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495第五章

管理学495第五章

管理学495第五章
管理学495第五章

Power

Building a strong power base and using influence wisely

A balanced view of power

Influential because leaders used their power to help peers and subordinates accomplish exceptional tasks.

Lack of Power

Powerful managers can:intercede favorably on behalf of someone in trouble, get a desirable placement for a talented subordinate, get approval for expenditures beyond the budget, get items on and off the agenda at policy meetings, get fast access to top decision makers, maintain regular, frequent contact with top decision makers, acquire early information about decisions and policy shifts. Abuse of Power

Characteristics that derail manager’s careers: Insensitive to others, abrasive and intimidating, cold, aloof and arrogant, betraying other’s trust, overly ambitious, playing politics and always trying to move up, unable to delegate to others or to build a team, over dependent on others(mentor). Strategies for gaining organizational power

The necessity of power and empowerment

Learn how to use power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8988451.html,anizations are becoming less hierarchical or flatter, as they downsize layers of management

and as they outsource work that can be done more cheaply by someone els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8988451.html,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computers, is helping to decentralize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to

lower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al hierarchy.

3.Traditional boundaries within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 are becoming blurred.

4.The percentage of workforce working in companies with fewer than 100 employees is increasing. Under these conditions, power is likely to come less from someone’s formal posi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than from one’s ability to perform.

Two basic factors determine a person’s power in an organization:

Personal attributes from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ce of each is dependent on organization’s content.

Chinese is situation centered and American is individual centered. Chines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 where American think environment should be sensitive to them.

Human capitals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abilities and potencies

Social capital refers to a person’s social connections within and outside an organization.

Sources of personal power

Expertise: task relevant knowledge or experience

Personal attraction: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friendship (personal power) 3ways Charisma: 1) the ability to inspire followers with devotion and enthusiasm, 2) an attractive aura, great charm, 3) a divinely conferred power or talent

Agreeabl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of likable people: support an open, honest, and loyal relationship. Foster intimacy by Beijing emotionally accessible. Provide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and acceptance. Endure some sacrifices if the relationship should demand them. Provide social reinforcement in the form of sympathy of empathy. Engage in the social exchanges necessary to sustain a relationship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ffort: Higher than expected commitment of time:enhancing performance; enhancing image (to your boss)

Manag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your boss: Understand boss’s goals and objectives, the pressure on him, boss’s strength weaknesses, and blind spots, preferred work style. Assess your self’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your personal style and predispositions toward dependence on authority figures. Develop and maintain a relationship that: fits the needs and styles of you both, is characterized by mutual expectations, keep your boss informed, is based on dependability and honest, selectively uses your boss’s time and resources.

Legitimacy: (increase acceptance) behavior consistent with key organizational values.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 of personal power (trust)and personal trustworthiness

Sources of power Relate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Requirement for personal trustworthiness Expertise Reliable Ability: can they make good on

Effort Dependable their commitment?

Attraction Likable Motivation: Will they make good Legitimacy Acceptable on their commitment?

Source of position power

One’s position and task assignments

Determinates of position power

Characteristic Description

Centrality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Flexibility Amount of discretion vested in a position (freedom to exercise one’s judgment) If unusual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discretion is rewarded, otherwise opposite Visibility Degree to which task performance is seen by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organization Number of influential people interact normally: direct contact, participation in

problem solving task force, and name recognition

Relevance Alignment of assigned tasks and organizational priorities: being associated with activities that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entral objectives and issues in an

organization

Criticality

Flexibility and visibility reflects the hierarchical power, and centrality, relevance reflect the task related power.

Transforming power into influence

Influence strategies

Strategies Direct Approach Indirect Approach Retribution: force others to do what you say 1. Coercion (threaten) 2.Intimidation(pressured) Reciprocity: Helps others want to do what u say 3.Bargaining (exchange) 4.Ingratiation(obligation) Reasons: Show others that it makes sense to do what you say

5. Present facts(or needs)

6.appeal to personal values(or goals) Pros and Cons of strategies

Retribution: When to use it: 1. unequal power in influencer’s favor 2. commitment and quality not important 3. Tight time constrants 4. issue not important to target 5. if issue is important retribution not likely 6. specific, unambiguous request 7. resistance to request is likely

Pros: quick, direct action

Cons: stifles commitment creativity, insecurity of boss, engenders resentment, must increase seriousness of threats to maintain pressure.

