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精选知识点串讲(完整版)

高中数学精选知识点串讲(完整版)

高中数学精选知识点串讲(完整版)
高中数学精选知识点串讲(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串讲

1、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同时,那么A = B. 如果.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 (例:S=N ; A=,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4.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 5.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6集合运算:交、并、补.

7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

(2) 等价关系: (3) 集合的运算律:

A A ?A ?φ

B A ?A B ?

C A C B B A ???,那么,+N ???}φ?{|,}{|}{,}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

,;,;,.

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Φ???????????C U A B A B A A B B A

B U ??=?=?=C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其它:

A ∩C U A =φ A ∪C U A =U 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2、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的图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相等实(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

>0(或<0); ≥0(或≤0)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

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与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A B B A A B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A A A U

A A U

A U Φ

=ΦΦ

===.,A A A A A A == c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x g x f ???≠≥?≥>?>0

)(0)()(0)

()(;0)()(0)()(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c b ax <+)0(>>+c c b ax

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

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逆否命题

若┐q 则┐p 互为

逆否互

否互

为逆否互互逆

否互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 ≠0)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3、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5、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原命题逆否命题)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7、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4、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奇函数,偶函数: ⑴偶函数:

设()为偶函数上一点,则()也是图象上一点. 偶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轴对称,例如:在上不是偶函数.

②满足,或,若时,

. ⑵奇函数:

设()为奇函数上一点,则()也是图象上一点. 奇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例如:在上不是奇函数.

②满足,或,若时,

. 3、对称变换:①y = f (x )

②y =f (x ) ③y =f (x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x f x f =-b a ,b a ,-y 12+=x y )1,1[-)()(x f x f =-0)()(=--x f x f 0)(≠x f 1)

()

(=-x f x f )()(x f x f -=-b a ,b a --,3x y =)1,1[-)()(x f x f -=-0)()(=+-x f x f 0)(≠x f 1)

()

(-=-x f x f )(轴对称

x f y y -=???→?)(轴对称

x f y x -=???→?)(原点对称

x f y --=???→?)10(≠>=a a a y x 且

对数函数y =log a x 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运算:

(以上)

()n

a n a a a c

b a b b a N

a n a a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c

b a N

N N

a M

n M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a

1121log log ...log log 1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1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32log )12)1(=????=??=

==±=-=+=?-推论:换底公式:10且...a a ,a 1,c 0,c 1,b 0,b 1,a 0,a 0,N 0,M n 21≠≠≠≠

注⑴:当时,. ⑵()与互为反函数.

当时,的值越大,越靠近轴;当时,则相反.

0, b a )log()log()log(b a b a -+-=?x a y =1,0≠a a x y a log =1 a x y a log =a x 10 a

5、数列

⑵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 ②2() ③(为常数).

⑶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

②(,)① 注①:i. ,是a 、b 、c 成等比的双非条件,即a 、b 、c 等比数列.

ii. (ac >0)→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充分不必要. iii. →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 iv. 且→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充要.

注意: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项一定有两个. ③(为非零常数).

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

⑷数列{}的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注]: ①(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 ②等差{}前n 项和 →

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

等差的充要条件→若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 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

2. ①等差数列依次每k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k 2倍

),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11-++=n n n a a a 2≥n b kn a n +=k n ,)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ac

b =a

c b =ac b =ac b ±=ac b ±=0 ac n n cq a =q c ,n a n x a log 1 x n a n n S n a ???≥-===-)2()

1(111n s s n a s a n n

n ()()d a nd d n a a n -+=-+=111d d n a n d a n d Bn An S n ??

? ?

?

-+??

?

??=+=221222

d d d

②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则;

③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则,且, .

3. 常用公式:①1+2+3 …+n =

[注]:熟悉常用通项:9,99,999,…; 5,55,555,….

4.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常见应用题:

⑴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产量问题. 例如,第一年产量为,年增长率为,则每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其中第年产量为,且过年后总产量为:

⑵银行部门中按复利计算问题. 例如:一年中每月初到银行存元,利息为,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的元过个月后便成为元. 因此,第二年年初可存款:

=.

⑶分期付款应用题:为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为a 元;m 为m 个月将款全部付清;为年利率.

