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学肿瘤理论

中医学肿瘤理论

中医学肿瘤理论
中医学肿瘤理论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

1.扶正培本

《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积聚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张景岳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这些记载都说明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个抗癌系统:一是抗癌细胞系统,包括NK细胞群、K细胞群、T细胞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二是抗癌细胞素系统:干扰素、白介-2、白介-6、肿瘤坏死因子等;三是抗癌基因系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现已证明Rb、P53基因等均有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这些抗癌系统的功能表现都是指中医学的正气,这些功能低下就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另外中药的单体研究也证明中药扶正药物有抗癌作用。如人参,现已证明所含人参皂甙Rg3 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多种高转移恶性肿瘤的浸润生长的直接抑制率达90%以上;常用补气代表药物黄芪能提高人体白细胞数量,促进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根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在传统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单体药理研究和人体正气的研究把扶正培本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一原则。

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发病的又一主要病机。在《古今医统》对食管写道“凡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清代医学家王清伍说“肚腹结块,必有有形之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形成系数、循环滞留时间均明显高于正常。晚期肿瘤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分子的表达与释放增加,处于广泛激活状态,这些都证实恶性肿瘤跟瘀血有关。中药单体研究如莪术中的榄香烯、喜树中提取的喜树碱,水蛭中的水蛭素等都有刺激免疫和抗凝促进抗癌物质进入癌组织的作用。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和我们自己的临床实践都认为血瘀对肿瘤的发生起很大的作用,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二大原则。

3.抗癌解毒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体内的毒邪有关,尤其是痰凝湿阻、郁久化火、火毒内蕴、凝滞不化,渐成肿块。另外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有邪毒在体内郁滞不能外达。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肿瘤发生时往往是某些外因激活了体内致癌毒素,从而造成人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中药解毒药物大多有抗癌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含有卅一烷和熊果酸抗癌物质;龙葵中的龙葵素;蟾酥中的蟾蜍毒素等等都有明确的抗癌作用。砒霜在治疗白血病、肝癌中发现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以证实其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基因作用点在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前体,理论、实践和实验都证实解毒药物都有肯定的抗癌作用,所以我们把抗癌解毒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又一大治则。

4.辨病施治

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有着共同的病因病机,治疗上采用相同的治则,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它也有其不同之处,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部位都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变化,所以我们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主要治则,结合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种进行加减,研制成治疗各种脑部肿瘤的一系列药物。

中医治疗肿瘤最新理论

从现实中的实例报道看,凡是经用中草药治疗的癌症患者,如果治疗有效,一般都很少出现西医治疗的那种副作用,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提示:

第一、中药确有抗癌作用;

第二、中药抗癌不像西药那样单方向杀灭,而是多环节起作用。因为中药多用复方治疗,多种药物成分,作用各不相同,功能互相协调制约,这才避免了单向作用的副反应。

第三、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调节。虽然癌症可能发生在局部,但是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整体状态如何,对局部病变影响极大,调整好全身状态,对治疗局部病变极为重要,正因为这样,中医治癌,既强调以毒攻毒,又同时主张攻补兼施,这样就有利于既保证了疗效,又避免了攻击太过,应该承认中医这种治疗思路是很深刻的。

中医治疗肿瘤最新理论目前治疗肿瘤药物筛选和研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直接杀灭癌细胞方面。因为这种药物作用方向单一,没有选择性,所以尽管对癌细胞有杀灭作用,但也严重杀伤正常细胞,因此,放疗和化疗才出现严重的毒付反应。

其实,癌症的原因和病理是非常复杂的,治疗应该考虑更多的问题。正常细胞癌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遗传突变问题,有免疫监视失灵和免疫清除失效问题,还有内分泌因素等等。既然癌变是多因素造成的,那么治疗癌症的疗效指标就不能仅仅考虑杀伤癌细胞这一方面指标,应该拓宽思路,寻求多方面的治疗药物。

中医治疗肿瘤最新理论中医药治疗肿瘤多用复方,是多种药物组合起来服用,它确实不是单方向的杀伤癌细胞作用,很可能还具有调控遗传和免疫机制,调节内分泌代谢等整体作用,是在多环节上产生效果的。

中医治疗肿瘤最新理论,对每一个人都讲求整体治疗,但对不同的人又讲求个体化治疗,不

同的人患同一种病,往往需要不同的方法治疗。这里所包含的原理一定是多层次、多环节、多方面的。所以其疗效就不能仅以是否直接杀伤癌细胞去判定。

从理论原则上讲,多因素造成的细胞癌变,一定需要调控多因素的治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应该成为征服癌症的努力方向。根据目前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原理证明就是在多环节起作用的。

