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图象与眼睛

图象与眼睛

图象与眼睛
图象与眼睛

[课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教材]: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课型1]:新授课[课型2]: 作品鉴赏

[课时]:一课时[授课方法]:讲授、举例

[学具准备]:笔记本、笔

[教具准备]:PowerPoint美术鉴赏课

件、画册

[授课日期]: 9月15日至9月 19日

[授课班级]:高一(B1—B6)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教学难点]: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主备人]:黄娟

[教学时间安排]:(前30分钟)结合图片,侧重于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讲解

(后15分钟)请同学思考与交流

[板书设计]:

图象与眼睛

美术作品构成要素

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肌理、空间等艺术手段来塑造美术形象的。

二.美术作品中的分类

1.具象作品

2.意象作品

3.抽象作品

主备教案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

第一环节导入教学:

师:我们一起玩个游戏。(看对图像的观察力)

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思考: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狮子在哪里?有

几个黑点?是静的还是动的?等图片,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

对图象的兴趣。

教师小结: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

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

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引出本课课题:图象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美术形象

比较美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对同一事物的描绘(以月夜为例)

教师小结: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肌理、空间等艺术手段来塑造美术形象的。

2、比较:人像照片与美术作品

引出问题:有的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很像,有的却不像,这是为什么?

引出本课重点:美术作品中的三大类

三、美术作品中的分类

1、具象作品

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

提问: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展示《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

以上三幅作品比较

教师提问: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教师小结:对于具象作品,它们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看的时候可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刚列举的三副作品来帮助理解什么是具象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所追求的就是“真实”。

2、意象作品

教师提问: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小结: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

感受。

展示意象作品

《城市上空》雕塑作品蜡染鸡作品

教师提问:对于意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1)、这些作品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什么内容?

比较

《生日》马克?夏加尔

《荷石水禽图》朱耷

《圣维克多山》塞商

《狐狸的游戏》摄影

提问:你觉得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并说出你的理由。

小结:意象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把艺术家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形象,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如夸张、变形、重组或改变客观的比例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我们可以辨认画面上的形象,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的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3、抽象作品

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引出抽象作品。

展示作品《结构》蒙德里安(荷兰)

《红黄蓝》康定斯基(俄国)

《光之间五五九号》康定斯基

并介绍冷抽象与热抽象

提问:

(1)、对于这类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2)、作品让你联想到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小结:抽象美术指完全不可辨认的图象,来源于作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韵律、节奏等是否让人舒服。

练习:将一些图片进行三大类的区分。

四、思考与交流

教材第5页同是再现自然物象,摄影家、中国画家和西方画家传达的图象有何异同?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它们。

六.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像)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意象,抽象) 掌握这三类图像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和方法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了解抽象的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 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两幅图片,罗中立的《父亲》和毕加索的自画像《我是一个魔术师》。提问:同样是两幅中年男子的画像,观察它们,这两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学生说说两幅画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一幅画画的跟真的一样,就是好画,也有人说,看不懂的才是艺术,其实,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说法呢,其原因就在于每幅画其反映的客观物象是不同的,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二)展开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图像的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主要介绍一下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2.介绍具象美术:课件展示图片《写生珍禽图》,安格尔的《贵妇人像》,并给学生展示细节部分;中国写实油画和水彩画作品,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具象美术的特点。提问学生具象美术作品的定义(见课件和书本)

