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001]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001]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001]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001]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建设等级:国家级

项目负责人:王祥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目录

一、引言

二、建设目标任务

1、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5、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目标

6、特色学科建设目标

三、建设方案与措施

四、建设工作成效

五、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一、引言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10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在广东省教育厅指示精神引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按照申报书提出的建设方案和工作目标,认真部署和按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建设工作。经过仅两年的努力,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具体建设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及学科建设扎实的工作基础,充分发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为契机,以“立足佛山、面向广东”为宗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理念,以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理论与技能的培养,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把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方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具体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如下:

1、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学院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与交叉学科的综合办学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满足国家重点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排放为战略性目标的新兴建筑产业对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广东省、佛山市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减排新技术以及交通土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建筑节能减排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模块,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绿色建筑设计以及节能环保理念,突显专业办学特色。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聘任一批校外工程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着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跨专业、跨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打造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教学团队,满足专业与学科特色发展的需要。建设期内,培养2-3名学术带头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通过名师培育工程,力争获得省级教学名师1-2人。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导向,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期内,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与专业发展需要,与2-3家合作单位签订校企产学合作或订单式培养协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合我校作为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在2010年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比例,提高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学时、学分数以及增加创新学分数等措施,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技术人才提供重要基础平台。

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较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运转高效、监控有力、反馈及时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特色教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期内,将《材料力学》、《土力学》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将《结构力学》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学需要,资助《结构力学》、《土力学》等特色教材出版;深入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研究,力争获得省级教研课题1-2项、省级教学成果1-2项。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5、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目标

以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和广东高校土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建设期内,重点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以及土工试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新增100T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一台、土工三轴试验仪3台,按时完成超高重型落锤多功能冲击实验室建设任务;力争获得广东高校土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立项;以现有专业实习地基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依托,构建校企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平台,新增产学研合作基地1-2个;以现有图书资源为基础,强化专业外文期刊与电子信息资源库建设,新增专业外文期刊5-10种,购买土木工程电子信息资源库一套。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提供更加完备的基础条件。

6、特色学科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在做好现有特色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理念等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研究方向,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进一步深入开展船桥碰撞理论、新型材料结构、环境岩土工程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等特色学科研究方向,力争在1-2个学科研究方向取得较大突破,为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研究基础。

三、建设方案与措施

针对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提出的建设目标任务,该专业通过认真讨论,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与建议,充分调动本专业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与措施,确保了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成效。

1、明确专业办学定位与专业办学特色。

秉承“立足佛山、面向广东”以及“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佛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以及广东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需求,以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大学

生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理论与技能的培养,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把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方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充分发挥学院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与交叉学科的综合办学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满足国家重点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排放为战略性目标的新兴建筑产业对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广东省、佛山市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减排新技术以及交通土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建筑节能减排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模块,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绿色建筑设计以及节能环保理念,突显专业办学特色。结合2010年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增设专业与学科交叉课程模块,开设《建筑节能技术》、《固体废弃物处技术》、《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节能环保意识培养。

3、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体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大学生创新能力学分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在学期间要求所获得的创新学分数不低于8学分。通过推行和强化大学生学术基金项目研究、开放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纵横向科研项目等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2010年以来,本专业先后有300余人次大学生参与教师纵横向课题、大学生学术基金以及开放性实验等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显着提高。与此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实施创新教育,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证,有效地发挥高水平专业教师在促进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显专业办学特色,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应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我院对2012届土木工程专业优秀生、特长生实行导师制,首次聘请10位优秀教师担任本科生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学习、生

活与创新实践,为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行业实际需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本专业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本专业与社会广泛接触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土木建筑与交通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校企产学合作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与广东省第六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翔顺集团有限公司、南海纵横交通建设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东世纪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协议。每年约30%左右的大学生到合作单位参加专业实习,其中大部分学生与合作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与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2010年以来,本专业结合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先后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选派4名骨干教师分别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以及日本九州大学访学,使本专业专任教师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91%,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表1 建设期间派出进修人员一览表

与此同时,通过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应用性科研课题研究,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2010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共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10项,横向课题70余项,专业教师年人均科研经费万元。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先后承担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重大教研课题2项、重点教研课题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师队伍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普遍提高。2010年以来,本专业先后有1名教师荣获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名教师荣获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人荣获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与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表2 承担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研究课题