首先,就是杀伤癌细胞的作用。中药也同样有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比如砒霜治疗白血病,蟑螂去翅足的醇提取物对肉瘤有直接杀灭作用等等。这都得到了科学证明。

其次,就是抑制肿瘤生长。这是很多中药都有的作用,如一枝黄花、十大功劳叶、九节茶、入地金牛、八月扎、八角莲、了哥王等等都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再次,就是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很多中草药都有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癌细胞的作用。比如朱砂莲,灵芝草等等。

另外,还会存在至今尚未清楚的其它方面的作用。比如促进癌细胞凋亡,调控遗传表达过程,修复免疫机制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坚信,在中医药宝库中一定会有治癌的宝贵遗产的。

中医以特殊的方式去诊治疾病,以多种药物组成的复方去治疗肿瘤,就一定会有西药所不具备的作用。

中医治疗肿瘤最新理论袁氏抗癌五大理念

1、癌症不单一是局部的病变,而是全身病变在局部的显现,在治疗上着眼局部的同时,必须重视全身的治疗。

中医治疗肿瘤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并整理上升为理论,提出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生长过程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所以在治疗上更加注重整体综合治疗,踏着眼点不在于癌肿局部,而在于针对机体患癌后整体改变的调整和恢复,使其体内环境达到平衡,她明显区别于系移植手术等局部治疗的观点,也不同于西医只着重改善营养、减轻症状、改善体质的所谓整体治疗,中医的整体治疗是在中医辨证论治观点指导下进行的,即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质、舌苔、脉象等,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推测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按中医的理、法、方、药提出治则、治发和药物。所以中医治疗肿瘤决非一病一药,而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疗。

2、癌症患者康复治疗的最佳场所是家庭而不是医院,唤起家庭成员对癌症患者的关爱与心理支持是治疗癌症必不可少的环节。癌症患者整日生活在各种负性情绪中,生活质量低,同时这些负性情绪会极大地削弱其免疫功能。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因此,癌症患者应学会调适心理。

3、癌症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有一定的规律性,癌症的主要病理可用“虚、瘀、毒”三个字来概括,而“三联平衡疗法”是将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相结合的抗癌新疗法。

袁希福主任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理情况:即元

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他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

“虚”,即元气亏虚,或称正虚,气血阴阳亏虚,免疫力低下;“瘀”,即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经络不畅,包括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脏腑生理机能失衡;“毒”,即癌毒,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指癌细胞对人体组织器官的侵袭及破坏,二是指癌细胞代谢产物对机体带来的危害。所以,在治疗上,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者缺一不可。

“三联平衡疗法”的实质内涵就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扶正补虚,理气活瘀,化痰散结,攻毒排毒,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最终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根本康复。

4、中医药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并非仅适应于中晚期。

癌症之所以难治,就在于它的多发、复发和转移。目前很多医生只看瘤体是否切除干净、癌细胞是否全部杀死,轻视中医整体治疗,一味地放化疗,致使免疫力下降,不但不能完全解决术后复发和转移问题,还会增加复发和转移的危险。袁氏的“三联平衡疗法”正是针对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对于刚手术的患者而言,主要治疗目的是提升患者免疫力,综合治疗预防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对于晚期患者而言,主要治疗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再复发和转移,实现带瘤生存的目的,延长患者的生命。“三联平衡疗法”是把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化,是每个具体的康复疗法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结合。面对癌症要有坚定信念,在对症下药,个性化治疗方案指导下,使患者身体保持最佳状态,消除产生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

5、癌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度系统工程,主治医师或治疗小组应具备西医学家+中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综合知识。

肿瘤患者病后的心理变化与躯体的病理生理改变互为因果。80%的病人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康复期。家人和医生应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和负担,共同抗击疾病。

有关调查显示,肿瘤病人中约有66%的人患抑郁症,10%的人患神经衰弱症,8%的人患强迫症。所以肿瘤病人常出现抑郁、焦虑、精神错乱、厌食症等精神心理问题。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后,病人大多存有怕复发转移的心理隐患。如果不能克服心理障碍,免疫系统就会加快受损,这对康复十分不利。那些有心理矛盾和不安全感,惯于压抑自己的愤怒与不满以及受悲观失望情绪折磨的人最容易得癌症,也最容易复发。相反,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睦的家庭生活,必要的社会福利保证,坚定的生活信念等都有利于患者治疗后的康复。

中医治疗肿瘤最新理论运用“三联平衡疗法”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杀灭血液淋巴内的癌细胞,消散肿块,排除癌毒,并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提升白细胞。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有转移灶缩小甚至消失的案例。

