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能源管理情况

企业能源管理情况

企业能源管理情况
企业能源管理情况

宜城市安达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企业能源管理制度

1.1企业能源管理目标

企业能源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完善企业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加强能源的科学管理,科学利用,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初步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目标,使企业成为节约型、科技型企业。规划“十二五”期间,单位产品达到或低于国家能耗限额。

2.2 企业能源管理组织结构、人员及职责

1.2.1 能源管理组织结构

公司实行三级能源管理体系管理模式:

1)一级能源管理机构:公司生产部、产品技术部、财务会计部、综合管理部等公司相关管理部门

2)二级能源管理机构:生料车间、烧成车间、成品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部门。

3)三级能源管理机构:公司各班、队、组和各单位下设各班组。

1.2.2 能源管理人员

公司成立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总经理:周明山

副组长:生产副总经理:殷建华

成员:生料车间、烧成车间、成品车间、包装车间、产品技术部、财务会计部、综合管理部等管理、生产部门主要负责人。

1.2.3 能源管理职责

各级能源管理机构职责:

总经理是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第一责任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宣传贯彻国家、地方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执行司有关节能减排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2)、负责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大事项的决策。

3)、负责研究和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

4)、负责组织制定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和标准,构建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5)、负责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协调和服务。

6)、负责组织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的技术方案确认和竣工验收。

7)、负责组织对重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验证。

8)、负责各类节能减排统计报表、分析、总结资料的填报及上报工作。

9)、负责监督节能减排计量器具的配备、周期检定和节能减排的现场稽查。

10)、负责组织开展群众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与岗位立功竞赛活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部,办公室主任由生产部部长兼任,副主任由综合管理部部长同志兼任。

1.3 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

1、公司能源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能源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节能意识自觉性,合理节能降耗减少浪费,更好保障生产、办公、生活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车间、各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能源,是指电力、原煤、燃油、生产生活用水。

第四条能源管理坚持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厉行节约、效能统一的原则,加强节能宣传教育,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施。

第五条公司能源管理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按网络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各级能源管理机构,实行层层负责制。

第六条生产技术部负责企业能源的综合管理(包括及时根据生产需要统筹安排能源供应、每月核算能源利用率、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各单位配合生产技术部,统筹规划能源计量表的配备和能源用量的核算。

第七条所有能源进厂都必须经过准确计量,严格按规定履行各项手续并及时统计上报。

第八条所有需要贮存的能源,应加强保管检查,防止掺入杂质、流失、变质等损失。

第九条主要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规程》,抓好主要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生产操作管理,力求高效、稳产、优质、低耗、长寿。

第十条其他辅助车间要按照主要生产车间稳定运行的要求搞好密切配合,确保公司生产的顺利进行,并抓好本车间节能工作。

第十一条各单位(部门)要有领导分管、专人负责本单位的能源管理及节能工作。

(一)杜绝长流水、长夜灯,提倡节省创效益;

(二)生产线上因设备故障,在维修设备过程中(生产不能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应及时关闭生产线上其它运转机械。

(三)工作结束后,由专人负责各能源开关的检查。

(四)各科室(部门)离开办公室应关闭办公室相应的电器设备的电源(如:电脑、空调等)。

(五)各车间应积极提高工作效率,相应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六)各分厂动力生产供应系统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及电力行业规定,努力降低各种动力消耗,应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功率因数应控制在0.9以上。

(七)公司各车间、下属各单位要努力抓好节约用水管理,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的循环利用率要达到92%以上。

第十二条公司将能源消耗指标纳入目标成本考核,每年年底对各责任单位的能源节约工作进行考核,实施奖惩。

2、公司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

第一条能源计量统计管理是公司能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各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第二条生产技术部为能源计量统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公司的能源仪表、器具配备、维修、检定管理及所需数据系统的计量、统计、汇总和传递上报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计量统计法规的要求处理有关日常事务。

第三条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能源计量点的分布情况合理安排能源统计工作,做到定岗、定人、定时抄表;各类计量数据要求抄表准时、逐级统计上报,汇总计算及时,数字准确无误,传递准时;原始数据记录单、统计台帐、报表均整洁、齐全,保存完好。

第四条各单位特别是重点耗能单位应加强对重点耗能设备的监控,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台帐,每月对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控制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促进能源消耗的不断下降。

第五条公司生产技术部作为能源数据统计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出具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公司其他单位采用能源数据时不得采用车间基础数据,必须采用生产技术部出具的数据,做到“数出一家、量出一门”。

第六条公司针对各车间能源数据报表上报情况,对上报及时,准确率高的单位,年底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错报、虚报、