3.根据定义可以得出,具象美术作品和现实看到的情形基本一样,那为什么照片,摄影技术没有取代绘画呢?以罗中立的《父亲》说说。(画面给人以动人心魄的震慑力,他古铜色的脸,艰辛的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粗糙的双手,缺了牙的嘴,手中破旧的茶碗……这些形象已经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的辛勤,才换来了中国世世代代的儿女。) 4.意象美术作品定义: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美术家往往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作品中常常有象征和讽刺的意义。 中国传统写意画都是意象美术作品。课件展示梁楷《李白行吟图》和朱耷《安晚贴》(朱耷作品中白眼向人的特点) 夏加尔《生日》(生日的喜悦和亲密的感情),王冕《墨梅图》和郑板桥的《竹子》(作者的气节) 5.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事物,它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 抽象美术作品一定没有具体的形,只有点,线,面,色彩等独立要素。 不管是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绘画,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从刚开始的追求细致入微开始分别走向了抽象艺术和写意画的道路,但两者追求的,都不再是完美的呈现事物现实的样子,而是追求事物所蕴含的意味,或是称之为神韵。 课件展示蒙德里安《红黄蓝灰构成》。康定斯基的即兴作品。 中国书法也是抽象艺术,因为没有可参照的对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在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要注意的是纯粹形式方面的问题,如点画的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三)总结 具象美术———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 意象美术———画家主观情感成分较多 抽象美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没有具体的形。 以树为例,观察提炼的过程。(形的变化) 四)课件出示各种作品图片,请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一类美术作品 五)结束: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美术作品,画面中画家的主观情绪越来越多,而

眼和视觉教案

《眼和视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中的第六节第二课时。在上一节学生了解了透镜的光学性质,探索了透镜的成相规律,以及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上节课透镜的知识,了解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另外还有人类视觉上的限制。这四个板块之间相互衔接,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下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知识点兴趣大。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在设计眼球结构的教学时,关于眼球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只需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汇集一处形成物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之前学生掌握了透镜的成像原理,这为下来学习近视远视成因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饮食到习惯的形成有所进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 眼睛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四、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知道近视远视的矫正。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等小实验,观察能力增强,学会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描述 (3)可以将生活中的照相机成像原理和眼睛成像原理进行联系记忆,类比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和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学生通过自学眼球的结构,增强了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加强学习的兴趣。 六、课前准备 眼球模型PPT 七、教学策略: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的放矢,教师认知新知识;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新知识。配合形成性评价,即时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过程 规则说明:同学们,今天呢我们整个上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小竞赛,根据座位,每两列合为一组,进行比拼,参加不同的环节,积分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由班长计分。 游戏开场:蒙眼画图

眼睛与仿生学教案教学文案

眼睛与仿生学教案

眼睛与仿生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提及的人和动物的眼睛构造与功能的特点及其与仿生学的关系。 (二)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分类、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辨识分析说明与综合说明。 (三)领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四)培养学生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阅读和分析科普读物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是按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分析:本文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视觉仿生的依据是眼睛,而人们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便是人的眼睛。所以,作者从人眼的构造与功能及其在仿生学中的意义谈起,然后再谈一些动物的眼睛及其特殊功能。这样的说明顺序易于为读者理解。从眼睛的构造来说,一般眼睛的构造比复眼要简单,所以作者先从一般眼睛谈起,然后再介绍复眼的构造及其在仿生学中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地说明事物,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本文的分析说明基本上有三个步骤:先说明某种眼睛的某种特点,然后说明仿生学意义,最后讲应用及科研情况。眉目很清楚。 课文的整体结构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1~3段是引言部分,总提人眼和动物眼睛在构造和功能上有许多特殊之处,从中得到的启示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意义。第4~14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人眼和几种动物眼睛在仿生学上的作用。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4~9段),谈人眼以及动物一般眼睛的研究及其意义;第二层次(第10~14段)谈复眼的研究及其意义。最后第15、16段,概括出仿生学的定义,指出它的任务,并介绍了它的研究范围、类别和发展重点。 (二)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准确、严密和简明,用词注意分寸,决不含糊其词更不任意夸大。比如谈到有关视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时,模仿象鼻虫眼睛的特殊功能而制成的"地速计",根据蜜蜂的眼睛能看到偏振光的原理而制成的"偏光天文罗盘",模仿蜻蜓等昆虫的复眼的特殊结构而制成的"复眼透镜"等,都是已经取得成果并已在实