(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其中{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部

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其中{ }是等差数列,

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 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5.分组求和法

...,,232k k k k k S S S S S --()+

∈N

n n ,奇偶nd S S =-1+=

n n

a a S

S 偶

()+∈-N n n 12()n n a n S 1212-=-n a S S =-偶奇1

-=

n n S S 偶

奇得到所求项数

到代入12-?n n ()2

1+n n ()()6

1213212222++=

+++n n n n ()2

213213333?

?

?

???+=++n n n 110-=?n n a ()1109

5-=?n n a n a r r +1n 1)1(-+n r a n .)

1(1])1([)

1(...)1()1(1

2

r r a a r a r a r a a n n +-+-=+++++++-a r a n n r a )1(+)1(...)

1()1()

1(10

1112

r a r a r a r a ++++++++)

1(1]

)1(1)[1(12r r r a +-+-+a r ()()

()

()()

()()()1

111111 (1112)

1

-++=?-+=+?++++++=+--m m m m

m m m

r r ar x r r x r a x r x r x r x r a ???

???+1n n a a c n a {}n n b a n a {}n b

6.常用结论1): 1+2+3+...+n =

2) 1+3+5+...+(2n-1) = 3)4)

5)

6)

6、三角函数

1. ①与(0°≤<3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角与角的终边重合):

②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③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⑤终边在y =x 轴上的角的集合: ⑥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⑦若角与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角与角的关系: ⑧若角与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角与角的关系: ⑨若角与角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与角的关系: ⑩角与角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与角的关系: 2. 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 180°= 1°=0.01745 1=57.30°=57°18′ 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 1rad =°≈57.30°=57°18ˊ. 1°=

≈0.01745(rad )

3、弧长公式:. 扇形面积公式:

4、三角函数:设是一个任意角,在的终边上任取

2

)1(+n n 2

n 2

333)1(2121??

?

???+=+++n n n )12)(1(613212222++=++++n n n n 111)1(1+-=+n n n n )21

1(21)2(1+-=+n n n n )()11(11q p q

p p q pq <--=αααβ{}

Z k k ∈+?=,360

|αββ

{}Z k k ∈?=,180|

ββ{}Z k k ∈+?=,90180| ββ{}Z k k ∈?=,90| ββ{}Z k k ∈+?=,45180| ββx y -={}Z k k ∈-?=,45180| ββαβαββα-=k 360αβαββα-+= 180360k αβαββα+=k 180αβαβ 90360±+=βαk πππ

180180

πr l ?=||α211

||22

s lr r α==?扇形ααSIN \COS 三角函数值大小关系图1、2、3、4表示第一、二、三、四象限一半所在区域

弦)

6、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 AT.

7.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9、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三角函数的公式:(一)基本关系

公式组二 公式组三

公式组四 公式组五 公式组六

正切、余切

余弦、正割

正弦、余割

αα

αtan cos sin =1cos

sin 2

2=+ααx x k x x k x x k x x k cot )2cot(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π

x x x

x x x x 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x

x x

x x x x 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πx

x x x x x x x cot )2cot(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πx

x x x x x x

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π公式组一

sin x ·csc x =1tan x =x x cos sin sin 2x +cos 2x =1

cos x ·sec x x =x x sin cos 1+tan 2x =sec 2x

tan x ·cot x =1

1+cot 2x =csc 2x

=1(3) 若 o

,则sinx

16. 几个重要结论:

(二)角与角之间的互换

公式组一 公式组二

注意:①与的单调性正好相反;与的单调性也同样相反.一般地,若在上递增(减),则在上递减(增).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αααcos sin 22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β

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α

αα2tan 1tan 22tan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2

cos 12

sin

α

α-±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2cos 12cos α

α+±=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x y sin -=x y sin =x y cos -=x y cos =)(x f y =],[b a )(x f y -=],[b a α

α

ααααα

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

tan

-=

+=+-±

=

江苏省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一.集合 1.集合的表示:描述法、列举法 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如: ①已知集合}23|{},1lg |{2x x y y B x x A --==<=,则B A = ; ② 设集合},5|{},73|{>=<<∈=x x B x N x A 则B A = ; 2.子、交、并、补运算: 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韦恩图等工具 如: ③集合}042|{},032|{2 2 2 ≤-+-=≤--=m mx x x B x x x A (1)若]3,0[=?B A ,求实数m 的值; (2)若B C A R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n 2,真子集数为12-n 4.B B A A B A B A =?=??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 的情况。 如: ④设}1|{},0232|{2===--=ax x Q x x x P ,若P Q ?,则实数a 为: ;