4

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

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的改革与实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2007张国学

5

定性结构力学教学的

探索与实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2009陈玉骥

6

土木建筑专业基础力

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研

究与实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2011罗冬梅

6、强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以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探索并实施了“科研四进课堂”课程教学新模式:第一、科研信息进理论课堂,本专业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及时融入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第二、科研成果进教案、讲义,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案和讲义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前沿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三、科研项目进实验教学,将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推动实验项目的更新,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紧密依托横向科研项目“石湾特大桥模型试验”,将其完善改进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模试验的平台;第四、科研活动进第二课堂,通过设立大学创新基金、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及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师相关科研项目等途径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工程实践知识。

惠州市下角东大桥索塔节段模型试验 佛山大

道明挖隧道施工监测

季华路明挖隧道施工监测 广东省博物馆屋盖试验

剪力滞实桥模型试验 佛山世纪

莲体育中心定性模型试验

图1 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情况

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着力推进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总结以往的实验教学经验,结合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提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实验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改变实验教学附属于某门理论课程的传统做法,将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部分合并作为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单独开出;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变教师主导与灌输、学生机械式完成实验过程为教师引导与启发、师生互动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验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多元化综合实验课程考评体系,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综合性实验课程,有机融合相关专业知识,研究开发新的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试验项目,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2010年以来,本专业在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基础工程》荣获第一批校级优质课程荣誉称号,在全校率先推出专门实验课程《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有效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水平以及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表3 综合实验课程多元化考评体系

7、加强专业学习平台建设,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以教材建设为中点,专业图书资料与网站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专业学习平台建设水平。加大教材建设力度,严格执行教材选用审核制度,鼓励教师选用高水平优秀教材、资助教师公开出版高质量教材。2010年以来,本专业资助出版教材1部,参编专业教材2部,面向21 世纪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以及原版外文教材等优秀教材选用率达到80%以上。

加强专业图书资料建设,除定期向学校图书馆推荐购买新版优秀专业图书外,为了弥补学校图书馆专业规范数量不足的缺限,利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购买了全套新版专业规范筹建专业图书资料室,为学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提供充足的专业资料。与此同时,为了传播最新专业知识、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化,本专业已初步建立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网站,为实现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网络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8、以科研促进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土木工程专业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科学研究工作。为了快速提升综合科研能力,突出学科发展特色,以实现“以特色科研促进特色人才培养”的奋斗目标。近几年来,本学科力求在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紧密围绕广东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谋求与省内高校错位发展,在大跨度薄壁箱梁以及船桥碰撞理论研究、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地下结构减振理论与信息化施工控制研究、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规划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研究特色与发展优势。并及时将学科研究特色与优势及时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通过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等方式为佛山市乃至广东省城市建设解决了一大批工程技术难题。近五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完成佛山市政府及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22项,到帐科研经费万元。广大专业教师通过开展纵横向科学研究,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能力,许多专业课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与工程经验引入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与此同时,广大教师通过吸纳学生直接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与动手能力,使本专业大学生适用社会需要的能力明显增强,以此大幅度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9、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加强实验室与创新基地建设。

针对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近切需求,本专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校内资源,强化专业实验室、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学生创新基地建设等工作。本专业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新实践条件。2010年以来,本专业先后与原有12家专业实习基地续签了人才培养协议,新增了广东翔顺集团、南海纵横交通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东世纪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产学研合作基地。2012年,顺利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岭南地区土木建筑环境与节能创新实践基地。

表4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一览表

与此同时,本专业紧密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2008-2012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教学实验条件建设先后投入万元重点建设了常规土工三轴试验系统、100T与20T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500T长柱试验机以及材料扭剪试验机等大型仪器设备。除此之外,在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政府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科实验室建设资金共计万元,重点建设了超高重型落锤多功能冲击实验室、MTS结构静动力加载系统、SDT-10型土动力学试验系统、结构耐久性试验系统、FSR-6型非饱和土三轴蠕变试验系统等五大规划建设的实验项目。到目前为止,土木工程学科仪器设备总值已达1800余万元,专业实验条件得到较大幅