芜湖市2011年高中教师资格认定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芜湖市2011年高中教师资格认定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一、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1:语文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课题2:语文1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课题3:语文2第4课《诗经·采薇》 课题4:语文2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题5:语文3第5课杜甫诗《秋兴八首(其一)》 课题6:语文3第10课《过秦论》 课题7:语文4第5课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题8:语文4第7课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题9:语文5第8课《咬文嚼字》 课题10:语文5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高中数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A版 课题1:必修1 2.1.2 指数函数及性质 课题2:必修1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课题3:必修2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课题4:必修2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课题5:必修2 4.1.1 圆的标准方程 课题6:必修3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课题7:必修4 1.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课题8:必修4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课题9:必修5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课题10:必修5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注意:以上均讲授课题的第一课时。 三、高中物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1: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题2: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课题3: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 4、力的分解 课题4: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课题5:必修2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7、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题6: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 4、电势能和电势 课题7: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课题8:选修3-1 第三章磁场 2、磁感应强度 课题9: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4、法拉第电磁感应 课题10:选修3-2 第五章交变电流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四、高中化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 第1课时

《眼球的结构》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生物

《眼球的结构》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眼球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理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及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懂得爱护眼睛,激发对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难点:理解近视的形成过程及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1.请四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来参与游戏,先睁着眼睛走直线,再蒙上眼睛走直线,看谁走的又直又快,分享两次体验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蒙眼走弯路的原因(大脑没有接受到眼睛的信息,不能准确定位),体会眼睛的重要性。讲述眼睛最主要的结构是眼球,引入新课。

(二)探究学习,讲授新课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展示眼球模型,结合多媒体展示眼球结构示意图,讲授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角膜:位于眼球最外部,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虹膜:位于角膜内部,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线的通道)。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学生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合作探究视觉形成的过程。教师总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随光线明暗及物体远近的变化,瞳孔大小、晶状体凸度会发生改变,以看清物体。 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若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象。这样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4、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5、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教师解说: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

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教师解说: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在法国南方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一幅彩绘在石灰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 二、探求新知 (一)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象 欣赏《丢勒的自画像》、《生日》、(书法)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 (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教师解释,设疑: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 教师解释: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保护视力,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 2.教学难点:眼球各结构的功能。 三、器材准备 眼球仪1个,电筒1支,照相机1台,纸箱1个,墨水盒1个。 四、教学环节 (一)感觉器官的概念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神经末梢和一些附属结构就构成了感受器。有的感受器比较简单,如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只是由一些神经末梢和毛发、毛囊等;有的感受器比较复杂,如眼睛由许多

感觉神经末梢和眉毛、泪腺、动眼肌、调光结构等构成,这种复杂的感受器就叫做感觉器官。 (二)引言: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鼻子闻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三)指导探究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结构特点 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的“活动建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要比较的内容,并制成图表。

(也可以主要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把比较的重点放在人的形象上。) “思考与交流”实际上也是对比三种美术形态。只是,在“活动建议”中,相同的因素是人这个形象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从据想到意象再到抽象,人也慢慢变得不好辨认,最后完全人不出来了。而在“思考与交流”中,相同的因素是水果,左边是具象作品,苹果和葡萄都很容易辨认;中间是桃子,已经有些变形;右边的水果虽然也可以辨认,但画面强调的是它们的色彩和形体,实际上是在抽象语言的意义上来运用它们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这些活动来导入,让学生对这类美术形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教学基本思路: 我们通常把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象称之为“图像”,但是这些图像并不全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描摹,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为了便于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人们根据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在这三类作品中,相同种类的作品虽然表现的内容甚至所用的材料不一定相同,但是艺术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观念大致相同。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教学材料分析:

《眼睛与仿生学》教案2

高中语文教案十三?眼睛与仿生学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Ⅰ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提及的人和动物的眼睛构造与功能的特点及其与仿生学的关系。 (二)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分类、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辨识分析说明与综合说明。 (三)领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四)培养学生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阅读和分析科普读物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是按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分析:本文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视觉仿生的依据是眼睛,而人们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便是人的眼睛。所以,作者从人眼的构造与功能及其在仿生学中的意义谈起,然后再谈一些动物的眼睛及其特殊功能。这样的说明顺序易于为读者理解。从眼睛的构造来说,一般眼睛的构造比复眼要简单,所以作者先从一般眼睛谈起,然后再介绍复眼的构造及其在仿生学中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地说明事物,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本文的分析说明基本上有三个步骤:先说明某种眼睛的某种特点,然后说明仿生学意义,最后讲应用及科研情况。眉目很清楚。 课文的整体结构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1~3段是引言部分,总提人眼和动物眼睛在构造和功能上有许多特殊之处,从中得到的启示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意义。第4~14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人眼和几种动物眼睛在仿生学上的作用。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4~9段),谈人眼以及动物一般眼睛的研究及其意义;第二层次(第10~14段)谈复眼的研究及其意义。最后第15、16段,概括出仿生学的定义,指出它的任务,并介绍了它的研究范围、类别和发展重点。 (二)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准确、严密和简明,用词注意分寸,决不含糊其词更不任意夸大。比如谈到有关视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时,模仿象鼻虫眼睛的特殊功能而制成的“地速计”,根据蜜蜂的眼睛能看到偏振光的原理而制成的“偏光天文罗盘”,模仿蜻蜓等昆虫的复眼的特殊结构而制成的“复眼透镜”等,都是已经取得成果并已在实践中应用的,所以说明时用“制成了”;并且分别用“已”、

图像与眼睛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昌邑一中美术教研室魏春艳 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美术鉴赏》 课题: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初涉抽象美术领域,学习多元欣赏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倾听与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换位思考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感受现代艺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初涉意象和抽象美术领域,了解创新与艺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教学难点:用多元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笔记本、笔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欣赏、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百度图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8668660.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0%D9%C0%CF%BB%E3% B5%C4%BE%F4%CA%BF%C0%D6&in=16108&cl=2&lm=-1&st=&pn=0&rn=1&di=99032185455&ln=1842 &fr=&fm=hao123&fmq=132866928615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pn0&-1&di99032185455&objURLhttp%3A%2F%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8668660.html,%2Fzhf%2FFUploadFile%2F2011-2%2Fm ondrian15.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8668660.html,%2Fzhf%2Fshowart.asp%3Fid%3D426&W500&H509 &T9531&S78&TPjp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8668660.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3%CD%BB%AD%20%CB% AE%B9%FB%C0%BA&in=27851&cl=2&lm=-1&st=-1&pn=3&rn=1&di=71299296015&ln=597&fr=&fm=resu lt&fmq=1328669701062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4&-1 &di8031604275&objURLhttp%3A%2F%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8668660.html,%2FArt%2FUploadFiles_1629%2F201008%2 F2010082216063756.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8668660.html,%2Fart%2Fzuopin%2Fxfyhzp%2F3 2172.html&W600&H416&T9731&S46&TPjpg 教师活动:同学们,老师这有几张漂亮的图片让大家欣赏。大家看看在这几幅美术作品中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 学生活动:欣赏、思考,讨论后发言。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美术作品形式语言包括:点、线、面、色彩、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我们知道音乐构成的主要形式是旋律,诗歌是意境,那么美术呢?那就是图像。 当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敏锐的眼睛来欣赏美术作品,我们就会发现美术作品更有韵味。让我

(完整版)眼睛与仿生学教案.doc

眼睛与仿生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提及的人和动物的眼睛构造与功能的特点及其与仿 生学的关系。 (二)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分类、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辨 识分析说明与综合说明。 (三)领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四)培养学生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阅读和分析科普读物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是按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分析:本文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视觉仿生的依据是眼睛,而人们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便是人的眼睛。所以,作者从人眼的构造与功能及其在仿生学中的意义谈起,然后再谈一些动物的眼睛及其特殊功能。这样的说明顺序易于为读者理解。从眼睛的构造来说,一般眼睛的构造比复眼要简单,所以作者先从一般眼睛谈起,然后再介绍复眼的构造及其在仿生学中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地说明事物,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本文的分析说明基本上有三个步骤:先说明某种眼睛的某种特点,然后说明仿生学意义,最后讲应用及科研情况。眉目很清楚。 课文的整体结构采用的是 " 总- 分- 总" 的形式。开头 1~3 段是引言部分,总提人眼和动物眼睛在构造和功能上有许多特殊之处,从中得到的启示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意义。第 4~14 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人眼和几种动物眼睛在仿生学上的作用。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 4~9 段),谈人眼以及动物一般眼睛的研究及其意义;第二层次(第 10~14 段)谈复眼的研究及其意义。最后第 15、16 段,概括出仿生学的定义,指出它的任务,并介绍了它的研究范围、类别和发展重点。 (二)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准确、严密和简明,用词注意分寸,决不含 糊其词更不任意夸大。比如谈到有关视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时,模仿象鼻虫眼睛的特殊功能而制成的 " 地速计 " ,根据蜜蜂的眼睛能看到偏振光的原理而制成的 " 偏光天文罗盘 " ,模仿蜻蜓等昆虫的复眼的特殊结构而制成的 " 复眼透镜 " 等,都是已经取得成果并已在实践中应用

