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8.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1.1生态背景调查

(1)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功能区划

依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属于黄土丘陵东部强烈侵蚀农业生态功能区。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域生态功能主要为农业生态区。

(2)区域内的主要动物分布

区域内主要的鸟类有:雉(野鸡、山鸡)、石机(嘎拉鸡)、啄木鸟、麻雀、燕子(家燕)、鸽子(白鸽、灰鸽)、小杜鹃、戴胜(臊布谷)、斑鸠(斑斑扑鸽)、鸿雁(咕噜雁)、红嘴山鸦、乌鸦、猫头鹰、凤头百灵(铜铃儿)、大杜鹃(布谷鸟)、云雀(渐渐高)、地雀等。

区域内主要的小型哺乳动物,主要有:花鼠(居里猫)、刺猬、中华鼢鼠(瞎瞎)、达乌尔鼠兔(青台子)、达乌尔黄鼠(黄鼠)、褐家鼠(老鼠)、小家鼠(耗子)、蝙蝠(野别狐)、旱貂(崖獭子)、黄鼬(黄鼠狼)、蒙古兔(野兔)、五趾跳鼠(跳鼠儿)。

区域内主要的昆虫有:马蜂、麻子蜂、蝶、蛾、蝉、螳螂、蜘蛛、蚯蚓、蜈蚣、蚰蜓、蜻蜓、蝎、促织、蜗牛、蚊、蝇、天牛等。爬行动物主要有黑脊蛇、枕纹棉蛇、乌稍蛇、黄脊蛇。两栖类动物:花背蟾蜍(癞蛤蟆)、青蛙(田鸡)。

(3)区域内主要植物分布

乔木:白杨树、核桃、柳树、榆树、椿树(香椿、臭椿)、槐树、柏树、松树、桐树。

灌木:樱树、花椒树、沙棘、山毛桃。

草的品种:苦苣菜、白黎(灰条)、野胡麻、马莲、艾蒿、白茅(倒生)、蒺藜(八楞)、荠菜(荠荠菜)、腺茎独行菜(辣辣)、狼柴草(绵蓬)、骆驼蓬(臭蓬)、鹤虱(羊然然)、宾草、苋麻、苦荬菜(马苦苣)、黄花、狗尾草、大蓟(驴杏儿刺)、桃叶蓼(燕儿草)、地肤(简简扫竹)、细果角茴香(牛延水)、羊胡草、天旋子、野葵(小七花)、小车前、丝叶芽葱(黄鼠草)等,人工种草主要草种是苜蓿。

农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胡麻、豌豆、扁豆、油麦、谷子等等。

经济树种有:苹果、桃树、李子树、杏树、梨树。

药材主要有:甘草、冬花、地骨皮、艾叶、秦艽、地黄、天仙子、茵成、蒲公英、

地丁、九佰、苍耳、透骨草、柴胡、麻黄、小蓟等。

图8-1 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4)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

遥感数据解译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行分类标准(GB/T21010-2007)进行,根据解译结果,评价区总土地面积为3.42km2,土地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旱地)、草地、灌木林地、工业仓储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其中旱地总面积为 1.7818m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52.10%;草地总面积为0.618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8.07;灌木林地总面积为0.6009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7.57%;农村宅基地总面积为0.1640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80%;工业及仓储用地总面积为0.1853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5.4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见表8-1。

(4)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了解当地土壤的环境背景概况,建设单位委托平凉市环境监测站于2015年7月对区域内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具体的监测方案如下:

①监测点位:在评价区域内设9个土壤监测点,从表层土(0-20cm)中层土(20-40cm)和深层土(40~60cm)处采样。监测点位置见图8-1及表8-2。

表8-2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一览表

图8-1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图

②监测项目:pH值、Cd、Hg、As、Cu、Pb、Cr、Zn、Ni。

③监测分析方法:

土壤监测分析方法见表8-3。

表8-3 土壤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8-4。

由表8-4可见,项目所在地土壤中的Cd、Hg、As、Cu、Pb、Cr、Zn、Ni现状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6-1995)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8.1.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1.2.1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1)建设期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建设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矿石临时堆场建设、尾矿库两侧截水沟开挖,施工活动中施工机械、车辆人员践踏及施工临时占地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土地利用类型、产生水土流失;井巷工程产生的废石进入废石场堆存会新增占地,占压植被;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矿区内的动物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生产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①井下开采可能引起地表塌陷,从而对地形地貌及景观产生改变和影响。

