专门的停车休憩点,非停车点一律不准随意停车,而非游憩点也不许游人逗留或是野营,这是美国《国家公园法》规定的。 很多国家公园不许行人徒步,其首先考虑的是行人会给动物带来恐惧或是不安,然后,才是考虑人的安全。在国家公园里面开车也是一样,人要给动物让路,看见动物过马路,车必须停下来,让动物先过,且不准鸣笛。2013年7月份,我们在黄石公园就遇见了几头大摇大摆地行走在公路上的

野牛,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一律停下来避让野牛,也许是野牛觉得有这么多的车辆很好玩,便一辆车一辆车地检阅,导致汽车等了三个多小时,等野牛彻底离开公路,车辆方才通行。在公园内如果人伤了动物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而动物伤人则免责,因为动物不具备责任能力。 在优胜美地、大提顿和大峡谷国家公园,几乎都是只可远观不可触摸式的体验,如果你想再进一步亲近自然,可以租一架直升机深入到谷底去体验,飞机可短时间悬停供游人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艳,但绝不可降落。 国家公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国家的,严禁游人捡拾。被火烧过的树木,风电摧毁的林带,只要不影响车辆的通行,就没有人去移动,一切顺其自然,让自然更自然。 其实不仅仅是美国,在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家公园也是如此。比如在波兰的别布扎国家公园和巴比亚山国家公园,因为这里栖息着北欧雷鸟、黑松鸡、泽苇莺、灰头绿啄木鸟、白腰杓鹬、白头鹞等珍稀鸟类,到这两个国家公园观鸟是众多爱鸟人的梦想,但在这里观鸟有严格的规定,包括人们的服饰、说话音量都有规定,这些规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生态。 纵观各个国家的国家公园,无不是以自然为本,在充分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而兴建。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保护自然之目的。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划成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艺术是一种造景的艺术。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西方园林艺术各自的特点,从中领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人类的巧夺天工。 人工美与自然美 西方园林艺术讲究规格式,其要求园林布局对称、规则和严谨,使园林的组成物呈现出几何图案美和对称美。西方园林艺术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达到美的意境,这是由于西方人认为凡是自然美都有一定的缺陷,必须凭借意念和行为去提升自然美,克服园林自然缺陷达到完美的境地,是西方典型的最形式美的追求。 中国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是自然美,既要求园林的对称,也不要求园林遵循任何规则,没有强制的方法和措施,中国园林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曲折蜿蜒,呈现自然的参差错落,在园林植物上中国园林也尽量追求花草树木的原貌,力求园林与天地的自然融合。中国园林艺术主要是体现寻求自然对人身心的抚育,讲究人心的感悟,希望人与园林产生心灵契合并能引起共鸣,中国园林艺术追求的是自然的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常见园林景观植物一览

常见园林景观植物一览 八角金盘: 指其掌状的叶片,裂叶约8片,看似有8个角而名。它叶丛四季油光青翠,叶片象一只只绿色的手掌。其性耐荫,在园林中常种植于假山边上或大树旁边,还能作为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厅堂及会场陈设。八角金盘原产于日本暖地近海的山中林间。我国早年引种,现广泛栽培于长江以南地区,作城市绿化和庭园观赏,台湾尤多。为亚热带树种,喜阴湿温暖的气候。不耐干旱,不耐严寒。宁沪一带宜选小气候良好处种植,以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宜,中性土壤亦能适应。 常春藤: 一种颇为流行的室内大型盆栽花木,尤其在较宽阔的客厅、书房、起居室内摆放,格调高雅、质朴,并带有南国情调。是一种株形优美、规整、世界著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吸收由家具及装修散发出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为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原产欧洲、亚洲和北非。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喜欢比较冷凉的气候,耐寒力较强,可入药。在庭院中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在华北宜选小气候良好的稍荫环境栽植,也可盆栽供室内绿化观赏用。常春藤绿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立体绿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花期5~8月,果期9~11月。

大叶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近四棱形。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约6—12毫米。花绿白色,4数,5—12朵排列成密集的聚伞花序,腋生。蒴果近球形,有4浅沟,直径约1厘米;种子棕色,假种皮桔红色。大叶黄杨叶色光亮,嫩叶鲜绿,极耐修剪,为庭院中常见绿篱树种。可经整形环植门旁道边,或作花坛中心栽植。其变种斑叶者,尤为美观。住宅可用以装饰为绿门、绿垣,亦可盆植观赏。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中西方园林区别与联系