二.函数概念及基本初等函数: 1.函数概念-函数图象-函数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 ①求定义域: 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如:分母0≠; 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 对数真数0>,底数0>且1≠; 零指数幂的底数0≠;实际问题有意义; 如:(2009江西卷文)函数y =的定义域为: ; ②求值域常用方法: (求值域一定要注意函数定义域) (1)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值域:如函数1 31 -=x y 的值域是: (2)二次函数配方法:如223x x y +-=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 (3)利用函数单调性:如函数x x y 1 -=在]2,1[上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 它有2 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 交集A B {|, x x A ∈且 } x B ∈ (1)A A A = (2)A?=? (3)A B A ? A B B ? B A 并集A B {|, x x A ∈或 } x B ∈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 B A 补集 U A{|,} x x U x A ∈? 且 1() U A A=?2() U A A U =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解集 ||(0) x a a <>{|} x a x a -<< ||(0) x a a >>|x x a <-或} x a > ||,||(0) ax b c ax b c c +<+>> 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 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 判别式 24 b ac ?=- ?>0 ?=0 ?<二次函数 2(0) y ax bx c a =++> 的图象O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 的根 2 1,2 4 2 b b ac x a -±- = (其中 12 ) x x < 122 b x x a ==-无实根 ()()() U U U A B A B = ()()() U U U A B A B =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精品文档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我国的小河流; 非负奇数; 1 / 3 精品文档 方程x210的解; 某校2007级新生; 血压很高的人; 著名的数学家;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 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2 / 3 精品文档 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例题讲解: 例1(用“?”或“”符号填空: ; ; Z; 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印度A, 英国 A。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1,m,m23m3, 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量词)word教案-总结

1.3.1量词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1.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假如是命题你能判断它的真假吗? (1)2x +1是整数; (2) x >3; (3)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海师附中今年所有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数学课本都是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A 版的教科书; (6)所有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黄种人; (7)对所有的x ∈R, x >3; (8)对任意一个x ∈Z,2x +1是整数。 1. 推理、判断 (让学生自己表述) (1)、(2)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 (3)、(4)是命题且是真命题。 (5)-(8)如果是假,我们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 注:对于(5)-(8)最好是引导学生将反例用命题的形式写出来。因为这些命题的反例涉及 到“存在量词”“特称命题”“全称命题的否定”这些后续内容。 (5)的真假就看命题:海师附中今年存在个别(部分)高一学生数学课本不是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A 版的教科书;这个命题的真假,该命题为真,所以命题(5)为假; 命题(6)是假命题.事实上,存在一个(个别、部分)有中国国籍的人不是黄种人. 命题(7)是假命题.事实上,存在一个(个别、某些)实数(如x =2), x <3. (至少有一个x ∈R, x ≤3) 命题(8)是真命题。事实上不存在某个x ∈Z,使2x +1不是整数。也可以说命题:存在某个x ∈Z使2x +1不是整数,是假命题. 3.发现、归纳 命题(5)-(8)跟命题(3)、(4)有些不同,它们用到 “所有的”“任意一个” 这样的 词语,这些词语一般在指定的范围内都表示整体或全部,这样的词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命题(5)-(8)都是全称命题。 通常将含有变量x 的语句用p (x ),q (x ),r (x ),……表示,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用M 表示。那么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 M , p (x ),读做“对任意x 属于M ,有p (x )成立”。 刚才在判断命题(5)-(8)的真假的时候,我们还得出这样一些命题: (5),存在个别高一学生数学课本不是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A 版的教科书; (6),存在一个(个别、部分)有中国国籍的人不是黄种人. (7), 存在一个(个别、某些)实数x (如x =2),使x ≤3.(至少有一个x ∈R, x ≤3) (8),不存在某个x ∈Z使2x +1不是整数. 这些命题用到了“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的 词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或存在命题)命题 (5),-(8),都是特称命题(存在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 中一个x ,使p (x )成立”可以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读做 “存在一个x 属于M ,使p (x )成立”. 全称量词相当于日常语言中“凡”,“所有”,“一切”,“任意一个”等;存在量词相当于 日常语言中“存在一个”,“有一个”,“有些”,“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等. 4.巩固练习 (1)下列全称命题中,真命题是: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高中数学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第一讲集合一、知识精点讲解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2.集合的包含关系:(1)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或B包含A),记作AB(或);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B且BA,则称A等于B,记作A B;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2)简单性质:1)AA;2)A;3)若AB,BC,则AC;4)若集合A是n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有2n个子集(其中2n-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1)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高中数学目录(沪教版)

