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第一章编制原则、依据及说明

1.1编制原则

1.1.1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国家及市水利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及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建设施工程序和施工操作程序,认真遵守国家现行的施工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

1.1.2认真研究图纸,经过分析、论证,选择先进合理的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统筹全局,安排切实可行的施工顺序,合理划分流水施工段,确保均衡施工,缩短施工工期,体现投资效益。

1.1.3确保施工现场内外安全生产,在施工过程中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

1.1.4采用先进适用的施工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对整个项目实行严密的动态管理。

1.2编制依据

1、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二标段招标文件。

2、我司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二标段投标文件。

3、重庆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Ⅱ标段施工设计图集(堤防部分)》。

4、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重庆分公司《重庆市巴南区长江木

洞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报告以及本单位对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6、国家及本地区现行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文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7、我司企业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现场施工管理的有关细则。

8、采用的规范及技术标准

(1)水利水电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L/T5214-2005》(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634-2012》

(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633-2012》

(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2012》

(5)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1》

(7)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10)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1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12》

(13)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1部分:土建部分《DL/T5113.1-2005》

(1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5)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16)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1.3编制说明

1.3.1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堤防工程施工技术和图纸要求,我司针对施工部署中的施工组织与策划,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施工顺序及施工进度、施工临时设施、定位放线等进行周密、合适的安排。

1.3.2施工准备是本工程提前或按时竣工的先决条件,技术、设备、劳动力及材料的组织、施工临时用水、用电等作为重点准备及部署对象。

1.3.3主要施工方法是本工程的技术保证,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填筑、钢筋制安、挤密碎石桩、土工格栅、强夯、浆砌石等分项施工作为重点阐述,其它分项施工只作一般阐述。

1.3.4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防止挠民措施的技术保证措施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作为重点阐述对象,其它常规性组

织、技术措施仅作一般性的阐述。

1.3.5本施工组织设计还编制了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的计划、目标及有利于工程顺利施工、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的合理化建议,并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重庆市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从长江右岸上游温家沱开始,经五布河,至羊角背结束。堤防设计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为三峡水库蓄水初期20年一遇,本标段施工为五布河下游段河堤部分,堤线长2.356km,起止桩号为K2+508.150~K4+863.760;沿线布设5条穿堤排水箱涵。直斜复合式护岸长1631.84m,直墙式护岸2299.365m,全斜坡护岸170.41m,自然护坡段779.615m。直立挡墙最大高度28m,护岸最大高度42m,沿堤线每隔300m左右设置下河梯道,共8处。

2.2设计概况

2.2.1防洪护岸设计概况

本工程的防洪护岸主要分成:直斜复合式护岸、直墙式护岸、全斜坡护岸、自然护坡段等几种型式,下面按设计上的桩号简要介绍各桩号的防洪护岸型式。

桩号K2+630.850开挖后采用碾压块石换填,然后设一级重力式C20砼挡墙到堤顶高程172.00m,底高程167.00m,挡墙高5.00m,内侧设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护坡及下河公路基础,一级护坡采

用干砌块石成型,二级护坡采用C20砼框格植草护坡,下河公路采用C35砼浇筑,路面高程176.00m。

桩号K2+777.930开挖后采用碾压块石换填,然后设一级重力式C20砼挡墙到堤顶高程172.00m,底高程167.00处,挡墙高5.00m,内侧设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观景平台及行车道。

桩号K3+595.750处将原有地形开挖至高程160.00m后,采用振动挤密碎石桩、碾压块石换填,设一级C20砼重力式挡墙(底高程为161.00m)到堤顶高程168.00m(挡墙高7.0m),内侧依次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护坡及观景平台,设二级C20砼重力式挡墙(底高程173.50m),到堤顶高程179.00m(挡墙高5.5m),内侧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观景平台;设三级C20砼衡重式挡墙(底高程178.00m),到堤顶高程183.60m(挡墙高5.6m),内侧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人行道及车行道。一级挡墙与原地挡墙间采用M7.5浆砌条石护面;振动挤密碎石桩桩径为500mm,纵横间距为1500mm,桩底部至基岩面;护坡采用C20砼框格植草皮形成。

