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

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各地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将

脑卒中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鼓励社会组织和脑卒中防治机构共同行动,推动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推动关口前移,做好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在有条件的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提供平衡膳食、身体活动、养生保健等咨询服务。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高血压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服务。培育社区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指导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到2020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达到60%,治疗率达到55%,治疗控制率达到40%。

(四)坚持项目引领,加大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力度。继续实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各地项目工作积极性,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实施有效健

康干预,提高脑卒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在项目中的技术指导作用。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项目工作方案,明确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脑卒中筛查和干预项目承担单位,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承担所在辖区技术指导工作,项目办公室设在各级疾控部门。

项目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社区组织发动工作,对筛查点40岁以上居民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和初筛,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由项目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患者的及时进行规范化诊疗,高危人群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项目医院的指导下制定干预方案,定期随访。完善项目信息交换工作平台,健全国家、省、地市、县数据共享机制,筛查干预数据由项目承担单位收集后,经项目医院和市级疾控中心共同审核后报出,省级疾控中心汇总整理及时上报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和中国疾控中心,共同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评价项目效果、制订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有条件的地区全面推广项目成功经验和适宜技术,积极推进在医院就诊的高危人群和其他疾病患者中开展脑卒中机会性筛查。

(五)提升诊疗能力,推进多学科融合卒中中心建设。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资源布局,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组织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多学科融合的卒中中心建设。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对卒中中心的建设、评估、验收、管理等工作,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到2020年,60%以上县(市)、80%以上市(地、州)、100%省(区、市)建设至少1家符合要求的卒中中心。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一家技术实力强的卒中中心,作为区域内脑卒中诊疗、康复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区域内卒中防治和康复管理。到2020年,卒中中心相关医务人员均应当接受脑卒中防治等技术培训。

(六)强化康复服务,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推动卒中康复工作,实施早期介入、分阶段康复的全程管理,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自理能力,促进回归社会。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待患者进入慢性康复期,及时转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规范化康复治疗,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能力建设,制定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要求的规范、路径和指南,

加强基层康复医务人员培训,使其具备卒中康复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术,提高康复能力。

(七)发挥中医药作用,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开展脑卒中中医药防治研究,总结形成脑卒中中医健康干预方案并在医疗机构推广实施。加强中西医结合,开展脑卒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为重点,深化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向脑卒中患者、高危人群提供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和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脑卒中等专业联合诊疗,综合多专业资源和中药、中医技术等方法,提高中医药防治脑卒中临床疗效。

(八)加强体系建设,构建脑卒中全程管理服务模式。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建立脑卒中地方防控工作网络,着力构建双向转诊、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脑卒中分级诊疗模式,推动预防、筛查、干预、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服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制订辖区脑卒中防治工作方案,组织实施

脑卒中防治工作,开展督导评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联合院前急救机构,提供规范高效的诊疗服务,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防治技术指导、支持和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患者动态管理档案,开展辖区内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健康干预管理、患者转诊和康复指导等服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综合防控干预策略与措施的实施指导及防控效果考核评价。

(九)加大科研力度,推动成果转化和适宜技术应用。强化脑卒中防治研究,推进脑卒中相关科研项目。推动成立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联合高新技术研究院所等机构,加强脑卒中防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推动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融合。结合脑卒中防控实际需求,遴选成熟有效的脑卒中预防、诊疗、康复保健、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在信息共享、能力建设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健全监测网络,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机制,加强死因监测工作,逐步实现脑卒中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信息的动态管理。制定全

国统一的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全国脑卒中防治数据库,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脑卒中防治信息分析与利用,推动脑卒中防治数据的开发与共享,为卫生决策、临床支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百姓健康提供开放、便捷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

三、工作步骤

(一)2016年到2018年。各地制订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初步建成省、市两级脑卒中防治体系,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质量,有条件地区可根据服务需求扩大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受益人群。

(二)2019年到2020年。完成覆盖全国的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基本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脑卒中防治分工协作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对脑卒中防治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

四、有关要求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脑卒中防治工作,完善协调机制,确定工作目标,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根据本地区脑卒中流行现状和防控需求,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二)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通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服务质量。

(三)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建立脑卒中防治技术培训体系,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脑卒中防治服务能力,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脑卒中防治人员队伍。

(四)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脑卒中防治工作开展督查考评,掌握工作进展,定期交流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及时督促整改,对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治疗脑卒中