②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弃渣无序堆存,在风力作用下易产生沙尘,在暴雨等外力作用下,易产生滑坡等自然灾害。

③暂时未运输的矿石堆存处置可能产生的粉尘生态影响。

④矿坑废水的事故排放对周围的污染影响。

⑤生产生活垃圾的堆存处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服务期满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闭矿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井下采场关闭处理后留下的残坑、残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②废石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各工业场地的拆除、设备的转移清理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8.1.2.2生态影响对象识别

通过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的调查与分析评述,结合本项目的施工及生产工艺过程与人类生产活动行为分析,确定本区域可能受到矿山开采影响的生态因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地貌及景观

②土地及土壤

③地下水资源

④产生或加剧各种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滑坡等的发生程度和频次。

8.1.2.3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

(1)建设期生态影响的性质与程度

本项目新增工程内容占地面积统计见表8-5。

表8-5 本项目新增工程占地面积统计一览表

由于本项目扩建矿山,矿区运输道路、生活营地、工业场地、选矿厂、尾矿库均利用现有,矿山建设期的主要建设内容为井巷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在井下,井巷工程产生的废石除部分用于废石场拦渣、截洪设施的建设外其余全部用于井下采空区的充填。本次新建的东、西回风井场新增占地200m2,占地类型为旱地。

选矿厂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球磨、浮选车间的扩建,新增尾矿浓密池及铅精矿车间以及尾矿库两侧截水沟的建设。其中球磨车间、浮选车间扩建,尾矿浓密池铅精矿车间的新建均在现有选矿厂区内,不新增占地。尾矿库两侧截、排水沟的建设工程量相对较小,其总占地面积为3780m2(其中临时占地2520m2,永久占地1260m2)。

本项目共新增占地面积7042m2,其中临时占地2640m2、永久占地1460m2。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对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影响轻微,不会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由于矿山及选矿厂已运行多年,矿区动物数量较少,以小型啮齿类爬行动物为主,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且周围的野生动物已适应了当地的环境现状,所以,建设期的作业内容不会对周围的野生动物产生明显影响。

(2)生产期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①对植被及动物的影响

由于本项目采用井下开采,矿坑涌水的抽排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矿区地下水与葫芦河的联系甚微,地下水埋藏深,地表植被生长主要与降雨有关,而与地下水的联系很小,本项目利用生活污水进行矿区绿化,有利于矿区植被的生长,因此井下排水不会对当地地表植被生长产生影响。选矿厂运营期不新增占地,

不会对当地植被产生影响。

另外,矿区及选矿厂周围动物数量较少,以小型啮齿类爬行动物为主,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而本项目运行中各高噪声设备均采取了消声降噪措施,矿区运输道路利用现有,已建成多年,加之区内小型动物的耐受性较高且已适应当地环境,因此,本项目生产运行对于动物的影响轻微,对小型动物干扰也较小。

②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分析

由于本项目大部分各类工业场地利用现有,本次新增永久占地面积为1460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0.043%。所以,项目新增占地不会对评价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项目的开采岩移范围面积为0.32342km2,岩移范围内有受家峡村居民19户、有刘家塬村居民10户。矿山开采导致的岩体移动可能会对地面受家峡和刘家塬村居民产生影响。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项目矿体平均厚度为6.64m,所选用的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采矿法,各采场均留有矿柱,所以矿体开采不会造成地表沉陷,但可能产生地裂缝,应加强对地表的观测,尤其是加强对矿体岩移范围内居民房屋的观测,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

另外,本项目正常生产期间,采矿废石全部用于井下采空区的充填,可做到正常生产时废石不出井。所以,本项目建成后的废石堆存不会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

③水土流失影响

项目建成后,由于生产占地破坏当地固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同时矿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石、弃渣等固体废物会在地表外力作用下产生局部范围内水土流失,使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有所加剧,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治理措施来遏制其产生,通过工程防护和植被恢复等措施综合运用,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随着生产期地面硬化工程的实施,可大幅度减小水土流失量,各措施的深入及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重整,这种影响将会逐步恢复(详见水土保持章节)。

本次评价要求在废石场及矿石临时堆场建设拦渣墙、截水沟,在尾矿库两侧修建截水沟,完善以上措施后项目的建设不会加剧水土流失,因此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④景观影响分析