Complains: violation of rights, ethical violations

Reciprocity: When to use it: 1. parties mutually dependent 2. each party has resources valued by other 3. adequate time for negotiating 4. established exchange norms exist 5. parties viewed as trustworthy 6. commitment to broad goals and values not critical 7. needs are specific and short-term.

Pros: low incidence of resentment, justification for request not required

Cons:engenders instrumental view of work (expectation of specific rewards for specific actions), encourages people to feel that the terms of assignments are open for negotiation.

Complains: unfairness, dashed expectations, manipulation

Reasons: When to use it 1. adequate time for extensive discussion 2. common goals/values 3. parties

share mutual respect/credibility 4. parities share ongoing relationship

Pros: need for surveillance enhanced

Cons: considerable time required to build trust (time increases as number of people increase) , requires common goals and values.

Complains: difference of opinions, conflicting perceptions of priorities.

Ways to sell issues upward:

Principle:

Congruence: Te issue must be congruent with your positon and roles.

Credibility: maintain credibility by being honest, open, non-self-serving, and straightforward. Communication: gain or maintain access to a broa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e multiple channels) Compatibility: select issues that are compatible and in harmony with the organization, and avoid issues that contradict the company culture.

Solvability: the issue must be solvable

Payoff clearly point out ht long term payoff, for the organization or the manager, of addressing the issue.

Expertise: identify the expertise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

Responsibility: point out the responsibility that top managers have to address the issue Presentation: ensure that the issue is presented succinctly, in emotionally positive terms, with supporting data and novel information

Bundling: bundle similar issues together with other important issues that interest top managers. Coalitions: the issue must be sponsored by other people who will help see the issue

Visibility: present and sell the issue in a public forum rather than in a private meeting

Acting assertively:

Neutralizing influence (Strategies) attempts:

Retribution used by other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8988451.html,e countervailing power to shift dependence to interdependence

2.confront the exploiting individual directly

3.actively resist

Reciprocity used by others:

1.examine the intent of any gift or favor giving activity

2.confront individuals who are using manipulative bargaining tactics

3.refuse to bargain with individuals who use high pressure tactics

Reasons used by others:

1.explai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ompliance on performance

2.defend your personal rights

3.firmly refuse to comply with the request.

Read the Summary!!!

管理学-习题-第6章学生用

第六章组织设计 (一)判断题 1.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 2.专业化分工原则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 3.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 4.直线制组织结构的专业化水平低且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 5.矩阵组织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的是项目系统;横向的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如新产品开发)而组成的职能系统。() 6.组织层级的多少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 7.一般来说,机械式组织适用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而有机式组织则适用于外部环境不稳定的情况。() 8.参谋人员向直线管理者提出建议,并承担决策结果的责任。() (二)填空题 1.组织设计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静态的________;二是动态的________。 2.工作任务的分解包括________两个方面。纵向分解是根据________的限制,确定组织系统的人级关系,并根据组织层级确定管理人员的权责。 3.组织协调的具体内容涉及职权分配、确定管理幅度、_______。 4.影响组织结构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是与组织活动直接相关的环境。 5.组织层级组织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一种是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 6.职权分为三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非正式组织是以________为导向,以非理性为行为逻辑,受潜在的不成文规定影响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8.有效门管理幅度需要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________工作内容及性质, (三)选择题 1.知识经济、全球化给现代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在不断对组织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下列不属于组织结构演进趋势的是________。

管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领导 学习目的 ◆理解领导的概念和实质 ◆理解管理和领导的区别 ◆理解领导的作用 ◆理解领导者素质 ◆理解领导者权威的来源和构成 ◆掌握主要的领导理论:领导作风理论、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 权变理论 知识结构 第一节领导的概念 第二节领导者素质 第三节领导理论 第一节领导的概念 一、领导的概念 哈罗德·孔茨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领导的实质是一种追随关系,人们往往追随那些他们认为是可以为其提供实现愿望、要求和手段的人,也正是这种追随关系,使得领导者从群体中产生。 周三多的定义为: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根据这个定义,领导的三要素包括: ◆领导者必须有部下和追随者 ◆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和力量。 ◆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二、领导者的概念 领导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同时拥有管理权力的人。 三、领导与管理 领导与管理两个概念具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理论上进行区分,有利于在实践中提高管理 四、领导的作用 领导活动直接影响着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好坏,而领导的作用就是引导部下以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领导者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挥作用