中医治疗脑卒中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应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中医药;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本病在中医属中风病之中经络范畴范畴。本病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压力,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理能力,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4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3岁,病程2-72小时,平均1. 5天;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表现;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52例,合并糖尿病者21例,高脂血症23例,冠心病者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史、本次病情、病程、病灶数及治疗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入选和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西医和中医诊断为脑卒中,有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30分之间属中型者;本组研究对象不包括完全恢复性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卒中及重度认知障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研究组本组患者应用中医药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和针灸治疗。基本方为黄芪45 g,桃仁6 g,红花6 g,当归9 g,赤芍9 g,川芎6 g,牛膝12g,鸡血藤15g,川芎10g,桂枝10g,三七3g,地龙10g,白僵蚕10g,功能祛瘀通络,补气活血;对于气虚明显者加人参30g;血压偏高持续难降者加用龙骨30g、牡蛎30g;肝肾阴虚、痰火挟瘀型加用益母草10g、杜仲12g、菖蒲10g、天麻10g和钩藤10g;纳差者加炒谷、麦芽各15g、山楂15g、川厚朴10g。水煎服,日一剂连续服用30 d。 针灸治疗:急性期采用头针,待病情稳定后,加用推拿按摩,主穴;内关、人中、极泉、三阴交,按其辩证论治进行配穴,每日1次。 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200 ml,加入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中心申报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中心申报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三章申报条件和认证流程 第四章评价标准 第五章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提高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国卫办医函〔2016〕1235号)和《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国卫办疾控发〔2016〕49号)等文件,指导全国卒中防治工作和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开展。文件明确提出了计划到2020年,在60%以上县(市)、80%以上市(地、州)、100%省(区、市)建设至少1家符合要求的卒中中心,为国民提供高质量的卒中防治服务的建设目标。为落实文件要求,加大对各地医院卒中中心建设、评估和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的卒中中心分两级四层。两级指高级卒中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两级,其中高级分为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两层,卒中防治中心分为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两层。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是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管理机构。下设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全国卒中中心建设规划、卒中中心认证考核及质量控制标准等管理办法,开展现场考评、检查等工作。 第四条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办公室、各省级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及部分高级卒中中心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及专家组成。 第五条示范高级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和示范卒中防治中心的申报认证和管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办公室联合省级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共同开展。卒中防治中心的申报认证和管理由省级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 第三章申报条件和认证流程 第六条申报条件:高级卒中中心原则上应为三级医院。卒中防治中心原则上应为二级或以上医院。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

脑卒中大会

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 暨第四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隆重召开 2014年5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大会开幕式17日上午举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李清杰,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于竞进、财务司司长李斌,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专员常继乐,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管仲军等领导,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傅征、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蔡纪明、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陈可冀,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继宗、黄如训教授、赵雅度教授、霍勇教授、崔丽英教授、王拥军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于竞进主持。会议向为我国脑卒中防治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陈可冀、黄如训、赵雅度三位教授颁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卓越成就奖”。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委托王陇德院士对我国脑卒中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他要求全国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从完善脑卒中筛查与干预工作、推进心脑血管疾病联合防控、建立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王陇德院士在讲话中,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来我国脑卒中防治工程取得的工作成绩,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徐科副主任、李清杰副部长分别就加强脑部中防治战略规划,做好健康宣教,强化基地医院建设,提高治疗技术,优化筛查与随访方案,全面提升我国慢病防治水平做出指示。 凌锋教授、王拥军教授、崔丽英教授、谢鹏教授分别主持了大会主题论坛,美国神经介入放射协会主席Tudor G.Jovin教授、英国卒中医师协会前任主席Martin James教授、亚太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疾病学会秘书长Brian Tomlinson 教授及北京协和医院崔丽英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天津环湖医院院长王金环教授、解放军总医院二炮总医院副院长姜卫剑教授等分别做了主题论坛讲座。 18日上午,召开了脑卒中基地医院发展论坛。王陇德院士对2013年全国基地医院工作进行了回顾。相关专家分享了国际、国内脑卒中防治成功做法。上海虹口区卫生计生委、上海长海医院、白银市第一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主要领导分别作了经验介绍。会议举行了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启动仪式,并表彰了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示范基地医院、模范院长。 另外,16日至18日大会分别在10个分会场举办了23场临床学术论坛,300余位国内外一流的脑卒中防治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分别围绕血管超声、脑血管影像与介入、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急诊血管内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检验、高血压与卒中、缺血性卒中热点、脑卒中新药/新方法、脑血管

