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教案 曾贤广文

校本教案 曾贤广文

校本教案     曾贤广文
校本教案     曾贤广文

1、增广贤文--贪小失大

一、教学目的:

1、学生熟读增广贤文。

2、学生能从书中圈出多音字。认识生字。

3、通过故事,使学生初步明白勤俭节约、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贪小失大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故事视频“贪小失大”、课件(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学生熟读增广贤文;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理解个别字句,懂得勤俭节约、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等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

(二)、学习新内容:

A、贪他一斗米,失去半年粮。

B、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寻找多音字。

4、教师讲故事:视频“贪小失大”。

5、提问:

蜀国国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失去了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请学生朗读,师指导背诵。

7、总结。

一念常惺⑴,才避得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得开地网天罗。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他好,他益你必多。

2、三生有幸一饭不忘

一、教学目的:

1、学生熟读增广贤文;

2、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认读;

3、通过故事,使学生初步明白知恩感恩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课件(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学生熟读增广贤文;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理解个别字句,懂得知恩感恩等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三生有幸一饭不忘。

B、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游戏“火眼金睛”,学习生字;

4、寻找生字认读。

5、教师讲故事“三生有幸一饭不忘”。

6、播放图片,理解:

7、朗读师生比赛,同桌看书比赛。

提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请学生朗读(同桌互读两遍,最后倾听,一字不错,画上笑脸。)

六、总结。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教学目的:

1、学生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2、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认读;

3、通过故事,使学生初步明白知恩感恩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课件(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学生熟读增广贤文;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理解个别字句,懂得学习内容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勿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

B、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5、女生各读一遍。

6、播放图片,理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即为明天忧虑是为了明天没有今天的忧虑。今天不为他日的打算,他日成今日时必然有许多忧虑,不容我们不作努力。

7、朗读:指导背诵。师生比赛,同桌看书比赛。

五、学习总结:古老的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

4、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君子之道,就好比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知道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

5、到此如穷千里目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到此如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预知世事须尝胆,会尽人情暗点头。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六、学习总结。

1、提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师小节:

6、使口不如自走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务下学而上达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务下学而上达,毋舍近而趋远。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勿营华屋,勿作营巧。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领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一人道虚,千人传实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一人道虚,千人传实。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领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一字为师,终身为父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一字为师,终身为父。

B、务要见景生情,切莫守株待兔。

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领读一遍。

3、学生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分小组读。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0、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B、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1、提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善于人义,久而能敬。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善于人义,久而能敬。过则相规,言而有信。

B、智生识,识生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1、提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不报,日子未到。

B、佳人传粉,谁识白刃当前。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3、学须静,才须学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B、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儿不学。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从书中圈出生字进行学习、认读。

2、学生能熟读增广贤文内容;能理解内容,达到能背诵。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读书图片。

三、教学重点:熟读增广贤文;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个别字义,懂得语句内容和期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增广贤文上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满招损,谦受益。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带读一遍。

3、学习生字。

4、教师讲故事内容。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领读

2、男、女生各读一遍。

3、播放图片,理解朗读。

4、师生比赛,同桌比赛背诵。

四、学习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2、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祭文的写法。 3、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在叙事中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祭文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理解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

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朗读课文:正音正句读 1、给下列词语注音: 不省()所怙()殁() 汴()州孥()薨() 嗣()位殒()生奴婢() 窆()尚飨()颍()水 2、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③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校本课程计划】 2015年春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概述: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 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 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他们终生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我校的校本课程特开设了 科学实验。 三、主要任务、目标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学 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为目的,我们力争通过开展科 学实验的校本课程,来加强对学生观察和实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 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内容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爱动脑、爱动手,因此我们科学实 验的课程内容内容贴近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采用符合小学生年龄 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本学期主要以“系列科技小实验、小游戏”、“观看科教片”、“科技小发明”和“科技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通过 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知识,启发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科普知识,包括自然知识、科学常识、科技知识。 2.科技小实验小游戏。 3.科技小制作。 4.基本仪器的使用。 【篇二: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第1课时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安全现状。