一个组织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还需要选择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所以对组织来说一致性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大家的目标不一致,或者说虽然大家的目标一致,但是每个人努力的方式、方法都互相冲突,这样的组织就没法存在和发展。所以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有人能够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组织指明方向。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也就在于此。不过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企业关于目标和道路的决策,经常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领导者自己是居于这个智慧群体的核心位置的。当有多个方案可以选择、有各种声音争论的时候,领导者就要出面决定到底该选哪一个,并且为这个决定负全责。 2、协调作用 在组织的各个部门开始运转、广大员工都开始行动以后,领导者要对这些行为进行主动的追踪和监控。首先,就是实施协调。所谓协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互相配合,以便组织运转能够顺利进行。协调的工作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投入的比例,这个需要进行协调;二是作业进行的先后,哪项工作首先做,哪项工作紧跟着做,哪项工作同时做,哪项工作最后做,必须通过协调加以解决;三是职责权限的主次,也就是说哪项工作由谁来负责,以谁为主,谁是主要受益者,谁是次要受益者,谁是主要付出者,谁是次要付出者,这也是协调的主要内容。 3、激励作用 使用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奖励或是惩罚的手段来引导、鼓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做出贡献。 领导者的领导过程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表述来概括的话,就是在权力支撑的基础上实施指引、激励、沟通和营造氛围的工作以便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促使他们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目标。 第二节领导者素质 一、领导者素质 1、思想素质 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工作作风、艰苦朴素、品行端正、联系群众 2、业务素质:知识、技能 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包括: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生产、技术、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计算机运用能力、外语能力。 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业务技能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用人能力。 3、身体素质 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提出的新要求 建立远景 信息决策 配置资源 有效沟通 激励他人 人才培养 承担责任 诚实守信 事业导向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 3)东亚 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 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 管理包 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 式是不 同的:(1分)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 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 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 0世纪7 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 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 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 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 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 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 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 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管理学第二版王国顺---第七章总结

第七章:激励 一、激励 1、激励的概念 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激励的对象是人本身及其行为。 组织管理中的激励: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能满足员工合理需求的诱因,激发其工作动机,引起个体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发积极高效的行为反应,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激励理论的类型 ?内容型激励理论,也称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也称认知理论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也称行为修正理论 二、基于需要的激励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书213) 主要观点 ?需要是有层次的。 ?需要的满足有一定的顺序性。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 ?层次越低的越容易得到满足。 ?已经出现但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主导需要,是激励因素。

?不同的人对各个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 ?随着心理的发展,各个层次的需要的强烈程度会发生变化 ?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各个需要层次的分布,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局限性 ?认为人的需要是本能,与生俱来的,忽略了后天环境对需要的影响作用 ?认为需要时机械的由低而高上升的,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解释需要层次越级上升或者下降的现象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因素 ?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预防出现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大多跟工作环境相关,不能激励员工,也叫不满意因素。 ?激励因素(motivators),是能够带来满意的因素,和工作任务本身有关,能激励员工,也叫满意因素。 满意与不满意的关系 内激励和外激励 三、基于过程的激励理论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书222) ?期望理论认为,并非有何种需要就会出现相应的行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的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管理学第五章

练习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管理原理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和系统性。 2.决策的四个阶段包括收集情报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计划阶段、评价计划阶段。3.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包括劳动分工和经济人思想。 4.韦伯将组织内的权威分为理性—合法权威、传统权威和个人崇拜式权威三种类型。 1、计划的性质包括: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 2、计划按内容分类包括:专项计划、综合性计划 3、预测按其内容分类包括:经济预测、社会预测和技术预测。 4、根据预测的性质可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综合性预测。 5、组织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是:组织目标、共同的意愿、畅通的信息渠道。 6、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管理跨度、管理层次、部门设计、职位设计。 7、部门设计依据的基础包括:人数、职能、产品、顾客、地区和过程。 8、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包括:直线式、直线职能式、事业部式、矩阵型、网络型组织结构。 9、人员素质测评包括两类:知识技能测试和心理测试。 10、组织绩效考评的内容包括: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 11、人员激励的手段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些预测方法属于定性预测方法:(AD) A 专家会议法 B 时间序列法 C 因果预测法 D 德尔菲法 2、决策按照其重复性程度,可以分为:(BD) A 初始决策 B 程序性决策 C 确定性决策 D 非程序性问题 3、按照决策面临自然状态数量多少和概率是否确定,可以将决策分为:(ABD) A 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 追踪决策 D 不确定型决策 4、常用的风险型决策解决方法包括:(BCD) A 决策树 B 期望值标准 C 机会均等的合理性标准 D 最大可能性标准 5、企业在进行不确定型决策时选择最佳方案的准则包括:(ABC) A 悲观原则 B 乐观原则 C 最小后悔值原则 D 期望值最大原则 6、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ABCD)