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中西方园林风格的迥异,很大程度上缘于两大区域人们所信奉的哲学思想,并以此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意识。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而中国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只有曲线的变化才能反映出自然界不规则性的内在美。因而在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上,以迂回曲折的线条变化,融入自然的美感。 关键字:中西方园林、天人合一、天人对立、细部特点 正文: 陈志华先生在《外国造园艺术散论》中说:“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天堂。”自古以来,对于造园人们总是乐此不疲。从叙利亚的伊甸园、古巴比伦的悬空园,或是我国殷商时期的囿,到今天的现代园林艺术,世界园林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 一、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点: (一)东亚(中国)体系 东亚体系园林以中国园林 为代表。中国园林属于山水风景 式园林,以遵循自然环境为基本 特征;强调建筑物与山水环境的 有机融合。 中国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 础,但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有 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 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 化的自然。 (2)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高雅的文化意境。中式 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 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境的信息 外,还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 式,如匾额、楹联、碑刻艺术等 融入造园之中,深化园林的意境。此为中国园林所特有的,非其他园林体系所能比拟的。如图. (二)西亚体系 西亚体系是以古巴比伦、古埃及、古波斯为代表的园林。在古埃及由于几何学比较发达,几何学的概念被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形成方整规则的布局。西亚体

中西方园林景观艺术史

中西方园林景观艺术史 一、名词解释 1、巴洛克园林 巴洛克风格的园林: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园中大量充斥着装饰小品。建筑物体量大,林荫道交错纵横,甚至采用城市广场中的三叉式林荫道布置方法,植物修建术十分发达。 2、绿毯(法国古典园林) 绿毯是指一长条矩形的平整草地,常常位于轴线上,在宽阔的林荫路的中间,作为延长透视线的一种手段。绿毯大多处在斜坡上,有时坡度还很大,将轴线一直引到坡顶,消失在天空和森林之间,具有优美的透视效果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最早源于意大利,是14—16世纪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反映自身的利益和要求,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提出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主要表现为科学文化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对自然美的敏感,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对古典文化的仰慕。影响:文艺复兴从此使西方摆脱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和教会神权的统治。生产和精神上都得到了解放。其影响波及到各个领域。 4、“流域垂直分区”思想 作为一名进化论者和宏观思想家,盖迪斯对于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感兴趣,他用“流域垂直分区图”来表达这些种关系。这个分区图根据海拔从山顶一直延伸到海滨,在海拔最高的地区,通常是矿工工作的地方;在次高的地区分布着森林,那里是伐木工人工作的地方;再往下则是猎人和牧羊人工作的环境;靠近低地的地方则是农人和园艺工作耕耘的地方;海拔最低的海岸附近则是渔民的生活场所。 5、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皮乌斯生造出来的,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组成。可以粗略理解为“为建筑而设的学校”反映了其创建者心中的理念。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

中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从中西方的园林发展史中来观望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主要从园林的文化、建筑、布局以及中西方在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来突显出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园林景观差异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那么,什么是园林呢?园林是经过人力加工过的自然场景,是运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创建的人类生活的境域,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摘自《风景园林设计》) 然而,中西方园林景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差异。现就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中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差异 1、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2、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二、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 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追求诗文之意的舒展开合、起承转合,要求画意的远近高低、明暗虚实。流动而又连续的曲径小道,郁郁葱葱繁茂的树木生长地错落有致,向人们展开了一个个有头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各种园林景致组织到统一和谐的气氛之中,引导游人有条不紊的进行观赏。如同看一出戏,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逐渐将美景推到人们面前,无一览无余之般直接,有含蓄婉转变化之深邃。而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上的艺术特色,主要由体积巨大的建筑物作园林的主体,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等。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规则式布局,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这与中式园林恰恰相反。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这也是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三江学院 公选课论文 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院系与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人居环境艺术鉴赏 学生姓名:蔣艳 学生学号:12013123008 学生班级:113123A 成绩: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引言 (1) 1.1东西方园林的发展概况 (1) 1.1.1 东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1.2 西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课题来源 (2)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2) 第二章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概述 (2) 2.1东西方园林的体系概述 (2) 2.1.1东方体系概述 (2) 2.1.2西方体系概述 (3) 2.2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3) 2.2.1 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 (3) 2.2.2 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 (4) 2.2.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 (4) 2.2.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 (4) 2.3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4) 2.3.1 主体建筑思想的差异 (4)

