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一教学目标

1.对照注解,理解形象。

2.抓住动词,体悟美景。

3.乐景悲情,把握技巧。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的祖父。这是一首和hè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原唱为晋陵陆丞的《早春游望》,今已不存,所以无法对照欣赏。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陆丞,生平不详,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是同郡邻县的同僚。

2.对照注解,理解形象

⑴[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宦游人,离家做官的人。这里指陆丞和诗人自己。物候,指自然景物反映出的时节特征。课本注解③说得不具体,形象变得虚无缥缈,直接违背了诗歌鉴赏“具体分析,认真领悟”的原则,不妥。以后凡是这样的注解我都会把它改过来,同学们要注意跟着改正。

这里的“独”,是“惟独、只有”或者是“与众不同”的意思。惊,惊讶。自然景物所反映出的时节特征本没有什么可惊讶的,陆丞和杜审言为什么要惊讶呢?

因为他们是“宦游人”,对异地的景色自然有别于当地人的感受。

与家乡不同的景色人们心中大抵是要比较的。而这种比较往往更容易把握景物的特征。比如老舍的《想北平》(语文必修一p49~53页)、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语文必修一p75~77页)等。

⑵[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天刚亮,指太阳刚出来。诗人身在江阴,即在长江的南岸,渡江,应该是春从江南往江北渡,由南向北漫延。这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想像一下这个画面,前句意境开阔,后句梅和柳像春的使者告诉人们春来了。同学们要注意,梅和柳的顺序不能颠倒,想想看,为什么?

⑶[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pín]淑气,指春天温暖的气候。淑shū,美好。所以好多女同学的名字中有这个字。黄鸟,黄莺。语出《诗经•周南•葛覃tán》:“维叶萋萋,黄鸟于飞。”绿蘋,浮萍。

催,催促。催促黄莺鸟做什么呢?

黄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鸣声圆润嘹亮,低昂有致,富有韵律,宛转似笙簧,清脆如织机,十分悦耳动听。略似“ku-ku-li-ku-ku”,“ho-pu-ku”的声音。古人把它的鸣啭称为“莺歌”、“黄簧”,是诗人经常歌咏的对象。古人以莺音入诗者,如“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莺歌暖正繁”、“暖入黄簧舌渐调”、“夏木阴阴啭黄莺”、“隔叶黄鹂空好音”、“织锦机边莺语频”、“树树树梢啼晓莺”等。

《世说新语补》载,南朝刘宁时的戴墉yōng最爱听莺,春天他常“携双柑斗酒”出游,问他去哪里,回答说:“往听黄鹂声”。杜甫也爱莺声,他的《斗莺》诗云:“哑yā咤zhā人家小女儿,半啼半歇隔花枝。”他用拟人手法把花枝后面的莺莺,比成是妙龄少女的歌声。当今,人们常把少女的语音称为”燕语莺音”,大概就是源出于杜甫的诗句吧。

黄莺为树栖性鸟类,不到地面活动,常成对穿梭飞行于绿树丛中,古人称为“莺梭”。

懂得了黄莺的特点,同学们应该知道催促黄莺鸟做什么了吧?

转,转变。晴好的阳光一照耀,浮萍皆转成绿色。

这两句诗直接描绘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⑷[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古调,指陆丞的《早春游望》诗。这里是赞美陆丞的诗的情感基调有古人之风。那么古人的风气或者说爱好是什么呢?哪句诗透露了这个倾向?

归思欲沾巾。是啊,外面的世界再好,思家的情绪是挡不住的。以上的景物描绘一下子反衬(对比)出思家的浓烈情感。浓烈到什么程度?欲沾巾。巾是手巾。什么会沾巾?当然是想家时情不自禁流下的眼泪。

3.主旨分析

虽信(确实)美而非吾土,表达的是浓烈的思乡之情。

当然,这种思乡之情有别于我们学过的柯灵《乡土情结》(语文必修一p56~61页)中引用的诗文。他没有对故乡作具体的点击和描绘。

4.表达技巧探究

拟人和对比(乐景与悲情)的手法比较突出。同学们要好好体味。

5.小结

⑴写诗要有情感寄托。情感要与景物相配。所谓相配有正配反配之别。正配就是乐景乐情,流连忘返,沉湎其中;反配就是乐景悲情,因其美丽,情感越显低沉,低沉到落泪也不为过分。

⑵杜甫的爷爷会写诗,写得很不错,结果杜甫也写诗,而且写出了一代“诗圣”的称号。所以我想,这中间有好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思索。

⑶从前一首的告别友人到这首身在异地又想家,人有时真的很无奈。传统的东西虽然我们在语文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专题中已有了宏观的认识,但具体到某个事情上,问题好像又没有那么简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