桩号K3+817.390处位于粮站外,仅进行开挖形成堤顶道路即可。

桩号K3+930.250处采用高架桥(不在我工程施工范围内)。

桩号K4+019.860处采用一级衡重式C20砼挡墙到堤顶184.995m,

基础高程为180.90m,挡墙高为4.095m,内侧设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堤顶人行道及车行道;

桩号K4+060.660处采用一级衡重式C20砼挡墙到堤顶185.360m,基础高程为167.300m,挡墙高为18.06m,内侧设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堤顶人行道及车行道;

桩号K4+251.870开挖后设一级C20衡重式挡墙(底高程为161.00m),到堤顶高程183.82m(挡墙高22.82m),设二级C20重力式挡墙(底高程为182.40m),到顶高程186.805m(挡墙高4.405m),内侧依次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人行道及车行道。

桩号K4+378.060处,将原有地形开挖到高程162.60m后,采用C20砼人工基础至166.60m,进行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2号下河公路,设一级C20砼衡重式挡墙(底高程166.00m),到顶高程177.00m(挡墙高11.00m),内侧依次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及土工格栅和盲沟,形成护坡、人行道及车行道。

桩号K4+,827.320处采用全斜坡堤坝式结构,堤防的内坡比为1:2.0,外坡比为1:2.2,迎水坡面在175.00m高程以下(约至160m高程)采用碾压块石换填,顶宽为30.0m,两边按1:2.0放坡,迎水面采用格宾护垫(厚300mm),背水侧采用土石混合料回填;在175.00m高程采用M7.5浆砌条石形成7.5m宽的马道;175.00m高程以上采用土石混合料

回填及土工格栅和盲沟,每上升10m(分别在185m、195m高程)设一宽为2.0m的马道平台,马道间的坡面采用C20砼框格植草皮护坡,马道采用M7.5浆砌条石。该处堤防的背水面侧的堤脚在175m高程采用2m高的C20砼镇脚,175.00m高程以上采用土石混合料回填及土工格栅和盲沟,每上升10m(分别在185m、195m高程)设一宽为2.0m的M7.5浆砌条石马道平台,马道间的坡面采用C20砼框格植草皮护坡。堤顶高程为203.300m,宽度为外侧人行道宽4.0m+车行道宽9.0m+内侧人行道宽7.0m=20.0m。

2.2.2防洪护岸结构

1、砼框格

砼框格高为40cm、宽为20cm,框格间采用干砌块石,框格间的节点采用二次浇筑。

2、路肩式衡重挡土墙(泥岩基础)

1)墙身及底板均采用C20混凝土。

2)挡墙基础嵌入泥岩下1.0m,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5MPa。

3)挡土墙每10.0m设伸缩沉降缝,在地基高程突变处、地基岩性变化处加设伸缩沉降缝,缝宽25mm,缝内堵塞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

4)挡墙墙身预埋排水管采用φ100PVC管,间距纵横2.0米,坡度i〉

5%,梅花形布置,最下一排排水管应高于地面200mm设置,排水孔后铺土工布(500×500)。

3、路肩式衡重挡土墙(砂岩基础)

1)墙身及底板均采用C20混凝土。

2)挡墙基础嵌入砂岩下0.5m,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0MPa。

3)挡土墙每10.0m设伸缩沉降缝,在地基高程突变处、地基岩性变化处应加设伸缩沉降缝,缝宽25mm,缝内堵塞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

4)挡墙墙身预埋排水管采用φ100PVC管,间距纵横2.0米,坡度i〉5%,梅花形布置,最下一排排水管应高于地面200mm设置,排水孔后铺土工布(500×500)。

