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该如何理解空间理论

该如何理解空间理论

该如何理解空间理论
该如何理解空间理论

第十章:即使一步之遥也不可达到

接下来,我该聊聊粒子尺度的世界了。其实关于粒子尺度世界,我更不敢涉足。因为粒子尺度目前的理论,就像百家争鸣,一浪高过一浪,精彩的很。对于我这样的外行,只能远观,不敢近看。

关于粒子物理上面已经说了,都可以纳入规范场论之中。而且关于宇宙四种力的结合,我也是充满期待。认为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理论,但可以将四种力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很多桥。

这也是重新定义惯性,修正引力产生本质的原因。是为了让引力更好融入大系统中。其想法来源,其实还是广义相对论。因为狭义相对论可以纳入到这个体系中。而广义相对论是建立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的,按说不可能不能纳入。可事实就是。

那么原因就很明显了。问题出现在对于引力本质的产生原因上。那就是时空曲率不是产生引力的本质。引力的本质还是从物质时空本身来把握。

在写作的开头便说了,对于弦理论,M理论统一四种力是看好的。但是同样这些理论让我有不安的地方。

这种不安来自于M理论和弦理论对于空间的描述。比如说M理论要求空间是11维的,而弦理论是9+1一维的。

【左图为科学家:爱德华威腾】

虽然对于数学高维空间不了解。但是我更倾向于爱

因斯坦的四维时空理论。空间3维加时间1维,所以我

们的时空是四维时空。

而我知道关于时空维度,现在的普遍呼声不是四维。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数学是数学,真实世界是真实世界。

11维空间,对于我来说是数学游戏,不是真实世界。在

这里,我有必要对时间和空间做定义。然后才能说明,

我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来看看空间的定义:空间即与时间相对的一种

物质存在和运动形式,表现为长度、宽度、高度。

再来看看时间的定义:时间即物质在空间存在和运动变化的、连续性的度量,具有方向性。

各位,以上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现实物理定义,不牵扯纯数学定义。

而时空自然是空间和时间的组合了。但是这样的组合意义,不是1加1等于2,而是1加1等于所有。

关于这一章,我思考了很久。尤其是时空。点是零维的,线是一维的,面是二维的,正方体是三维的。长,宽,高可以无限延伸,可以包裹住各种形状的空间。而考虑高维度空间,往往会使我们作茧自缚。

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的大脑神经的复杂程度堪比银河系,如此复杂的连接都没有让我们发现脑中的空间可以超越三维的特殊,它还是乖乖在一个三维脑壳中,而没有外延出去什么!这里外延出去什么,着重说物质类的东西,而不是精神。

这是一个看似不可类比的类比。我们看看纯数学的维度。一维到五维。

我们会发现,四维的空间,依然没有突破长,宽,高。多的是面和结构变化!

诚然如果三维和四维都无限大。那么肯定是四维装的下三维,而三维装不下四维。同样五维装的下四维,四维装不下五维。

可是这样的现实物理意义行的通吗??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四维空间甚至更高维度空间。那么维度与维度之间的界限是什么?他们的坐标系是该如何来定。比如说四维这个图像,我们将正面的正方体视为三维A,周围任意一个正方体视为另外一维B。那么我们说这是一个空间内的两个系统,还是一个系统。别忘了还有一个时间维度。

如果是两个系统,那么物体的运动该怎么描述,比如说一个物体在A维中运动,那么它对B是怎么描述。如果说是一个系统,那么我们现在的物理公式,必须重整化,才能在整个维度说明问题。而且维度越高,重整化越复杂。

关于这样的维度的伽利略和洛伦兹变换,我不愿意多说什么。但是它所带来的困境,是很明显的。而且你必须把这样的系统如何分界,或者不分界描述的现实意义。因为这样的做的目的是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对于四维有何影响?四维运动

对于五维有何影响?五维对三维又是什么影

响?

我在想很多人说平行宇宙,或许观点之一

来源就是高维度时空所致。我认为是行不通的。

我的观点是只有一个宇宙,何来平行宇宙?

因为无论是三维,四维,五维他们的无限

的延伸,包容性是无限的。即使有两个所谓的

小宇宙,那也是在一个时空内核中。还是一个!

而且其实你可以发现,三维的空间,延伸

性可以走到任意的四维和五维,甚至更高维度

空间。

可是如果各个维度的空间是平

权的,都具有无限性,那么高维度一

定包含低维度。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赞同M

理论和弦理论的高维度理论了。它们

的维度太高了。不论怎么分界或者不分界,都会导致严重复杂的重整化,而这样的后果,极可能背离真实的定律。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这是“人造理论”,不是自然理论。这就是我的想法。但M理论,弦理论等量子理论,基于规范场的概念,试图从最基本的粒子与粒子作用,粒子的运动,来解释四种力,把他们纳入到一个大体系下,我是十分看好的。或许这种高维度理论,需要被“中和“。