拒报、迟报、伪报能源报表的单位,视情节的轻重,年底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3、公司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第一条各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能源分布情况统筹规划能源计

量表的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工作要按照国家计量局《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通则》的要求进行,计量仪表、器具齐全,配备率不小于95%,重点部位不得缺项。

第二条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计量法》,能源计量器具的采购、保管、使用、检定等工作严格按规定进行。

第三条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及校准,公司各车间、下属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及标识的保护。

第四条各单位新购置的能源计量器具必须进行统一编号并建

立台帐,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五条对属于国家强检的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按国家检定规

程规定的周期进行,非强检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由公司生产部根据能源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各单位要经常巡视,发现能源计量器具失效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第六条各单位能源计量岗位工作人员对本单位领用的能源计

量器具,必须按规程正确操作,不得自行拆装;如发现有量值不准或其它不正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本单位能源计量负责人,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和标识的保护,注意防尘、防震、防潮、防光照射。

第七条各单位在用能源计量器具漏检或发现有明显计量误差时,应及时通知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维修或重新安排检定,以保证在用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4、公司能源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

能源计量工作是我公司实现产品优质高产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普及的基础工作,为使能源计量工作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特制定我公司能源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公司能源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学习、宣贯《计量法》、《节约能源法》和法定计量单位。

(二)制订、修订公司能源管理制度,编制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计划、周期检定计划、抽检、抽查计划,并付诸实施。

(三)建立计量器具台账,办理能源计量器具发放、转移、报废手续,提出计量器具遗失、损坏的处理意见,做到帐、物、卡相符。

(四)做好公司各种能源计量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

(五)严格执行检定规程,做好检定记录,并妥善保管检定资料。

(六)对各单位重点能耗设备进行监控,对各单位能耗指标进行分析、控制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促进能耗的降低,做好能源预测。

(七)开展能源监察,重点监察各单位节约用电、用水情况,杜绝能源浪费,推进公司节能工作的开展。

二、各单位能源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学习、宣贯《计量法》、《节约能源法》和法定计量单位。

(二)负责本单位能源计量人员的培训及节能技术的推进工作。

(三)建立本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做到帐、物、卡相符。

(四)编制本单位计量器具配备计划、周期检定计划、抽检、抽查计划,并付诸实施。

(五)做好购入、发放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检查工作,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入库和发放。

(六)做好本单位各种计量统计工作。

(七)对本单位重点能耗点中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巡回检定、检查。

三、生产工艺流程能源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认真执行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在生产部和本单位的领导下,做好能源计量工作。

(二)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器具在良好状态下运行,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三)认真做好当班的巡视检查工作,准确无误的做好原始记录,保证测出的结果准确无误。

(四)严格操作规程,不得误操作,对私自拆卸和有意损坏计量器具者,视情节严重,给予厂纪处分和经济赔偿。

(五)在周检期内,由本单位计量负责人定期进行抽检,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发现异常,及时报本单位计量科或上级计量部门进行修理,确保计量器具的正常运行,否则按质量事故给以处罚。

(六)经常保护能源计量器具及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做好安全文明生产。

1.4.1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及管理情况

1.4.1公司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表1-1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表(公司用煤就要有煤计算)

单位电能计量表(块)水表(块)煤计量备注生料车间1 1 无

烧成车间11有

成品车间11无

包装车间11无

化验室11无

合计55无

1.4.2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情况

公司按照国家计量局《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通则》的要求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管理,对属于国家强检的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按国家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非强检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由公司生产技术部根据能源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日常使用中经常巡视,发现能源计量器具失效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Love is not a maybe thing. You know when you love someone.

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概述 能源管理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把生产企业的能源消耗如:水、气(汽)、风、电的使用过程数据,监测、记录、分析、指导。实时监控企业各种能源的详细使用情况,为节能降耗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为企业查找能耗弱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运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使能源使用合理,控制浪费,达到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再创造效益的目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对每条生产线、每个工作班组以及主要耗能设备进行实时考核,杜绝浪费,并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工艺,以降低单位能耗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为企业生产管理、计量管理、节能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概念。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是我们对节 能减排、节能降耗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唐山天辰电器有限公司愿为我们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环境,实现节能环保,恢复保持绿色生态作出贡献。 第一卷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成 第二卷建立能源管理系统的意义 第三卷能源管理系统方案 第四卷能源管控系统界面案例 行业应用案例>>>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功能、方案 第一卷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成 系统组成:服务器主机,以太网或者局域网连通的通讯网络,无线传输部分,有线传输部分和能源管理软件,各计量点(流量计、液位计、温度、压力等),电表等部分。 硬件组成: 1、各个采集点的终端表(带 485 通讯的流量计、电表等)。 2、采集和传输数据的集成箱。 3、可以通讯的有线网络。 4、上位机主机。 软件组成: 1、终端表的通讯协议。 2、采集有线网络数据的接口程序。 3、采集无线网络的抄表软件。 4、适用的数据库。 5、分析和显示数据的能源管理软件。 界面显示: 1、各个点的数据累计值和即时问询。 2、通过运算得到的能耗值。 3、具备导入导出功能,筛选和存储。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