高中数学教材(沪教版)目录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1.3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第二章不等式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2.5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 3.3函数的运算 3.4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 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二指数函数 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 高一下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三对数 4.4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四反函数 4.5反函数的概念 五对数函数 4.6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7简单的指数方程

4.8简单的对数方程 第五章 三角比 一 任意角的三角比 5.1任意角及其度量 5.2任意角的三角比 二 三角恒等式 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5.5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三 解斜三角形 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 三角函数 一 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函数()sin y A x ωφ=+的图像与性质 二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反三角函数 6.5最简三角方程 高二上 第七章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一 数列 7.1数列 7.2等差数列 7.3等比数列 二 数学归纳法 7.4数学归纳法 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7.6归纳—猜想—证明 三 数列的极限 7.7数列的极限 7.8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第八章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8.2向量的数量积 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8.4向量的应用 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一 矩阵 9.1矩阵的概念 9.2矩阵的运算 二 行列式 9.3二阶行列式 9.4三阶行列式

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等式的性质: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a>bb (2)a>b,b>ca>c(传递性) (3)a>ba+c>b+c(c∈R) (4)c>0时,a>bac>bc c<0时,a>bac 运算性质有: (1)a>b,c>da+c>b+d。 (2)a>b>0,c>d>0ac>bd。 (3)a>b>0an>bn(n∈N,n>1)。 (4)a>b>0>(n∈N,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篇二】 1.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y),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解,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y)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每一个解(x,y)作为点的坐标对应平面上的一个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半平面(平面区域)。 3.直线l:Ax+By+C=0(A、B不全为零)把坐标平面划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半个平面)对应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另一部分对应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 4.已知平面区域,用不等式(组)表示它,其方法是:在所有直线外任取一点(如本题的原点(0,0)),将其坐标代入Ax+By+C,判断正负就可以确定相应不等式。 5.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是相应直线划分开的半个平面,一般用特殊点代入二元一次不等式检验就可以判定,当直线不过原点时常选原点检验,当直线过原点时,常选(1,0)或(0,1)代入检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它的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注意边界是实线还是虚线的含义。“线定界,点定域”。 6.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x和y的取值构成的有序数对(x,y),称为这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解。所有整数解对应的点称为整点(也叫格点),它们都在这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7.画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画成实线,画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画成虚线。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三角函数 1、任意角①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②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③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 -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案

教学题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 能力与技能: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理解抛物线的发生过程 (2)掌握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图像、焦点、准线之间的关系 (3)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抛物线标准方程。 2. 过程与方法: (1) 有实际问题引入要研究的课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 发现抛物线的形成过程。 (2) 求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中贯彻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掌握待定系数法在方程中的应用。 3.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照灯、汽车前灯、卫星天线、激光 望远镜都是利用抛物线原理制成的,因此在生活当 中,抛物线是一个用途非常广泛的曲线。下面简单 介绍抛物线的光学反射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从 而引出课题: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二.新课: 1. 抛物线的定义:先从一个有趣的实验说起,仔细讲解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抛物线的特点,从中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抛物线的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F 不在l 上)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同时强调抛物线定义也是抛物线的性质即:是抛物线上的点就满足到焦点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 2.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求一般曲线的方程(一般步骤):1.建系2.设点3列式4.化简 建立抛物线的坐标系(由学生讨论)过点F 做准线L 的垂线,垂足为K 。以直线KF 为x 轴,线段KF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KF ︱= p,则焦点F 的坐标是(2p ,0),准线l 的方程为2 p x -=