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在学校、回家路上、活动中那些是不安全的?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安全防范很重要, 千万不要忽视了。 卫生活动与行路, 安全第一保健康。 2、指导学生读。 3、学生齐读。 4、点名读。 5、背诵儿歌。 6、教师讲解。 思考与练习: 1、让学生说说在校内外的日常生活、日常活动、上学、放学路上应该注意哪些安全?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见到的不安全现象。 第2课看谁做得快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拖拖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做时间的主人。 二、学习重点: 让学生明白拖拖的做法是不对的,并且明白为什么不对。 三、学习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学会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会实际应用在生活中。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时间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 在科学课上其中一些需要速度快的实验,动作也要迅速。 五、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图说话的能力。 六、学习过程: (1)档案馆: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赠刘景文》 4.《赠刘景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练背诵,体会诗人对刘景文的情谊。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初冬的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朋友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词语,要求读正确、流利。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反馈交流,正音识字。 3.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细读品味 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反馈: (1)荷尽: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对比荷花盛开和此时荷尽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幅图?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荷塘,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到了。你瞧! (2)菊残课件: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以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花中四君子之一,不畏严寒,高风亮节,高雅孤傲。因陶渊明的“采菊东南下”便得了“花中隐士”的称号。不仅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教学设计——《女娲补天》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提升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视野,启迪智慧。 4、通过阅读,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1、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要求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并向别人推荐这个神话故事。 指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走进神话。 1、播放PPT,出示神话故事图片:《哪咤闹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娲造人》、《后羿射日》…… 2、看图说出神话故事名称,并简要介绍故事内容。 3、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并简要介绍。 盘古开天地——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大禹治水——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后羿射日——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嫦娥奔月——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 精卫填海——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

4、师:这么多的神话故事,你们都在哪儿读到的?(引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书。)出示PPT课题 二、初读,了解这本书 1、师:这本书你准备怎么读呢?(生答) 2、师:我们首先能够从书的封面、扉页、简介、目录等方面来了解这本书。 3、师: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个个生活而神奇的故事。快速浏览一下目录,看看你最想读哪个故事。 (学生浏览后指名回答) 4、刚才同学们说的故事题目很有特点,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从这些题目我们就能够了解故事讲了谁,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看题目知内容”的方法。】 5、师:书中故事内容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各不相同。如盘古、大禹、女娲、夸父、精卫……你们发现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本领大,呼风唤雨,神仙神人,神化的古代英雄,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人定胜天……) 5、小结:神话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美好向往。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神奇的想象力”,读这些神话能够扩大我们的想象空间,为历史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找到追溯的基础,如读“燧人氏钻木取火”知道“火”使原始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6、在读这些神话故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的? 交流:

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精心安排讲课稿

《祭十二郎文》教案 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马金龙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文言常识。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 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多么残酷。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的她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对于作者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至情至性的周国平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的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写下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而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非常残酷的事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这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也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前人读罢此文的评价: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文体介绍: 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以祭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 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 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最新中国神话故事教案

中国神话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领略独具魅力的神话天地 2、通过阅读,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视野,启迪智慧。 3、感受远古人类呼唤光明、伸张正义、信守真理的美好品质。 4、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丰富多彩和璀璨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一、创设情景,走进神话。 播放动画片《哪咤闹海》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哪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请说说看。 开天辟地——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大禹治水——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后羿射日——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嫦娥奔月——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 精卫填海——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 4、今天,我们就去这些神话人物的世界看一看! 二、品读神话,读懂故事 1、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遥远的古代,宇宙间一片漆黑,在这混沌的宇宙中孕育了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他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

2、欣赏一段影片,思考: ①盘古是个怎样的人,他又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 ②简单地说一说。 3、打开《中国神话故事》,带着问题再去阅读《盘古开天辟地》,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也可以在旁边写一些你的感受。 4、交流阅读体会: ①指名说说盘古是怎样的人?为什么? 不怕牺牲、意志坚强、无私奉献、为民造福 ②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说说看。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课外书。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篇短文。(配乐诵读) 《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人生最大的凄凉莫过于退休的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还没有认真地工作过;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临死的刹那才发现自己从未与书为友。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2.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读书有记性、有悟性、有韧性,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更要领会故事丰富的深刻内涵,要结合语言文字,展开大胆想象。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地阅读,重要的词句可以做批注,有了感受可随时写下来,有了疑问还可以讨论讨论,读后还应该交流一下阅读体会,写一写读书笔记。

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把握典型文言句式。 2.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3.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4.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1、《祭十二郎文》被古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读懂课文,排除语言障碍,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是学习的重点。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 2、抓住贯注全文的一个“情”字,疏理文章层次、脉络,以简驭繁。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说道:“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章,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二、学习新课