治疗卵巢癌复发的老中医

治疗卵巢癌复发的老中医 近些年,患上卵巢癌的病人也是比较多的,危害较大,需要及时治疗。卵巢癌手术很难彻底切除干净,易复发,往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卵巢癌复发不少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选择中医治疗,中医专家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治疗卵巢癌复发的老中医在哪里呢? 中医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之一,在肿瘤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几率,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可以单独作用于患者,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体质较差,多发转移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医治疗。 在临床上治疗卵巢癌复发的中医专家也是比较多的,许多肿瘤患者在想看中医时,往往上网搜索,或听别人介绍,但面对众多的中医肿瘤医院和专家,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其实选择中医专家可以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选择老中医一定要经验丰富,专家临床经验比较丰富,可以实现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优质服务。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针对性的药方。在这里看过的病人治疗效果如何,口碑怎么样,患者可以通过网络、人际打听、走访等方式进行询问,看看其他患者治疗效果如何。 其次,看中医专家学历和职称,执业资格,临床经验同样非常重要,保证专家的专业性,尤其是学历和职称,执业资格,决定一个专家的专业背景,研究专业的深度和广度,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病都能治,假如一名中医,治疗癌症,也治其它病,就不是太专业,可能疗效也会打折扣,这对癌症尤其重要。 总之影响患者选择中医专家的还有很多因素,如治疗费用,离家远近,医德等,如今医疗市场上有许多肿瘤专家,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患者和家属擦亮眼睛,慎重选择。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彭依彩(化名),卵巢癌术后化疗多发转移女41岁生意人江苏省南通市银花园,于2009年12月份在南通市第一人民门诊部(1011121)确诊为卵巢癌,于2011年1月在全麻下行卵巢癌切除术,术后化疗一疗程,2011年2月21号PET-CT卵巢癌术后,盆腔及左上腹肝多出转移。经多方面打听,于2011年3月3号找到袁希福就诊求诊,逐以“三联平衡疗法”治疗,到诊时右下腹部偶疼痛,体弱,乏力。2011年3月12号回访,第二疗程正在化疗中,副反应较以前小多了。3月29号复诊卵巢相关抗原是74U/ML,有所下降。4月30号复诊,精神睡眠饮食好,无不适。6月1号,6月28号,7月29号,复诊,病情稳定,无不适。现病情稳定。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都选择出生于中医世家,袁氏家族的第八代传人袁希福教授治疗疾病,他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袁希福教授是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院长,该医院是以“中医中药治疗癌症”为特色,集“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以“调理治”为理论指导,以“三联平衡疗法”等抗癌处方为具体治疗方法,通过“医生、专病、专科”,针对具体病种、病情、症状,选择科学治疗方案,给予针对性、系统性的个性化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治疗卵巢癌复发老中医的介绍,中医治疗卵巢癌复发安全,风险低,花费少等特点,临床中,帮助了很多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中医治疗选择正确,合适的中医专家也是疗效的保障,希望患者多方面的去了解,也可以侧面了解一下治疗过的患者,听听他们的意见,帮助患者少走弯路,更好的治疗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 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寒凉派,《河间六书》 ②李东垣(李杲)—内伤脾胃学说—补土派,《脾胃论》 ③张从正(子和)—病由邪生—攻邪派,《儒门事亲》 ④朱丹溪(震亨)—相火论—滋阴派,《格致余论》 4、温病四大家:①清·叶天士——《温热论》 ②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③清·薛生白——《湿热条辨》 ④清·王士雄——《温热经纬》 5、整体——是指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体。 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整体观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 (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结构上: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事不可分割的(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 ②生理上:五脏一体观、形神合一 ③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④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 ⑤诊断上:察外知内 ⑥治疗上:局部病变与脏腑病变,治未病,五行传变 (2)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①生理方面②病理方面 (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地方区域变化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3)整体观念·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6、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区别 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观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变化):发热、咳喘。 体征: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面黄、目赤、脉数。 证: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含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痢疾。 7、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8、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9、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具体实施。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准确。故辨证和论治是疾病诊疗中相互联系而不分割的两个方面。 10、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化学基础》是生物工程系专业的一门基础辅助课程。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该课程总学时60,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2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 (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

(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 (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命名。 四、设计思路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项目任务 (1)理论课程(共38学时) 序号项目学 时 任务学时 1 溶液 6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换 算 溶液配制 稀溶液的依数性2 2 2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衡 2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 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2