湘版美术《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湖北省钟祥市实验中学徐友军 一、教材分析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搞得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他涉及的只有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内心的感受。 对于具象美术,教材分析了它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艺术家追求的“真实”;意象美术作虽然与客观事物有着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艺术家对客观形象进行了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抽象美术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主要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 教材在列举抽象美术作品的时候分为两类:一是书法作品,二是西方现代派的抽象画。因此教学中可以融化传统教育内容。 本课的基础性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类型分类没有明确的认识,停留在初期的“像不像”评价认识上,所以重点采用比较、观察和引导上。尽可能多的从美术作品比较中获得认知。 二、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面特点,以及本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因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宜过高。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或准备多一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丰富多彩,观察作品形象要素的种类和变化。 三、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类型包括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态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鉴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品观察)、草稿纸、笔。

3.1眼与视觉教案

眼与视觉教案 一、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有效性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抽象为生动形象,降低难度,缩短时间,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教材分析: (一)所教内容在课标及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眼与视觉”这节课是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既是课标中的重、难点,也是全书中的重、难点。这节课是遵循先进的课程理念、把握课改的深层内涵、领会课改给生物学科带来的新变化的典型课例。它能在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设置探究实验注重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而且,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近视打下基础,在整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课标和整本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在确定教材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 (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 不要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特别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2)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及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并以教材和学生两方面为依据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1、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 2、难点:(1)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状况。中学生正值花季。 从其思维特征来看,尽管抽象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低,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节课,是课标及全书的重点之一,而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引导学生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时,难度更大,因为照相机和凸透镜的知识是在初二的物理课中,初一的学生根本没有系统的知识,但还不能象上物理课那样系统的讲解,所以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胶卷见光会曝光、拍照时需要调节焦距)出发,与学生的生活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初一级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眼与视觉》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4.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 5.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三、教学重点 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了解近视的成因和预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生物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几张关于心理的大相片,有关的课件,眼球的结构模型。 (二)学生准备:分好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七、教学启发 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板书设计: 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p89页图) 2、视觉的形成过程: 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 3、近视眼及其预防: (1)病因: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眼睛与仿生学》

课题《眼睛与仿生学》日期 9.14 1.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和交错运用举例和比较两种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目标 2.了解一些仿生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本文主体部分的“横式结构”及分类说明的结构和方法。教学重点课文说明的顺序及分析说明、综合说明等说明方法。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词语注释: 明察秋毫: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能看清。察:看到。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视野: 眼睛看到的范围。仿生学简介: 仿生学是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属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把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希望在技术发展中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理,最后目的是要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器等。生物界各种丰富多彩的功能,具有极其复杂的精巧的结构,其奇妙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许多人、物、机器,因此在工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人们需要向生物寻找启发和进行模拟是很自然的,这种努力有广阔的前景。探索人和眼睛奥秘的仿生学研究工作,称为视觉仿生,属于感觉仿生学范围。感觉仿生学是目前仿生学发展的重点。