上面是关于空间维度的,接下来我们说说时间。其实二者不可分。

关于时间,我们似乎很熟悉,也很陌生。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甚至认为时间是精神产物。时间长,时间短是自己感觉的。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要感谢一位天才。那就是爱因斯坦。

他改变了我们对于时空的认识。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我们知道时间是相对的。它跟物质的运动有密切关系。物质运动快,时间慢;物质运动慢,时间快。如果你能以光速运动,那么在爱因斯坦看来,你的时间就停止了。而且不仅时间停止了,你的质量也无限增加了,你的尺寸也变短了。

而且爱因斯坦还提出著名的双生子佯谬故事。听起来很荒唐,却是基于我们认可的理论推理而来。

时间究竟是咋样的?是我们人类做梦都在探索的奥秘。爱因斯坦说“时间是相对的。”我深深的赞同这句话。显然这样的相对必须和物质和空间联系起来。时间快与慢,与我们精神感知无任何关系,反而时常被这样的精神感知戏弄。时间女神是多变的。她钟情于追逐她的东西,却不会迷恋任何一位追求者。

双生子佯缪听起来夸张,但是它的“缩小版”是可以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甚至会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自己亲眼看到。

一个例子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修正相对论效应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定位结果。其原因是狭义相对论认为高速移动物体的时间流逝得比静止的要慢。每个GPS卫星时速为1.4万千米,根据狭义相对论,它的星载原子钟每天要比地球上

的钟慢7微秒。这的事实案例放大,就是双

生子佯谬的案例了。

但是要记住一点,双生子佯谬中所描述

的情况是理想的,不是现实的。现实不可能

有宇宙飞船接近光速,所以相对论时间效应

不会那么夸张!而且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时

间倒流。因为时间的相对的。而这也在另一

个深度上说明时间自身的度量变的不那么清

晰。我们知道她必定与空间和物体的运动有关。可是精确的去写出一个公式,就不是那么轻易了。

不仅宏观是,微观上更是。而且微观粒子的尺度运动速度远远比经典时空中物体的运动速度快。那就意味着,你手中拿着一根铁丝,铁丝中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的时间和你不同。奇怪的事件发生了!!你和铁丝是处于一个时空呢还是两个时空呢?

或者换一个例子,一个人以光速运行,时间对于他来说比在地球上慢了一半。这时候我们说是这个人的运动使得时间慢了一半,还是组成这个人的微观粒子的运动使得时间慢了一半?还是说这个人的运动和组成他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显然是不同的,那么相对论时间效应也是不同的。

所以大家应该发现了,我在上面说时间女神是多变的,有多么难以捉摸,你可以自己体会了。所以引力和量子引力,时间和量子时间都是对应的词。这些词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时间与微观物质运动和宏观物质运动,时间与宏观空间和微观空间的区别,我们很陌生。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他们【你和铁丝】是处于同一时空的。但是是在同一时空的不同层面。这个不同层面,就是相对的时间层面。这是由于观测层面和运动速度不同而造成的。观测层面就是宏观和量子的区别,速度就是宏观速度和量子速度。后面会详细介绍时间的本质。

我觉得要说透这个问题深层物理意义,很复杂。我尽量去用文字让你明白我

要说的。

首先第一个要引出的概念——真空。对的,可能你觉得我跳度有点大,但是事实我的大脑中就是蹦出了真空。

真空不空,真空具有能量。我甚至相信这句话应该被作为定律被科学家所熟知。

支持真空的不空的理论有很多而且是相联系的。更体现了它的正确性。

支持理论1.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真空也不例外,所以真空是有能量的!!

支持理论2。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表明,我们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出一对共轭量,所以,可以“空”,不能“无”。因此,在真空中,粒子不停地以虚粒子、虚反粒子对的形式产生,而又互相湮灭,在这个过程中,总的能量保持不变。

支持理论3、一个瑞典物理学家小组成功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中生有”——首次从真空中创造出闪光。

该小组让一个特殊组件在磁场中以1/20倍光速移动,并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导致该组件出现“震动”。这样做的结果是从真空中产生了一束粒子流——这完全符合理论预计。这一不寻常的发现被认为是物理学的一项重大进展,并引起了全世界物理学界的关注。

这一现象基于一个诡异的理论:量子力学。这一理论提出:真空并不存在,所谓的真空中其实充斥着粒子,只是这些粒子太微小,并且不断的产生和消失,因此难以探测。

支持理论4、卡西米尔效应。即在真空中两片平行的平坦金属板之间的吸引压力。这种压力是由平板之间空间中的虚粒子的数目比正常数目小造成的。

为什么要突然提出真空这个词,还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物质不可分割,且无处不在。我们有相对时间的感念。就要在这个时刻提出相对空间的概念和相对转化的概念,

相对空间自然说的是空间,而相对转化的概念则是指物质和能量。虽然对于这样的转化我们了解的不多。但是事实观测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的设备和目前的知识积累使得我们还没有打开她的大门。但是我们已经站在了这扇门的门口,可以嗅到里面的气息了。

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论述,上面这点解释性认识远远不够,但有了这些认识,

会帮助你看懂后面我们关于空间和时间

的深入分析。

兴趣阅读:你就一下个卡文迪许!