功能医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功能医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功能医学来源于临床西医,属于精准医学;中医学是属于模糊医学、经验医学。本人观点,功能医学和中医学都是医学发展的结果,是随着科技进步,实际研究疾病经验的丰富,以及专业知识的丰富,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出来的对于人体健康更有益的思维模式。 目前认为,中医是宏观学说,西医是微观学说,功能医学是从分子角度,从生理、生化机制上更好地论证中医的科学性。两者有许多共同性。 1、强调整体观念功能医学认为: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是一个内外动 态平衡的有机整体。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 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整体观念是中医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核心。 2、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功能医学认为现代慢性病是基因易感性和环境 共同作用而产生。我们的基因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中 医学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类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精微而生 存,并随着四时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规律以及地理环境的变迁而生活 着。中医提倡的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功能医学研究 的是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后,如何保护健康,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遵循以病人为中心,因人而异功能医学在治疗病患的过程中,是以 病人为中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一种功能的失衡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 产生,一种疾病的产生可能是不同功能失衡的结果。中医学能够辩证地 看待病和证的关系,可以看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也看到不同病 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中证。在临床治疗时,采取“同病异治”或 “异病同治”的方法。辨证论治很注意“人、病、证”三者之间的辩证 关系,强调因人而异的特殊性,而不是病的一般性,即强调个体的差异 性。由于证有动态的特点,从而决定了辩证论治是一种动态的诊疗体系。 4、均有预防医学的理论功能医学主张要注意平时的功能储备,始终让机 体处于一个健康运行状态,防止功能紊乱的发生;对于机体已经功能下 降,出现症状,要让机体功能迅速恢复平衡;对于机体的平衡被打破, 发展到严重的症状乃至疾病状态,要寻找疾病产生的根源,阻止疾病的

治疗脑胶质瘤的中医大师有谁

脑胶质瘤是近年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不易引起患者注意,当确诊时病情已经到了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中医治疗脑胶质瘤能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抑杀癌细胞的同时,常常还能有效控制癌肿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该如何寻找靠谱的中医大师是很多脑胶质瘤患者和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到底擅长治疗脑胶质瘤的中医大师都有谁? 如何选择治疗脑胶质瘤的中医大师? 毛主席曾说过“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脑胶质瘤患者求医也是一样,想要寻得良医,还是应该多对比,多鉴别,求医要抓住四个关键:医院无论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正规合法;楼房无论高低,关键是医德医术要好,医师要有绝招;路途无论远近,关键是所求良医能亲自诊治;药物无论中药或西药,不论贵贱,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才有效。而如今网络发展越来越快,其实可以通过网络的渠道寻找治疗癌症的中医专家,且通过网络也可以了解到专家的治疗效果,口碑情况。 选择治疗效果好的中医大师 脑胶质瘤患者寻找治癌的专家,说到底还是希望能找到治疗脑胶质瘤效果好的医生,能有效控制癌肿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实现康复梦。所以脑胶质瘤患者并不关心专家有多少头衔,最关心的还是疗效。有很多脑胶质瘤患者和家属对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非常熟悉,通过不同的渠道可以了解到袁希福是中医世家出身,从事中医治疗肿瘤三十多年,在治疗癌症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独创的抗癌三联平衡疗法更是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确切的疗效。 老中医袁希福的治癌理念 袁希福院长认为:癌症不单一是局部的病变,而是全身病变在局部的显现,在治疗上着眼局部的同时,必须重视全身的治疗。一般情况下西医是看肿瘤的大小、有没有转移、有没有癌栓,往往盯着局部,忽略了全身,治疗的时候,西医也常从局部着手,重视局部,而中医的观点是重视全身,而袁希福院长则希望两者可以结合起来,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中医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生长过程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所以在治疗上更加注重整体综合治疗,踏着眼点不在于癌肿局部,而在于针对机体患癌后整体改变的调整和恢复,使其体内环境达到平衡,中医明显区别于系移植手术等局部治疗的观点,也不同于西医只着重改善营养、减轻症状、改善体质的所谓整体治疗,中医的整体治疗是在中医辨证论治观点指导下进行的,即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质、舌苔、脉象等,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推测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按中医的理、法、方、药提出治则、治发和药物。所以中医治疗肿瘤决非一病一药,而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疗。 老中医袁希福治疗脑胶质瘤康复案例 基本情况:郝建刚,男,38岁,山西省吕梁市人,脑胶质瘤 因腿软走不了路,家人将郝建刚送到当地医院治疗,随后郝建刚又出现大小便失禁,详细检查后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郝建刚按照医嘱做了手术治疗,术后医生又建议做放化疗,但同时告知“放化疗也治不了病,也只是能尽可能的延长病人生命”。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郝建刚的家人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就诊时,郝建刚自术后半个月内已瘦了十几斤,而且神志不清,呕吐。袁希福院长根据家人带来的病例资料以及舌苔面容照片,给郝建刚配了一个疗程的中药。用了一个月的中药后,郝建刚逐渐恢复意识,看到治疗效果后,郝建刚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今,郝建刚胖了很多,而且身体越来越好,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未出现复发,一家人对中医治疗效果都非常满意。 其实不管是网络上还是民间的确可以看到一些治疗脑胶质瘤的中医大师的宣传信息,但是这些宣传信息的真假,到底专家在治疗脑胶质瘤方面的效果如何,还是需要脑胶质瘤患者和家属多鉴别,好的医院和专家,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还可以到当地医院实地考察一番,跟医院就诊的新老患者多交流和沟通,以便能了解更多真实的信息。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1.中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体系是由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和具体的科学规律三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的完整 体系。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爱因斯坦文集》)。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科学规律而构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孤立地存在与发展。科学体系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要与社会的其他

