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字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数字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数字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数字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数字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探讨了项目课程的设计开发,并就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75-01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技能的紧密结合是本课程的重要特点。传统的教学把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隔离开来,理论课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技能训练则由专职的实验教师在实验室里进行,基本上也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实验的内容主要是验证理论知识,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动手机会少,实验目的不明确,从而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必须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施项目课程开发。

1 项目课程设计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核心是“基于工作过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导演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

项目实践要求

项目实践要求以及考核标准 一、课程设计要求 项目实践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训练和提高软件开发技能。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规模适当的应用软件系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地完成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到软件测试运行的软件开发全过程。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实现以下基本目标: 1.深化已学的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开发的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2.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实践的一次模拟训练,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和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开拓思路设计新算法、新创意,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课程设计大体分三个阶段: 1. 确定题目 选题规模大小及难易程度适中。课题也要具有一定复杂度。选题分为两种:一是指导老师命题,二是学生自己找题,学生选题应由指导老师批准后方可进行。选题要有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可以结合企事业单位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题应该实现相对完整的功能。 2. 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阶段具体分四个步骤: ⑴系统分析 简单地说,系统分析就是要弄清“做什么”,即现行系统正在做什么,新系统想要做什么。这是系统开发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反复调查、分析和综合的过程。这一阶段提出的新系统的逻辑方案,是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是系统设计的依据。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尤其重要。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对已选定的对象与开发范围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际调查或模拟实际环境,并进行科学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语言、系统分析工具,快速、准确地描述系统的现状、表达系统的需求,以便在现行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完成后,形成系统分析报告。 ⑵系统设计 简单地说,系统设计就是要弄清“怎么做”。它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进一步提出新系统的物理方案。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系统逻辑模型所提出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的条件,设计出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基本框架,并进一步使设计方案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最终建立起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系统设计完成后,形成系统设计报告。 ⑶系统实施 简单地说,系统实施就是要“具体做”。它将系统设计阶段所提出的新系统的物理方案付诸实施。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编制程序,并进行程序调试、系统分调及系统总调。 系统实施完成后,形成系统实施报告。 ⑷系统评价 简单地说,系统评价就是要问“做得怎么样”。它是对已经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客观的评价。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总结课程设计的过程、体会;对已经开发完成的系统性能、功能、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

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 ——徐国庆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副教授 gqxu@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5725907.html,

一、从教学论到课程论 (一)何为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精致化需要,严肃性是课程的基本属性。 ● 西方:课程即跑道。 两个要素:方向与过程,引伸为课程即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及组织。 ● 中国:功课(内容)及其进程(组织) 课程在组织知识的同时,也在组织人与人的关系。 不同的课程模式,会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 以及不同的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二)课程论兴起的原因 1、课程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教学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的需要。 2、近代课程理论发展的结果。 杜威的经验课程论。 对学科课程理论的突破使人们意识到,仅仅对课程内容做些删减,或对编排顺序做些调整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体现人们对教育的新设想。改革还必须触及一个上位问题,即按照何种逻辑来设置课程。 (三)课程的类型 古德兰德把课程划分为: 正式课程:指由国家或学校设置的在学校课程计划中所列出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指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正努力去实施的课程; 观察的课程:指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 体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在领悟并作出反映的课程。 (四)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是方案,教学是实施。 老师应当教“课程”,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管“课程”,而不是仅仅是管“教材” 二、我们要到哪里去 花一个学期去搞基础,还不是浪费时间交白卷?都不去想想,开一个高等数学,对专业帮助什么都没有,也不去想,我们学什么专业的,学生怨气有多大,课程安排不合理,还精品! ——一位交白卷的考生

