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尿路感染会有遗传性吗 怎样预防尿路感染呢

尿路感染会有遗传性吗 怎样预防尿路感染呢

尿路感染会有遗传性吗 怎样预防尿路感染呢
尿路感染会有遗传性吗 怎样预防尿路感染呢

尿路感染会有遗传性吗怎样预防尿

路感染呢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疾病,一般指大量病原微生物侵入尿路并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尿路感染途径大多数为上行感染。那么尿路感染会有遗传性吗?日常怎样预防尿路感染呢?

尿路感染会有遗传性吗?

对于这个问题,既然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必然不是遗传性疾病了。当然这种疾病不是遗传病,但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在日常的接触患者中,我们发现我们的父母容易得一种疾病,我们也容易得这种疾病。在同样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得尿路感染,而有些人则不会。原因在于泌尿道粘膜的防御能力是有一定遗传倾向的。

正常情况下泌尿道粘膜通过分泌一种免疫球蛋白,我们称之为sIgA,它可以起到抵抗细菌的作用。而这种免疫球蛋白分泌的量的多少是由自身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它可以受父母基因的影响。所以,如果您的家人有人反复得尿路感染,那么您自己就需要平时特别注意了。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一、概念: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在尿中繁殖并侵犯泌尿系的 任何部位,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前列腺,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二、病因及流行病学:本病为细菌直接引起的感染性肾脏病变,致病菌以大肠杆 菌多见,约占70%以上,其次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等 偶有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 本病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1%~2%,其中主要是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0在学龄期儿童中,女性发病率为1%,而男性发病率为0·03% 三、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途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毒 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2)血行感染途径较少: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 (3)淋巴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 (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十分罕见。 四、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膀胱炎患者的症状通常局限在泌尿道 1)排尿时有烧灼感、疼痛、尿频、尿急和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感 2)血尿:尤其是排尿终末段 3)其他症状:尿液混浊、全是不适、寒颤、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腰痛(2)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1)全身感染症状:多起病急,常伴有寒颤、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痛或腹泻。 2)肾脏和尿路的局部表现:常用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多数伴腰痛或肾区不适,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 3)尿液变化:尿液混浊,可见脓尿或血尿。 (3)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盏、肾盏组织。平常患者可能仅有腰酸和低热,可没有明显的尿路感染的尿痛、尿频和尿急症状,其主要表现是夜尿增多及尿中有少量白细胞和蛋白等。 (4)无症状细菌尿: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 五、主要的护理问题 1、排尿异常与膀胱壁出现炎症后尿道及膀胱三角区受到刺激而发生尿频、尿急尿痛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措施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预防膀胱冲洗致尿路感染的护理

预防膀胱冲洗致尿路感染的护理 目的:为了降低因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抽样100例,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每组50例,其中1组釆用开放式留置导尿,另外1组釆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接一次性引流袋导尿加密闭式膀胱冲洗法。结果:比较两组发生尿路感染率,结果选用开放式留置导尿发生尿路感染率为100%。釆用密闭式膀胱冲洗发生尿路感染率仅为6.45%,感染率降低了94%。结论:釆和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接一次性引流袋导尿加密闭式膀胱冲洗可以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 标签:膀胱;冲洗;感染 传统釆用的开放式留置导尿,操作虽简单,但易滑脱,感染机会大,为了避免以上缺点。本院对50例患者釆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按一次性引流袋加膀胱冲洗,尿路感染率仅为6.45%[1],大大降低了感染率,由此总结出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案患者均是本院住院须留置导尿患者,共100例,按简单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釆用开放式留置导尿,其中下肢瘫痪人数20例,脑溢血患者20例,前列腺摘除术5例,高位截瘫人数5例,男25例,女25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41岁。留置导尿时间最短为10 d,最长为45 d,平均为15 d。观察组釆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接一次性引流袋加密闭式膀胱冲洗法,其中下肢瘫痪人数20例,脑溢血患者20例,前列腺摘除5例,高位截瘫患者5例,男25例,女25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41岁,留置导尿时间最短10 d,最长45 d,平均15 d。 1.2方法 1.2.1开放式留置导尿一般釆用橡胶导管导尿,接常规进行导尿,膀胱冲洗釆用注射器,故需反复打开接头。 1.2.2 密闭式留置导尿釆用一次性气囊导管接一次性引流袋加常规第二天进行密闭式,膀胱冲洗在传统的基础上改用一次性输液管进行膀胱冲洗。具体操作如下:先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准备好液体,插好输液管,端至患者床旁,作好解释工作,排空膀胱后用螺旋夹夹紧引流袋上端,用0.5%碘伏消毒导尿管下端外面,排好输液管内的空气,按静脉穿刺法插入至导尿管内,开放输液管螺旋夹,见液体通畅后用胶布固定,冲洗后拔去针头,保留10~30 min后放尿. 1.2.3为了比较两组冲洗后的效果,笔者都采用0.02%呋喃西林溶液2 500 ml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43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43题) 一.单选题(11题) 二.多选题(12题) 三.填空题(7题) 四.判断题(10题) 五.简答题(3题) 一、单选题 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除( C )外都正确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B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C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4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2. 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 B )毫升无菌水 A5—10 B10—15 C15—20 D﹤5