脑卒中防治知识

脑卒中防治知识 1.脑卒中又叫中风、脑血管意外,近年发病率不断升高,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脑卒中患者500万以上,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每年死于卒中约100万人。 2、脑卒中幸存者中约3/4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3、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主要因素,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占42.4%。另外,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4、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一般起病缓慢,包括脑血栓、脑梗塞等。出血性中风称脑溢血,起病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 5、脑卒中病情凶险变化快,往往病情突然加重。不论首发症状轻重,一定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争取尽早CT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6、患脑卒中后一般都有偏瘫,康复治疗是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的关键,应该根据病情尽早开始进行。 7、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以干预,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卒中。预防的关键在中年,重点是避免发胖,不吸烟,不饮酒,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动物食品、多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8、已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引发脑卒中。

有效防治脑血管病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趋势,北京地区,因脑卒中所致的死亡已跃居为死亡原因中的第一位。中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死亡率位占死因顺位第二位;每年约有150万新发脑血管病病人,而在现存的脑卒中患者中,约75%不同程度的丧失了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 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可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症、缺乏体育活动及饮食营养不合理等危险因素造成。由于本病涉及的危险因素较多,病因复杂,难以控制,一旦发病累及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患者终生残疾,故本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脑血管病患者为什么呈上升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健康宣传力度仍然不够;第二、健康教育宣传的针对性不强;第三、虚假宣传、商业炒作鱼目混珠;第四、预防方式不正确,如很多市民知道运动是预防脑血管病简单有效的措施,但是不少人做的是室内无氧运动,反而增加了脑耗氧量,导致脑血管病发作。有的市民运动量过大,不知道运动时应该实时监测心率,一般运动时心率为170减年龄,比如4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即脉搏每分钟不超过130次。运动时的呼吸可以加快,但以能正常说话交流为宜。第五、地理环境如酷暑的炎热、严冬的寒冷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可以导致或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酷暑时节,由于气温较高,可致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脑血管病发作。隆冬时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管腔狭窄,血液外周阻力增加,也容易导致脑血管病。另外饮食习惯喜欢吃比较咸的菜,食盐射入量过大,导致钠水储留,人体内循环血容量增加,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诱发脑血管病。一般正常人每日每天应射入食盐为6克,即冰激凌勺的两勺为宜。 脑血管病需要长期有效的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首先要从排除危险因素开始。预防脑血管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搞突击;另外,脑血管病的预防最好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防治,做到有的放矢。切忌用一些商业厂家推销的药品和保健品,以及仪器用品。百姓患者应该掌握健康的四大基石,即 合理膳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立足国情,合理膳食可以总结为两句话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指每日25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三”:指每日3至4份高蛋白食品;“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五百克蔬菜及水果。每天要适量喝红葡萄酒、绿茶,必须吃些黄色蔬菜、绿色蔬菜、燕麦粉或燕麦片以及黑木耳。 适量运动快速走步是很好的保健方法。每天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40分钟的快走运动。按照没有其他合并症糖尿病人降血糖锻炼的要求,建议走路时,以每分钟走120步快步走为宜。 戒烟限酒吸烟百害无一利,应该广泛宣传戒烟,禁止酗酒。 心理平衡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做到顺境时要助人为乐、逆境中要自得其乐、平日里要知足常乐