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

1731年10月10日——1810年3月10日),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731年10月10

日生于撒丁王国尼斯。1742—1748年在海

克纳学校读书。1749—1753年期间在剑桥

大学彼得学院求学。在伦敦定居后,卡文

迪许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当助手,做了大

量的电学、化学研究工作。他的实验研究

持续达50年之久。1760年卡文迪许被选

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1803年又被选为法国研究院的18名外籍会员之一。

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卡文迪许公开发表的论文并不多,他没有写过一本书,在长长的50年中,发表的论文也只有18篇。但他的贡献却足以让我们铭记!

据说卡文迪许很有素养,但是没有英国的那种绅士派头。他不修边幅,几乎没有一件衣服是不掉扣子的;他不好交际,不善言谈,终生未婚,过着奇特的隐居生活。卡文迪许为了搞科学研究,把客厅改作实验室,在卧室的床边放着许多观察仪器,以便随时观察天象。

他从祖上接受了大笔遗产,成为百万富翁。不过他一点也不吝啬。有一次,他的一个仆人因病生活发生困难,向他借钱,他毫不犹豫地开了一张一万英镑的支票,还问够不够用。卡文迪许酷爱图书,他把自己收藏的大量图书,分门别类地编上号,管理得井井有序,无论是借阅,甚至是自己阅读,也都毫无例外地履行登记手续。卡文迪许可算是一位活到老、干到老的学者,直到79岁高龄、逝世前夜还在做实验。卡文迪许一生获得过不少外号,有"科学怪人","科学巨擘","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豪"等。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艺术家灵遁者书籍《变化》

空间分析实例分析

一、学校选址 1、背景 合理的学校空间位置布局,有利于学生的上课与生活。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比较好的学校选址区。 2、目的 通过练习,熟悉ArcGIS栅格数据的距离制图、成本距离加权、数据重分类、多层面合并等空间分析功能。 3、数据 1)Landuse(土地利用数据); 2)dem(地面高程数据); 3)rec_sites(娱乐场所分布数据); 4)school(现有学校分布数据); 以上数据位于Ch8\Ex1\Schoolsite.mdb中。 4、要求 1)新学校选址需注意如下几点: A: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 B: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 C: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 D: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2)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5、操作过程 1) 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 2)设置空间分析环境。 A:打开General选项卡,设置工作路径; B:在Analysis Extent下拉框中选择“Same as Layer Landuse 4)从DEM数据提取坡度数据集。 5)从娱乐场所数据提取娱乐场直线距离数据。 6)从现有学校位置数据提取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 7)重分类数据集 A)重分类坡度数据集 将坡度分为10级,平坦的地方适宜性好,赋与较大的适宜性值,陡峭的地方则赋与较小的值。 B:重分类娱乐场所距离数据集 也是将等间距分级为10级,距离娱乐场所最近适宜性最高为10,距离最远为1。 C:重分类现有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 也是分为10级,距离学校最远的单元为10,最近的为1。 D:重分类土地利用数据集 土地对学校适宜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如湿地、水体分布区建学校的适宜性极差,所以在重分类时删除这两个选项。 8)适宜区分析。对各个重分类后数据集的合并计算。

公共关系学-多选题答案

1:一般而言,公关活动基本构成要素有() 1.公关主体 2.公关客体 3.公关理论 4.公关手段 5.公关实践 答案为:1 2 4 2: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包括() 1.形象广告 2.公益广告 3.观念广告 4.促销广告 5.响应广告 答案为:1 2 3 5 3:公共关系学研究的舆论包括() 1.人际舆论 2.负面舆论 3.全局性舆论 4.内部舆论 5.正面舆论 答案为:1 2 3 4 5 4: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主要体现在() 1.完善公众传播机制 2.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完善公共行政服务 4.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5.加强法治建设 答案为:1 2 3 4 5:根据对组织的态度,公众可以划分为() 1.顺意公众 2.逆意公众 3.边缘公众 4.临时公众 5.周期公众 答案为:1 2 6:组织的形象构思与策划成功与否取决于() 1.心理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2.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3.总体形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