度的改善,为培养专业特色与创新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

10、积极开展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着力提身专业影响力与吸引力。

学院一直十分注重学生科技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学术基金、开放实验项目以及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树立了专业办学品牌,扩大了专业综合影响力。2008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分别获得中南地区第三届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广东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各2项,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共有32名毕业生考取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着名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生源质量逐年提高,专业吸引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全校前列。每年均有10-20位其它专业的学生申请转入本专业学习,超过了学校规定的转入指标上限,专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表5 2010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奖情况一览

11、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专业教学行为。

学院始终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强化日常教学管理,规范专业教育教学行为,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制定或严格执行院领导、系主任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教师教案、试卷抽查与毕业答辩等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有章可循。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的监督职能,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课堂教学、实践与实验教学等环节的教学行为,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建设工作成效

三、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1、专业办学特色与优势有待于进一步突显。

土木工程专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与积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探索专业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但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在如何适用社会需要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多,改革的步伐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进一步突显专业办学特色与综合优势。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2010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取了明显的成效。但因受到企业和专业本身多种因素影响,在如何进一步深化与产学研合作单位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

3、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010年以来,尽管本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等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专业教材编写、网络课程建设、试题库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教学研究、教研成果培育与申报等方面力度还很不够,老师们对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积极性还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研究工作质量与水平。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加以解决。

2020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科贯彻“法学与经济学连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理论视野开阔,成果实效突出”,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财经高校法学领域形成优势特色的学科。在2012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在遵循学校“提升质量、凸显特色”的发展规划下,深化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本学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从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视野下来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将重点置于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强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等工作上。 一、目前学科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2012年1月以来,有1名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另有1名青年教师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继续巩固与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通过主办或协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掌握法学理论前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本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以规范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研究上,截止目前,本学科在上半年度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均有突破,获得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部级)、7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青苗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到20万元;在论文成果上,共计发表论文21篇。整体来看,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在2012年上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且在科研项目工作上有质的突破。 3、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具有多学科素养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1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在10%以上,居吉林省省属高校第一位;201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的申报 在2012年7月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申报中,本学科依托民商法、税法等特色学科的优势,入选首批60所“实用性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库。这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

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张店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活动 工作总结 一年来,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在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指导下,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凸显,校园文化清新高雅,书香气息溢满校园,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诸多问题,克服了很多困难,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也备感创建的艰辛。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市、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提高对开展大课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开展此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相关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鼓励学生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热潮,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学校切实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并以大课间为辐射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学校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扎实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德育处张洪建主任亲