三、我们面临什么问题 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现象问题还是本质问题? 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关键在于其思想根源,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下形成的“准备说”,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是理论的附属品。未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这就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 为什么不必先为实践储备足够的知识? 是由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的。 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杜威 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建构主义 知识的职业性: (1)职业活动需要的知识 (2)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知识形态 知识的“储备观”与“过程观”应用知识要按照应用的方式来学习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 四、项目课程的基本框架 指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它不同于以学科边界进行课程设置,并按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选择和组织内容的学科课程。 (一)项目课程的核心理念 1、联系论 ● 职业能力即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

课程开发及辅导项目委托合同

课程开发及辅导项目委托合同 委托方: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方:北京世纪慧泉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为适应当前委托方的人才发展需要,委托方委托服务方为其提供新员工及储备干部培训的课件开发及内部培训师辅导服务。现根据合同法经甲乙双方平等友好协商,签订下列合同条款: 一、项目实施 1、项目名称:新员工及储备干部课程开发与TTT辅导项目。 2、项目组织: 1)甲乙双方均应成立专门小组提供开发辅导及协调服务,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双方成员按项目进程召开阶段性碰头会,保证信息的及时沟通。 2)服务方开发及辅导团队包括但不限于:严正、董权、羊建文、庄伟、吴海琴、文海炜、田先、向红、刘洋。 3)委托方项目组成员由委托方自行确定,具体包括: 。 3、项目开发及辅导的课程名称: 新员工课程储备干部 序号名称序号名称 1 忠诚度1 2 忠诚度 2 抗压力1 3 敢于承担责任 3 融入企业文化1 4 与压力共舞 4 重在执行1 5 团队意识 5 耐性1 6 服从性 6 职业道德1 7 决策能力 7 学习能力18 善于学习的青鸟主管 8 原则至上19 自信心 9 服从性 10 团队合作 11 协调沟通

4、项目实施总体时间:2006年9月15日-2007年2月22日。 5、项目实施具体进程: 项目进程具体内容数量起止日期天数成果提交日期项目总调研2006.9.15-16 2天2006.9.17 新员工课件开发及辅导课件研发7个2006.9.17-10.7 21天2006.10.8 TTT辅导7个2006.10.8-11 4天2006.10.12 课件研发4个2006.10.8-20 13天2006.10.20 TTT辅导4个2006.10.21-22 2天2006.10.23 储备干部课件开发及辅导课件研发4个2006.10.21-11.5 16天2006.11.5 TTT辅导4个2006.11.6-11.7 2天2006.11.8 课件研发4个2006.11.6-11.20 15天2006.11.20 TTT辅导4个2006.11.21-11.22 2天2006.11.23 首次修订双方协商确定2006.11.23-2007.2.22 92天2007.2.22 合计2006.9.15-2007.2.22 161天 6、项目的沟通与推进形式: 1)双方就相关阶段性成果进行研讨、单个问题交换意见、资料交换与索取等,以服 务方编制的“客户简报”及“会议备忘录”形式,双方签字书面确认; 2)项目成果包括:培训需求总体分析报告1份,每个课程的课程大纲、PPT电子课件(导师版/学员版)、导师手册、导师工具包(案例库/知识库/游戏库/道具库)、评估工具包(一级满意度评估表/二级别掌握度评估表/三级转化度评估表AB卷)、TTT操作指引手册、TTT 辅导效果评估报告各1份,均以PPT幻灯片或WORD文档形式制作; 3)项目成果的提交:由服务方每次将阶段性成果分别以打印文件一份、电子文件一 份提交委托方;整个项目结束后,服务方将所有工作成果以电子刻盘一份提交委托方。 二、委托方的职责与权利 1、提出开发任务、内容要求,配合服务方进行开发前的课程调查、设置。 2、提供案例、数据等企业内部相关素材,配合服务方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 3、成立专门的项目协调小组,配合服务方进行大纲、课件等相关开发成果的阶段性讨论与审核,并及时反馈及进行书面确认。 4、配合服务方搜集和汇总问卷、花名册等相关文件和资料,并及时汇总提交给服务方。 5、提供培训场地、培训基本设施及教学用品;根据服务方授课需求,为服务方布置培训环境提供协助。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 作为新生事物的校本课程开发,它没有形成固定的程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只能在总结学校操作层面经验的基础上,勾勒出校本课程开发流程的五个步骤。 1.明确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或技巧,而是一种理念,关涉一种教育哲学。在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问题上,目前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认识: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取向;教师主体的开发程式;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民主公平的教育观念;个性化的价值追求以及广泛多样的课程资源观。正确的理念能够指引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形成教育合力,凝聚学校特色,促成学校优势和学生人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人格的**臻完善与自我实现。明确理念的方式主要有:(1)概念化。通过概念界定把一些模糊、笼统的理念明晰化和概括化;(2)总结法。把一些散乱杂芜的课程理念通过总结、归纳,使之纯化和结构化;(3)提升法。把一些停留在感性或经验阶段的理念进行提升,使之理论化和特色化;(4)引入法。把一些教育理论家的富有创意和智慧的理念引入学校中来。在明确理念的前提下,学校自主决策,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在集体合作、探究与共享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情况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科学规范,又要符合实际。应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对学校内、外部的情况进行详尽地分析。外部情况的分析包括社会和地区文化的变迁、社会和家长的期望与价值观、课程政策的改变、教师培训机构、研究中心等的潜在作用、地方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存量等。内部情况的分析包括学生的资质、知识、习惯、兴趣、能力、已有经验与需要、校长和教师的价值观、兴趣、技巧、知识和经验、优势与缺陷、学校的氛围、权力结构以及课程的