4.计划与预算的协调与平衡 5.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 答案为:2 3 5 7:优秀演讲者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1.足够的权威性 2.较强的语言能力和技巧 3.充满热情、理智与智慧 4.仪表仪态 5.不苟言笑的性格 答案为:1 2 3 4 8:布林认为,决定心理抗拒强弱的因素有( ) 1.对自由的期望 2.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 5.逆反心理 答案为:1 2 3 4 9:下列符合一般握手礼节的有() 1.长者先伸手 2.尊者后伸手 3.女士先伸手 4.主人先伸手 5.客人先伸手 答案为:1 2 3 4 10: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公众可分为() 1.非公众 2.潜在公众 3.首要公众 4.知晓公众 5.行动公众 答案为:1 2 4 5 11: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包括() 1.社会发展状态 2.社会关系状态 3.社会阶层状态 4.社会舆论状态 5.社会结构状态 答案为:2 4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绪论 1.空间分析概念 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刘湘南等, 2008)。 2.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3.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第二章GIS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 1.空间分析有哪些理论? 空间关系理论;地理空间认知理论;地理空间推论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2.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GIS空间关系主要分为顺序关系、度量关系和拓扑关系三大类型。 顺序关系描述目标在空间中的某种排序,主要是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度量关系是用某种度量空间中的度量来描述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3.简述拓扑空间关系的特点?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 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 拓扑关系表达的代表性模型:4元组模型、9元组模型、基于V oronoi图的V91模型、RCC模型、空间代数模型 4.简述方向空间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方向关系是顺序关系中的最主要的关系。方向关系的描述方式包括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两种。一般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使用的是绝对方向关系参考。 ??Y(pi)=Y(qi) X(pi)>X(qi)九种方向关系:正东:restricted-east(pi,qi)5.简述距离关系的类型和计算方法? 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明氏距离P21 6.简述空间关系描述模型的评价准则? 一般从完备性、严密性、唯一性、通用性 空间关系表达是否是形式化的、无歧义的1. 2.表达的完备性 3.表达的可靠性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考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GIS 1、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分析? 它是通过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相应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探索、证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特征和过程的内在规律和机理,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认知、解释、预测和调控。 2、什么是地理系统数学模拟?其模拟的一般过程是? 建立地理系统数学模型的过程称为地理系统的数学模拟(简称地理模型)。 地理系统数学模拟的一般过程是:①从实际的地理系统或其要素出发,对空间状态、空间成分、空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建立地理系统或要素的数学模型;②经验检查,若与实际情况不符,则要重新分析,修改模型;若大致相符,则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程序调试和上机运算,从而输出模型解;③分析模型解,若模型解出错,则修改模型;若模型解正确,则对成果进行地理解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实质是从地理空间数据库中挖掘时空系统中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规律和知识的过程,包括空间模式与特征、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之间的概要关系等。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图形用户界面(交互式挖掘); (2)挖掘模块集合; (3)数据库和知识库(空间、非空间数据库和相关概念); (4)空间数据库服务器(如ESRI/Oracle SDE,ArcGIS以及其他空间数据库引擎)。 4、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 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是一个面向对象的、集成的、以时间为变量的、持续采集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多维数据集合,组织和汇总成一个由一组维度和度量值定义的多维结构,用以支持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过程。 5、地理空间统计模型的分为几类,它们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类:地统计、格网空间模型和空间点分布形态。 (1)地统计: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空间分布上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它可以根据离散数据生成连续表面,通过空间自相关进行空间预测。 (2)格网空间模型:用以描述分布于有限(或无穷离散)空间点(或区域)上数据的空间关系。 (3)空间点分布形态: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许多资料是由点(或小区域)所构成的集合,比如,地震发生地点分布、树木在森林中的分布、某种鸟类鸟巢的分布、生物组织中细胞核的分布,太空中星球的分布等,称之为空间点分布形态,其中点的位置为事件。 6、地理空间分类与聚类算法的差别是什么? (1)地理空间数据聚类是按照某种距离度量准则,在大型、多维数据集中标识出聚类或稠密分布的区域,从而发现数据集的整体空间分布模式。地理空间分类与预测是根据已知的分类模型把数据库中的数据映射到给定类别中,进行数据趋势预测分析的方法。(2)分类是将数据库中的对象根据一定的意义划分为若干个子集。它和聚类算法的差别在于:聚类算法是根据一定要求将对象聚为一个集合,最后得到的分布模式是聚类之前未确知的;分类算法则是根据已知分布模式的属性要求,将数据库对象归入相应的分类中。在机器学习中,数据分类一般称为监督学习,而数据聚类则称为非监督学习。分类目的是通过学习确定一个分类模型(或分类器),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 7、什么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方法,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8、空间分析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探测空间数据中的模式(2)研究空间数据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模型(3)提高适合于所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GIS空间分析复习提纲与答案