3. 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A ) 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D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4. 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D )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 5. 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 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 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 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是( B )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目录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1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2指南制定的方法 3说明 第二篇总论 1基本定义 2分类 3流行病学 4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5细菌耐药性 6诊断 7鉴别诊断 8治疗 9预后 第三篇个论第一部分单纯 性尿路感染 第二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 部分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第四 部分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第 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篇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 度:I Meta 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II 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 性研究 Ⅲ 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 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 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 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 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作者曾邦伟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浏览2171 发布时间11/02/2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7-07-27T16:11:19.1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作者:唐燕萍 [导读] 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对于尿路感染的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云浮 527125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择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考组与实验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参考组75例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高达21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28%;实验组75例患者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6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8%。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对于尿路感染的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十分显著的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预防;护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都是重症患者,免疫力下降,住院治疗的之间较长,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各种物理治疗,使得患者在治疗期间非常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没有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或者被限制行动,都需要使用留置导尿管,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引发尿路感染[1]。尿路感染可以分为上路感染——肾盂肾炎,下路感染——膀胱炎。尿路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是多发区域,仅次于医院感染的呼吸道感染,而医院发生尿路感染的80%以上的患者都是与导尿有关。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一旦患有尿路感染,会严重影响治愈时间,增加患者的病痛和治疗费用。而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针对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且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考组与实验组。所有的患者住院时间都超过72小时。根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收集与分析。150例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7.5±2.1)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时间有10-46天,平均治疗时间(28±2.0)天[2]。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考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均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尿路感染预防和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参考组75例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高达21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28%;实验组75例患者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6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8%。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有效的预防了尿路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监护病房的预防措施:首先要从卫生清洁入手,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及时更换使用了的床单被套,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被感染的概率[4]。重症监护病房内,必须要定期完成消毒,对于室内使用的治疗仪器设备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要定期进行耐药性的检查,从而选择更好更有效果的抗生素;避免多种抗生素的共同使用,以免造成多种耐药性和免疫力下降。当出现耐药菌时,应该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耐药菌株感染,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交叉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措施:鉴于导尿管是一种外侵型的操作,因此在进行留置导尿管操作时,护理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其操作技巧,选择合适的导尿管,避免重复性的操作,在放置导尿管时,应该动作轻柔、慢慢放置,避免粗暴的动作导致患者尿道的伤害,使得感染的几率增加。在进行操作时,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的入侵。保持导尿管畅通,引流袋的位置需要放置了患者的耻骨联合位置以下,防止尿液的回流受到阻塞,引发逆行感染[5]。对于恢复良好、适合拔掉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及时拔除,避免长期使用增加了感染的概率。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降低尿液浓度,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对外阴和尿道进行清洁与消毒,降低感染概率。护理人员按时检查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状,并作出记录,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综上所述,针对

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华泌尿外科学会诊疗指南系列(转载) 发表者:江伟凡710人已访问 目录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三、说明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五、细菌耐药性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一、尿路感染的随访 二、尿路感染的预防 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 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度: Ⅰ度 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Ⅱ度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性研究 Ⅲ度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度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 推荐意见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 可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 不推荐尚未得到临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1]。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1]。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3. 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细菌数>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 [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 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插管时: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 膜损伤。 2、医务人员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插管前应洗手或快速手消剂 消毒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含碘消毒剂棉球消毒尿 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插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 的接口,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要注意手卫生,但此法采集 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 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 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 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操作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二、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

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三、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30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30题) 一.单选题(10题) 二.多选题(10题) 三.判断题(10题) 一、单选题 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除( C )外都正确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B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C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4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2. 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 B )毫升无菌水 A5—10 B10—15 C15—20 D﹤5 3. 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 A ) 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