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只有把学校的资源条件分析透了,才能决定做何种程度的开发。这个步骤一般在开发的起始阶段进行,多采用问卷、观察、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获取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制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制定校本课程的目标。目标是有层次的,包括一般目标与特殊目标,前者指教育的价值或哲学;后者指学生通过实施相应的课程之后,所应具备的价值观和具体的知识与能力。 4.设计方案。课程目标的制定为课程方案的设计指引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因素的分析研究,从而确立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包括两种:一种是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它属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方案;另一种是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它属于具体某一门类的课程方案,又称为“课程纲要”。其主要议题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参考资料、教学组织方式、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 5.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要强化新的课程理念和特色意识,应创造条件和氛围,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支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主体不仅要研究校本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对课程方案是否进行了一些调适,并关注影响课程管理的相关因素。 由于具体的学习情境千差万别,应拟定评价标准,并根据评价的反馈重组、修订校本课程方案。吴刚平先生认为,从操作方式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以及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

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动态网页设计》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工科各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围绕一门主要基础课或专业课,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设计而进行的一次综合分析设计能力的训练。 《动态网页设计》是针对网站建设程序员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计算机文化基础、Dreamweavr网页设计、SQL数据库设计、C#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培养学生对网站项目的初步分析、并利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进行网站建设、建设完成后能对网站进行初步测试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本课程范围内,初步掌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所应具备的查阅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及要求 任务: 学生根据老师给定或者学生自己拟订经老师认可后的课题进行课程设计,最终完成并提交解决方案以及课程设计报告书。 内容:课程设计参考题目(详见课程设计任务书) 1.网上考试系统 2.网上求职招聘系统 3.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4.房屋资讯信息网 5.网上订票系统 6.干洗店管理 7.停车场管理系统 8.多功能教室预约系统 9.车辆维修管理系统 10.游船计时收费管理系统 要求: 1.设计方案正确 2.数据与功能分析详细 3.网站界面美观大方、风格统一 4.网站使用方便,交互性较好; 5.编码简洁、规范、稳定、高效 6.独立查阅资料 7.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为二周,分五个阶段完成: 1. 设计准备阶段: 指导教师准备参考题目,方案论证,软硬件环境准备。这一阶段在两周内完成。 2. 分析设计阶段: 指导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求,找出实现方法,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这几个步骤进行。这一阶段1~2天完成。 3. 编码调试阶段: 根据设计分析方案编写动态网页部分代码,然后调试该代码,实现课题要求的功能。 这一阶段在3~5天内完成。 4. 测试阶段 这一阶段在1~2天内完成。 5. 总结报告阶段: 总结设计工作,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和内容。这一阶段在2~3天完成。 6.考核评分阶段: 依据任务书对所完成的程序进行功能检验、提问、相关学生集体汇报等。这一阶段在1~2天内完成。 四、课程设计地点 .NET实验室。 五、组织管理 分组领取任务,按每小组3-4人的标准进行分组。 课程设计期间,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考勤,做好出勤记录。 课程设计期间,制定值日表,轮流做好机房卫生工作。 六、考核评估说明(附表格) 通过老师考核、小组互评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总结报告和作品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评价。成绩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等。 考核标准包括: 1.职业素养(30%) 包括工作态度(10分)、协作能力(10分)、道德(5分)、自学能力(5分)等,该部分评分由组长和老师共同评定。