1.相关的文学常识、背景。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2)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悼念侄儿,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抒发悲伤情感,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 (3)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2、听范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闻汝丧(sàng) 及长(zhǎng) 不省(xǐng) 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省(xǐng)坟墓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汝遽(jù)去万乘(shèng)之公 相殒(yǔn)其生窆(biǎn)不临其穴尚飨(xiǎng) 3.学生朗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 全文12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是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叙写了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4、读课文时注意下列字词

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2019年整理】小学校本课程写字教案

` 二年级校本课程写字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撇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各种撇的写法,做到用笔正确。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3、教育学生做人谦虚礼让、宽容待人、团结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撇的写法。 难点:斜撇和弧撇及“假、秧”的写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书法欣赏作品、格言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名家名作,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写字的兴趣。 ^ 二、引导、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1、撇的种类:弧撇、斜撇、竖撇、平撇 2、一边范写一边讲解写法。 斜撇:起笔重,边行笔边抬笔,收笔呈尖状。 弧撇:起笔较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部分较长,弧度较大。行笔“宜缓不宜疾”并要力送到底。古人讲,“书撇如篦发”是说写撇像篦子书发一样,要慢,要力送到底。还有人把撇喻为象牙,形力俱佳。 竖撇:老师边写,边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提示写法基本相同,但行笔方向不同。让学生来说竖撇的写法。(起笔稍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的部分较短。) 平撇:老师边写边提示学生观察,请学生自己看会写法。(起笔较重,行笔方向较平。) 3、把撇放到各种字中练习。 > 老师范写“假”并做讲解:单人旁的撇是斜撇,竖要写的有力度,有精神,中间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部分要写的修长一些。我们的中国字讲究包容精神,做人也要宽以待人。字要写的方方正正,做人也要堂堂正正。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左中右要紧凑,因为它们是一家人,要团结在一起,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字的左右上下要对齐,这是讲究对称美,但中间这部分却很小,这是讲究错落美,所以说中国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4、老师范写“秧”字,请你根据我们学过的写法和结构安排方法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假”和“秧”的异同处。(“假”字的左边又细又长,“秧”字的禾字旁上边是平撇,“秧”字的禾字旁“捺”要变成“点”,因为,中国字讲究谦让精神,要给右边的字让地方。)

教案-古诗诵读(赠刘景文)_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古诗诵读(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插图和背景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及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托物言志,劝慰朋友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同样是人生大有作为的时候,当努力不懈的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描写荷花和菊花的语言、古诗背景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古诗诵读:赠刘景文(板书)1解题:“赠”是什么意思?(赠送)一般大家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用这个字?这里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赠的——[一首诗]给谁呢?——[朋友刘景文]。 2简介苏轼。你们知道苏轼是什么人吗? (出示课件: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和书法等方面

都有卓越的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3看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可以培养我们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通常诗文的题目就揭示了诗文的中心内容,那么读了诗名《赠刘景文》之后,你们心里有什么问题吗? (重点把握住两个问题:1苏轼在赠给刘景文的诗中写了些什么?2为什么赠这首诗给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 1师:带着这些问题读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这首古诗,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通顺。 2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学生间随机正音、点评。 3读了这首诗,你从诗句中看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4说到“荷花、菊花”同学们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可以是画面、词句、诗文〉 (出示课件:菊花和荷花的绽放的美丽画面) 三感受诗意。 过渡:在苏轼笔下、刘景文眼中的荷花和菊花又是怎样的呢? 1学生读诗,回答。 抓住:荷尽:荷花枯萎。菊残:菊花凋谢。 (出示课件:秋末冬初的荷菊画面) 过渡:此时已是秋末初冬的时节,荷花已经不在有夏天那像雨伞般铺展开的荷叶,更没有婀娜多姿的花朵,菊花虽说是在秋季开放,而秋末初冬的时候也已凋零,只剩下枝条傲然挺立着了。 2为什么苏轼要写这些给朋友呢? (简介刘景文生平:刘景文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也是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教材共三章:“布粘画”“沙粘画”和“立体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多留心、要精心、有耐心、有爱心、怀有一颗感恩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的情操。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教材内容课时安排总课时数教学进度评价办法总学分备注第一章布粘画 《美丽的植物》1课时线条优美 《活泼的动物乐园》1课时制作精巧 《生活用品》1课时符合要求 《漂亮的建筑》1课时突出制作特点 《多彩的人物》1课时表现事物特征 第二章沙粘画 《校园一角》1分甲—10分 《美丽的田野》1乙—8分 《我爱我家》1丙—5分 《我的理想》1丁—5分以下 第三章立体画 《迷人的花卉》1 《动物王国》1 《卡通人物》1