课文是根据有关材料改写的一篇科学说明文,介绍人和动物的眼睛的不同结构和功能及从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使读者对仿生学有了较形象的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概括说明研究各种不同构造的眼睛的意义。 1.以人眼为例,说明眼睛对感知外物的重要作用。 2.说明眼睛感知外物的基本原理。 3.说明各种动物眼睛构造不同及研究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4-14自然段)具体说明对各种构造不同的眼睛的研究情况及已经或即将取得的成果。第一层(4-9自然段)人眼及动物一般眼睛的研究及意义。 4.人眼的功能及重要参考价值。 5.对人眼的研究已取得和即将取得的成就。 6.青蛙有一双机能优异的大眼睛。特点(过渡) 7.蛙眼的独特本领。功能8.对蛙眼研究已取得和即将取得的成就。9.鹰眼的特点及由此得到的启示。第二层(10-14自然段)复眼的研究和意义。 10.以蜻蜓眼睛的结构特点来说明什么是复眼。(过渡,承上启下) 11.象鼻虫复眼的特殊功能。 12.说明什么是太阳的偏振光。13.蜜蜂复眼研究的运用。14.复眼的构造对于研究复眼透镜的启发作用和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仿生学研究的意义、范围和任务,并指出感觉仿生学已成为目前仿生学的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图像与眼睛》这一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和反思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说教材地位: 本课是出自湖南美术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此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体积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重点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学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本课的活动安排与课本及教参不大相同,一是通过让学生记忆并默写一张简单的图片来引入课题,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来加深对具象、意象、抽象的理解,三是指导学生画出简单的意象和抽象图像。

眼与视觉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眼与视觉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教学环节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 P80方法步骤逐步完成。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前五自然段,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③播放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频 ④反馈点拨对照眼球课件,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3)出示眼球、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思考: 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 2.视觉的形成 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提问: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吗?《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是怎样失明的?说明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请学生哑剧表演:进出电影院 出示猫的瞳孔调节图片: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组为单 位,观察 模型,拆 卸组装; 阅读课 本,讨论 交流,观 察思考, 理解眼球 的结构和 功能。 思考,得 出:瞳孔 相当于照 相机的光 圈,晶状 体相当于 照相机的 镜头,视 网膜相当 于胶卷。 观察、思 考、分 析,得出 光线进入 眼球的路 径,理解 视觉的形 察、阅读等 多种能力。 培养知识迁 移能力和发 散思维能 力。 将抽象知识 具体化、形 象化,突破 教学的第一 个难点。 走进生活, 亲身体验, 激发学生的 探究热情。 启发学生利 用所学知识 解释生活现 象,达到举 一反三,触 类旁通。 使学生认识 到保护视力 的重要性, 激发学习近 视成因的兴 趣,顺利突 破教学的第

眼与视觉

课题:眼与视觉 教学目的: 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3、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重难点: 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 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眼睛和耳朵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尤其是眼睛,它是人体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新授: 一、眼球的结构 1、眼球的结构 眼球近似球形,位于眼眶的前半部。当然每人共有两只眼球。眼球分为眼球

壁和内容物。 [1]眼球壁由三层组成。外层由角膜和巩膜覆盖(组成),位于眼球最前方约1/6,为透明的角膜(能让光射进入),后面5/6为不透明的巩膜。 [2]中层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虹膜在前1/3处,中间的圆孔为瞳孔。在眼的后部2/3处紧贴巩膜是脉络膜,其中富含血管和黑色素。睫状体是连接虹膜和脉络膜的中间部分。 [3]内层是视网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具有感光作用(成像作用)。 [4]内容物分别是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晶状体透明、富有弹性,位于虹膜的后方。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根据物体的不同距离而改变(调整焦距作用),使物像正好落在眼球内的视网膜上。 2、虹膜的作用:虹膜会依据外界光线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成的多少,就象照相机镜头中的光圈作用一样。 3、脉络膜不透明,相当于相机上的暗室。 4、视网膜有成像作用,相当于相机的底片。 二、像的形成 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 外界光线(相当演示实验中的点燃蜡烛实物)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体(相当演示实验中的凸透镜)折射到达视网膜(相当演示中的光屏)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受光的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沿视神经传递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了视觉。 三、眼的卫生保健 在演示实验中,把成像清晰的光民透镜距离稍移动一下,(拉长之距)会发现本来清晰的像变成模糊了。 1、近视。当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都会使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形成模糊的像。 例如:光线过强或过暗,眼离书本太近,姿态不正确,而使睫状体过度疲劳导致晶体的凸度增大,形成假性近视。不采取防治措施,就会造成眼球前后经过长,假性近视变成了真性近视。若是这样,只能通过配戴合适的凹透镜加