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项目八:市专业教学标准修订 申报栏目:一级大类----市级竞争性项目 二级类别----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一、申报学校: 2014年已启动的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的承担学校。 二、2015年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的主要任务: 1、编制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标准、教学计划、实验实训条件等。 2、编制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课程标准。 3、组织专家论证,并修订完善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和课程标准文本。 2014年已启动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目录

项目九:精品课程建设 申报栏目:一级大类----市级竞争性项目 二级类别----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一、已上线的精品课程 1、申报学校 上线运行两年以上的精品课程,开发学校根据需要,申报经费。 2、精品课程更新要求 (1)课程内容的更新,及时反映企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知识”,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更新的主要材料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更新与充实,将本课程近两年来新的优质教学资源充实到精品课程中,更新的主要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软件、视频资料、动画资料、图片等。 (3)教学设计的更新,将本课程近两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反映到精品课程中,教学设计更新的主要材料包括教案、示范教学、典型教学案例等。

(4)其它材料的更新,包括教科研成果、教学成效、教学管理制度等。 二、拟参加2015年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的校级精品课程 1、根据学校专业内涵建设需要,已完成的校级精品课程,拟在2015年下半年参加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的课程。 2、申报要求: (1)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课改理念。 (2)课程内容充实,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3)充分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教学改革有创新有特色,教学效果好。 (4)课程材料齐全,教学资源丰富。 (5)申报材料能呈现课程特色,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项目十:专业教材开发 申报栏目:一级大类----市级竞争性项目 二级类别----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一、专业教材开发范围 1、与“双证融通”专业改革相配套的双证融通课程的教材; 2、与“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相配套的专业教材。 二、教材开发的要求 1、根据深化市课程改革进程,积极推进有关专业教学标准实施和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依靠专业中心组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力量,开

课程设计案例(供参考)

课程设计案例 一.推荐理由 本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建立在《机械原理》、《过程原理及设备》和《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涉及面广。在强调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 这是本专业学生第一次尝试独立设计,是第一次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设备设计工作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今后专业有较深的影响。 二.案例详细说明 1.概述 本案例,要求学生进行一台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应用《过程原理及设备》中知识,对换热器的热工进行计算,确定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了,应用《机械设计》等相关知识,对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采用CAD制图,进行全面掌握材料、机械加工、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2.教学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过程装备的设计有一完整、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计算、绘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得到系统的训练,培养综合设计的能力。 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从某一功能与原理出发,拟定所要设计的设备方案,能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绘设备总图及部分零件图,编写相关计算说明书。能应用CAD进行机械制图。 3.设计任务 (1)设计题目: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U型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四) (2)设计任务及条件 ?使煤油从150℃冷却到40℃,压力0.1MPa; ?冷却剂为水,水压力为0.3MPa。 ?处理量为24t/h。 (3)设计内容 ?合理的参数选择和结构设计: ?传热面积;管程设计包括:总管数、程数、管程总体阻力校核;壳体直径; 结构设计包括流体壁厚;主要进出口管径的确定包括:冷热流体的进出口 管传热计算和压降计算,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文档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一、引言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形技术,于最 近两年开始流行,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的各个领域当中。但3D 打印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针对学生的教材不完整,教育方案不够系统化,师资力量紧张,配套设备比较昂贵。为了跟上 时代发展的潮流,各中职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纷纷开设 3D打印技术课程,普及3D打印技术。 湛江机电学校作为地方中职龙头学校,于2014年投入资金购买了基础型3D打印桌面机,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3D打印技术,解决了师资、设备等问题。2015年在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 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开设《3D打印技术》选修课,我们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与 实施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讲述了笔者在《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实施等方面所做的探索 与实践,并展示了教学成效。 二、教学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为了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先对3D打印的原理及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3D打印的原理 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是“减材制造”,在其制造过程中材料逐渐减少;锻造、铸造、粉末冶金等热加工方法,可粗略地看作