自抓,形成了学校行政、各班班主任、跟班教师、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领导职责:校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体育老师职责:(1)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2)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3)负责技术指导。班主任职责: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加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指导学生活动。跟班教师职责:按照学校的规定,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按时认真参加大课间活动。 三、群策群力扎实推进 集思广益定项目。学校为了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活动,根据我校师生的优势,召集了全体教师会,让老师们说说自己小时侯的游戏项目,谈谈自己对大课间活动的看法。采访学生,让他们畅谈喜欢玩的游戏项目和对大课间活动的想法。然后根据学校情况,在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上力争做到科学性、创造性、特色性,设立了全校统一性项目和班级特色性项目等两大块内容。全校性的内容主要有韵律操、跳绳、踢毽子等项,在简单易行的跳绳、踢毽子的项目中,全校学生每人自备一根短绳、一个毽子,课间可随时进行锻炼。较好激发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班级特色性项目中,我们安排了传统体育游戏、竞技体育游戏及师生自创游戏等内容,项目新颖多样,力求体现参与面广、趣味性浓、活动量适度、安全性强。我们选用了踢毽子、跳长绳、短绳、跳橡皮筋(单人、双人、小组、花样等)、掷布沙包、摇呼啦圈(呼啦圈设障碍)、软式排球、穿梭接力(小组对抗赛)、组合器械、跳宫格(个人、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于2010年确定为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主题的院级特色专业。一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获得一致好评;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经管系获得“学院优秀基层党支部”、“学院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等二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 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业建设实施情况良好 (一)专业设置经充分调研论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中,我们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在专业设置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市场设置专业,专业办学方向明确 (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 专业设置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江西地区经济的腾飞,给本专业的就业带来极大的机遇。从南昌市及抚州市人才市场的招聘岗位来看,客户服务、市场推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们在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一、以校为本特色定向1、深入分析校史校情和平镇中心小学建于1958年,是一年农村小学学区包括解放村、和平粮库、和安村及北平村的一部分,2006年晋升为黑河市一类校、2008年晋升省一类校,我们把学校的特色建设定位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学校的基础上,重点在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了尝试,一是读书活动,二是校本教材,三是阳光体育大课间、四是英语学科互动教学,五是主题读书活动,六是校园文化建设。2、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充分利用领导资源。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多次向领导请教论证,寻求创建工作策略。让我们认识到了特色学校的本质是学校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它凝聚了这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等特色。另一方面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我们向全体教师、校友、家长、社会各界广泛征求特色学校创建的意见和建议。我校少先队于2001年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体验教育活动,如马寅初小分队等活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德育教育领域全方位开展体验教育的实验研究,形成少先队体验教育特色活动系列,然后再在课外活动领域全面进行体验学习的探究;在学科教学方面,我校在英语学科中于率先进行了互动式学习研究,学生学得很投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体验的环节。建立起一种更理想的全面互动关系,教师、教材与学习者动态互补。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我们的特色目标定位在体验学习上。3、多方寻求理论支撑。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理论资料:从广义上讲,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体验的过程。但是,体验更强调通过具体的做来达到个体行为改变的目的,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升华。当时的美国教育也正像今天的中国一样,出现了反传统教育的热潮反对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单一的教育方式。据我们所知,目前很少有人从较深的层次上对体验学习加以分析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加以研究的更少。我们提出体验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是想在心理学研究、德育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少先队工作中进一步尝试探索,使我们的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克服当前学习的弊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4、建章立制,保障有力教育局正式发文后,我们的方向更明了,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新时期学校要长足发展,必须走特色之路,于是,成立了特色创建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文件,在教育局、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对特色学校创建规划,经过反复的修改,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要实现学校教育价值的提升,培养目标的重建,也意识到了如何来进行环境的重建,制度的创新,越修改认识越深刻,越修改方法、策略也越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实施方案,向教育局申报。我们认为:特色学校创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过程。二、以科研为抓手,凸显特色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以科研为抓手,承担了《乡镇学校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课题的实施对象为全体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精神的培养和积极学习情感的获得,以开放、体验、创造、发展为主线,构建了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为特征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践意义,为小学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良好范例。该课题研究将课堂教学作为重点和突破口,让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景中激活主体的生活感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问题探究意识,实现教学过程与目标的多元整合,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课题组的不断努力《乡镇学校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工作于2010年五月份正式结束各项研究工作,并于六月份上报黑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2010年九月份正式结题验收通过,先后有四人次被评为黑河市教育科研骨干,十余篇论文获奖。创建工作得了显著的成效,既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同时,用体验的方式在课堂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了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又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值。三、各项特色活动有声有色1、扎实开展读书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在读书活动中把读诗词、诵诗词、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红沙河小学“快乐校园”特色学校 创建工作总结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认识人、培养人、发展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经过学校领导认真研究,确定“快乐校园”为我校的创建特色。我们将以活动作为建设快乐校园的载体,将快乐校园建设落脚于课堂上,真正使教师“工作着并快乐着,”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让我们的校园生机勃勃,课堂生动活泼。 一、创建意义。 (一)快乐校园是人文的、科学的、艺术的,活动以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建立公平公正、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机制。 (二)快乐校园是充满活力的。在和谐的校园中,人人都积极工作,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人人都扬长避短,充分地、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快乐校园是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形成快乐。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交流思想,促进感情。师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理解、积极探索、和睦相处。 (四)快乐校园的前提是安全第一。校园环境安定有序。置身其间,人人心理上都有一种安全感,对活动周密的安排,校园内外环境是安全的保障。 (五)快乐校园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的一切活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以追求校园和谐为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快乐校园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建主要工作和实施阶段 (一)抓住创建重点,认真实施。 教师是建设快乐校园的关键:建设快乐校园的关键是教师。包括校长、教师、职员在内,没有快乐的教师,不可能建设快乐校园。首先校长要有责任心、上进心、宽容心和爱心,其次要唤发教师精神,帮助教师找到快乐之源。 引领教师寻找幸福和满足,对学生充满感情,这是建设快乐校园的关键所在。学校要不断采取措施和开展活动,引领教师寻找幸福和满足,使每一位教师每天都能够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的投入一天的紧张工作,每天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新的追求,以此来推动快乐校园建设。