公共管理学网上记分作业参考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 A.竞争性 B.排他性 C.自然垄断性 D.顾客导向性答案:C 2.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是() A.公共性 B.历史性 C.政策引导性 D.管理参与性答案:A 3.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是() A.管理的一般职能 B.管理的性质 C.管理的使命 D.责任的性质答案:A 4.按照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资源与公共管理手段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建构的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其中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公共危机管理 B.传统行政管理方法 C.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D.当代公共管理治理的新工具答案:C 5.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学者波齐曼主张的研究途径是() 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 B.管理途径 C.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答案:A 6.通过分析公共管理人员怎样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研究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 A.案例分析法 B.实体分析法 C.系统分析法 D.实践抽象法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出现并成为了公共行政学中主流学派的是() A.新公共行政学 B.行为科学 C.政策科学 D.公共政策分析答案: 2.公共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按照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可以划分为()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C.有形的公共产品 D.无形的公共产品 3.威尔逊()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他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即() A.政治 B.行政C.治理 D.公共服务答案: 4.戴维·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 A.管理途径 B.政治途径 C.法律途径 D.组织命令途径答案: 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实践抽象法 B.实体分析法 C.实验法D.系统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答案: 6.罗伯特·B·登哈特(·B·)把公共行政学理论概括为() A.政治与行政 B.官僚机构与民主政治 C.组织与管理 D.理论与实践 E.公共组织理论答案: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的人物是()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西蒙答案:A 2.组织成员对命令的服从仅仅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感召力和煽动力的组织是() A.神秘化组织 B.传统组织 C.合理—合法化组织 D.商业组织答案:A 3.第一次运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公共行政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将公共行政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学者是() A.古利克 B.厄威克 C.福莱特 D.伦纳德·D·怀特答案:D

财务管理学---第7章-例题答案

第7章投资决策原理 【例1·单选题】将企业投资区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等类型所依据的分类标志是(D)。 A.投入行为的介入程度 B.投入的领域 C.投资的方向 D.投资的内容 『答案解析』根据投资的内容,投资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信托投资和保险投资等。 【例2·判断题】直接投资是指通过购买被投资对象发行的金融工具而将资金间接转移交付给被投资对象使用的投资(错) 『答案解析』间接投资是指通过购买被投资对象发行的金融工具而将资金间接转移交付给被投资对象使用的投资,如企业购买特定投资对象发行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例3·计算题】某企业拟投资新建一个项目,在建设起点开始投资,历经两年后投产,试产期为1年,主要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据此,可以估算出该项目的如下指标:(1)建设期;(2)运营期;(3)达产期;(4)项目计算期。 『正确答案』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达产期=10-1=9(年)项目计算期=2+10=12(年)【例4·计算题】B企业拟新建一条生产线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20年。全部建设投资分别安排在建设起点、建设期第2年年初和建设期末分三次投入,投资额分别为100万元、300万元和68万元;全部流动资金投资安排在投产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年末分两次投入,投资额分别为15万元和5万元。根据项目筹资方案的安排,建设期资本化利息22万元。要求:计算下列指标(1)建设投资;(2)流动资金投资;(3)原始投资;(4)项目总投资。『正确答案』(1)建设投资合计=100+300+68=468(万元) (2)流动资金投资合计=15+5=20(万元) (3)原始投资=468+20=488(万元) (4)项目总投资=488+22=510(万元) 【例5·判断题】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净现金流量是指经营期内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 『答案解析』净现金流量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例6·单选题】已知某项目每年税前利润均为100万元,所得税率为30%。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的净现金流量为200万元,则所得税前的净现金流量为(D)。 A.100 B.70 C.130 D.230 『答案解析』所得税=100×30%=30(万元)。税前净现金流量=税后净现金流量+所得税=200+30=230(万元)【例7·计算题】企业拟购建一项固定资产,需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全部资金1100万元(均为自有资金),建设期为一年。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10年,期末有100万元净残值,按直线法折旧。预计投产后每年可使企业新增100万元息税前利润。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计算:(1)项目计算期;(2)固定资产原值;(3)投产后每年折旧额;(4)建设期净现金流量;(5)运营期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6)运营期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正确答案』项目计算期=1+10=11(年) 固定资产原值为1100万元