空间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要求:基本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做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2、空间数据模型:以计算机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据形式,为了反映空间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行为功能, 按一定的方案建立起来的数据逻辑组织方式,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 物理模型。 3、叠置分析: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的图 形或数据文件进行叠加,根据各类要素与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或多边形属性建立多重属性组合的新图 层,并对那些结构和属性上既互相重叠,又互相联系的多种现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或者对 反映不同时期同一地理现象的多边形图形进行多时相系列分析,从而深入揭示各种现象要素的内在 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4、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 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5、缓冲区分析:即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 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包括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等。 6、最佳路径分析:也称最优路径分析,以最短路径分析为主,一直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交通工程 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这里“最佳”包含很多含义,不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 短,还可 以是成本最少、耗费时间最短、资源流量(容量)最大、线路利用率最高等标准。 7、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指在为采样点估计一个变量值的过程,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 的数据曲面,它包括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前者是通过已知点的数据计算同一区域内其他未知点的数据,后者则是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求未知区域的数据。 8、空间量算:即空间量测与计算,是指对GIS数据库中各种空间目标的基本参数进行量算与分析,如空 间目标的位置、距离、周长、面积、体积、曲率、空间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等,空间量算是GIS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手段,所获得的基本空间参数是进行复杂空间分析、模拟与决策制定的基础。 9、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是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半变异函数理论 分析基础上,对有限区域内的区域变化量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待估点与 参估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各参估点间的空间相关性,根据样本空间位置不同、样本间相 关程度的不同,对每个参估点赋予不同的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待估点的属性值。 二、分析类(要求:重点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结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做比较详细的阐述) 1、空间数据模型的分类? 答:分为三类: ①场模型:用于表述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被看作是连续变化的现象; ②要素模型:有时也称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③网络模型:一种某一数据记录可与任意其他多个数据记录建立联系的有向图结构的数据模 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 1. 空间分析概念 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刘湘南等,2008)。 2. 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3. 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是 GIS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第二章GIS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 1. 空间分析有哪些理论? 空间关系理论;地理空间认知理论;地理空间推论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2. 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GIS空间关系主要分为顺序关系、度量关系和拓扑关系三大类型。 顺序关系描述目标在空间中的某种排序,主要是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 度量关系是用某种度量空间中的度量来描述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3. 简述拓扑空间关系的特点?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 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 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 拓扑关系表达的代表性模型:4元组模型、9元组模型、基于 Voronoi图的V91模型、RCC 模型、空间代数模型 4. 简述方向空间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方向关系是顺序关系中的最主要的关系。方向关系的描述方式包括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两种。一般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使用的是绝对方向关系参考。 九种方向关系:正东: restricted-east(pi,qi)三x(pi)>X(qi) Y(pi)=Y(qi) 5. 简述距离关系的类型和计算方法? 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明氏距离P21 6. 简述空间关系描述模型的评价准则?一般从完备性、严密性、唯一性、通用性 1?空间关系表达是否是形式化的、无歧义的 2?表达的完备性 3?表达的可靠性 4?表达的唯一性

第10章 弹性力学空间问题

第十章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知识点 空间柱坐标系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空间球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布西内斯科解 分布载荷作用区域外的沉陷弹性球体变形分析 热应力的弹性力学分析方法坝体热应力 质点的运动速度与瞬时应力膨胀波与畸变波柱坐标基本方程 球坐标的基本方程 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乐普位移函数 载荷作用区域内的沉陷球体接触压力分析 受热厚壁管道 弹性应力波及波动方程应力波的相向运动 一、内容介绍 对于弹性力学空间问题以及一些专门问题,其求解是相当复杂的。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弹性力学的一些专题问题。通过学习,一方面探讨弹性力学空间问题求解的方法,这对于引导大家今后解决某些复杂的空间问题,将会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介绍的弹性力学专题均为目前工程上普遍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专题的讨论有助于其它课程基本问题的学习,例如土建工程的地基基础沉陷、机械工程的齿轮接触应力等。 本章首先介绍空间极坐标和球坐标问题的基本方程。然后讨论布希涅斯克问题,就是半无限空间作用集中力的应力和沉陷。通过布希涅斯克问题的求解,进一步推导半无限空间作用均匀分布力的应力和沉陷、以及弹性接触问题。 另一方面,本章将介绍弹性波、热应力等问题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 1、空间极坐标和球坐标问题; 2、布希涅斯克问题; 3、半无限空间作 用均匀分布力的应力和沉陷;弹性接触问题;4、弹性波;5、热应力。

§10.1 柱坐标表示的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学习思路: 对于弹性力学问题,坐标系的选择本身与问题的求解无关。但是,对于某些问题,特别是空间问题,不同的坐标系对于问题的基本方程、特别是边界条件的描述关系密切。某些坐标系可以使得一些特殊问题的边界条件描述简化。因此,坐标系的选取直接影响问题求解的难易程度。 例如对于弹性力学的轴对称或者球对称问题,如果应用直角坐标问题可能得不到解答,而分别采用柱坐标和球坐标求解将更为方便。 本节讨论有关空间柱坐标形式的基本方程。特别是关于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 学习要点: 1、空间柱坐标系; 2、柱坐标基本方程; 3、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 1、空间柱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下,空间任意一点M的位置是用3个坐标(x,y,z)表示的,而在柱坐标系下,空间一点M的位置坐标用(ρ,?,z)表示。 直角坐标与柱坐标的关系为:x =ρ cos ?,y =ρ sin ? ,z = z 柱坐标下的位移分量为:uρ,u? , w 柱坐标下的应力分量为:σρ,σ? σz,τρ?,τ? z,τzρ 柱坐标下的应变分量为:ερ,ε? εz,γρ?,γ? z,γzρ 以下讨论柱坐标系的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2、柱坐标基本方程