2.3.2 突出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3 造园建筑材料的差异 (5) 2.3.4 传统审美趣味的差异 (6) 2.4 影响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因素 (6) 2.4.1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6) 2.4.2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摘要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园林建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关于美的思辩,东西方的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而园林建筑特别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反映各国人民的丰富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着重对东西方传统的园林建筑哲学观及其引导的东西方园林艺术进行了探讨,意在通过对东西方园林不同特征的比较,揭示出东西方园林建筑的不同文化特征。 关键词: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对比分析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east and west garden art Abstract Garden origin from the human longing and expectation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paradise, and its development since the nature of beauty inherent in one's pursuit and exploration. The east and the west garden in the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different style. Article focuses on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 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 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 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 1、、审美情趣得差异 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 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 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 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 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 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 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 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欧洲文艺复兴则就是理性得伸展,它就是以理性调与情绪而完成艺术上得伟大,笛卡尔认为几何分析我国古代得哲学观与艺术观,发现中国得文化就是种自内而外,由里及表得文化,在我国得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就是相关相通得,就是不可分得,中国得哲学重了悟而不重论证,认为形式上得细密论证不如内心神秘之冥证。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于逻辑性、数理性,她们得文化甚至被认为就是数得文化,它得产生就是神秘主义得希腊早期哲学,但它就是铪着理性与逻辑得轨道上发展得,发展成为一种与东方哲学相对立得世界观、审美观。 6 造园师素养得比较 西方园林得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得方法来布置园林。法国得著名园艺师勒·诺特尔,13岁起开始学画,后来改习园艺,她还学习过建筑、透视法与视觉原理,受过古典主义者影响,研究过笛卡尔得机械主义哲学。而中国许多文人、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其中最恋出得代表为明朝末年得计成,她不仅具有丰富得造园经验,而且又有较高得文学绘画素养。

加拿大各省及主要城市介绍

加拿大各省及主要城市介绍 1.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举世闻名的滑雪场地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简称BC省),该省位处加国西岸,省内山脉连绵、河流纵横、森林茂密。省内陆地和淡水湖面积达952,263平方公里,占加拿大国土面积的10%,是加拿大第三大省。旅游业是卑诗省的重要产业之一,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220万人次。BC省风景秀丽独特,这里有古老的原始森林、绵绵不绝的落基山脉、令人窒息的花园美景,也有世界闻名的渡假胜地、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展示。2010年冬季奥运会就将在著名的滑雪胜地——惠斯勒(Whisler)举办。BC省的主要城市有:省府维多利亚(Victoria)、温哥华(Vancouver)和基隆拿市(Kelowna)。 ★西部天堂——温哥华(Vancouver)※※ 温哥华(Vancouver),座落于卑诗省西南部,是英属哥伦比亚省第一大城市,人口约190万。她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虽处于高纬度,但南面受太平洋季风和暖流影响,东北部有纵贯北美大陆的落基山作屏障,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怡人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使温哥华成为最适合享受生活主义者的乐园。 温哥华是拥有加拿大西海岸最大港口的城市。温哥华港为天然不冻的深水港,即使严冬腊月,平均温度也在摄氏0度以上。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温哥华港是北美西岸处理散装货的最大港口,与亚洲、大洋州、欧洲、拉丁美洲均有定期海轮往返,每年进港停泊的船只有数千艘,货物年吞吐量约1亿吨。 温哥华还是仅次于多伦多、蒙特利尔的第三大城市,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工商、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温哥华公立图书馆藏书丰富,并设有20个分馆,是加拿大最大图书馆之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 olumbia,简称UBC)和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是该市两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此外,伊莉莎白女王剧院和卑诗省大学人类博物馆也是知名的文化场所。 温哥华市内公园遍布。全市共有100多个公园,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公园是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其象征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图腾柱(Totem Poles)是史丹利公园的重要景观。由52位中国苏州工匠设计建造的孙逸仙公园(Dr. Sun, Yatsen Gardens)极富中式格调。 温哥华交通便利,从市中心到达各处旅游景点均很方便。有“海上巴士”之称的现代化渡轮,是便宜而快速的观光工具。 温哥华聚集了大批中国移民,使得位于市区东部柏特街(Pender)的唐人街成为全加规模最大的中国城(纵横十几个街区),而在整个北美地区,其规模也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而位居第二。唐人街上处处洋溢着浓重的香港风韵,中文随处可见,中华商品琳琅满目。孙中山先生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至今依然保存着,成为一个观光胜地。 ★英属哥伦比亚省省会——维多利亚(Victoria)※※ 维多利亚市位于加拿大西南的温哥华岛的南端,地处北纬48°25′,西经123°22′,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的省会,温哥华岛上最大的城市。维多利亚市气候温和,属海洋性气候。维多利亚市一月份气候4℃~5℃,一年霜冻期