子系统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社会为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充分的必要的条件。 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医疗保健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 1.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自然科学是关于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根本观点的体系。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必然受着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制约:特别是古代社会,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之时,显得尤为密切:中医学属于古代自然科学范畴,其理论体系始终没有脱离古代自然哲学。中医学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构建其理论体系。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不仅为中医学提供了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 生命观,皋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的研究方法,使中医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借以阐明人与自然、生命本质、健康与疾病等。中医学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观察事物,借以阐明中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中医理论体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专家介绍

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专家门诊一览表 曹贵珠教授,疑难杂症、老年病、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各类肿瘤。周二下午 巢因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专攻内、妇科疑难病症,尤擅长治疗胆道疾患,脾胃、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瘙痒症、妇女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周二下午 陈金锭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江苏省名中西结合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甲减、各种甲状腺疾病、桥本氏病、糖尿病、肥胖病、脱发、更年期综合症及老年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周三上午 陈仁寿研究员,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委和学术秘书、江苏省老年中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治疗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咳喘及其它妇科杂病、妇科病、恶性肿瘤等。心脑血管、肿瘤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周五上午 陈松育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内科杂病。擅长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肝胆、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周五上午 陈文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西结合脑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委会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实验室主任。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年。擅治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中风、高血脂症、震颤、麻痹等病症。周三下午 仇裕丰副教授,针灸治疗颈椎病、慢性咳嗽、眩晕、头痛、前列腺肥大症、骨关节炎及各种痛症。周二四六上午 樊巧玲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基础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 从医二十余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学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肿瘤病、代谢病、妇女内分泌失调、免性疾病等疑难杂病和治疗亦有独到之处。内科杂症。擅长应用中药外敷方治疗哮喘。周一上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1.阴阳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的内涵: (1)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 (2)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如天地、日月、上下、内外等。 阴阳和矛盾的关系 阴阳说明的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比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事物阴阳属性也会变化。 (2)绝对性:当对立面固定不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阳 阴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消长 6.阴阳转化 7.阴阳的自和平衡 1.阴阳一体观 含义: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表现: ①阴阳虽然对立,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②统一体中的阴阳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③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涵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 2.对立制约 含义: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举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3.互根互用 含义: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又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举例:“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4.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 5.阴阳消长 消长含义:阴阳双方数量或比例上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有机化学理论课 第十八章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第十八章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原理。 (1)了解周环反应的一般规律。 (2)了解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轨道理论的原理,周环反应的理论。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 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必要的课堂讨论。教学手段以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 2、教学学时: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环化反应 第二节环加成反应 第三节σ迁移反应 第四节周环反应的理论 一、电环化反应机理 二、环加成反应机理 三、σ键迁移反应机理 五、课后作业、思考题 习题:1、2、4、6、11。 §18-1 周环反应的理论 一、周环反应 前面各章讨论的有机化学反应从机理上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离子型反应,另一种是自由基型反应,它们都生成稳定的或不稳定的中间体。还有另一种机理,在反应中不形成离子或自由基中间体,而是由电子重新组织经过四或六中心环的过渡态而进行的。这类反应表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对过渡态作出贡献。这种一步完成的多中心反应称为周环反应。 周环反应:反应中无中间体生成,而是通过形成过渡态一步完成的多中心反应。 反应物——→产物