神经康复(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 挂号 挂号方式:网络挂号(北京114网上挂号) 电话挂号(直接拨打114或116114均可,24小时服务,每日8:00可预约此后7日的号源(不含节假日),每日15:00停止预约次日就诊号) 在医院挂号(一般三甲医院24小时挂号窗口开放,民营医院一般到晚6点截止挂号) 挂号注意事项:挂号实行实名制,患者要提供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 挂号科室:如神经内科。 预约挂号医师类别包括:专家、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费用区间:医院挂号费用区间专家号:14元—60元、正教授号:9元—20元、副教授号:7元—15元、主治医师号:5元—10元、住院医师号:4.5元—8元、门诊手册:0.5元——2元。 医保卡定义:医疗保险卡(以下简称医保卡)是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专用卡,以个人身份证为识别码,储存记载着个人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以及帐户金的拨付。 医保事项:公立医院:凡治疗性质可以使用医保卡报销,凡美容性质的不可以使用医保卡报销。注明:部队的医保定点医院不选不能报销。民营医院:观察医院门口有挂定点合作医疗机构的牌子,确定该医院可以使用医保卡。建议询问下民营医院工作人员。 医保使用说明:就医时,请务必带上社保卡、《医保手册》、在挂号前主动出示您的医保卡,一定要先挂号,再看病,否则此次所发生的门诊费用无处报销。务必做到持社保卡挂号、持社保卡就医、持社保卡结算,以保证您在医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能当时报销。 提前候诊:候诊是指等候医师的检查或治疗的时间。遇特殊情况或病情变化,可以和门诊分诊护士或叫号人员联系,经允许后提前就诊。 前期准备:一般无需特殊检查,主要进行疾病相关的康复治疗,如运动、感觉障碍康复,构音、吞咽、语言障碍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训练等,还包括排泄障碍,心肺功能障碍,血栓、压疮、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康复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及中医中药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费用视病情及康复治疗方式而定,平均在1-10万左右。

急性脑卒中的诊疗流程(参考模板)

急性脑卒中的诊疗、管理流程 一、急性脑卒中诊疗流程: 二、急性脑卒中的管理流程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管理流程 ①静脉溶栓患者的管理:溶栓后第1小时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NIHSS评分;第2-4小时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NIHSS评分;4-12小时每2小时进行一次NIHSS评分;12小时后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NIHSS评分;24小时候每天一次NIHSS评分。溶栓后当天4-6小时后复查头部CT,如无出血,可于溶栓后12小时候给予低分子肝素4100u 皮下注射或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溶栓24小时候复查头部CT,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②动脉溶栓患者的管理:溶栓后立即复查头部CT。回病房后第1小时每30分钟观察一次肌力、意识、语言功能、瞳孔大小及光反射评定。第2-4小时每1小时观察一次肌力、意识、语言功能、瞳孔大小及光反射评定;每4-12小时观察肌力、意识、语言功能、瞳孔大小及光反射评定。溶栓后每天进行一次NIHSS评分。动脉溶栓后第2天复查头部CT,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③未行溶栓或不能行溶栓治疗患者的管理:给予双抗+强化抗动脉硬化治疗。发病24小时内观察肌力、言语功能、瞳孔变化,每2小时一次,要求上长期医嘱。 ④动-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管理:急诊病人后第1时间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抽血检查。溶栓小组成员立即跟随患者前往CT行CT检查,无出血,随行的溶栓护士给予r-TPA 治疗。给予溶栓治疗过程中联系核磁共振,完善核磁平扫+血管成像检查。若为大血管病变,

立即转入导管室行动脉溶栓(取栓)的补救治疗;若无大血管病变则回病房。

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静脉溶栓患者,血压超过180/110mmhg,需适度降压(140-170/90-100mmhg),控制在上述水平以下;动脉溶栓患者:血管完全再通者,血压控制水平不宜过高(110-130/70-80mmhg);血管无再通者,血压可适当升高(140-160/80-90mmhg);原则上急性脑梗死患者一周之内不建议使用降压药物,除非血压过高(180/1100mmhg)以上,可选用缓和降压药物适度降压。 2)急性脑出血的管理流程 ⑴脑实质出血患者的管理:①基底节区出血血>30ml ,可考虑微创钻颅(一般选择在脑出血6-24小时时间内);出血量30ml以, 之后病情稳定患者可3-5天复查一次头部CT。 (2)脑实质出血的血压管理:血压控制在140-160/70-90mmhg之间。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管理:急诊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脑膜刺激征等。生命体征稳定者,除内科长规处理外24小时内完善核磁平扫/MRA或CT检查,条件允许完善DSA造影检查。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mmhg 之间。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脑卒中防治和ABCDE策略