GB/T 15587-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 1272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 3 能源管理系统 为实施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3.1 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3.1.1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 3.1.2 应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制定能源管理目标。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可分别制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 3.1.3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企业所有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 3.2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管理好以下环节: a. 能源输入; b. 能源转换; c. 能源分配和传输; d. 能源使用(消耗); e.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f. 节能技术进步。 3.3 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 3.3.1 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企业领导应负责建立、保持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 3.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 3.3.3 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能源主管部门的协调安排,完成各项具体能源管理工作。 3.3.4 在分配落实能源管理职责的同时,要授予履行该职责所必要的权限。 3.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3.5 文件 3.5.1 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严格贯彻执行。能源管理所需文件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 3.5.2管理文件 3.5.2.1 管理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原始记录要求等所作的规定。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各种规定等。

某企业能源管理制度

某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目录 一、能源管理机构和三级管理网岗位责任制 二、能源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三、节能办公会制度 四、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五、节能管理员工作标准 六、供用汽管理制度 七、供用煤管理制度 八、事故界限 九、锅炉保养工岗位责任制 十、供电、用电管理制度 H^一、供水、用水管理制度 十二、空气使用管理制度 十三、油品发放使用管理制度 十四、疏水器定员、定期维护制度 十五、水表前过滤岗清洗制度 十六、能源定额考核办法 十七、能源现场管理考核规定

、能源管理机构和三级管理网岗位责任制 ㈠能源三级管理网体系图见能源管理体系图(导则中) ㈡各级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 1、主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制 ⑴ 传达贯彻国家能源政策和法令,积极为完成市化工公司下达的能源节约指标。 ⑵ 认真负责、统筹协调、平衡全公司的能源工作。 ⑶ 定期主持召开“公司节能降耗管理委员会”会议。 ⑷ 领导能源动力分厂,公司各耗能分厂(车间)节能组的能源工作。 ⑸ 检查各部门和专职人员对制度的执行,措施落实和定额完成情况。 ⑹ 审核全公司重大节能技措项目和奖惩实施办法。 2、公司节能降耗管理委员会责任制 ⑴ 人员组成: 主管能源副总经理担任主任,能源动力分厂领导任副主任,委员由各车间(部门),分厂的设备副主任、节能工程师和主管能源管理员担任。 ⑵ 活动日期和内容:规定为每季一次全体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有关能源的方针政策和文体精神;总结本季节能情况和研究布置下季的节能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总结。 ⑶ 职责范围: a、在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审定有关节能的重大措施技术改革和合理化建议。 b、贯彻国家的能源政策和法令,讨论和商定本公司节约能源规划及管理制度。 c、讨论和审定分厂、部门(车间、工序、机台)的能源消耗定额和产品耗能定额。 d、检查节能奖惩制度的执行情况,审查节能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并提出奖励意见。 e、定期检查能源动力部门的节能工作。管理和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3、能源办公室 ⑴ 在主管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全公司,能源管理和能源考核工作。 ⑵ 负责汇总编制,报关全公司日、月季度的各种报表。 ⑶ 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方针、政策和法令。 ⑷ 按照上级要求配齐管好能源计量器具,开展热平衡和能量平衡的测试工 作,制订各车间的能耗定额和产品单耗 ⑸ 建立和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并检查督促实施执行情况。 ⑹ 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工作。 ⑺ 定期按月召开三级人员能源分析及能源消耗情况分析会议,通报各部门的节能工作

能源管理系统能耗管控平台搭建软件商解决方案

能源管理系统能耗管控平台搭建软件商解决方案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户,其中工业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作用,不同的是工业生产制造流程,安装情况,生产的产品类型,以及人员管理能源的水平都产生各种影响。 建立全厂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能耗管控平台搭建软件商(+V信号:mslongya)可以实现能源数据的在线收集。、计算、分析和处理,因此能量供应物料平衡、调度和优化、能源设备的运行和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尽管我国节能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但总体来说,全社会仍有较大的节能空间。相关研究表明,到2020年仅钢铁、水泥、石化和化工、有色、电力及通用领域既有产能技术可行的节能潜力就4亿吨标煤以上,而全国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潜力高达6亿多吨标煤。 此外,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兴起,节能技术仍在不断创新,未来在信息、通讯、智能控制等技术的支撑下,工业生产将从局部、单点工艺节能优化向全流程、系统性优化转变;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对能源生产、储存、输送和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并最终给出最优利用模式;通过在工厂中预制模块完成90%的建设,进而现场安装组建的预制建筑技术可有效实现建筑施工的节能减碳;建筑“一体化”节能设计可对既有建筑实施深度节能改造;交通运输用能方式将逐步向清洁、多元、电气化转变;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将极大优化交通运输效率,可以说,