周环反应的特征: (1) 多中心的一步反应,反应进行时键的断裂和生成是同时进行的(协同反 应)。 例如: (2) 反应进行的动力是加热或光照。不受溶剂极性影响,不被酸碱所催化,不受任何引发剂的引发。 (3) 反应有突出的立体选择性,生成空间定向产物。 例如: 二、周环反应的理论 (一) 轨道和成键 周环反应的过程,广泛的应用轨道来描述,这些轨道往往是用图形来表示。有机化学中涉及最多的原子轨道为1p 轨道和2s 轨道。 原子轨道线形组合成分子轨道。当两个等价原子轨道组合时,总是形成两个新的分子轨道,一个是能量比原子轨道低的成键轨道,另一个是能量比原子轨道高的反键轨道。 (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时,遵守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即当两个原子轨道的对称性相同(位相相同)的则给出成键轨道,两个原子轨道的对称性不同(位相不同)的则给出反键轨道。 CHO + CHO R h υ R = -COOCH 3 成键轨道 原子轨道 X 1 2

我对中医学的认识

我对中医学的认识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医文化也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中医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中医发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的药学资料而成书。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养生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部分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气、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探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中医学中成功的运用辨证论治的专著,成为历代医家辨证论治之楷模。晋、隋、唐时期丰富的医疗实践使中医理论体系得以充实与系统化。宋、金、元时期的医家结合前代理论以及个人实践与经验,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中医学体系产生了突破性的进展。明清时期在集古代中医大成的基础上,结合该时期医家临床研究经验与哲学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医学对正常人体与疾病的认识程度,使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中医学在继承与发扬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医学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特点有: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就是指机体自身整体性与集体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整体观念就是古代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就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人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上强调“五脏一体”、“形神合一”病理上注重整体分析,诊断治疗上重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其中的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对疾病的阐述与防治讲述的很有道理,结合了古代哲学中的学术观点。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与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与处理方法,强调证同治同、证异治异,也就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诊断上要辨病、辨证与对症治疗。 中药按治疗作用分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活血祛淤药、止血药、泻下药、驱虫药、芳香开窍药。在这段时间里对中医学的学习,我对它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中医学博大精深,我所认识的中医仅仅就是冰山一角的一角,它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需 要我们不断地刻苦钻研才能领悟。 对中医药的认识 学我通过这学期对中药综合知识的学习,对中药、方剂、中药化学成分、鉴定、炮制、制剂方面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 那么我们就应该近一步了解中药的性能,“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证、热证;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病有虚证、实证,故中药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等特性-性能。性味 ,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前人称为四气。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就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凉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与寒凉就是两类不同的属性,这就是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中概括出来的;治疗热证的药物就是寒凉

国内比较好的结肠癌中医专家

结肠癌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生活中发病率也是非常的高,严重的危害的患者的身体健康,会给他们身体造成很大的身体伤害,由于结肠癌的发病不是很明确,因此一旦发现就要及时治疗,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在治疗结肠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来说,找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治疗疾病也是比较重要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内治疗结肠癌比较好的结肠癌中医专家。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医治疗癌症,患者无需承受开刀之痛,放化疗之毒,通过天然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通过对患者内环境的调节,来实现标本兼治的功效。此外中医治疗癌症费用较低,不会给患者家庭带去较大的经济压力。 在国内治疗癌症的中医专家也是比较多的,在临床上选择中医专家,首先要选择专业的经验丰富的专家,经验丰富的专家治疗的患者比较多,临床经验更丰富,治疗更有把握。其次是患者的口碑,口碑好是对一个医院和专家的认可,如果治疗效果好,肯定有很多老患者,患者和家属可以多了解一下,然后是医生的医德,求医关健求良医毛主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医院勿论大小,只要正规合法,有名医,有绝招就行!医术固然重要,医德更重要,良医靠的是良心!一个专家的医德医术怎么样,医德好的医生医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临床上,出身于中医世家、袁氏家族的第八代传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抗癌“三联平衡疗法”创始人袁希福教授治疗癌症经验丰富。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诊治病人态度极为严谨负责,每一病例必详细记录病情及治疗经过,留下完整的医案。在袁教授医治的癌症患者中,大多数属中晚期,经中药长期调治,有不少患者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受到患者的好评。 袁希福教授采用中医治疗肿瘤,根据病人病症对症用药,一人一方,对患者的治疗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1、抓住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通过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帮助无数患者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2、绿色安全——纯天然的中草药药,治疗效果肯定:三联平衡疗法均由纯天然的中药材经提取精制而成的系列抗癌中药,经高温、杀菌真空包装等熬制而成,对各种肿瘤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3、注重整体——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疗效持久稳定。 在临床上,找袁希福教授看病的病人,大多慕名而来,或是怀揣着一份寻访“传奇人物”的心理,有的还从边远省市踏行千万里赶来。袁教授说中医药治癌具有整体调治、扶正抗癌、保护机体、改变体内环境及副作用小等独特的优越性,所以不光国人信任它,世界上如日本、美国及欧洲很多国家也极为重视对中医药抗癌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结肠癌是一种比较恶性的肿瘤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中医治疗结肠癌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更有利于患者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1) 李本强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2) 李本强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气一元论:“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气和形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在“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气一元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阴阳是标示事物状态特征的范畴,一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二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但是阴阻范畴不仅具有对立统一的属性,而且还具有另外一些特殊的质的规定,与现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的整体观点观察事物,认为任何一个(类)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功能属性的成分或因素,并且木、火、土、金、水这五个方面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形成这一事物的整体功能结构。五行结构系统,通过与反馈机制相似的生胜乘侮关系,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从而论证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与环境的统一,即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五行学说的朴素的系统观念是现代系统理论的原始形态,在最一般的原则上与现代系统论相一致。但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系统理论,不可能像现代系统论那样更科学地阐明所有系统结构的一般关系和一般规律。 2.脏象经络:脏象、经络、气血精津液等学说是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其中,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脏象学说:脏象学说是研究人脏腑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认为人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内而脏腑,外而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统一;它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和医学家,通过长期对人类生命活动的观察研究和防病治病的实践,并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说,对中医诊治与预防疾病、养生与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脏腑概念虽然包含着解剖学成分,但主要是一个标示各种整体功能联系的符号系统,是人体整体的功能模型,主要是阐述其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因而不能与现代解剖学的同名脏器完全等同。 气血精津液学说:气、血、精、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精、津液学说主要探讨生命的物质组成以及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泛言之,气血精津液学说应包含于脏象学说之中。 体质学说: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和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的学说。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与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理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纵横交贯,网络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象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体质学说和经络学说相互包容渗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互为补充,形成了时医学对生命规律的独特的精辟的认识。 3.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学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病因、发病与病机三部分内容。 病因学说: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学说。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了破坏,导致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病因可分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当、外伤、胎传等。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推求而得来的,并能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之为审证求因或辨证求因。