4、路肩式重力挡土墙

墙身及底板均采用C20混凝土,其他均同前。

2.2.3箱涵设计概况

本工程共有5条箱涵,其相关设计情况介绍如下:

箱涵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1)3#箱涵

3#箱涵位于K2+996.110处,总长为69.0m,含2个跌水井和出口的钢筋混凝土沉砂池;箱涵的起点桩号为1#跌水井(涵0+000.00-涵

0+002.80),1#跌水井顶面高程为183.55m,箱涵底板坡度为5%,箱涵出口(涵0+059.00)高程为169.00m,出口外的消力池底高程为167.28m。

3#箱涵自下而上依次采用碾压砂岩堆石基础(厚1500mm)、C20砼垫层(厚100mm),C30钢筋混凝土涵身(厚400mm);跌水井自下而上依次采用碾压砂岩堆石基础(厚1500mm)、C20砼垫层(厚100mm),C30钢筋混凝土(底板厚800mm、井壁和井身厚均为500mm)。

1#跌水井深为9.20m(未含底板厚度),2#跌水井深为6.5m(未含底板厚度)。

出口消力池净宽为2.0m,净深为3.0m,中间的底板为C20钢筋砼(厚600mm),两侧墙为C20砼重力式挡墙,顶宽为500mm,背水面坡比为1:0.5,迎水面直立。

箱涵、跌水井、消力池置于碾压砂岩堆石基础之上,要求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50kPa。

箱涵原则上每隔10.0m设一沉降缝,缝宽20mm,缝内设两道橡胶止水带,采用聚丙乙烯硬质泡沫板堵塞。

跌水井与箱涵连接处设置沉降缝,缝宽20 mm,缝内设两道橡胶止水带,采用聚丙乙烯硬质泡沫板堵塞。

3#箱涵特性见表2-1。

表2-1 3#箱涵工程特性表

3#箱涵处的P=5%设计洪水位高程为180.860m。

(2)4#箱涵

4#箱涵位于K3+515.430处,总长为85.0m(含出口的钢筋混凝土沉砂池);箱涵的起点接已建箱涵,进口高程为174.69m,箱涵底板坡度为5%,箱涵出口(涵0+045.00)高程为164.82m,出口外的消力池总长为10m,沉砂池底板高程为160.80m。其他均同3#箱涵。

4#箱涵特性见表2-2。

表2-2 4#箱涵工程特性表

4#箱涵处的P=5%设计洪水位高程为180.760m。

(3)5#箱涵

5#箱涵位于K3+690.64处,总长为100.0m(含2个跌水井和出口的

钢筋混凝土消力池)。

2个跌水井呈台阶分布。

1#跌水井位于箱涵的起点、桩号为涵0+000.00-涵0+002.80,1#跌水井顶面高程为183.16m,井净深为9.7,净空平面尺寸为1800mm×2000mm,井壁厚500mm,底板厚800mm。

2#跌水井位于涵0+032.80-涵0+035.60,2#跌水井总高度为10.5m,井净深为9.20m(顶板厚500mm、底板厚800mm),净空平面尺寸为1800mm×2000mm,井壁厚500mm。

箱涵底板坡度为5%,箱涵出口(涵0+090.00)高程为163.84m,出口外的消力池底高程为159.80m。

5#箱涵特性见表2-3。

表2-3 5#箱涵工程特性表

其他均同3#箱涵。

5#箱涵处的P=5%设计洪水位高程为180.690m。

(4)6#箱涵

6#箱涵位于K4+301.560处,总长为55.76m,含2个跌水井,出

口位于C20衡重式挡墙中; 6#箱涵上游侧有一条道路直通河床。

1#跌水井位于箱涵的起点、桩号为涵0+000.00-涵0+002.80,1#跌水井顶面高程为186.325m,井净深为8.35m,净空平面尺寸为1800mm×2000mm,井壁厚500mm,底板厚800mm。