管理学 第五章知识总结

第五章:决策 (一)决策的含义与类型:1.含义: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实现目标,从若干备选的行动方 案中进行抉择的分析、判断过程。 2.问题:主要有例外问题和例行问题。 (1)例外问题:指那些偶然发生、非常规问题,问题不多, 但是这却是真正要求主管人员进行决策的问题。 (2)例行问题: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性的问题。管理者 每天大部分遇到的就是例行问题。 3.决策与管理:决策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涉及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诸方面的活动。有效的管理固然要求正确 的决策,但同时也要求做好大量其他方面的工作。 4.类型:(1)按决策问题面临的条件分类,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即 确定的状况、不确定的状况和存在风险的状况。 (2)按决策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分类,主要分为战略性决策, 战术性决策。 (3)按问题的重复程度和有无先例可循分类,主要分为程序 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4)按其他的分类方式,如决策者是个体还是群体,决策者 是高层还是中层,还是基层。 (二)两种决策模式:分别是决策的理想模式和决策的管理模式: (1)理想模式:也称古典模式,主张管理者是理性的经济人。注重管理 者依据理性和逻辑。要满足以下条件: A对于决策所面临的状况和决策问题具有完全的信息; B有能力找出实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 C 能够有效地排除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实现确定条件下 的决策; D能够按照理性和逻辑对决策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E具有通过选择最佳方案来获取最佳结果的愿望或决心。 (2)管理模式:主要观点为有界理性。 (三)决策的过程:辨别和确定问题→确定决策的目标→拟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估→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并追踪、评价其效果。 (四)影响因素:a决策中的政治因素与结盟行为;b管理者的直觉和执著;c对待风险的倾向;d伦理观;此外,还有组织所处的环境、组织的文化、过去所做出 决策以及时间对于决策的问题的重要程度等因素。 (五)群体决策:(1)形式:互动小组;德尔菲小组;名义小组。 (2)优缺点:A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互相评 论,有利于避免重大错误; B但他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此外,“群体思维”的现象。 (3)怎么做:从根本上说,群体决策的效果最终取决于管理者的领导水平, 领导者要创造一种鼓励每个成员参与和做贡献的环境。管理者 要善于领导群体的讨论,以得到质量高、符合规定目标的决策。 另一方面,主管人员必须承担起最后的抉择并坚持实施的责任。 (六)决策方法:(1)主观决策法: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用有效的组织形式,在 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

管理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就是计划得前提,计划就是决策得____逻辑延续_____。 2、计划得编制过程,既就是决策得___组织落实过程______,也就是决策得更为详细得检查与修订得过程。 3、所有层次得、不同职能得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得___普遍______性;同时计划工作要求纵向层次性与横向协作性,这反映了计划工作得____秩序_____性。 4、计划工作得目得就就是使____所有得行动保持同一方向_____,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5、计划工作得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得秩序,最主要得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得____纵向协作性_____与____横向协作性_____。 6、在衡量代价时,不仅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有衡量____个人与集体得满意程度_____。 7、计划就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得活动任务进行____时间与空间_____上得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得不同部门与个人。 8、根据综合性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___战略性计划______与___战术性计划______。 9、根据___职能空间______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10、战略性计划就是战术性计划得_____依据____。 11、战术性计划就是在战略性计划得指导下制定得,就是战略性计划得____落实_____。 12、常规计划包括___政策______、__标准方法_______与___常规作业程序______,所有这些都就是准备用来处理常发性问题得。 13、____面向未来_____与_面向行动________就是计划得两大显著特征。 14、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得___协作关系______。 (二)选择题 1、____AB_____得计划就是有效率得。 A、能得到最大得剩余 B、能以合理得代价实现目标 C、成本等于收益 D、详细 2、根据计划得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___C_____。 A、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3、财务计划与人事计划与业务计划得关系就是___ABCD______。 A、财务计划与人事计划就是为业务计划服务得 B、财务计划与人事计划就是围绕着业务计划展开得 C、财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得提供与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得有效进行 D、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得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得保证 4、下列属于非例行活动得就是____ABCD_____ A、新产品得开发 B、品种结构得调整 C、工资制度得改革 D、生产规模得扩大