眼睛与仿生学完整教案

课时计划

眼睛与仿生学 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千奇百怪的仿生战术 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人们不仅从动物的身上产生灵感,发明了各种武器装备,而且还根据各种动物的行动特点创造了许多形象逼真的战术。如: 狼群战术狼是一种十分狡猾的犬科动物,狼通常集群活动,它的战术特点:一是突然袭击;二是选择孤立或弱小的目标,四面攻击,使其顾此失彼,因此狼能够捕杀比它大得多的动物;三是多路追击、平行追击。二战中,德军实施潜艇协同作战的“狼群”战术,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战果。仅1946年下半年,德军共击沉盟军商船343艘,总吨位170万吨,战果是未使用该战术3倍。 麻雀战术麻雀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鸟,它的特点是从早到晚成群结队地围绕人的房前屋后转、叫个不停,往往闹得人们不得安宁。麻雀战术的长处在于从四面八方灵活机动地消耗、迷惑、疲惫、杀伤敌人,使其惶惶不可终日,是一种有效的游击战的战法。 小鱼吃大鱼战术 海洋中有一种很小的硬颚鱼,它的外皮很松懈,浑身长满了尖锐的棘刺,它对付比自己大许多倍的鱼很有一套方法。当大鲨鱼把它吞进肚子里后,它就变成一个刺球,用身上的刺到处乱刺乱撞,边啃边吃鲨鱼的鱼肉,鲨鱼虽然疼痛,可却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直到“海上霸王”一命呜呼。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这种“钻肚子”或“掏心”战术可以指导我们适时组织若干精干的小分队或小部队,如实施特种部队作战,在敌人内部的指挥机关、通信交通枢纽及后方补给线等重要部位制造混乱,打击敌指挥系统。 鲨鱼鲨鱼在海洋里已经生活了3.5亿年,能达到超过70公里的高时速。科学家在显微镜下检查深海鲨鱼的皮肤时意外地发现鲨鱼的鳞屑是扇形的,而且有小槽。然而,在传统的观念中,表面越光滑产生的阻力就越小。于是,科学家们把数百个模型鳞片按不同的角度装配,形成了一个人造的测试表面。测试的结果表明:摩擦损失比光滑表面还要小10%,这项新发现马上找到了技术应用。这种仿生皮肤被用来包裹空中客车飞机的外表面,使每架飞机的年燃料消耗减少了350吨。如果每年来往于世界各地的飞机都装上这种皮肤,节省的燃料价值可达数十亿美元之巨,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也将会大大减少。 苍蝇与宇宙飞船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光都不产生热,所以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 TP()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蜘蛛和装甲生物学家发现蜘蛛丝的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的钢丝的5倍。受此启发,英国剑桥一所技术公司试制成犹如蜘蛛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装甲车等结构材料。 蝴蝶和卫星控温系统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这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后来,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原来,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鱼眼在视角上得天独厚。在所有的动物中,它们眼睛的视角最大,有的大到160 度~170 度,甚至还有更大的。一种视角为180 度的超广角镜就是人们模仿鱼眼制成。 海豹在水中洞察目标的本领是很大的。即便在比较混浊的水中或幽暗的水下,海豹也能看到极小的鱼类。到了陆地上,这种动物同样也能准确无误地发现敌害。海豹的眼睛晶状体很大,近似球形,便于接收大量的光线。海豹眼睛的外层有透明的瞬膜,既能保护眼睛,又可提高视力。它的视网膜还有招皱,使眼球的容积能随水压变化而改变,有利于在深水中看清其他动物的行踪。此外,海豹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很多,使它在陆地上也有较好的视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