2#跌水井位于涵0+030.00-涵0+032.80,2#跌水井总高度为9.10m,井净深为7.80m(顶板厚500mm、底板厚800mm),净空平面尺寸为1800mm×2000mm,井壁厚500mm。

箱涵底板坡度为5%,箱涵出口(涵0+044.230)高程为172.040m。

6#箱涵特性见表2-4。

表2-4 6#箱涵工程特性表

其他均同3#箱涵。

6#箱涵处的P=5%设计洪水位高程为180.530m。

(5)7#箱涵

7#箱涵位于K4+546.290处,箱涵实际长度为41.16m,含2个跌

水井和出口消力池,总长为52.48m,出口位于C20衡重式挡墙中。

1#跌水井位于箱涵的起点、桩号为涵0+000.00-涵0+002.80,1#跌水井顶面高程为187.415m,井净深为8.35m,净空平面尺寸为1800mm×2000mm,井壁厚500mm,底板厚800mm。

2#跌水井位于桩号为涵0+022.80-涵0+025.60,2#跌水井总高度为9.10m,井净深为7.80m(顶板厚500mm、底板厚800mm),净空平面尺寸为1800mm×2000mm,井壁厚500mm。

箱涵底板坡度为5%,箱涵出口(涵0+041.16)高程为173.290m;

消力池设在箱涵出口、衡重式挡墙的底部,总长为10.0m,底板为C20钢筋砼,两侧边墙为C20砼重力式挡墙,要求基础置于基岩之上,基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5.0MPa。

7#箱涵特性见表2-5。

表2-5 7#箱涵工程特性表

其他均同3#箱涵。

7#箱涵处的P=5%设计洪水位高程为180.495m。

2.3水文条件

2.3.1气象特征

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夏热,日照少,无霜期长,湿度大,冬季多雾,降雨充沛,分配不均。据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月(8月)平均最高气温32.8℃,12月平均最低气温6.3℃,极端最高气温43℃(1951年8月1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6.7m/s,风向WN。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集中在4~9月,其间降雨量高达866.2mm,日降雨量大于25mm的大雨、暴雨日数占年降雨日数的62%,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40.8%,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25.7mm(1962年7月5日)。常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

2.3.2基本资料

在本工程上游31km处(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口下游7.5km处)有寸滩水文站。本站为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1939年2月由前杨子江水利委员会设立,1947年7月改为长江水利工程总局领导,定名为重庆水文站。1949年12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领导,改名为寸滩水文站,1956年1月基本水尺下迁550m至测流断面处。

寸滩水文站与本工程中间无大支流汇入,该站为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项目观测齐全,有1892年~至今的水位、流量资料和1953~1966年、1968年~至今的泥沙资料,寸滩水文站可作为本次计算的依据站。

2.3.3设计洪水及水面线计算

本次采用系列117年(1892年~2008年),据历史洪水调查及文献考证分析,历史洪水由大到小分别为1870年、1227年、1153年、1560年、1788年、1860年,其中1870年洪水为1153年以来首大洪水,重现期为856年,1788年为第五大洪水,重现期为171年,调查洪峰分别为100000 m3/s、90200 m3/s,定量参与计算,其余年份历史洪水定性参与排位。频率计算成果见表1-7。

2.3.4支沟洪水计算

本次支沟设计洪水计算系根据SL44-20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采用短历时暴雨资料推求洪水。暴雨资料分别采用白鹤气象站短历时暴雨参数和查《重庆市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的各时段暴雨等值线图进行计算。

表2-7 寸滩水文站设计洪水计算成果

2.4工程地质

2.4.1区域地质条件及地震

工程位于明月峡背斜东翼,背斜轴线北东210,为单斜构造,五步河上游岩层产状133°∠18°,五步河河口附近岩层产状120°∠19°,五步河下游岩层产状115°∠20~33°。

