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迁移(答案解析版)

人口迁移(答案解析版)

人口迁移(答案解析版)
人口迁移(答案解析版)

湘潭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地理周周清课堂作业(二)

范围:人口迁移和地域文化与人口

时量:45分钟总分:100分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在我国引发了规模日益扩大的劳动力跨区流动,形成了庞大的的民工潮。

4.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B、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

C、流动人口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D、人口流动主要有自发形成的和国家有组织的两种形式

5.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6-7题。

6.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7.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8.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10.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

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质量低

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犯罪率高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11~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数量(万人/年)

中国30.3 美国110.0

墨西哥26.7 德国21.1

印度22.2 加拿大17.3

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

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

11.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1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35 167 701

0~14岁(%)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

13.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14.该城市是 ( )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5-16题。

1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7~19题。

17.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8.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

19.该现象( )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0~29题。

20.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1.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23.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下图示意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

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

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回答

24~25题。

24.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

机械增长率呈增长态势,这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

上 ( )

A.①<②B.①>②

C.③<④D.③>④

25.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26.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的原因是为了()

A、扩大势力

B、发展生产

C、养老送终

D、加快城市化进程

27.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工商者遭到统治者贬斥的原因是()

A、工商者工作时间较短

B、工商者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

C、工商者体质较弱

D、工商者道德品质较差

28.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不同的。据此完成1~2题。

29.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①生育②职业选择③人口流动④死亡率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 下列有关外国文化与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B.在世界上,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

C.在许多西方国家,不够稳定的婚姻关系,降低了人口出生率

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但是,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较低的地区

二、综合题:(40分)

31.下图是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A B

C

D E F

乡村

中小

大城市

(1)表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

(2)属于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

(3)欧美一些国家的部分人口向往优美洁净的自然环境,他们采取的迁移方式是____ 。

(4)平度市是青岛市的一个县级卫星城市,由于开发区和工业新区的建设,许多当地农民及外地民工来到了这里,同时,近几年有很多教师、机关工作人员、科技人员等调到了青岛市区工作,他们的迁移分别属于图中的________ ___和_______ ____.

(1)BE或BCE

(2)BE

(3)ADF

(4)B C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6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6分)(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2分)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2分)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2分)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3分)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2年春运从1月8日起至2月17日,为期40天。

材料2: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3:

(1)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分别为(2分)(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根据材料2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2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A (2)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

(3)广东上海北京(4)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附加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5分,共5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 )

A.原始农业 B.种植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2.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 D.战争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

3.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4.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中(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6.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

成7—8题。

7.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8.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9.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10.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教师点评:

批改时间: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人口的迁移》教案(3)

人口的移动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分析人口的移动因素 [重点难点]: 人口的迁移原因 [讲授过程]: [探索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世界人口的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问题]为什么人口要迁移?经济因素,因为人口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移动。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按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在新大陆发现后国际上发生了哪些人口移动? 新大陆发现: 从欧洲→美洲(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从非洲→美洲(黑人的血泪史) 从中、日、印等国→东南亚、美洲(华工的血泪史) [问题]二战后国际人口出现了哪些特点: 劳务输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西亚 国际难民: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移向发达国家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的变化:欧洲(出—入)拉美(入—出)北美、大洋洲(入) 2、国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中国历史时期和解放后分别发生了哪些人口的移动? 历史上: 黄河流域——长江、珠江流域 河北、山东——东北(闯关东);河南、山西——甘肃、内蒙、新疆(走西口) 新中国成立后: 支边:东部——西部边远地区 改革开放后:落后地区——发达地区 乡村人口——城市 二、迁移的原因: 分析前面的迁移,赋予很种迁移一个原因 得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历史时期的大迁移 现代社会的由落后区迁入经济发达区(图1-2-5)