空间分析及GIS学科观察和思考

空间分析(地理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自从有了地图,人们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和灵魂,是GIS区别于一般的信息系统、CAD或者电子地图系统的主要标志之一。空间分析,配合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能提供强大、丰富的空间数据查询功能。因此,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空间分析源于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在开始阶段,主要是应用定量(主要是统计)分析手段用于分析点、线、面的空间分布模式。后来更多的是强调地理空间本身的特征、空间决策过程和复杂空间系统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实际上自有地图以来,人们就始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空间分析。如在地图上量测地理要素之间的距离、方位、面积,乃至利用地图进行战术研究和战略决策等,都是人们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的实例,而后者实质上已属较高层次上的空间分析。 在地学领域中,空间分析一般是指“GIS空间分析”,或“地理空间分析”。任何信息,总含有空间、时间、属性特征。如水文走向含属性和时间特征, 疾病传播含时间、空间和属性特征, 而河道演变则反映了空间形态特征随时间变化性质。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空间分析进行研究(UnWin,1981;李德仁等,1993;Rober t Haining,1994;郭仁忠,1997;王劲峰,2000),但是对空间分析下定义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应用领域给出不同的涵义,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空间分析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或侧重于地理学(地学),或侧重于测绘学(地图学);或侧重于几何图形分析,或侧重于地学统计与建模。综合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之,GIS空间分析是使用几何分析、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地理计算等方法,对地理空间中的目标的空间关系进行描述、分析、建模,并进一步为空间决策支持提供服务的技术。 一、功能划分 空间分析是对分析空间数据相关方法的统称,空间分析是GIS系统的先进性的标志。早期的GIS强调的是简单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功能很弱或根本没有,随着GIS的发展,用户需要更多更复杂的空间分析的功能,这就促进了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多种空间分析技术出现。根据分析的数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①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运算;②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数据运算;③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运用各种几何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人们所涉及到的地理空间实际问题。本文将常用的空间分析进行适当归纳,将常用空间分析分为几何分析、地形分析、栅格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以及综合模型分析等,如表1所示。

第七章 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

第七章 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 §7-1 平衡微分方程 图7-1 在物体内的任意一点P ,割取一个微小的平行六面体,它的六面垂直于从标轴,而棱边的长度为dz PC dy PB dx PA ===,,,图7-1。一般而论,应力分量是位置坐标的函数。因此,作用在这六

面体两对面上的应力分量不完全相同,而具有微小的差量。例如,作用在后面的正应力是x σ,由于坐标x 改变了dx 作用在前面的正应力应当是dx x x x ??+ σσ,余类推。由于所取的六面体是微小的,因 而可以认为体力是均匀分布的。 首先,以连接六面体前后两中心的直线ab 为矩轴,列出力矩的平衡方程0∑=ab M : 略去微量以后,得 zy yz τ τ =。 同样可以得出 yx xy xz zx τ τττ==, 只是又一次证明了切应力的互等性。 其次,以x 轴为投影轴,列出投影的平衡方程∑=0 x F ,得 . 0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 -??+ +-??+z y x f y x y x dz z x z x z y y z y z y x x x zx zx zx yx yx yz x x x τ τ τ ττ τσσσ 由其余2个平衡方程,∑=0y F 和∑=0z F ,可以得出与此相似的2个方程。将这3个方程约简以后,除以z y x d d d ,得

?? ??? ? ??? ??=+??+ ??+ ??=+??+ ??+ ??=+??+ ??+ ??.0,0,0z yz xz z y xy zy y x zx yz x f y x z f x z y f z y x τ τ στ τ σττ σ (7-1) 这就是空间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7-2 物体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 现在,假定物体在任一点P 的6个直角坐标面上的应力分量 ,,,z y x σσσyx xy xy zx zy yz ττττττ===,,为已知,试求经 过P 点的任一斜面上的应力。为此,在P 点附近取一个平面ABC ,图7-2。当四面体PABC 无限减小而趋于P 点,平面ABC 上的应力就成为该斜面上的应力。 n

公关一公共关系基本理论

公共关系基本理论 第一章 思考 请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公共关系的理解? 公共关系的含义 第一节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公共关系进行界定 (1)管理职能论 (2)传播沟通论 (3)社会关系论 (4)现象描述论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曾经给公共关系作如下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立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它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尽可能地协调它们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 美国《公共关系新闻》杂志给公共关系下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它评估公众的态度,检验个人或组织的政策、活动是否与公众的利益相一致,并负责设计与执行旨在争取公众理解与认可的行动计划。 美国学者莱克斯·哈罗(Rex Harlow )给公共关系下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作出反应;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督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的工具。 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弗金斯(Frank Jefkins )在《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的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的一切向内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美国学者约翰·马斯顿(John Marston )给公共关系下的定义更为坦率,即:公共关系就是运用有说服力的传播去影响重要的公众。 1981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并改善公众对其态度的种种政策或行动。 《韦伯斯特新国际辞典》第三版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是:通过传播大量有说服力的材料,促进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公司之间,或公司与公司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希尔滋(H.L.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统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英国公共关系学会对公共关系所作的定义是:公共关系的实施是一种积极的、有计划的以及持久的努力,目的是建立和维护一个机构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 日本学者田中宽次郎认为,公共关系就是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即与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的技术。以企业的经营而言,若不能与外界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就不可能继续经营下去。 ——公共关系是内求团结、外谋发展、树立形象、推销自己的艺术。 ——公共关系是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说(宣传)得好。 ——公共关系就是努力干好,让人知晓。 ——公共关系是旨在影响特殊公众的说服性传播。