矿区地处甘肃静宁县威戎镇,项目所在地属于黄土丘陵东部强烈侵蚀农业生态功能区,主要的景观形式为农业生态景观。矿山废石的堆存、尾矿的贮存会改变局部的地貌特征及景观,但其对景观的破坏仅局限于采矿工业场地及尾矿库所在的矿区小范围内,

不影响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

⑤重金属污染累积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排放的粉尘中主要含Pb、Cd,含重金属的粉尘的排放对土壤环境的累计影响预测如下:

A、预测模式及参数的选取

预测模式采用土壤中污染物的累积模式,其模式为:

Wn=BK n+RK(1-K n)/(1-K)

式中:Wn—n年后的土壤预测值,mg/kg;

B—区域土壤背景值,采用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mg/kg;

R—污染物的年输入量,mg/kg;

N—年数;

K—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残留率,取99.9%。

B、污染物进入土壤中数量(年输入量)的测算

本项目建成后年排放的粉尘中含Pb137.85kg、含Cd 0.602kg。

含Pb、Cd的粉尘随废气排放进入环境空气后,再通过自然沉降和降雨的淋洗进入厂区周围土壤中。含Pb、Cd的粉尘直接进入厂区周围2.5km范围内的土壤中,并于当地的风向频率或污染系数相对应,按一定的比例分布在受影响的土壤中。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风玫瑰图和计算的全年个风向条件下的污染系数,以粉尘中所含Pb、Cd在16个风向下风方位的分布见表8-6。

表8-6 本项目排放的粉尘中含Pb、Cd元素在各风向下风方位的分布

按表8-6给出的Pb、Cd元素的分布,计算厂区周围2.5km范围内每个风向下风方

位土壤(面积19.625km2,可耕作层土壤厚度按15cm计,土壤的密度为2.5t/m3,则2.5km 范围内可耕做层土壤总质量为7359375t,16个方位中每个方位的土壤质量为459960.94t)的污染物年输入量见表8-7。

表8-7 厂区周围各风向下风方位土壤的Cd、Pb污染物年输入量

(3)预测结果及分析

采用土壤中污染物累积模式计算第1-5年以及第10年、15年、20年的个风向下风方位土壤中相应Pb、Cd元素的预测见表8-8和表8-9。

表8-8 厂区周围各风向下风方位土壤中Pb元素的预测值单位:mg/kg

表8-9 厂区周围各风向下风方位土壤中Cd元素的预测值单位:mg/kg

由于本项目对各无组织源均采取了防风抑尘措施并对选矿厂的矿石破碎、筛分工序配备了完善的收尘设施,使得含Pb、Cd的烟粉尘排放量较小,排到大气中的含Pb、Cd (粉)尘经过受自然淋溶迁移、植物的富集、土壤浸蚀、土壤渗漏等因素的影响,从预测结果看本项目完成后,项目所排含Pb、Cd粉尘对厂区周围土壤环境所产生的Pb、Cd 元素累积污染影响在未来20年内仍在背景范围内,不会对土壤造成明显影响。

(3)闭矿期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①废石场服务期满后进行绿化复垦,对矿山进行闭矿处理,同时对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最终达到彻底恢复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②尾矿库闭库后,尾矿库沉积滩面及坝坡需全部进行绿化。项目区气候温和,降雨量相对适中,植被生长较快,可有效遏制扬尘污染。闭库后将无废水排放,有少量渗滤液,但呈逐年减少趋势。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覆土绿化,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和改善。闭库后,尾矿库的环境风险依然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尾矿库逐步趋于稳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在闭库3年后逐年降低。所以尾矿库闭库后的影响范围较小,程度轻微。

8.1.2.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矿产资源开采、选矿过程中,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生态植被破坏。本项目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使矿区、选矿厂所在地的生态

环境问题得到治理和预防,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8.2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生态影响主要为随着地下开采的进行,后期可能出现地表沉陷,对沉陷范围内土地、植被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项目的采矿岩移范围面积为0.32342km2,岩移范围内有受家峡村居民19户、有刘家塬村居民10户。根据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编制的《静宁县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3年11月)及其审查意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认为:矿山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后期应加强采空区的充填;开展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对矿井实施充填封闭、平整可能的地面沉陷区。

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部门对采矿对地面构成的危险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建设地表移动观测系统,加强对地表的观测,尤其是加强对矿体岩移范围内居民房屋的观测,设立地表沉陷治理基金,用于对岩移范围内居民房屋的修缮,并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