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D按照由下至上,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4. 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D )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 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 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 5. 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 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 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 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是( B )

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效果

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19-03-14T16:05:32.6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作者:吕可 [导读]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检查、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护理、起居护理以及出院手续的办理等。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民医院外科楼九楼; 438200) 【摘要】作为泌尿外科一类常见的并发症,尿路感染主要由病原菌入侵引起,容易造成医患纠纷等问题,对医疗服务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在泌尿外科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10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尿路感染原因,研究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关键词】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原因;预防性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13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100例泌尿外科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均不存在神经系统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以及泌尿感染等,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8.21±5.09)岁;文化程度:11例小学,25例中学,14例大学。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7.95±5.33)岁;文化程度:12例小学,23例中学,15例大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检查、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护理、起居护理以及出院手续的办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为(1)加强卫生护理。医院应制定有效的卫生管理条例,并培养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无菌习惯,确保病区环境的无菌性,并督促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管理相应的硬件设备,加大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有效投入,确保尿路检测等仪器的清洁卫生。此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对病房和手术室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消毒,杜绝病菌的入侵。(2)尿路清洁护理。在对患者实施导尿前,护理人员应细致彻底地清洗尿路系统,并按照规范流程严格操作。清洗完毕后,需对患者的尿道口及阴道口进行至少3遍的消毒,再于无菌环境下进行插管。导尿管留置完毕后,以0.05%碘伏对患者的尿道口、阴道口及外阴进行消毒,每日2次,且在此期间需确保留置的尿管一直保持在无菌环境中。(3)插管护理。需严格控制导管的插管次数,避免多次插管。护理人员应每隔3天对集尿袋进行更换,每隔2周对乳胶导尿管进行更换,每隔1月对Foley导尿管进行更换。还应加强导管护理管理,预防导管脱落。(4)药物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密切观察,留意插管部位情况,若出现肿胀及分泌物现象,应立即对症处理。为避免菌尿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还需在医嘱指导下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并根据耐药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5)引流护理。对患者的引流管予以严密监护,以免发生堵塞和弯曲现象。此外,还应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进行观察,保证引流袋的位置低于膀胱,以免发生逆流感染。护理过程中,若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尿道口感染,应第一时间处理,以免感染加重。(6)其他护理。可通过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方式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比如与患者保持沟通交流,缓解其焦虑与紧张等不良情绪,指导其多食新鲜果蔬并适量补充维C。还应让患者多饮水(每日不少于2000ml),充分利用自净效果。针对男性患者,应使用加长塑料袋或男性专业尿袋,训练自主排尿。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评判,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应用x2检验,当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泌尿外科患者经治疗后需要留置长时间的导尿管,这无疑会对患者黏膜正常的屏障功能造成破坏,进而引起尿道黏膜损伤。根据临床经验可知,导尿管的插管时间及留置时间均与尿路感染密切相关,据报道,1/3左右的医源性感染是由导尿所引起的。不仅如此,留置导尿管及泌尿器械操作等亦可引发尿路感染。且病房环境与患者个人卫生以及临床用药等因素无不与泌尿外科患者的尿路感染相关。本次研究通过对引起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原因的分析研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

7月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的答案(3)

富顺华英医院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单选题 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除( C )外都正确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B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C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4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2. 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 B )毫升无菌水 A5—10 B10—15 C15—20 D﹤5 3. 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 A ) 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D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4. 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D )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 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 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 5. 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 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 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 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是( B ) A顺行性感染 B逆行性感染 C自发性感染 D双向感染7. 无症状性菌尿症是指( A ) A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B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C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月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D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月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指南》_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 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是肾脏、输尿管、膀 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 ( 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 复杂性尿路感染专业技术资料

(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 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 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 尿沉渣检查。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亚硝酸盐 (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 00%,特异性49%-1 00%。 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2) 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1 ) 尿标本收集排尿标本:

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置管时: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2)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3)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4)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

集尿袋中尿液。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水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管,应做尿培养检查。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2周1次、普通集尿袋1周2次。 (11)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四、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练习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一、单项选择题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前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满足护理方便的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B.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C.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D.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E.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时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医务人员要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B.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C.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D.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E.置管过程中,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洗净后置管 二、多项选择题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B.下腹触痛、肾区叩痛 C.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D.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5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不需结合尿培养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学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断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B.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C.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1/4视野见到细菌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B.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C.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D.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后控制措施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B.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行C.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技术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清空你尿道中的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D.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