对于空间经济理论的分析

对于空间经济理论的分析 1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一个空间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 (1)假设经济体由东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组成,每个区域分布着农业部门和制造业部门,每个区域在偏好、技术、开放度以及初始要素禀赋方面是均质的。农业部门是完全竞争的,规模报酬不变;制造业部门是不完全竞争的,规模收益递增,产品具有多样性。经济体中的劳动力为L=LA+LM,由农业劳动力和制造业劳动力组成,其中,LA为农业劳动力,LM制造业劳动力,适当选择单位可以得到LM=μ,LA=1-μ,μ为制造业劳动力份额。w和ω分别为区域内制造业劳动者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2)消费与生产①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u=MμA1-μ,其中,A为农业产品,M为制造业产品集合,μ是支付在制造业产品上的支付,即市场份额,01,则σ为制造业部门中不同制造业产品的替代系数,也是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由于空间成本或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的存在,1单位的制造业产品从r区域到达s区域,只有1/τ能到达s地,τ>1为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系数。pMr表示制造业产品的离岸价格,则从r到s的到岸价格为pMrs=pMrτ.(3)暂时均衡如果农产品实行边际成本定价,不存在区际交易成本,各地区农产品价格相等,农业劳动力平均分配在两个区域,则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个区域的暂时均衡可用一个方程组描述。其中,下标为e表示东部区域,下标mw表示中西部区域。各区域制造业劳动力的实际工资水平由制造业劳动份额、产品替代弹性、价格指数、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共同决定。区域和部门之间平均真实工资差异导致的劳动力在区域和和部门之间流动。(4)对称结构下的产业集聚长期均衡的中心问题是制造业部门劳动力LM在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布。LM=LeM+LmwM,其中LeM为东部区域的制造业部门劳动力数量,LmwM为中西部区域的制造业部门劳动力数量;东部区域制造业劳动力份额为λ=LeM/LM,其中0≤λ≤1。劳动力的空间流动由区域之间劳动力实际工资差异决定。设定制造业部门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方程:其中,下标为e表示东部区域,下标mw表示中西部区域。各区域制造业劳动力的实际工资水平由制造业劳动份额、产品替代弹性、价格指数、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共同决定。区域和部门之间平均真实工资差异导致的劳动力在区域和和部门之间流动。(4)对称结构下的产业集聚长期均衡的中心问题是制造业部门劳动力LM在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布。LM=LeM+LmwM,其中LeM为东部区域的制造业部门劳动力数量,LmwM为中西部区域的制造业部门劳动力数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政策学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Policy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40 理论课学时:40 实验学时:0 学分:2.5 适用专业与年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公共经济学 开课系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转轨时期我国若干政策问题出发,深入实质性的公共政策领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 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第一节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第二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第三节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 第二节公共政策客体 第三节公共政策环境 第四节公共政策工具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第三节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 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空间分析复习要点整理