工业、建筑、交通等各领域节能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有望不断加速,从而进一步释放节能潜力。 能源管控系统可对工业楼宇照明、空调、动力等用电数据、用水量、用气量、冷量、热量进行监控,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不是简化建筑物的功能要求,降低其功能标准。通过建立能耗管理系统,生成实时、动态、科学、准确的能源监测数据库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政策法规标准,为节能改造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快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工业楼宇用能的管理,在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电力控制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可以通过合理的节能策略和能耗监控系统,有效降低企业公共设施的能耗。分析了效用数据,建立了能耗模型,以获得企业自身的能量提升空间;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全面监控,消除信息孤岛和节能死角,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管控系统未来长时间节能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未来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减少能源间接性出口及周期性浪费,这是重塑能源的前提条件,否则能源需求将是填不满的漏斗,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源中瑞结合互联网物联网打造现代化科技化绿色化工业产业链。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doc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即: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1、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国家对能源管理工作越来重视,各省市已将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了重点用能单位,面对繁重的节能任务,很多重点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节约能源这一责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仅仅靠方针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的承诺对于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始于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包括贯彻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将能源方针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进行管理评审和配备适宜资源。并由最高管理者明确本企业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意图和应用范围。 (2)任命管理者代表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本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个管理者代表来负责体系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有如下职责:确保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协助最高管理者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故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由分管副总经理(副厂长)担任。

(3)提供资源 最高管理者应授权管理者代表组建一个机构或班子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其初期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以及建立体系后的日常工作。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能源管理委员会,或节能小组。 最高管理者还需要为体系的建立和保持提供其他资源,如时间、办公条件、信息、资金、人力等,特别应保证充分的资金来用于管理方案的实施。 2、范围界定 对于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而言,其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因此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宜是一个覆盖企业的所有过程、产品和服务,并涉及组织职责和权限、现场区域、地理边界等要素的集合,通常应根据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以下方面。 (1)企业的活动范围 企业的活动范围即企业的活动领域,包括与企业的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有关的活动,包括管理活动(如办公场所和办公车辆)、产品和服务实现活动(电气运行、维修车间、公用工程)和生活活动(职工食堂、浴室等)等。 (2) 企业的管理权限范围 管理权限范围即已确定的企业的职责和权限界限,包括承担企业活动职能并处于一定区域的企业单元,如各职能部门、岗位以及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如项目工程部等。通常该权限范围还应符合法律法规中已明确界定其责任的许可范围。当企业的体系范围所覆盖的活动与其他企业存在管理上的接口时,如集团公司与下属矿厂存在管理接口的项目时,必要时,应明确组织职责的输入与输出的界限。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为以下对象提供实施指南: a)应用DB37/T1013-2009的工业企业。 b)其他相关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DB37/TIOU-200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DB37/T1013-200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用能单位应将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壹部分,根据其规模、性质和能力等状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边界范围内的能源利用和管理活动应符合DB37/T1013-2009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应通过以下活动进行: a)体系策划 识别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贯彻执行情况; 评价能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确定能源基准、标杆; 识别评价能源因素; 制定能源方针、目标、指标; 确定能源管理职责,配备资源; 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 b)体系实施 对实体系范围内机员实施培训 执行体系文件,对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能源规划、设计、采购、贮存、加工转换、传输分配、使用、回收利用等过程; 全过程监视和测量; 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必要时实施应急预案。 c)体系检查和改进 实施内部审核; 实施管理评审; 识别节能潜力,确定改进措施,提供必要资源。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用能单位应通过建立适宜的文件,沟通意图、统壹行动,最终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系统阐述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全部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为评价体系有效性和适宜性提供评价标准和客观证据。 a)体系策划和文件编写应紧密结合,其中: 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方针、目标是用能单位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能源方针应表明用能单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 引言 能源消耗是企业生产成本中重要的可控部分,降低能源消耗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节能技术和装备如高效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仪器设备等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种能源介质(风、水、电、气、汽等)和各类供能用能系统(供配电、供水系统、煤气系统等)进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如果在企业中建立能源监管体系,通过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将能耗分类计量,就可发现高能耗点和不必要的能耗消耗量,更能确保能源调度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山东东岳集团创建于1987年,200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坐落于美丽的建筑之乡淄博市桓台县。23年时间,公司沿着科技、环保、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 系统主要功能