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在两年的建设中,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原: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建设小组按照教育部等三部委批复的《酒店服务与管理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严格履行承诺,按照项目工作进度计划稳步推进,踏踏实实推进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任务书》建设要求,项目预算投资230万元,完成验收要点160个。目前,已完成了预算资金投入100%,完成建设任务100%。 一是深入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探索实践了“工学结合、渐进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深入推进了办学模式改革,形成了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办学格局; 三是深入推进了教学模式改革,树立了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构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广运用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方式,广泛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四是深入推进了评价模式改革,依据学生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对学生知识和素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达到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是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加强了教师培训力度,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六是切实深化了校企合作,建立了10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见

习、实习、就业拓宽了渠道,初步构建了“工学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校企共管”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七是构建了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带动引领了以旅游、烹饪、市场营销为辐射的专业群,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建设两年来,在学校领导及各职能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在行业专家、酒店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制定了示范校工作计划,完善了相应工作制度,形成了“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共建机制,保证了示范校建设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程序规范、科学高效。 1、建立了“主任抓项目、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为加强示范校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专业组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专业组主任担任组长,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建设小组下设人才培养模式组、师资队伍建设组、校企合作组,专业组主任根据年度建设计划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分别与各小组长签订了目标任务责任书,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2、形成了“学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合作机制 学校牵头成立了酒店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合作企业积极选派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到学校参与项目建设工作,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认真研讨岗位能力需求,完成了课程体系建设,分析了教师现状,共同制定了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对照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共同完善了评价体系建设。 3、实施了“动态管理、步步推进”的工作机制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XX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明确提出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在校文化建设中,一方面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引领师生。经过不断努力,我校以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为突破口,以发挥文化环境育人功能为出发点,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整体筹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树立起完整的学校文化形象,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赋予校园丰富的生命力,给教师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已建立成有花、有草、有树、有木、有诗、有情、有画、有意书香校园,传承民族传统,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健康、崇尚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现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路、统筹规划、有效实施学校文化建设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继承与创新发展思路,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群策群力,始终“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约束、激励、规范人,以人文文化培养人、教化人”为学校文化建设思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逐步构建具有棣花中心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文化底蕴丰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学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学校文化的载体。我校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 一是学校成立“五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畅化”工程,使各项硬件设施做到整体规划、分别实施。学校硬化操场,绿化教师生活区,修建花园,构造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加强校舍改造,优化育人环境;三是部室健全,管理规划,提供育人保障,学校不仅对已有的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少先队活动室、会议室等进行改造,增添设施、改造环境、营造氛围。丰富了我校的教育资源。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

学校特色文化工作总结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特色文化工作总结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抓住特色求生存 突破瓶颈谋发展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襄阳市***位于襄城区卧龙镇,地处城郊结合部。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一所普通中学,1985年改办职业教育,原名为“襄阳县高级职业中学”,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并入襄城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城区职业高级学”,成为该区仅有的一所融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全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基地。学校坚持“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以“一校多制,多元办学;校企联动,工学结合;技训为主,全面发展”为办学定位,采用“就业安置,考学深造”的教育模式,大胆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面向市场,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路子。近五年来,学校“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比例已占到全校的35﹪以上,每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00人次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8﹪以上;高职统考过线率达99﹪,升入二类本科院校的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在社会上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广泛赞誉,真正实现了就业升学双丰收。学校自开办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合格中职毕业生15000多人,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作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

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北省‘512工程’合格学校”、“全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基地”、“全省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德育工作机制、学生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在特色上做文章,逐步形成了我校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面向市场,结合生源情况和学校办学实际,本着“积极发展,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办学思路,创造性地形成了“以‘三分教学’为基础,突出因材施教;以‘工学交替’为载体,突出技能实训;以‘项目教学’为方法,突出技训实践;以‘三个转变’为指导,突出素质教育;以‘高考升学’为根基,创立学校品牌”的办学特色。以“三分教学”为基础,突出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就是根据市场需要,在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办学灵活性、适用性特点的前提下,推行“分段、分层、分流”的教学模式,把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尊重学生志趣和意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拓宽学生成才之路。“三分教学”就是把中职三年六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通过“两次分流”,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使学校的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及时调整,全面提高的目的。对立志升学的学生加强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教学;对志愿就业的学生强化技能实训,培养其一