2018中国就业情况分析

2018年我国就业人数统计、人均收入支配及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9-01-12 09:44 来源:中国报告网 就业人口,在我国是指在16周岁以上,特殊职业需要18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包括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业的人员。 一、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特征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减速换挡、结构优化调整、动力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显得更加重要。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稳就业”放在了“六稳”工作之首。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延续稳定向好势头。但也应注意到,就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区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1、就业整体形势延续稳定向好 2009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部

2018年以来,尽管面临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整体仍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从就业人数看,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万人,同比均增加3万人。从失业情况看,1-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1%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5.5%的年度调控目标;6-9月,全国主要就业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维持在4.3%-4.4%的区间小幅波动;三季度末,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8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降至多年来低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2、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占GDP的比重达到5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贡献。测算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比第二产业多20%左右。2017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随着网店、微商、网购快递等网络创业就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1978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部 3、创业创新成为就业增长重要源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寻求各种发展机会。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相对集中,优秀企业也就比较多,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有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欲望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育水平、教育条件和社会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力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价值观念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社会主体价值取向所左右的。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其实

就是认可、接受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价值观念正是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而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 政治制度和氛围 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和了解影响职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 个人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取得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 2.突破生活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职业危害有害因素的分析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68590 职业危害有害因素的分析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职业危害有害因素的分析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粉尘本项目粉尘主要为电焊烟尘和铝合金及其他金属粉尘, 依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 , 采用查表法进行定级评价。 物理因素本项目拟选设备及防护措施与类比工程资料相似, 依据《噪声作业分级》(LD80?5) , 本项目噪声作业分级为: 零件加工和打磨岗位为Ⅰ级, 其他岗位为0 级, 喷漆烤漆房采用燃气燃烧加热热风对流形式, 由室体、加热换热系统、热风循环系统等组成, 室内温度可自动控制在80℃左右, 在作业人员室外控制仪表操作处进行检测, WBGT指数平均值为2814℃, 累计接触高温的时间< 2h, 预测在高温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就业环境及大学生自身情况,提出相应的就业措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环境 引言2011年“两会”落下帷幕,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各代表针对此重大社会问题提出颇多议案,温家宝总理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据2010年的调查,高校大学生就业率达87.4%,2011年的应届本科生将达到700万,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可见一斑。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状况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 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 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 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 年达559 万人,2009 年达610万人,2010 年达630 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二)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1 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 万人。 (三)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 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四)劳动力市场失灵 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 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一)高校扩招与就业岗位的矛盾 国内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配置错位的矛盾,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是必然趋势,高校的扩招带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也带来了飞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十一五”期间,国内高校毕业生达2 500万以上。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只占了新增岗位量的22%。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将达到2500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 析与对策 班级自动化121 学号 121044110 姓名: 范昊泽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 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 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起来。加之当 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 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 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 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从而在社会,高校教育,大 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找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形势对 策 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加大,我们在校学 生的迷茫与无助更是增大,恐慌,担忧接踵而来, 本着能从该课程中学到,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与 信息,修了这门课,当它结束时总结一下所学的 东西,发现在这里了解有关就业的一些信息,不 能和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较,它是步入社会前有必 需的知识,以后最能发挥功效的一门课之一。以 下是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结构等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比重现在只占GDP的3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是50%,发达国家更是高达60%—70%。”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就业结构相比,中国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有待增强 学校原因 1.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2.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少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建立专业,如广东省各基层学校需要大量的地理、历史专业教师,但广东省却只有两所院校开设了地理师范专业;而如其它师范类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应对策略的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备受欢迎,数量更是突飞猛进。而如今,大学生也由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而大学生又该如何应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三个大块进行深入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体现了“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这一重要思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699万人增加了28万人。而2015届毕业生较2014届不相上下,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全面发展,劳动力市场对就业所需能力的门槛逐渐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体系缺乏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和结构上与人才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再加上日益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和逐年减少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入WTO尽管能提高我国各方面的水平,但却也出现部分用人单位对待毕业生的态度居高自傲,对人才的学历盲目求高的现象,出现了"重盗轻能"的思想等问题。尽管中国的就业渠道拓宽了。但还是存在供给需求不平衡,就业结构矛盾的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职业、岗位的变化,而由于我国还缺乏科学的人才预测和规划,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有很大盲目性,致使热门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最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需要来培养;而多数的高职生和专科生也按照本科压缩型来培养,加重了一般就业压力,并使原有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三)岗位有限,用人单位理念不适当 1、毕业生骤然增加,但我国的岗位却没有相应的增加。相反,国家政府机关和一些企事业单位正在加快进行以机构和人员精简为内容的改革,就业岗位在急剧减少。 2、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不适当。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出现了“人才高消费”。另外,有些用人单位没有长远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节约员工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这种教育渐趋普遍化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转变成大众化教育。这样一来这个教育政策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千万个人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1.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毕业即失业”这一略带调侃的流行语,但无疑从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稳定,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毕业生和高校还是政府部门都在迫切关注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毕业生人数增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加。现今大学生的数量又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市场供远远大于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从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就逐年增加。而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95万,而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目[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大 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人数和职位数量上的矛盾即人数远少于