1、请介绍国内外的某个空间分析研究组的研究工作,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什么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郭仁忠, 1997)。 3、分别从理论、算法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空间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 空间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空间关系理论、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推理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等。 空间分析的方法包括: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三维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属性数据的空间统计方法。 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领域有:卫生健康、水利、城市管理、地质灾害、交通、电力、环保、气候变化等领域。 4、请分别介绍地理学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 第一语言为文字,第二语言为地图,第三语为GIS。 5、简述空间分析的第一个著名应用(霍乱病发病原因分析)如何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完成具 体应用? 1854年8月到9月,英国伦敦霍乱病流行,政府始终找不到患者的发病原因,后来斯诺博士在绘有霍乱流行地区所有道路、房屋、饮用水机井等内容的1:6500的城区地图上,标出了每个霍乱病死者的居住位置,发现死者都集中在饮用布洛多斯托井水的地区和周围,从而得出发病原因为死者饮用了利用“布洛多斯托水泵吸水的井水。 6、简述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系: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地位与作用: 1、空间分析是GIS的理论核心。空间分析作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分支,是提升GIS的理论性的重要突破口。 2、空间分析是GIS的功能核心。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为空间分析提供数据基础,而空间数据的描述是空间分析结果的表达。 7、简述空间分析与空间应用模型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应用模型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补充了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分析是基本的、解决一般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空间模型是复杂(合)的、解决专门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两者应该区别开来。 8、拓扑空间关系和拓扑变换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 拓扑变换是指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的情况下,对图形进行的弯曲、拉伸、缩小等任意变形。 9、简述V9I模型及其特点? 用空间目标的Voronoi区域作为其外部,对原9元组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基于Voronoi 的新9元组模型,简称为V9I模型。 V9I模型既考虑了空间实体的内部和边界,又将Voronoi区域看作一个整体,能够克服原9元组模型的一些缺点,包括无法区分相离关系、难以计算目标的补等。 10、Voronoi图 Voronoi图:又叫泰森多边形或Dirichelet图,它由一组连接两邻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多边形组成。N个在平面上有区别的点,按照最邻近原则划分平面;每个点与它的最近邻区域相关联。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 工作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以经济分析方法着称的当代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认为,“经济学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认为经济学仅限于研究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到了第二阶段,经济理论的范围扩大到全面研究商品现象,即研究货币交换关系;今天,经济研究的领域已囊括人类的全部行为及与之有关的全部决定”。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从经济市场向政治市场的延伸正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扩展,而这一扩展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及采用的分析框架在经济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贝克尔所强调的那样,“经济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而成为一门学科,关键所在不是它的研究对象,而是它的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的解析,进一步说明公共选择理论由经济市场向政治市场跨越的逻辑推理过程。一、公共选择理论与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theory)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丹斯·缪勒给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定义常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被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方法。”但其与主流经济学在分析框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而把政治决策视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因素或既定因素。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市场上,个人受利己动机支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个人的动机和目标是利他主义的,超越了个人利益。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两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公共选择理

公共关系的内涵

1、公共关系的内涵,基本概念及特征 公共关系就是指社会组织在日常运转中所发生的各种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沟通、形象塑造、协调关系等活动,其目的最终就是达到组织的与谐发展。特征:①主体性(主导性)②客体性(对象性)③双向性④长期性 特征:①主体性(主导性):公共关系就是一种组织行为,组织在公共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组织就是公共关系的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公共关系状况如何取决于组织而不就是公众。 ②客体性(对象性):具有明确的目标公众,包括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性就是由其主体性决定的,就是由公众对组织的认可度决定的——公众决定组织的前途与命运。 ③双向性(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讲的):把组织的产品、服务信息传播给公众,把公众的需求信息传播给组织。 ④长期性:不断积累的过程。 2、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状态,就是对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状况的一种总体判断,就是考察组织管理效能、服务水平、竞争能力与组织与其公众关系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知名度与美誉度就是组织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重要指标,并集中体现为它的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衡量指标:量度、宽度、深度与与同类产品与服务相比较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公共关系意识,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就是对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状态的反映。(公共关系意识的强弱与自觉与否直接与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密切相关。包括:公众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协调意识、形象(品牌)意识、创新意识) 3、公共关系活动(工作) 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一个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措施为组织创造并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就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 公共关系工作的特征: (1)以组织的自我完善为前提(2)以真实诚信为原则 (3)以协调利益为基础(4)以信息沟通为主要手段 (5)以创造与谐的组织环境为目标

关于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于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基本原则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1、采集信息 (1)定义 采集信息是指社会组织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采集与组织相关的信息。 (2)内容 采集信息的内容依社会组织的性质而定。以商业企业为例,采集信息的重点是有关企业形象、信誉方面的企业整体形象信息,同时注意采集政策信息、立法信息、市场信息等。 企业整体形象信息包括商品信息、服务信息、人员素质信息等。商品信息即消费者对企业经营商品的总体反映。包括商品的质量、价格、性能、牌号、装潢品种等。商业企业要及时收集顾客对本店经营商品的各种评价和反映,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服务信息主要是指商业企业的营业人员接待顾客的情况和售后服务的情况,营业员是否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顾客是否热情礼貌,言谈举止是否符合规范,商品知识是否掌握,服务技能是否熟练,以上这些都是商业企业服务信息的主要内容。此外售后服务是否及时、良好也是影响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人员信息是指社会对本企业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及营业员的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以上三个方面是影响商业企业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商业企业公共关系人员要特别注意社会上及舆论方面对以上三方面的反映,及时采集有关信息。 政策信息是指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经营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立法信息是指政府制定的对企业有影响和限制的法律和法令。各种法律,尤其是经济立法,是企业确定经营方针的重要依据,如:关于金融政策调整、推行股份制、反不正当竞争法、税制改革等,都是与企业密切相关的。 市场信息包括商品供给与需求情况、竞争对手情况以及销售对象、销售网点、销售路线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合理组织商品运输和商品储存,竞争对手信息包括销售情况、价格情况、利润情况等。需求情况包括消费者信息、各类消费者人数、比例和他们对企业的信赖程度,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模式、购买特点、购买旺季与淡季以及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 (3)方法 采集信息的方法,第一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进行。对报纸上与组织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剪裁或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分类整理储存,以备日后用。第二是通过问卷的方式来进行,选好调查对象和题目;然后有组织地进行。第三可以通过开座谈会等方式来进行。此外,走访、观察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一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