中国脑卒中防治和ABCDE策略 北京航空中心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11年01月24日爱爱医医学网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脑血管病中,尤以脑卒中造成的健康损害和生命威胁为重。它不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还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 2003年,我国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总费用约200亿元,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住院费用就达108亿元。我国脑卒中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是心肌梗死的10倍。根据北京安贞医院二十年脑卒中病例资料分析,致死性卒中仅占27%,大部分卒中病人存活且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复发性脑卒中的比例为27%,居世界各国主要城市之首。我国学者对临床资料的分析也表明,门诊的脑卒中患者中约40%为复发病例,25%~33%的脑卒中患者将在3~5年内再次发作。这些数据都反映了脑卒中危害的严重性。 脑卒中形成及早期溶栓治疗 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大脑动脉内形成血栓,或者脑血管被来自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所堵塞,导致相应部位的大脑缺血所致。大脑主要是靠它的供血动脉从心脏和肺运送新鲜血液,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大脑,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和细胞代谢废物。一旦动脉发生堵塞,脑细胞便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核心区域的脑细胞一般在几分钟内就会停止工作。在其周边有一个区域,称”缺血半暗带”,该区域的脑细胞在缺血发生以后暂时处于过渡期,我们所抢救的重点也就是要挽回这部分脑细胞,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不至于变性坏死。促使这部分脑细胞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溶栓治疗,使动脉重新开放,血流顺利通过。但溶栓的时机有限,有一个严格的时间窗,即发现急性脑梗的最初3小时内,大部分患者的溶栓治疗是有效的;3~6小时部分患者可能有效,可使堵塞的血管再通,脑组织功能不会严重受损,后遗症很少;如超过6小时再进行溶栓则意义不大,此时脑细胞已经发生不可逆性坏死。由于诸多原因,目前中国99%的患者在3小时内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即使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期溶栓率仍然相当低。 预防脑卒中--颈动脉筛查 对于已有基础血管病变的人群来讲,及早筛查出病因及病变程度,并给予适当的干预,即脑卒中的二、三级预防,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在以往的心脑血管病防控工作中,我国对高血压的筛查和控制比较重视,但对导致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原因之一的颈动脉斑块造成的狭窄不够重视,甚至在常规的干部体检中也没有颈动脉筛查项目。因此,大量卒中前期患者未被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干预。 颈动脉筛查方法比较简便,是一种无创且费用不高的检查。狭窄严重的患者通过颈部听诊就可发现;颈部B超检查可发现绝大部分狭窄患者并判定其狭窄程度,但筛查技术需要经过专门培训。 通过对颈动脉状况的筛查,既可对狭窄不甚严重的患者及早给予行为指导或药物干预,延缓其狭窄进展,又可对狭窄严重的患者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去除卒中发生的病源,减少卒中的发生及伤残。其中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即通过外科手段将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美国已经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试验证实了该手术的有效性。

1-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往往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缺血性中风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二)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三)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

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石决明先煎、夏枯草、菊花、龟板先煎、生地、丹皮、白芍、天竺黄、胆南星等。或选用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元气败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方药为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 治法:熄风化痰通络 ①推荐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疗规范及流程图

急性脑卒中诊疗规范 卒中是由脑局部血供异常而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可导致脑损伤。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约有85%为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栓塞和血栓形成。出血性卒中多由脑动脉破裂引起,伴有血管痉挛。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或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患者以往有头痛发作史。中老年人较多见。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呕吐等前驱症状。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多数在活动状态时(如激动、用力)起病。脑梗死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发病后几天常有症状加重过程。 2.症状与体征: (1)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全脑症状显著。这些取决于出血和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缺血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压升高等病理改变的情况。 (2)多数病人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意识障碍等。 (3)部分患者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嘶、呃逆、同向偏盲、皮质性失明、眼肌麻痹、肢体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 (4)患者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瞳孔改变及脑膜刺激征等。 救治要点 在院前难以区分脑卒中的具体类型,故应稳定病情,适当对症处理并及时转送医院。卒中处理的要点可记忆为7个“D”:即发现(detection)、派遣(dispatch)、转运(delivery)、进人急诊(door)、资料(data)、决策(decision)和药物(drug)。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应熟练而有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3.控制血压: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的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品。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低至160/90mmHg上下。 4.降低颅内压: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静注,以上药物可配合使用。 注意点 1.及时转送医院十分重要。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应优先处理和转运有症状和体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便在发病后1小时内行溶栓治疗。 2.应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脱水剂过程中,其用量及药液滴速应视心功能而定。 3.脑血管意外的病因鉴别往往需要CT确定,院前不宜贸然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 转送注意事项 1.转送途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2.保证气道通畅并吸氧。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治流程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 管径管吸痰

省级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省级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结合全区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蒙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XX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蒙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各级卫健行政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区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各地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将脑卒中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鼓励社会组织和脑卒中防治机构共同行动,推动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推动关口前移,做好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在有条件的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