岗位数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结构性失调。比如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这形成了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毕业生没有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许多岗位空缺。 个人以及社会观念问题 很多大学生有着眼高手低的心态,对于一些工资比较低或者工作比较辛苦的岗位都不愿意从事。但是我国由于当前的经济市场的影响,高薪岗位人数需求较少,大学生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竞争相对又处于劣势,如此一来本科生能获得高薪职位的人数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社会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开始对求职人员在文凭学历上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只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为取得获得更高学历而放弃找工作选择继续深造,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就是这一有力验证。但是若考试失利之后,毕业生又必须面临就业问题,这时就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于工作经验也有要求时,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无疑又成了“孤儿”。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由于工作相对稳定而被称为“铁饭碗”,因此一直是毕业生希望的出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当中,但是因为公务员的考试和考研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试没有通过选拔,毕业生同样会失去许多就业的好机会。 2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校企联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此外,政府非常重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鼓励。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当前政府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2009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两

机械加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加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析(标准版)

机械加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标准 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主要工种及生产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一)车削 在车床上用车刀切削各类工件。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 (二)刨削 在牛头刨床及龙门刨床上用刨刀切削工件的平面或沟槽,刨削可以加工零件的平面及沟槽。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 (三)铣削 用铣床的铣刀加工工件。铣床有卧式铣床、万能铣床、立式铣床、工具铣床及龙门铣床等。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 (四)磨削 在磨床上用砂轮进行切削加工。砂轮在高速旋转下切入工件表面,将工件表面的金属层不断切除。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

(五)钻镗 钻削主要用于加工工件上一定直径的孔。先用钻床钻孔,然后用扩孔钻扩孔,在进行铰孔。镗削主要用于大型、中型箱体零件或机架上的大孔、同轴孔、平行孔的加工。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 (六)钳工 主要依靠手工工具对金属进行切削加工。其基本操作有划线、锯割、凿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铰孔、攻丝、套扣等,这些操作大多是在台虎钳夹持下进行的。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 二、常见职业病 噪声聋为机加工常见职业病。 3.4涂装 一、主要工种及生产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一)静电涂装 是以接地的被涂物作为阳极,涂料雾化气或电栅作为阴极,接上负高压电,在两极间形成高压静电场,在阴极产生电晕放电,使喷出的漆滴带电,并进一步雾化。带电漆滴受静电场的作用沿电力线方向吸附在被涂物上。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甲醇、环己酮、乙酸乙酯。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大学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姓名文博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态学 年级硕士一年级 学号 D1*******

任课教师明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25日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博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就对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并生存下来,以此开创“骨器时代”[1]。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来于自然环境,这就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破坏的程度逐步加深,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是全世界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二者关系作简要叙述,并讨论如何正确、客观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破坏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Qian Lifu Anhui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bstract: the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an old topic, Hemudu ancestors, which created a "bone age", transformed the surrounding geographic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及原因,对策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