能源分项计量信息采集: 水;气(氢气、氧气、氮气及惰性气体);燃料气(煤气和天然气等);电;蒸汽;煤、石油等... 能源控制:通过对能源数据(包括统计数据和预测数据)周期性的集中与报告,实际能源消耗与根据实际生产参数计算出的预期能源消耗进行比较。提高能源数据测量和计算的可靠性,能源管理机构据此进行计划、观测和控制,为节能技术项目的实施做出规划。 能源协调: 在所有能源介质之间进行综合动态平衡,根据生产计划和能源预测,协调能源供应和控制,做到既能满足生产过程的能量需求,又能合理避免负荷高峰。 能源质量: 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例如:质量分析、质量跟踪、趋势评估、越线警告等,对能源中心提供的输出进行质量控制,平衡动力与成本的矛盾。 能源指标:根据统计的能源计量数据、生产数据,计算各耗能设备的能耗数据,提出控制指标,对各用户进行能源绩效考核管理。 能源预测: 能源中心根据实时能源数据库与历史能源数据库,对各个能源核算单位,针对不同的生产和运行状态,采用数据挖掘模型或多元统计方法,计算出能源预测结果,提出能源消耗趋势。 耗能设备管理:能够维护能源设备的基础数据信息;根据设备运行参数及状态曲线,在大量历史数据的积累下,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使用寿命进行预测及预警,为设备的计划检修提供依据。并对设备利用率、作业率、运行记录、故障记录等进行智能分析。 能源成本核算: 通过能源计量数据,依据能源投入、产出情况,对成本进行核算。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词:实时数据库pSpace RTBD SCADA软件能源管理系统EMS 力控 监控组态软件力控eForceCon SD 1.引言 1.1.概述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而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装置情况、产品类型、能源管理水平对能源消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设一个全厂级的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数据进行在线采集、计算、分析及处理,从而对能源物料平衡、调度与优化、能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源管理系统(简称EMS)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中,把能源管理作为MES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应用构件,作为大型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整体需求分析 企业希望能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建立能源管理调度中心,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从而使能源管理、能源生产以及使用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能够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离线生产分析与管理。其中包括能源生产管理统计报表、平衡分析、实绩管理、预测分析等。实现全厂能源系统的统一调度。优化能源介质平衡、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能源,提高环保质量、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降耗和提升整体能源管理水平的目的。 2. 设计内容与原则 2.1设计内容 ★自动化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网络系统及设备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软硬件平台系统; 能源系统各站点的数据采集系统; 调度及操作人员所需的人机界面系统; 设备冗余,安全监测系统; 历史数据海量存储及分析系统等。 ★辅助系统 能源系统视频安全监控; 能源系统配套报警系统; 能源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2.2设计原则 ★完善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 ★规范能源系统的自动化系统设计 ★实现对能源系统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减少能源管理环节,优化能源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 ★减少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 ★通过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指挥系统,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 ★为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和处理提供条件 3.系统架构 典型能源系统架构包括能源调度管理中心、通讯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单元等三级物理结构(如下图示)。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草案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008年8月11日) 一、任务来源 本国家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负责组织起草,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06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中的要求,原定于2007年完成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但由于近两年来,有关国际组织一直积极努力促进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制定进程,并就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多次研讨,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将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纳入议事议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并考虑到尽量与国际标准相协调等原因,对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进程有所推延。 项目编号:20068111-T-469 项目名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制、修订:制订 上报单位: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0) 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研制的背景、意义及其理论基础

(一)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背景 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源自于对能源问题的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能源制约问题,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而且人们意识到单纯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人们开始关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系统节能问题,研究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法,用系统的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些思想前瞻的组织还建立了能源管理队伍,有计划地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用于生产实践,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系统管理能源理念的树立,也因此产生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思想和概念。 (二)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 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由于我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能源供给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国家宏观能源政策导向下,虽然能源管理工作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组织能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之间尚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缺乏全过程系统的科学监控,系统的能源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具体体现和贯彻实施。为了切实地加强组织的能源管理,促进节约能源并降低组织生产成本,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推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便是一条科学可行的途径。对我国现阶段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能源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组织内部建立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使能源管理的各项手段和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以期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 (1)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源节约和鼓励政策、能源标准,如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计量和监测标准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推进体系,使组织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组织能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这是由于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只解决了“谁来做、做什么”的问题,而“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主要由执行者凭个人的经验甚至意愿来决定,导致有些节能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系统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的能源管理体系,便能大大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进而提高节能工作整体效果和效率。 (3)有利于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问题,为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组织结构提供保障。通过识别节能潜力以及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实现组织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 (三)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理论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针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使用或能源消耗,利用系统的思想和过程方法,在明确目标、职责、程序和资源要求的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使用。本标准对使用对象统一表述为" 用能单位气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能源管理控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规范有效、不断改进;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设机制,使全体员工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制度不断积淀完善,节能行为不断规范。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PDCA 管理模式贯穿于本标准,把握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用能单位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所谓过程方法是指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为使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系统地识别能源利用中众多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过程,策划、实施管理控制活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评价,把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策划并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形成协调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PDCA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Plan)、实施〈Do )、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 n),内容是:围绕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 指标和所需的过程;对策划的结果予以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采 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其运行模式如图I所示

