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2020年最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2020年最新]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教案

中心发言人:总课时: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种群、群落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的基础。而通过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的学习方法有积极意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归纳、推理、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志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师生、生生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是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寻找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讨论中体验物质与能量这一纽带的存在,从而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四、教法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结合本节内容,教师通过图、文、科学事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形成生态系统概念,构建生态系统结构。 五、学法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运用多媒体课件,着力引导创新学生学习方法。 六、课时设计2课时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章规划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与其他章的联系: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从容说课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章的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草履虫取食、排遗过程的视频和人体血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演示,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在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组织教学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测试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D 2.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 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 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解析:D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A.硝化细菌B.蘑菇 C.酵母菌D.霉菌 解析:A 4.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声信息 解析:C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解析:C 6.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A.1 kg B.10 kg C.125 kg D.1000 kg 解析:C 7.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C 8.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缺少生产者 B .分解者很少 C .没有消费者 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解析:C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解析:A 10.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解析:B 1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十分少,营养结构简单,相比于其他生态系统数量最少的是: ( ) A 人类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解析:B 12、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多于6个,其原因是( ) A 、环境资源有限 B 、被捕食者不能以捕食者为食 C 、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 、ABC 3项均是 解析:C 13.右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 、b 、c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食物链中,与金字塔相符合的 是( )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解析:C 14.如图表示 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 第五章 知识点归纳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 2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能分解酶的 酶是蛋白酶),少数种类是RNA 。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方向和平衡点。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 4、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①温度: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过低只会降低酶的活性,升温后活性可恢复。 ﹡②酸碱度: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胃蛋白酶是1.5—2.2) ▲ 5、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优化设计62页)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 1、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 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ATP 与ADP 的转化: ▲ 注: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中,酶不相同,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3、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 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 直接的能量来源:ATP 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4、产生ATP 的生理过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反应(暗反应不能产生)。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 的过程。 ADP+Pi+能量 ATP ATP ADP+Pi+能量 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去路:合成ATP 此过程释放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酶1 酶2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在高中的学习科目当中,生物学科虽然不是最为主要的学科,但是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于理科生来说,生物是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下面是wtt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1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什么是生态系统? 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 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⑵、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①、非生物成分: Ⅰ、物质:空气、水无机盐。 Ⅱ、能量:阳光、热能。 ②、生物成分 Ⅰ、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Ⅱ、消费者:指动物,包括全部的动物 Ⅲ、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二、应会知识点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2、从功能上讲: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是生态系统各营养结构联系的纽带。 4、生产者: ⑴、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利用能量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⑵、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始端。 ⑶、没有生产者就没有生态系统。 5、消费者:指不能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的生物。 ⑴、初级消费者:指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植食性动物)。 ⑵、次级消费者:指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食肉动物)。 ⑶、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 以此类推…… 6、分解者:能利用动植物遗体中、排出物中以及残落物中有机物维持生存的有机物的生物。将有机物 分解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7、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⑵、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 ⑶、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可能同时拥有多个消费级或营养级。 8、生态系统包括那些基本类型?依据无机环境及生物类群的特点划分: 海洋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三教学提纲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三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和必不可少的成分是指()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D.消费者和分解者 2.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 3.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4.在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效率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是() A.20%和2% B.0.8%和0.032% C.4%和0.8% D.0.4%和0.0126% 5.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以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D最为经济 B.生物G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生物H占有三种不同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 D.G和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8.关于生物同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上一营养级流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 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 C.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D.从消化道吸收后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 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 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 b、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 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类型: 水循环: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作用)进入大气 圈,同时又不断地通过降水从大气圈返回到地球的表面。 气体型循环:包括氮、碳、氧等元素的循环 沉积型循环:包括磷、硫、钙、钾、钠、铁、碘、铜等物质的循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题

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A.M代表植物吸收的光能和有机物,N代表热能,P代表CO2 B.共有3条捕食链,秃鹫都是最高营养级 C.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因而“低碳生活”已经获得全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4、在如图食物网中α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5、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2.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种群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16.74 4.54 12.2 乙70 15.8 54.2 丙930 229 701 丁69.5 20 49.5 戊 1.674 0.4 1.274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6、生物体内残留的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mg/kg 0.05 7 0.51 68 0.39 A.D→B→C→E→A B. C. D.A→E→C→B→D 7、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Word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图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问题探讨〗 〖提示〗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划分依据植物分布情况 分布区域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农耕区 主要植物乔木草本农作物 主要动物树栖动物为主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动物动物种类较少 特点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 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 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 结构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 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 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在一定程

〖旁栏思考题〗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思考与讨论〗1. 2.6略 3.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这样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3.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联结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作业〗练习 基础题 1.(1)阳光;(2)10~15 m;(3)消费者、分解者。 2.B。 3.C。 拓展题 提示:可以。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问题探讨〗 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A.M代表植物吸收的光能和有机物,N代表热能,P代表CO2 B.共有3条捕食链,秃鹫都是最高营养级 C.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因而“低碳生活”已经获得全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4、在如图食物网中α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5、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2.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种群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16.74 4.54 12.2 乙70 15.8 54.2 丙930 229 701 丁69.5 20 49.5 戊 1.674 0.4 1.274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6、生物体内残留的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mg/kg 0.05 7 0.51 68 0.39 A.D→B→C→E→A B. C. D.A→E→C→B→D 7、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结构:组成结构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 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蛔虫) 异养生物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营养结构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 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 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 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 灭虫) 1.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 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3.举例碳循环: 碳循环的形式:CO2 大气中CO2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 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两者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考试题

第五章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2.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 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3.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 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5.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 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 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8.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 9.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与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式地位非生物非生物的物物质:水、空气、无机盐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成分质和能量等;能量:阳光、热能 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基能合成细菌(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石、主要成分 生物成分 动物、寄生微生物、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加快 生态系统最活跃 消费者物质循环,对传粉和种子传播具 根瘤菌的成分 有重要作用 异养型 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生态系统的关键分解者真菌及动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成分,对物质循 环必不可少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 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 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 占有不 同的营养级 ) 。 C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 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 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复习测试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 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解析:C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 A. 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解析:C 6. 在浮游植物T 小鱼T 海豹T 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 1 kg 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 量为( ) A . 1 kg B . 10 kg C . 125 kg D . 1000 kg 解析:C 7.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 下图表示某一生系 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 能引起的后果是( ) 厂——7、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D 2?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 ?海带、梨树、酵母菌 C ?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解析: D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A .硝化细菌 B .蘑菇 C .酵母菌 D .霉菌 解析:A ) B.蘑菇、水绵、洋葱 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 ) 4.春暖花开,蜜蜂忙 着在花丛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声信息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A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 T ] B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8554552.html,)/高二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结构:组成结构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消费者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寄生动物(蛔虫) 异养生物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 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 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 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 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我整理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要学好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 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我整理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要学好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什么是生态系统? 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 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⑵、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①、非生物成分: Ⅰ、物质:空气、水无机盐。

Ⅱ、能量:阳光、热能。 ②、生物成分 Ⅰ、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Ⅱ、消费者:指动物,包括全部的动物 Ⅲ、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二、应会知识点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2、从功能上讲: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是生态系统各营养结构联系的纽带。 4、生产者: ⑴、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利用能量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⑵、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始端。 ⑶、没有生产者就没有生态系统。 5、消费者:指不能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的生物。 ⑴、初级消费者:指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植食性动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