学校办学特色工作总结

做自觉教育的践行者 ——学校办学特色汇报材料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殷雪梅小学)于2017年9月投入使用,现有30个班级,1517名学生,89名教师(在职在编74名,交流15名),其中省特级教师2名,市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17名,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5名。学校占地77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投资3亿多元,是金坛面积最大,设施设备最好的小学之一。 学校秉承华罗庚先生“精勤不倦,自强不息”和殷雪梅老师“淡薄名利,爱生如子”的精神,恪守“自觉教育”的办学理念,以“个性培育”为抓手,关注个体差异,尊重自主选择,建构基于儿童需求的“自觉成长”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自由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力求让每位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继承传统,提炼自觉教育的理念 学校前身“殷雪梅小学”,一直注重学生“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的“五自”能力培养。殷雪梅老师在平凡的一瞬间,以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学生的生命,体现了一种生命的自觉。华罗庚先生身残志坚,但始终没有忘记自我激励、自我学习,最终成就了自己,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自学成才的典范。 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人性的自觉,自觉就是自己认识到应该如此而心甘情愿地去做。我们以华罗庚先生和殷雪梅老师的自觉精神为引领,不断丰富“自觉教育”的理念内涵,以“精勤不倦、自强不息”为校训,以“好学、自强、卓越、奉献”为校风,以“敬业、爱生、求实、创新”为教风,以“多学、多思、多创造”为学风,开启了科学、理性与艺术的素质教育之门。 我们认为:自觉教育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它是通过自我要求、自我促进、自我反省、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继而自己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所谓自觉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合乎办学实际,以“人的健康成长和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为目标的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追求卓越,演绎自觉教育的内涵 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以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为纲领,不断强化管理、细化德育、优化教学、锤炼队伍、开发课程……用我们对教育的执着与情怀,努力做自觉教育的践行者。 (一)攀登制高点——借助集团办学,践行学校管理自觉 第1 页共9 页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我系电子商务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教学,今年是第一届毕业生圆满结业,三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获得一致好评;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经管系获得“学院优秀基层党支部”、“学院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等二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业建设实施情况良好 (一)当初专业设置经充分调研论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

应性。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中,我们将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在专业设置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市场设置专业,专业办学方向明确 2、校企合作,专业办学更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 (二)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1、深化高职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科学高职教育人才观 在学院与系部组织下,本专业经常开展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把为地方和行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基本思路。 2、以需求为导向,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充分市场调研与专家认证的基础上,我们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力求准确、具体,我们树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专业改革方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业办学理念,确定了“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需要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措施科学、操作性强,成效显著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并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对于专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大坡坪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竞争力,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特色、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为推进我校的特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思路宽广,成为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新人,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一、遵照的指导思想 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宗旨,体现“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和解放人”的人本思想,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从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特色。 二、目标要求的达成 提升领导班子的特色品位、增强创新意识、强化改革意识、凸现特色意识、形成特色意识,要施展管理的个性和特长;教师要从自在过渡到自为。也就是从无意识地以自身的

思想言行影响和促进校园特色的发展,进入到有意识地在校园特色建设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去促进校园特色的形成。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特色涵养,要展现教学的个性和特长;学生要不自觉地接受校风学风的熏陶,要不断地提高特色素质,个性和特长要有充分展示的平台;学校要有特色氛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管理、教学、活动、环境等方面追求特色,张扬个性。 三、具体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校园物质特色建设 学校是教职工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要努力做到环境优美、教风学风积极向上,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1.校园布局。 (1)硬化了操场到厕所甬道,校园围墙内侧进行绿化。 (2)教学一区至操场70米主干道两侧补种观赏性强的树木。 (3)校园内设置了醒目标语。 (4)更换了教师办公室铭牌。 (5)将教室窗户都挂上窗帘布。 (6)校园内重新设置移动艺术花坛。 2.校园管理。 (1)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