第五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编 一、单项选择题 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C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 A.衡量什么 B.制定标准 C.如何衡量 D.A和C 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D )。 A 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 C.选择控制技术 D.建立控制系统 4、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 )。 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5、"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6、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 ) A进行预测B科学决策C分析判断D确定标准 7、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C ) A 维持现状 B 打破现状 C 激励现状 D 突破现状 8、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9、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的系统: A 相对封闭 B 绝对封闭 C 相对开放 D 绝对开放 10、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1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1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 D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1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D)。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C.作业控 制 D.现场控制 1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 A)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 层 D.监督机构 1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B)。 A.分散控制B.分层控制C.集中控 制 D.内部控制 1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1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B)。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18.控制系统是指由(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1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 )。 A.随机性原则B.灵活性原则C.多变性原 则D.弹性原则

管理基础知识(第五章)

第五章计划 第一节计划的含义、性质与地位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在汉语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而作为职能意义上的计划,它却是一个动词。因此计划的含义就是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亦称计划工作。正如哈罗德?孔茨所说:“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 在组织的管理中,要为组织做出一份完整的计划,必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做什么, 即给出符合组织目的和宗旨的组织不同层次的目标。 2.明确为什么做,具体给出实施计划的原因。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计划?计划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它是通过对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组织资源进行分析,明确机遇和挑战,弄清楚自身的适应性而提出的。 3.明确谁来实施计划。计划作为一个蓝图,它的美好不在于欣赏,而在于实现。计划的实施离不开人的行为,因此计划必须明确由哪些部门、哪些单位、哪些人来完成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 4.明确在什么地点实施计划。任何计划都离不开时空的约束,计划一方面必须要有实施的地点,另一方面也存在优选实施地点的问题,因此计划必须明确优选后的实施地点。如我国改革开放战略计划的实施,首先选择了具有良好条件的沿海城市进行,然后逐渐向内地扩展。同时,在组织活动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个部门和人员、各个职能、各项任务、各类资源在空间上的衔接和分布的问题。 5.明确实施计划的时间表。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明确指出各项行动的时间要求,而这种时间安排必须和组织内外部状况相适应。如学校招生计划必须与全国学期、假期相适应,部队的训练计划必须考虑到季节天气时段,医院防疫计划必须与疫情发生周期相适应,服装企业的生产计划,必须和市场产品销售的淡旺季相适应,部队战术战役的实施在时间阶段上必须符合战略要求,并与之相衔接。 6.明确计划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即如何做。计划实施可以有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和方法。选择好实施计划的方法和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有效实施计划的保证。 二、计划的性质 组织的计划作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具有首位性、普遍性、目的性、实践性、明确性、效率性等特性。 (一)首位性 在组织的管理中,计划是进行其他管理职能的基础或前提条件。计划在前,行动在后。组织的管理过程首先应当明确管理目标、筹划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而这些恰恰是计划工作的任务。因此,“计划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位”(西斯克)。 (二)普遍性 在一般组织中,实际的计划工作涉及到组织中的每一位管理者及员工。 (三)目的性 计划的目的性是非常明显的。任何组织或个人制定的各种计划,都是为了促使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的实现。 (四)实践性 计划的实践性主要是指计划的可操作性,并且最终是为了实施。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目标适宜,是衡量一个计划好坏的重要标准。

管理学-习题-第7章

第七章 (一)判断题 1.人员配备是现代组织进行人才建设的基础,关系到组织的长远发展。( ) 2.人员配备,一般是指组织中基于组织岗位要求对人员的配备,既包括组织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员配备,也包括非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员配备。( ) 3.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成员的选拔标准和聘任程序是组织聘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办事,才能选聘到真正愿为组织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 4.外部选聘的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组织选聘的效益。( ) 5.内部选聘主要通过职务选聘海报、口头传播、从组织的人员记录中选择、以业绩为基础的晋升表等方法进行,其中常用的是职务选聘海报。( ) 6.公开选聘适合急于填补某一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聘需要。( ) 7.传统人事管理中,主要凭直觉、印象以及简单的成绩记录来对员工工作情况做出判断。( ) 8.员工培训有不同的类型,既可以有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也可以有员工的素质修养培训。( ) (二)填空题 1.内部人员介绍推荐,即组织内部人员以口头方式传播选聘信息,推荐和介绍职位申请人到组织中来。此方法的优点是:引进的员工相对________和________。 2.外部招聘的优点体现在,它能给组织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_________是指一些专门为组织选聘高级人才或特殊人才的职业选聘机构。 4._________决定着组织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组织绩效和目标的重要保证。 5.人员录用流程包括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的战略重点不同,不断地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做好准备是______的首要任务。 7.人员培训的方法有三种分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8.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不同,所以考核要素的设定也应该分门别类,只有这样,考核才具有_______。 (三)选择题 1.人员配备的主要任务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______。