企业能源管理制度

能源管理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公司能源管理的组织机构,用电、用水、用汽、及能源计量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适用于全公司各个部门及职工宿舍。 2、总则 为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耗物耗,杜绝浪费现象,提高能源利用率,根据国家能源工作方针政策和能源管理标准,结合本公司生产和物资消耗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3、能源管理组织机构 3.1为了做好企业节能管理工作,本公司特此设立节能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为全公司的节能工作管理机构。 3.2能源管理实行公司、车间二级管理体制。公司设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及其管理机构—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车间及有关部室设置节能管理员,这样形成全公司性能源管理网络。 3.3公司节能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各有关部室及各生产车间负责人为组员,办公室为职能部门,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各车间节能管理小组由装置长任组长,有关技术员和有经验的工人参加,并配备一名节能管理员。 4、能源管理坚持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厉行节约、效能统一的原则,加强节能宣传教育,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施。 5、用电 5.1技术部电气必须努力确保全公司的电力正常供应,并督促与检查各车间及其各部门经济合理用电。 5.2生产部应对公司生产合理调度,对一些重大耗电设备,应尽量使其集中生产,并严格控制开动班次,尽量提高负载率,降低其单位电耗。 5.3为节约电能,车间作业区严禁使用白帜灯,逐步改用高效节能灯具。严格控制电加热器(电炉)的发放、使用。凡生产必须用电加热器(电炉),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分管领导批准。 5.5各用电部门应努力开动脑筋,提出节电新建议,并积极配合能源课搞好节电工作。

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

GB/T 23331-2009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引言 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是一套用于规范组织能源管理,旨在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该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 ——应用系统理论将组织的能源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规范合理地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过程方法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优化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用能控制和持续改进。 ——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 ——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进其整体绩效。 ——通过成功地实施本标准,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适宜的能源管理体系。 本标准规定了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为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使组织能够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 本标准强调对能源管理的过程控制,标准规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组织为兑现管理承诺和实现能源方针应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持续改进(PDCA)等过程。其中, ——策划:包括识别和确认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并采用适用的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案等。 ——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确定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控制;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并开展相关活动等。 ——检查与纠正: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实现情况的监测;进行合规性评价;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开展内部审核等。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1.概述 1.1.建设背景 据相关数据统计,工业用电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大重点耗能行业,其用电占整个工业用电的60%以上,但单位能耗平均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40%。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大多数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处境,对此,只能从加强市场开拓以及强化成本控制两方面着手。而在工业企业的各项成本中,电费已成为紧随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后的最大的成本,特别是在某些高耗能企业中,电费已成为最主要的成本。对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电费也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许多企业由于管理、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用电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节能潜力巨大,因此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来降低电费支出、提高利润空间势在必行。 同时,在企业里能效使用与供电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维护、检修密不可分,而大部分企业只从保障设备能正常运行角度对电能进行管理,没有从使用效率、生产成本和设备使用寿命等角度,对电能进行精益管理,比如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不健全,能源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等。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电能利用及电能质量管理手段,企业面临不知道电能主要消耗在什么地方、电能质量有没有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有多大、找不出电能浪费的漏洞在哪里、不清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怎么样改善等问题。针对目前工业企业这一现状,北京华电方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方胜”)设计并研发出能效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首先帮助企业管理部门了解自身的用能构成,减少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增加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能力;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企业的各个用能系统进行分析,如车间、重点能耗设备等,挖掘节能潜力;平台提供专家意见,以实际数据为依据,结合多年节能行业的项目经验,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最终达到少投资,多回报,为企业省钱节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2.建设目标1)为企业提供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一站式服务; 2)掌握能耗状况:掌握能源消耗的数量与构成、分布与流向; 3)了解用能水平:了解能源利用损失情况、设备效率、能源利用率、综合能耗; 4)找出能耗问题:找出管理、设备运行中的能源浪费问题; 5)明确节能方向:改进能源管理制度,制定节能方案; 6)实施技术改造: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7)核算节能效果:核算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带来的节能量和经济效益; 8)加强安全管理:加强用能安全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用能安全问题。 1.3.设计原则1)标准化原则: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实现系统的标