苏教版本高中高一数学必修一学习知识点归纳总结计划.doc

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点 【一】 一、集合及其表示 1、集合的含: “集合” 个首先我想到的是上体育或者开会老常喊的“全体集合”。数学上的“集合”和个意思是一的,只不一个是一个是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是:某些指定的象集在一起就成一个集合,称集,其中每一个 象叫元素。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 b ,c}。 a、 b、 c 就是集合 A 中的元素,作a∈ A,相反, d 不属于集合A,作 dA 。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 非整数集 (即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Q 数集 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法与描述法。 ①列法: {a,b,c ??} ②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如{xR|x-3>2},{x|x-3>2} ,{(x,y)|y=x2+1} ③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例:不等式 x-3>2 的解集是 {xR|x-3>2} 或 {x|x- 3>2} :描述法表示集合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A={(x,y)|y=x2+3x+2} 与 B={y|y=x2+3x+2} 不同。集合 A 中是数元素(x,y),集合 B 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 (1)无序性 B={2,1},集合A=B。 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序,如集合A={1,2},集合 例:集合A={1,2},B={a,b},若 A=B,求 a、 b 的。 解:,A=B 注意:有两解。 (2)互异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示{2} (3)确定性 集合的确定性是指成集合的元素的性必明确,不允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情况。 二、集合的基本关系 1.子集, A 包含于 B,:,有两种可能 (1)A 是 B 的一部分, (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A=B, A、B 两集合中元素都相同。 反之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B,作。 如:集合 A={1,2,3} ,B={1,2,3,4}, C={1,2,3,4},三个集合的关系可以表示,,B=C。A是 C 的子集,同 A 也是 C 的真子集。 2.真子集 :如果 AB, 且 AB 那就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作 AB(或BA)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x-3>2}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B? A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中数学秘籍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 B 表示的是值域,而 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1|032|2===--=ax x B x x x A ,如:集合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故B 只能是-1或者3。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A B A B A B A B ==U I I U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 1539252 2∈--0)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就应该马上知道函数对称轴是x=1.或者,我说在上 ,也应该马上可以想到m ,n 实际上就是方程 的2个根 5、熟悉命题的几种形式、 ()()().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高中数学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第一讲 集 合 一、知识精点讲解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若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b ?;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2)简单性质:1)A ?A ;2)Φ?A ;3)若A ?B ,B ?C ,则A ?C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4.交集与并集: (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交集}|{B x A x x B A ∈∈=?且。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B x A x x B A ∈∈=?或并集。 注意: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江苏省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数轴、V een 图、 函数图象 集合 集合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 无限集空集φ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特征性质描述法、V een 图法 集合的基本关系 真子集 子集几何相等性质 集合的基本运算 补集 交集q p 并集q p . p q ,则逆命题:若. q p ,则原命题:若.q p ??,则否命题:若.p q ??,则逆否命题:若互为 逆否 互逆 互逆 互否 互否 四种命题 {}{}{}{}{}{}{}{}. 000)8()7()6(22)5()4()3()2()1(1φφφφφφφ???∈?∈????=??-≠ ,表示空集,表示集合, ,区别:,,的集合; 表示只有一个元素表示元素, 区别:一般地,与表示集合与集合关系; 表示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区别:,个真子集; 有个子集,个元素的集合有含有;,则,若; 或则则;真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a a a a a n C A C B B A B A B A B A A A n n ()()()()()()()()()()()()()()()()(); ;结合律:; ; 分配律:; ; ;;;或,,;,,,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B C A C B A C A A C C A C A U A C A B A B A B A A B A B A B A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U U U U U U U ========????=??=====)6()5()4()3()2()1(φφφφ基本逻辑 联结词 ∨或()q p ??或∧ 且? 非q p ∧q p ∨量词 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全称命题存在命题 ()()00::x p M x p x p M x p ?∈??∈?,;则,若()() x p M x p x p M x p ?∈??∈?,;则,若::00否定 第一部分集合与简易逻辑 退出 上一页 函数与方程区间 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 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上一页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大串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前言: 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对于知识我们都要应该从学习最基础最根本的定理,公式,以及概念开始,切不可眼高手低,舍本逐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当我们将基本的掌握了,才能更加有深度有逻辑的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 以下是本人对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仅供读者参考。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韦恩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3)德摩根定律: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注意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的区别与联系。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____________。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