2021年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面对新形势争取新发展 XX年3月 26 日,xx街道办事处正式揭牌成立。新xx,新班子,树立的是新形象,带来的是新气象。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对工作更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争取新发展,也是新xx教育继续前进的方向。 新起点,要有新定位 xx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现有小学6处,其中4处(xx、xx、xx、xx)在城区、2处(xx、xx)在城边沿。9处幼儿园,其中4处在城区,5处(xx、xx、xx、xx、xx)在农村,且规模较小。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按照薄弱学校抓建设配套,达标学校抓规范管理,规范学校抓内涵提升的工作思路,缩小了城区与农村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向教育的资源优化和均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XX年通过了市教育示范乡镇复验。也使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4月份,《全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规划中提出了“全域平阴和城乡一体发展”的理念,对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了新的规划,扩大教育资源,即筹建城南小学、城北小学和城西的园区小学,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园条件。 高度决定视野。我们不能输在起点。基于这些认识,我们xx教育新的定位便是坚持“服务县城、融于县城、城域一体发展”的原则,结合城中村改造和社区建设,做好学校和幼儿园的规划和新一轮的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规划建设办事处的中心幼儿园和博士社区,xx社区、桥口社区的幼儿园。这也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站在优化教育资源、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时代高度做出的决定。 新机遇,要有新思路 自去年以来,全国、省、市、县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教育公平、优化资源、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等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这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支持,舆论支持,优先发展成了社会对教育的共同声音。近年来,为提高办学条件,政府对教育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学校装备配套工程等支持政策。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社区规划等各项工作也为我们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支撑。 角度决定观念。思路决定出路。面对新的机遇,我们要有新的思路。新xx将给平阴县城的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意义。教育也同样会为城市的社会功能显示其自身的作用。因此,今后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要要坚持“整合优化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提升农村学校(幼儿园),逐步实现城域教育的一体化”。也就是说,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全面启动学校场地标准化、校舍标准化、教育教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由于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于2006年确定为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主题的院级教改试点专业,2006年7月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三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贸经系获得“苏州市优秀基层党支部”、“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青蓝文明岗”、“苏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市场营销策划”、“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实务”、“海关实务”和“网络营销实务”等5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由于重视教材建设,《经济学基础》、《流通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广告学概论》等被评为省部级精品教材;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 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可以写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都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________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韩城镇中的全体师生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感谢局领导给了我们这次交流、展示、学习、提高的机会,诚恳的希望各位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韩城镇中学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师126人,学生1450人。 xx年,新镇中成立以来,我们就确定了德育为首,建特色学校;全面发展,育特长学生的工作思路。现在,我把我校建设德育管理特色学校的做法与体会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坚持习惯培养,做好常规德育1广泛征集,制定内容和方案首先,向全体教师、学生发放征集卡,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制定91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我校研究的重点,即文明礼貌好习惯。 2将良好习惯培养与特色班创建有机结合。要求每个班级申报一项班级好习惯,作为本班的特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特色班建设活动包括申报、授牌、评估、监督四个阶段。学校召开授牌大会,公布各班申报项目以及承诺内容,并做成喷绘在教室外墙悬挂。学期末,成立评估小组,对活动展示情况予以赋分,并结合班级综合表现,评选特色班级创建先进集体。 3多项措施,强化习惯养成。为了将行为习惯培养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们举全校之力,从领导、到老师,到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形成合力。首先,从教师做起,言传身教。 其次,从小处抓起,注重强化训练。我们每周确定一个小训练项目,利用每周班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训练。 并且,我们在校园生活中随时捕捉学生的表现,并用录像机记录下来,进行专项训练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播放,让学生从中受到触动。 二深化英雄团队,搭建特色平台我们充分挖掘英雄精神的现代价值,在同学中掀起学英雄事迹,创英雄业绩的高潮。 1创新德育作业本内容包括感悟英雄我的学英雄心得;标榜英雄我的人生设计卡;对照英雄我的每周反思卡;献礼英雄我的优点储蓄卡。通过这种形式,将学英雄的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通过实践活动深化此项。每年清明节和周世森烈士的祭日都举行献礼英雄,寄托哀思活动。在李运昌同志逝世的时候,举行了悼念一代将军,传承英雄精神活动。五四举行传五四薪火,做时代少年活动。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06年被列入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在省教育厅的总体指示精神引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土木工程学院按照申报书中的建设方案和工作目标,对照相关验收标准,认真部署和按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建设工作,在学校和土木工程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建设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将具体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建设方案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1)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已全面提升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008年已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使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2)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修订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作相应的调整,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自2006年起我们对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养规范框架内,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重新修订并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08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和训练,在知识体系方面,强调知识领域的系统性、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全面性;在实践体系方面,强调实践领域与知识领域的衔接和支撑、实践单元和环节与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相对应。目前已在08级学生中付诸实施。 (3)师资队伍的建设 近三年通过加大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本专业的教师队伍有了显著的加强,目前本专业教授有14人(原有9人),副教授有25人(原有1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7人(原有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2%(原有78%),获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水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