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大全

企业能源管理制度汇编 重庆越盛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2011年9月20日 燃料管理制度 公司根据生产耗能设备对燃料的实际要求,对燃料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即围绕管理目标,对燃料管理的几个环节,计划、采购、结算、储存、运行,做到事前燃料技术标准明确,费用有预算,事中风险控制,进程动态监控,事后经济活动分析,为此特制定企业燃料管理制度如下: 1、公司生产所需要的一切燃料,其技术标准由公司运行部门提出,会同公司节能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经公司节能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2、公司燃料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节能领导小组审定的燃料技术标准进行市场采购,通过公司考核组对燃料市场的信息调研,制定燃料采购计划,并做好燃料计划的实施,燃料合同的签订,合同的正常履行等管理,保证生产用燃料的需求。 3、公司燃料的经营部门应认真做好燃料进厂的检验、检质管理,落实燃料验收制度,进厂的每车燃料都要过秤检重,抽样化验,做好格式化记录,并及时对照计划、合同,核对数量、品种和质量。 4、部门对燃料入厂全过程发出的有关燃料的各种经营与技术文件必须随实物同时到达并存档,作为运行与结算的依据。 5、做好燃料的贮存管理,按照进厂燃料的种类、分区存放。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建立台帐,做到帐、物相符。

5、执行好燃料分析化验制度,定期将燃料取样,进行化验分析,建立燃料技术档案。 7、燃料使用必须经过计量,使用燃料的设备,都要严格执行计量制度,每个班组按时记录。 8、企业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运行部门及时研究并制定耗能设备节约燃料的操作方法与规章制度,积极采用优化燃料的新技术,新设备,对已实施的优化燃烧装置,必须保证其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节燃操作,不得以手动代替自动,设备发生故障动力设备部门应及时检修、恢复功能。 1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燃料燃烧合理化管理标准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操作,如锅炉的空气系数,排渣含碳量、供引风风量与压力等都要达到标准。 13、企业节能主管部门对消耗燃料的设备或工序都要制定燃料消耗定额,按机台或班组实施考核,并与个人经济挂钩,落实奖惩。 14、企业节能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燃料经济活动分析,对燃料与耗能的定量分析,寻找问题,挖掘节燃潜力,提出进一步节燃的技术措施。 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制度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能源管理和大力节约能源消耗。企业中电力是一种使用面广,消耗量大的能源,它占企业总能源消耗的比例较大。因而,合理有效用电,节约电能在企业整个节能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将制定公司节约用电管理制度如下: 1、企业节能管理部门(安全技术部)全面负责企业的节电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节电的法律法规,加强节电管理,积极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能源管理中心技术方案1

许继集团能源管理中心监控及配电智能工程实施 技 术 方 案 2012.1

一、概述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一指标是“十一五”规划目标中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之一,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工作的奋斗目标。因此,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开展企业节能降耗行动,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能使企业更好的完成资源调配、组织生产、部门结算、成本核算,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自动化能源数据获取系统,对能源供应进行监测,以便企业实时掌握能源状况,为实现能源自动化调控扎下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方便企业的计量和成本核算工作。 能源数据具有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时效性强的特点,采集难度较高。同时,考虑到能源数据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意义,以及能源本身具备危险性的特点,需要对企业建立的能源数据获取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EMS)必须满足专业性强、实时性好、可进行远程资料交换、可用性强的需求。 二、企业能源管理的现状和需求 企业认识到数据资料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采用各种仪器、仪表对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并派专人对仪器、仪表、与采集的数据进行现场维护、抄取,并逐级统计、上报,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管理。这样的缺点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不能满足大范围的数据采集需要。因此,建立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是深化企业管理、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安装范围包括总厂供水用量(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城市管网供水)数据采集,供水水压,水温等实时数据采集,各个分厂供水用量数据采集,其他相关独立核算部门数据采集等。各个分厂产品产量采集等。动力分厂实时供给数据采集,动力分厂生产各种能源产品实时数据采集或登记等。其他各种能源的总厂供给数据和各个独立核算单位的供给数据采集或记录。由于企业能源管理是一个复杂和庞大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这需要企业内部完善的企业局域网(Intranet)系统的有力支持。就目前各个企业的现状而言,基本上都建立起了其内部Intranet,而且建立在企业内部局域网系统的各种应用系统也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就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局域网系统的一种应用系统,它需要与企业其他应用系统(如企业内部办公系统)紧密结合,协调完成各项工作。 由于能源管理系统涉及范围广、数量和类别较多,所采用的通信协议不一致,各个企业所采用的计量设备也千差万别,各个企业和分厂车间的不同能源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采用统一管理界面,分别采集的方法。在下面系统结构中我们会详细介绍。