管理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1413185 万思琪 名词解释: 1、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职能活动。 2、权利:是影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力量。 3、集权:是指职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一定程度的集中。 单选题: 1、民主式领导方式的特点之一是:(B ) A、领导者预先安排一切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下属只能服从。 B、分配工作时尽管照顾到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 C、对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给予个人,一切悉听尊便。 D、领导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环境和个性。 2、由自我实现人假设所产生的管理措施为:(C ) A、应以金钱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B、管理人员在进行奖励时,应当注意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 C、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 D、管理人员应事先为工人设计具体的行为模式,让工人按此模式实现自身的价值。 3.麦格雷戈的×理论是对哪一种人性假设的概括(A )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多选题: 1.根据费德勒模型,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ABD )A、领导者和下属的关系; B、职位权力; C、领导者的个人特性; D、任务结构。 2.李柯特把领导方式分为( ABCE ) A、剥削式集权领导; B、仁慈式集权领导; C、协商式民主领导; D、放任式领导; E、参与式民主领导; F、专制式领导。 3.领导行为四分图中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即( ABEF ) A、高体贴与低组织 B、高体贴与高组织 C、高关系与低任务 D、低关系与低任务 E、低体贴与低组织 F、低体贴与高组织 简答题: 1.在领导工作中应坚持怎样的用人原则? 答:①从总体上,应坚持能力主义与资历主义相结合的原则。职务晋升上,强调能力,工资报酬上,兼顾资历。 ②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A重视能力 B按事选人 C知人善任 D授予权力 E给予支持 F关心下级 2.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采取何种相应的管理措施?答:①自我实现人假设也称Y理论,是由麦格雷戈提出来的。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管理学 第七章

第七章领导 7.1 领导概述 领导就是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使其为确立和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1.领导一定要与群体或组织中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这些人是领导者的下属,或者说是领导的对象。 2.领导者与其下属可以相互影响,但两方面的影响力是不同的。领导者对其下属的影响力要远大于其下属对领导者的影响力,正因如此,领导才能得以实现。 3.领导者有目标,即一切领导行为必须指向组织或群体目标。 7.1.2领导者权力的构成 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 一是职位权力,即领导者因职位而被赋予的权力 二是个人权力,也可以说是非职位权力,这种权利与领导者所处的职位无关它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 从权利的构成基础来看,可将领导者的权利分成五类: 惩罚权,也成强制权 通过精神、感情或物质上的威胁,强制服从的一种权力。 奖赏权 给予和取消报酬的权力。 合法权,也称法定权 下级认为领导者有合法的权力影响他,他必须接受领导者的影响。 表率权 主要来自个人魅力 专长权 源于专业特长

7.2人性假设 7.2.1从经济人到复杂人的假设 1.“经济人”的假设:人主要是为经济利益而生存的。由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最早提出,古典管理学者也是从“经济人”这个基本假设出发的。 2.“社会人”的假设:人在进行工作时将物质利益看成次要的因素,人们最重视的是和周围人的友好相处,以此来满足其社交和归属的需要。 社会人假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与社会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完成任务上,而应注意: 3.“自我实现人”的假设:人除了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才智的欲望。 4.“复杂人”的假设 (1)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能力。人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也很大。这些动机对应于不同的需求,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产生复杂的动机模式。 (2)人在组织中可以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表现的动机模式是他原来的动机和组织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 (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正式组织中不合群的人,在非正式组织中却可能使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可以利用成员的不同动机来达到其目标。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通过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专业分工和机械化的结果,是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 工作意义。 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影响力,比管理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具有更 大的影响。 人们最期望于领导者的事能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对人关心、体贴、爱护和尊重,建立相互了解、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友 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 管理人员要充当上级和下级的中间人,经常了解工人感情,听取意见并向上