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外部环境分析

内容简介: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使大学生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就业形势也将 得到一定好转。因此,研究2010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帮助大学生们认清客观 状况,形成理性化的求职择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就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社会、政策等环境分析,也找出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从大学生的角度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建议。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2010年大学生就业道路曲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10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比2009届要严峻得多。”的确,据统计,2010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预计是650万--700万人次,加上2009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 虽然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2010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往年校园招聘的主角外企减少了一成,并且外企们纷纷缩减了招聘计划和预算。据某招聘网站的数据表明,09年外企招聘企业减少了10%--15%。一些知名外企更是冻结了招聘计划,不再招人。 (二)、2010年大学生就业前途光明 1、2010年经济进一步复苏将加大劳动力需求 (1)、外部经济环境比2009年明显改善。根据国际权威组织的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衰退将宣告结束开始回升,IMF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2.0%。伴随世界经济的增长,则可能形成国际市场需求的报复性反弹,拉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反弹。 (2)、我国经济结构已获得初步调整。经过2009年的结构调整,失调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表现在: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将对一系列产业产生拉动作用;房价得到有效抑制;农业连续六年获得丰收改善了消费者的支出预期,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 (3)、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明显恢复。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消费者信息指数已经从3月份的最低水平86.0逐月回升到8月份的88.0,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企业家信心指数从去年四季度94.6的最低点逐月回升至三季度120.1,也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且加速势头十分明显。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的恢复将对2010年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上述因素决定了2010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复苏,GDP增速将继续有所加快,带动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2、劳动力供求的结构矛盾仍然突出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此可见,大学生就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 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 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 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 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 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 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 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 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 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 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 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高级技师,其次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劳动者。 2、再就业更加困难 2002年,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逐月减少。2001 年12月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2002年3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489.9 万人;6月底为464万人;9月底为439万人②。这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应看到,这些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远少于东部地区,这些下岗职工 主要是大龄、技术水平低的再就业困难群体。 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的比例均维持在85%以上,对进中心的下岗职 工,政府和企业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2002年3月底,有430.8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7.9%;6月底,有412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9% 9月底,有376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5.6%。 2002年第三季度,全国国有企业共有49万下岗职工出中心,其中25万人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合同,占52.3%,比上半年增加3.1个百分点。2002年1~9月共有77.3 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15%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下岗职工的 再就业率不断降低,1998年为50% 1999年为42% 2000年为35.4%,2001年为30.6%,预 计2002年为20%左右。

高校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一、弱势因素分析 1.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是就业地域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多年来,在黑龙江省就业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 尔市和牡丹江市,表现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经济发达城市人 才缺口总量减少,而边远中小城市、乡镇以及中小企业受制于福利待遇、交通、教育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难以吸引到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与社会需求存有着结构性矛盾。很多毕业生在 择业过程中期望值相对较高,过度考虑就业的工作地域、经济待遇、 生活环境、岗位性质等因素,导致择业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受到限制。 三是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部分高校在师资力量更新、教学 硬件投入、学生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存有薄弱环节,导致人才培养质 量下滑,造成学生职业水平素养与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相脱节,无法 胜任用人单位岗位的要求,形成毕业生水平素质与岗位需求错位的结 构性矛盾。2.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水平有待提升黑龙江省高校从事就业 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院(系)总支 副书记、辅导员等组成,他们之中系统地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知识专门训练的人 员相对匮乏,并且普遍缺乏企业职业指导的实战经验,“职业化、专 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服务领域窄,服 务形式单调,服务水准浅等,导致在展开就业指导工作时针对性弱化。另外,因缺乏社会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的加入,就业指导教师对职业、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多来自间接渠道,而不是源于个人体验的直接渠道,在一定水准上降低了就业指导的实效性。3.学生就业观点需要转 变虽然我国已迈入大众化就业时代,但是毕业生中普遍存有就业观点 陈旧,求稳求利心态较重,热衷于就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大众化”的就业观点还没有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另外,因为传统观点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主动思 考并投身于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较低。我们在对黑龙江省37所高校就

职业危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确保项目部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措施。 二、本项目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业病是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职业性危害因素即是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本项目经理部存在以下:接触粉尘、电气焊、防水、高温、噪声等有毒有害作业,本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将有效保护接触以上危害性因素的劳动者的健康。 三、防治方针和目标 一)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项目部监督、各分部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二)目标 杜绝重大职业伤害事故,年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 四、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 一)管理组织 1、项目部设立以主管领导为主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组织,负责项目部的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和各分部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具体日常工作由安质部负责,办公室给予协助。 二)管理职责 1、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地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熟悉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掌握职业卫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和减少职业性危害。 3、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减少职业性危害因素。 4、定期组织项目部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五、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目部的职业危害共分为六大类:生产性粉尘、缺氧和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焊接金属烟雾、高温和噪声。 1、生产性粉尘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的凿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 在建筑物地下或狭窄空间通风不畅情况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 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