是“等材制造”;3D打印则属于“增材制造”,通过一层层地 累加材料最终达到物体的成形。3D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 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功能上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分 层加工、叠加成形,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 2.3D打印的工作流程 3D打印是利用设计产品的3D数据,采用分层、叠加成形的原理进行打印,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三维建模、数据分割、3D 打印、后处理四步(如图1所示)。 (1)三维建模 三维建模是3D打印的基础,即在打印之前需在三维软件中 对产品进行建模,因此3D打印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参与。建模过程可使用AutoCAD、Mastercam、Pro/E、UG、Solidworks等主流软件完成,需注意的是在整个建模过程中产 品尺寸要准确无误,打印机是严格根据这些数据来控制产品最终 外形的。 (2)数据分割 数据分割是将建好的模型数据导出为.stl或者.obj(这两者是世界通用的中间交换格式),再将中间格式的.stl或者.obj 文件载入切片软件(当前通用的切片软件有cura,make bot,Xbulider,Repetier host等)中,进行切片操作,即生成打印

培训课程开发流程管理规定

课程开发流程规X 为“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公司培训体系建设,规X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加强公司培训工作的规X化、制度化,特制订本规X。 一、课程开发流程 培训课程开发流程主要包括:课程确立、课程开发、课程评估、课程归档四个大

对流程图的说明: 1、培训课程的确立: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课程设置、培训课程的说 明3个环节。 1.1、培训需求调查 通过绩效考核、XX评议等方法确认员工现在岗位或期望岗位要求应具备的观念、技能与员工现实的观念和技能的差距。分析产生上述差距的原因,可通过培训解决的差距就是培训需求。 调查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重点团队分析。 调查对象:员工、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部门总经理、总裁室成员。 参与人员:文化与培训部策划处、课程开发处、实施支持处全体人员,

部门培训负责人、培训专岗,讲师,咨询公司等。 1.2、培训课程设置:由文化与培训部根据调查得到的培训需求结果,针对特定对象的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 1.3、课程说明:由文化与培训部对培训课程进行说明,包括对课程目标、培训对象、参训人数、课时、师资、课程开发策略(自行开发、外部引进、或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开发)、所需资源(培训设备、资料、成本预算)等方面的说明。 2、课程开发:包括课程内容设计调查、搜集资料、确定课程大纲、初步开发(编写讲义初稿)、专项小组研讨、编写课程资料6个环节。 2.1课程内容设计的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学员的问题和期望、分析学员特点(学员的数量、学员的学习经验、学员的能力水平等),确定培训所要求讲师的经验和能力,收集与课程有关的案例等资料。 2.2搜集资料:确定培训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观点(主流和非主流的观点)、案例(本企业和外企业的案例)等。 2.3确定课程大纲:确定课程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培训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呈现顺序 ?选择培训方法 ?时间分配 ?确定培训所要求的资源:场地、教具等。 2.4初步开发:编写讲义初稿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成长背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作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为主要学习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 我校地处乡镇社区,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 我校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班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校园文化节活动等活动类课程一贯开展得有声在色,再加上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及构建浓郁的校园特色文化等方面,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学校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各年级规划思路: 三年级 1、能力目标是:具有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按计划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能够持之以恒。 3、三年级活动名称:《身边的零食》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调查研究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向小伙伴进行展示。 选题可以是:《学习用具的调查》、《校园垃圾的调查》、《课间游戏研究》、《身边的食品安全》等。 四年级 1、能力目标是:总结与交流的能力、调查与访问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不足,设法改进。 3、四年级活动名称:走进县博物馆,感受历史