工程区属于相对稳定的弱震环境。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4.2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明月峡山脉东侧长江南岸河谷地带,整个工程分五步河上游、下游两段。五步河上游段主要为河流基岩侵蚀堆积地貌,五步河下游段中五步河河口至粮站段主要为河流堆积漫滩地貌,粮站至茶涪路段主要为河流基岩侵蚀堆积地貌。

2.4.3地质构造

工程位于明月峡背斜东翼,背斜轴线北东210,为单斜构造,五步河上游岩层产状1330∠180,五步河河口附近岩层产状1200∠190,五步河下游岩层产状1150∠20~330。

工程区岩体发育3组裂隙:

①L1裂隙:倾向40~500,倾角75~800,裂隙间距约2.5m,张

开宽度:5~10mm,较平直,无充填,结合程度差,延伸长一般3.0~

5.0m。

②L2裂隙:倾向3360,倾角820,裂隙间距3~4m,张开宽度3~4mm,裂隙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一般延伸2.0~3.0m。

③L3裂隙:倾向3560,倾角750,裂隙间距2~4m,张开宽度2~3mm,裂隙面较平直,结合程度一般,延伸长度2.0~4.0m。

2.4.4地质岩性

工程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主要为河流冲积层、残坡积层、崩坡积层、人工堆积层。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下沙溪庙组、新田沟组及中下统自流井组地层。

2.4.5水文地质

工程区长江为最低排泄基准面,枯水位高程约160~170m,一般洪水位高程约185.0m,岸坡冲沟发育,地表水排泄较为通畅。沿线共发育有大小冲沟11条,为生活污水、大气降雨的排泄通道。

根据水质分析成果表明,工程区龙家溪冲沟水对混凝土具强酸性侵蚀,其余水样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4.6不良地质现象

工程区木洞镇粮站外侧为一变形体,变形体中前缘围墙出现了变形,后侧房屋未出现变形,现状整体稳定,变形体前缘位于堤线处,拟建工程

将对变形体起压脚作用,施工时严禁大面积切脚开挖;五布河上游段桩号K2+000处后侧山体见一危岩体,危岩距拟设堤轴线约18m,危岩长约8m,宽约7m,高约6m,危岩体先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施工时应先进行清除;其余地段未见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岸坡稳定条件较好

2.4.7工程地质评价

根据持力层的选择位置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主要存在临时开挖边坡稳定、堤基抗滑稳定及基坑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

2.5对外交通条件

2.5.1对外交通条件

本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位于木洞镇集镇区,交通便利,建设条件优越。场外运输由建设方组织协调,并保证施工单位正常通行,费用由发包方承担。

2.5.2场内运输条件

料场与场内运输道路由承包方自已解决,但遇障碍物及需要占用河道等不具备施工条件的便道场地由建设方负责并承担费用。

2.6建筑材料

尖顶山条石、块石料场,位于工程区南西侧0.8~1.50km,木洞集镇后侧,五布河右岸,高程225.0~326.0m,高差约101m,地形坡度15~

300。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J2s)灰白色、灰紫色岩屑长石砂岩,巨厚层状,砂岩厚度20.0~30.0m。岩层走向180,倾向1080,倾角300。料场以250m高程为开挖底界,顺层开挖,剥离层厚度1~2m,按平行断面法估算,有用料总储量约160×104m3,现已开挖约60×104m3,尖顶山条石、块石料场可开采的块石料约100×104m3。

三樵湾土石混合料场,三樵湾料场距工程区最近约0.25km,最远处约3km,高程248.0~204.0m,高差约48m,地形坡度10~200,局部砂岩形成陡坎。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中厚层状。料场以204、218m高程为开挖底界,按平行断面法计算,总储量约350×104m3。

2.7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

2.7.1本合同承包人承包的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

本单位承包工程为二标段,桩号K2+508.150~K4+863.760。

(1)开挖工程

挡墙、涵洞、岸坡的基础开挖和滨江路土石方开挖。

(2)支护、护坡工程

挡墙、岸坡及边坡的相应的开挖支护处理措施和护岸边坡的护面工程。

(3)基础处理工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