以环境保护看人与自然关系1

从环境保护看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仍然是哲学界的主流话题。人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它在人与自然交往的现实语境中生成,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存方式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也就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是和谐的。生态危机正是在人的生存方式基础上人与自然、入与人的交往活动的一种结果。因此,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的生存方式中加以研究,从人的生存方式视角反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改变不合理的生存方式,悉心料好、呵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的生存需要一系列物质生存要素,包括自然、社会、人以及技术和各种技术物品。在一定历史阶段,总有一种生存要素是最基本、最具决定性的,规定着那个历史阶段人生存的基本特征,我们把围绕决定性生存要素所构成的物质生存系统叫做人的生存方式,并用这一决定性生存要素来命名这一生存方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自然生存与技术生存两种方式。不同的生存方式,对应着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早期的自然生存是原始自然生存,人类通过采集与狩猎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植物与动物。自然界提供什么,人类就利用什么。自然界有什么,人类就需要什么。 人类的需要只是对自然物的反映。在采集与狩猎的劳动过程中,人类总结和发展了种植和养殖技术,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进入到农业自然生存。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中,动植物的生长主要是按遗传规律的自然生长,不能预先设计和控制,人只是为它们的自我生长提供较好的条件,人的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相反,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充满了神秘感和敬畏,不得不依据自然的结构、功能和属性调整自己,通过顺应自然以求得生存。 在自然生存中,虽然应用了一些原始工具,但这些工具只是肢体功能的简单延伸且作用有限,人的生存主要依靠自身的自然条件(主要是体能,包括体力和身体技能)与自然界进行交往,人的根本属性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气候、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的生活和命运。因此,自然生存是一种动物式的生存。…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存在物,他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且能用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在此过程中又创造新的需要,新的需要不仅有量的拓宽,而且有质的提高。此时,自然生存方式的局限性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超越自然生存而去追求更高级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欧洲相继爆发了倡导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宣传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以及提倡“天职”(劳动)观念的新教改革运动。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一方面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性的压制和摧残的过程中,把长久沉睡于上帝神性之中的人的物性猛然唤醒,形成了“物本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又与欧洲特有的地理和历史条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社会以资本追逐最大利润为驱动力,以物欲的满足为目的,以有效率的运作为原则,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奠基在功利性的基础上。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资本家发现通过把科学所发现的自然规律和知识运用于生产过程中,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十分有利于资本增值,从而大力赞助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各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于是,各种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并出现无限进步的趋势,各种新工具、新机器相继被发明出来并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各式各样的技术物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并奔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占据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位置。泉水般涌流出来的大量技术和技术物品,使人享受到物质殷实、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交往多样等众多好处,欲望得到空前满足,生存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于是,人类凭借技术的应用,使其从生存于天然自然界转向生存于人工自然界,开始了技术生存。技术生存就是一种运用技术手段改变自然以创造人工自然环境来满足人需要的生

2021年中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欧阳光明(2021.03.07) 班级:09机械类(2)班学号:B09300201 姓名:丁芳【摘要】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而言,踏入社会后,摆在自己面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就业、继续深造、待业。而就业往往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人都退缩了。那么,就业到底难到什么程度了呢?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形势的呢?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并对其产生原因做出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培养模式 【正文】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1.就业困难急剧增加 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天之骄子”成为一个集中的弱者群体。2007 年之后,不少大学生开始 出现失业或者隐形失业的 状况,到2009 年大学生失 业问题开始成为全社会重 点关注的问题。2010 年, 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

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则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够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因素,已经远远不限于本国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能力,更多或更宽的是来自于全球经济状况和国内外的人才竞争力。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就业困难急剧增加。 2.就业后面临的经济压力 即使是就业了的大学生,也在面临微薄收入与生活支出的巨大压力。大学生经过了最少15 年的教育过程,最基础的就是学会了如何体面的生活。但是,体面的生活需要消费的支持。而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收入往往只有1000-2000 元,如果在大中城市独立生存的话,这些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的体面生活支出。尤其是进入2009 年,房租、食品、服装、交通等生活费用的上涨,让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更加艰难。 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大学生花费家里几万至十几万元上大学,让很多家长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有的学生在贷学金的支持下完成的学业,也就意味着需要偿还贷学金。但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就意味着无法获得收入来源。而不少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其收入也非常低,还没有农民工的收入高。同时,而这些支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收入,让他们无法独立地生存,更不用说归还来自父母或者金融机构的大学贷款。 3.就业难对后期教育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