《培训课程开发流程管理规定》

四个大 课程确立 对流程图的说明: 1、培训课程的确立: 培训课程设置 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课程说明置、培训 果程的说 明3个环节。 1.1、培训需求调查 通过绩效考核、民主评议等方法确认员工现 课程内容设计调查 位或期望岗位要求应 具备的观念、技能与员工现实的观念和技能的差距。分析产生上述差距的原 确定课程大纲 岗集资 因,可通过培训解决的差距就是培训需求 卷调 查法、点 调查方法:访谈法L 团队初步开发 (编写讲义初稿) 调查对象:员工、直接上级、人力资源 参与人员:文化与培训部策划处、课程 1.2、培训课程设置:由文化与培训部 根据调查得到 $培训需求结果, 1.3、课程说明:由文化 培训对象、参训人数、课时、帅资、课程开; 培对培训 II 课程进行说试 讲 包括对课程目标、 发策略(讲行开发、外部引进、 或与外部培训机构合彳 ―、 课程归档 2、课程开发: 包括课程内容设计调查、搜集资料、确定课程大纲、初步 课程开发流程规范 为“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水平” ,加强公司培训体系建设,规范培训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加强公司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制订本规范。 一、课程开发流程 培训课程开发流程主要包括: 课程确立、课程开发、课程评估、课程归档 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具体的、更详细的环节。流程图如下所示: 培训需求调查 、部项门总经讨、总裁室成员。 开发处、实施支持处全体人员, 部门 培训负责人、培训专岗,讲师,咨询公 ____________ 对特定对象的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 所需资源(培训设备、冻料、成本预算)等 -------- 已归档的课程定期更新 开发(编写讲义初稿)、专项小组研讨、编写课程资料 6个环节。 2. 1课程内容设计的调查: 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学员的问题和期望、 方面的说明。

基于项目的 STEAM 课程设计与实践.docx

基于项目的STEAM 课程设计与实践 ——以《探究气球动力车的性能》为例 一、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可以是一个长期复杂工程,有时整个学期就完成一个大项目(通常被拆分成很多小项目)。另外,PBL 比较强调真实世界的任务和问题,并且产出“有形”产品来解决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一个引发活动的问题或难题,学生自主创造出一个成果来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经典的项目式学习选取跨学科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基于现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它能从更广、更深、更结构化的层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二、项目解析 力无处不在,运动永不停歇。生活中有很多情形的产生都与力和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有学者们在滑冰场滑旱冰的时候,用手推墙壁,身体会向后移动;人们蛙泳的时候,双脚向后蹬水,身体会向前移动;火箭升空时,箭尾喷出的气体推动箭体升空;运动员在跳高时,用 单脚起跳,使身体腾空而起,跨过横杆…… 本项目是有学者校基于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和《万能的力》单元,自主研发的STEAM 课程。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知道测量距离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 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和工程技术领域“工程的设计是核心,学生能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的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将摩擦力、反作用力等科学概念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发现 1.游戏引入:当有学者吹起一个气球,松手后,气球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呢? 2.课堂展示。学生在讲台进行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描述气球的运动状态。 教师通过此游戏,让学生观察气球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方向相反的,再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有关作用力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田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田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发展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实处。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田径知识和技能,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意义与目标 l、课程开发的意义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B、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无疑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实