常见园林植物100种

1.洋紫荆: 拉丁名:Bauhinia blakeana。 别名:红花紫荆、红花羊蹄甲 科中文名:苏木亚科 属中文名:羊蹄甲属 习性:喜光。不甚耐寒,喜肥厚、湿润的土壤,忌水涝。萌蘖力强,耐修剪。 观赏及应用: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洋紫荆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 2.大叶榕 种中文名:高山榕 种拉丁名:FicusaltissimaBl. 科中文名:桑科 属中文名:榕属 别名:马榕、鸡榕、大青树、大叶榕(海南岛) 观赏应用:高山榕为桑科榕属的一种。高大乔木,树冠大;叶厚革质,有光泽;隐头花序形成的果成熟时金黄色。极好的城市绿化树种。树冠广阔,树姿稳键壮观。只是树体量太大,根系过于发达不太适宜作路树。非常适合用作园景树和遮荫树。又为优良的紫胶虫寄主树。 生长习性:阳性,喜高温多湿气候,耐干旱瘠薄,抗风,抗大气污染。耐贫瘠和干旱,抗风和抗大气污染,生长迅速,移栽容易成活。

3.大叶紫薇 科:千屈菜科 属:紫薇属 景观用途:适合用作高级行道树、园景树、林浴树与庭荫树,单植、列植、群植均可。适于各式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美化。特别推荐用于风景林建设,紫花品种宜用于中、近距离观赏,而红花品种可用于供远距离观赏的风景林。 生长习性:阳性植物。需强光。耐热、不耐寒、耐旱、耐碱、耐风、耐半荫、耐剪、抗污染、大树较难移植。喜高温湿润气候。 4.猫尾木 种:猫尾木 科:紫葳科 属:猫尾木属 拉丁名::Dolichandrone cauda-felina (Hance) Benth. et Hook. f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史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史》课程考试 颐和园评述 颐和园简介: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历史沿革: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 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 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 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 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 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 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 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 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 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 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 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

西方园林景观中雕塑的演变

西方园林景观中雕塑的演变 【摘要】西方园林景观中的雕塑从传统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更迭。传统的西方园林中的雕塑的发展经历了出现、缓慢发展、鼎盛时代,再到平稳发展时期,均是园林景观附属品。现代西方景观中雕塑逐渐摆脱了装饰物的特征,与现代园林景观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景观作品,使得现代园林景观中的雕塑有了新的明显的特征。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景观,雕塑 Brief Discussion on Modern Sculp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BSTRACT】As the accessories of landscape, sculptures in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garden has experienced the emergence, slow development, peak times, and stable period. Sculptures in modern western landscape are turning awa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rnaments, and constitute the landscape works with the modern landscape. 【KEYWORDS】Traditional garden; landscape; sculpture 在西方园林景观发展过程中,雕塑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传统园林中的雕塑大多都是具象的,作为园林景观的附属品,材质和主题都是服务于园林的。随着西方园林的发展从传统走向现代,现代雕塑逐渐摆脱了其装饰物的特征,与现代园林景观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景观作品。 1 西方传统园林中的雕塑的演变与特点 1.1 西方传统园林中的雕塑演变 1.1.1 西方传统园林雕塑的初现 1)古埃及园林中的雕塑 在公园2000多年前(公元前2600至公元31)的古代埃是最早具有园林文化的民族。从当时的壁画中,可以看出那时的庭院基本组成要素是树木,水池以及亭子。在当时的神苑,最著名的祭祀阿蒙的德尔·埃尔·巴哈里神庙,在其塔门前是两排狮身人面像[1]。此时,庭院中雕塑尚未成为主要造园要素,以神像为主要形式,主要目的是烘托神庙的主题。 2)古希腊园林中的雕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