公共管理学2020.1.2

(一)公共管理学框架 第一篇概论篇 Chapter 0 管理导论 Chapter 1 公共管理概论 第二篇主体篇 Chapter 2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Chapter 3 公共部门的角色 Chapter 4 公共组织管理 Chapter 5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第三篇实务篇 Chapter 6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Chapter 7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Chapter 8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Chapter 9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第四篇前沿篇 Chapter 10 公共危机管理 (二)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4*10=40分)复习范围: 1、简述新公共管理改革流派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实践内容。(PPT第一章) 2、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PPT第一章,教材P14) 3、简述外部性理论以及外部性内在化的政府干预措施。(PPT第三章,教材P55、56) 4、何为政府的寻租行为?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PPT第三章,教材P66) 5、简述战略管理的重要过程。(PPT第七章,教材P79-86) 6、简述科层组织的含义及其困境。(PPT第四章,教材P138-142) 7、弹性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多种形式,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PPT第四章,教材P142-148) 8、简述领导权力的构成内容。(PPT第五章,教材P160-163) 9、阐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PPT第五章) 10、阐述莫尔教授提出的政府战略管理的三角分析模型。 11、公共部门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PPT第九章,教材P275-277) 1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PT第八章,教材P193-194) 13、何为目标管理?公共部门如何实施目标管理?(PPT第九章) 14、什么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教材P305) 二、案例题(1*30=30分)复习范围: 1、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和新公共服务改革理念 2、公共部门的角色(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3、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 三、论述题(30分)(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范围: 1、公共组织管理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3、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论述题答题要求:通过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来证实你对本学科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内容解释有创造性并符合逻辑、系统性、一致性与连贯性;运用所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你的工作经验或你熟悉的单位情况解答问题;能够有分析地、合理地、连贯地表述观点。请不要:仅简单描述问题,没有引用适当理论、模型和概念。应把重点放在“分析、阐述”所研究的问题上。完全拷贝他人的作业,否则不会通过考试。仅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有自己观点。

第六章管理学

第六章组织与组织变革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和协调组织结构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叫做()。 A结构设计 B组织 C组织变革 D人员配备 2.()把权力划分为法理权.奖赏权.强制权.专家权.模范权。 A韦伯 B巴纳德 C弗兰奇&雷文 D法约尔 3.关于部门化,现代的观点更加强调() A区域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D过程部门化 4.组织设计的四个主要依据不包括() A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B组织环境 C组织战略 D产业状况 5.()是一种小企业中多见的有机式组织设计选择。 A简单结构 B事业部制 C委员会 D任务小组 6.()一般为临时结构,多为达成特定复杂任务而设立。 A多维矩阵 B任务小组 C股东委员会 D虚拟企业 7.在管理学上,人们基于相互联系的需要而自发地建立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叫做()。A非正式组织 B群体 C非正式网络 D小集团 8.著名的“解冻——变革——冻结——解冻……”的三阶段理论是()提出的。A罗宾斯 B孔茨 C卢因 D库兹 9.()与有机结构是两种不同的典型组织形式。 A直线职能结构 B机械机构 C无机机构 D直线结构 10.设立和变革组织结构的工作叫做()。 A组织设计 B组织变革

C结构设计 D结构调整 11.在管理学中,我们通常把组织分化的程度叫做() A复杂化 B正规化 C集权化 D分化度 12.集权和分权是一对()的概念。 A绝对 B无关 C基本等同 D相对 13.在组织结构与战略关系研究方面,()通过《战略与结构》的写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A孔茨 B法约尔 C钱德勒 D韦伯 14.()不属于有机式组织设计选择。 A简单结构 B矩阵型结构 C企业集团 D事业部型结构 15.()不属于机械式组织设计选择。 A直线型结构 B直线职能型结构 C委员会结构 D职能型结构 16.当员工人数较少,或者组织是新建的.环境简单的时候,()结构效果较好。 A直线职能型 B直线型 C任务小组 D矩阵 17.以下关于组织变革带给员工压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压力本质上并不是不好的东西,有压力也未必就是件坏事。 B压力的根源在于与组织有关的因素及员工自己生活中衍生的因素。 C最好的管理者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根除变革给下属带来的压力。 D降低压力水平的努力需要始于员工的甄选。 18.以下关于结构与战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组织结构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的战略的需要 B战略选择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结构的选择 C结构紧跟战略,在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成功企业的一般做法 D不同的战略对业务活动提出不同的要求,但一般不会影响到管理结构的设计 19.()结构更可能造成多头指挥,从而降低组织效率。 A直线型 B事业部型 C任务小组 D职能型 20.直线型结构最大的优点是()。 A结构简单.命令统一 B在命令统一基础上可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C强调结果,会提高效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