施者、评价者 C、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2、课程目标: A、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目标体系。使学生以篮球运动为基础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B、通过围绕篮球项目的各种体育途径,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篮球运动、健康保健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兴趣,发扬优势,优缺共存,协调发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以篮球作为自身健身的主要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C.寓德育和美育于篮球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良好体育作风,同时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课程开发的内容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徐国庆博士 一、当前职教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案例

反思:1、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汽车构造与维修”;2、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什么这么糟糕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问题:1、学问化;2、缺乏统一的逻辑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学问化”,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品。正确的关系应当是理论服务于实践。 为什么不能先为实践储备足够的知识? (1)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杜威 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建构主义 (2)职业知识的工作结构表征方式 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 二、从教学论到课程论 (一)何为课程 西方:课程即跑道。 中国:功课(内容)及其进程(组织) 课程的特征:方向性、过程性

(二)课程论兴起的原因:1、课程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教学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的需要。2、近代课程理论发展的结果。 对学科课程理论的突破使人们意识到,仅仅对课程内容做些删减,或对编排顺序做些调整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体现人们对教育的新设想。改革还必须触及一个上位问题,即按照何种逻辑来设置课程。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是方案,教学是实施。 老师应当教“课程”,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管“课程”,而不是仅仅是管“教材” 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内涵 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做,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 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讲解学习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一、过程模式的提出 “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LawreneeStenhouoe)系统确立起来的。斯腾豪斯对过程模式的建构是从对“泰勒原理”的批判开始的。 斯坦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对目标模式的批判是其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理论阐述的前提和依据。 斯坦豪斯认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不应当是按照某些事先决定的行为目标制定出一套“方案”,然后再加以评价,而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的研究、开发、评价不是公开的、独立的,而是一体的,所有这些都集中在课程实践当中,且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斯坦豪斯把目标模式的症结归纳如下。 1、目标模式是一种雄心勃勃的综合性理论,在理论综合上的这种大胆尝试对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由于缺乏情境的资料和实施的知识,虽达到了逻辑上的一致性,却失去了牢固的基础,这种高度的思辨性往往带来实施中的不适用问题。 2、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斯腾豪斯认为,对于训练行为技能来说,目标模式是很适用的,它通过分析使要形成的操作行为明晰化,从而促进了训练过程。如在军队和工业界,适用目标模式取得了很明显的成功。但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目标模式是显然不适宜的。这是因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可以通过知识的运用进行创造性思维。与信息不同,人由此进入了知识的本质,这一本质是一个支持创造性思维,并为了判断提供框架的结构。因而,课程应该考虑知

识中的不确定性,鼓励个性化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把知识及其学习作为满足预定目标的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即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目标模式显然与此要求相悖。按照斯腾豪斯的说法,目标模式的实质是通过目标的分析,使教育结果的质量标准“形式化”,这样做的结果实质上是降低了质量标准。此外,目标模式还有使知识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的倾向,这是“为了满足目标而使用损害内容的方法。”目标模式通过武断地规定思维界限及对知识中的未决问题武断地限定答案,使学校获得了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和力量,教师的角色,则从一个复杂的知识领域中的学生,就变为传授学校认可的观点的师傅。这就歪曲了知识的本质。 3、目标模式往往忽视或低估那些不能被严谨地加以表达和检测却十分重要的教育结果。如果人们广泛地接受与期望按照行为鉴定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那么,无可避免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课程将倾向于强调那些已被鉴定了的因素。那些难于检测的重大成果,那些很少转译为行为术语的重大成果便倾向于萎缩了。 二、过程模式是什么? “过程”意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过程模式”是在批判泰勒等人目标模式的基础上由英国现代课程论著名专家斯腾豪斯提出来的。鉴于目标模式在实践中呈现的难以逾越的局限性,为了使教育目标具有意义,须将目标当作程序原则,而不能视之为终极目标。所谓程序原则,是指课程设计者(教师)的价值观会指导其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