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小学2017年秋学期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亭湖区红星小学 2017-12-15

红星小学2017年秋学期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扎扎实实开展特色建设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也备感特色建设工作的艰辛。 我们深深体会到,特色工作建设,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现将大概情况初步总结如下。 一、以校为本开展特色建设 我们给学校的特色发展定位在“校本”二字上,也就是在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学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深入挖掘校本潜力,灵活运用教育手段,科学合理地把学校特长转化为特色。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好高骛远,坚持贴船下篙定方案,量体裁衣拿措施,体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以广大小学生喜闻乐见,好做易为的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实实在在地搞好特色创建工作。 我校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写字特色建设不动摇,扎扎实实地开展写字特色建设,使写字教育教学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为进一步丰富我校教育教学内涵,我校于2015年以来,又开始了以经典阅读为内容的特色建设工作。两年来,我校以经典阅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经典阅读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书香校园,逐渐形成了我校又一特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精心编辑校本课程,科学安排阅读内容 为了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华经典文化,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教导处负责编写校本课程《红星小学“经典伴我行”——古诗文诵读》读本作为诵读教材。本学期,我们根据区教研室推荐的阅读篇目指导学生有序进行阅读,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的评比活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全力构建书香校园。 2、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诵读氛围

学校特色工作总结

学校特色工作总结 在世界进入多元化、国际化的今天,培养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世界级人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法律学习应该从孩子进入小学的那一天起,已经被教育界广泛认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能给孩子们从小植入法律的种子,在学习法律基本知识的沃土中,将自己的成长根系用法律进行培育和滋养,在主意识里深深埋下依法行为的文化营养,将是为国家培育世界级人群和人本资源的重要手段。 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功能是文化的建立和传承,绝不是搞几个音乐、美术、体育、技能的项目就称得上是学校特色。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据我校生源83%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长属于中低阶层的现状,又根据我校教师年轻、积极上进,学习法律主动性强的实际情况,自XX年始,我校把法律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主文化方向,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 一、进入校园,法律信息映满眼 根据《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原则要求:“中小学法律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适应孩子们理解和特点的法律信息处处可见的校园环境,以漫画、儿歌、连环画的形式不断向孩子们输送法律知识的信息,用无意识接受的儿童心理特点技术,逐渐渗入法律常用条例。 二、进入课堂,法律信息周周见 我们本着"普及为基础,养成是关键,渐进促发展,活动贯全程"的宗旨,实行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两个渠道并重。我们组成了法律教学专业组织,申报了省级立项课题,编写了校本课程教师用书《小学生法律教育读本》,将法律教学纳入教学课程,每周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拿出一课时,保证每个班级一课时的法律课程学习。采取聘请法律专家和培训教师的方法,造就一支高质量的特色教育师资队伍,双关旗下保证法律课程的有效实

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本学科贯彻“法学与经济学连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理论视野开阔,成果实效突出”,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财经高校法学领域形成优势特色的学科。在XX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在遵循学校“提升质量、凸显特色”的发展规划下,深化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本学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从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视野下来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将重点置于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强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等工作上。 一、目前学科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XX年1月以来,有1名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另有1名青年教师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继续巩固与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

素质;二是通过主办或协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掌握法学理论前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本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以规范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研究上,截止目前,本学科在上半年度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均有突破,获得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部级)、7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青苗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到20万元;在论文成果上,共计发表论文21篇。整体来看,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在XX年上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且在科研项目工作上有质的突破。 3、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具有多学科素养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XX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在10%以上,居吉林省省属高校第一位;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的申报 在XX年7月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申报中,本学科依托民商法、税法等特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