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方案

高血压中医干预方案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高血压的预防 (1)合理膳食:以低糖、低脂、优质高蛋白质和高纤维素为原则。减少膳食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鱿鱼、沙丁鱼、脑髓、鱼卵等),提倡多食牛羊肉、禽肉、鱼肉、豆制品和奶制品这些优质蛋白质,因为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尤其对舒张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多食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香蕉、苹果、柑橘),增加钙的摄入量,提倡多食奶制品、豆制品和海产品,因为钙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低盐饮食,少吃咸菜及腌制品。少饮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的饮料,提倡饮用绿茶。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提倡多吃海藻类和食用菌类(香菇、蘑菇、喉头姑、银耳、黑木耳和茯苓),提倡多吃一些杂粮和薯类。粗细均衡搭配,做到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吃好早中餐,晚餐不宜太饱。 (2)控制体重: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它与肥胖有着先天的“亲密”联系,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 (3)戒烟限酒:烟草中尼古丁能引起小动脉痉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应不吸烟及尽早戒烟。同时有研究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平均比非饮酒组高0.55倍。 (4)适量运动: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按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的适量适度运动对健康有利,应避免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只有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主要消耗脂肪,而高强度的运动主要利用糖原,增进食欲明显,不利于饮食控制。每周可运动3~5次,每次30~45分钟。每天可做10分钟的“深呼吸,下蹲起”的动作。深呼吸是通过腹式呼吸,使膈肌下降,使腹部内脏器官受到温和的按摩,改善

201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6 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参考学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 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和许多 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 栓治疗,只有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 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 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 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中的推荐 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的标准。 溶栓相关公众教育 为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首先应能够识别脑卒中的发生。研究显示 公众对脑卒中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匮乏。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急性卒中登记(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ilot Registry, CASPR) 报告若所有患者能在发病后早期就诊,则 3 h 内溶栓治疗的总体比例可由 4.3% 上升至 28.6%, 因此开展更多的以教育卒中 患者更早寻求治疗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 有效的社区教育工具包括印刷材料、视听节目、网络在线宣传、社区宣讲、板报以及 电视广告。卒中教育不应仅针对潜在的患者,也应包括他们的亲属、公共服务部门比 如警察以及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公众教育的关键是当可疑卒中发生时应立即拨打 120 等急救电话。 推荐:应积极开展针对大众的科普宣传和对医生进行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的相关培训, 加强全社会脑卒中应尽早救治的意识,减少脑卒中就医的时间延误,尽可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使用率。 院前处理

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随访表

家庭编号:4201□□-□□-□-□□-□□□□□个人序号:□□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脑卒中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随访表(4) 姓名出生日期年月日性别男、女家庭住址电话 责任医护高血压级别□1级□2 级□3级 时间 随访 干预措施方式问题 1.上门 2.电话 3.门诊 1.问题: 2.中医体质辨识: 主要:体质; 次要:体质; 倾向:体质; 1.情志调养 2.起居慑生 3.饮食调养 4.食疗药膳 5.运动疗法 6.音乐疗法 6.其他疗法(针灸、药枕、气功、按摩); 7.健教处方 8.戒烟限酒 9.中药: 1.上门 2.电话 3.门诊 1.问题: 3.中医体质辨识: 主要:体质; 次要:体质; 倾向:体质; 1.情志调养 2.起居慑生 3.饮食调养 4.食疗药膳 5.运动疗法 6.音乐疗法 6.其他疗法(针灸、药枕、气功、按摩); 7.健教处方 8.戒烟限酒 9.中药: 1.上门 2.电话 3.门诊 1.问题: 4.中医体质辨识: 主要:体质; 次要:体质; 倾向:体质; 1.情志调养 2.起居慑生 3.饮食调养 4.食疗药膳 5.运动疗法 6.音乐疗法 6.其他疗法(针灸、药枕、气功、按摩); 7.健教处方 8.戒烟限酒 9.中药: 1.上门 2.电话 3.门诊 1.问题: 5.中医体质辨识: 主要:体质; 次要:体质; 倾向:体质; 1.情志调养 2.起居慑生 3.饮食调养 4.食疗药膳 5.运动疗法 6.音乐疗法 6.其他疗法(针灸、药枕、气功、按摩); 7.健教处方 8.戒烟限酒 9.中药: 注:葛根粥(葛根3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食用)芹菜红枣汤(芹菜根5个、红枣10个煮汤早晚食用)。