城市化过程(乡村人口——城市人口) 大型工程项目移民(区域经济开发)三峡移民100万。2、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战争(例) 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例) 3、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迫害、民族歧视、文化传统(中国的叶落归根)(例)4、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差异(逐水草而居) 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自然灾害等) 5、其它因素: 家庭和婚姻 投亲靠友 逃避种族歧视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中等。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了解和掌握人口的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举例”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内容,在人文地理,甚至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为B层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标准解读 1.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 2.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时一定要在明确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路线。重点把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与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是并列关系。讲述了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的另一个方面: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和规律。 (二)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2个图表资料,6个阅读资料,3个活动,主要以案例的形式来引导教学,具体知识结构如下:Array 人口迁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 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3.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五、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六、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 背景。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人口迁移 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得主要原因。 二、课程标准解读 1、识记:人口迁移得概念。 2、理解:人口迁移得分类;引起人口迁移得主要因素。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得主要原因。 学习时一定要在明确概念、类型得基础上,结合读图,理解人口迁移得路线。重点把握人口迁移得类型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得因素。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与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就是并列关系。讲述了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得另一个方面: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与世界人口迁移得“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得因素。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得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与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得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得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得层面理解与处理事物得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得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得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与规律。 (二)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2个图表资料,6个阅读资料,3个活动,主要以案例得形式来引 (一) 1、了解人口迁移得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得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得主要原因。 3、调查与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得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得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得能力。 2、通过调查与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得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得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得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得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得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得基本情况,形成正确得人口迁移得观点。 3、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得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五、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得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得因素及其变化。 六、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得国际人口迁移得特点与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 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得因素及其变化。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方法: 1、案例研究法 2、讨论分析法 3、自主导学法 九、教学媒体: 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十、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人口迁移教案

第三节人口迁移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不知道现在哪一个国家的子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呢?利比亚。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利比亚的视频 播放视频 成千上万利比亚人争先恐后逃离自己的祖国,去别的国家寻求庇护,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人口迁移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人口迁移的概念。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迁移就是一种改变居住地的现象。而这种居住地的改变应该是长期性或永久性的。也就是说要达到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为一年以上。而且人口迁移还应该跨越一定的行政边界。住所的行政区域发生改变。让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这三个色块代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那么从A1到B1和从A1到A2那个可能属于人口迁移呢? 现场调查: (过渡)我们身边有没有人口迁移现象呢?我想分享一下同学们的故事 1、咱们班有没有家在煤矿的同学? 2、你的家人亲戚邻居中有没有人有迁居的经历? 3、你将来想到哪里去工作生活? 想到北京,想到上海,想到深圳,我发现大家想去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我祝大家的理想都能得以实现,但要记得理想的实现需要辛勤的汗水。 (过渡)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些现象都属于人口迁移,我也找了一些人口流动的现象,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这些现象是不是人口迁移?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2、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3、外地教师在山东任教 4、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5、奥巴马访华 6、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7、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例 比如20世纪70年代时非洲就发生过大饥荒,造成数千万人背井离乡,远走他方。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析他们迁移的原因 材料一:

【地理】鲁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教材分析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这一节主要讲过了三个主题: 1、人口迁移 2、人口流动 3、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并能针对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3、通过本地人口迁移情况的讨论,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移动现象。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移动的动因 【教学过程】 引言: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到1999年底,该市人口达到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商贸和旅游城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请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移动。 1.人口迁移的定义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则指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处,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2.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特征、原因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阅读P8~10,思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迁移?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2湘教版必修

1.3 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点拨】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判断】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判断以上所属人口迁移类型。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中等。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了解和掌握人口的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举例”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内容,在人文地理,甚至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为B层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

人口的迁移教案中图版必修二

1.2人口的迁移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分析人口的迁移因素 [重点难点]: 人口的迁移原因 [讲授过程]: [探索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世界人口的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问题]为什么人口要迁移?经济因素,因为人口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移动。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按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在新大陆发现后国际上发生了哪些人口移动? 新大陆发现: 从欧洲→美洲(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从非洲→美洲(黑人的血泪史) 从中、日、印等国→东南亚、美洲(华工的血泪史) [问题]二战后国际人口出现了哪些特点:

劳务输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西亚 国际难民: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移向发达国家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的变化:欧洲(出—入)拉美(入—出)北美、大洋洲(入) 2、国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中国历史时期和解放后分别发生了哪些人口的移动? 历史上: 黄河流域——长江、珠江流域 河北、山东——东北(闯关东);河南、山西——甘肃、内蒙、新疆(走西口)新中国成立后: 支边:东部——西部边远地区 改革开放后:落后地区——发达地区 乡村人口——城市 二、迁移的原因: 分析前面的迁移,赋予很种迁移一个原因 得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历史时期的大迁移 现代社会的由落后区迁入经济发达区(图1—2—5) 城市化过程(乡村人口——城市人口)

【教学设计】人口迁移-地理

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联系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1. 人口迁移的定义。 2.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言:观看世界杯经典镜头集锦 导入:卡卡是巴西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他有着高超的球技和俊朗的外表。卡卡是混血种人,他的爸爸也是混血种人,他的妈妈是白种人,而他的爷爷是非洲黑人,他的奶奶是印第安人。在巴西,像卡卡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思考——巴西成为一个典型的混血种人社会,原因是什么?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移动。 1.人口迁移的定义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则指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处,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高中地理 12《人口的迁移》教案 中图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懂得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具有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积极作用。 2.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在原因、形式以及流向上的不同特点。 3.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概况与特点、原因及作用。 教学重点 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作用。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与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大势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但是人口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而移动的,不是静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和我国人口的迁移问题。 【引导阅读】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阅读课本国际人口迁移的有关内容以及“19世纪以前人口迁移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迁移与人口增长和分布有哪些关系? 2.人口迁移有哪些作用?3.什么叫人口迁移?并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 移 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迁移人口的流向从欧洲迁往美洲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迁入

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 出地区 中国、日本、印度移民开发东南 亚和美洲 北美洲和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 迁移的特点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外 籍工人)大量增加 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 西亚、南美、南非 迁移的意义促进了迁入国和地区的经济发 展一个国家人口的移出,对于缓和所在国人口过多的压力,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往往造成人才外流 减轻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为移入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 进了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表中的楷体字为学生填写。 【引导归纳】请同学们思考: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具有哪些 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前面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小结如下: 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点是: 其一是主要流向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是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即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而战后,则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其二,迁出、迁入的地区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地区是欧洲,主要迁入地区是南、北美洲,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劳工迁出,以及非洲黑人的贩卖。而战后,除去北美洲、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外,欧洲则由原来的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则由原来的迁入变为迁出。 其三,移民的性质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的迁移,主要以定居为主,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较少。战后则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大量增加,定居移民减少。 其四,迁移的原因不同: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出的地区,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他们为了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的积累,掠夺迁入地区的资源。而其他地区人口的迁移则是被威逼诱骗,甚至作为奴隶被贩卖,还有一部分是为谋求生计而背井离乡,踏入异国他乡。作为迁入地区,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第三节人口迁移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标准”的认知目标“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属于理解水平层次;技能目标“举例说明”属于迁移水平层次。举例由学生来完成。活动要求关注本地生活现实,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设置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两个知识结构类的二级段落目标,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条理化。本节活动较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本节知识对第二章知识城市化的学习有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1.通过实际调查,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原因、影响。 2.通过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 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 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环境观。 【教学过程】 本报5月31日讯 目前,长沙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已完成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据《长沙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长沙市常住人口为704.411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10年共增加常住人口90.5399万人,增长14.75%。 据长沙市统计局负责人分析,长沙市人口在自然增长的同时,作为全省唯一净流入大于流出的地区,通过吸引外来人员来长就学、就业、居住等机械性增长,实现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读《长沙晚报》,长沙的人口增长有哪两方面的增 长? ,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②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③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④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②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

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二)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 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我国“民工潮”和“春运”的画面,人口的大量移动。 承转过渡: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呢?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二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二阶段:出示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引导、组织学生思考。 ①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完整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②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③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④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②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③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运用举例、分析法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讲练结合法,将课本图像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人口迁移的分类。运用记者采访、趣味故事、典型例题法,让学生讨论探究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课本插图,课堂练习等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我国“民工潮”和“春运”的画面,人口的大量移动。 承转过渡: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呢?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二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二阶段:出示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引导、组织学生思考。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篇巩固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 B.a1→b1 C.b1→b2 D.c1→c2 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a1→a2、a1→b1 B.a1→b1、b1→b2 C.a1→a2、b1→b2、c1→c2 D.c1→c2、a1→c1 1题,国际人口迁移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A、B、C表示不同的国家,结合图示可知a1→b1、a1→c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故选B项。第2题,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迁移。根据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判断a1→a2、b1→b2、c1→c2属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故选C项。 2.C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完成3~4题。 3.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 4.我国近30多年来,下列省区中姓氏越来越复杂的是(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广东省