能源管理系统成功案例

国内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节能成果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大力开展,国务院已将节能定位“十二五”重要工作,节能已经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部分企业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国家财政补贴和奖励手段积极实施设备节能改造。但大部分企业落实节能改造速度慢,改造项目滞后,系统性节能改造不足,企业任然停留在设备项目改造,对能源管理系统节能认识薄弱。2009年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首先在高能耗高成本的钢铁行业进行试点工作。邯钢作为同时接受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企业经过两年的摸索已经呈现出显著地成效。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正处在高产能、高成本、低利润的困难时期,钢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和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整个行业产能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原燃料成本不断上升,高位运行;吨钢利润不断下降,一度低到吨钢利润仅为1.68元。 当前绝大多数钢铁企业都不是满产运行,能耗成本高,利润低,钢铁企业面临的最关键、最核心、最迫切的工作就是要搞好系统节能,积极跟进节能新技术,加强节能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下,河北钢铁集团邯钢紧紧围绕“内涵挖潜、降本增效”的主线,推行系统节能减排,使得邯钢综合能耗与主要工序能耗显着降低,并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形成了邯钢特色。 一是成立能源中心,该中心是集生产管控、物流管控、能源管控三调合一的管控中心,实现了物流、能源流及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二是对多种能源介质实施统一管理和优化调度。能源中心实现对电、蒸汽、压缩空气、燃风、燃气和水等有关能源介质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进而完成

能源的优化调度和管理,深度挖掘系统节能潜力。 三是重视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从副产煤气、余热余能、水资源循环、发供电系统运行方式优化等方面着手,在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各个工序及辅助系统,全方位开展二次能源综合利用。 四是以能源平衡为中心的生产检修组织模式,替代以前的以生产平衡为中心的组织模式。以前的以设备为中心的检修模式目的是确保生产,以能源为中心的检修模式把能源的利用和平衡作为检修的标准,有多少能源保多少生产,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减少了能源放散。 邯钢能源管理中心(管控中心)于2010年底建成投运,全面开展系统节能、整体挖潜,实施一年多以来,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主要表现吨钢综合能耗与主要工序能耗显着降低、经济效益显着提高、管理方式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转变等三方面。 推行系统节能,最直接的成效表现为提高了企业的能效水平,减少了能源消耗。吨钢综合能耗的不断降低,不仅体现了各工序的消耗水平不断降低,还体现了工序间高效对接水平及由此产生的放大效应。 总体来看,采取系统节能以后,2011年邯钢吨钢综合能耗达到584kgce(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为601.72kgce),利用余热发电量达到30.1亿kWh,自发电比例达到60%;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氧气实现“零”放散;转炉煤气整体回收水平达到了130m3/t以上;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11年公司“吨钢降本增效355元”的目标,实现了全厂均衡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584千克标准煤,年节能总量达到5.37万吨标准煤,显着降低了能耗

[制度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制度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篇一 :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目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认证业务范围 3.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6.认证程序和要求 7.认证证书的管理 8.获证组织信息的报告 9.与其他管理体系认证的结合审核 10.受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转换申请 11.认证机构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的要求 12.附则 附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规 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认证机构 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制订本规则。,) 1.2本规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及认证活动的管理。 1.3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遵循用能单位自愿原则。 2.认证业务范围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组织的能耗设备、设施和系统用能方式特点的共性,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15个业务范围,详见附件。 3.认证依据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以国家标准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家认监委发布或备案的认证 认可行业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要求》为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为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国家认监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认证机构名单,并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认证机构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符 合下列条件: 4.1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并具有3年以上管理体系认证从业资 格的; 4.2了解国家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等; 4.3有10名以上经注册的能源管理体系专职审核员; 4.4申请机构一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法规的记录; 4.5管理体系认证能力符合国家标准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且在 提交申请前两个年度内的认可评审中没有严重不符合; 4.6建立有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受理、培训、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环节的相互分开; 4.7国家认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5.1审核员的资格要求 认证机构从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5.1.1具备能源技术或管理相关学历及工作经验; 5.1.2取得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注册资格; 5.1.3两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相关规定的记录。 5.2认证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人员注册机构和认证机构每年应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审核和行业能源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持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开展持续教育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