最新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作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 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远古至春秋,战国 至秦朝,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20世纪六个时期。 中医学的萌芽时期。远古社会至东周的春秋是中医学起源时期,人类在长期求生存的生活及生产实践中摸索探讨总结了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为中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医学的经验积累。战国两汉至三国时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奠基阶段,在大量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中医理论和临床诊治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大批的医学家,其中张机和华佗的成就与影响最大。 中医理论的奠基。晋唐时期是中医学理论全面继承与临床诊治的变革和发展时期,开始对医经进行整理与研究,病因病机学专著问世,临床医学迅速发展,各科临证经验进一步充实。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治法丰富多彩。特别对一些病的认识达到较高水平,对外感热病以及急性病的研究日渐深入;并重视养生,炼丹。本草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大量方书的问世为后世本草学和方剂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的快速发展时期。宋金元时期是“新学肇兴”与中医理论深入探索的重要阶段,晋唐以来长期的知识积累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伤寒学开始形成,辨证论治法则崛起,著名医学家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王好古相继提出了火热论,脏腑辨证说,攻邪说等新观点,犹如花叶递荣,交相辉映,促进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开创了中医学的崭新时代。 中医的革新趋势。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尽管社会发展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但中医学按其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已成熟,理论思维日益深化,临床各科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中医全书,类书,丛书及各科著作大量出现,对治疗传染病,降低死亡率,预防传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力推进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更是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但是晚清闭关自守,浓厚的尊经风气使中医学停滞于既有的“完美”,而不能真正全方位地有所突破。 二十世纪的中医学。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十分复杂,中医学的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西医传入后不断壮大,中医却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反而受到歧视,并引发生存危机。因此,中医学在中医学术革新和抗争运动相互交织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按其自身规律继续缓慢的发展,“改良医学”成为这一时期中医学变迁的总基调。在基础理论方面整理收集,考证古医书,对保存,传播,普及中医学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临床各科则不断地总结新的医疗经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中医学者和专著。部分医家从事沟通中西医之间的工作,形成了中西医汇通思潮和学派。民间中医教育发展迅速,成立许多中医药学术团体,出版了大量中医药报刊等,为后半叶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后半叶,政府极为重视中医学的发展,积极建立中医药和针灸研究机构;大力发展中医学教育,在全国兴办中医医院,成立中医药学术团体,大规模校勘整理出版中医古籍,出版中医药报刊,使中