3题,在历史上,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向此迁移。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吸引外省人口向广东迁移,故广东省的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 4.D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省的( ) A.生态移民较多 B.人才素质高 C.自然资源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6.我国目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A.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B.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C.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D.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5题,四川省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第6题,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从而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6.A 7.下图示意美国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其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原因主要是美国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发展了新兴工业;人口从美国本土东北部迁出,与东北部工业区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口迁移无关。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71班 授课老师:蔡小丽 授课时间:第12 周星期三第9 节 上课题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2 必修,2006年第1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P14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结合实例,培养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事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手段开展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国内、外人口迁移的情况,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因素,体会人口迁移的艰辛。 通过探讨“德国移民”,激发学生要尊重民工,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三、课型:综合课 !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小黑板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课与新课导入 【讲述】在上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上一节课的内容跟这节课的有很大的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人口迁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时间划分,可分为哪些形式 【学生回答】永久迁移和季节迁移。 【提问】按照迁移方式划分,又可分为什么形式 【学生回答】自发迁移和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和集体迁移,自愿迁移和被迫迁移。 【提问】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 【学生回答】可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口迁移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重、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播放录象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 一、内容要点 1.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迁移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注意三点:a “一定距离”通常人们以是否跨越特定行政区域的界限来判断 b 住所的变更 c 时间限度指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

2.国际人口迁移的对比 3.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4.导致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

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地理教学案例 --- 人口迁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中“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实例,掌握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均为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例讲解与分析、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播放民歌《走西口》 师:同学们听出是什么歌了吗? 生:《走西口》。 师:前段时间电视上播出《走西口》,走西口实际上是反映的明末清初到新中国成立前, 山西一带人多地少,十年九旱,民不聊生,山西人外出谋生的真实写照。那么同学们知道走西口是去什么地方谋生了吗? 生1: 内蒙古。 生2:包头。 生3:河套一带。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正确,那么我们地理课本中,把山西人从山西到内蒙古包头、河套一带谋生,这种人口空间上的变动称作什么呢? 生1:人口变动。 生2:人口迁移。 师:这两个概念一样吗? 生1: 一样。 生2:不一样。 师:想要知道一样不一样,那么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怎么样就能够引起一个地方的人口变动了? 生1: 一个地方如果有婴儿出生或者有人去世。 生2: 一个地方的人口搬迁走了或者别的地方的人搬迁来了。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那么人口变动就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生1说的,我们把它称为人口自然增长(和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 第二、人口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 但是生2说的不一定为人口迁移。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 迁移的特点及其影 响因素 1.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 2.结合图文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通过不同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实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知识清单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况 (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改变的人口移动。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后果:使区域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即人口机械增长。 知识清单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理论依据:推拉理论原理。 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劣势。 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优势。 2.具体影响因素 (1)人文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宗教、文化、战争等。 (2)自然因素: 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②环境恶化、灾害频发、资源耗竭的地区人口大量迁出。 【温馨提醒】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因素,但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任何一因素都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清单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旧大陆:亚洲、非洲、欧洲;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时间特点 典例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贩卖黑奴 二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外籍 劳工逐渐成为主要形式欧洲和北美成为人口净迁入区,西亚和北非的石油外籍劳工 【温馨提醒】亚洲一直是国际人口迁移的迁出区,北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一直是国际人口迁移的迁入区。 2.国内人口迁移 (1)特征:形式多样、频繁发生,影响国家人口分布。 (2)发展历史阶段: ①工业革命以前:大规模垦荒、严重自然灾害、战争引起人口迁移。 ②工业革命以后: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是最广泛的形式。 (3)我国的人口迁移 时间特点原因典例 改革开放前有计划、有组织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改革开放后 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从内陆迁往沿海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推 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快 “人才东南飞” 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式 生态移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