第一章布粘画 【教材说明】 本美术校本课程教案章包括六部分内容,由《美丽的植物》《活泼的《生活用品》《漂亮的建筑》《多彩的人物》《风景如此美妙》组成。 布粘的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结合学生周围事物,生活实际,对其讲 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布粘技巧的教学,了解布粘艺术的形象美,立体美及动感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培养目标】 1.在学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 【教学建议】 建议本章教学用6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活泼的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在剪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1.画图形象,让人易辨动物。 2.裁剪时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剪刀。 3.裁剪线条要匀称,根据图画线条要相应对称。 教学重点、难点:1.裁剪的动物要形象。 2.粘贴时有先后主次之分。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碎布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学生踊跃发言)今天我们就用布粘画的形式 把它们呈现在纸上,展示以前学生作品,传递欣赏,(学生啧啧称赞)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做的很好,心 动不如行动,我们下面开始吧! 二、绘图、裁布。 1、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巡视指导。 2、把你画的小动物从纸上剪下。 3、按照图画用布裁出动物的轮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四肢、尾巴等。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教学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课件出示20)(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课件出示21)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设计意图】按照“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22)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zènɡ liúɡài jú cán jūn chénɡ yóu ào jú 赠刘盖菊残君橙犹傲橘

《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奇妙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内容简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没有文字,没有影像,口耳相传,神话传说,似幻似实,亦真亦假。我们国家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童年时代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 在蒙昧的混沌之初,人类对一切都那么好奇,在自然界中却又显得这般渺小。在憧憬与想象之中,奇幻的世界更增添一层神秘的面纱。先民们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畅想的翅膀,塑造出一个个傲视苍穹的神仙,借助他们的躯壳和力量,去演绎凡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那些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日月星辰、自然万物,水旱灾祸、凶禽猛兽,便都有了合理的存有。 教学目标 1、向学生推荐相关中国神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指点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提升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书,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 指点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专题。 1、同学们,还记得精卫填海这个词语吗?当时同学们对神话故事很感兴趣,并相约着走进了奇妙的神话故事天地,掀起了读神话故事的热潮,说说看,你们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 2、学生简单说神话故事的题目。 3、这么多的神话故事,你们都在哪儿读到的? 学生举带来的神话故事书 4、师结:小时候我们听老人和父母讲神话故事,现在能够自己读神话故事了,多好。 二、专题阅读方法指点 1、这么多书里有很多奇妙的神话故事,你最喜欢哪个神话故事,能讲给大伙儿听听吗?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注意指点学生"学会推荐好书" 。 2、师:老师要表扬你们记性真好,读过的故事还能记得它的主要内容,了不起。 3、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本领大,呼风唤雨,神仙神人,神化的古代英雄,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人定胜天……) 4、小结: 神话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美好向往。 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神奇的想像力",心有多高,天地就有多大,只要敢于想像,古代人民心中的美好向往如"嫦娥奔月""神仙飞天",如今也都成为了现实。读这些神话能够扩大我们的想像空间,为历史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找到追溯的基础,如读"燧人氏钻木取火"知道"火"使原始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神话是童真的,用童真的眼睛看世界,也用童真的心理解世界,所以小朋友喜欢读神话故事。中国神话那里有《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荣辅备人:张沛季虹李群司磊李华张玉娟朱晓娟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应抓住一个“情”字,梳理层次脉络,强调预习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加深理解,从而学会在叙事中抒情。 教材分析 《祭十二郎文》被古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读懂课文,排除语言障碍,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是学习的重点。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识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能较好的理解、翻译课文。 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注意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 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并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2.指导学生饱含感情的诵读文章,培养学生感受悲剧美学魅力的能力和习惯,体会至情至性的 人情美,和作者创造这种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学习本文破骈文散,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语言。 2、了解文言虚词(邪、也、乎、矣等)在抒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祭文中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课前准备 自读课文,落实字词,完成预学案。 教学策略与手段

1.加强预习,反复诵读,斟酌文字,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并作积累。 2.抓住贯注全文的一个“情”字,疏理文章层次、脉络,以简驭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在《陈情表》中,我们读过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祭十二郎文》是一篇令人感动祭文。 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相关的文学常识、背景 【小组1: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入、记事状物都很感人。 【小组2: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小组3:释题】作为祭文,因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后人认为是“千古绝调”,欧阳修的《祭尹师鲁文》、袁枚的《祭妹文》也很有名。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悼念侄儿,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抒发悲伤情感,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实用参考]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优质参考文档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1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