真实记录:认识一位能治好肿瘤、癌症的老中医

真实记录:认识一位能治好肿瘤、癌症的老中医 肿瘤、癌症目前是世界医学难题,近年来,肿瘤、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致死疾病。平时,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漫天飞舞的广告鼓吹哪家医院治疗肿瘤、癌症治愈率达到100%,还有许多打着“祖国传统医学”、“抗癌秘方”的大量专家,并且伴有现身说法的患者任意夸大如何治好他得癌症。可是真正患上这种病的人,究竟如何呢?本人的一个朋友自来水公司的一位经理,去年患上癌症,可去医院开刀动手术,结果不到三个月就离我们而去。象这种病例在我们周围发生过许多,几乎每次听到谁谁患上癌症,接着不久就听到某某已经走了,留下后人评价他生前如何好的一声叹息!以前没有怎么接触到这种病例,因此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今年5月份在走访市场的时候,发现我网络中的一个客户去年得了癌症,可再次见到他时且看不出他得过任何病的症状,精神的很!通过了解这位客户象我介绍了帮他治好病的一位老中医,这位老中医行医40多年,治好无数肿瘤、癌症(早中期患者)患者。当时我就想,如果老中医真的能用中药治好肿瘤、癌症患者,那将是我国中医行业一个无比巨大的突破! 见到老中医卢师傅,不是我想象中那种仙风道骨、白须飘逸的老人,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民老人、一位非常和善

的老人。由于本人非常想了解老中医是如何治疗肿瘤、癌症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详细的向老中医卢师傅讨教治疗过程,通过了解,得知老中医卢师傅治疗肿瘤、癌症患者成功率高达90%以上,并且老中医治疗这种病时效非常短,3个疗程,一个疗程8天,24天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让肿瘤、癌症患者痊愈或者基本痊愈,这让我多少有点膛目结舌。接下来几天的时间,让我亲身经历了老中医采药、用药的过程,下面我将亲身经历呈上,希望有缘人能看到我这篇日记,帮助那些还在与死神挣扎的患者,不要再让他们英年早逝,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回到亲人、朋友的身边,继续享受人生的美好!如果大家转载我这篇日记,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功德无量!首先介绍的是老中医卢师傅:

浅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浅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开考的首门课程,根据多年统计,合格率一般仅在三分之一左右。显然已成许多考生望而生畏的拦路虎。一些意志薄弱者,一、二次失败就偃旗息鼓。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本人认为有诸多原因,其中相当一部分考生的思维方式尚未转向。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的中学教学重视数理推论,直观形象教学,虽然对于中医学习普遍也是适用的,但中医独特的理论框架,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尚未很好建立,就难于在中医这块圣地内驰骋,乃至投械退却。这是十分可惜而可悲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迅速换“数理化脑袋”为“中医脑袋”十分重要。实践证明,闯过这一关者,只要继续努力,前面即是坦途。 一、脏腑功能认识观 《内经》时代,中医医家对脏腑的部位、结构、形态亦有颇多记载,而且有些论述在当时大大超越世界水平。在论述各脏腑时,教材中亦有部位、结构、形态的阐述,如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心“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等等。如果顺着这样描述思路去理解,则就会对诸如“肾藏精”、“肺通调水道”、“心主神态”这一些概念理解上的格框。尤其是对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而言,更是不可思议。故请读书时务必千万要记住P.29有一个重要的说法:“藏象学龄前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用脏腑功能的认识观才能真正理解P.23“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也就不会钻进脾“似马蹄”、“似镰刀”这类牛角尖里面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从而影响学习的信心。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名为“脾”,同理去释各脏的功能。 二、生理、病理互证观 中医药有几千年医疗实践的经验,是在长期行生产斗争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形成以后,又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的实践性融于理论之中,而临床表现是基础。因此,从临床角度而言顺序应是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概念。而教材编写的顺序是:概念→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故在阅读时,应适度地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譬如以“肾主纳气”一节为例,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肾主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从临床表现中证实生理抑或病理,从而得出某一概念。这种论述的形式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所以诸如:如何理解肺朝百脉,脾主升清,肝主藏主等等问题时,皆可用一个模式来回答,即:概念、生理、病理以及临床表现。 三、以象测脏的推断观 何谓“藏象”?藏是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我们要研究内脏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并不是非要打开胸、腹腔观内脏之变化,而是通过临床表现来推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段。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重于生理、病理的机制探讨,也举例性地列出一些临床表现。譬如在论述心主血脉一节,怎样才能诊断心主血脉失调呢?从脉、舌、面之象——临床表现以测“藏”。脉涩、结代,面色表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则为心血瘀阻。笔者认为,如果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能适当地参考有关中医各科教材,诸如《中医诊断学》,可能会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取象比类的求证观 取象比类就是取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生物的动象和社会现象以类比于人体,从而解释生理、病理、药理等的一种思维,运用方法。不论其科学如何,这种取象比类法一直在中医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