解读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

解读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 解读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 新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这一方面给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众多的选择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一些困惑。不同文献对同一种诊断方法的评价褒贬不一,不同的研究对同一种治疗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面对一个具体病人,临床医生应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临床实践的不规范可能导致真正有效疗法没有及时推广,而无效疗法却广泛使用的状况。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是规范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着手关于脑血管病治疗标准化的建议工作,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脑血管病实施指南 (practice guideli ne) 。其中

较有影响的是 WHO1989 年制定的卒中预防、诊断和治疗建议,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出版的脑血管病治疗指南,2OOO年英国出版的国家脑血管病指南以及2001年的欧洲卒中治疗建议。最新的三个指南分别是2003年美国卒中协会提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指南》、2004年日本的《脑卒中治疗指导原则》以及最近出台的由我国卫生 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编写的《中国脑血病病防治指南》。本文重点解读这三个最新的脑卒中指南中关于脑卒中治疗的一些建议。 1脑卒中的一般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1.1气道、通气支持和给氧 对轻到中度的脑卒中患者,无明显低氧血症的,通常不推荐常规给氧。推荐给低氧患者给氧。在意识水平下降或有气道受累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推荐进行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 1.2血压 除了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主动脉夹层分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外,大多数情况下,除非收缩压>220mmHg 或[舒张压>120 mmHg (中国、美国)、平均血压> 130mmHg

脑卒中中医干预方案

脑卒中中医药干预方案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中医四大难证之一,一直以来在中医诊疗事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风素有“真中风”与“类中风”之分,或日“外中风” 和“内中风”,辨证分型又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虽 然概念各别,但就中西医结合的医理而言,今日所说的中风,通常特指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即“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 “偏瘫”等。 中医中风的定义是因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导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而引起,临床以猝然昏仆、口眼喂斜、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亦有未见昏仆,仅表现为歪僻不遂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善行而数变的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命之为中风,又名“卒中”。 一、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 (一)情志所伤或年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 (二)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灼,灼烁液成痰,痰郁化火,蒙敝清窍,流窜经

络而卒然发病。 (三)脉络空虚,风邪内侵,中于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或形盛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致喎噼不遂。 脑卒中属“中风”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现代大部分学者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不外乎“风、火、痰、瘀、虚、毒”六大主因,诊断标准亦趋于统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个证型。中药根据本病病机特点,多采用活血化瘀、息风化痰、通腑泻火等辨证治法。因此,分期、分阶段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 二、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病情较轻;中脏腑神志不清,则病情较重。 (一)中经络 1、肝阳暴亢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头目眩晕,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溲黄。舌红或绛,舌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通经活络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阻络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目眩晕,黄腻舌苔白腻或,脉弦滑。

脑卒中诊疗流程图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治流程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频率变化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到现场后立即一般评估、监测生命体征(T 、P 、R 、BP 、 SaO 2 )记录发病和就诊时间、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追问有无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或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病史 接警可疑脑卒中患者: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偏瘫、眩晕、昏迷等症状,立即出诊 ●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 紧急气管切开或插管、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 初步可疑脑卒中,给予吸氧、静脉液路建立,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3.控制血压: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的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品。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低至160/ 90mmHg 上下。 4.降低颅内压: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静注,以上药物可配合使用。以及保护脑细胞药物应用。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联系急诊说明病情 以上检查10分钟内完成,尽快转运。送入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 进入脑卒中急诊救治绿色流程: 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进行NIHSS 评估 2. 行CT 、MRI 、血常规、血型、凝血系列化验、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 3. 测量生命体征 4. 检查心电图 5. 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 、地塞米松静注,保护脑细胞药物等。必要时通知神经内科医生联合抢救(45分钟内完成) TIA : 留观或收住院(神经内科) 一般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调控血压 活血化瘀中药 健康指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收住院(神经内科)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符合溶栓标准者尿激酶150万u 或rPTA 药物溶栓: (发病时间<3小时 18岁<年龄<80岁 无出血倾向者) 神经细胞保护剂 调控血压 活血化瘀中药 血管内介入 健康指导 与急诊医生病情交接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收住院(神经外科) 一般治疗 调控血压 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止血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中成药治疗 处理并发症 血管内介入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 脑出血 收住院(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 一般治疗 调控血压 止血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中成药治疗 处理并发症 有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